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先秦书法

一、简述题

1、 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 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

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D楚系文字,早期的楚公家钟,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中期的王子午鼎等笔画屈曲宛转,有轻重疾徐的变化,有鸟虫篆;中晚期的楚系文字,结体由纵势向横势过渡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圆转宛劲,行款匀称,笔法统一,到了晚期,楚系文字用笔走向简率

E秦系文字,春秋早期的秦系文字,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笔画细匀劲健,秦公簋笔画瘦劲而委宛,是秦系文字书风

的代表。石鼓文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遵朴而有逸气,行款十分工整,横竖间距大体整齐。

总的来说,除秦系文字外,春秋早期各系文字书风大体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晚期方正朴茂的风格,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的各系文字,书风逐渐摆脱了西周的影响,表现为颀长秀美,并出现装饰性较强的鸟虫篆,到战国中晚期各系文字书风起向简率。

4、 春秋战国到秦统一这段时间,秦系文字发生了由大篆到小篆的变化,其代表作品有哪些?并阐述其嬗变的轨迹。

答:秦系文字的代表作品有:秦公簋、秦公钵、虢季子白盘、石鼓文、商鞅方升等。

轨迹是:由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刻———>新妻阝虎符———>泰山刻石。

5、 什么是“隶变”?结合出土资料简述其发展过程。

答:由篆而隶的书写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的时候,早期的隶书就形成了。我们把这一隶书书体的发展演变的现象及其内在的规律称为隶变。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过程。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可以清晰地寻到秦篆隶变的轨迹。

二、填空题

1、 1996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恒台县史家村)发现一批甲骨文片,距今[3500-3700年],可以推测中国的书法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2、 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我们统称为[大篆]。

3、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特有的艺术。

4、 文字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创造并完善起来的。

5、 旬子在[《解蔽篇》]否定了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不过是文字的整理者。

6、 汉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7、 贾湖文化的刻符———>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殷虚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

8、 [象形]和[指事]勾勒出汉字由先文字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古文字阶段的发展脉络。

9、 秦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其铸刻的文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阴文的称不款,阳文的称为识,青铜铭文又称[彝器款识]、钟鼎款识。

10、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32]行,[497]字,为目前所见的西周金文中铭文最长的作品。

11、 1980年四川出土的秦地《青川郝家坪木牍》,被视为目前年

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第二章 秦汉书法

一、简述题

1、结合秦代刻石,概述秦代小篆的风格特征。

  答:秦代的小篆笔画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主要用于官方文书、歌功颂德的刻石及印章中。现存的《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相传为丞相李斯所书,这些刻石,结体匀称,字形呈长方,上下取纵势,偏旁部首基本固定,笔法圆转宛通,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笔画委宛而刚劲,富于端庄美和肃穆气,虽字字独立,然观其整体,相互依附,在章法上有行有列,并由其纵势产生了行间大于字距小的布白特点。

2、汉代简牍书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何特色?

答:汉代的简牍书法可以分为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两大类。

  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内容多为古代典籍,如马王堆的《老子》,银雀山的《孙膑兵法》,其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书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讲究富于变化。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书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的作品是隶书。这些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率意而有天趣。

3、汉代铭刻书法包括哪几大类?结合实际各类别简述其艺术风格。

答  汉代的铭刻书法主要包括:金文、汉代石刻、汉砖瓦铭文、西汉骨签刻辞。

汉代的金文的风格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挺拔峻险爽利的镌刻之美,如西汉的《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另一类表现为柔韧浑厚圆转的风格,如东汉的《光和斛铭》《镜鉴铭》。

汉代的石刻极为丰富,有碑碣、摩崖刻石、墓志铭、石经等。其内容主要在汉人祭祀、纪功、记事、教化、凭证及宣教等,书体主要是篆书和隶书。

汉代的砖瓦铭文是指表现物质勒工名的砖瓦上的文字记号,如建筑、墓葬的铺地砖、饰墙砖、瓦汉的纪年、吉语装饰铭文、买卖地券的砖铭和墓志砖。汉砖瓦铭文的主要书体是富有装饰意味的篆书和隶书。

西汉骨签刻辞,是记录在牛骨上的全国地方工官向中央政府上交供皇室和政府使用的各类手工业制器、器具和各类物品的一类骨刻文字。书体有篆有隶,也有草篆。

4、汉代碑刻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东汉时期隶书碑刻有哪几类典型的风格?举例说明。

答 汉代十分重视书法教育,东汉灵帝设鸿都门学,使书法教育上升不独立的艺术教育,培养了一批书法人才,政府根据《

尉律》来选拔书法人才,经经艺取仕,有力地促进了书风的盛行。汉代以孝治天下,并有举孝廉制度,此风一开,厚葬盛行,加上士大夫们好名之风盛极一时,死后皆立碑颂其生平,为汉代的书家提供了用武之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碑刻艺术的发展。

东汉时期的隶书碑刻有三种风格。

一端庄平正、法度严谨类的碑刻。有《子游残石》《乙瑛碑》《袁博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

二是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的碑刻。有《礼器碑》《孔宙碑》《尹宙碑》《曹全碑》

三是质朴高华、雄浑沈厚一路的碑刻。有《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石门颂》《封龙山颂》《西狭颂》《甫阝阁颂》

5、简述汉代各书体的演变过程,并举例说明书体演变过程中的笔法嬗变的规律。

答  汉代的书体中,小篆仍然是通行文字之一,在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的仪典中书写。西汉初年,急速的隶变大潮,使小篆发生了隶变现象,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属于古隶阶段,真正成熟的隶书是在笔画的波挑成熟和掠笔的形成。在解散隶书结构严谨的同时,形成了章草书,主要的特征是在每字的结束时采和波挑法,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草书的形成,最早产生于篆书的草写当中,随间草篆嬗变为古隶,草书又继续朝古隶的快写方向发展。楷书与行书的出现晚于章草,约在东汉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楷书,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简易手写体,早期的行书应该产生早于早期的楷书与草书之间,楷书快写加上部分的草法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6、东汉后期主要文人书法流派有哪些?对后代书法有什么影响?

答  东汉后期文人书法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史上文书法流派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主要有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和刘德升的行书流派和蔡邕的隶书流派。曹喜的篆书,开创了悬针法、垂露篆,对后世的邯郸淳、蔡邕皆有影响,直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都有曹喜的篆书风格。杜操的草书硬瘦,其书法风格特征后来被张芝所继承,对魏晋南北朝书风产生很大的影响,张芝的草书对魏晋时期的文人书法流派中形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流派的形成,为当时文人书家确立了一种艺术创作模式,并影响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书家群。

二、填空题

1、 两汉时期的书法极为丰富,从大的类别上可以分为[金石铭文类]和[墨迹类]。

2、 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赵壹的[非草书]反映了汉代草书发

展热潮的真实情况,崔瑗的[草书势]和蔡邕的[篆势]可视为古代书论的发轫之作。

3、 《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一篇诏书,这篇诏书由政府核验,后由工匠受命制作在量器上,或将铭文铸凿于权量之侧,或以印模制作于陶量之侧,称为[秦诏权量铭文],有制成刻有铭文的一簿片诏版,镶嵌于权量上,称为秦诏版。

5、 1899年瑞典人赫定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木河下游的[古楼兰遗址

第三章 魏晋书法

1、 三国两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世的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举例说明。

答 曹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另外还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唐宋元明文人书家多因为此两碑系名家所书而作为师法的对象。

2、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它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答 钟繇,字符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回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3、 试述王羲之的书风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书风来源。

答  魏晋时期因为政治集团的激烈斗争和战争的连绵,使经学急剧后退,文人士大夫抛弃了两汉经学传统,重新解释天道自然,提出贵无的思想体系,这种以老庄思想为本的玄学对儒学的改造,使玄学风糜。魏晋文人在充分认识自然之美的同时,意识到自然是人性与艺术美的和谐,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感受和领悟,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书法风气的兴盛。道教也对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书法作佛事,在魏晋时期非常普遍,佛教盛行中,写经与刻经留下了许多遗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王羲之自会稽任上以后,曾对会稽山水作了精彩的描述,这种自然之美,使得他超然物外,王羲之书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内质,正是其思想、品格的反映。

  王羲之的书法师承有三,一是源于东汉末年的张芝一系的草书,由卫、索家族传至东晋,成为王羲之学习的对象;二是东汉末年钟繇的楷书与行书,由卫氏家族中的卫夫人传递给王羲之,三是王羲之父辈的影响。

4、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书风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答:  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今草体势中使用了许多章草用笔,字形趋横势,转折多方笔,中锋、侧锋并用,质朴与研美并存。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行书。王羲之成熟的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了东晋文人的精神面貌,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

王羲之之后的百年间,成为影响南朝的书法的主角之一。并逐渐侵染北朝。初唐的欧虞褚薛的楷书均从王羲之真书中出,到颜真卿临王羲之出,转妍为质。行书一脉,王羲之的行草书原就蕴含着平正和倚侧两个方向,以后成为帖学两大派系的策源地。草书一脉,从王献之到中唐张旭、怀素,将其纵逸一路向前推进,在中唐卷起狂草之波澜。

5、 王献之书风与王羲之有何不同?请结合其代表作阐述“古质今妍”的内涵。

答 王献之的书法,与王羲之不同,新妍过其父,正合时尚审美,爱妍而簿质,人之情也。其行草书法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被称为: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可见其打破传统束缚,突出人生情感。其小楷作品,变大王的内压为外拓,变蕴籍为外放,字法端劲,有鲜明的个人特征。草书气势开张,上下映带,连绵不绝。行书体形偏扁,草、行、楷间杂,用笔精到,沉着而开阔,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丰神潇洒,韵致卓绝的新书风。

6、 东晋时期的著名墓志、刻石有哪些?它们的书体有何特征?

答 比较著名的有《谢鲲墓志》,1964年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此志全文为隶书,在体势上变扁为方,笔画中的波挑不明显,减弱了隶势而增加了楷态。

1965年南京燕子矶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隶不隶,楷不楷,可视为隶楷美术字,结体尚有拙趣。《张镇夫妇墓志》1979年出土于江苏吴县,其书体属于由隶向楷过渡的书体,笔画无起落粗细变化,刻写简单直露。1988年南京北郊出土的《王仙之墓志》、《王建之夫妇墓志》转折收笔处都有隶书的特征。

比较著名的刻石,有《爨宝子碑》楷隶相参,点画中的收笔如隶书的波挑

,方折锋利的点画棱角,明显是刻手的发挥,此碑整齐中有错落,奇巧而显异态。

7、 为什么说魏晋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答: 魏晋从公元220-420,这一时期的书法在书法史 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草行楷 这几种新体以经过东汉以来的酝酿之后,到魏晋已趋向成熟,并脱去隶书时代的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使行、草、楷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觉阶段,书法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了普遍的欣赏对象,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美,把其作为自觉的艺术实践活动,随着新体的定型成熟,文人流派书法不断更新,这种沿革分别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三个流派阶段深刻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这种师承祖述笔法而相沿成线,成为后世历代书法艺术递进的基本轨迹。

魏晋的玄学清淡对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道教也对书法有很大的影响。

在魏晋时期,文人流派书法的大变革中,书法理论得到了发展。它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的产物。奠定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基础。

第四章 南北朝书法

1、 南北朝时期书法格局的形成与其社会历史背景有何关系?

答 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文化落后,南方经济发达,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的文化,胡人入主中原,学习中原文化,汉与晋皆以孝治天下,北魏沿之,继承厚葬风习,因而刻石颂德风起云涌。在些背景下,另一方面,自西晋覆灭,社会动荡,玄学风南流,中原不行,佛教趁机进入王朝,到北魏,佛教在北方已经十分盛行。北方笃信佛教,大造寺院,石窟,故造像记、摩崖石刻、墓志、抄经大量出现。迁都后的二十年,北碑体楷书达到了高峰。与南方承袭二王的笔法,以手扎为主要形式的新体书法不同,北朝流行的是铭石书法。

北魏在迁都洛阳后,书风为之一变,一改平城时代的质朴书风,而代之以北魏新体楷书。以龙门二十品中的《牛厥造像》为始点,此后在邙山墓志中蔚然成风,标志着北魏体楷书的高度成熟。

北朝大量的刻石主要是以实用为目的,所表现出来的是实用书法之美,而南方文人书家自觉追求个性解放,表现为雅玩的纯艺术化倾向。

2、 南朝文人书法流派的发展脉络如何?

答 南朝书法由于对“二王”书法传统的继承、弘扬而成为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自宋到梁初,书坛为王献之新风所笼罩,趋于古质的王羲之书风受到冷落,当时因王右军之体微古而不重视。从梁中期开始,由于梁武帝力推王羲之,小王风气方开始减退,钟繇、大王

之风又相继崛起。

3、 “王褒入关”在南方书风传播到北方过程中有何作用?

