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身后的朝鲜内政外交

  2011年12月19日,国际各大新闻网站头条不约而同地选择报道一条消息:金正日去世了。

  当天,身着黑色礼服的朝鲜中央电视台女主播李春姬,用哽咽的声音播报其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因工作过度疲劳去世的消息之后一个小时内,世界各大媒体迅即将消息推上各自官网的头条,美国《纽约时报》干脆在报道完金正日死讯后,用《金正日的死亡中,情报部门全线溃败》这一不乏戏谑口吻的头条标题,批评美国及其盟国的情报部门失职,以至于让大家在该重大事件上毫无准备。

  上午,获悉消息的韩国总统李明博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紧急国家安保会议。随后,韩国政府宣布全体公务人员紧急待命,防范意外事件;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宣布韩国军队进入紧急戒备状态。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则成立了一个有关朝鲜问题的危机处理小组,并在其官邸召开安保会议。

  “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韩国、日本等都必然要首先防范朝鲜政权过渡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动荡。”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中心主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苏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此分析。

  

  金正恩接班

  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日12月17日在视察路上由于过度劳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脏休克。去世时年69岁。

  报道引述朝鲜发布的《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除了对金正日的突然去世表示哀悼,还强调该国将在金正恩的领导下,化悲痛为力量和勇气,战胜目前的困难局面,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忠于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

  此番表述将金正日幼子金正恩接班人地位加以明确。其实,从去年9月开始,时年27岁的金正恩就以该国大将的身份出现于世人视野,在其时的劳动党代表大会后当选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0月初,在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纪念活动上,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委会副委员长杨亨燮对外公开表示,“我们的人民拥护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统帅,现在也拥护金正恩大将。”这被认为是朝鲜官方首次谈及金正恩的接班人身份。

  据苏浩一直以来的观察,金正恩的接班无悬念,“目前基本已完成”。因为金正日此前应该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近几年着力安排后事,从制度上确保儿子接班人地位的合法性。所以,金正恩接班事宜并不显得突然。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李永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认为,虽然金正日去世突然,但是朝鲜暂时不会出现一些国际媒体所认为的“混乱”乃至“崩溃”,其党政军内的过渡此前已启动,目前只需按程序加以确定即可。

  国际方面,此前在金正日开展的较密集的外事活动中,已使金正恩的地位和身份被中国、俄罗斯等国接受。正因为此,各国媒体报道并未纠结于金正恩接班程序问题,而是对已经到来的“后金正日时代”表示极大关注和各种猜测。

  新政权的考验

  李永春将金正恩同他的祖父金日成和父亲金正日做了比较,除了年龄尚轻,更重要的是他缺乏丰富的阅历和党政军内资历,这会使其在国民心中的影响力较弱,同样也难以让一些本就持不同政见的执政元老信服。

  由此,李永春将稳定视为对金正恩新政权的首要考验。“政权过渡期间,朝鲜国内最大的问题必然是稳定。”不过,他也认为,金正日去世前,应该已经考虑到儿子将要面对的难题,因此会事先安排一部分元老级人物对其加以辅助。

  分析金正日时代后期的27名核心领导成员中,除了4位军队司令年龄不详外,其余以70岁以上年龄者为主,65岁(含)以下只有五位,金正恩的姑姑、姑父即以劳动党政治局委员、人民军大将和国防委副委员长的要职占去两席。

  “他(金正恩)的姑姑、姑父等亲属近年来权重增加,应该也是金正日事先做出的一种稳妥安排。”李永春说,至于金正恩的瑞士留学背景、性格活泼爱好多元等个人因素,在政权过渡期内尚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为“稳定是第一位”,以他为代表的领导集体要保证金正日的既定发展路线继续推进,而不允许有任何变化。

  苏浩分析,金正日时代后期,已意识到经济建设的紧迫性,曾提出“粮食比大炮更重要”的观点。但是,他未能如愿在有生之年实现经济振兴,将这一难题抛给了自己的儿子。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金正恩已发誓要在3年内让朝鲜人民吃上“白米饭肉汤”。

  这正是金日成曾提出的口号。该报道称,金正恩在公开活动后经常发表重视经济的言论,比如他说过“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那么今天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

