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学] 中国文化的内涵(2)

梁漱溟先生说:

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7页。

冯友兰先生说:

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0页。

庞朴先生说:

假如说希腊人注意人与物的关系,中东地区则注意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是注意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的文化的特点是更多地考虑社会问题,非常重视现实的人生。《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5页。

这些意见都是非常正确的。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国外一些眼光敏锐的思想家也早已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就是其中之一。1827年1月29日同埃克曼谈“中国的传奇”时,他说:

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中略)还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12页。

连在审美心理方面,中国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都有其特点。日本学者岩山三郎说:

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西方人喜欢玫瑰,因为它看起来美,中国人喜欢兰竹,并不是因为它们看起来美,而是因为它们有品。它们是人格的象征,是某种精神的表现。这种看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表现,这样的精神价值是高贵的。

我在上面的论述,只是想说明一点:中国文化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既然同为文化,必然有其共性。我在这里想强调的却是它的特性。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990年

梁漱溟先生说:

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7页。

冯友兰先生说:

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0页。

庞朴先生说:

假如说希腊人注意人与物的关系,中东地区则注意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是注意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的文化的特点是更多地考虑社会问题,非常重视现实的人生。《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5页。

这些意见都是非常正确的。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国外一些眼光敏锐的思想家也早已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就是其中之一。1827年1月29日同埃克曼谈“中国的传奇”时,他说:

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中略)还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12页。

连在审美心理方面,中国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都有其特点。日本学者岩山三郎说:

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西方人喜欢玫瑰,因为它看起来美,中国人喜欢兰竹,并不是因为它们看起来美,而是因为它们有品。它们是人格的象征,是某种精神的表现。这种看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表现,这样的精神价值是高贵的。

我在上面的论述,只是想说明一点:中国文化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既然同为文化,必然有其共性。我在这里想强调的却是它的特性。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990年


相关文章

  • 传承国学经典_营造书香校园
  • "畅游国学经典殿堂,感受泱泱中华魅力".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书香校园,营造继承传统.弘扬国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把"国学"教育与学校德育.礼仪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仁.义.礼.智.孝. ...查看


  •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 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 ...查看


  • 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
  •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主编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一书,汇编了海内外国学名家与文化贤达有关以国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演讲文字.就全书的思想学术性而言,举凡国学的基本理论.学术概念.价值地位.具体内 ...查看


  • 浅谈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 浅谈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当代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开展大学国学教育的问题.在剖析大学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大学国学教育的具体途径,认为可以从国学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辅助性的网络教育 ...查看


  •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02-2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 ...查看


  • 读经典演讲稿
  • <读经典 学礼仪 修内涵 塑操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经典 学礼仪 修内涵 塑操行>. <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华夏民族的文脉;是中华儿 ...查看


  • 创建学校德育特色论文
  • 创建学校德育特色论文 摘要:把这几种文化主张集结起来,也就提炼出了我们内涵发展的依托,就是我们文化兴校的制高点--"三一文化"即"戮力同心,敢为人先:厚积薄发,奠基未来". 近几年,我校一直在坚持开展 ...查看


  • [精品]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 篇1: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 ...查看


  • 中国教育名著读书报告
  • 中国教育名著导读之读书报告 选课那会第一眼看着课程名,还真不知道这个课讲什么,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名著?还是教我们怎么去读中国教育名著?仔细推敲了一下课程名,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肯定是讲跟中国于是名著有关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对中国教育名著还有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