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年第 5 期  

的 90%集中发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 。基地组织似 已初步形成跨国的 、 松散的 、 网络化的“ 隐形 ” 一极 。 它不是国家或国家集团 ,而是一种跨国的非国家 、 非 政府行为体的行动网络 。与美苏两极冷战体制不 同 ,这种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意识形态的“ 隐形 ” 一极 ,对美国安全构成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挑战 。美 国无法使用核威慑或现代化军事优势制止“ 隐形 ” 对手发动的袭击 ,而且这场不对称战争对美国来说 , 只有不断出现的敌人却没有结束这场战争的谈判对 象 ,因而其前景难以预料 。即便美国从伊撤军 ,国际 恐怖主义针对美国的袭击也不会就此止息 。 特点之三 : 伊战加剧新一轮质量军备竞赛 。美 国单边黩武 , 发动伊战 , 引起一些国家的不安或反 应 。首先是核扩散趋势 : 以亲美面目出现的以色列 、 印度等国努力加强核能力 ; 反美或防美的国家企图 拥核 ,它们不愿成为第二个伊拉克 , 结果朝核危机 、 伊核危机交替出现 。这两者之间又有复杂的相关 性 ,例如 ,针对印度拥核 ,巴基斯坦就要拥核 ; 针对以 色列拥核 ,伊朗便谋求拥有相应的军事手段 。假设 上述反美的“ 隐形 ” 一极与核扩散趋势相结合 , 对美 国来说将是一场噩梦 。其次 , 美国虽然在中东陷入 困境 ,但在欧亚的军事联盟特别是高边疆军事部署 则在明显推进 。原东欧国家 、 、 日本 澳大利亚等都被 纳入美国的这一体系 , 结果造成俄美矛盾升级 。俄 政府视美国在波兰等地的战略部署为“ 直接威胁 ” , 甚至不惜把《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 作为讨价还价的 筹码 。 特点之四 : 伊战把世界经济推入高油价和其他 资源 、 能源高价位时代 。近年来 , 伊战尚未平息 , 伊 核问题又起 ,加之黎以冲突等 ,不断引发国际市场对 油价上涨的恐慌 。结果 , 尽管世界石油仍然供过于

求 ,但油价却成倍上涨 。每桶石油价格 : 2001 年底 约为 15 美元 ,伊战爆发后升至 30 美元 , 2006 年 7 月 一度达 78 美元 , 2007 年 4 月末仍为 67 美元 。高油 价带动各种矿物涨价 。 特点之五 : 伊战促使美国调整东亚战略 ,中美日 关系改善面临机遇 。 20 世纪 70 年代 , 美国为应对 苏联威胁曾力图形成美中日联合抗苏格局 。伊战 后 ,美国实际上面临比前苏联威胁更严重的“ 隐形 ” 一极的现实威胁 ,所以必须竭力避免东亚发生冲突 把它卷入其中 。从美国全球战略看 , 欧洲已基本搞 定 ,东亚是具有潜在冲突的不稳定地区 ,而中东才是 当前美国军事战略的主战场 。布什政府即便为稳固 国内政治地位也迫切需要稳住东亚 , 以利集中力量 控制中东 。于是 , 美国开始让“ 新保 ”

势力靠边站 , 把中国作为“ 利益攸关方 ” 。在台湾问题上 , 美国对 海峡两岸采取“ 双遏制 ” 战略 , 一方面对台售武 , 加 紧构筑导弹防御系统 , 另一方面抑制“ 台独 ”防其 , 挑事 ; 在朝核问题上 ,美国开始回归民主党的某些做 法 ,解除金融制裁 , 力求通过对话阻止朝核开发 ; 对 日本 ,在加强美日军事合作的同时 ,美也采取措施防 止日本右翼势力过分嚣张甚或挑起事端 。第二份 “ 阿米蒂奇报告 ” 表明 , 尽管美国对中国仍不放心 , 但它开始寻求构筑美中日战略互惠 、 良性互动的新 型三边关系 ,并对海峡两岸三通公开表示支持 。