  李永春认为金正恩政权其实正好处在一个发展经济的良好契机上,因为美国刚刚表达了支援朝鲜的意愿,韩国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因此,能否顺利推进经济建设,取决于金正恩是否有足够见识和能力。

  

  “都在等待”

  朝鲜将12月17??29日定为哀悼期,苏浩认为这段日子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朝鲜半岛会比较安静”。

  据韩联社报道,金正日去世后,金正恩将像父亲当年接班时一样,服丧3年,并在此期间谋求巩固权力。

  在苏浩看来,朝鲜半岛安静的原因是朝鲜在这段时间内的政策走向不会明朗,“未来一段时间新政权估计会相对无作为,因此大家都在等待”。

  12月19日下午2:50,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尔尼举行新闻发布会,期间记者首要关心的便是美国对“后金正日时代”的态度和战略问题,不过这位新闻官回答最多的是颇具等待意味的“实时监测”。

  卡尔尼表示,目前的朝鲜举国处于悲痛哀悼中,美国将集中保持与其同盟国及合作者的协调,除了与韩国、日本的密切沟通外,还与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六方会谈成员国联系。至于媒体关心的朝鲜政权更替后是否会出现动荡等因素,卡尔尼称美国方面除了对长期以来忧虑的核问题继续保持关心外,并未因这起事件而生发新的忧虑。

  同时,他认为,目前对于朝鲜政策做任何判断都为时过早。不过,他表达了对朝鲜新领导层致力于支持和平、繁荣以及无核化战略的期望。

  安静只是相对的,金正日去世的消息既出,当天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午盘分析即命题为《金正日逝世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担忧》,公布了诸多股市全面下跌的数字,其中“直接导致韩国股市暴跌超过4%”。

  该报道认为,金正日逝世后,朝鲜面临的问题将是接班人金正恩能否团结朝鲜内部以及美韩是否会利用此机会染指朝鲜,甚至朝鲜会否先发制人以张声势。

  据苏浩和李永春的一致分析,金正恩政权过渡期内,局面暂时不会出现动荡。重要的是在朝鲜新政权外交政策尚有太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持有复杂心态的韩国这段时期内不能刺激朝鲜。

  至于六方会谈是否会在金正恩时代开幕时重启,卡尔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这取决于朝鲜新领导的意向,如果他致力于推动无核化战略并有协商的诚意与愿望,就会重新打开六方会谈大门并推进与美国以及其他朝鲜邻国的关系。

  “六方会谈有可能重启,前提是过渡期一切顺利。”李永春认为金正日此前已表达过类似意愿,并且从朝鲜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也亟需将一贯强硬的风格加以改变,“如果朝鲜新的领导集体有足够智慧,他们不会坚持强硬”。

  不过,苏浩则倾向于六方会谈近期不会重启,因为金正恩的着力点将是巩固权力,尚无足够精力顾及该问题。

  (实习记者杨兼对本文亦有贡献)

  2011年12月19日,国际各大新闻网站头条不约而同地选择报道一条消息:金正日去世了。

  当天,身着黑色礼服的朝鲜中央电视台女主播李春姬,用哽咽的声音播报其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因工作过度疲劳去世的消息之后一个小时内,世界各大媒体迅即将消息推上各自官网的头条,美国《纽约时报》干脆在报道完金正日死讯后,用《金正日的死亡中,情报部门全线溃败》这一不乏戏谑口吻的头条标题,批评美国及其盟国的情报部门失职,以至于让大家在该重大事件上毫无准备。

  上午,获悉消息的韩国总统李明博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紧急国家安保会议。随后,韩国政府宣布全体公务人员紧急待命,防范意外事件;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宣布韩国军队进入紧急戒备状态。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则成立了一个有关朝鲜问题的危机处理小组,并在其官邸召开安保会议。

  “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韩国、日本等都必然要首先防范朝鲜政权过渡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动荡。”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中心主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苏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此分析。

  

  金正恩接班

  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日12月17日在视察路上由于过度劳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脏休克。去世时年69岁。

  报道引述朝鲜发布的《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除了对金正日的突然去世表示哀悼,还强调该国将在金正恩的领导下,化悲痛为力量和勇气,战胜目前的困难局面,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忠于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

