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结合重大事件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

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封建制度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方式变化及成因:阶段一:1840-1894,掠变商;商品主,武力辅,互勾结

阶段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变垄,商转资;瓜分潮,宰割盟

晚清政府与列强关系: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

战前-两次鸦片-太平天国――新要求(垄断),义和团-联军侵

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挑起,开市场;侵略战,转折点;闭关结,殖封开。

背景:封建败,资本盛;(这里本质是在讲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其发展程度源于劳动人民的解放程度)

借禁烟,行侵略;

过程:阶段一,封江口,占香港;阶段二,清宣战,广州和;阶段三,扩战争,南京约。

虎门烟,沙连升;广天培,民三元;定云飞,镇裕谦;吴化成,江海龄。

评价:最主因,清腐反(内因);客敌强,主中落。

殖封始,矛盾变,文化转

,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因目同,性质承;影响同,沦殖民

扩大:力量大,时间长;区域广,条约多

评价:岸地增,赔款加,坏主权

注:闭关政策:前防郑,后防夷;限通贸,京约破

虎门销烟:林邓合,三九火,显决心

租界:强划区,为基地;不受束,国中国。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一战后,开侵略;瑷珲北,北京东,堪西北

1858,《瑷珲条约》,东北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

1860,《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

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

中法战争

1883-1885,中法战争

过程:阶段一,越南北;阶段二,中东南(沿海);陆海战,互胜负

马尾海战-台湾基隆、沪尾之战-镇南关大捷

评价:法侵越,造基地;清妥协,致悲局;边疆危,促觉醒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日有策,势必然;列支态,矛催化;中有腐,造可能;朝有东,导火线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

评价:地位沦,刺野心;(列强)

促觉醒,各层动;(中国)

日位高,经济展;(日本)

英位降,同日盟;(英国)

注: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为己利,联涉日;为有功,索权益;瓜分潮,由此起。

门户开放:1898,美西战,失时机;弃随英,独立策;认利益,分享权;初租围,后全国;华盛顿,始有认。 租借地:先武占,后有约;定期租,最长百

德国-胶州湾-山东

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灭义和,扩侵略

过程:廊坊阻击-大沽炮战-清朝宣战-天津陷落-攻陷北京-扩大侵略

评价:

日俄战争

1903-1905,日俄战争

背景:日俄争,东北朝;为控制,帝国战

过程:俄连败,美调停;日获朝,东北分(俄国控制北部,日本控制南部)

评价: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1842,中英《南京条约》,地税赔(香港岛,协定税,赔2100),兼五岸(上下宁福广);领片待,租住权(开始) 1843,中美《望厦条约》,除割赔,所有权;扩领权,加协税;巡贸易,建教医

1844,中法《黄埔条约》,同英美,通商口,自由传

1858,英法《天津条约》,使驻京,十口岸;长江行,内历商;(北营烟,长九汉,口镇南,台南淡,下汕琼) 中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法,帮办税;英四百,法二百

1860,中英法俄《北京条约》(原名《续增条约》),英与法,增八百;开天津,准出国;割九龙,内传教(进一步) 1885,中法《中法新约》,法护越,界两通(指定两处通商);首路权,预投资 (加快) 1895,中日《马关条约》,日控朝,割辽台;赔两亿,开四口(苏杭沙重),允设厂 (大大加快) 1898,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法租广,借口威;扩界址,割新界。

1901,清与11国,《辛丑条约》,赔四五,设使区;清道歉,惩官吏;拆炮台,改总衙;北天山,允驻军。(最终)

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

背景:双重压,基本因;广西地,矛盾集(广勇进,多民居,适天灾)

过程:1851-1864

金田起,武宣王,永安建;定两湖,都天京;北伐败,西征胜;天京变,盛转衰。

;(人民群众) (领导组织)

(战略战术主动灵活)(能动性)

(农民散,无论导)

客观:清勾外,共同镇

最高峰,速溃清;缓殖民,鼓斗志;

