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毕业论文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晋惠帝羊皇后

On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院 系

专 业

学 生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政治与法律系 历史学 2003级 刘清 [1**********]0 政治与法律系 高茂兵 助教(硕士)

论晋惠帝羊皇后

历史学2003级 刘清

指导教师 高茂兵

摘要

在古代中国为数众多的皇后当中,晋惠帝第二任皇后羊献容是一个有着极其特殊经历的皇后。羊献容出身于西晋的名门望族——泰山羊氏家族。其被立为惠帝皇后之时,西晋政局极不稳定,在诸王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中,她五次被废,又五次回到后位。西晋灭亡之后,羊献容又被前赵君主刘曜纳为皇后。羊献容贵为皇后,地位本应无比尊贵,在“八王之乱”中却被各个政治集团利用,一次次的玩“废立”的政治游戏。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政治动乱的环境里,对掌握中枢权力者而言,欲控制的对象除了皇帝外,皇后及其背后相连的外戚势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羊皇后屡废屡立,也是其家族势力衰落的表现。本文通过论述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及惠羊皇后的废立与西晋政局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羊皇后屡遭废立的原因。

关键词:西晋,惠帝羊皇后,八王之乱

On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History2003 Liu Qing

Supervisor Gao Mao- bing

Abstract

Among the numerous Empresses in China, Yang Xian-rong, the second Empress of the Emperor Hui, had a special experience. She was born in a distinguished family------Taishan Yang family. After she was named as queen of the Emperor Hui,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was unstable. She was dethroned five times but went back to her seat again in each time, during the Eight King Rebellion in which the princes tried to get the throne. After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was conquered, Yang was a queen again in the former King Zhao, LiuYao ’s throne. Yang Xian-rong capacity as Empress, the position should be very honorable, “the eight King rebellion “has been the use of various political groups, one of the play "waste," the political game. This actually reflects the political upheaval in the environment, the master central authority are concerned, want to control the object apart from the emperor, Empress's behind-the wife's family forces can not be ignored. Meanwhile, Yang repeated Empress's repeated waste legislation, as well as their family forces fading performanc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ishan Yang family during the dynasties from CaoWei to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 s history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West Jin, so as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the reasons why Empress Yang was dethroned for repetitious times.

Key words:the western jin dynasty,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The eight King rebellion

目录

一、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 „„„„„„„„„„„„„„„„„„1

二、羊皇后的废立与西晋政局 „„„„„„„„„„„„„„„„„„„„„„„2

(一)赵王伦起事与羊皇后的废立 „„„„„„„„„„„„„„„„„„„„2

(二)齐王、长沙王执政,羊后暂得安宁 „„„„„„„„„„„„„„„„„4

(三)成都、河间、东海三王纷争,羊后朝不保夕„„„„„„„„„„„„„5

(四)西晋亡,羊献容成为前赵刘曜皇后 „„„„„„„„„„„„„„„„„7

三、羊皇后的废立原因探讨„„„„„„„„„„„„„„„„„„„„„„„„7

(一)皇帝丈夫晋惠帝愚痴、无能„„„„„„„„„„„„„„„„„„„„8

(二)“八王之乱”中诸王轮番擅权„„„„„„„„„„„„„„„„„„„9

(三)泰山羊氏的衰微与羊后个人的际遇„„„„„„„„„„„„„„„„„10 结语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13 表1.1西晋泰山羊氏谱系简表„„„„„„„„„„„„„„„„„„„„„13 表2.1惠羊皇后废立表„„„„„„„„„„„„„„„„„„„„„„„„14

在传统社会里,文人、学者对女性的关注和研究都比较少,而魏晋南北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有限,很长一段时间对魏晋南北朝的女性研究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我国史学界对魏晋南北朝的女性研究已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尤以妇女婚姻、家庭状况研究居多。皇室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历来比较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西晋一朝,以凶悍、忌妒出名的的晋惠帝的第一任皇后贾南风比较受关注,研究的比较多。笔者关注到,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女人,在晋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中,其先后五次被废,又五次恢复后位。不仅如此,西晋灭亡之后,羊献容又被十六国之一的前赵君主刘曜纳为皇后。“五废五立”,一身二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本应该引起史学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史学界对羊皇后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笔者试图就这一特殊的皇族女性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

“惠羊皇后,讳献容,泰山南城人。祖瑾,父,玄之。”[1]晋惠帝的第一任皇后贾南风被废后,羊献容成为继后。羊皇后所属的泰山羊氏家族,自东汉末年兴起,绵延持续到唐朝,声势显赫,堪称泰山古代第一望族。在曹魏一代及西晋代魏当中,羊氏家族涌现出许多名人,这对巩固羊氏家族的地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泰山羊氏的兴起当中,羊续是个关键人物,根据《后汉书·羊续传》记载,“羊续字兴祖,泰山平阳人。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

[2]儒,恒帝时为太常”,由此可知,泰山羊氏在东汉安帝时就已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到东汉末年,黄巾事起,党禁解除,羊续复辟太尉府(羊续曾遭禁锢十余年),四迁为庐江太守,先后击破扬州黄巾军、戴风乱军。后羊续拜男阳太守,又击破赵慈乱军。可见羊续不仅是清流名士,而且屡立军功,颇有政绩。当时权豪贵族多尚奢丽,续则痛恨之,常常敞衣薄食、车马嬴败。清俭节约的生活,为他赢得了好名声。泰山羊氏在东汉后期羊续时代就赢得了“清流豪族”的地位名声和影响力。

三国时期,泰山羊氏人物多见于魏国,吴蜀二国则无,曾在魏国任官的有:羊秘,魏侍御史(延康元年);羊眈,魏太常卿(黄初元年后);羊瑾,魏尚书右仆射(大概在曹魏晚期);羊琇,参镇西钟会军事(咸熙元年)郎中(咸熙二年);羊祜,魏中书侍郎(正元中),给事中(正元中),给事黄门侍郎(正元中),秘书监(景元初),从事中郎(咸熙元年),中领军(咸熙末)。

在司马氏掌握魏国朝政大权之前,泰山羊氏任官机会不多。羊祜入仕之初,便积极参加司马氏代魏的政治运筹,他任相国从事中郎期间,与荀勖等人共同参与司马昭的机密事,为晋室肇建立有功勋。司马炎称帝后,羊祜以佐命之功,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成为西晋开国重臣。羊祜从弟羊琇 ,曾任征西参军,参加了灭蜀的战争,他与司马炎有通门之好,关系很密切。司马炎继位之后,擢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

由于羊祜等羊氏族人尽忠晋室,鞠躬尽瘁,成为西晋开国重臣,羊氏家族也由此达到极盛。涌现出了数十位贤臣良将,著名的有:羊祉,魏郡太守;羊繇,车骑掾;羊发,都督淮北护军;羊瑾,尚书左仆射;羊亮,大鸿胪;羊忱徐州刺史、太傅长史、蒙阴侯、侍中;羊伦,散骑常侍、高阳相;羊暨,阳平太守;羊伊,平南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羊篇,嗣锯平侯、散骑常侍;羊玄之,光禄大夫、兴晋公;羊综,上党太守;羊济,匈奴中郎将;羊炜,太仆、兖徐二州刺史;羊恒,车骑长史。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中也列举了羊祜等十人,称他们“或以国之耆老,特蒙优礼;或以参与魏晋递嬗之际的秘策密谋,任掌机要。或以联姻皇室„„为晋爪牙虎臣。”[3]泰山羊氏于这一时期,名声显赫,达到了极盛。

泰山羊氏家族的兴盛,除了羊祜等族人依靠军功之外,还与其家族婚姻密切相关。羊祜的姐姐徽瑜是司马师之妻,羊祜成为司马师的妻弟,可谓才时兼得,遂成一代名臣。司马师之侄司马炎代魏称帝后,羊徽瑜被尊为太后,使泰山羊氏跻身外戚之列。一时显贵无双。

二、羊皇后的废立与西晋政局

(一)赵王伦起事与羊皇后的废立

贾南风先后除掉司马亮和司马纬之后,和皇太子司马遹的矛盾激化了。原因是贾后无子,而太子颇为聪慧,贾后害怕日后太子会威胁到她的地位。因而设下圈套使惠帝废掉太子,囚禁于金墉城,并杀掉太子母谢氏。

起初,赵王伦“深交贾(南风)、郭(槐)、谄事中宫,大为贾后所亲信”,[4]当时的人都以为赵王伦是后党,等到太子被废后,赵王伦的心腹孙秀劝伦先利用贾后除掉废太子,以绝后患,再以贾后诛杀废太子的名义诛杀贾后。《晋书·赵王伦传》记载有孙秀劝说司马伦的原话,“太子为人刚猛,不可私请。明公素事贾后,时议皆以公为贾后之党。今虽欲建大功于太子,太子含宿怒,必不加赏于明公矣。

今且缓其事,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后,为太子报仇,亦足以立功,岂徒免祸而已”。

[5]赵王伦听从了孙秀的建议,等到贾后害死司马遹后“乃矫诏诏敕厍三部司马曰‘中宫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侯。不从,诛