2007 年 4 月末安倍晋三首相访美时 , 日美首脑

一致承认中国对地区和全球安全的贡献 , 并鼓励中 国成为“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 。尽管美日政策实 质未变 ,但在同年日美“2 + 2 ” 会谈中 , 毕竟没有再 把“ 台湾 ” 作为美日的共同战略目标 。如果中美 、 中 日战略对话能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 中美日三国将 迎来同时改善关系的战略机遇期 。 ○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及相关地缘政 治关系有何冲击 ? 这是我们观察伊拉克战争及其战

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年第 5 期  

略影响的一个重要视角 。伊拉克战争历时四年来 , 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重 要变化 ,其中有些变化直接源于伊拉克战争的冲击 , 有些变化虽有其自身固有的战略逻辑 , 也与伊拉克 战争不无关系 。 从中东格局看 , 伊拉克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东 固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中东所谓“ 固有的 ” 地缘政 治格局 ,包含三个基本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其内部地 缘政治关系相对平衡 , 包括其东翼两伊平衡及西翼 以巴平衡 ; 东翼与西翼两个地缘政治重心并重 ,保持 呼应 、 平衡 ; 而在整个中东地区 ,以沙特 、 埃及等为首 的伊斯兰温和势力与以伊朗等为首的伊斯兰激进势 力保持大体均势 。但是 ,经过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被 打垮 ,放弃了与伊朗争锋的意图与实力 ,伊朗力量得 以解放出来 ; 同时 ,美各项不得人心的政策激起中东 普遍的反美情绪 ,扩大了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政 治与社会基础 ,以伊斯兰世界反美旗手自居的伊朗 通过宣示开发核武器及向美“ 叫板 ”在中东的影响 , 扩大 ,而沙特及埃及等温和派国家的影响被削弱 。 伊朗还积极与叙利亚 、 伊拉克新政府及哈马斯 、 真主 党、 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加强战略关系 ,初步结成了 以伊朗为主

导的中东反美轴心 。中东地缘政治格局 由东西两翼相对平衡向东翼“ 一头沉 ” 演变 , 伊朗开 始成为中东“ 超级大国 ” 及地缘政治重心 。 中东地区原有地缘政治格局的第二个特点是大 国曾在中东保持相对平衡 , 特别是美苏曾在中东维 持均势 。海湾战争后这一平衡被打破 , 美国一度成 为中东独占性外部主导力量 。美排除中俄德法等大 国“ 压力 ” 而发动伊拉克战争 ,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 这种主导地位 。然而 ,过犹不及 ,美在伊拉克战争军 事行动结束以来的四年中所遭遇的严重挫折 , 不但 使美未能进一步扩大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 反而使 其陷入“ 打不赢 、 输不起 、 走不脱 ” 的困境 。为摆脱 困境 ,美不得不向中俄德法等大国求助 ,邀各大国参 与解决伊朗核危机 、 伊拉克重建等 ,而主要大国对助 美从中东脱困并不积极 , 也避免以争霸者的面目与 美竞争 。结果 ,中东既未恢复传统的大国均势 ,美国 的“ 一超独霸 ” 也难以为继 。美在中东不仅“ 高处不 胜寒 ”而且已开始饱尝寒风刺骨 。 ,