注:洪秀全的思想来源:基儒农,三合一;(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运动时代特点及原因:半殖境,新特点;双任务,始学西;农最高,影它国;矛盾变,新思潮,田制促;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政权性,国体革,政体封;爵职官,混文武,军政兼;县以上,中央任,称守土;县以下,地公举,号乡官; 注:圣库制度:生需品,分配制;所有财,一律公;人衣食,平均配;战利品,禁私藏;初促进,后实亡。

乡官制度:基层组,人民举,兵农一

《天朝田亩制度》:土地核,涉全面;同耕则,分九等;地方组,军政一;否私制,有理想;背规律,实空想。 《资政新篇》:政得人,经效资,思除封,外平等;非农产,民不支;战之境,终难施

《制度》与《资政》:纲领文,反清统,固政权;制背律,资符向;制农经,资资义;制政君,资学西。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

背景:瓜分潮,德侵鲁;文化冲,孔斗教;天人祸,存结社。

过程:1898,冠县赵三多,扶清灭洋。镇压-招抚-联合镇压。指帝国,主矛变;拥清庭,缺认识。

评价:无组心,笼排外,被利用;(主观)

中外联,终被镇;(客观)

显力量,瓜分免;(帝国 主义)

乱封序,速溃清;(清政府)

认清质,促发展。(人民)(受到锻炼和教育)

注:东南互保:义高潮,列干涉;各自利,成谅解;合作抵,便侵略;维利益,客免损。(租界地,外国保;长苏杭,督抚护;两不扰)

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原因:内外有别(太多内(内部矛盾),义多外(外部矛盾)) 背景

领导:有无组则(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 (领导组织)

宗教:土洋差异(取基督,用土教) (思想来源) 过程对外:混敌友;盲排外 (对外关系)

结局:联合杀,精神嘉;击反动,促进步。 评价

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背景:清统衰,旗绿弱

过程(结构):湘勇基,宗族心;按地域,宗法系;募代世,严隶属;强军训,严思控;水陆并,新武备。

过程:兵制变,兵随将;政有映,汉官起;清收权,未如愿。

辛酉政变

1861,咸丰死,载淳立;八大臣,握实权;慈勾弈,联胜保;内重汉,外妥协;封资勾,由此始。

洋务运动

背景:二次战,天国运;内外患,统策调;护专制,两相同;对外物,分洋顽。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先自强,后求富;编新军,养人才。

评价:根本因,法基矛;不动封,来用资;内有顽,外有强;阶局限,办加残;

御外侮,持妥协;标未现,甲午败。

注:与近代化:背景:内开明,倡自革;主不触,客挖角。

过程:揭序幕(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奠基础(近代私企发生);变观念(冲击传统价值观); 评价:革面窄,半近代(化);

总理衙门:1861,理外务,衙门立;外制变,结督兼;紧勾结,强控制。

官督商办:商出资,官经管;初期适,甲午败。

(官商督办具有合理性,适应当时的环境,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用现在的眼光来苛

求古人,以空想的环境来强加给古人,这是主观唯心。事实上,当时存在企业都是问题,哪里谈得上其它的方面?有官商督办的形式存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这种方式也是抵御封建旧势力的最好途径。历史是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不易的,都是量的积累,不要只看到质变的伟大性,而忽略了量变的作用。要认识到历史一切的制度和措施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也就是有其当时的合理性,问题仅在于时间长些或者短些,而长短取决于人的预见性。这里要明确的还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偶然性产生于少数或单个的人的行为,必然性是源于多数的人的行为。因此历史不是一切都具有必然性的,关键在于参与者的多少。)

清末新政

背景:外患压,自感危;辛丑后,民不满;义惨败,传御结;义和后,洋上风。

过程:官兵学商

革官制,改兵制;振商实,变学制

评价:同戊戌,面相似;非重现,洋新版;促资展,西学传;资知现,民思扩;目未达,反激矛。

注:江楚三折:1901,张刘联,养人才;停捐官,官出洋。

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

器物―――――制度―――――政体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背景:

