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琳
(长沙医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室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较为繁琐、枯燥。将临床案例引入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案例式教学作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5)10-0210-01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新陈代谢、基因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是医学生较难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逻辑思维性较强,理论知识内容较为繁琐,与临床医学联系紧密,医学生对生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医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就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应用临床案例谈几点感想。
1 临床案例运用的意义
生物化学理论性强,要记的知识点多且枯燥。很多学生开始学还比较有兴趣,等进入物质代谢章节后,越来越跟不上进度,到最后都听不懂,自暴自弃。其原因是:生化前几章是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内容,相对比较形象,记起来可以联系图,有些内容中学也学过,但是物质代谢内容多且抽象,不易理解。此外,医学生对与自已专业有关的医学知识很感兴趣,而很多教师没有临床背景,上课多局限于纯生化理论知识,学生学了总感觉“用处不大”。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生物化学理论有机的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也有的放矢,记忆也更加深刻。
2 生物化学教学如何联系临床案例
2.1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主角,而应该起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提出案例后可为学生提炼讨论内容,在讨论中总结学生发言,指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具有生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并能把知识形成连贯的体系,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的可行性。
2.2 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和收集各方面的学习资料,并学会共享和沟通,在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学会自已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中总结要点,最后将知识内化。
2.3 教学的实施:
课程开始前一两周时,教师将教材中某基础知识相关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将本班学生平分为多个小组,可自由组合,也可按学号分。分组后选好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收集资料。组员积极收集资料,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可由组长安排时间地点讨论个人的收集成果,这样既促进相互的学习,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多次讨论后组长组织汇总,整理资料,制作成课件用于课堂汇报。课堂中,各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发言,用课件的形式把各组的讨论结果一一展示。每组汇报完,其他同学可对该组进行提问,可由本组成员回答,如回答不了也可由其他作者简介:王琳(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
210生物技术世界BIOTECHWORLD
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把学生的所有方案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4 生物化学教学中涉及的具体临床案例举例
(1)例1某患者,男性,40岁,因昏迷紧急入院,家属提供给医生的资料是:患者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病发前,表现为行为异常、性格突变、易迷失方向,并伴有恶心、呕血等症状; 经检查患者定向力减弱,黄染,腹部胀满、颈部可见蜘蛛痣,双手震颤、神经反射亢进,血液中氨的水平升高,其他检测正常。教师可根据患者症状和化验结果提问学生: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上症状?学生在学过氨的代谢后,根据已学知识,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出这是氨中毒。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章相关内容,说明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为什么血氨会升高,氨中毒的发病机理----脑中的α-酮酸与过多的氨结合而导致含量减少,α-酮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而三羧酸循环受抑制,最终脑能量不足而出现昏迷。最后,再探讨如何在临床上治疗这类患者。
(2)例2慢性肾脏病的营养治疗。限制蛋白饮食是治疗早期慢性肾病的重要环节。营养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①低盐、低蛋白饮食;②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疗法或必需氨基酸疗法。问题:该患者为什么只能是低蛋白饮食?如不是会有什么影响;低蛋白饮食为什么要配合α-酮酸或必需氨基酸治疗?学生结合已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作出初步结论:α-酮酸的去路是在体内与氨合成氨基酸,这样就降低了血液中氨的含量,从而减少尿素的合成,由于尿素是从肾排泄出体内的,这样就减少了肾的负担。因此,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更有益。
以上是对在课堂中引入临床案例作了简单的阐述,在实际应用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确定合适的问题,实施环节也可作相应调整。但不管方式如何,其目的都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热情,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创新和批判思维。参考文献
[1]迟雅瑨.临床病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95~96.
[2]张婷.医学生物化学中研究型教学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10):144.
[3]贾珺.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0(27):4.
临床案例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琳
(长沙医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室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较为繁琐、枯燥。将临床案例引入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案例式教学作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5)10-0210-01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新陈代谢、基因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是医学生较难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逻辑思维性较强,理论知识内容较为繁琐,与临床医学联系紧密,医学生对生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医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就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应用临床案例谈几点感想。
1 临床案例运用的意义
生物化学理论性强,要记的知识点多且枯燥。很多学生开始学还比较有兴趣,等进入物质代谢章节后,越来越跟不上进度,到最后都听不懂,自暴自弃。其原因是:生化前几章是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内容,相对比较形象,记起来可以联系图,有些内容中学也学过,但是物质代谢内容多且抽象,不易理解。此外,医学生对与自已专业有关的医学知识很感兴趣,而很多教师没有临床背景,上课多局限于纯生化理论知识,学生学了总感觉“用处不大”。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生物化学理论有机的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也有的放矢,记忆也更加深刻。
2 生物化学教学如何联系临床案例
2.1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主角,而应该起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提出案例后可为学生提炼讨论内容,在讨论中总结学生发言,指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具有生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并能把知识形成连贯的体系,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的可行性。
2.2 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和收集各方面的学习资料,并学会共享和沟通,在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学会自已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中总结要点,最后将知识内化。
2.3 教学的实施:
课程开始前一两周时,教师将教材中某基础知识相关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将本班学生平分为多个小组,可自由组合,也可按学号分。分组后选好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收集资料。组员积极收集资料,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可由组长安排时间地点讨论个人的收集成果,这样既促进相互的学习,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多次讨论后组长组织汇总,整理资料,制作成课件用于课堂汇报。课堂中,各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发言,用课件的形式把各组的讨论结果一一展示。每组汇报完,其他同学可对该组进行提问,可由本组成员回答,如回答不了也可由其他作者简介:王琳(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
210生物技术世界BIOTECHWORLD
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把学生的所有方案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4 生物化学教学中涉及的具体临床案例举例
(1)例1某患者,男性,40岁,因昏迷紧急入院,家属提供给医生的资料是:患者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病发前,表现为行为异常、性格突变、易迷失方向,并伴有恶心、呕血等症状; 经检查患者定向力减弱,黄染,腹部胀满、颈部可见蜘蛛痣,双手震颤、神经反射亢进,血液中氨的水平升高,其他检测正常。教师可根据患者症状和化验结果提问学生: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上症状?学生在学过氨的代谢后,根据已学知识,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出这是氨中毒。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章相关内容,说明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为什么血氨会升高,氨中毒的发病机理----脑中的α-酮酸与过多的氨结合而导致含量减少,α-酮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而三羧酸循环受抑制,最终脑能量不足而出现昏迷。最后,再探讨如何在临床上治疗这类患者。
(2)例2慢性肾脏病的营养治疗。限制蛋白饮食是治疗早期慢性肾病的重要环节。营养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①低盐、低蛋白饮食;②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疗法或必需氨基酸疗法。问题:该患者为什么只能是低蛋白饮食?如不是会有什么影响;低蛋白饮食为什么要配合α-酮酸或必需氨基酸治疗?学生结合已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作出初步结论:α-酮酸的去路是在体内与氨合成氨基酸,这样就降低了血液中氨的含量,从而减少尿素的合成,由于尿素是从肾排泄出体内的,这样就减少了肾的负担。因此,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更有益。
以上是对在课堂中引入临床案例作了简单的阐述,在实际应用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确定合适的问题,实施环节也可作相应调整。但不管方式如何,其目的都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热情,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创新和批判思维。参考文献
[1]迟雅瑨.临床病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95~96.
[2]张婷.医学生物化学中研究型教学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10):144.
[3]贾珺.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