答 南北朝前期,南北士族往来不多,而南方梁朝书家王褒554年入关事件则有重大意义,王褒入长安后,其二王一脉的书法大受欢迎,连以书碑榜著称的赵文渊也因此受到冷遇而改学王褒书。入北南人将南方书风带入北方,促进了北方书法的发展,使其时北周书风明显受到南方的影响,北朝书法虽然在北朝结束后对隋唐碑刻有所影响,但对后代文人书家作品的影响主要的还是来自南方的二王一系。

4、 结合北朝的社会背景,阐述北朝文人书家继承旧体与南方文人书家追求新风的差异

答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经济落后,故而书法发展滞后,依旧沿西晋质朴的老路,而未能象南方东晋的书法发展出一条全新的局面。南方禁碑时,北方无禁令,仍然在大规模的立碑,造像,构成了北朝庞大的刻石书法体系。由于崔卢两门书法受到重创,不像二王书法能够形成体系形成代代相传,致使北方的书法发展受到阻碍。

北朝的书家多与题榜、抄经、写碑、蒙童相关,偏重实用的功效,显然使北方的书家在情性的发挥上远逊于南方书家,而擅长行草书的书家也未能确立领袖的地位,北方文主书家与南方文人书家相去甚远,故竟以南方的王羲之为崇拜的对象。南方的书家一到北方,便陷于书写碑碣之中,而无法自拔,悔恨不如不知书。正说明南北文人书家对于书法认识的差别,以及北方偏执实用书法一端的史实。

5、 北朝刻石书法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北魏前期和后期都出现了隶楷相参的作品,请区别这两个时期此种现象的不同及其原因。

答 第一阶段,从十六国到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北朝的刻石沿用魏晋旧习,此时隶楷二体交叉,属于不自觉的发展时期。这类作品或形构上为楷书,章法体势用笔上为隶书,或形构近隶而笔法为楷,这既是石刻追求正体和装饰趣味所致,也是北方楷书落后的表现。

第二阶段,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北魏后期,此时以洛阳龙门石窟造像记和北魏皇族墓地邙山墓志为主体,形成了风格鲜明的魏体楷书。迎来了北方楷书的鼎盛时期。

第三阶段是东魏、西魏到北齐、北周时期。东魏石刻渐染南方风气,文效齐梁,书参王谢。另一方面,东魏北齐的对于全盘汉化的反动,出现了胡化逆流,产生了复古思潮,楷书石刻出现了隶楷混合的现象。

在三个不同阶段,各个时期的书风的变异,可以看出北朝石刻书法中始终包含着刻工铭石书程序化和工艺化的装饰倾向,其中楷书的装饰化,对隋唐时代的楷书刻

石产生了重要影响。

6、 列举北朝著名的碑刻、墓志和摩崖刻石,并分析其特征。

367 邓太尉碑 隶书中夹杂着楷书,工整而显庙堂气

368 广武将军碑 结构姿肆而多显夸张,用笔多篆隶之意而又掺杂楷法,有奇趣。

414 好太王碑 平正方直,用笔为隶法而去波挑,风格统一,气魄宏大。

437 太武帝东巡碑 写刻统一,结字宽博,有倚侧之势,多方折,虽有隶书遗意,但已见北魏楷特征。是魏碑中纪年较早者。

456 中岳嵩高灵庙碑 为北魏早期刻石的代表,此碑结构多变,或重心高举,笔画舒展,或字形压扁,横势相应成趣。因结字未定型而有生拙之趣。

522年 张猛龙碑刻字刚键爽利,斩钉截铁,碑文方圆兼施结体内紧外疏,倚侧险峻,是北魏成熟楷书的典型。

龙门造像记,是贵族拜佛的地方,倾向于贵族化一端。

药王山造像题记,下层平民化 郑文公碑药王山造像题记,下层平民化一端。

邙山北魏墓志

石门铭

郑文公碑

北齐和北周的摩

7、 为什么说南朝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北朝以刻石书法为主流?请分析这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不同,并从史学立场客观地认识北朝刻石。

答 南朝书法由于对二王传统的继承,弘扬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到宋到梁初,书坛被王献之书风所笼罩,趋于古质的王羲之书风受到,冷落。从梁武帝开始,由于他力推王羲之,小王风气开始消减,钟繇、大王风气又相继崛起。南朝书法以文人书法为主流。

北朝刻石表现出粗犷质朴、天姿纵横的风貌,用笔上显方峻,峭厉之感,不修边幅而自有情趣,是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审美典型。与南方的蕴籍含蓄、潇洒流丽的文人书风形成鲜明的对照。北朝的书风是其社会环境、地理条件时代文化等诸因素所共同形成的,并非书家个体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因而与钟繇变楷体、王羲之变革钟法而形成新的书风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朝的刻石书法并非都是精品。金石家对碑刻金石味的追求是从清朝开始的,并非是从北朝就有碑学之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朝碑刻的雄浑、残破、斑驳、是自然条件形成的结果,是非自觉的产物,因而不能把北朝石刻的艺术价值与清代碑学自觉开掘书法美混为一谈。可经这样说,北朝碑刻既存在于客观的历史情境中,同时又存在于不同时代对他的理解中。

第五章 隋唐五代书法

1、 隋代书法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 隋朝的统一,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南北书风的融合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为指归的特征。从总体上看,隋朝书家南方者较多的保

留了王门风标,北方的,则以南方风韵入书。充分表现出以文人书家为主流的发展方向。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楷书,由质趋文,以石刻最为丰富,有碑、墓志、造像记、造塔记等。

2、 隋唐五代书法具有什么特征?

答隋朝的统一,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隋唐帝王对书法的重视与喜爱促进了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

唐代初期的书法风貌是在经崇尚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风的基础上形成的。

盛中唐时,由于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因素,使书法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唐代佛教对书法的影响非常突出,以书法为佛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唐代的书法理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在六朝书论的基础上,有了新拓展和深入。其中技法论与创作论尢为显著。

3、 试述唐太宗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作用。

唐太宗深知 以文治天下的道理,制定了适合书法发展的各项政策,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国子监,学书是其学习内容之一,设书学博士执教,实行以书取仕的重要举措,科举中书法独占一科,选官员也无例外,均以身言书判来确定。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确立了王羲之在初唐时独尊天下的地位,并、决定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致使书家名手应运而生,书法事业蒸蒸日上。

4、 简要论述唐代书法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初唐四家的代表作阐述其审美取向。

唐代书法的发展是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发展方向,盛中唐时,颜真卿的书法成为南北书风交融的集大成者,他和晚唐的柳公权使楷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帝王对于书法的重视和喜爱,促进了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唐代初期的书法风貌是在崇尚王羲之书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盛中唐时,由于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因素,使书法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以漫写意书风作为代表。唐代佛教对书法的影响颇为突出,以书法为佛事的现象十分普遍,唐代的书法理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在六朝书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入。其中技术与创作理论尤其突出。

欧阳旭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楷书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体内紧外松,左敛而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见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对初唐之后的楷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行书结体和章法均成纵势,且以单字的俯仰取势,似陡峭而不失安然,体现出古朴的风貌。

虞世南,书习智永,得二王真髓,其楷书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闲雅,具有“萧散洒脱、风神俱足”之风格。

遂良,楷书用笔瘦劲挺拔,结体宽博平正,大多呈方扁形,颇有隶书遗意。其行书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

薛稷,楷书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以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

5、 盛中唐时期书法发生了重要变革,以这一时期的隶、楷、行、草书家作品为例,阐述此期书法与初唐书法风格的区别,并论述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 由于唐太宗酷爱隶书,大力倡导,故一时风风靡宇内,碑碣几占一半,隶书名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史惟则、韩择木、蔡有邻,此时 隶书一改被唐古雅淳朴之风,而立丰润华丽、雄浑豪迈之盛唐气象,影响所及的各种书体,楷书自徐浩、颜真卿出,树宽博雄伟之风标,行书则以李邕、颜真卿为代表,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草书有贺知章、张旭、怀素三杰行世,尤其是张旭,成为狂草的开山始祖。篆书则首推李阳冰,有仓颉后身之美誉。他们的共同努力,使盛中唐成为唐代书法史最为恢宏的时代。

6、 为什么说唐草三杰是唐、中唐浪漫书风的代表?

答 贺知章、张旭、怀素是盛中唐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杰出的书家,由于他们的努力,使盛中唐以草书为代表的浪漫书风走向了极致,并铸就了草书史上的高峰。

贺知章的草书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而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张旭的草书用笔如千钧之力腾空而下,连绵处仿佛黄河之水奔腾不息,笔画的粗细、轻重,章法的奇倚迭宕,墨色的浓淡枯湿,无处不展示了狂草强烈的震撼力。

怀素的草书多用中锋运笔,辗转反侧,连绵不断,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字疏密相倚,开合有致,正欹错落,字的大小往往失去常规,出人意料,营造一种曲线行动,波幅不定的独特的章法,用墨浓中有淡,枯中有润,变化中孕含着自然的韵律,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的这种发展,使草书的技法与书家的浪漫情怀结合的更加完美,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7、 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答 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茫和中年奋发向上的勃勃的

生机。《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 ,起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晚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吉抱之势,通篇雍容华兹。

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远。

二、填空题:

1、禅林笔圣是指[智永]和[智果]。

2、[唐太宗李世民]开行草书铭文刻于碑的先例。

3、唐太宗存书论四则[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赞]。

4、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5、欧阳旭楷书作品代表作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隶书[《房彦谦碑》],墨迹有《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6、欧阳通代表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志》。

7、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娴雅,具有萧散洒落风神俱足之风格。行书代表作品有《汝南公主墓志铭》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书论有《笔髓论》《书旨述》《劝学篇》。

8、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行书代表《枯树赋》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

9、薛稷的楷书代表作《信行禅师碑》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取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对晚唐柳公权宋代赵佶颇有影响。

10孙过庭在《书谱》中明确地指出学书的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他论及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关系时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在创作上有五合五乖之说。

11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五合”、“五乖”,五合即神怡务闲,感惠恂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五乖即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

12盛中唐时期,历史上最著名的隶书书家有[史唯则]、[韩择木]、蔡有邻。

13盛中唐时期,草书三杰是[贺知章]、[张旭]、[怀素]。狂草的开山鼻祖是[张旭]。篆书有“仓颉后身”之美誉的是李阳冰。

14唐玄宗的隶书作品代表作是《纪太山铭》《石台孝经》,行书、代表作《赐益州刺史张敬忠敕书》《脊翎颂》,用笔丰厚华润,结体端雅祥和。

15史惟则的隶书有[雁足印沙,深渊跃鱼]之美,

代表作《大智禅师碑》《管元惠碑》。篆书代表作《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额》《管元惠碑额》。

16韩择木隶书代表作《叶慧明碑》《告华岳文》《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疏秀雅逸,颇有汉隶遗韵。

17蔡有邻,隶书代表作《尉迟迥庙碑》。

18李阳冰的篆书《法慎律师碑》与李华文、张从申行书、颜真卿楷书并称“四绝”,《怡亭》篆序与裴虬文、李莒隶书铭、并称“三绝”。

19贺知章的草书代表作传世可见的有《孝经》。

20张旭的草书代表作《古诗四帖》《肚痛帖》。

21怀素的草书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

22李邕行书代表作《李思训碑》、《李秀碑》,笔法雄健豪爽,流畅洒脱中不失闲雅蕴籍之风度,字势生动自然,欹侧宕荡不失端庄朴实之静丽。其行书墨迹有《晴热帖》《久别帖》。

23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三帖《刘中使帖》《湖州帖》《忠义堂帖》。

24徐浩与颜真卿并称,其隶书代表作有《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张庭圭志》,楷书代表作《不空和尚碑》,用笔圆劲苍老,平实开张,雍容宽博,为其成熟书风的代表作。

25柳公权存世作品有《金刚般若经》《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神策君碑》。《金刚般若经》是柳公权中年时所作,其笔画粗细均称,方圆兼施,刚劲遒媚,结体宽绰疏朗,开合有致。《玄秘塔碑》是柳公权63岁时所作,最为著名,用笔上横细竖粗的特征更加强化,华饰现象也较为突出,因而显得瘦硬挺拔,骨气通神,完全呈现出柳体的成熟风范。

26盛中唐时期其他的行书名家有柳宗元、杜牧、高闲、巩光、亚栖。

27杨凝式《韭花帖》是一封答谢朋友赠送韭花作食品的信札,用笔干练精巧,挺拔秀媚,结字善移部位,字势奇绝神稳,内敛外放,行距疏朗,字距时大时小,有的字距甚至大于行距,墨色浓而清雅,完全是一幅文人雅士漫步庭园、萧散闲适的姿态。