4

中东地区原有地缘政治格局的第三个特点是中 东内部分裂内斗 ,长期是承受外部大国争夺的场所 及地缘政治客体 。然而 , 经过伊拉克战争及伊斯兰 世界的力量向伊朗集中 , 中东地缘政治主体性有所 发展 。伊朗与朝鲜 、 委内瑞拉等世界反美力量合作 , 向美国叫板 ,是主动进行地缘政治出击的一次重要 尝试 ,是一次“ 防御中的进攻 ” 。而“ 半岛电视台 ” 一 再挑战 CNN、基地 ” “ 组织等不断向美国及西方利益 发起攻击 ,客观上壮大了伊朗在中东地区外的地缘 政治攻势 。一个有核的伊朗 , 其地缘政治主体性和 进攻性将进一步加强 ,这也是美国最忧虑的前景 。 从欧亚“ 大棋盘 ” , 伊拉克战争的冲击主要表 看 现为延滞了美战略重点东移亚太的步伐 。布热津斯 基的 大棋局 》 《 一书把欧亚大陆划分为西部 、 中部 、 南部和东部四大块 ,他提出美国要控制欧亚大陆 ,就 必须控制其西部 、 东部和南部 , 其中“ 西部 ” 指欧洲 、 “ 东部 ” 指亚太 、南部 ” “ 则指中东 。这其实是斯皮克 曼“ 边缘地带论 ” 的新解 。小布什上台后 , 谋求全面 调整美国的欧亚地缘战略 , 减少在“ 西部 ” 的力量配 置 ,把地缘战略重点东移至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亚洲 沿海地区 , 尤其是亚太 。“9 ・ 11 事件 ” 前成稿的

2001 年版美《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 明确提出欧洲“ 基

本处于和平状态 ”俄罗斯对美不再构成“ , 大规模军 事威胁 ”亚太正在成为一个“ , 有大规模军事竞赛的 地区 ”美地缘战略重点是“ , 从孟加拉湾到日本濒海 带” 的亚太地区 。报告

进而要求大大加强美在亚太 的军事力量 。然而 ,“9 ・11 事件 ”阿富汗战争 、 、 尤 其是伊拉克战争大大延缓了美地缘战略重点东移亚 太的步伐 ,美被迫把主要力量用于被称作“ 南部 ” 的 中东地区 。美在亚太的军队数量虽然超过了其在欧 洲的军队数量 ,但远不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军队数量 , 甚至也远不及美在伊拉克的军队数量 。不仅如此 , 在战略对手选择上 , 美也经历了以中国为对手而不 以俄罗斯为对手向以俄为对手而不以中国为对手的 变化 。这是因为 : 中国奉行和平崛起政策 , 在反恐 、 反扩 、 伊拉克与阿富汗重建及各种全球议程上积极 与美合作 ,中美利益交叉点不断增多 ; 而俄随着经济 恢复及政局趋稳 , 不再对美“ 低眉顺眼 ”甚至利用 , 美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之机 ,反攻倒算 ,包括支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年第 5 期  

持伊朗与美抗衡等 。美尤其担心俄在中亚 、 高加索 及东欧 、 巴尔干恢复传统影响与势力范围 。由于伊 朗邻近俄及中亚 、 高加索 、 里海和东欧 、 巴尔干等敏 感地带 ,俄伊合作令美忧心忡忡 ,伊朗不但成为中东 的地缘政治重心 ,也是美阻俄东山再起的关键阵地 , 美在伊朗问题上不能松劲 。反映在政策层面 , 美因 而在朝核问题上尽可能忍耐 , 在台海及亚太与中国 谋求合作 ,以便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于中东 。尽管 不少美国要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 , 但美国 地缘政治重点依然滞留在中东 , 东移亚太的进程进 一步搁置 。 除上述影响外 , 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也深刻影 响了美国的地缘政治行为模式 。冷战后美国相继成 功地进行了海湾战争 、 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单 边主义与黩武主义恶性膨胀 , 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二 者结合的产物 。但美未曾料到拥有高技术 、 数字化 能力的美军在小小的伊拉克面前会一挫再挫 。伊战

四年来 ,美军不断增兵伊拉克 , 伤亡数万人 , 投入战 费数千亿美元 ,伊安全局势却不断恶化 ,美国的软实 力及布什政府的声望皆降到低点 。美不得不检讨其 战略得失 ,着手调整其单边主义与黩武主义 。美前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强调根据对方“ 能力 ” 确 定对手 ,新上任的美国防部长盖茨反其道而行之 ,开 始强调对手的意图比“ 能力 ” 更重要 , 这说明美国决 策者少了点“ 牛仔 ” , 多了点理智 。反映在地缘战 味 略上 ,美国将在贯彻其地缘战略时 ,较前更谨慎地使 用武力 ,较多地考虑合作安全 ,尤其会加强与大国的 协调 ,包括继续在朝核 、 伊核 、 亚太安全等问题上加 强与大国合作等 。