[6]三族”。于是,赵王伦一箭双雕,除掉了司马遹和贾南风。废掉贾后,赵王伦便“矫

诏大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如宣文辅魏故事”,[7]这一自称的官衔实际上显示了赵王伦的野心,一来相国这官名,晋朝未曾设置过,而曹魏末年司马昭做的正是这个官;二来依宣(宣帝司马懿)、文(文帝司马昭)辅魏故事,司马懿父子辅魏是为代魏作准备。赵王伦实际上已经把取代惠帝的野心昭告天下了。

贾后既废,重新立后的事情便提上了议程。晋惠帝实际上是个傀儡,时政局动乱,对掌握权力者而言,控制的对象除了皇帝外,皇后及其背后相连的外戚势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再立一位能够操纵的皇后,无疑有利于赵王伦控制朝政大局。于是赵王伦的心腹孙秀便推荐其族人孙旂的外孙女羊献容,据《资治通鉴》卷八十三记载,“后外祖平南将军乐安孙旂,与孙秀善,故秀立之”。[8 ]实际上,立羊献容为皇后是孙秀的意思,赵王伦平庸,并无谋略,向来都是听从孙秀的。就这样,羊献容被孙秀和外祖父孙旂推上了后位,从此,她成了一颗棋子,被带有各种不同政治目的的人随意摆弄。

赵王伦篡位的企图日益明显。为了造成继位的合理性,“相国伦与孙秀使牙门诈传宣帝神语云:‘伦宜早入西宫’,散骑常侍义阳王威,伦以威兼侍中,使威逼夺帝玺绶,作禅诏,又使尚书令满奋持节、奉玺绶,禅位于伦”。[9]赵王伦制造兵变假象,登上帝位,“迁帝于金墉城,号曰太上皇”。[10]至于羊皇后,《晋书》、《资治通鉴》都没有明确提到她的去向,然而皇帝既废,其皇后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估计也是被送到金墉城了。因此,可以说,这是羊皇后第一次被废。司马伦是宣帝的第九个儿子,按照辈分来说,他是司马衷的祖父辈了,让惠帝当太上皇,这显然违背了纲常伦理。羊皇后也成了赵王伦篡位的牺牲品,从永康元年(300)十一月登上后位到永宁元年(301)春正月被赶下后位,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当时,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的成都王司马颖、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实力都比较强大,赵王伦篡位,他们自然不能够容忍。赵王伦是永宁元年(301)春正月称帝的,“三月,平东将军、齐王冏起兵以讨伦,传檄州郡,屯于阳翟。征北大将军、成都王颖、河间王顒、常山王乂,豫州刺史李毅,兖州刺史王彦,南中郎将、新野公歆,皆举兵应之,众数十万”。[11]四王联合

起来讨伐司马伦,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等到伦军大败,“逐伦归第,即日乘舆反正”。[12]群臣把惠帝迎回帝位,羊献容自然也回到了后位,并诛杀了赵王伦及党羽。这一阶段,羊皇后的废立与赵王伦密切相关。司马伦事件的发生,是一条界限,从此诸王轮番擅权,朝纲大坏,战火连绵,羊皇后在各种权利的争夺中,屡废屡立,毫无皇后的尊严。

(二)齐王、长沙王执政,羊后暂得安宁

齐王冏由于讨伐赵王伦有功,“天子就拜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13]西晋政权便为齐王冏所控制,其他诸王当中,成都王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河间王顒为侍中、太尉;常山王乂为抚军大将军,领左军,不久,又“复封常山王乂为长沙王”。[14]这几个人中,成都、长沙二王都是惠帝的兄弟,齐王是惠帝的堂房兄弟,而河间王则比惠帝和上述三王都长一辈。在讨伐赵王伦当中,他们都立了功,很难再和平共处了。齐王冏独专朝政,兴造府弟,宴乐无度,并居尊恃宠,任人唯亲,令朝廷侧目,海内失望。河间王顒于是趁机“表齐王冏窥伺神器,有无君之心„„请废冏还第”。[15]河间王顒“传檄以乂为内主。乂将左右百余人„„露乘驰赴宫,闭诸门,奉天子与冏相攻,起火烧冏府,连战三日,冏败,斩之,并诛诸党与二千余人”。[16]河间王顒原本设计了一石二鸟之计,他原先认为长沙王乂实力不如齐王冏,长沙王乂起兵讨伐齐王冏,必定兵败被杀,然后他再以诛杀长沙王乂的罪名讨伐齐王冏。因而,等到“乂杀冏,其计不果,(司马顒)乃遣使侍中冯荪、河南尹李含、中书令卞粹等袭乂,乂并诛之”。[17]河间王顒计谋的失利反而成全了长沙王乂,讨伐齐王冏成功后,“以长沙王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18]长沙王乂掌权不能为成都、河间二王容忍。“颖方恣其欲,而惮长沙王在内,遂与河间王顒表请诛后父羊玄之,左将军皇甫商等,檄乂使就第。”[19]

[20]二王联合讨伐长沙王乂,“帝以乂为大都督。帅军御之”。长沙王乂为了壮大声势,

还让惠帝出洛阳城,巡视了十三里桥、宣武场、芒山、偃师等地,长沙王乂的目的也不过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顒遣其将张方,颖遣其将陆机、牵秀、石超来逼京师。”[21]然而,战斗双方互有胜负,战争陷入了相持状态,洛阳城里人力、物力都出现了问题。战争从太安二年(303)八月一直持续到了十月,双方相持不下,正当张方考虑撤退的时候,太安三年(304)正月二十五,形势发生了转变。 长沙王乂被东海王越送到金墉城囚禁,司马乂“殿中左右恨乂功垂成而败,谋劫出之,

更以距颖。越惧难作,欲遂诛乂。黄门郎潘滔劝越密告张方,方遣部将郅辅兵三千,就金墉收乂,至营,炙而杀之”。[22]司马乂竟被张方用火活活烧死。

从永宁元年(301)夏四月,羊献容回到后位,齐王司马冏上台执政。一直到永兴元年(304)司马乂兵败之前,羊皇后在这段时间内是比较安定的,虽然成都王颖讨伐长沙王乂以讨后父羊玄之为名,使得羊玄之忧惧而死,伤害到了羊皇后的家族,但是并没有把矛头直指羊后,因而说这一时期,羊后获得了相对的安宁。

(三)成都、河间、东海三王纷争,羊后朝不保夕

在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的过程中,虽然最后是张方烧死司马乂而结束这场战争,但是获得胜利果实的却是司马颖,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洛阳,“后复还镇于邺,诏以颖为丞相,加东海王越守尚书令。颖遣旧武将军石超等率兵五万屯于十二城门,殿中宿所忌者,颖皆杀之,悉代去宿卫兵”。[23]接着“丞相颖表废皇后羊氏,幽于金墉城”。[24]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成都王颖以“羊玄之、皇甫商等恃宠作祸”[25]的罪名要求诛杀后父羊玄之、左位将军皇甫商等,实则把矛头指向了长沙王乂。成都王此举实际也指向了惠帝和羊后,皇帝和皇后竟然无法保护后父,颜面何存?羊玄之最终忧惧而亡,羊皇后遭到了重大打击。成都王颖掌握了大权以后,没有废掉惠帝,而是废掉羊后,此举不过是变相的不承认惠帝的统治权罢了。

永兴元年(304)三月,河间王颙“表请立丞相颖为皇太弟。戊申,诏以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大赦,乘舆服御既迁于邺,制度一如魏武帝故事。以颙为太宰、大都督、壅州牧”。[26]虽然司马颖又回到了他的封地邺城,但他已掌握了大权,遥控朝政。成都王司马颖是晋武帝的儿子,惠帝的弟弟,按照当时的局面,由他来担任西晋的皇位继承人是名正言顺的。但司马颖的为人“行美而神昏,不知书”,而“恃功骄奢,百度废驰”,[27]又任用宦人孟玖等,政治搞得比以前司马冏、司马乂执政时还坏,因此大失人心。永兴元年(304)七月,东海王越宣布讨伐成都王颖,据《资治通鉴》卷八十五记载,“司空东海王越,与右位将军陈昣及长沙故将上官巳等谋讨之(成都王颖)。秋七月,丙申朔,陈昣勒兵入云龙门,以诏诏三百僚及殿中,戒严讨颖。(颖将)石超奔邺。戊戌,大赦,复皇后羊氏及太子覃”。[28]羊献容再度回到后位。左位将军陈昣响应东海王,起兵讨伐成都王颖,并把羊献容迎回后位,然而局势的混乱,使她的后位并不稳固。