第六章 宋辽金书法

1、 宋代书法史在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答:1经过五代之后,宋初略有重振衰风之势;2宋代优惠文人的政策促成了文人的自尊意识,儒佛道思想的结合,使宋代的书法尚意为主流;3宋代是书史上的帖学形成期;4南宋和金代的书法大多受苏黄米的影响;5宋代的书法理论在唐代的基础上确有建树和特色。题跋式的书法理论,使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对后世的文人书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试述宋代刻帖产生的过程以及在书法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答 北宋初,宋太宗诏王著刻成《淳

化阁帖》,之后效仿者甚众。然而由于王著疏于考订,所编《淳化阁帖》多有舛误,致使批评之声此起彼伏,于是徽宗时又刻成精于阁帖的《大观帖》。宋室南渡后,宋高宗命刻《绍兴米帖》专刻米芾墨迹,宋孝宗再出内府所贮《阁帖》重刻禁中,称《淳熙阁帖》,后以南方新收集的晋唐名家法书,刻成《淳熙秘阁续帖》。刻帖的热潮,也促成了鉴定真伪善劣刻本学问的出现。宋代刻帖之盛给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后元明清三朝,除清代碑派中少数书家外,大部分书家都是通过刻帖来学习书法的。

3、 试分析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及他对宋四家的影响。

答 欧阳修以振兴书学为已任,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掇拾异同,编成《集古录》,为部著作开我国金石学先河,是学术上的一座里程碑。他呼呈全社会都能用书法用功,振兴书学。身体力行,单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十年不倦,以使自己的书法实践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正是因为他编写《集古录》,得以拓宽眼界,逐步获得真理所致。他阐述书学当通过个别,寻求共性,一旦把握共性,则可达到一通百通。即遗貌取神,又说学书不必倦于笔砚,多阅古墨迹,求其用意,所得宜多,指出书学不能死学,而要活用,此乃得意忘形也。他还进一步认为: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这些见解不仅改变了自己,还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在习书上如何取法,如何继承和创新,他还有极其精僻的论断,羲献笔法相去甚远,学书没有定法。这些重要的论断,是尚意书风的理论先导,为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尚意书家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4、 蔡襄的书法追求在宋四家中有什么先导作用?

答 蔡襄的书法有两类,一是较工整者,用笔遵遒润劲实,结体沉稳端雅,颇有雍容华滋淳淡婉美的韵味。二是较洒脱者,用笔简练清巧,结体闲雅温静,灵动自在,于洒脱雅逸中见优游飘然的情境。他能够突破宋初趋时贵书风气的笼罩,经过毕生的努力将已意与古人融为一体,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而成为一代大家。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势必为尚意书家的登台铺平了道路。

5、 苏轼崇尚已意的思想实质是什么?

答 苏轼在书法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努力挣脱唐人重法观念的束缚,注重自我精神的体现和情感的渲泻,追求一种高度自由的创作心态,开创了宋代尚意的新书风。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实质是在于说明书家所抒发的“已意”是在“无法”的状态下“信手”而成。他的“无法”和“

信手”,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法度应为我所用,而不可以禁锁天性,即“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二是在“有法”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通过积学来完成的,他十分强调以执著的精神求追求“法”的自由。因此,辩证地处理好“法”与“意”之间的关系,找准振衰继绝的途径,才是真正自出新意,获得成功的关键。苏轼的书法始终透露出他那独特的审美思想,即淡和静。淡就是平淡自然,神妙天成,静是欲令诗妙语,无令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其书法其实不是平淡,是绚烂之极,其实不是静谧,动荡之极也。

6、 试述黄庭坚与苏轼书法审美思想和风格的区别。

答 黄庭坚的书法用笔生涩老辣,多有战掣之笔,结字呈放射状,中宫紧收,外部舒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这种书风的形成是他对早期书法不断地作出深刻的反省,另一方面,是他善于寻找突破老师的不二法门。

在审美上避开苏轼的淡和静,而走出一条重韵去俗的道路。他说,书画以韵为主,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以俗,俗便不可以医也。其次是借古,他们同游于晋唐之间,但苏轼挑隽逸清雄一路,而黄庭坚则选择雄强宽博一路,用笔上,苏轼以卧笔著腕来取妍,黄庭坚则以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得篆籀气,第四是结体,苏轼如石压蛤蟆,黄则似树梢桂蛇,总之,他在艺术上努力与老师拉开距离,自成一家。师生二人虽在诸方面的选择不同,但是在书法中表现已意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实可谓殊途同归。

7、 试述米芾行书风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影响。

答 米芾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应该说与他转益多师和勤奋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近学周越、苏子美、远追晋唐,锐意模仿二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段季、师宜官、罗让、沈传师等。取诸之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称为集古字。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量收集古人法帖、墨迹来拓展自己的眼界,他的努力使他成为一代大家。其行书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诗帖》《珊瑚帖》《多景楼诗册》,用笔爽劲利落,随意而适,尤其是在中锋的转化中极见精妙,真可谓八面锋,结字灵活多变,变态飞动,欹侧但不失稳键,俯仰间又有照应,章法则用字与字之间的挪让和或大或字距来打破单调的直线行款,故行气生动流畅,用墨浓淡相宜,那时常出现的飞白,使得米字更是显得苍劲有力,趣味盎然。

米氏书风在宋代影响极大,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且家有传人。

8、 试述宋四家的书法

风格特征。

答 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蔡襄书法,崇尚古法,追求新意,形成两种风格,一是工整〈澄心堂纸〉,二是洒脱〈扈从帖〉。用笔简练精巧,结体闲雅温静,灵动自在,于洒脱雅逸中可见优游飘然的情境。

苏轼的书法平淡自然,神妙天成。觉来落纸不精意,神妙独到秋毫颠,其《黄州寒食诗》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点画坚实肯定,沉着凝重,笔势偃倒但不拖沓,涩而能达,滞中有畅。字形多呈横势,章法上字距或大或小。

黄庭坚书法重韵去俗,草书上竭力反对弄笔左右缠绕的造作之态,追求自然,追求从自然之理中获得的用笔之意。圆劲的用笔充满着篆籀气,方折的曲线蕴含着奇崛的风采,舒张的笔画造成雄放健朗兀傲豪纵的笔势,结字则随意而成,奇形异态,恍惚不可惴测,章法上通过字形本身的左顾右盼,上俯下仰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雄浑气势。

米芾的书法用笔爽劲利落,随意而适,中锋的转化极见精妙,八面出锋,结字灵活多变,恣态飞动法上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或大或小,行气生动流畅,用浓相宜 。

第七章 元代书法

1、 元代 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其书法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 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俯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元代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是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由于赵孟俯的提倡复古,这一时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呈现出一咱繁荣景象。

二、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书家有赵世延、虞集、揭溪斯、柯九思、勃术鲁肿,康里&&等。

三、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

四、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一脉。

五、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2、 试述赵孟俯的书法特征及其成就。

答 赵孟俯的大楷书吸取李邕书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气,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代表作《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志铭稿》。其小楷极具特色,用笔极为娴熟,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其行草书被世上称作成就最大者,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以行草书的影响最大。传世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

卷》《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既严守古法,又纵横飘逸。

3、 赵孟俯的复古思想对元代书法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说赵孟俯所领导的古典主义书法潮流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 赵孟俯高举复兴古法的旗帜,使得元代书法在南宋一百多年的萧条之后重新复苏,并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赵孟俯的书法观是以向晋人之书的出色回归为指向的,他反对学书从颜真卿入手,指出直溯东晋二王,并在实践中全面复古,他的贡献不仅在书法创作上,还在于他的书学思想中有很多精僻的见解,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成为元代以后书论中的著名论断,提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他的复古也正是从笔法入手,他强调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他提出笔法第一、结字第二的观点,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不仅在元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是指导书法实践的名言。赵孟俯在书法啦上的贡献是杰出的,在元代影响了一大批人,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赵派书家群,使得元代书坛在赵氏书风之下,他的书法还影响到明代,其书风影响到三个世纪之久。

4、 试述康里夔夔对元代后期书法发展的影响。

答 康里夔夔的书法受赵孟俯的复古思想的影响,楷书由虞世南上溯到二王,一派初唐楷书的风范,其行草书成就非常高,书宗二王,旁及孙过庭、怀素,用笔一拓而下,绝少修饰,其草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今草与章草杂糅。他不仅借鉴赵法来继承皇象,使古雅的书卷气中平添了豪迈爽利之气,保持了北方特有的刚毅的气质,展示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他的书法在赵氏书风笼罩下别有一番异趣,使元代后期的书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杭州等地活动,书法影响了当地书家,饶介、危素都是他的弟子,其书风通过这两位弟子影响到明代初期的三宋,甚至中期的文征明,并且为明代草书的复兴注入了一针催化剂,其意义不可低估。

5、 为什么说元代是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

答 在元代书法全面回归的潮流中,篆隶书的复兴成为元代书法的重要现象,元代的篆隶书家达百人以上,足见当时的兴盛程度,元代的篆隶书不同于秦汉的篆隶,有它独特的审美内涵,其主要特征是能够将篆隶书创作纳入到文人书法创作的轨道上来,而非仅显于碑石版,从而使元代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并开启了明清文人篆隶书的源头。元代篆隶书风在全在回归的大潮掀起,与六体皆擅的赵孟俯身

体力行有关,也与吾衍及其他篆隶书家的努力分不开的。

6、 元代后期的隐士书家群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代表书家?并阐述他们的风格特征。

答 元代为异族统治时期,汉人地位低下,大批文人有辱于夷狄之变,感到极不得志,对国家失去信心,于是他们归隐山林,以求解脱,在艺术上,他们崇尚老庄思想,不受尘俗影响。元代初、中期,书坛受赵孟俯书风的影响,隐士一派书风被淹没,元初以来,作为南宋旧都的杭州,号直延续江南文化重镇的地位,太湖地区的文化也逐渐繁荣起来,杭州文化圈与苏松地区的交流日益密切。元代后期,很多文人因避战乱,纷纷入吴,这些人的书风不受赵氏的影响,表现出一种超出物外、矫矫不群的精神气质,书法风格或怪异奇伟,或简淡静逸,成为元代书法不可忽视的一脉。

代表书家有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四家最为典型。

  吴镇草书受晚唐书家高闲的影响,所作草书颇有怀素之风,清俊流走,高逸拔俗。

  杨维桢书法奇诡不凡,行草书中见章草笔意,刚健爽劲,同时以游离于汉晋书风之外。点画狼籍有乱世风,号称乱头粗服。其书法是对元代书坛崇尚晋唐书风的一次抗争与反判。

  陆居仁,书法表现出一种散淡情怀,多得二王笔及怀素笔意,有冲和之风,中锋行笔时同渴笔,燥润相生,可见其心态的轻松与用笔的率意。

  倪瓒的书法多见于题跋,以小楷见长,字形偏扁,以隶法入楷,深得魏晋人笔意。是元代隐士书法中高逸一派的典型代表。

第八章 明代书法

1、 简述台阁体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代表书家有哪些?

答 明代的台阁体在洪武年间出现,到永乐年间达到高峰,到成化、弘治年间才逐渐消失。风靡了一个世纪。台阁体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中书舍人一职有着直接的关系。中书舍人一职在唐代已设,属于中书省的正五品官员,掌管进奏参议表章之大事,洪武九年,朱元璋再设中书舍人一职,一改原来的性质,成为专门书写文书的七官员,并破例从布衣中直接选取能书者为之,代表书家有杜环、宋燧、詹希元、揭枢、朱芾等。永乐时再废旧制,修订《永乐大典》,需要众多书吏,因而宫廷书家一时云集,如腾用亨,吴勤,程南云,沈度,沈粲。其中以沈度的影响最大,学其书者遍及朝野,台阁体的盛行从沈度起,台阁体以楷书为主流,而衍及各种书体。

  台阁体书法的形成不能不说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台阁体书法的实用功能使它失去了书法艺术应有的丰富的内涵,缺乏艺术个性和情趣,台阁体虽格调近俗,但

不同于清代的馆阁体的乌方光的那种死板。尚见清秀之气,但是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显然是消极的。

2、 吴门书派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一书派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书法的审美取向对明初的台阁体有怎样的突破?

