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作业)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当今社会已是法制社会,法律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因此知法懂法守法已成为所有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而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的必备条件。但是,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必须要在一定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方可实现。纵观近几年大学生状况,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法律知识在高校学生中难以得到广泛学习传播。所以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已迫在眉睫。然而如何加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法律知识 高校大学生 法律意识 知法懂法守法 引言:高校大学生是新中国的新生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国发展繁荣富强的未来希望。因此在对高校大学生加强专业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其法律意识的培养,促进法律知识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中的普及和传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违法犯法,积极维护法律尊严。

要加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就必须要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传播力度,高等院校以培养学生法律知识为目标,开设相关活动课程提高其影响范围。

1、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近几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马加爵怒杀室友等,人们对这一现象表示十分担忧。人们在不断反思着是什么导致这一幕幕悲剧频繁在高校大学生中发生。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普法工作的宣传不力。

1.1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法律意识的培养

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取向,它要求的不是“重义轻利”的道德观,而是以义为镜、合法取利的法治观。必然要求大学生对公平、公开、竞争等主体精神的认同,及由此决定的对法治精神的呼唤。试想一下,倘若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的地位威严,为了金钱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得不说这是大学生的悲哀,学校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因此法律意识的培养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浪潮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抓好了法律意识的培养,让高校大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1.2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必备条件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有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知识和技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对公平正义平等的渴望;另一方面,他们身处大学校园中,缺少与社会的直接接触。同时又由于相关课程和学时的限制,对学生只能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缺乏法学理论的学习,难以让学生用理论解决现

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因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尚处于对法律本质认识的启蒙状态,法律知识尚未转化为法律素质,结果导致行为失范。曾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任课班级学生进行有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相当的大学生法律观念与行为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1.3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维护高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头脑中,偏差的法律观点异常顽固地起着作用,他们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法律,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以暴制暴”、“以侵害对侵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因此,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纠纷,依法维权,关键是培养其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

2、 高校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现象理解和观点。它主要表现为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由于高校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具体来说,对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要要有全面性和针对性。

2.1培养法律意识中的诚信意识

所谓诚信意识就是自觉按照市场经济制度中互惠性原则办事。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在不损害国家、社会或者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目前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中,有一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不令人担忧。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日常行为失范。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看课外书籍、不交作业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借书不还等,这些现象虽说不是普遍的,但也决非个别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长久下去,既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也是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就是大学毕业生的虚伪包装。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应如何向社会用人单位递上自己的履历呢?是如实展示自己,还是虚构所谓的“成绩”和“能力”?有些大学生为了符合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在自己的简历中添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经历,有的毕业生甚至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凭借假的证书谋得好工作。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市场经济正常秩序,提高全民诚信就必须要树立和培养诚实信用的观念和意识。

2.2培养法律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当今的大学生不仅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而且将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高校大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安全不受他人侵害,还要学习相关经济法律常识,以便在与对法进行交易时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非法占有,所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公平竞争和契约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而且更要引导他们树立公平竞争意识,比如在与招聘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就要学会经过正常法律程序。要有契约合同合法签订意识,一旦签订了

合同双方就要按合同的规定办,要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不能随意反悔,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如果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在订立契约时,大学生要懂得《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平等地与对方确立合同内容,最大限度利用这一合法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诚实地履行契约。

3、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当今社会已是法制社会,一切社会制度的运行都围绕着法律的规定展开。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净化社会风气,惩治腐败现象,解决法律信仰危机,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从而树立起大学生“法律至上”的健康精神品格。建立起严明公正的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加强学习“八荣八耻”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高校大学生在这一良好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知法懂法守法的习惯。

3.2加强校园法制环境建设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教育基地,有义务承担起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校园法制环境建设的重任。而高校能否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只有学校严格按照《教育法》及相关法律从严治校,创造出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