东海王越挟持了惠帝,一同北征,兵到荡阴,被石超击败,皇帝被俘,被迎送

到邺城,司马越逃回封地东海(今山东郯城北)。“太弟颖以越兄弟宗室之望,下令诏之,越不应命”,[29]而是联络各方,意欲再起。而河间王颙闻司马越之讨颖,“遣右位将军、冯翊太守张方将兵二万救之,闻帝已入邺,因命方镇守洛阳”。[30]时洛阳空虚,张方镇守洛阳,“废皇后羊氏及太子覃”,[31]张方废掉羊皇后是为了便于控制洛阳。东海王越要破成都、河间二王,原本极为困难,但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的插手,给他提供了机会。王浚联合司马越之弟司马腾攻邺,成都王颖大败,颖挟惠帝出奔洛阳,但洛阳已落入司马颙的手中,洛阳的事情,一切听从张方,已经轮不到司马颖插手。然而,“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意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32]张方遂强行把惠帝和司马颖带到长安。这时候,留守洛阳的官员刘暾、周馥等恢复羊献容的后位,羊献容第三次回到后位。

成都王颖被挟到长安后,司马颙废掉其皇太弟的身份,另立豫章王炽(司马炎第二十五子)为皇太弟。河间王颙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了实际的掌权者。张方不满洛阳方面恢复羊献容的后位,于永兴二年(305)再次废掉羊皇后,进一步控制惠帝和司马颖。当时的局势及其不稳定,张方“劫迁车驾”之举很不得人心,并且东海王越一直蓄势待发,于永兴二年(305)七月在山东起兵。这时,成都王颖的旧将公师藩也在河北起兵,攻城略地,声势不小。河间王颙见公师藩起兵,即命成都王颖都督河北诸军事,令其招抚。正当双方兵戎相见之时,“立节将军周权,诈被檄,自称平西将军,复立羊后”。[33]然而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洛阳令何乔攻权,杀之,复废羊后”。[34]这一废一立都发生在永兴二年(305)十一月,并且已经发展到了洛阳县令都可以废后的地步,真是让人瞠目。当时掌权的司马颙看到羊皇后屡废屡立,象个不倒翁,于是,“太宰顒矫诏,以羊后屡为奸人所立,遣尚书田淑敕留台赐后死。诏书屡至,司隶校尉刘暾等上奏,‘羊庶人门户残破,废放空宫,门禁峻密,无缘得与奸人构乱,众无愚智,皆谓其冤。今杀一枯朽之人而令天下伤惨,何益于治!’颙怒,遣吕郎收暾,暾奔青州,依高密略。然羊后亦以是得免”。[35]羊献容得以逃过一劫。

永兴二年(305)十二月,成都王颖到了洛阳,因兵力薄弱,无法渡河北上,只得停止前进。《晋书·成都王颖传》载,“颖至洛,而东海王越率众迎大驾,所在锋起。颖以北方强盛,惧不可进,自洛阳奔关中。值大驾还洛,颖自华阴趋武关,出新野。帝诏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颖,于是弃母妻,单车于二子庐江

王普、中都王廓渡河赴朝歌,收合故将士数百人,欲就公师藩”,[36]结果却被范阳王司马虓囚禁起来,后来被矫诏赐死。

河间王方面,看到形势险恶,再打下去有害无益,便想和东海王越和解,“遂杀张方,请和于东海王越,越不听”。[37]永兴三年(306)五月,东海王越所派的祁弘等军进入关中,击败河间王军,占领长安 。河间王“颙乘单马,逃于太白山”。

[38]后来,司马越“诏书以颙为司徒,(颙)乃就征。南阳王模遣将梁臣于新安雍谷车上扼杀之,并其三子”。[39]光熙元年(306)六月,惠帝回到洛阳后,恢复羊献容的后位,这是羊献容第五次回到后位。

羊皇后在这一时期,地位岌岌可危,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在动乱中各方势力并起,惠帝成为诸王的傀儡,根本无力顾及羊皇后,对于不能直接控制惠帝的争权者而言,则希望借皇后之名,召集部分力量。从永兴元年(304)二月到永兴二年(305)十一月,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四次被废,废后的人从成都王颖到河间王颙的部下张方,最后发展到洛阳县令也能废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四)西晋亡,羊献容成为前赵刘曜皇后

惠帝光熙元年(306)十一月,惠帝“因食饼中毒而崩”,[40]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怀帝,尊羊献容为惠帝皇后。“八王之乱”使西晋元气大伤,而这时又是东海王越擅政,怀帝缺乏统治经验,无法扭转政局。怀帝继位的第二年即永嘉二年(308),匈奴贵族刘渊已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称帝,国号汉。刘渊的族人刘曜在攻打洛阳时,把羊献容俘去,晋怀帝被掳去平阳,不久被害。怀帝死讯传到长安后,皇太子即帝位,是为愍帝。愍帝建兴四年(316),刘曜攻入长安,十一月长安城破,曜掳愍帝,送至平阳,西晋亡。元帝太兴元年(318),刘渊之子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匈奴贵族靳准杀刘粲,自立为汉天王。刘曜在长安闻变,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曜称帝后,“立其妻羊氏为皇后,子熙为皇太子”。[41]刘曜立羊献容为皇后,并十分宠爱,“曜后羊氏死,伪谥献文皇后”。[42]

三、羊皇后废立原因探讨

在封建社会里,君权、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是整个国家的领导核心,是天下之父,皇后是天下之母,因而有“母仪天下”之说。皇后在后宫的地位极为尊贵,皇后统摄六宫,掌管内廷事务,以辅助天子。据史载,“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

天地,祗承宗庙,母临天下”,称之为“海内小君”。[43]西晋时期,森严的门阀制度开始形成,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的局面,士族成了垄断朝政的特殊阶层。晋朝统治者为了保持皇族血统的高贵,将自己的婚姻严格限制在世家大族之内。晋武帝的皇后杨艳出身于汉代著名的四世三公(四代人任职都在三品以上)——弘农杨氏,继后杨芷乃是杨艳的表妹。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祖父贾逵、父亲贾充均为朝廷重臣,两代封侯;惠帝羊皇后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出身名门,并贵为皇后,地位应该无比尊贵,为何屡遭废立?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皇帝丈夫晋惠帝愚痴、无能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尊贵的地位是皇帝赋予的,也就是说假如皇帝是个傀儡,皇后的价值自然也无法体现。因而要探讨羊皇后废立的原因,不得不提到她的皇帝丈夫晋惠帝。晋惠帝是个低能的白痴,据《晋书·惠帝纪》载,“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44]这段史料是惠帝智商低下的有力证明。这样一个智商低下的人来当皇帝,自然难以处理政事。《晋书·惠帝纪》载,“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举荐,天下谓之互市焉”。[45]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惠帝即位后,杨骏为辅政大臣,干预朝政,贾后诛杀杨骏后,独掌朝政十余年,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是“诏当从我出”。[46]贾后被诛杀之后,宗室诸王纷争不断,轮番上台执政,诸王要么直接废惠帝为太上皇,要么就是挟持惠帝进行征战讨伐,惠帝在帝位上坐得并不安稳,自身难保,完全是个傀儡,根本没有能力保护羊皇后,因而羊皇后被各个政治团伙废立易如反掌。对此,羊献容也有清醒的认识,从她成为前赵君主刘曜皇后之后和刘曜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曜僭位,以为皇后。因问曰:‘吾何如司马家儿?’后曰:‘胡可并言?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于凡庶之手。遣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于高门,常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以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

[47]羊献容的这番言语或许有讨好刘曜之嫌,但是她对惠帝的评价应属肺腑之言,并包含有不满和批判之意。作为一个男人,司马衷连妻儿都保护不了,作为一个皇帝,他又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呢。羊皇后屡遭废立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晋惠帝愚

痴、无能,无法担当治理国家的大任,外戚、宗室诸王觊觎皇位,导致纷争不断,而为了达到目的,各个政治集团不择手段,而废立皇后也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罢了。

(二)“八王之乱”中诸王轮番擅权

按照传统的说法,西晋“八王之乱”时间跨度为16年(290—306),按其实际发生,则主要集中在惠帝永康二年至光熙元年(301—306),也就是“赵王伦起事”开始,诸王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六年时间,羊皇后的屡废屡立正是在这段时间内。

万绳楠认为,“八王之乱”的造成,“不是由于分封制度,而是由于封建专制制度,八王之所以要发动变乱,就是因为存在一个争夺对象——拥有屠割天下之权利的皇帝宝座。当皇帝及其所辖官僚机构强而有力的时候,国家尚能保持稳定或苟安,一旦如西晋后期惠帝白痴,杨骏等执政者无能肩负国家之重,国家机器运转不灵,就势必变乱丛生了”。[48] “八王之乱”的实质就是争夺最高统治权,它可以说是一场皇位的争夺战。在这场变乱中,由于皇位并不空虚,夺权者要么把原有皇帝拉下来,要么保留并无实权的皇帝,并直接掌控朝政。晋惠帝无能,使诸王有机可乘,废立帝后成了诸王惯用的手段。羊皇后在“八王之乱”中的废立,正是他们这种需要的体现。

