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专业试题(2011.7.21)
一、 判断题:
1. 柴油汽提塔液位的高低对柴油的闪点有影响。(对)
2. 安定性差的柴油在储存中颜色容易变深,实际胶质增加,甚至产生沉淀。(对)
3. 为保证粗汽油干点合格,一般可先打冷回流来压分馏塔顶温度,如仍不能控制,则可调
节顶循返塔温度和顶循量。(错)
4. 催化裂化装置反应系统停工时,要求先降反应温度,后降原料量。(错)
5. 原料雾滴粒径不宜过小,否则会引起过度裂化造成气体和焦炭产率升高,但雾滴粒径太
大则重油气化率低,使液焦增多,增大反应结焦的倾向。(对)
6. 在任何生产事故情况下,都要注意不能发生两器催化剂相互压空的情况。(对)
7. 沉降器顶旋结焦集中在生气管外壁和料腿翼阀处,造成料腿堵塞或翼阀阀板卡住失灵,
导致催化剂大量跑损。(对)
8. 油浆循环量突降甚至中断,分馏塔底温度超高会造成油浆系统结焦堵塞;油气大量携带
催化剂粉尘会造成分馏塔塔盘结焦、结垢、堵塞。(对)
9. 两器催化剂是否能够正常循环取决于两器压力平衡以及催化剂的流化质量。(对)
10. 控制油浆循环量不能时大时小,而且要从下进口进量,来保证油浆固体含量合格。(错)
11. 异构烷的十六烷值随着链的分支越多,其十六烷值越高。(错)
12. 汽油组分中,分子量大小相近的同族烃类,支化度越高、则辛烷值越低。(错)
13. 为了提高柴油收率,应该提高单程转化率,减小回炼比。(错)
14. 提升管设置了快速分离装置,这样,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二次反应。(对 )
15. 当剂油比提高时,转化率也增加,气体、焦炭产量降低。(错)。
16. 催化裂化反应与热裂化都是正碳离子反应机理。(错)
17. 当反应温度提高时,热裂化反应的速度提高得很快,所以在高温下,主要的反应就是热
裂化反应。(错)
18. 当反应温度提高,气体中C 1、C 2增加,而产品的不饱和度减小。(错)。
19. 反应温度越高,焦炭产率越大。(错)
20. 降低单程转化率,可以适当提高液化气的收率。(错)
21. 降低再生温度可以增产液化气的原因是通过提高剂油比加大了反应深度。(对)
22. 汽油方案的操作要点是在高转化率条件下,采用低反应温度高回炼比的操作条件。()
23. 辅助燃烧室一次风是进入炉膛提供燃料燃烧需要的氧。( )
24. 开工时,提升管喷油后,提升管事故蒸汽应当逐渐开大。(c )
25. 由于催化剂循环量的增加,使待生剂和再生剂的碳差减小,相应提高了催化剂有效活性
中心而使反应的转化深度提高。( )
26. 重金属污染严重时H 2量增加。( )
27. 反应温度上升, 反应深度增大, 反应压力增加.( )
28. 催化反应时间越长, 转化率就越高( d )
29. 提升管反应器中油气线速低, 反应时间就长.( )
30. 缩短反应时间,可降低汽油中稀烃含量,降低汽油辛烷值。( )
31. 增加剂油比或降低空速,对增加反应深度,提高反应速度有利。(d )
32. 在相同条件下,氢转移反应比裂解反应速度快得多。( c )
33. 在相同条件下,流体的蒸汽压越高,说明该流体越容易汽化。( )
34. 只有在垂直管路上的流动特性中才能出现噎塞现象。();
35. 旋风器入线速越大,催化剂跑损越小。()
36. 稳定塔进料温度变化,对液化气中C 5以上含量不产生影响。()
二、 填空题
1. 催化剂再生时. 烧氢的速度( )烧碳速度
2. 总转化率的大小说明新鲜原料 ()高低.
3. 催化原料残炭增加, 催化生焦率()
4. 在催化裂化反应中烯烃的分解反应速度比烷烃的分解反应速度(快)。
5. 主风分布不均匀,氧含量高度过剩会造成(二次燃烧)
6. 裂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7. 再生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与( 入口线速)因素有关
8. 催化裂化焦炭的组成大致可分为催化炭、(汽提炭)、附加炭、污染炭
9. 油浆下返塔的作用( 调节分馏塔底温度 ).
10. 吸收塔的操作条件应是( 低温高压 )
11. 催化剂循环量增大,使待生剂、再生剂含碳差( 减少 )。
12. 催化裂化装置中提升管反应器内催化剂输送属于(稀相输送)。
13. 事故状态下,当床层温度低于( 400度 )应迅速卸催化剂。
14. 开工时,提升管喷油前反应温度不低于( 480 )℃。
15. 回炼油量的多少说明(反应深度) 的大小, 回炼油罐液面上升, 说明反应深度(降低).