  此番表述将金正日幼子金正恩接班人地位加以明确。其实,从去年9月开始,时年27岁的金正恩就以该国大将的身份出现于世人视野,在其时的劳动党代表大会后当选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0月初,在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纪念活动上,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委会副委员长杨亨燮对外公开表示,“我们的人民拥护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统帅,现在也拥护金正恩大将。”这被认为是朝鲜官方首次谈及金正恩的接班人身份。

  据苏浩一直以来的观察,金正恩的接班无悬念,“目前基本已完成”。因为金正日此前应该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近几年着力安排后事,从制度上确保儿子接班人地位的合法性。所以,金正恩接班事宜并不显得突然。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李永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认为,虽然金正日去世突然,但是朝鲜暂时不会出现一些国际媒体所认为的“混乱”乃至“崩溃”,其党政军内的过渡此前已启动,目前只需按程序加以确定即可。

  国际方面,此前在金正日开展的较密集的外事活动中,已使金正恩的地位和身份被中国、俄罗斯等国接受。正因为此,各国媒体报道并未纠结于金正恩接班程序问题,而是对已经到来的“后金正日时代”表示极大关注和各种猜测。

  新政权的考验

  李永春将金正恩同他的祖父金日成和父亲金正日做了比较,除了年龄尚轻,更重要的是他缺乏丰富的阅历和党政军内资历,这会使其在国民心中的影响力较弱,同样也难以让一些本就持不同政见的执政元老信服。

  由此,李永春将稳定视为对金正恩新政权的首要考验。“政权过渡期间,朝鲜国内最大的问题必然是稳定。”不过,他也认为,金正日去世前,应该已经考虑到儿子将要面对的难题,因此会事先安排一部分元老级人物对其加以辅助。

  分析金正日时代后期的27名核心领导成员中,除了4位军队司令年龄不详外,其余以70岁以上年龄者为主,65岁(含)以下只有五位,金正恩的姑姑、姑父即以劳动党政治局委员、人民军大将和国防委副委员长的要职占去两席。

  “他(金正恩)的姑姑、姑父等亲属近年来权重增加,应该也是金正日事先做出的一种稳妥安排。”李永春说,至于金正恩的瑞士留学背景、性格活泼爱好多元等个人因素,在政权过渡期内尚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为“稳定是第一位”,以他为代表的领导集体要保证金正日的既定发展路线继续推进,而不允许有任何变化。

  苏浩分析,金正日时代后期,已意识到经济建设的紧迫性,曾提出“粮食比大炮更重要”的观点。但是,他未能如愿在有生之年实现经济振兴,将这一难题抛给了自己的儿子。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金正恩已发誓要在3年内让朝鲜人民吃上“白米饭肉汤”。

  这正是金日成曾提出的口号。该报道称,金正恩在公开活动后经常发表重视经济的言论,比如他说过“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那么今天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

  李永春认为金正恩政权其实正好处在一个发展经济的良好契机上,因为美国刚刚表达了支援朝鲜的意愿,韩国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因此,能否顺利推进经济建设,取决于金正恩是否有足够见识和能力。

  

  “都在等待”

  朝鲜将12月17??29日定为哀悼期,苏浩认为这段日子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朝鲜半岛会比较安静”。

  据韩联社报道,金正日去世后,金正恩将像父亲当年接班时一样,服丧3年,并在此期间谋求巩固权力。

  在苏浩看来,朝鲜半岛安静的原因是朝鲜在这段时间内的政策走向不会明朗,“未来一段时间新政权估计会相对无作为,因此大家都在等待”。

  12月19日下午2:50,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尔尼举行新闻发布会,期间记者首要关心的便是美国对“后金正日时代”的态度和战略问题,不过这位新闻官回答最多的是颇具等待意味的“实时监测”。

  卡尔尼表示,目前的朝鲜举国处于悲痛哀悼中,美国将集中保持与其同盟国及合作者的协调,除了与韩国、日本的密切沟通外,还与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六方会谈成员国联系。至于媒体关心的朝鲜政权更替后是否会出现动荡等因素,卡尔尼称美国方面除了对长期以来忧虑的核问题继续保持关心外,并未因这起事件而生发新的忧虑。