“八王之乱”中,诸王对羊皇后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废”、“立”来实现政治目的。赵王伦对羊献容进行“一立一废”,或立或废都是为了方便夺权。成都王颖废后一次,张方两次废后,张方是司马颙的部下,因而张方废后就等于司马颙废后。赵王伦废掉羊皇后是通过废惠帝实现的,也就是直接取代了惠帝的地位。赵王伦篡位,惹得众怨沸腾,引发“四王”联合讨伐,导致兵败被杀。齐王冏和长沙王乂执政时期都没有直接动摇惠帝、羊皇后的地位,大概也是害怕引火烧身。成都王、河间王和东海王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之时,也吸取了赵王伦的教训,不敢直接废掉惠帝,而是通过废后的方式间接拒绝承认惠帝的统治权。成都王颖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的,他自立为丞相,又返回封地邺城,遥控朝政,逼惠帝废掉羊皇后并送到金墉城囚禁。通过废后来否定皇权,这一招果然有效,惠帝被迫立司马颖为皇太弟,使他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河间王颙的部下张方两次废掉羊皇后,第一次是在惠帝被成都王俘至邺城后,洛阳空虚,张方进入洛阳,废掉羊皇后,控制了洛阳。张方挟惠帝等到长安后,留

守洛阳的官员恢复羊献容的后位。然而洛阳政权得不到张方的承认,遂再次废掉羊皇后。张方两次废后,目的显而易见,都是为了控制朝政。“八王之乱”中最后一次废掉羊皇后的是洛阳县令何乔,为何小小县令也能废后呢?当时政局混乱,惠帝还在长安,河间王和东海王的争夺战异常激烈。洛阳方面,立节将军周权,自称平西将军,恢复羊皇后的身份,没过多久,混乱的局势使洛阳县令轻而易举的杀了周权,并废掉羊皇后。

“一废一立”,屡废屡立体现了当时动荡不安的政局。恢复羊献容皇后身份的人分别有齐王冏、右位将军陈昣、留守洛阳的官员(刘暾、周馥等)、平西将军周权。这些人的目的,不过是借皇后之名,号召部分力量罢了。他们并不是真心想拥护羊皇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领导核心,政局是难以稳定的。羊皇后的悲剧在这场争夺统治权的大混战中,一次次上演,充当诸王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三)泰山羊氏的衰微与羊后个人的际遇

泰山羊氏在晋初颇为显赫,不仅涌现出了数十位良臣贤将,司马炎尊羊徽瑜为太后,更使泰山羊氏跻身外戚之列。晋武帝死后,西晋宫廷斗争激烈复杂,泰山羊氏卷人其中,其命运沉浮不定。羊玄之女献容被立为晋惠帝皇后,“以后父,拜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更封与晋候。迁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进爵为公”。[49]后父的光环让羊玄之风光一时,成都王颖伐长沙王乂,即以讨伐羊皇后父为名,以致羊玄之忧惧而卒。平南将军羊伊,死于太安初张昌之变。大鸿胪羊亮,死于刘渊之变。西晋大乱之时,泰山羊氏遭受重创乃客观的事实,其家族已呈现衰落之势。

羊献容在“八王之乱”中屡遭废立与其家族势力的衰落不无关系。贾南风为何能够把持朝政十余年?除了惠帝的愚痴、无能和其自身性格比较凶悍之外其背后是强势的外戚家族。贾后是后妃干政的典型,外戚在后党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后妃的亲信党羽。假如羊皇后的家族依然强盛无比,就不太可能发生“五废五立”这样荒唐的事情。

羊献容“一身二后”,作为失节之妇,她的遭遇并没有得到史家的同情。史书对羊献容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透过有限的史料,依然可以解读出其某些个性、资质。《晋书·惠羊皇后传》记载其应对刘曜的问话,“吾何如司马家儿”?[50]可以看出,羊献容的智商应该比较高,因为她的回答既讨好了刘曜,又道出了自己的委屈与怨恨。美貌(时羊献容不过三十几岁)与智慧并存,故颇受刘曜宠爱。既然羊献

容资质不凡,为何在惠帝皇后的位上却无法保护自己呢。“八王之乱”中诸王互相厮杀,政局混乱不堪,作为乱世皇后,羊献容为何不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呢?羊献容并非对政治毫无兴趣,同时也不乏这方面的才干。《晋书·载记》有明确记载,“羊氏内有特宠,外参朝政,生曜三子熙、袭、阐”。[51]羊献容成为前赵刘曜皇后,凭借受宠,参与朝政,这表明其对政治是有兴趣的,或许还有这方面的才能。“八王之乱”之时,惠羊皇后对其屡遭废立的命运毫无办法,这似乎可以理解。羊献容是凭借年轻貌美,并出身名门这样的身份被孙秀和外祖父孙旂推上后位的。一开始便无法依靠无能的丈夫,同时受到孙秀的控制。时政治风云变化之快,使得新上任的年轻皇后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相比之下,贾后是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妃后当上皇后的,年纪轻轻的羊献容当然要单纯得多。因而,羊献容在“八王之乱”中“五废五立”,不能行使皇后的权利,和她自身的单纯、缺少阅历不无关系。也许正是惠帝皇后任期内的屈辱经历,使她迅速成熟并富于心计。参与刘曜朝政应属于一种自我保护,给自己增加一份安全感并寻求心理平衡。

结语

晋惠帝皇后羊献容,她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出身名门,“五废五立”,“一身二后”,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皇后中,是绝无仅有的。贵为皇后,她却难以享受皇后的殊荣,西晋后期混乱的政局把她卷人其中,充当诸王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废立成了政治赌注,在其中还险些丧命。有着如此特殊经历的皇后,封建史学家却只用寥寥数笔来勾画她的整个生命历程。羊献容一生坎坷多变,只有得以善终这一条令人感到欣慰。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为羊献容之所以能够立为惠帝皇后提供了家族背景,羊皇后在“八王之乱”中屡废屡立,即反映了在政治动乱的环境里,对掌握中枢权力者而言,欲控制的对象除了皇帝外,皇后及其背后相连的外戚势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羊皇后屡废屡立,也是其家族势力衰落的表现。

致谢

在撰写本论文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选题、收集资料、定题还是在论文的写作当中,都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高茂兵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本论文,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此外,还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房玄龄. 晋书·惠羊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6.

[2]范晔. 后汉书·羊续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1109.

[3]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87.

[4]房玄龄. 晋书·赵王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91.

[5] [6]房玄龄. 晋书·赵王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99.

[7]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

[8]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44.

[9]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51.

[10] [11][12]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7.

[13]房玄龄. 晋书·齐王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06.

[14]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8.

[15]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9—100.

[16]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2—1613.

[17]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3.

[18]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0.

[19]房玄龄. 晋书·成都王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7.

[20]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0.

[21]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1.

[22]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4.

[23]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3.

[24]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5.

[25]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4.

[26]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5.

[27]房玄龄. 晋书·成都王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7.

[28]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5.

[29]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7.

[30]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8.

[31]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3.

[32]房玄龄. 晋书·张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45.

[33][34][35]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56:2713.

[36]房玄龄. 晋书·成都王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8—1619.

[37]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6.

[38]房玄龄. 晋书·河间王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21.

[39]房玄龄. 晋书·河间王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22.

[40]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7.

[41]房玄龄. 晋书·载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2685.

[42]房玄龄. 晋书·载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2692.

[43]徐天麟. 东汉会要(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5:20.

[44][45]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8.

[46]房玄龄. 晋书·惠贾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6.

[47]房玄龄. 晋书·惠贾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7.

[48]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120—123.

[49]房玄龄. 晋书·外戚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13.

[50]房玄龄. 晋书·惠羊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7.

[51]房玄龄. 晋书·载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29.

附录

表1.1 西晋泰山羊氏谱系简表

Table1.1 Simple pedigree table of taishan yang family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羊续

秘 衜 耽

祉 鳐 发 祜 徽瑜(女) 瑾 琇

忱 亮 伦 暨 伊 篇 玄之

献容(女)

表2.1 惠羊皇后废立表

Table2.1 The table dethrone and enthrone of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晋惠帝羊皇后

On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院 系

专 业

学 生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政治与法律系 历史学 2003级 刘清 [1**********]0 政治与法律系 高茂兵 助教(硕士)

论晋惠帝羊皇后

历史学2003级 刘清

指导教师 高茂兵

摘要

在古代中国为数众多的皇后当中,晋惠帝第二任皇后羊献容是一个有着极其特殊经历的皇后。羊献容出身于西晋的名门望族——泰山羊氏家族。其被立为惠帝皇后之时,西晋政局极不稳定,在诸王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中,她五次被废,又五次回到后位。西晋灭亡之后,羊献容又被前赵君主刘曜纳为皇后。羊献容贵为皇后,地位本应无比尊贵,在“八王之乱”中却被各个政治集团利用,一次次的玩“废立”的政治游戏。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政治动乱的环境里,对掌握中枢权力者而言,欲控制的对象除了皇帝外,皇后及其背后相连的外戚势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羊皇后屡废屡立,也是其家族势力衰落的表现。本文通过论述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及惠羊皇后的废立与西晋政局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羊皇后屡遭废立的原因。

关键词:西晋,惠帝羊皇后,八王之乱

On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History2003 Liu Qing

Supervisor Gao Mao- bing

Abstract

Among the numerous Empresses in China, Yang Xian-rong, the second Empress of the Emperor Hui, had a special experience. She was born in a distinguished family------Taishan Yang family. After she was named as queen of the Emperor Hui,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was unstable. She was dethroned five times but went back to her seat again in each time, during the Eight King Rebellion in which the princes tried to get the throne. After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was conquered, Yang was a queen again in the former King Zhao, LiuYao ’s throne. Yang Xian-rong capacity as Empress, the position should be very honorable, “the eight King rebellion “has been the use of various political groups, one of the play "waste," the political game. This actually reflects the political upheaval in the environment, the master central authority are concerned, want to control the object apart from the emperor, Empress's behind-the wife's family forces can not be ignored. Meanwhile, Yang repeated Empress's repeated waste legislation, as well as their family forces fading performanc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ishan Yang family during the dynasties from CaoWei to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 s history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West Jin, so as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the reasons why Empress Yang was dethroned for repetitious times.