这对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内容与 方式都会产生影响 。当然 ,美以中东为前进阵地 ,继 续加强与俄罗斯在中亚 、 高加索及独联体各地争夺 的地缘政治战略目前不会有根本性调整 , 其战略重 点东移亚太的步伐也将继续延滞 。 ○

大国格局变化与传统政治的回归

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 研究员 ) 鹏

   从国际战略格局角度看过去四年 , 有一个非常 突出的特点 ,那就是美国的实力地位相对下降 ,非西 方世界整体力量大幅提升 。一超多强的格局依旧 , 但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却出现有利于多极的变化 。越 南战争后 ,饱受战争之累的美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 情形 ,当时其采取的是勇于承认并正面迎接多极世 界的姿态 。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 但此番美国会以何 种姿态面对新的多极化蓬勃发展之势 ? 这是观察未 来国际政治的主线之一 。 美国实力和影响力出现相对衰落 , 伊拉克战争 本身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评估伊拉克战争得失 的问题上 ,许多人因为这场战争的结局很糟糕 (使 美国陷入战略困境 ) 而得出结论 , 认为布什发动伊 拉克战争本身就有问题 ,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 目标 ,伊战在这一点上甚至不如越南战争 ,因为越战 虽然输了 ,但至少目标明确 ,那就是打击越共进而防 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地区出现多米诺效应 。布什打 伊拉克真的缺乏明确目标吗 ? 这种认识值得商榷 。 俗话说“ 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 , 上 ,情况则很可能是“ 旁观者迷 , 当局者清 ” 。因为 布什 、 、 切尼 拉姆斯菲尔德 、 赖斯等“ 当局者 ” 对发动 伊拉克战争是有目的 、 有战略 、 有逻辑的 ,那就是 : 以 伊拉克为突破口 ,全面肃清极端伊斯兰主义赖以生 存的土壤 ,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威胁问题 ; 以伊拉 克战后重建为起点 , 全面铺开所谓大中东民主化改 造 ,构建所谓“ 新帝国 ”以伊拉克战争为契机 , 进一 ; 步深化美国军事转型 , 进一步“ 回报 ” 美国军工 、 能 源集团的政治支持 。事实证明 , 伊拉克战争在推动 美国军事转型 、 抢占地缘能源战略空间 、 拉动美国经 济发展方面是有所斩获的 , 情况远没有人们说的那 么糟 。问题是 ,从美国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看 ,这场战 争未必切合实际 ,未必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总体布

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年第 5 期  

的 90%集中发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 。基地组织似 已初步形成跨国的 、 松散的 、 网络化的“ 隐形 ” 一极 。 它不是国家或国家集团 ,而是一种跨国的非国家 、 非 政府行为体的行动网络 。与美苏两极冷战体制不 同 ,这种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意识形态的“ 隐形 ” 一极 ,对美国安全构成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挑战 。美 国无法使用核威慑或现代化军事优势制止“ 隐形 ” 对手发动的袭击 ,而且这场不对称战争对美国来说 , 只有不断出现的敌人却没有结束这场战争的谈判对 象 ,因而其前景难以预料 。即便美国从伊撤军 ,国际 恐怖主义针对美国的袭击也不会就此止息 。 特点之三 : 伊战加剧新一轮质量军备竞赛 。美 国单边黩武 , 发动伊战 , 引起一些国家的不安或反 应 。首先是核扩散趋势 : 以亲美面目出现的以色列 、 印度等国努力加强核能力 ; 反美或防美的国家企图 拥核 ,它们不愿成为第二个伊拉克 , 结果朝核危机 、 伊核危机交替出现 。这两者之间又有复杂的相关 性 ,例如 ,针对印度拥核 ,巴基斯坦就要拥核 ; 针对以 色列拥核 ,伊朗便谋求拥有相应的军事手段 。假设 上述反美的“ 隐形 ” 一极与核扩散趋势相结合 , 对美 国来说将是一场噩梦 。其次 , 美国虽然在中东陷入 困境 ,但在欧亚的军事联盟特别是高边疆军事部署 则在明显推进 。原东欧国家 、 、 日本 澳大利亚等都被 纳入美国的这一体系 , 结果造成俄美矛盾升级 。俄 政府视美国在波兰等地的战略部署为“ 直接威胁 ” , 甚至不惜把《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 作为讨价还价的 筹码 。 特点之四 : 伊战把世界经济推入高油价和其他 资源 、 能源高价位时代 。近年来 , 伊战尚未平息 , 伊 核问题又起 ,加之黎以冲突等 ,不断引发国际市场对 油价上涨的恐慌 。结果 , 尽管世界石油仍然供过于