3.3加强校园普法宣传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之地,因此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运用法律知识。开设相关法律专栏、法律知识讲座以及普法宣传活动,并开设必要法律知识课程,采取学分制,为大学生开设法律公共选修课。可根据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以及现代法治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要求,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中最密切、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法律问题开设选修课程,以解决当前高等院校法律意识教育培养课程单一、课时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学法的实际需要的现状。另外,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应法律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使学生们不仅懂法守法还学会用法。能够将法律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3.4加强自我法律意识的培养及法律知识的学习

无论社会还是学校的普法教育,其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只有自己能够清楚认识到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主动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才能算是真正培养了法律意识和学习了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要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网络、新闻媒体、书刊、杂志、学习最想法律知识,并通过相关案例学会正确客观分析,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5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是全社会的责任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其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开创一片明净的天空,全社会必须做到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到实处,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坚决杜绝“权

大于法”现象的出现。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另一方面要严惩一切凶杀、暴力的犯罪案件;禁止发行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相关书刊、音像制品;坚决取缔非法网站对大学生的毒害,强化社会治安,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法制建设,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4.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现状反思及未来规划

纵观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明显缺乏相应的宣传学习。这极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的解决有着重大的意义。只有社会各方面加强法制建设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社会、学校、自己不断进行法律学习,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形成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这样才能解决当今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常识缺乏的问题。这是一个长远规划的目标,需要所有人共同完成。

5.结论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将在社会不断加强中得到更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1】魏胜强-《法律基础》-科学出版社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当今社会已是法制社会,法律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因此知法懂法守法已成为所有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而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的必备条件。但是,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必须要在一定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方可实现。纵观近几年大学生状况,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法律知识在高校学生中难以得到广泛学习传播。所以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已迫在眉睫。然而如何加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法律知识 高校大学生 法律意识 知法懂法守法 引言:高校大学生是新中国的新生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国发展繁荣富强的未来希望。因此在对高校大学生加强专业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其法律意识的培养,促进法律知识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中的普及和传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违法犯法,积极维护法律尊严。

要加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就必须要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传播力度,高等院校以培养学生法律知识为目标,开设相关活动课程提高其影响范围。

1、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近几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马加爵怒杀室友等,人们对这一现象表示十分担忧。人们在不断反思着是什么导致这一幕幕悲剧频繁在高校大学生中发生。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普法工作的宣传不力。

1.1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法律意识的培养

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取向,它要求的不是“重义轻利”的道德观,而是以义为镜、合法取利的法治观。必然要求大学生对公平、公开、竞争等主体精神的认同,及由此决定的对法治精神的呼唤。试想一下,倘若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的地位威严,为了金钱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得不说这是大学生的悲哀,学校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因此法律意识的培养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浪潮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抓好了法律意识的培养,让高校大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1.2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必备条件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有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知识和技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对公平正义平等的渴望;另一方面,他们身处大学校园中,缺少与社会的直接接触。同时又由于相关课程和学时的限制,对学生只能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缺乏法学理论的学习,难以让学生用理论解决现

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因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尚处于对法律本质认识的启蒙状态,法律知识尚未转化为法律素质,结果导致行为失范。曾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任课班级学生进行有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相当的大学生法律观念与行为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1.3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维护高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头脑中,偏差的法律观点异常顽固地起着作用,他们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法律,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以暴制暴”、“以侵害对侵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因此,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纠纷,依法维权,关键是培养其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

2、 高校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现象理解和观点。它主要表现为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由于高校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具体来说,对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要要有全面性和针对性。

2.1培养法律意识中的诚信意识

所谓诚信意识就是自觉按照市场经济制度中互惠性原则办事。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在不损害国家、社会或者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目前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中,有一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不令人担忧。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日常行为失范。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看课外书籍、不交作业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借书不还等,这些现象虽说不是普遍的,但也决非个别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长久下去,既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也是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就是大学毕业生的虚伪包装。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应如何向社会用人单位递上自己的履历呢?是如实展示自己,还是虚构所谓的“成绩”和“能力”?有些大学生为了符合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在自己的简历中添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经历,有的毕业生甚至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凭借假的证书谋得好工作。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市场经济正常秩序,提高全民诚信就必须要树立和培养诚实信用的观念和意识。