Key words:the western jin dynasty,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The eight King rebellion

目录

一、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 „„„„„„„„„„„„„„„„„„1

二、羊皇后的废立与西晋政局 „„„„„„„„„„„„„„„„„„„„„„„2

(一)赵王伦起事与羊皇后的废立 „„„„„„„„„„„„„„„„„„„„2

(二)齐王、长沙王执政,羊后暂得安宁 „„„„„„„„„„„„„„„„„4

(三)成都、河间、东海三王纷争,羊后朝不保夕„„„„„„„„„„„„„5

(四)西晋亡,羊献容成为前赵刘曜皇后 „„„„„„„„„„„„„„„„„7

三、羊皇后的废立原因探讨„„„„„„„„„„„„„„„„„„„„„„„„7

(一)皇帝丈夫晋惠帝愚痴、无能„„„„„„„„„„„„„„„„„„„„8

(二)“八王之乱”中诸王轮番擅权„„„„„„„„„„„„„„„„„„„9

(三)泰山羊氏的衰微与羊后个人的际遇„„„„„„„„„„„„„„„„„10 结语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13 表1.1西晋泰山羊氏谱系简表„„„„„„„„„„„„„„„„„„„„„13 表2.1惠羊皇后废立表„„„„„„„„„„„„„„„„„„„„„„„„14

在传统社会里,文人、学者对女性的关注和研究都比较少,而魏晋南北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有限,很长一段时间对魏晋南北朝的女性研究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我国史学界对魏晋南北朝的女性研究已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尤以妇女婚姻、家庭状况研究居多。皇室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历来比较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西晋一朝,以凶悍、忌妒出名的的晋惠帝的第一任皇后贾南风比较受关注,研究的比较多。笔者关注到,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女人,在晋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中,其先后五次被废,又五次恢复后位。不仅如此,西晋灭亡之后,羊献容又被十六国之一的前赵君主刘曜纳为皇后。“五废五立”,一身二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本应该引起史学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史学界对羊皇后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笔者试图就这一特殊的皇族女性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

“惠羊皇后,讳献容,泰山南城人。祖瑾,父,玄之。”[1]晋惠帝的第一任皇后贾南风被废后,羊献容成为继后。羊皇后所属的泰山羊氏家族,自东汉末年兴起,绵延持续到唐朝,声势显赫,堪称泰山古代第一望族。在曹魏一代及西晋代魏当中,羊氏家族涌现出许多名人,这对巩固羊氏家族的地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泰山羊氏的兴起当中,羊续是个关键人物,根据《后汉书·羊续传》记载,“羊续字兴祖,泰山平阳人。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

[2]儒,恒帝时为太常”,由此可知,泰山羊氏在东汉安帝时就已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到东汉末年,黄巾事起,党禁解除,羊续复辟太尉府(羊续曾遭禁锢十余年),四迁为庐江太守,先后击破扬州黄巾军、戴风乱军。后羊续拜男阳太守,又击破赵慈乱军。可见羊续不仅是清流名士,而且屡立军功,颇有政绩。当时权豪贵族多尚奢丽,续则痛恨之,常常敞衣薄食、车马嬴败。清俭节约的生活,为他赢得了好名声。泰山羊氏在东汉后期羊续时代就赢得了“清流豪族”的地位名声和影响力。

三国时期,泰山羊氏人物多见于魏国,吴蜀二国则无,曾在魏国任官的有:羊秘,魏侍御史(延康元年);羊眈,魏太常卿(黄初元年后);羊瑾,魏尚书右仆射(大概在曹魏晚期);羊琇,参镇西钟会军事(咸熙元年)郎中(咸熙二年);羊祜,魏中书侍郎(正元中),给事中(正元中),给事黄门侍郎(正元中),秘书监(景元初),从事中郎(咸熙元年),中领军(咸熙末)。

在司马氏掌握魏国朝政大权之前,泰山羊氏任官机会不多。羊祜入仕之初,便积极参加司马氏代魏的政治运筹,他任相国从事中郎期间,与荀勖等人共同参与司马昭的机密事,为晋室肇建立有功勋。司马炎称帝后,羊祜以佐命之功,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成为西晋开国重臣。羊祜从弟羊琇 ,曾任征西参军,参加了灭蜀的战争,他与司马炎有通门之好,关系很密切。司马炎继位之后,擢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

由于羊祜等羊氏族人尽忠晋室,鞠躬尽瘁,成为西晋开国重臣,羊氏家族也由此达到极盛。涌现出了数十位贤臣良将,著名的有:羊祉,魏郡太守;羊繇,车骑掾;羊发,都督淮北护军;羊瑾,尚书左仆射;羊亮,大鸿胪;羊忱徐州刺史、太傅长史、蒙阴侯、侍中;羊伦,散骑常侍、高阳相;羊暨,阳平太守;羊伊,平南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羊篇,嗣锯平侯、散骑常侍;羊玄之,光禄大夫、兴晋公;羊综,上党太守;羊济,匈奴中郎将;羊炜,太仆、兖徐二州刺史;羊恒,车骑长史。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中也列举了羊祜等十人,称他们“或以国之耆老,特蒙优礼;或以参与魏晋递嬗之际的秘策密谋,任掌机要。或以联姻皇室„„为晋爪牙虎臣。”[3]泰山羊氏于这一时期,名声显赫,达到了极盛。

泰山羊氏家族的兴盛,除了羊祜等族人依靠军功之外,还与其家族婚姻密切相关。羊祜的姐姐徽瑜是司马师之妻,羊祜成为司马师的妻弟,可谓才时兼得,遂成一代名臣。司马师之侄司马炎代魏称帝后,羊徽瑜被尊为太后,使泰山羊氏跻身外戚之列。一时显贵无双。

二、羊皇后的废立与西晋政局

(一)赵王伦起事与羊皇后的废立

贾南风先后除掉司马亮和司马纬之后,和皇太子司马遹的矛盾激化了。原因是贾后无子,而太子颇为聪慧,贾后害怕日后太子会威胁到她的地位。因而设下圈套使惠帝废掉太子,囚禁于金墉城,并杀掉太子母谢氏。

起初,赵王伦“深交贾(南风)、郭(槐)、谄事中宫,大为贾后所亲信”,[4]当时的人都以为赵王伦是后党,等到太子被废后,赵王伦的心腹孙秀劝伦先利用贾后除掉废太子,以绝后患,再以贾后诛杀废太子的名义诛杀贾后。《晋书·赵王伦传》记载有孙秀劝说司马伦的原话,“太子为人刚猛,不可私请。明公素事贾后,时议皆以公为贾后之党。今虽欲建大功于太子,太子含宿怒,必不加赏于明公矣。

今且缓其事,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后,为太子报仇,亦足以立功,岂徒免祸而已”。

[5]赵王伦听从了孙秀的建议,等到贾后害死司马遹后“乃矫诏诏敕厍三部司马曰‘中宫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侯。不从,诛

[6]三族”。于是,赵王伦一箭双雕,除掉了司马遹和贾南风。废掉贾后,赵王伦便“矫

诏大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如宣文辅魏故事”,[7]这一自称的官衔实际上显示了赵王伦的野心,一来相国这官名,晋朝未曾设置过,而曹魏末年司马昭做的正是这个官;二来依宣(宣帝司马懿)、文(文帝司马昭)辅魏故事,司马懿父子辅魏是为代魏作准备。赵王伦实际上已经把取代惠帝的野心昭告天下了。

贾后既废,重新立后的事情便提上了议程。晋惠帝实际上是个傀儡,时政局动乱,对掌握权力者而言,控制的对象除了皇帝外,皇后及其背后相连的外戚势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再立一位能够操纵的皇后,无疑有利于赵王伦控制朝政大局。于是赵王伦的心腹孙秀便推荐其族人孙旂的外孙女羊献容,据《资治通鉴》卷八十三记载,“后外祖平南将军乐安孙旂,与孙秀善,故秀立之”。[8 ]实际上,立羊献容为皇后是孙秀的意思,赵王伦平庸,并无谋略,向来都是听从孙秀的。就这样,羊献容被孙秀和外祖父孙旂推上了后位,从此,她成了一颗棋子,被带有各种不同政治目的的人随意摆弄。