答  明代初年,朱元璋团他的敌手张士诚曾经据吴,又因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更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大户,故对苏州地区的文人和经济实行了钳制,成祖时,首都北迁,政治中心北移,到成化时,这种政治、经济上的钳制政策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家的创作变得自由起来。明代中期的书法,逐渐从初期的台阁体迷雾中走出来,台阁体书法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吴门书家则不受宫廷的束缚,创作显得自由,于是书法活动有中心,也由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转向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南地区,尤其集中在苏州一带,并以吴门书派的出现为标志。苏南大都会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经济富庶,商业繁荣,文人雅士聚集在此,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吴门书派一时汇为巨流,成为明代史上最大的书法流派,打破了明代初期以来表面繁荣而实质虚空的书坛局面,成为明代中期书法的主流。这些书家,能名摆脱台阁体的束缚,摒弃学习时人而直追唐宋,并提倡发扬个性,自立门户。他们的书法思想和书法实践对吴门书派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先导作用。

3、 阐述吴门书派代表书家的书风。

答   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征明、陈淳、王宠。

  祝允明真、行、草诸体皆能,尤以小楷和狂草两极最为擅长,他的小楷精致典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时出已意。其草书为明代第一手,草书洋溢着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善于用点,飞动跳跃,与缠绕的笔画有对比之趣,随性情所至但不失法度。体现了强烈的个性意识。

  文征明篆隶楷行草各体皆擅,小楷以法钟王,早期小楷作品受赵孟俯的影响,50岁后,小楷渐入境,成为卓有成就的大家。

  陈淳,书法成就在草书上,后人评价极高,笔气纵横,天真烂漫,近乎狂放的草书对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影响下的浪漫书风有着先导作用。

王宠的小楷是继文征明之后的又一圣手,他的小楷,富有晋韵,丰富多变的用笔,平中见奇的结体,疏朗有致的章法,和高古旷逸的气息,显露出自然的审美情趣。

4、 云间书派是怎么形成的?作为地域流派的构成,它与吴门书派有什么不同?

答 云间,古代又称松江,华亭。今属于上海。云间书派又称华亭书派。董其昌将有关云间籍的若干书家串在一起,这些书家本来没有多少师承关系和整体

联系,所以云间派只能是一个松散的地域群体。待董其昌推出莫如忠、莫云卿父子后,云间书派才算真正形成,如果将陆深、莫氏父子看作云间派的先导的话,其核心正是董其昌本人,而真正能与吴门书家抗衡者,仅董其昌一人,此时吴门书派己成渐衰趋势,于是云间派的兴起正好取而代之。万历年间以董其昌为核心的云间书派,虽然多有追随者,但能与董其昌比肩者几乎没有。董其昌的好友陈继儒虽然名满天下,但书艺毕竟不行,不久云间书派就被明末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浪漫书风的声浪所掩。清代的云间派实际是董华亭派了。

5、 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对书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  晚明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个性思想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层面,使明初朱程理论及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思想受到冲击。在这个思潮中,以徐渭、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为代表,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浪漫狂潮。徐渭的天成、李贽的童心、汤显祖的唯情、三袁的性灵、董其昌的率意,都强烈在表现出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宏扬,于是书法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书家,他们的作品与明代中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差异令人叹为观止。徐渭的狂放和董其昌的平淡都是这一状态下的产物。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的书法作品来看,既能看到个性解放的思想倾泻,又能感受到深幽孤峭的内倾情感的流露。

6、 为什么说董其昌是晚明个性思想解放下的代表书家?并阐述其以禅喻书论。

答 在明代晚期的中国书法史上,董其昌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大家,他的文人画观点与南北宗论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书法史上,他开宗立派,构建云间派,在吴门走向式微之际,使得苏南书坛再度复苏,为中国书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影响极其深远。

  董其昌在少年时,就在寻求突破旧传统势力的束缚,从陈陈相因的营磊中解脱出来,他善于学习古人,在书法创作中极其流行笔法、墨法、结字与章法。以禅喻书是董其昌书学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淡说,淡是其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一种性情的反映。其二是熟后求生说,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崇尚自然天趣,追求平淡。其三是顿悟说,这是董氏将禅意融入书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他多次阐述顿悟在书法审美中的意义。在书法上的南北宗思想,只是并未阐述,因为他在书法上推重平淡天真与绘画上的南宗的审美趣向是一致的。董氏还第

一次提出了“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献等演绎,影响深远。

7、 试述徐渭的书法风格特征及其思想根源。

答  徐渭的书法以奔放狂肆的书风使得晚明书坛如梦得醒。徐渭的书法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思想来源是王阳明左派一脉,他强调始于学终于天成,对宋人的书法有所偏爱,他对苏黄米蔡均有独到的见解,可见其追求已意的同时,并不是一个放弃传统的人,而是要求在临帖时,时时露笔意者始称高手,他的书法虽然点画狼籍,但不失书法规则。他的书法主要成就在行草书,长于写大幅巨制,用笔沉稳,节律跌宕,行间茂密,似急风骤雨,加上破锋、露锋、涩笔的交叉运用,使得作品丰富多元。从徐渭的书法作品来看,活精神是其书学思想的精髓,反对因袭古人而无已意的观点,也正是在追求为种鲜活的创造精神。

8、 王铎作为晚明个性思想解放思潮下的代表书家,你怎样理解他的书法作品中的个性特质与复古思想的对立统一?

答  王铎一生极重临写《淳化阁帖》,多次放大临写,既为临作,又为创作,他以古人笔法运自我情感。一生崇古、信古、仿古、复古,并在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影响下,充满革新精神。王铎的书法在重视前人笔法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作品中的势。因前人作品较小,而大幅巨制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特征,王铎善于将其拓大,且不失精微。其结字的欹侧多变和章法的腾掷激荡,均因势而生,造成一种风樯阵马的气势。此外,他还善于用墨,浓墨、渴墨的交替运用使得作品燥润相生,有时也运用涨墨,这些墨法有运用,克服了刻帖的局限,给作品平添了酣畅之气。更赋于作品以一种新的精神内涵,在形式上对前人的审美定式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同期的晚明书家拉开开了距离,王铎的出现,为晚明的书法增添了灿烂的一笔,同时他也创造性的继承了二王及米芾书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入古出新的又一典范。

9、 从书法作品的样式上看,明代较前代有哪些发展?

答  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明代以前,书法的样式主要是翰札,手卷、团扇、条幅等,而明代除此以外又平添了折扇、长卷、中堂等。晚明还出现了对联,样式不断丰富,到此书法上的样式大体具备。宋代的书法虽然已有装裱的悬挂欣赏,但没有形成风气。由于明代欣赏的方式以挂在墙上为主,大幅的巨制成这这一时期的书法创作的重要特征。视觉方式的改变,增添了书法的形式美。

10 明代的书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明

代初期的书风是元代书风的延续。

    二、台阁体的盛行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明代的刻帖之风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高潮,为帖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的显著特征,同时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的现象愈加紧密。

  五、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

    六、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晚明书坛异军突起,这是继元代之后回归晋唐书风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变革。

    七、明代的书论由于明代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导致出一波三折。

第九章 清代书法

1、 试述清初书坛是按哪三系向前发展的?列举其代表书家。

答  清代前期的书坛呈三系向前发展,表现为晚明浪漫书风的余绪,崇董书风和隶书热潮。晚明浪漫书风的延续主要体现在由明入清的降臣王铎与遗民傅山,他们以其个性张扬、充满激情的书法影响着清初书坛,代表人物除王铎外还有归庄、法若真、宋曹、许友、朱耷。

  明末华亭派董其昌的延续,在康熙朝成为风气,代表人物有:担当、查士标、沉荃、查升、姜宸英、张照。另外一批帖学家笪重光、何焯、汪士宏、陈亦喜与董氏审美意趣相一致戒与董风若即若离。

  明末清初由于古文字学、金石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写碑铭名世的书家。他们以隶书创作为主,代表人物有郑(竹甫皿,上中下组合成字),程邃、朱彝尊、石涛、张在辛、万经等。

2、 什么是前碑派?他们的书法审美取向有何特征?郑甫、金农汉碑认识的突破对清代碑学有何影响?

答  前碑派,就是清代碑派的前身。他们以擅长写隶书、篆书 为主。其中大多数人对传统帖学下过功夫,创作中揉合二者或以碑破帖的特征。以邓石如、阮元划界,在他们以前的经碑破帖一派,称为前碑派。此后的尊碑一派称为碑派。前碑派和碑派在对待传统帖学上有借助和贬弃程度上的差别,但实际上体现出一条线脉上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碑派书法,在突破旧的审美定式上有着新鲜活透的生命力,较之碑派成熟期的书法,少程式、多创造,反而更充满了创造性。前碑派的代表人物有:郑甫、程邃、金农等,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已出现 了以碑破帖的激进思想,他们的实践为碑学的诞生做好了准备。金农的书法实践,强调艺术实践中强化用笔中的金石气,其师碑思想后来为碑派书家广为接受,金农样式的出现,为清代师碑的书家立下了一个比郑甫更有说服力的典型。

3、 为什么说前碑派和碑派是清代书法一条发展线索上的两个阶段,指出这两个阶段对传统帖学借助和贬弃程度上的异同。

答  前碑派和碑派在对待传统帖学上有借助和贬弃程度上的差别,但实际上体现了一条线脉上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碑派书法在突破旧的审美定式上有着新鲜活透的生命力,较之碑派成熟期的书法,少各式,多创造,反而充满了创造性.

前碑派的发生发展跨越清代前、中期,以清代前期的郑甫为先驱,郑甫开创师碑这风的先河。前碑派自清代前期出现,到中期形成与帖派对峙的局面。他们篆隶书为创作模式。在董、赵书风笼罩书坛的情况下,对突破帖学一统天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历史意义。

4、 清代碑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样从阮元建立到包世臣的发展完善再到康有为的总结走向高潮的?

答  清代中期扬州人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是清代碑学正式形成的标志。阮论二论的产生为师法汉碑派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第一次给北碑重要地位,从而揭开了清代碑学的序幕。从此包世臣《艺舟双楫》阐述了与阮元观点一致的碑学思想,进一步扬碑抑帖,并推重他的老师邓石如,使碑学理论得以完善。从实践上看,包世臣第一个有意识地以北碑之法为其书法主要格调。清代的碑学到康有为时达到高潮。他的碑学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论著《广艺舟双楫》中,对碑学的发生、发展、流派、审美风格等提出了一套更为完整的也更为偏激的理论,他第一次使用“碑学”和“帖学”的概念,认为书法和自然界一样,有着不断进化的过程及其内在的规律,并从美学角度审视北碑,提出十美,给北碑以美学上的支持。

5、 康有为的书学思想对晚清以来的书法有何影响?并指出其负面效应

答  康有为的书学思想中一些过于偏激的思想,如将阮元、包世臣的扬碑抑帖发展为尊碑贬帖,甚至卑唐。在政治变革思想的指导下,对帖学一派竭力贬斥也对唐碑加以批判,他的偏激思想存在着一些局限和失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他自己在晚年也感到碑派开通不足,并认为千百年来未有集碑帖大成者。

6、 结合碑派代表书家及其作品,谈谈清代碑学书法的共同审美特征。

答  清代碑派书法的共同的审美特征就是以篆隶书为创作方向,以北碑和无名书字为中心,开辟了一条帖学所不能及的新径。

  清代晚期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在继承二李的同时,以汉碑额上的篆书用笔加以改造,并以长锋羊毫写出富于弹性变化的笔画,运笔流畅刚毅,改变以往只重

结构的单调的篆书审美定式,开一代风气。

   伊秉绶的篆隶书创作,师法汉碑中雄浑平直一类,用墨浓重如漆,结字宽博拙朴,省去明显的波挑,而以直画代之,并富于篆书笔意,同时强化方折,将汉碑的浑厚拓展到极至。

  康有为的书法以行书名世,用笔迟送涩进,沉厚圆浑,结字内紧外松,开合有致,气象浑穆。

标签 金文 结体 笔画 书法史 刻石

举报 字体:大▼ 小 中 大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签名档修改

发表 取消

上一篇:解读中国人——中...