  同时,他认为,目前对于朝鲜政策做任何判断都为时过早。不过,他表达了对朝鲜新领导层致力于支持和平、繁荣以及无核化战略的期望。

  安静只是相对的,金正日去世的消息既出,当天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午盘分析即命题为《金正日逝世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担忧》,公布了诸多股市全面下跌的数字,其中“直接导致韩国股市暴跌超过4%”。

  该报道认为,金正日逝世后,朝鲜面临的问题将是接班人金正恩能否团结朝鲜内部以及美韩是否会利用此机会染指朝鲜,甚至朝鲜会否先发制人以张声势。

  据苏浩和李永春的一致分析,金正恩政权过渡期内,局面暂时不会出现动荡。重要的是在朝鲜新政权外交政策尚有太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持有复杂心态的韩国这段时期内不能刺激朝鲜。

  至于六方会谈是否会在金正恩时代开幕时重启,卡尔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这取决于朝鲜新领导的意向,如果他致力于推动无核化战略并有协商的诚意与愿望,就会重新打开六方会谈大门并推进与美国以及其他朝鲜邻国的关系。

  “六方会谈有可能重启,前提是过渡期一切顺利。”李永春认为金正日此前已表达过类似意愿,并且从朝鲜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也亟需将一贯强硬的风格加以改变,“如果朝鲜新的领导集体有足够智慧,他们不会坚持强硬”。

  不过,苏浩则倾向于六方会谈近期不会重启,因为金正恩的着力点将是巩固权力,尚无足够精力顾及该问题。

  (实习记者杨兼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

  • 马封锁朝使馆直到在朝马国公民离境为止
  • 马来西亚警方今天(2017年3月7日)封锁朝鲜驻吉隆坡大使馆,马国内政部副部长诺嘉兹兰说,这是为了清查所有大使馆人员的身份. 诺嘉兹兰今天亲自出马率员到大使馆,他告诉记者:"我们要亲眼鉴定这里的所有使馆职员." 他指出, ...查看


  •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
  • 安全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 目 录 前言..................................................................................................... ...查看


  • 2012年东北亚局势发展的新特征
  • 有人说,2011年国际形势是三个局:欧债危机的困局.西亚北非的乱局,东亚的变局,三局共振,引发全球激荡.审视东亚整体态势,今年的热议话题集中在美国战略东进.南海权益纷争.相形之下,特别是对比去年半岛掀起的轩然大波,东北亚显得平稳许多,甚至给 ...查看


  • 朝鲜金正恩:会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
  • 2012-08-04 00:27 环球时报 5 字号:TT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外交活动备受外界瞩目.2日,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金正恩会见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并设晚宴款待中方代表团成 ...查看


  • 朝鲜半岛动态及对我国和世界安全的影响
  • 张琏瑰 朝鲜半岛动态及对我国和世界安全的影响 作者:admin时间:09-10-05 点击: 当今世界上这几个大国中,我国的周边环境是最复杂的. 美国的周边没有什么会威胁它的安全,加拿大.墨西哥这两个邻居对美没威胁,南边有个古巴,但古巴根本 ...查看


  • 福布斯 朝鲜问题归根到底是中国问题[转帖]
  • 潜规则 发表在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次引爆原子弹装置数小时后,北京谴责这次测试.5月25日发布的中国外交部声明指出,朝鲜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是这样吗?如今,中国供应朝鲜大约 ...查看


  •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 当局要求人民忠于金正恩
  • 2011年12月19日 1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新华社.韩联社.美联社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日17日去世.(资料图) 中新网12月19日电据朝鲜官方媒体报道,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于17日上午8时30分,因疲劳过度,在列车 ...查看


  • 挡不住的朝核试验
  • 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针对朝鲜去年12月12日发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进行制裁,谴责朝鲜违背安理会第1718号(2006年)和第1874号(2009年)决议强行发射导弹,并要求朝鲜全面停止利用弹道导弹 ...查看


  • 论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及根源A4纸
  • 论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及根源 一.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 首先,自从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多边主义.全球合作的政策,转而侧重通过单边(武力)行动来确保美国安全和美国利益.从而逆转了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发展起来的大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