求 ,但油价却成倍上涨 。每桶石油价格 : 2001 年底 约为 15 美元 ,伊战爆发后升至 30 美元 , 2006 年 7 月 一度达 78 美元 , 2007 年 4 月末仍为 67 美元 。高油 价带动各种矿物涨价 。 特点之五 : 伊战促使美国调整东亚战略 ,中美日 关系改善面临机遇 。 20 世纪 70 年代 , 美国为应对 苏联威胁曾力图形成美中日联合抗苏格局 。伊战 后 ,美国实际上面临比前苏联威胁更严重的“ 隐形 ” 一极的现实威胁 ,所以必须竭力避免东亚发生冲突 把它卷入其中 。从美国全球战略看 , 欧洲已基本搞 定 ,东亚是具有潜在冲突的不稳定地区 ,而中东才是 当前美国军事战略的主战场 。布什政府即便为稳固 国内政治地位也迫切需要稳住东亚 , 以利集中力量 控制中东 。于是 , 美国开始让“ 新保 ”

势力靠边站 , 把中国作为“ 利益攸关方 ” 。在台湾问题上 , 美国对 海峡两岸采取“ 双遏制 ” 战略 , 一方面对台售武 , 加 紧构筑导弹防御系统 , 另一方面抑制“ 台独 ”防其 , 挑事 ; 在朝核问题上 ,美国开始回归民主党的某些做 法 ,解除金融制裁 , 力求通过对话阻止朝核开发 ; 对 日本 ,在加强美日军事合作的同时 ,美也采取措施防 止日本右翼势力过分嚣张甚或挑起事端 。第二份 “ 阿米蒂奇报告 ” 表明 , 尽管美国对中国仍不放心 , 但它开始寻求构筑美中日战略互惠 、 良性互动的新 型三边关系 ,并对海峡两岸三通公开表示支持 。

2007 年 4 月末安倍晋三首相访美时 , 日美首脑

一致承认中国对地区和全球安全的贡献 , 并鼓励中 国成为“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 。尽管美日政策实 质未变 ,但在同年日美“2 + 2 ” 会谈中 , 毕竟没有再 把“ 台湾 ” 作为美日的共同战略目标 。如果中美 、 中 日战略对话能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 中美日三国将 迎来同时改善关系的战略机遇期 。 ○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及相关地缘政 治关系有何冲击 ? 这是我们观察伊拉克战争及其战

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年第 5 期  

略影响的一个重要视角 。伊拉克战争历时四年来 , 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重 要变化 ,其中有些变化直接源于伊拉克战争的冲击 , 有些变化虽有其自身固有的战略逻辑 , 也与伊拉克 战争不无关系 。 从中东格局看 , 伊拉克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东 固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中东所谓“ 固有的 ” 地缘政 治格局 ,包含三个基本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其内部地 缘政治关系相对平衡 , 包括其东翼两伊平衡及西翼 以巴平衡 ; 东翼与西翼两个地缘政治重心并重 ,保持 呼应 、 平衡 ; 而在整个中东地区 ,以沙特 、 埃及等为首 的伊斯兰温和势力与以伊朗等为首的伊斯兰激进势 力保持大体均势 。但是 ,经过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被 打垮 ,放弃了与伊朗争锋的意图与实力 ,伊朗力量得 以解放出来 ; 同时 ,美各项不得人心的政策激起中东 普遍的反美情绪 ,扩大了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政 治与社会基础 ,以伊斯兰世界反美旗手自居的伊朗 通过宣示开发核武器及向美“ 叫板 ”在中东的影响 , 扩大 ,而沙特及埃及等温和派国家的影响被削弱 。 伊朗还积极与叙利亚 、 伊拉克新政府及哈马斯 、 真主 党、 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加强战略关系 ,初步结成了 以伊朗为主