下一篇:中国书法当前的审...

|返回日志列表

评论隐藏评论签名

全选删除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

看完此日志,是不是也有很多感受,赶快点评一下吧。主人很期待哦!关闭提示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来坐第一个沙发

提示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

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

插入表情 | 更多功能高级评论编辑器暂时无法加载

点击这里发表评论,如果您要显示签名档,请点击“附加功能”并勾选“使用签名档”

附加功能展开收起

匿名评论

使用签名档 道具 请选择道具隐身草彩虹炫天使之爱

通知所有好友(该评论可显示在所有好友的好友动态里) 设置

马上开通空间,体验权限日志、记事本等全新日志体验!发表取消 (可按Ctrl+Enter发表)

中国书法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先秦书法

一、简述题

1、 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 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

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D楚系文字,早期的楚公家钟,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中期的王子午鼎等笔画屈曲宛转,有轻重疾徐的变化,有鸟虫篆;中晚期的楚系文字,结体由纵势向横势过渡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圆转宛劲,行款匀称,笔法统一,到了晚期,楚系文字用笔走向简率

E秦系文字,春秋早期的秦系文字,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笔画细匀劲健,秦公簋笔画瘦劲而委宛,是秦系文字书风

的代表。石鼓文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遵朴而有逸气,行款十分工整,横竖间距大体整齐。

总的来说,除秦系文字外,春秋早期各系文字书风大体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晚期方正朴茂的风格,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的各系文字,书风逐渐摆脱了西周的影响,表现为颀长秀美,并出现装饰性较强的鸟虫篆,到战国中晚期各系文字书风起向简率。

4、 春秋战国到秦统一这段时间,秦系文字发生了由大篆到小篆的变化,其代表作品有哪些?并阐述其嬗变的轨迹。

答:秦系文字的代表作品有:秦公簋、秦公钵、虢季子白盘、石鼓文、商鞅方升等。

轨迹是:由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刻———>新妻阝虎符———>泰山刻石。

5、 什么是“隶变”?结合出土资料简述其发展过程。

答:由篆而隶的书写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的时候,早期的隶书就形成了。我们把这一隶书书体的发展演变的现象及其内在的规律称为隶变。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过程。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可以清晰地寻到秦篆隶变的轨迹。

二、填空题

1、 1996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恒台县史家村)发现一批甲骨文片,距今[3500-3700年],可以推测中国的书法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2、 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我们统称为[大篆]。

3、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特有的艺术。

4、 文字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创造并完善起来的。

5、 旬子在[《解蔽篇》]否定了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不过是文字的整理者。

6、 汉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7、 贾湖文化的刻符———>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殷虚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

8、 [象形]和[指事]勾勒出汉字由先文字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古文字阶段的发展脉络。

9、 秦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其铸刻的文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阴文的称不款,阳文的称为识,青铜铭文又称[彝器款识]、钟鼎款识。

10、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32]行,[497]字,为目前所见的西周金文中铭文最长的作品。

11、 1980年四川出土的秦地《青川郝家坪木牍》,被视为目前年

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第二章 秦汉书法

一、简述题

1、结合秦代刻石,概述秦代小篆的风格特征。

  答:秦代的小篆笔画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主要用于官方文书、歌功颂德的刻石及印章中。现存的《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相传为丞相李斯所书,这些刻石,结体匀称,字形呈长方,上下取纵势,偏旁部首基本固定,笔法圆转宛通,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笔画委宛而刚劲,富于端庄美和肃穆气,虽字字独立,然观其整体,相互依附,在章法上有行有列,并由其纵势产生了行间大于字距小的布白特点。

2、汉代简牍书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何特色?

答:汉代的简牍书法可以分为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两大类。

  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内容多为古代典籍,如马王堆的《老子》,银雀山的《孙膑兵法》,其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书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讲究富于变化。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书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的作品是隶书。这些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率意而有天趣。

3、汉代铭刻书法包括哪几大类?结合实际各类别简述其艺术风格。

答  汉代的铭刻书法主要包括:金文、汉代石刻、汉砖瓦铭文、西汉骨签刻辞。

汉代的金文的风格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挺拔峻险爽利的镌刻之美,如西汉的《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另一类表现为柔韧浑厚圆转的风格,如东汉的《光和斛铭》《镜鉴铭》。

汉代的石刻极为丰富,有碑碣、摩崖刻石、墓志铭、石经等。其内容主要在汉人祭祀、纪功、记事、教化、凭证及宣教等,书体主要是篆书和隶书。

汉代的砖瓦铭文是指表现物质勒工名的砖瓦上的文字记号,如建筑、墓葬的铺地砖、饰墙砖、瓦汉的纪年、吉语装饰铭文、买卖地券的砖铭和墓志砖。汉砖瓦铭文的主要书体是富有装饰意味的篆书和隶书。

西汉骨签刻辞,是记录在牛骨上的全国地方工官向中央政府上交供皇室和政府使用的各类手工业制器、器具和各类物品的一类骨刻文字。书体有篆有隶,也有草篆。

4、汉代碑刻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东汉时期隶书碑刻有哪几类典型的风格?举例说明。

答 汉代十分重视书法教育,东汉灵帝设鸿都门学,使书法教育上升不独立的艺术教育,培养了一批书法人才,政府根据《

尉律》来选拔书法人才,经经艺取仕,有力地促进了书风的盛行。汉代以孝治天下,并有举孝廉制度,此风一开,厚葬盛行,加上士大夫们好名之风盛极一时,死后皆立碑颂其生平,为汉代的书家提供了用武之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碑刻艺术的发展。

东汉时期的隶书碑刻有三种风格。

一端庄平正、法度严谨类的碑刻。有《子游残石》《乙瑛碑》《袁博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

二是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的碑刻。有《礼器碑》《孔宙碑》《尹宙碑》《曹全碑》

三是质朴高华、雄浑沈厚一路的碑刻。有《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石门颂》《封龙山颂》《西狭颂》《甫阝阁颂》

5、简述汉代各书体的演变过程,并举例说明书体演变过程中的笔法嬗变的规律。

答  汉代的书体中,小篆仍然是通行文字之一,在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的仪典中书写。西汉初年,急速的隶变大潮,使小篆发生了隶变现象,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属于古隶阶段,真正成熟的隶书是在笔画的波挑成熟和掠笔的形成。在解散隶书结构严谨的同时,形成了章草书,主要的特征是在每字的结束时采和波挑法,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草书的形成,最早产生于篆书的草写当中,随间草篆嬗变为古隶,草书又继续朝古隶的快写方向发展。楷书与行书的出现晚于章草,约在东汉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楷书,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简易手写体,早期的行书应该产生早于早期的楷书与草书之间,楷书快写加上部分的草法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6、东汉后期主要文人书法流派有哪些?对后代书法有什么影响?

答  东汉后期文人书法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史上文书法流派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主要有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和刘德升的行书流派和蔡邕的隶书流派。曹喜的篆书,开创了悬针法、垂露篆,对后世的邯郸淳、蔡邕皆有影响,直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都有曹喜的篆书风格。杜操的草书硬瘦,其书法风格特征后来被张芝所继承,对魏晋南北朝书风产生很大的影响,张芝的草书对魏晋时期的文人书法流派中形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流派的形成,为当时文人书家确立了一种艺术创作模式,并影响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书家群。

二、填空题

1、 两汉时期的书法极为丰富,从大的类别上可以分为[金石铭文类]和[墨迹类]。

2、 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赵壹的[非草书]反映了汉代草书发

展热潮的真实情况,崔瑗的[草书势]和蔡邕的[篆势]可视为古代书论的发轫之作。

3、 《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一篇诏书,这篇诏书由政府核验,后由工匠受命制作在量器上,或将铭文铸凿于权量之侧,或以印模制作于陶量之侧,称为[秦诏权量铭文],有制成刻有铭文的一簿片诏版,镶嵌于权量上,称为秦诏版。

5、 1899年瑞典人赫定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木河下游的[古楼兰遗址

第三章 魏晋书法

1、 三国两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为什么说它对后世的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举例说明。

答 曹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上尊号碑》和《受禅表》。还有《黄初残碑》、《正始石经》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另外还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

唐宋元明文人书家多因为此两碑系名家所书而作为师法的对象。

2、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它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答 钟繇,字符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回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3、 试述王羲之的书风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书风来源。

答  魏晋时期因为政治集团的激烈斗争和战争的连绵,使经学急剧后退,文人士大夫抛弃了两汉经学传统,重新解释天道自然,提出贵无的思想体系,这种以老庄思想为本的玄学对儒学的改造,使玄学风糜。魏晋文人在充分认识自然之美的同时,意识到自然是人性与艺术美的和谐,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感受和领悟,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书法风气的兴盛。道教也对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书法作佛事,在魏晋时期非常普遍,佛教盛行中,写经与刻经留下了许多遗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王羲之自会稽任上以后,曾对会稽山水作了精彩的描述,这种自然之美,使得他超然物外,王羲之书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内质,正是其思想、品格的反映。

  王羲之的书法师承有三,一是源于东汉末年的张芝一系的草书,由卫、索家族传至东晋,成为王羲之学习的对象;二是东汉末年钟繇的楷书与行书,由卫氏家族中的卫夫人传递给王羲之,三是王羲之父辈的影响。

4、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书风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答:  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今草体势中使用了许多章草用笔,字形趋横势,转折多方笔,中锋、侧锋并用,质朴与研美并存。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行书。王羲之成熟的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了东晋文人的精神面貌,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

王羲之之后的百年间,成为影响南朝的书法的主角之一。并逐渐侵染北朝。初唐的欧虞褚薛的楷书均从王羲之真书中出,到颜真卿临王羲之出,转妍为质。行书一脉,王羲之的行草书原就蕴含着平正和倚侧两个方向,以后成为帖学两大派系的策源地。草书一脉,从王献之到中唐张旭、怀素,将其纵逸一路向前推进,在中唐卷起狂草之波澜。

5、 王献之书风与王羲之有何不同?请结合其代表作阐述“古质今妍”的内涵。

答 王献之的书法,与王羲之不同,新妍过其父,正合时尚审美,爱妍而簿质,人之情也。其行草书法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被称为: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可见其打破传统束缚,突出人生情感。其小楷作品,变大王的内压为外拓,变蕴籍为外放,字法端劲,有鲜明的个人特征。草书气势开张,上下映带,连绵不绝。行书体形偏扁,草、行、楷间杂,用笔精到,沉着而开阔,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丰神潇洒,韵致卓绝的新书风。

6、 东晋时期的著名墓志、刻石有哪些?它们的书体有何特征?

答 比较著名的有《谢鲲墓志》,1964年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此志全文为隶书,在体势上变扁为方,笔画中的波挑不明显,减弱了隶势而增加了楷态。

1965年南京燕子矶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隶不隶,楷不楷,可视为隶楷美术字,结体尚有拙趣。《张镇夫妇墓志》1979年出土于江苏吴县,其书体属于由隶向楷过渡的书体,笔画无起落粗细变化,刻写简单直露。1988年南京北郊出土的《王仙之墓志》、《王建之夫妇墓志》转折收笔处都有隶书的特征。

比较著名的刻石,有《爨宝子碑》楷隶相参,点画中的收笔如隶书的波挑

,方折锋利的点画棱角,明显是刻手的发挥,此碑整齐中有错落,奇巧而显异态。

7、 为什么说魏晋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答: 魏晋从公元220-420,这一时期的书法在书法史 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草行楷 这几种新体以经过东汉以来的酝酿之后,到魏晋已趋向成熟,并脱去隶书时代的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使行、草、楷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觉阶段,书法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了普遍的欣赏对象,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美,把其作为自觉的艺术实践活动,随着新体的定型成熟,文人流派书法不断更新,这种沿革分别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三个流派阶段深刻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这种师承祖述笔法而相沿成线,成为后世历代书法艺术递进的基本轨迹。

魏晋的玄学清淡对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道教也对书法有很大的影响。

在魏晋时期,文人流派书法的大变革中,书法理论得到了发展。它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的产物。奠定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基础。

第四章 南北朝书法

1、 南北朝时期书法格局的形成与其社会历史背景有何关系?

答 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文化落后,南方经济发达,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的文化,胡人入主中原,学习中原文化,汉与晋皆以孝治天下,北魏沿之,继承厚葬风习,因而刻石颂德风起云涌。在些背景下,另一方面,自西晋覆灭,社会动荡,玄学风南流,中原不行,佛教趁机进入王朝,到北魏,佛教在北方已经十分盛行。北方笃信佛教,大造寺院,石窟,故造像记、摩崖石刻、墓志、抄经大量出现。迁都后的二十年,北碑体楷书达到了高峰。与南方承袭二王的笔法,以手扎为主要形式的新体书法不同,北朝流行的是铭石书法。

北魏在迁都洛阳后,书风为之一变,一改平城时代的质朴书风,而代之以北魏新体楷书。以龙门二十品中的《牛厥造像》为始点,此后在邙山墓志中蔚然成风,标志着北魏体楷书的高度成熟。

北朝大量的刻石主要是以实用为目的,所表现出来的是实用书法之美,而南方文人书家自觉追求个性解放,表现为雅玩的纯艺术化倾向。

2、 南朝文人书法流派的发展脉络如何?

答 南朝书法由于对“二王”书法传统的继承、弘扬而成为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自宋到梁初,书坛为王献之新风所笼罩,趋于古质的王羲之书风受到冷落,当时因王右军之体微古而不重视。从梁中期开始,由于梁武帝力推王羲之,小王风气方开始减退,钟繇、大王

之风又相继崛起。

3、 “王褒入关”在南方书风传播到北方过程中有何作用?