2.2培养法律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当今的大学生不仅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而且将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高校大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安全不受他人侵害,还要学习相关经济法律常识,以便在与对法进行交易时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非法占有,所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公平竞争和契约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而且更要引导他们树立公平竞争意识,比如在与招聘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就要学会经过正常法律程序。要有契约合同合法签订意识,一旦签订了

合同双方就要按合同的规定办,要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不能随意反悔,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如果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在订立契约时,大学生要懂得《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平等地与对方确立合同内容,最大限度利用这一合法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诚实地履行契约。

3、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当今社会已是法制社会,一切社会制度的运行都围绕着法律的规定展开。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净化社会风气,惩治腐败现象,解决法律信仰危机,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从而树立起大学生“法律至上”的健康精神品格。建立起严明公正的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加强学习“八荣八耻”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高校大学生在这一良好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知法懂法守法的习惯。

3.2加强校园法制环境建设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教育基地,有义务承担起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校园法制环境建设的重任。而高校能否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只有学校严格按照《教育法》及相关法律从严治校,创造出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

3.3加强校园普法宣传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之地,因此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运用法律知识。开设相关法律专栏、法律知识讲座以及普法宣传活动,并开设必要法律知识课程,采取学分制,为大学生开设法律公共选修课。可根据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以及现代法治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要求,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中最密切、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法律问题开设选修课程,以解决当前高等院校法律意识教育培养课程单一、课时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学法的实际需要的现状。另外,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应法律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使学生们不仅懂法守法还学会用法。能够将法律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3.4加强自我法律意识的培养及法律知识的学习

无论社会还是学校的普法教育,其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只有自己能够清楚认识到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主动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才能算是真正培养了法律意识和学习了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要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网络、新闻媒体、书刊、杂志、学习最想法律知识,并通过相关案例学会正确客观分析,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5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是全社会的责任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其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开创一片明净的天空,全社会必须做到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到实处,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坚决杜绝“权

大于法”现象的出现。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另一方面要严惩一切凶杀、暴力的犯罪案件;禁止发行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相关书刊、音像制品;坚决取缔非法网站对大学生的毒害,强化社会治安,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法制建设,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4.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现状反思及未来规划

纵观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明显缺乏相应的宣传学习。这极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的解决有着重大的意义。只有社会各方面加强法制建设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社会、学校、自己不断进行法律学习,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形成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这样才能解决当今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常识缺乏的问题。这是一个长远规划的目标,需要所有人共同完成。

5.结论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将在社会不断加强中得到更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1】魏胜强-《法律基础》-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 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 摘要: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中心环节.科研诚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有关科研诚信理论和规范,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的过程.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 ...查看


  • 浅析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养成
  • 摘 要: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推进,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可实质上他们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触犯法律的事件逐年在盘升.本文旨在分析高职生法律意识淡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具体途径,对高职院校学生 ...查看


  • 2012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简答汇总
  • 教学方法导论 7.(➹)范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学与德育相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学习相统一:基础知识学习与智能培养相统一:主体与课题相统一. 18.(➹)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 ...查看


  • 最新版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 ...查看


  • 新媒体社交文化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新趋势
  •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要群体,90后被称为"从火星上来的",可见90后是独具自身个性的群体,90后生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类新媒体信息技术,网络已成为90后群体生活的必备品,他们通过网 ...查看


  • 浅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1
  • 2008年第19期总第38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19,2008SerialNo.38 浅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赵月新,徐 维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西安710068) 摘要:探讨了 ...查看


  • 关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关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 090417 姓名:郭沁 指导老师:黄国庆 时间:周二九.十.十一节 联系方式:[1**********] 2010年12月 内容摘要: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的第一批接班人,但近些年来, ...查看


  • 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 第8卷第1期 2009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8 No11 Jan.2009 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 ...查看


  •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讲义
  • 术创造性③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④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教师职业劳动社会价值的体现:①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②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为社会造就人才③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④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