导的中东反美轴心 。中东地缘政治格局 由东西两翼相对平衡向东翼“ 一头沉 ” 演变 , 伊朗开 始成为中东“ 超级大国 ” 及地缘政治重心 。 中东地区原有地缘政治格局的第二个特点是大 国曾在中东保持相对平衡 , 特别是美苏曾在中东维 持均势 。海湾战争后这一平衡被打破 , 美国一度成 为中东独占性外部主导力量 。美排除中俄德法等大 国“ 压力 ” 而发动伊拉克战争 ,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 这种主导地位 。然而 ,过犹不及 ,美在伊拉克战争军 事行动结束以来的四年中所遭遇的严重挫折 , 不但 使美未能进一步扩大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 反而使 其陷入“ 打不赢 、 输不起 、 走不脱 ” 的困境 。为摆脱 困境 ,美不得不向中俄德法等大国求助 ,邀各大国参 与解决伊朗核危机 、 伊拉克重建等 ,而主要大国对助 美从中东脱困并不积极 , 也避免以争霸者的面目与 美竞争 。结果 ,中东既未恢复传统的大国均势 ,美国 的“ 一超独霸 ” 也难以为继 。美在中东不仅“ 高处不 胜寒 ”而且已开始饱尝寒风刺骨 。 ,

4

中东地区原有地缘政治格局的第三个特点是中 东内部分裂内斗 ,长期是承受外部大国争夺的场所 及地缘政治客体 。然而 , 经过伊拉克战争及伊斯兰 世界的力量向伊朗集中 , 中东地缘政治主体性有所 发展 。伊朗与朝鲜 、 委内瑞拉等世界反美力量合作 , 向美国叫板 ,是主动进行地缘政治出击的一次重要 尝试 ,是一次“ 防御中的进攻 ” 。而“ 半岛电视台 ” 一 再挑战 CNN、基地 ” “ 组织等不断向美国及西方利益 发起攻击 ,客观上壮大了伊朗在中东地区外的地缘 政治攻势 。一个有核的伊朗 , 其地缘政治主体性和 进攻性将进一步加强 ,这也是美国最忧虑的前景 。 从欧亚“ 大棋盘 ” , 伊拉克战争的冲击主要表 看 现为延滞了美战略重点东移亚太的步伐 。布热津斯 基的 大棋局 》 《 一书把欧亚大陆划分为西部 、 中部 、 南部和东部四大块 ,他提出美国要控制欧亚大陆 ,就 必须控制其西部 、 东部和南部 , 其中“ 西部 ” 指欧洲 、 “ 东部 ” 指亚太 、南部 ” “ 则指中东 。这其实是斯皮克 曼“ 边缘地带论 ” 的新解 。小布什上台后 , 谋求全面 调整美国的欧亚地缘战略 , 减少在“ 西部 ” 的力量配 置 ,把地缘战略重点东移至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亚洲 沿海地区 , 尤其是亚太 。“9 ・ 11 事件 ” 前成稿的

2001 年版美《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 明确提出欧洲“ 基

本处于和平状态 ”俄罗斯对美不再构成“ , 大规模军 事威胁 ”亚太正在成为一个“ , 有大规模军事竞赛的 地区 ”美地缘战略重点是“ , 从孟加拉湾到日本濒海 带” 的亚太地区 。报告