16. 单位重量催化剂所含有的空隙体积称为(孔体积)。
17. 反再的衬里由(隔热)层和(耐磨)层构成。
18. 催化剂性能评定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选择性)、(再生性能)、(抗重
金属污染能力)等几个方面。
19. 开工装催化剂时,开始要快装是为了(建立料封)使(旋风分离器)尽快正常工作,以
减少催化剂的跑损。
20. 在事故处理原则中,要求在任何情况下,要保证(两器压力平衡),防止两器催化剂藏量
压空、催化剂倒流,油气与空气互串发生爆炸事故。
21. MIP 反应器第二反应区通过(注入冷介质) 降低反应温度,抑制二次裂化反应,通过(扩径)
的方式降低油气和催化剂流速,延长反应时间。
22. 催化裂化装置的产品有(汽油)、(液化气)、(柴油)、(油浆)和(干起)。
23. 分馏塔人字档板的作用一是(脱过热), 二是(洗涤催化剂).
24. 高温下的催化剂遇水蒸汽易发生(热崩).
25. 再生温度越高, 焦炭燃烧速度(越快).
26. 催化装置控制汽油蒸汽压是通过控制(稳定塔底温度)来实现的.
27. 原料油中重金属(镍)和(钒)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影响最大.
28. 反应总进料包括(新鲜原料), (回炼油), (回炼油浆).
29. 催化裂化化学反应特点是(平行顺序反应)
30. 重油催化裂化加工难点主要有两个1) (生焦率高)2) (重金属对催化剂污染严重)
31. 催化开工三路循环是(油浆循环)(回炼油循环)(原料油循环).
32. 油浆下返塔量大, 使塔底温度(降低), 塔底液面(升高).
33. 当发生炭堆时, 通常采用(降低生焦量)的方法来处理.
34. 反应开工装催化剂时,应(先快装后慢装 ) 。
35. 提高反应温度则反应速度增大,温度每升高(10 ) ℃反应速度约提高10%~20%。
三、 简答题
1. 反应压力异常超高时,应如何处理?
2、主风和提升管为什么要有事故蒸汽?
3. 油浆返塔为什么要用上, 下口?
4. 造成再生温度过高的原因是什么?
5. 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6. 影响烧焦的因素有哪些?
7. 加工重油时, 为什么焦炭和氢气的产率会升高?
8. 在什么情况下, 提升管易结焦?
9. 提升管反应器工艺特点?
10、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分析,构成催化装置能耗有哪几部分?
11. 催化裂化反应过程的7个步骤是什么?
12. 渣油催化裂化采用高反应温度有什么优点?
13. 分馏塔下部为什么设脱过热段?
14. 什么叫催化剂的选择性?
15. 影响反应深度的因素是什么?
16. 反应压力如何控制?
17. 什么叫碳堆积, 如何防止. 如何处理?
18. 什么叫回炼比, 回炼比高低说明什么, 如何调整操作?
19. 催化分馏工艺与原油分馏工艺比较有什么特点?
20. 开工时, 为什么要建立开路大循环?
21. 油浆系统为什么会结焦?
四、论述题
1. 如何防止油浆系统结焦?
2. 操作变化对催化剂损耗有什么影响?
3. 焦炭产率过高对催化裂化有什么影响? 如何减少生焦? (
4. 催化裂化装置的污染物产生有哪些特点?
5、如何提高催化裂化装置的柴汽比?
五、计算题
1. 某裂化装置,其催化剂循环量为700t/h,进料量为122t/h,回炼油量为30t/h,回炼油浆
量为20t/h,所产气体为14t/h,汽油为52t/h,焦炭5t/h,计算:(1)剂油比是多少?(2)单程转化率是多少?(3)总转化率是多少?
2. 已知某催化装置提升管底部至油气出口长度为46米,提升管底部至原料油喷嘴高度为11米,提升管无变径,截面积为1m 2,提升管压力为1.967MPa ,提升管预提升及雾化、吹扫蒸汽总流量为9t/h,提升管进入原料的总摩尔流量为3000kmol/h,温度为227℃,提升管出口总摩尔流量为4000kmol/h,温度为507℃,试求油气停留时间(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已知某催化装置湿主风量为1495Nm 3/min,烟气中CO 含量0.1%(体积),O 2含量为6%(体积),CO 2含量为12%(体积),水蒸气与干空气的分子比ф=0.012,烟风比公式:V F /VA =(2+ф-(100-[CO])/1.266[N2])/(1+ф) ,烧焦量为6500kg/h,计算耗风指标和总湿烟气量。
4.