答 南北朝前期,南北士族往来不多,而南方梁朝书家王褒554年入关事件则有重大意义,王褒入长安后,其二王一脉的书法大受欢迎,连以书碑榜著称的赵文渊也因此受到冷遇而改学王褒书。入北南人将南方书风带入北方,促进了北方书法的发展,使其时北周书风明显受到南方的影响,北朝书法虽然在北朝结束后对隋唐碑刻有所影响,但对后代文人书家作品的影响主要的还是来自南方的二王一系。

4、 结合北朝的社会背景,阐述北朝文人书家继承旧体与南方文人书家追求新风的差异

答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经济落后,故而书法发展滞后,依旧沿西晋质朴的老路,而未能象南方东晋的书法发展出一条全新的局面。南方禁碑时,北方无禁令,仍然在大规模的立碑,造像,构成了北朝庞大的刻石书法体系。由于崔卢两门书法受到重创,不像二王书法能够形成体系形成代代相传,致使北方的书法发展受到阻碍。

北朝的书家多与题榜、抄经、写碑、蒙童相关,偏重实用的功效,显然使北方的书家在情性的发挥上远逊于南方书家,而擅长行草书的书家也未能确立领袖的地位,北方文主书家与南方文人书家相去甚远,故竟以南方的王羲之为崇拜的对象。南方的书家一到北方,便陷于书写碑碣之中,而无法自拔,悔恨不如不知书。正说明南北文人书家对于书法认识的差别,以及北方偏执实用书法一端的史实。

5、 北朝刻石书法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北魏前期和后期都出现了隶楷相参的作品,请区别这两个时期此种现象的不同及其原因。

答 第一阶段,从十六国到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北朝的刻石沿用魏晋旧习,此时隶楷二体交叉,属于不自觉的发展时期。这类作品或形构上为楷书,章法体势用笔上为隶书,或形构近隶而笔法为楷,这既是石刻追求正体和装饰趣味所致,也是北方楷书落后的表现。

第二阶段,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北魏后期,此时以洛阳龙门石窟造像记和北魏皇族墓地邙山墓志为主体,形成了风格鲜明的魏体楷书。迎来了北方楷书的鼎盛时期。

第三阶段是东魏、西魏到北齐、北周时期。东魏石刻渐染南方风气,文效齐梁,书参王谢。另一方面,东魏北齐的对于全盘汉化的反动,出现了胡化逆流,产生了复古思潮,楷书石刻出现了隶楷混合的现象。

在三个不同阶段,各个时期的书风的变异,可以看出北朝石刻书法中始终包含着刻工铭石书程序化和工艺化的装饰倾向,其中楷书的装饰化,对隋唐时代的楷书刻

石产生了重要影响。

6、 列举北朝著名的碑刻、墓志和摩崖刻石,并分析其特征。

367 邓太尉碑 隶书中夹杂着楷书,工整而显庙堂气

368 广武将军碑 结构姿肆而多显夸张,用笔多篆隶之意而又掺杂楷法,有奇趣。

414 好太王碑 平正方直,用笔为隶法而去波挑,风格统一,气魄宏大。

437 太武帝东巡碑 写刻统一,结字宽博,有倚侧之势,多方折,虽有隶书遗意,但已见北魏楷特征。是魏碑中纪年较早者。

456 中岳嵩高灵庙碑 为北魏早期刻石的代表,此碑结构多变,或重心高举,笔画舒展,或字形压扁,横势相应成趣。因结字未定型而有生拙之趣。

522年 张猛龙碑刻字刚键爽利,斩钉截铁,碑文方圆兼施结体内紧外疏,倚侧险峻,是北魏成熟楷书的典型。

龙门造像记,是贵族拜佛的地方,倾向于贵族化一端。

药王山造像题记,下层平民化 郑文公碑药王山造像题记,下层平民化一端。

邙山北魏墓志

石门铭

郑文公碑

北齐和北周的摩

7、 为什么说南朝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北朝以刻石书法为主流?请分析这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不同,并从史学立场客观地认识北朝刻石。

答 南朝书法由于对二王传统的继承,弘扬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到宋到梁初,书坛被王献之书风所笼罩,趋于古质的王羲之书风受到,冷落。从梁武帝开始,由于他力推王羲之,小王风气开始消减,钟繇、大王风气又相继崛起。南朝书法以文人书法为主流。

北朝刻石表现出粗犷质朴、天姿纵横的风貌,用笔上显方峻,峭厉之感,不修边幅而自有情趣,是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审美典型。与南方的蕴籍含蓄、潇洒流丽的文人书风形成鲜明的对照。北朝的书风是其社会环境、地理条件时代文化等诸因素所共同形成的,并非书家个体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因而与钟繇变楷体、王羲之变革钟法而形成新的书风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朝的刻石书法并非都是精品。金石家对碑刻金石味的追求是从清朝开始的,并非是从北朝就有碑学之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朝碑刻的雄浑、残破、斑驳、是自然条件形成的结果,是非自觉的产物,因而不能把北朝石刻的艺术价值与清代碑学自觉开掘书法美混为一谈。可经这样说,北朝碑刻既存在于客观的历史情境中,同时又存在于不同时代对他的理解中。

第五章 隋唐五代书法

1、 隋代书法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 隋朝的统一,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南北书风的融合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为指归的特征。从总体上看,隋朝书家南方者较多的保

留了王门风标,北方的,则以南方风韵入书。充分表现出以文人书家为主流的发展方向。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楷书,由质趋文,以石刻最为丰富,有碑、墓志、造像记、造塔记等。

2、 隋唐五代书法具有什么特征?

答隋朝的统一,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隋唐帝王对书法的重视与喜爱促进了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

唐代初期的书法风貌是在经崇尚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风的基础上形成的。

盛中唐时,由于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因素,使书法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唐代佛教对书法的影响非常突出,以书法为佛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唐代的书法理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在六朝书论的基础上,有了新拓展和深入。其中技法论与创作论尢为显著。

3、 试述唐太宗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作用。

唐太宗深知 以文治天下的道理,制定了适合书法发展的各项政策,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国子监,学书是其学习内容之一,设书学博士执教,实行以书取仕的重要举措,科举中书法独占一科,选官员也无例外,均以身言书判来确定。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确立了王羲之在初唐时独尊天下的地位,并、决定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致使书家名手应运而生,书法事业蒸蒸日上。

4、 简要论述唐代书法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初唐四家的代表作阐述其审美取向。

唐代书法的发展是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发展方向,盛中唐时,颜真卿的书法成为南北书风交融的集大成者,他和晚唐的柳公权使楷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帝王对于书法的重视和喜爱,促进了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唐代初期的书法风貌是在崇尚王羲之书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盛中唐时,由于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因素,使书法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以漫写意书风作为代表。唐代佛教对书法的影响颇为突出,以书法为佛事的现象十分普遍,唐代的书法理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在六朝书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入。其中技术与创作理论尤其突出。

欧阳旭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楷书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体内紧外松,左敛而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见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对初唐之后的楷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行书结体和章法均成纵势,且以单字的俯仰取势,似陡峭而不失安然,体现出古朴的风貌。

虞世南,书习智永,得二王真髓,其楷书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闲雅,具有“萧散洒脱、风神俱足”之风格。

遂良,楷书用笔瘦劲挺拔,结体宽博平正,大多呈方扁形,颇有隶书遗意。其行书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

薛稷,楷书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以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

5、 盛中唐时期书法发生了重要变革,以这一时期的隶、楷、行、草书家作品为例,阐述此期书法与初唐书法风格的区别,并论述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 由于唐太宗酷爱隶书,大力倡导,故一时风风靡宇内,碑碣几占一半,隶书名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史惟则、韩择木、蔡有邻,此时 隶书一改被唐古雅淳朴之风,而立丰润华丽、雄浑豪迈之盛唐气象,影响所及的各种书体,楷书自徐浩、颜真卿出,树宽博雄伟之风标,行书则以李邕、颜真卿为代表,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草书有贺知章、张旭、怀素三杰行世,尤其是张旭,成为狂草的开山始祖。篆书则首推李阳冰,有仓颉后身之美誉。他们的共同努力,使盛中唐成为唐代书法史最为恢宏的时代。

6、 为什么说唐草三杰是唐、中唐浪漫书风的代表?

答 贺知章、张旭、怀素是盛中唐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杰出的书家,由于他们的努力,使盛中唐以草书为代表的浪漫书风走向了极致,并铸就了草书史上的高峰。

贺知章的草书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而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张旭的草书用笔如千钧之力腾空而下,连绵处仿佛黄河之水奔腾不息,笔画的粗细、轻重,章法的奇倚迭宕,墨色的浓淡枯湿,无处不展示了狂草强烈的震撼力。

怀素的草书多用中锋运笔,辗转反侧,连绵不断,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字疏密相倚,开合有致,正欹错落,字的大小往往失去常规,出人意料,营造一种曲线行动,波幅不定的独特的章法,用墨浓中有淡,枯中有润,变化中孕含着自然的韵律,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的这种发展,使草书的技法与书家的浪漫情怀结合的更加完美,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7、 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答 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茫和中年奋发向上的勃勃的

生机。《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 ,起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晚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吉抱之势,通篇雍容华兹。

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远。

二、填空题:

1、禅林笔圣是指[智永]和[智果]。

2、[唐太宗李世民]开行草书铭文刻于碑的先例。

3、唐太宗存书论四则[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赞]。

4、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5、欧阳旭楷书作品代表作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隶书[《房彦谦碑》],墨迹有《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6、欧阳通代表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志》。

7、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娴雅,具有萧散洒落风神俱足之风格。行书代表作品有《汝南公主墓志铭》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书论有《笔髓论》《书旨述》《劝学篇》。

8、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行书代表《枯树赋》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

9、薛稷的楷书代表作《信行禅师碑》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取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对晚唐柳公权宋代赵佶颇有影响。

10孙过庭在《书谱》中明确地指出学书的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他论及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关系时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在创作上有五合五乖之说。

11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五合”、“五乖”,五合即神怡务闲,感惠恂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五乖即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

12盛中唐时期,历史上最著名的隶书书家有[史唯则]、[韩择木]、蔡有邻。

13盛中唐时期,草书三杰是[贺知章]、[张旭]、[怀素]。狂草的开山鼻祖是[张旭]。篆书有“仓颉后身”之美誉的是李阳冰。

14唐玄宗的隶书作品代表作是《纪太山铭》《石台孝经》,行书、代表作《赐益州刺史张敬忠敕书》《脊翎颂》,用笔丰厚华润,结体端雅祥和。

15史惟则的隶书有[雁足印沙,深渊跃鱼]之美,

代表作《大智禅师碑》《管元惠碑》。篆书代表作《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额》《管元惠碑额》。

16韩择木隶书代表作《叶慧明碑》《告华岳文》《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疏秀雅逸,颇有汉隶遗韵。

17蔡有邻,隶书代表作《尉迟迥庙碑》。

18李阳冰的篆书《法慎律师碑》与李华文、张从申行书、颜真卿楷书并称“四绝”,《怡亭》篆序与裴虬文、李莒隶书铭、并称“三绝”。

19贺知章的草书代表作传世可见的有《孝经》。

20张旭的草书代表作《古诗四帖》《肚痛帖》。

21怀素的草书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

22李邕行书代表作《李思训碑》、《李秀碑》,笔法雄健豪爽,流畅洒脱中不失闲雅蕴籍之风度,字势生动自然,欹侧宕荡不失端庄朴实之静丽。其行书墨迹有《晴热帖》《久别帖》。

23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三帖《刘中使帖》《湖州帖》《忠义堂帖》。

24徐浩与颜真卿并称,其隶书代表作有《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张庭圭志》,楷书代表作《不空和尚碑》,用笔圆劲苍老,平实开张,雍容宽博,为其成熟书风的代表作。

25柳公权存世作品有《金刚般若经》《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神策君碑》。《金刚般若经》是柳公权中年时所作,其笔画粗细均称,方圆兼施,刚劲遒媚,结体宽绰疏朗,开合有致。《玄秘塔碑》是柳公权63岁时所作,最为著名,用笔上横细竖粗的特征更加强化,华饰现象也较为突出,因而显得瘦硬挺拔,骨气通神,完全呈现出柳体的成熟风范。

26盛中唐时期其他的行书名家有柳宗元、杜牧、高闲、巩光、亚栖。

27杨凝式《韭花帖》是一封答谢朋友赠送韭花作食品的信札,用笔干练精巧,挺拔秀媚,结字善移部位,字势奇绝神稳,内敛外放,行距疏朗,字距时大时小,有的字距甚至大于行距,墨色浓而清雅,完全是一幅文人雅士漫步庭园、萧散闲适的姿态。

第六章 宋辽金书法

1、 宋代书法史在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答:1经过五代之后,宋初略有重振衰风之势;2宋代优惠文人的政策促成了文人的自尊意识,儒佛道思想的结合,使宋代的书法尚意为主流;3宋代是书史上的帖学形成期;4南宋和金代的书法大多受苏黄米的影响;5宋代的书法理论在唐代的基础上确有建树和特色。题跋式的书法理论,使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对后世的文人书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试述宋代刻帖产生的过程以及在书法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答 北宋初,宋太宗诏王著刻成《淳

化阁帖》,之后效仿者甚众。然而由于王著疏于考订,所编《淳化阁帖》多有舛误,致使批评之声此起彼伏,于是徽宗时又刻成精于阁帖的《大观帖》。宋室南渡后,宋高宗命刻《绍兴米帖》专刻米芾墨迹,宋孝宗再出内府所贮《阁帖》重刻禁中,称《淳熙阁帖》,后以南方新收集的晋唐名家法书,刻成《淳熙秘阁续帖》。刻帖的热潮,也促成了鉴定真伪善劣刻本学问的出现。宋代刻帖之盛给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后元明清三朝,除清代碑派中少数书家外,大部分书家都是通过刻帖来学习书法的。

3、 试分析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及他对宋四家的影响。

答 欧阳修以振兴书学为已任,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掇拾异同,编成《集古录》,为部著作开我国金石学先河,是学术上的一座里程碑。他呼呈全社会都能用书法用功,振兴书学。身体力行,单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十年不倦,以使自己的书法实践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正是因为他编写《集古录》,得以拓宽眼界,逐步获得真理所致。他阐述书学当通过个别,寻求共性,一旦把握共性,则可达到一通百通。即遗貌取神,又说学书不必倦于笔砚,多阅古墨迹,求其用意,所得宜多,指出书学不能死学,而要活用,此乃得意忘形也。他还进一步认为: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这些见解不仅改变了自己,还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在习书上如何取法,如何继承和创新,他还有极其精僻的论断,羲献笔法相去甚远,学书没有定法。这些重要的论断,是尚意书风的理论先导,为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尚意书家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4、 蔡襄的书法追求在宋四家中有什么先导作用?