进而要求大大加强美在亚太 的军事力量 。然而 ,“9 ・11 事件 ”阿富汗战争 、 、 尤 其是伊拉克战争大大延缓了美地缘战略重点东移亚 太的步伐 ,美被迫把主要力量用于被称作“ 南部 ” 的 中东地区 。美在亚太的军队数量虽然超过了其在欧 洲的军队数量 ,但远不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军队数量 , 甚至也远不及美在伊拉克的军队数量 。不仅如此 , 在战略对手选择上 , 美也经历了以中国为对手而不 以俄罗斯为对手向以俄为对手而不以中国为对手的 变化 。这是因为 : 中国奉行和平崛起政策 , 在反恐 、 反扩 、 伊拉克与阿富汗重建及各种全球议程上积极 与美合作 ,中美利益交叉点不断增多 ; 而俄随着经济 恢复及政局趋稳 , 不再对美“ 低眉顺眼 ”甚至利用 , 美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之机 ,反攻倒算 ,包括支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年第 5 期  

持伊朗与美抗衡等 。美尤其担心俄在中亚 、 高加索 及东欧 、 巴尔干恢复传统影响与势力范围 。由于伊 朗邻近俄及中亚 、 高加索 、 里海和东欧 、 巴尔干等敏 感地带 ,俄伊合作令美忧心忡忡 ,伊朗不但成为中东 的地缘政治重心 ,也是美阻俄东山再起的关键阵地 , 美在伊朗问题上不能松劲 。反映在政策层面 , 美因 而在朝核问题上尽可能忍耐 , 在台海及亚太与中国 谋求合作 ,以便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于中东 。尽管 不少美国要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 , 但美国 地缘政治重点依然滞留在中东 , 东移亚太的进程进 一步搁置 。 除上述影响外 , 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也深刻影 响了美国的地缘政治行为模式 。冷战后美国相继成 功地进行了海湾战争 、 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单 边主义与黩武主义恶性膨胀 , 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二 者结合的产物 。但美未曾料到拥有高技术 、 数字化 能力的美军在小小的伊拉克面前会一挫再挫 。伊战

四年来 ,美军不断增兵伊拉克 , 伤亡数万人 , 投入战 费数千亿美元 ,伊安全局势却不断恶化 ,美国的软实 力及布什政府的声望皆降到低点 。美不得不检讨其 战略得失 ,着手调整其单边主义与黩武主义 。美前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强调根据对方“ 能力 ” 确 定对手 ,新上任的美国防部长盖茨反其道而行之 ,开 始强调对手的意图比“ 能力 ” 更重要 , 这说明美国决 策者少了点“ 牛仔 ” , 多了点理智 。反映在地缘战 味 略上 ,美国将在贯彻其地缘战略时 ,较前更谨慎地使 用武力 ,较多地考虑合作安全 ,尤其会加强与大国的 协调 ,包括继续在朝核 、 伊核 、 亚太安全等问题上加 强与大国合作等 。

这对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内容与 方式都会产生影响 。当然 ,美以中东为前进阵地 ,继 续加强与俄罗斯在中亚 、 高加索及独联体各地争夺 的地缘政治战略目前不会有根本性调整 , 其战略重 点东移亚太的步伐也将继续延滞 。 ○