表中单位均为
催化裂化专业试题(2011.7.21)
一、 判断题:
1. 柴油汽提塔液位的高低对柴油的闪点有影响。(对)
2. 安定性差的柴油在储存中颜色容易变深,实际胶质增加,甚至产生沉淀。(对)
3. 为保证粗汽油干点合格,一般可先打冷回流来压分馏塔顶温度,如仍不能控制,则可调
节顶循返塔温度和顶循量。(错)
4. 催化裂化装置反应系统停工时,要求先降反应温度,后降原料量。(错)
5. 原料雾滴粒径不宜过小,否则会引起过度裂化造成气体和焦炭产率升高,但雾滴粒径太
大则重油气化率低,使液焦增多,增大反应结焦的倾向。(对)
6. 在任何生产事故情况下,都要注意不能发生两器催化剂相互压空的情况。(对)
7. 沉降器顶旋结焦集中在生气管外壁和料腿翼阀处,造成料腿堵塞或翼阀阀板卡住失灵,
导致催化剂大量跑损。(对)
8. 油浆循环量突降甚至中断,分馏塔底温度超高会造成油浆系统结焦堵塞;油气大量携带
催化剂粉尘会造成分馏塔塔盘结焦、结垢、堵塞。(对)
9. 两器催化剂是否能够正常循环取决于两器压力平衡以及催化剂的流化质量。(对)
10. 控制油浆循环量不能时大时小,而且要从下进口进量,来保证油浆固体含量合格。(错)
11. 异构烷的十六烷值随着链的分支越多,其十六烷值越高。(错)
12. 汽油组分中,分子量大小相近的同族烃类,支化度越高、则辛烷值越低。(错)
13. 为了提高柴油收率,应该提高单程转化率,减小回炼比。(错)
14. 提升管设置了快速分离装置,这样,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二次反应。(对 )
15. 当剂油比提高时,转化率也增加,气体、焦炭产量降低。(错)。
16. 催化裂化反应与热裂化都是正碳离子反应机理。(错)
17. 当反应温度提高时,热裂化反应的速度提高得很快,所以在高温下,主要的反应就是热
裂化反应。(错)
18. 当反应温度提高,气体中C 1、C 2增加,而产品的不饱和度减小。(错)。
19. 反应温度越高,焦炭产率越大。(错)
20. 降低单程转化率,可以适当提高液化气的收率。(错)
21. 降低再生温度可以增产液化气的原因是通过提高剂油比加大了反应深度。(对)
22. 汽油方案的操作要点是在高转化率条件下,采用低反应温度高回炼比的操作条件。()
23. 辅助燃烧室一次风是进入炉膛提供燃料燃烧需要的氧。( )
24. 开工时,提升管喷油后,提升管事故蒸汽应当逐渐开大。(c )
25. 由于催化剂循环量的增加,使待生剂和再生剂的碳差减小,相应提高了催化剂有效活性
中心而使反应的转化深度提高。( )
26. 重金属污染严重时H 2量增加。( )
27. 反应温度上升, 反应深度增大, 反应压力增加.( )
28. 催化反应时间越长, 转化率就越高( d )
29. 提升管反应器中油气线速低, 反应时间就长.( )
30. 缩短反应时间,可降低汽油中稀烃含量,降低汽油辛烷值。( )
31. 增加剂油比或降低空速,对增加反应深度,提高反应速度有利。(d )
32. 在相同条件下,氢转移反应比裂解反应速度快得多。( c )
33. 在相同条件下,流体的蒸汽压越高,说明该流体越容易汽化。( )
34. 只有在垂直管路上的流动特性中才能出现噎塞现象。();
35. 旋风器入线速越大,催化剂跑损越小。()
36. 稳定塔进料温度变化,对液化气中C 5以上含量不产生影响。()
二、 填空题
1. 催化剂再生时. 烧氢的速度( )烧碳速度
2. 总转化率的大小说明新鲜原料 ()高低.
3. 催化原料残炭增加, 催化生焦率()
4. 在催化裂化反应中烯烃的分解反应速度比烷烃的分解反应速度(快)。
5. 主风分布不均匀,氧含量高度过剩会造成(二次燃烧)
6. 裂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7. 再生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与( 入口线速)因素有关
8. 催化裂化焦炭的组成大致可分为催化炭、(汽提炭)、附加炭、污染炭
9. 油浆下返塔的作用( 调节分馏塔底温度 ).
10. 吸收塔的操作条件应是( 低温高压 )
11. 催化剂循环量增大,使待生剂、再生剂含碳差( 减少 )。
12. 催化裂化装置中提升管反应器内催化剂输送属于(稀相输送)。
13. 事故状态下,当床层温度低于( 400度 )应迅速卸催化剂。
14. 开工时,提升管喷油前反应温度不低于( 480 )℃。
15. 回炼油量的多少说明(反应深度) 的大小, 回炼油罐液面上升, 说明反应深度(降低).
