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轮资本主义发展史

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2) 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和西北欧的尼德兰、法国

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些城市。

(3) 城市行会手工业者分化的基础上,最先形成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商业资本对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政治特征

(1) 主要反封建斗争有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

(2)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主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在意识形态上

打破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尼德兰革命以加尔文教为旗帜。

(3) 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 二、知识点

(1)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2) 文艺复兴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17-18世纪)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工场手工业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商业资本控制工业。 (2)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

开始联系,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和贩卖黑奴,加紧资本原始积累。

(4) 主流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它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政治特征

(1)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英、美、法等国爆发,资本主义开始制度确立。 (2) 俄、普、奥等封建国家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商主义的改革。

(3) 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是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民主权、天赋人权、三

权分立等学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政治构想。

(4) 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封建统治,但欧洲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二、思考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原因(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经过:①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688年)等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②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③辉格党、托利党两党政党政治发展,内阁制形成。

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对欧洲和世界有广泛影响。(P27-29) 2、英国、法国农业资本主义问题。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

条件: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重商主义:海外贸易,制呢业手工工场建立。

内容: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广泛渗入农村。

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开辟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法国农业问题

原因: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国民公会)颁布土地法令,没收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影响: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造成法国工业劳动力相对缺乏,农业技术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严重制约工业革命的进展。

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蒸汽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使用蒸汽动力的机器大工业

建立起来,现代工厂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2) 英、法等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

市场和原料产地,开辟殖民地,将亚、非、拉广大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3) 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思想成为占主流地位的经济思

想,资产阶级积极展开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政治特征

(1)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走上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开展殖民活动,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纳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2)是途径】

(3)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步取代金融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4) 世界政治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是

主流。

三、思考

1、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工业革命影响;欧美各国工业革命进展情况及其原因。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原因、途径和影响。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方式、内容、焦点和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4、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社会状况有什么相同之处?两国的发展道路及其结果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状况:(1)封建落后,社会矛盾尖锐;(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3)西方列强侵略,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发展道路及其结局:

(1)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

(2)日本在武装倒幕后,进行明治维新,向西方国家学习,大刀阔斧地实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改革,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民族振兴,建立起近代化独立国家,成为亚洲强国。 原因:

(1)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封建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

(2)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实施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

第四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

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19世纪晚期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由蒸汽时代过

渡到电气时代。

(2) 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中占主流地位的组织形式。资本主义

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 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展

非常迅速,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

2、政治特征

(1) 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

组织利益的代表。

(2) 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美英法)、专制

主义和军国主义(德俄日)交错局面。

(4)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和帝国主义大战的爆发。

第五单元 信息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不同发展时期

① 1945年至50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

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 50年代初至1973年是高速发展时期,各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 1974-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确立;60-70年代,日本、欧共体崛起,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霸权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 (3)当前世界经济的特点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 2、政治特征

(1)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 (2)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出现美苏争霸局面。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3)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崛起。

二、思考题

1、19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取得了哪三项最伟大的成就?它们分别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伟大的成就

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恩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揭示质能转换原理的著名质能关系式。 影响:

(1)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可能。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各种电气产品涌现,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电气时代,这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巨大成果。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否定了“造物主”,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

(3)物理学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物理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质

能转换原理则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总之,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革命的巨大成就,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2、20世纪50-60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差不远。到了70-80年代,这两个国家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但我国的经济却远远落后了。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我们应当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新加坡、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2)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是。(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我国落后的原因:严重的“左”倾错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冒进错误严重泛滥,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制的规模,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2)“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经济停滞不前。

经验教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

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2) 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和西北欧的尼德兰、法国

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些城市。

(3) 城市行会手工业者分化的基础上,最先形成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商业资本对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政治特征

(1) 主要反封建斗争有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

(2)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主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在意识形态上

打破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尼德兰革命以加尔文教为旗帜。

(3) 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 二、知识点

(1)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2) 文艺复兴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17-18世纪)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工场手工业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商业资本控制工业。 (2)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