大国格局变化与传统政治的回归

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 研究员 ) 鹏

   从国际战略格局角度看过去四年 , 有一个非常 突出的特点 ,那就是美国的实力地位相对下降 ,非西 方世界整体力量大幅提升 。一超多强的格局依旧 , 但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却出现有利于多极的变化 。越 南战争后 ,饱受战争之累的美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 情形 ,当时其采取的是勇于承认并正面迎接多极世 界的姿态 。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 但此番美国会以何 种姿态面对新的多极化蓬勃发展之势 ? 这是观察未 来国际政治的主线之一 。 美国实力和影响力出现相对衰落 , 伊拉克战争 本身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评估伊拉克战争得失 的问题上 ,许多人因为这场战争的结局很糟糕 (使 美国陷入战略困境 ) 而得出结论 , 认为布什发动伊 拉克战争本身就有问题 ,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 目标 ,伊战在这一点上甚至不如越南战争 ,因为越战 虽然输了 ,但至少目标明确 ,那就是打击越共进而防 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地区出现多米诺效应 。布什打 伊拉克真的缺乏明确目标吗 ? 这种认识值得商榷 。 俗话说“ 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 , 上 ,情况则很可能是“ 旁观者迷 , 当局者清 ” 。因为 布什 、 、 切尼 拉姆斯菲尔德 、 赖斯等“ 当局者 ” 对发动 伊拉克战争是有目的 、 有战略 、 有逻辑的 ,那就是 : 以 伊拉克为突破口 ,全面肃清极端伊斯兰主义赖以生 存的土壤 ,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威胁问题 ; 以伊拉 克战后重建为起点 , 全面铺开所谓大中东民主化改 造 ,构建所谓“ 新帝国 ”以伊拉克战争为契机 , 进一 ; 步深化美国军事转型 , 进一步“ 回报 ” 美国军工 、 能 源集团的政治支持 。事实证明 , 伊拉克战争在推动 美国军事转型 、 抢占地缘能源战略空间 、 拉动美国经 济发展方面是有所斩获的 , 情况远没有人们说的那 么糟 。问题是 ,从美国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看 ,这场战 争未必切合实际 ,未必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总体布

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文章

  •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蒋新卫 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地区由原苏联的组成部分变成国际社会新的地缘政治空间, 这使得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功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地缘变化自然带来新的争夺, 中亚地区交织着世界大国, 各大政治力量以及地区各国的 ...查看


  • 从雅尔塔体系到不对称世界格局--阿富汗战争意义分析
  • 从雅尔塔体系到不对称世界格局--阿富汗战争意义分析 阿富汗问题总是世界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风标. 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基本结束.现在,人们关心最多的是阿富汗战后政权走向问题:对新生的阿富汗政权来说,它考虑最多的也是如何平 ...查看


  • 亚太地区新形势下的中国地缘政治战略[*]
  • 作者:刘妙龙孔爱莉张伟 湖北大学学报 1995年02期 提要 本文分析了90年代亚洲-太平洋地区新的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格局:以亚太新形势为基础,探讨了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圈层开放战略总体框架:提出了建立中国东部临海经济协作区这一中国 ...查看


  • 关于中国和平与战争的战略思考
  • 关于中国和平与战争的战略思考 66分 ∙ 1. 以下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 o o o o 得分:3分 A. 国家安全环境是国家战略决策与谋划的基础和背景 B. 国内安全环境是我国要面临的最严峻的最紧迫的 ...查看


  • 乌克兰危机周年思考
  • 乌克兰危机周年思考 发布时间: 2014-11-25 07:31:08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原标题:乌克兰危机周年思考 乌克兰危机不仅改变了乌克兰的国家命运,也改变了欧洲大陆的地缘安全环境,反映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查看


  • 大陆与海洋视野下的亚洲秩序
  • 作者:苏长和 学术前沿 2012年11期 海洋秩序与大陆秩序 大陆秩序与海洋秩序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地缘秩序思想,在当代,前者以欧亚大陆大国的秩序思想为代表,后者以英美的秩序思想为代表. 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以陆地为核心的地缘秩序思想长期占支配 ...查看


  • [军事理论]试题库
  • 个人整理的,觉得很好,就上传到文库与大家一起分享 <军事理论>试题库 绪论 军事科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军事科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人文科学 D.技术科学 2.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 ...查看


  • 俄罗斯在亚太战略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 作者:石泽 国际问题研究 1995年05期 冷战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发生明显变化:在亚太战略格局中丧失了前苏联的主导地位,成为起平衡因素的地区大国:在亚太的大国地位亦有动摇:对亚太地区的依赖加重. 俄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 ...查看


  • 景春梅:国际能源形势新变化新特点
  • 国际能源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值得高度重视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金 融危机.美国页岩气革命.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世界能源市场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和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受此影响,我国能源发展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