赵王伦篡位的企图日益明显。为了造成继位的合理性,“相国伦与孙秀使牙门诈传宣帝神语云:‘伦宜早入西宫’,散骑常侍义阳王威,伦以威兼侍中,使威逼夺帝玺绶,作禅诏,又使尚书令满奋持节、奉玺绶,禅位于伦”。[9]赵王伦制造兵变假象,登上帝位,“迁帝于金墉城,号曰太上皇”。[10]至于羊皇后,《晋书》、《资治通鉴》都没有明确提到她的去向,然而皇帝既废,其皇后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估计也是被送到金墉城了。因此,可以说,这是羊皇后第一次被废。司马伦是宣帝的第九个儿子,按照辈分来说,他是司马衷的祖父辈了,让惠帝当太上皇,这显然违背了纲常伦理。羊皇后也成了赵王伦篡位的牺牲品,从永康元年(300)十一月登上后位到永宁元年(301)春正月被赶下后位,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当时,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的成都王司马颖、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实力都比较强大,赵王伦篡位,他们自然不能够容忍。赵王伦是永宁元年(301)春正月称帝的,“三月,平东将军、齐王冏起兵以讨伦,传檄州郡,屯于阳翟。征北大将军、成都王颖、河间王顒、常山王乂,豫州刺史李毅,兖州刺史王彦,南中郎将、新野公歆,皆举兵应之,众数十万”。[11]四王联合

起来讨伐司马伦,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等到伦军大败,“逐伦归第,即日乘舆反正”。[12]群臣把惠帝迎回帝位,羊献容自然也回到了后位,并诛杀了赵王伦及党羽。这一阶段,羊皇后的废立与赵王伦密切相关。司马伦事件的发生,是一条界限,从此诸王轮番擅权,朝纲大坏,战火连绵,羊皇后在各种权利的争夺中,屡废屡立,毫无皇后的尊严。

(二)齐王、长沙王执政,羊后暂得安宁

齐王冏由于讨伐赵王伦有功,“天子就拜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13]西晋政权便为齐王冏所控制,其他诸王当中,成都王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河间王顒为侍中、太尉;常山王乂为抚军大将军,领左军,不久,又“复封常山王乂为长沙王”。[14]这几个人中,成都、长沙二王都是惠帝的兄弟,齐王是惠帝的堂房兄弟,而河间王则比惠帝和上述三王都长一辈。在讨伐赵王伦当中,他们都立了功,很难再和平共处了。齐王冏独专朝政,兴造府弟,宴乐无度,并居尊恃宠,任人唯亲,令朝廷侧目,海内失望。河间王顒于是趁机“表齐王冏窥伺神器,有无君之心„„请废冏还第”。[15]河间王顒“传檄以乂为内主。乂将左右百余人„„露乘驰赴宫,闭诸门,奉天子与冏相攻,起火烧冏府,连战三日,冏败,斩之,并诛诸党与二千余人”。[16]河间王顒原本设计了一石二鸟之计,他原先认为长沙王乂实力不如齐王冏,长沙王乂起兵讨伐齐王冏,必定兵败被杀,然后他再以诛杀长沙王乂的罪名讨伐齐王冏。因而,等到“乂杀冏,其计不果,(司马顒)乃遣使侍中冯荪、河南尹李含、中书令卞粹等袭乂,乂并诛之”。[17]河间王顒计谋的失利反而成全了长沙王乂,讨伐齐王冏成功后,“以长沙王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18]长沙王乂掌权不能为成都、河间二王容忍。“颖方恣其欲,而惮长沙王在内,遂与河间王顒表请诛后父羊玄之,左将军皇甫商等,檄乂使就第。”[19]

[20]二王联合讨伐长沙王乂,“帝以乂为大都督。帅军御之”。长沙王乂为了壮大声势,

还让惠帝出洛阳城,巡视了十三里桥、宣武场、芒山、偃师等地,长沙王乂的目的也不过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顒遣其将张方,颖遣其将陆机、牵秀、石超来逼京师。”[21]然而,战斗双方互有胜负,战争陷入了相持状态,洛阳城里人力、物力都出现了问题。战争从太安二年(303)八月一直持续到了十月,双方相持不下,正当张方考虑撤退的时候,太安三年(304)正月二十五,形势发生了转变。 长沙王乂被东海王越送到金墉城囚禁,司马乂“殿中左右恨乂功垂成而败,谋劫出之,

更以距颖。越惧难作,欲遂诛乂。黄门郎潘滔劝越密告张方,方遣部将郅辅兵三千,就金墉收乂,至营,炙而杀之”。[22]司马乂竟被张方用火活活烧死。

从永宁元年(301)夏四月,羊献容回到后位,齐王司马冏上台执政。一直到永兴元年(304)司马乂兵败之前,羊皇后在这段时间内是比较安定的,虽然成都王颖讨伐长沙王乂以讨后父羊玄之为名,使得羊玄之忧惧而死,伤害到了羊皇后的家族,但是并没有把矛头直指羊后,因而说这一时期,羊后获得了相对的安宁。

(三)成都、河间、东海三王纷争,羊后朝不保夕

在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的过程中,虽然最后是张方烧死司马乂而结束这场战争,但是获得胜利果实的却是司马颖,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洛阳,“后复还镇于邺,诏以颖为丞相,加东海王越守尚书令。颖遣旧武将军石超等率兵五万屯于十二城门,殿中宿所忌者,颖皆杀之,悉代去宿卫兵”。[23]接着“丞相颖表废皇后羊氏,幽于金墉城”。[24]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成都王颖以“羊玄之、皇甫商等恃宠作祸”[25]的罪名要求诛杀后父羊玄之、左位将军皇甫商等,实则把矛头指向了长沙王乂。成都王此举实际也指向了惠帝和羊后,皇帝和皇后竟然无法保护后父,颜面何存?羊玄之最终忧惧而亡,羊皇后遭到了重大打击。成都王颖掌握了大权以后,没有废掉惠帝,而是废掉羊后,此举不过是变相的不承认惠帝的统治权罢了。

永兴元年(304)三月,河间王颙“表请立丞相颖为皇太弟。戊申,诏以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大赦,乘舆服御既迁于邺,制度一如魏武帝故事。以颙为太宰、大都督、壅州牧”。[26]虽然司马颖又回到了他的封地邺城,但他已掌握了大权,遥控朝政。成都王司马颖是晋武帝的儿子,惠帝的弟弟,按照当时的局面,由他来担任西晋的皇位继承人是名正言顺的。但司马颖的为人“行美而神昏,不知书”,而“恃功骄奢,百度废驰”,[27]又任用宦人孟玖等,政治搞得比以前司马冏、司马乂执政时还坏,因此大失人心。永兴元年(304)七月,东海王越宣布讨伐成都王颖,据《资治通鉴》卷八十五记载,“司空东海王越,与右位将军陈昣及长沙故将上官巳等谋讨之(成都王颖)。秋七月,丙申朔,陈昣勒兵入云龙门,以诏诏三百僚及殿中,戒严讨颖。(颖将)石超奔邺。戊戌,大赦,复皇后羊氏及太子覃”。[28]羊献容再度回到后位。左位将军陈昣响应东海王,起兵讨伐成都王颖,并把羊献容迎回后位,然而局势的混乱,使她的后位并不稳固。

东海王越挟持了惠帝,一同北征,兵到荡阴,被石超击败,皇帝被俘,被迎送

到邺城,司马越逃回封地东海(今山东郯城北)。“太弟颖以越兄弟宗室之望,下令诏之,越不应命”,[29]而是联络各方,意欲再起。而河间王颙闻司马越之讨颖,“遣右位将军、冯翊太守张方将兵二万救之,闻帝已入邺,因命方镇守洛阳”。[30]时洛阳空虚,张方镇守洛阳,“废皇后羊氏及太子覃”,[31]张方废掉羊皇后是为了便于控制洛阳。东海王越要破成都、河间二王,原本极为困难,但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的插手,给他提供了机会。王浚联合司马越之弟司马腾攻邺,成都王颖大败,颖挟惠帝出奔洛阳,但洛阳已落入司马颙的手中,洛阳的事情,一切听从张方,已经轮不到司马颖插手。然而,“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意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32]张方遂强行把惠帝和司马颖带到长安。这时候,留守洛阳的官员刘暾、周馥等恢复羊献容的后位,羊献容第三次回到后位。