16. 单位重量催化剂所含有的空隙体积称为(孔体积)。
17. 反再的衬里由(隔热)层和(耐磨)层构成。
18. 催化剂性能评定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选择性)、(再生性能)、(抗重
金属污染能力)等几个方面。
19. 开工装催化剂时,开始要快装是为了(建立料封)使(旋风分离器)尽快正常工作,以
减少催化剂的跑损。
20. 在事故处理原则中,要求在任何情况下,要保证(两器压力平衡),防止两器催化剂藏量
压空、催化剂倒流,油气与空气互串发生爆炸事故。
21. MIP 反应器第二反应区通过(注入冷介质) 降低反应温度,抑制二次裂化反应,通过(扩径)
的方式降低油气和催化剂流速,延长反应时间。
22. 催化裂化装置的产品有(汽油)、(液化气)、(柴油)、(油浆)和(干起)。
23. 分馏塔人字档板的作用一是(脱过热), 二是(洗涤催化剂).
24. 高温下的催化剂遇水蒸汽易发生(热崩).
25. 再生温度越高, 焦炭燃烧速度(越快).
26. 催化装置控制汽油蒸汽压是通过控制(稳定塔底温度)来实现的.
27. 原料油中重金属(镍)和(钒)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影响最大.
28. 反应总进料包括(新鲜原料), (回炼油), (回炼油浆).
29. 催化裂化化学反应特点是(平行顺序反应)
30. 重油催化裂化加工难点主要有两个1) (生焦率高)2) (重金属对催化剂污染严重)
31. 催化开工三路循环是(油浆循环)(回炼油循环)(原料油循环).
32. 油浆下返塔量大, 使塔底温度(降低), 塔底液面(升高).
33. 当发生炭堆时, 通常采用(降低生焦量)的方法来处理.
34. 反应开工装催化剂时,应(先快装后慢装 ) 。
35. 提高反应温度则反应速度增大,温度每升高(10 ) ℃反应速度约提高10%~20%。
三、 简答题
1. 反应压力异常超高时,应如何处理?
2、主风和提升管为什么要有事故蒸汽?
3. 油浆返塔为什么要用上, 下口?
4. 造成再生温度过高的原因是什么?
5. 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6. 影响烧焦的因素有哪些?
7. 加工重油时, 为什么焦炭和氢气的产率会升高?
8. 在什么情况下, 提升管易结焦?
9. 提升管反应器工艺特点?
10、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分析,构成催化装置能耗有哪几部分?
11. 催化裂化反应过程的7个步骤是什么?
12. 渣油催化裂化采用高反应温度有什么优点?
13. 分馏塔下部为什么设脱过热段?
14. 什么叫催化剂的选择性?
15. 影响反应深度的因素是什么?
16. 反应压力如何控制?
17. 什么叫碳堆积, 如何防止. 如何处理?
18. 什么叫回炼比, 回炼比高低说明什么, 如何调整操作?
19. 催化分馏工艺与原油分馏工艺比较有什么特点?
20. 开工时, 为什么要建立开路大循环?
21. 油浆系统为什么会结焦?
四、论述题
1. 如何防止油浆系统结焦?
2. 操作变化对催化剂损耗有什么影响?
3. 焦炭产率过高对催化裂化有什么影响? 如何减少生焦? (
4. 催化裂化装置的污染物产生有哪些特点?
5、如何提高催化裂化装置的柴汽比?
五、计算题
1. 某裂化装置,其催化剂循环量为700t/h,进料量为122t/h,回炼油量为30t/h,回炼油浆
量为20t/h,所产气体为14t/h,汽油为52t/h,焦炭5t/h,计算:(1)剂油比是多少?(2)单程转化率是多少?(3)总转化率是多少?
2. 已知某催化装置提升管底部至油气出口长度为46米,提升管底部至原料油喷嘴高度为11米,提升管无变径,截面积为1m 2,提升管压力为1.967MPa ,提升管预提升及雾化、吹扫蒸汽总流量为9t/h,提升管进入原料的总摩尔流量为3000kmol/h,温度为227℃,提升管出口总摩尔流量为4000kmol/h,温度为507℃,试求油气停留时间(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已知某催化装置湿主风量为1495Nm 3/min,烟气中CO 含量0.1%(体积),O 2含量为6%(体积),CO 2含量为12%(体积),水蒸气与干空气的分子比ф=0.012,烟风比公式:V F /VA =(2+ф-(100-[CO])/1.266[N2])/(1+ф) ,烧焦量为6500kg/h,计算耗风指标和总湿烟气量。
4.
表中单位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