答 蔡襄的书法有两类,一是较工整者,用笔遵遒润劲实,结体沉稳端雅,颇有雍容华滋淳淡婉美的韵味。二是较洒脱者,用笔简练清巧,结体闲雅温静,灵动自在,于洒脱雅逸中见优游飘然的情境。他能够突破宋初趋时贵书风气的笼罩,经过毕生的努力将已意与古人融为一体,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而成为一代大家。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势必为尚意书家的登台铺平了道路。

5、 苏轼崇尚已意的思想实质是什么?

答 苏轼在书法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努力挣脱唐人重法观念的束缚,注重自我精神的体现和情感的渲泻,追求一种高度自由的创作心态,开创了宋代尚意的新书风。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实质是在于说明书家所抒发的“已意”是在“无法”的状态下“信手”而成。他的“无法”和“

信手”,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法度应为我所用,而不可以禁锁天性,即“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二是在“有法”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通过积学来完成的,他十分强调以执著的精神求追求“法”的自由。因此,辩证地处理好“法”与“意”之间的关系,找准振衰继绝的途径,才是真正自出新意,获得成功的关键。苏轼的书法始终透露出他那独特的审美思想,即淡和静。淡就是平淡自然,神妙天成,静是欲令诗妙语,无令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其书法其实不是平淡,是绚烂之极,其实不是静谧,动荡之极也。

6、 试述黄庭坚与苏轼书法审美思想和风格的区别。

答 黄庭坚的书法用笔生涩老辣,多有战掣之笔,结字呈放射状,中宫紧收,外部舒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这种书风的形成是他对早期书法不断地作出深刻的反省,另一方面,是他善于寻找突破老师的不二法门。

在审美上避开苏轼的淡和静,而走出一条重韵去俗的道路。他说,书画以韵为主,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以俗,俗便不可以医也。其次是借古,他们同游于晋唐之间,但苏轼挑隽逸清雄一路,而黄庭坚则选择雄强宽博一路,用笔上,苏轼以卧笔著腕来取妍,黄庭坚则以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得篆籀气,第四是结体,苏轼如石压蛤蟆,黄则似树梢桂蛇,总之,他在艺术上努力与老师拉开距离,自成一家。师生二人虽在诸方面的选择不同,但是在书法中表现已意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实可谓殊途同归。

7、 试述米芾行书风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影响。

答 米芾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应该说与他转益多师和勤奋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近学周越、苏子美、远追晋唐,锐意模仿二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段季、师宜官、罗让、沈传师等。取诸之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称为集古字。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量收集古人法帖、墨迹来拓展自己的眼界,他的努力使他成为一代大家。其行书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诗帖》《珊瑚帖》《多景楼诗册》,用笔爽劲利落,随意而适,尤其是在中锋的转化中极见精妙,真可谓八面锋,结字灵活多变,变态飞动,欹侧但不失稳键,俯仰间又有照应,章法则用字与字之间的挪让和或大或字距来打破单调的直线行款,故行气生动流畅,用墨浓淡相宜,那时常出现的飞白,使得米字更是显得苍劲有力,趣味盎然。

米氏书风在宋代影响极大,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且家有传人。

8、 试述宋四家的书法

风格特征。

答 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蔡襄书法,崇尚古法,追求新意,形成两种风格,一是工整〈澄心堂纸〉,二是洒脱〈扈从帖〉。用笔简练精巧,结体闲雅温静,灵动自在,于洒脱雅逸中可见优游飘然的情境。

苏轼的书法平淡自然,神妙天成。觉来落纸不精意,神妙独到秋毫颠,其《黄州寒食诗》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点画坚实肯定,沉着凝重,笔势偃倒但不拖沓,涩而能达,滞中有畅。字形多呈横势,章法上字距或大或小。

黄庭坚书法重韵去俗,草书上竭力反对弄笔左右缠绕的造作之态,追求自然,追求从自然之理中获得的用笔之意。圆劲的用笔充满着篆籀气,方折的曲线蕴含着奇崛的风采,舒张的笔画造成雄放健朗兀傲豪纵的笔势,结字则随意而成,奇形异态,恍惚不可惴测,章法上通过字形本身的左顾右盼,上俯下仰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雄浑气势。

米芾的书法用笔爽劲利落,随意而适,中锋的转化极见精妙,八面出锋,结字灵活多变,恣态飞动法上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或大或小,行气生动流畅,用浓相宜 。

第七章 元代书法

1、 元代 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其书法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 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俯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元代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是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由于赵孟俯的提倡复古,这一时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呈现出一咱繁荣景象。

二、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书家有赵世延、虞集、揭溪斯、柯九思、勃术鲁肿,康里&&等。

三、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

四、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一脉。

五、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2、 试述赵孟俯的书法特征及其成就。

答 赵孟俯的大楷书吸取李邕书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气,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代表作《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志铭稿》。其小楷极具特色,用笔极为娴熟,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其行草书被世上称作成就最大者,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以行草书的影响最大。传世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

卷》《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既严守古法,又纵横飘逸。

3、 赵孟俯的复古思想对元代书法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说赵孟俯所领导的古典主义书法潮流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 赵孟俯高举复兴古法的旗帜,使得元代书法在南宋一百多年的萧条之后重新复苏,并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赵孟俯的书法观是以向晋人之书的出色回归为指向的,他反对学书从颜真卿入手,指出直溯东晋二王,并在实践中全面复古,他的贡献不仅在书法创作上,还在于他的书学思想中有很多精僻的见解,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成为元代以后书论中的著名论断,提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他的复古也正是从笔法入手,他强调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他提出笔法第一、结字第二的观点,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不仅在元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是指导书法实践的名言。赵孟俯在书法啦上的贡献是杰出的,在元代影响了一大批人,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赵派书家群,使得元代书坛在赵氏书风之下,他的书法还影响到明代,其书风影响到三个世纪之久。

4、 试述康里夔夔对元代后期书法发展的影响。

答 康里夔夔的书法受赵孟俯的复古思想的影响,楷书由虞世南上溯到二王,一派初唐楷书的风范,其行草书成就非常高,书宗二王,旁及孙过庭、怀素,用笔一拓而下,绝少修饰,其草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今草与章草杂糅。他不仅借鉴赵法来继承皇象,使古雅的书卷气中平添了豪迈爽利之气,保持了北方特有的刚毅的气质,展示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他的书法在赵氏书风笼罩下别有一番异趣,使元代后期的书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杭州等地活动,书法影响了当地书家,饶介、危素都是他的弟子,其书风通过这两位弟子影响到明代初期的三宋,甚至中期的文征明,并且为明代草书的复兴注入了一针催化剂,其意义不可低估。

5、 为什么说元代是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

答 在元代书法全面回归的潮流中,篆隶书的复兴成为元代书法的重要现象,元代的篆隶书家达百人以上,足见当时的兴盛程度,元代的篆隶书不同于秦汉的篆隶,有它独特的审美内涵,其主要特征是能够将篆隶书创作纳入到文人书法创作的轨道上来,而非仅显于碑石版,从而使元代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并开启了明清文人篆隶书的源头。元代篆隶书风在全在回归的大潮掀起,与六体皆擅的赵孟俯身

体力行有关,也与吾衍及其他篆隶书家的努力分不开的。

6、 元代后期的隐士书家群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代表书家?并阐述他们的风格特征。

答 元代为异族统治时期,汉人地位低下,大批文人有辱于夷狄之变,感到极不得志,对国家失去信心,于是他们归隐山林,以求解脱,在艺术上,他们崇尚老庄思想,不受尘俗影响。元代初、中期,书坛受赵孟俯书风的影响,隐士一派书风被淹没,元初以来,作为南宋旧都的杭州,号直延续江南文化重镇的地位,太湖地区的文化也逐渐繁荣起来,杭州文化圈与苏松地区的交流日益密切。元代后期,很多文人因避战乱,纷纷入吴,这些人的书风不受赵氏的影响,表现出一种超出物外、矫矫不群的精神气质,书法风格或怪异奇伟,或简淡静逸,成为元代书法不可忽视的一脉。

代表书家有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四家最为典型。

  吴镇草书受晚唐书家高闲的影响,所作草书颇有怀素之风,清俊流走,高逸拔俗。

  杨维桢书法奇诡不凡,行草书中见章草笔意,刚健爽劲,同时以游离于汉晋书风之外。点画狼籍有乱世风,号称乱头粗服。其书法是对元代书坛崇尚晋唐书风的一次抗争与反判。

  陆居仁,书法表现出一种散淡情怀,多得二王笔及怀素笔意,有冲和之风,中锋行笔时同渴笔,燥润相生,可见其心态的轻松与用笔的率意。

  倪瓒的书法多见于题跋,以小楷见长,字形偏扁,以隶法入楷,深得魏晋人笔意。是元代隐士书法中高逸一派的典型代表。

第八章 明代书法

1、 简述台阁体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代表书家有哪些?

答 明代的台阁体在洪武年间出现,到永乐年间达到高峰,到成化、弘治年间才逐渐消失。风靡了一个世纪。台阁体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中书舍人一职有着直接的关系。中书舍人一职在唐代已设,属于中书省的正五品官员,掌管进奏参议表章之大事,洪武九年,朱元璋再设中书舍人一职,一改原来的性质,成为专门书写文书的七官员,并破例从布衣中直接选取能书者为之,代表书家有杜环、宋燧、詹希元、揭枢、朱芾等。永乐时再废旧制,修订《永乐大典》,需要众多书吏,因而宫廷书家一时云集,如腾用亨,吴勤,程南云,沈度,沈粲。其中以沈度的影响最大,学其书者遍及朝野,台阁体的盛行从沈度起,台阁体以楷书为主流,而衍及各种书体。

  台阁体书法的形成不能不说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台阁体书法的实用功能使它失去了书法艺术应有的丰富的内涵,缺乏艺术个性和情趣,台阁体虽格调近俗,但

不同于清代的馆阁体的乌方光的那种死板。尚见清秀之气,但是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显然是消极的。

2、 吴门书派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一书派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书法的审美取向对明初的台阁体有怎样的突破?

答  明代初年,朱元璋团他的敌手张士诚曾经据吴,又因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更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大户,故对苏州地区的文人和经济实行了钳制,成祖时,首都北迁,政治中心北移,到成化时,这种政治、经济上的钳制政策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家的创作变得自由起来。明代中期的书法,逐渐从初期的台阁体迷雾中走出来,台阁体书法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吴门书家则不受宫廷的束缚,创作显得自由,于是书法活动有中心,也由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转向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南地区,尤其集中在苏州一带,并以吴门书派的出现为标志。苏南大都会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经济富庶,商业繁荣,文人雅士聚集在此,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吴门书派一时汇为巨流,成为明代史上最大的书法流派,打破了明代初期以来表面繁荣而实质虚空的书坛局面,成为明代中期书法的主流。这些书家,能名摆脱台阁体的束缚,摒弃学习时人而直追唐宋,并提倡发扬个性,自立门户。他们的书法思想和书法实践对吴门书派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先导作用。

3、 阐述吴门书派代表书家的书风。

答   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征明、陈淳、王宠。

  祝允明真、行、草诸体皆能,尤以小楷和狂草两极最为擅长,他的小楷精致典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时出已意。其草书为明代第一手,草书洋溢着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善于用点,飞动跳跃,与缠绕的笔画有对比之趣,随性情所至但不失法度。体现了强烈的个性意识。

  文征明篆隶楷行草各体皆擅,小楷以法钟王,早期小楷作品受赵孟俯的影响,50岁后,小楷渐入境,成为卓有成就的大家。

  陈淳,书法成就在草书上,后人评价极高,笔气纵横,天真烂漫,近乎狂放的草书对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影响下的浪漫书风有着先导作用。

王宠的小楷是继文征明之后的又一圣手,他的小楷,富有晋韵,丰富多变的用笔,平中见奇的结体,疏朗有致的章法,和高古旷逸的气息,显露出自然的审美情趣。

4、 云间书派是怎么形成的?作为地域流派的构成,它与吴门书派有什么不同?