成都王颖被挟到长安后,司马颙废掉其皇太弟的身份,另立豫章王炽(司马炎第二十五子)为皇太弟。河间王颙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了实际的掌权者。张方不满洛阳方面恢复羊献容的后位,于永兴二年(305)再次废掉羊皇后,进一步控制惠帝和司马颖。当时的局势及其不稳定,张方“劫迁车驾”之举很不得人心,并且东海王越一直蓄势待发,于永兴二年(305)七月在山东起兵。这时,成都王颖的旧将公师藩也在河北起兵,攻城略地,声势不小。河间王颙见公师藩起兵,即命成都王颖都督河北诸军事,令其招抚。正当双方兵戎相见之时,“立节将军周权,诈被檄,自称平西将军,复立羊后”。[33]然而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洛阳令何乔攻权,杀之,复废羊后”。[34]这一废一立都发生在永兴二年(305)十一月,并且已经发展到了洛阳县令都可以废后的地步,真是让人瞠目。当时掌权的司马颙看到羊皇后屡废屡立,象个不倒翁,于是,“太宰顒矫诏,以羊后屡为奸人所立,遣尚书田淑敕留台赐后死。诏书屡至,司隶校尉刘暾等上奏,‘羊庶人门户残破,废放空宫,门禁峻密,无缘得与奸人构乱,众无愚智,皆谓其冤。今杀一枯朽之人而令天下伤惨,何益于治!’颙怒,遣吕郎收暾,暾奔青州,依高密略。然羊后亦以是得免”。[35]羊献容得以逃过一劫。

永兴二年(305)十二月,成都王颖到了洛阳,因兵力薄弱,无法渡河北上,只得停止前进。《晋书·成都王颖传》载,“颖至洛,而东海王越率众迎大驾,所在锋起。颖以北方强盛,惧不可进,自洛阳奔关中。值大驾还洛,颖自华阴趋武关,出新野。帝诏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颖,于是弃母妻,单车于二子庐江

王普、中都王廓渡河赴朝歌,收合故将士数百人,欲就公师藩”,[36]结果却被范阳王司马虓囚禁起来,后来被矫诏赐死。

河间王方面,看到形势险恶,再打下去有害无益,便想和东海王越和解,“遂杀张方,请和于东海王越,越不听”。[37]永兴三年(306)五月,东海王越所派的祁弘等军进入关中,击败河间王军,占领长安 。河间王“颙乘单马,逃于太白山”。

[38]后来,司马越“诏书以颙为司徒,(颙)乃就征。南阳王模遣将梁臣于新安雍谷车上扼杀之,并其三子”。[39]光熙元年(306)六月,惠帝回到洛阳后,恢复羊献容的后位,这是羊献容第五次回到后位。

羊皇后在这一时期,地位岌岌可危,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在动乱中各方势力并起,惠帝成为诸王的傀儡,根本无力顾及羊皇后,对于不能直接控制惠帝的争权者而言,则希望借皇后之名,召集部分力量。从永兴元年(304)二月到永兴二年(305)十一月,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四次被废,废后的人从成都王颖到河间王颙的部下张方,最后发展到洛阳县令也能废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四)西晋亡,羊献容成为前赵刘曜皇后

惠帝光熙元年(306)十一月,惠帝“因食饼中毒而崩”,[40]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怀帝,尊羊献容为惠帝皇后。“八王之乱”使西晋元气大伤,而这时又是东海王越擅政,怀帝缺乏统治经验,无法扭转政局。怀帝继位的第二年即永嘉二年(308),匈奴贵族刘渊已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称帝,国号汉。刘渊的族人刘曜在攻打洛阳时,把羊献容俘去,晋怀帝被掳去平阳,不久被害。怀帝死讯传到长安后,皇太子即帝位,是为愍帝。愍帝建兴四年(316),刘曜攻入长安,十一月长安城破,曜掳愍帝,送至平阳,西晋亡。元帝太兴元年(318),刘渊之子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匈奴贵族靳准杀刘粲,自立为汉天王。刘曜在长安闻变,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曜称帝后,“立其妻羊氏为皇后,子熙为皇太子”。[41]刘曜立羊献容为皇后,并十分宠爱,“曜后羊氏死,伪谥献文皇后”。[42]

三、羊皇后废立原因探讨

在封建社会里,君权、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是整个国家的领导核心,是天下之父,皇后是天下之母,因而有“母仪天下”之说。皇后在后宫的地位极为尊贵,皇后统摄六宫,掌管内廷事务,以辅助天子。据史载,“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

天地,祗承宗庙,母临天下”,称之为“海内小君”。[43]西晋时期,森严的门阀制度开始形成,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的局面,士族成了垄断朝政的特殊阶层。晋朝统治者为了保持皇族血统的高贵,将自己的婚姻严格限制在世家大族之内。晋武帝的皇后杨艳出身于汉代著名的四世三公(四代人任职都在三品以上)——弘农杨氏,继后杨芷乃是杨艳的表妹。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祖父贾逵、父亲贾充均为朝廷重臣,两代封侯;惠帝羊皇后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出身名门,并贵为皇后,地位应该无比尊贵,为何屡遭废立?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皇帝丈夫晋惠帝愚痴、无能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尊贵的地位是皇帝赋予的,也就是说假如皇帝是个傀儡,皇后的价值自然也无法体现。因而要探讨羊皇后废立的原因,不得不提到她的皇帝丈夫晋惠帝。晋惠帝是个低能的白痴,据《晋书·惠帝纪》载,“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44]这段史料是惠帝智商低下的有力证明。这样一个智商低下的人来当皇帝,自然难以处理政事。《晋书·惠帝纪》载,“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举荐,天下谓之互市焉”。[45]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惠帝即位后,杨骏为辅政大臣,干预朝政,贾后诛杀杨骏后,独掌朝政十余年,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是“诏当从我出”。[46]贾后被诛杀之后,宗室诸王纷争不断,轮番上台执政,诸王要么直接废惠帝为太上皇,要么就是挟持惠帝进行征战讨伐,惠帝在帝位上坐得并不安稳,自身难保,完全是个傀儡,根本没有能力保护羊皇后,因而羊皇后被各个政治团伙废立易如反掌。对此,羊献容也有清醒的认识,从她成为前赵君主刘曜皇后之后和刘曜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曜僭位,以为皇后。因问曰:‘吾何如司马家儿?’后曰:‘胡可并言?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于凡庶之手。遣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于高门,常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以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

[47]羊献容的这番言语或许有讨好刘曜之嫌,但是她对惠帝的评价应属肺腑之言,并包含有不满和批判之意。作为一个男人,司马衷连妻儿都保护不了,作为一个皇帝,他又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呢。羊皇后屡遭废立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晋惠帝愚

痴、无能,无法担当治理国家的大任,外戚、宗室诸王觊觎皇位,导致纷争不断,而为了达到目的,各个政治集团不择手段,而废立皇后也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罢了。

(二)“八王之乱”中诸王轮番擅权

按照传统的说法,西晋“八王之乱”时间跨度为16年(290—306),按其实际发生,则主要集中在惠帝永康二年至光熙元年(301—306),也就是“赵王伦起事”开始,诸王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六年时间,羊皇后的屡废屡立正是在这段时间内。

万绳楠认为,“八王之乱”的造成,“不是由于分封制度,而是由于封建专制制度,八王之所以要发动变乱,就是因为存在一个争夺对象——拥有屠割天下之权利的皇帝宝座。当皇帝及其所辖官僚机构强而有力的时候,国家尚能保持稳定或苟安,一旦如西晋后期惠帝白痴,杨骏等执政者无能肩负国家之重,国家机器运转不灵,就势必变乱丛生了”。[48] “八王之乱”的实质就是争夺最高统治权,它可以说是一场皇位的争夺战。在这场变乱中,由于皇位并不空虚,夺权者要么把原有皇帝拉下来,要么保留并无实权的皇帝,并直接掌控朝政。晋惠帝无能,使诸王有机可乘,废立帝后成了诸王惯用的手段。羊皇后在“八王之乱”中的废立,正是他们这种需要的体现。

“八王之乱”中,诸王对羊皇后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废”、“立”来实现政治目的。赵王伦对羊献容进行“一立一废”,或立或废都是为了方便夺权。成都王颖废后一次,张方两次废后,张方是司马颙的部下,因而张方废后就等于司马颙废后。赵王伦废掉羊皇后是通过废惠帝实现的,也就是直接取代了惠帝的地位。赵王伦篡位,惹得众怨沸腾,引发“四王”联合讨伐,导致兵败被杀。齐王冏和长沙王乂执政时期都没有直接动摇惠帝、羊皇后的地位,大概也是害怕引火烧身。成都王、河间王和东海王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之时,也吸取了赵王伦的教训,不敢直接废掉惠帝,而是通过废后的方式间接拒绝承认惠帝的统治权。成都王颖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的,他自立为丞相,又返回封地邺城,遥控朝政,逼惠帝废掉羊皇后并送到金墉城囚禁。通过废后来否定皇权,这一招果然有效,惠帝被迫立司马颖为皇太弟,使他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河间王颙的部下张方两次废掉羊皇后,第一次是在惠帝被成都王俘至邺城后,洛阳空虚,张方进入洛阳,废掉羊皇后,控制了洛阳。张方挟惠帝等到长安后,留

