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 1

地下水污染

2013年2月初,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山东潍坊,化工厂、造纸厂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逃避监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进行多年。2月12日,公益人士邓飞在微博上发起“地下水污染调查”。“企业污水直排地下”现象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诸多网友痛陈回乡见闻:家乡的水已变质,亲朋和邻里多人得了癌症,一些地方政府漠视企业违法排污。

【标准表述】

[原因]

第一,法制不健全、部门职能分割、污染企业也要生存等,往往成为有关部门农村治污不落实的借口。实际上,有关部门和企业对此没有切肤之痛是重要原因。如果臭水沟在有关部门门口,他们绝不会视而不见;问题出在农村,他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

第二,乡镇干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是农村污染加剧的原因之一。干部任期内出成绩,要靠经济发展;环境出点“小问题”,群众不满意,并不影响他们升官。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农民要保护环境,村干部不热心,因为他们家不住在被污染的河边。农民自己拿不出钱来治污,在环保上也缺少自律。

第三,个别官员推诿拖沓以及腐败作风,使得环保部门存在不作为和包庇污染企业的情况。有人曾向潍坊环保部门提供污染线索,但环保部门均不反馈调查结果。出现过有企业被民众多次举报、被媒体多次曝光,但依然屹立不倒的状况,倒是曝光的新闻遭到删帖,甚至导致爆料博客直接被关闭。据调查,有的污染企业在项目上马时就属于违规上马,若不是有关部门的协助,根本就不能开办。

[危害和影响]

一是排污区域多现癌症、怪病。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污染,后果极其可怕。有人指出,河北涉县、河南沈丘县、天津北辰区、陕西华县、广东翁源县等地频频出现的“癌症村”,都与饮用水污染高度相关。

二是大面积饮用水安全堪忧,地下水污染与超采形成恶性循环。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据统计,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还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农作物继续将污染传播给更多的人。有的地方用工业废水灌溉水稻,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种蔬菜,他们自己不吃这些大米和蔬菜,‘丰收’后全部卖到城里赚钱。污染企业污染了农民的土地,农民在污染土地上种庄稼害城里人,由此形成了一个相互毒害对方的社会。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要改变错误的政绩观,科学发展地方经济。带血的GDP不能要,带毒的GDP不能要。不遏制住丧心病狂的排污行为,公民健康就是空谈,美丽中国就是梦中呓语。遏制水污染,捍卫法律尊严,需要公民果敢发声,嫉恶如仇,更需要地方政府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须知,容忍污染与将污水直排地下的行径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环保罪行,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企业严管重罚,对不作为或包庇干部官员狠抓猛打以儆效尤。一些地方对违法企业不严管重罚,甚至把排污企业当成明星企业来扶持照顾,个中原因,无非二者是“贫富与共”的利益共同体。面对物欲横流、利欲攻心的污染恶行,我们需要有责任的监管和有力度的追责,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向地下水污染“宣战”。

地下水污染

2013年2月初,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山东潍坊,化工厂、造纸厂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逃避监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进行多年。2月12日,公益人士邓飞在微博上发起“地下水污染调查”。“企业污水直排地下”现象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诸多网友痛陈回乡见闻:家乡的水已变质,亲朋和邻里多人得了癌症,一些地方政府漠视企业违法排污。

【标准表述】

[原因]

第一,法制不健全、部门职能分割、污染企业也要生存等,往往成为有关部门农村治污不落实的借口。实际上,有关部门和企业对此没有切肤之痛是重要原因。如果臭水沟在有关部门门口,他们绝不会视而不见;问题出在农村,他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

第二,乡镇干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是农村污染加剧的原因之一。干部任期内出成绩,要靠经济发展;环境出点“小问题”,群众不满意,并不影响他们升官。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农民要保护环境,村干部不热心,因为他们家不住在被污染的河边。农民自己拿不出钱来治污,在环保上也缺少自律。

第三,个别官员推诿拖沓以及腐败作风,使得环保部门存在不作为和包庇污染企业的情况。有人曾向潍坊环保部门提供污染线索,但环保部门均不反馈调查结果。出现过有企业被民众多次举报、被媒体多次曝光,但依然屹立不倒的状况,倒是曝光的新闻遭到删帖,甚至导致爆料博客直接被关闭。据调查,有的污染企业在项目上马时就属于违规上马,若不是有关部门的协助,根本就不能开办。

[危害和影响]

一是排污区域多现癌症、怪病。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污染,后果极其可怕。有人指出,河北涉县、河南沈丘县、天津北辰区、陕西华县、广东翁源县等地频频出现的“癌症村”,都与饮用水污染高度相关。

二是大面积饮用水安全堪忧,地下水污染与超采形成恶性循环。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据统计,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还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农作物继续将污染传播给更多的人。有的地方用工业废水灌溉水稻,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种蔬菜,他们自己不吃这些大米和蔬菜,‘丰收’后全部卖到城里赚钱。污染企业污染了农民的土地,农民在污染土地上种庄稼害城里人,由此形成了一个相互毒害对方的社会。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要改变错误的政绩观,科学发展地方经济。带血的GDP不能要,带毒的GDP不能要。不遏制住丧心病狂的排污行为,公民健康就是空谈,美丽中国就是梦中呓语。遏制水污染,捍卫法律尊严,需要公民果敢发声,嫉恶如仇,更需要地方政府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须知,容忍污染与将污水直排地下的行径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环保罪行,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企业严管重罚,对不作为或包庇干部官员狠抓猛打以儆效尤。一些地方对违法企业不严管重罚,甚至把排污企业当成明星企业来扶持照顾,个中原因,无非二者是“贫富与共”的利益共同体。面对物欲横流、利欲攻心的污染恶行,我们需要有责任的监管和有力度的追责,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向地下水污染“宣战”。


相关文章

  • 地下水污染 2
  • 污染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 ...查看


  • 某市地下水水质评价
  • 摘 要 本文在对本市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法和水质开发利用功 能法评价了地下水污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与对策,得出主要结论有:地下水评价结果为优良的有1眼井,占监测井数的10%:评价结果为较差的有1眼 ...查看


  • 地下水污染控制机理
  •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生课程 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 (结课论文) 学号 姓名 王丹丹 日期 2012年6月14日 地下水污染机理 环境工程 王丹丹 11803008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摘 要:面 ...查看


  • 地下水污染
  • 1.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而地下水无疑在供水量中担当了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 ...查看


  •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论文题目 系部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11级 专业班级 姓学名 号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目录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 ...查看


  •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浅析
  • 2011N0.01 TEcHNOLOGIc瓜■芦i石i程芒瓦F 资源与环境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浅析 王非 (尚志市环境保护局 黑龙江尚志 1 50600) 摘要:甘于发展中固家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同赶也相伴而来,而且污染问题有日 ...查看


  •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_张兆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第42卷 第5期Vol.42 No.5 ()2012年09月JournalofJilinUniversitEarthScienceEditionSe.2012 yp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 张兆吉,费宇红,郭春 ...查看


  • 地下水污染 3
  •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下水污染 一.热点:环保问题之地下水污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 ...查看


  •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 附件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工作指南 (试行) 2014年10月 目 次 第一章 总则 ........................................................ 1 1.1 编制目的 ....... ...查看


  •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1
  • 附件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工作指南 (试行) 2014年10月 目 次 第一章 总则 ........................................................ 1 1.1 编制目的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