答 云间,古代又称松江,华亭。今属于上海。云间书派又称华亭书派。董其昌将有关云间籍的若干书家串在一起,这些书家本来没有多少师承关系和整体

联系,所以云间派只能是一个松散的地域群体。待董其昌推出莫如忠、莫云卿父子后,云间书派才算真正形成,如果将陆深、莫氏父子看作云间派的先导的话,其核心正是董其昌本人,而真正能与吴门书家抗衡者,仅董其昌一人,此时吴门书派己成渐衰趋势,于是云间派的兴起正好取而代之。万历年间以董其昌为核心的云间书派,虽然多有追随者,但能与董其昌比肩者几乎没有。董其昌的好友陈继儒虽然名满天下,但书艺毕竟不行,不久云间书派就被明末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浪漫书风的声浪所掩。清代的云间派实际是董华亭派了。

5、 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对书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  晚明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个性思想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层面,使明初朱程理论及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思想受到冲击。在这个思潮中,以徐渭、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为代表,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浪漫狂潮。徐渭的天成、李贽的童心、汤显祖的唯情、三袁的性灵、董其昌的率意,都强烈在表现出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宏扬,于是书法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书家,他们的作品与明代中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差异令人叹为观止。徐渭的狂放和董其昌的平淡都是这一状态下的产物。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的书法作品来看,既能看到个性解放的思想倾泻,又能感受到深幽孤峭的内倾情感的流露。

6、 为什么说董其昌是晚明个性思想解放下的代表书家?并阐述其以禅喻书论。

答 在明代晚期的中国书法史上,董其昌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大家,他的文人画观点与南北宗论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书法史上,他开宗立派,构建云间派,在吴门走向式微之际,使得苏南书坛再度复苏,为中国书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影响极其深远。

  董其昌在少年时,就在寻求突破旧传统势力的束缚,从陈陈相因的营磊中解脱出来,他善于学习古人,在书法创作中极其流行笔法、墨法、结字与章法。以禅喻书是董其昌书学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淡说,淡是其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一种性情的反映。其二是熟后求生说,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崇尚自然天趣,追求平淡。其三是顿悟说,这是董氏将禅意融入书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他多次阐述顿悟在书法审美中的意义。在书法上的南北宗思想,只是并未阐述,因为他在书法上推重平淡天真与绘画上的南宗的审美趣向是一致的。董氏还第

一次提出了“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献等演绎,影响深远。

7、 试述徐渭的书法风格特征及其思想根源。

答  徐渭的书法以奔放狂肆的书风使得晚明书坛如梦得醒。徐渭的书法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思想来源是王阳明左派一脉,他强调始于学终于天成,对宋人的书法有所偏爱,他对苏黄米蔡均有独到的见解,可见其追求已意的同时,并不是一个放弃传统的人,而是要求在临帖时,时时露笔意者始称高手,他的书法虽然点画狼籍,但不失书法规则。他的书法主要成就在行草书,长于写大幅巨制,用笔沉稳,节律跌宕,行间茂密,似急风骤雨,加上破锋、露锋、涩笔的交叉运用,使得作品丰富多元。从徐渭的书法作品来看,活精神是其书学思想的精髓,反对因袭古人而无已意的观点,也正是在追求为种鲜活的创造精神。

8、 王铎作为晚明个性思想解放思潮下的代表书家,你怎样理解他的书法作品中的个性特质与复古思想的对立统一?

答  王铎一生极重临写《淳化阁帖》,多次放大临写,既为临作,又为创作,他以古人笔法运自我情感。一生崇古、信古、仿古、复古,并在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影响下,充满革新精神。王铎的书法在重视前人笔法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作品中的势。因前人作品较小,而大幅巨制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特征,王铎善于将其拓大,且不失精微。其结字的欹侧多变和章法的腾掷激荡,均因势而生,造成一种风樯阵马的气势。此外,他还善于用墨,浓墨、渴墨的交替运用使得作品燥润相生,有时也运用涨墨,这些墨法有运用,克服了刻帖的局限,给作品平添了酣畅之气。更赋于作品以一种新的精神内涵,在形式上对前人的审美定式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同期的晚明书家拉开开了距离,王铎的出现,为晚明的书法增添了灿烂的一笔,同时他也创造性的继承了二王及米芾书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入古出新的又一典范。

9、 从书法作品的样式上看,明代较前代有哪些发展?

答  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明代以前,书法的样式主要是翰札,手卷、团扇、条幅等,而明代除此以外又平添了折扇、长卷、中堂等。晚明还出现了对联,样式不断丰富,到此书法上的样式大体具备。宋代的书法虽然已有装裱的悬挂欣赏,但没有形成风气。由于明代欣赏的方式以挂在墙上为主,大幅的巨制成这这一时期的书法创作的重要特征。视觉方式的改变,增添了书法的形式美。

10 明代的书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明

代初期的书风是元代书风的延续。

    二、台阁体的盛行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明代的刻帖之风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高潮,为帖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的显著特征,同时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的现象愈加紧密。

  五、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

    六、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晚明书坛异军突起,这是继元代之后回归晋唐书风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变革。

    七、明代的书论由于明代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导致出一波三折。

第九章 清代书法

1、 试述清初书坛是按哪三系向前发展的?列举其代表书家。

答  清代前期的书坛呈三系向前发展,表现为晚明浪漫书风的余绪,崇董书风和隶书热潮。晚明浪漫书风的延续主要体现在由明入清的降臣王铎与遗民傅山,他们以其个性张扬、充满激情的书法影响着清初书坛,代表人物除王铎外还有归庄、法若真、宋曹、许友、朱耷。

  明末华亭派董其昌的延续,在康熙朝成为风气,代表人物有:担当、查士标、沉荃、查升、姜宸英、张照。另外一批帖学家笪重光、何焯、汪士宏、陈亦喜与董氏审美意趣相一致戒与董风若即若离。

  明末清初由于古文字学、金石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写碑铭名世的书家。他们以隶书创作为主,代表人物有郑(竹甫皿,上中下组合成字),程邃、朱彝尊、石涛、张在辛、万经等。

2、 什么是前碑派?他们的书法审美取向有何特征?郑甫、金农汉碑认识的突破对清代碑学有何影响?

答  前碑派,就是清代碑派的前身。他们以擅长写隶书、篆书 为主。其中大多数人对传统帖学下过功夫,创作中揉合二者或以碑破帖的特征。以邓石如、阮元划界,在他们以前的经碑破帖一派,称为前碑派。此后的尊碑一派称为碑派。前碑派和碑派在对待传统帖学上有借助和贬弃程度上的差别,但实际上体现出一条线脉上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碑派书法,在突破旧的审美定式上有着新鲜活透的生命力,较之碑派成熟期的书法,少程式、多创造,反而更充满了创造性。前碑派的代表人物有:郑甫、程邃、金农等,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已出现 了以碑破帖的激进思想,他们的实践为碑学的诞生做好了准备。金农的书法实践,强调艺术实践中强化用笔中的金石气,其师碑思想后来为碑派书家广为接受,金农样式的出现,为清代师碑的书家立下了一个比郑甫更有说服力的典型。

3、 为什么说前碑派和碑派是清代书法一条发展线索上的两个阶段,指出这两个阶段对传统帖学借助和贬弃程度上的异同。

答  前碑派和碑派在对待传统帖学上有借助和贬弃程度上的差别,但实际上体现了一条线脉上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碑派书法在突破旧的审美定式上有着新鲜活透的生命力,较之碑派成熟期的书法,少各式,多创造,反而充满了创造性.

前碑派的发生发展跨越清代前、中期,以清代前期的郑甫为先驱,郑甫开创师碑这风的先河。前碑派自清代前期出现,到中期形成与帖派对峙的局面。他们篆隶书为创作模式。在董、赵书风笼罩书坛的情况下,对突破帖学一统天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历史意义。

4、 清代碑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样从阮元建立到包世臣的发展完善再到康有为的总结走向高潮的?

答  清代中期扬州人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是清代碑学正式形成的标志。阮论二论的产生为师法汉碑派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第一次给北碑重要地位,从而揭开了清代碑学的序幕。从此包世臣《艺舟双楫》阐述了与阮元观点一致的碑学思想,进一步扬碑抑帖,并推重他的老师邓石如,使碑学理论得以完善。从实践上看,包世臣第一个有意识地以北碑之法为其书法主要格调。清代的碑学到康有为时达到高潮。他的碑学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论著《广艺舟双楫》中,对碑学的发生、发展、流派、审美风格等提出了一套更为完整的也更为偏激的理论,他第一次使用“碑学”和“帖学”的概念,认为书法和自然界一样,有着不断进化的过程及其内在的规律,并从美学角度审视北碑,提出十美,给北碑以美学上的支持。

5、 康有为的书学思想对晚清以来的书法有何影响?并指出其负面效应

答  康有为的书学思想中一些过于偏激的思想,如将阮元、包世臣的扬碑抑帖发展为尊碑贬帖,甚至卑唐。在政治变革思想的指导下,对帖学一派竭力贬斥也对唐碑加以批判,他的偏激思想存在着一些局限和失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他自己在晚年也感到碑派开通不足,并认为千百年来未有集碑帖大成者。

6、 结合碑派代表书家及其作品,谈谈清代碑学书法的共同审美特征。

答  清代碑派书法的共同的审美特征就是以篆隶书为创作方向,以北碑和无名书字为中心,开辟了一条帖学所不能及的新径。

  清代晚期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在继承二李的同时,以汉碑额上的篆书用笔加以改造,并以长锋羊毫写出富于弹性变化的笔画,运笔流畅刚毅,改变以往只重

结构的单调的篆书审美定式,开一代风气。

   伊秉绶的篆隶书创作,师法汉碑中雄浑平直一类,用墨浓重如漆,结字宽博拙朴,省去明显的波挑,而以直画代之,并富于篆书笔意,同时强化方折,将汉碑的浑厚拓展到极至。

  康有为的书法以行书名世,用笔迟送涩进,沉厚圆浑,结字内紧外松,开合有致,气象浑穆。

标签 金文 结体 笔画 书法史 刻石

举报 字体:大▼ 小 中 大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签名档修改

发表 取消

上一篇:解读中国人——中...

下一篇:中国书法当前的审...

|返回日志列表

评论隐藏评论签名

全选删除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

看完此日志,是不是也有很多感受,赶快点评一下吧。主人很期待哦!关闭提示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来坐第一个沙发

提示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

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

插入表情 | 更多功能高级评论编辑器暂时无法加载

点击这里发表评论,如果您要显示签名档,请点击“附加功能”并勾选“使用签名档”

附加功能展开收起

匿名评论

使用签名档 道具 请选择道具隐身草彩虹炫天使之爱

通知所有好友(该评论可显示在所有好友的好友动态里) 设置

马上开通空间,体验权限日志、记事本等全新日志体验!发表取消 (可按Ctrl+Enter发表)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1.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 演变序列正确的是: 8.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这一艺术创作特 ...查看


  • 2015衡水中学四调语文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 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共7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 1.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 <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 A. 正确 B. 错误 3.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 ...查看


  •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试题答题方法学生用
  • 三:"观察和思考"."活动与探索"题的解题策略 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最后两部分的题分别是"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与"请你进行活动与探索",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知识应用 ...查看


  • "鼠标.笔杆与国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 鼠标.笔杆与国学江曾培①"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就是说在习惯电脑打字以后,却很少再用笔写字.这不仅仅使不少学生写不好字,字写得像"蟹爬"一样,歪歪扭扭,乃至缺腿少胳膊似的,"残不忍睹" ...查看


  • 2014年安徽省高考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30分) 1.要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把生活中的失败变成财富,需要我们有坚强的( 毅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练起. 2.我国 ...查看


  • 硬笔行书试题
  • <硬笔行书教程>基础知识自测题 说明: 1. 请认真阅读<硬笔行书教程>,掌握硬笔行书的基础知识,并用知识指导练字实践. 2. 该自测题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3. 欢迎同学们在下面"发评论&qu ...查看


  • 高考 社科文选择技巧
  • 一.语 文:有两种解释, 语言文字或者语言文学. 我们从对它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 要想学好语文, 必须有较强的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表达能力. 其实这两种能力是要求非常高的两种能力.如果我们把学好语文从狭义上来定义:语文考试拿 ...查看


  •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成语题汇编
  • 1.(全国卷I)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