守洛阳的官员恢复羊献容的后位。然而洛阳政权得不到张方的承认,遂再次废掉羊皇后。张方两次废后,目的显而易见,都是为了控制朝政。“八王之乱”中最后一次废掉羊皇后的是洛阳县令何乔,为何小小县令也能废后呢?当时政局混乱,惠帝还在长安,河间王和东海王的争夺战异常激烈。洛阳方面,立节将军周权,自称平西将军,恢复羊皇后的身份,没过多久,混乱的局势使洛阳县令轻而易举的杀了周权,并废掉羊皇后。

“一废一立”,屡废屡立体现了当时动荡不安的政局。恢复羊献容皇后身份的人分别有齐王冏、右位将军陈昣、留守洛阳的官员(刘暾、周馥等)、平西将军周权。这些人的目的,不过是借皇后之名,号召部分力量罢了。他们并不是真心想拥护羊皇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领导核心,政局是难以稳定的。羊皇后的悲剧在这场争夺统治权的大混战中,一次次上演,充当诸王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三)泰山羊氏的衰微与羊后个人的际遇

泰山羊氏在晋初颇为显赫,不仅涌现出了数十位良臣贤将,司马炎尊羊徽瑜为太后,更使泰山羊氏跻身外戚之列。晋武帝死后,西晋宫廷斗争激烈复杂,泰山羊氏卷人其中,其命运沉浮不定。羊玄之女献容被立为晋惠帝皇后,“以后父,拜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更封与晋候。迁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进爵为公”。[49]后父的光环让羊玄之风光一时,成都王颖伐长沙王乂,即以讨伐羊皇后父为名,以致羊玄之忧惧而卒。平南将军羊伊,死于太安初张昌之变。大鸿胪羊亮,死于刘渊之变。西晋大乱之时,泰山羊氏遭受重创乃客观的事实,其家族已呈现衰落之势。

羊献容在“八王之乱”中屡遭废立与其家族势力的衰落不无关系。贾南风为何能够把持朝政十余年?除了惠帝的愚痴、无能和其自身性格比较凶悍之外其背后是强势的外戚家族。贾后是后妃干政的典型,外戚在后党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后妃的亲信党羽。假如羊皇后的家族依然强盛无比,就不太可能发生“五废五立”这样荒唐的事情。

羊献容“一身二后”,作为失节之妇,她的遭遇并没有得到史家的同情。史书对羊献容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透过有限的史料,依然可以解读出其某些个性、资质。《晋书·惠羊皇后传》记载其应对刘曜的问话,“吾何如司马家儿”?[50]可以看出,羊献容的智商应该比较高,因为她的回答既讨好了刘曜,又道出了自己的委屈与怨恨。美貌(时羊献容不过三十几岁)与智慧并存,故颇受刘曜宠爱。既然羊献

容资质不凡,为何在惠帝皇后的位上却无法保护自己呢。“八王之乱”中诸王互相厮杀,政局混乱不堪,作为乱世皇后,羊献容为何不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呢?羊献容并非对政治毫无兴趣,同时也不乏这方面的才干。《晋书·载记》有明确记载,“羊氏内有特宠,外参朝政,生曜三子熙、袭、阐”。[51]羊献容成为前赵刘曜皇后,凭借受宠,参与朝政,这表明其对政治是有兴趣的,或许还有这方面的才能。“八王之乱”之时,惠羊皇后对其屡遭废立的命运毫无办法,这似乎可以理解。羊献容是凭借年轻貌美,并出身名门这样的身份被孙秀和外祖父孙旂推上后位的。一开始便无法依靠无能的丈夫,同时受到孙秀的控制。时政治风云变化之快,使得新上任的年轻皇后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相比之下,贾后是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妃后当上皇后的,年纪轻轻的羊献容当然要单纯得多。因而,羊献容在“八王之乱”中“五废五立”,不能行使皇后的权利,和她自身的单纯、缺少阅历不无关系。也许正是惠帝皇后任期内的屈辱经历,使她迅速成熟并富于心计。参与刘曜朝政应属于一种自我保护,给自己增加一份安全感并寻求心理平衡。

结语

晋惠帝皇后羊献容,她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出身名门,“五废五立”,“一身二后”,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皇后中,是绝无仅有的。贵为皇后,她却难以享受皇后的殊荣,西晋后期混乱的政局把她卷人其中,充当诸王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废立成了政治赌注,在其中还险些丧命。有着如此特殊经历的皇后,封建史学家却只用寥寥数笔来勾画她的整个生命历程。羊献容一生坎坷多变,只有得以善终这一条令人感到欣慰。曹魏至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为羊献容之所以能够立为惠帝皇后提供了家族背景,羊皇后在“八王之乱”中屡废屡立,即反映了在政治动乱的环境里,对掌握中枢权力者而言,欲控制的对象除了皇帝外,皇后及其背后相连的外戚势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羊皇后屡废屡立,也是其家族势力衰落的表现。

致谢

在撰写本论文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选题、收集资料、定题还是在论文的写作当中,都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高茂兵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本论文,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此外,还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房玄龄. 晋书·惠羊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6.

[2]范晔. 后汉书·羊续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1109.

[3]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87.

[4]房玄龄. 晋书·赵王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91.

[5] [6]房玄龄. 晋书·赵王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99.

[7]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

[8]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44.

[9]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51.

[10] [11][12]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7.

[13]房玄龄. 晋书·齐王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06.

[14]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8.

[15]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99—100.

[16]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2—1613.

[17]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3.

[18]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0.

[19]房玄龄. 晋书·成都王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7.

[20]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0.

[21]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1.

[22]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4.

[23]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3.

[24]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5.

[25]房玄龄. 晋书·长沙王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4.

[26]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5.

[27]房玄龄. 晋书·成都王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7.

[28]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5.

[29]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7.

[30]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6:2698.

[31]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3.

[32]房玄龄. 晋书·张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45.

[33][34][35]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56:2713.

[36]房玄龄. 晋书·成都王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18—1619.

[37]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6.

[38]房玄龄. 晋书·河间王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21.

[39]房玄龄. 晋书·河间王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22.

[40]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7.

[41]房玄龄. 晋书·载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2685.

[42]房玄龄. 晋书·载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2692.

[43]徐天麟. 东汉会要(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5:20.

[44][45]房玄龄. 晋书·惠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8.

[46]房玄龄. 晋书·惠贾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6.

[47]房玄龄. 晋书·惠贾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7.

[48]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120—123.

[49]房玄龄. 晋书·外戚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13.

[50]房玄龄. 晋书·惠羊皇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67.

[51]房玄龄. 晋书·载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29.

附录

表1.1 西晋泰山羊氏谱系简表

Table1.1 Simple pedigree table of taishan yang family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羊续

秘 衜 耽

祉 鳐 发 祜 徽瑜(女) 瑾 琇

忱 亮 伦 暨 伊 篇 玄之

献容(女)

表2.1 惠羊皇后废立表

Table2.1 The table dethrone and enthrone of empress yang of emperor hui


相关文章

  • 关于认真做好2013届历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通知
  • 关于认真做好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及成绩评定等项工作的通知 各专业: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等项工作即将开始,为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各专业成立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由讲师职称以 ...查看


  • 本科毕业论文:中学历史课调查报告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中学历史课调查报告 学院: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班级: 2009级历史学专业本科二班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15 日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指导教 ...查看


  •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摘要]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小论文的写作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是思维训练由思考到理论总结的过程.它能强烈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历史小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搜寻资 ...查看


  •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8e1fd827-6c29-4e90-8598-9eeb009c7120检测日期:2011年05月22日 检测范围: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测结果: 一. ...查看


  • 安徽大学历史系硕士论文涉嫌抄袭 难找不同(图)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曾报道了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多起论文涉嫌抄袭事件. 日前,澎湃新闻记者再度接获爆料,一篇安徽大学历史系一名2007届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与另一篇曲阜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研究 ...查看


  • 论文答辩演讲稿
  • 毕业论文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于09新闻2班的学生王雷,本次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柳广文老师,我选的题目是<新闻摄影与历史变革进程>,下面我先汇报一下自己选择这篇论文的选题背景.基本写作的思路及理论与实践的 ...查看


  • - 文史论文 - 免费毕业论文
  • 资料中心-> 文史论文 文史论文 免费社会学论文 免费语法论文 免费中国文学论文 免费世界文学论文 免费文学理论论文 免费文艺美学论文 免费文学评论论文 免费经典名著赏析论文 免费新闻传媒学论文 免费社工论文 免费中国史论文 免费世界 ...查看


  • 具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_学科建设动态_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具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作者:rwxy    浏览次数:45    更新时间:2010-12-06 10:43:56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 ...查看


  • 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 校本课程<邓州历史名人故事>的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邓州历史名人故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赵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整个教育体制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基础教 ...查看


  • 老师教我学历史
  • 历史暑假作业 一.老师教我学历史(内容可以从下面9个方面选择3~4个方面写) 1. 如何看历史书(有论文) 2. 如何上历史课(听.记笔记)(有论文) 3. 如何通过关键词.分层次的记忆历史等各学科的知识 4. 如何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