开始联系,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和贩卖黑奴,加紧资本原始积累。

(4) 主流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它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政治特征

(1)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英、美、法等国爆发,资本主义开始制度确立。 (2) 俄、普、奥等封建国家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商主义的改革。

(3) 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是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民主权、天赋人权、三

权分立等学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政治构想。

(4) 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封建统治,但欧洲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二、思考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原因(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经过:①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688年)等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②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③辉格党、托利党两党政党政治发展,内阁制形成。

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对欧洲和世界有广泛影响。(P27-29) 2、英国、法国农业资本主义问题。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

条件: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重商主义:海外贸易,制呢业手工工场建立。

内容: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广泛渗入农村。

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开辟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法国农业问题

原因: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国民公会)颁布土地法令,没收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影响: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造成法国工业劳动力相对缺乏,农业技术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严重制约工业革命的进展。

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蒸汽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使用蒸汽动力的机器大工业

建立起来,现代工厂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2) 英、法等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

市场和原料产地,开辟殖民地,将亚、非、拉广大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3) 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思想成为占主流地位的经济思

想,资产阶级积极展开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政治特征

(1)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走上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开展殖民活动,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纳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2)是途径】

(3)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步取代金融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4) 世界政治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是

主流。

三、思考

1、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工业革命影响;欧美各国工业革命进展情况及其原因。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原因、途径和影响。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方式、内容、焦点和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4、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社会状况有什么相同之处?两国的发展道路及其结果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状况:(1)封建落后,社会矛盾尖锐;(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3)西方列强侵略,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发展道路及其结局:

(1)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

(2)日本在武装倒幕后,进行明治维新,向西方国家学习,大刀阔斧地实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改革,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民族振兴,建立起近代化独立国家,成为亚洲强国。 原因:

(1)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封建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

(2)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实施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

第四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

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 19世纪晚期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由蒸汽时代过

渡到电气时代。

(2) 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中占主流地位的组织形式。资本主义

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 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展

非常迅速,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

2、政治特征

(1) 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

组织利益的代表。

(2) 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美英法)、专制

主义和军国主义(德俄日)交错局面。

(4)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和帝国主义大战的爆发。

第五单元 信息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一、阶段特征 1、经济特征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不同发展时期

① 1945年至50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

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 50年代初至1973年是高速发展时期,各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 1974-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确立;60-70年代,日本、欧共体崛起,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霸权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 (3)当前世界经济的特点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 2、政治特征

(1)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 (2)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出现美苏争霸局面。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3)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崛起。

二、思考题

1、19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取得了哪三项最伟大的成就?它们分别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伟大的成就

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恩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揭示质能转换原理的著名质能关系式。 影响:

(1)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可能。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各种电气产品涌现,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电气时代,这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巨大成果。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否定了“造物主”,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

(3)物理学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物理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质

能转换原理则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总之,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革命的巨大成就,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2、20世纪50-60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差不远。到了70-80年代,这两个国家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但我国的经济却远远落后了。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我们应当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新加坡、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2)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是。(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我国落后的原因:严重的“左”倾错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冒进错误严重泛滥,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制的规模,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2)“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经济停滞不前。

经验教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


相关文章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研究>记者CC 2013-05-02 14:34:35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12年10期 [作者简介]顾海良,男 ...查看


  •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 作者:王勇桂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10期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7)03-0038-04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 ...查看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历史阶段 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 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确 ...查看


  • 从整体角度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 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 一.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授课领导:张双喜 授课地点:科技园区四号楼会议室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查看


  • 第11章_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垄断资本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来进行 考察.学习本章要求把握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作 用,了解其历史的过渡性和历史的暂时性,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义不仅是必 ...查看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辽宁 沈阳110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30-0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结构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对象:内容结构 [摘要]如果要从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为切入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规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 ...查看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70年代的"滞胀".80年代的经济复苏.90年代的经济繁荣: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