洋务运动争科技,论蛮夷;均捍封,政见争。

顽固派:仇洋物,夷变夏,奇技巧;倭、徐

过程

戊戌变法行变法,兴民权,倡西学

洋务派和顽固派:洋批顽,又反新

评价:三自救,均捍封;形势峻,层次进;与时进,促现代;不根变,是败因。

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背景:产生志,洋七十;官地商(买),入或创(投洋务,或自创)(第一途);少工厂,用机器(第二途)

投资建,布局差;少投资,受外迫;双重压,道路艰;此现实,定两面。

过程:资初展,甲辛间;甲午后:识士展,清不限;外资入,破自基;

评价: 帝倾销,封桎梏,仍显展;

二十初:列强侵,破自基;清新政,振工商;民反帝,供有利;

一定展,联政势;比重小,显妥协。

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上海发昌机器厂,1869,方举赞和孙英徳,最早出现的民资企

继昌隆剿丝厂,1872,广东南海,陈启源,民营剿丝工业中心

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天津,朱其昂,第一家机制面粉厂

同文书局,1882,上海,徐润和徐鸿复,最早的民族资本印刷业 大生纱厂,1895,江苏南通,张騫

商务印书馆,1897,上海,夏粹芳,高凤池等

张裕酿酒厂,1898,山东烟台,张振勋

茂新面粉厂,1902,无锡,荣宗敬和荣德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05,香港,简照南和简玉阶

启新洋灰公司,1906,唐山,周学熙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背景:唐已入,后期失;元二传,随之亡;实质触,明万历;鸦片战,再东渐;

明清西,本自然;晚清西,随暴力;首功绩,生留学;主体转,根性变。

过程:晚清西,四阶段;1811-1842,马礼逊,揭序幕;无约护,难达内。

1843-1860,基口岸,多著作;现主动,始译书

1860-1900,控政经,入内地,利文渗;清政变,策有调,转折点

1900-1911,转口输,量空前;社科重,译才出

评价:浅入深,被传主

过程:普遍冲,各层映;同时融,贯近代。

林魏师,冯采西,洋中体,康立宪,孙共和

评价:

,以“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宗旨

文化冲突:文冲突,普遍存;类型多,竞与较(竞争与比较)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背景:教附科,笼士人,锢人心;

过程:洋务起,兴学堂,遣留学;中体导,不变道;虽局限,终引进

戊戌变,废八股,兴学校

清新政,科举废,近制立;管理新,立学部;兴学堂,热出国

1901,江楚三折

1902,张百熙,壬寅制;虽公布,未实行

1903,二张重,癸卯制;颁实行,新教依

1905,袁氏奏,清下诏

评价:清主持,贯中体;浓封建,制有缺;史之进,教脱科;学职识,知构变

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背景:近科入,御外侮

过程:鸦片战,求炮船;丁龚炮,郑火船;

洋务起,规模引;译出书,新学堂;遣留学,教会助

甲午败,伤自尊,促觉醒;联救亡,二次潮

评价:科人才,途多条;早传吸,后培养;教会校,也有功

注:丁拱辰《演炮图说》,龚振麟《铸炮铁模图说》和郑复光《火轮船图说》

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

新学伪:古文经,刘歆造;虽失实,但动基;

孔改制:六经德,孔子假;变法思,承孔子;托古改,附三世(据乱世,生平势和太平世)

人公理:大同世,求理想

天演论:生进化,社达文;优胜劣,进化据;不变法,必亡国;号西学,鼓信心。

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京会试,日约签;举人惊,联请愿;康抓机,起宣言;爱国行,破禁令;思变政,戊戌兴

梁时务,申民权,设议院,君立宪

谭仁学,批封专,判纲名

论战:背景:维新展,动根基;顽洋联,大论战

过程:行变法,设议院,倡西学,核立宪

评价:西学播,思解放;暴弱点,第一战;

应诏折,保国会;百日新,戊戌变(刘杨林,谭康杨:留在杨林这个地方,谭康扬名)

评价:资软妥(新事物-内因)

敌视民(人民群众-决定)

旧势大(旧事物-外因)

和平路,走不通;爱国载,激民情;促资展,思解放

(变革是新旧势力的斗争问题,无论成败都会促进发展,因为变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新事物的暂时失败并不否

认其先进性。成败有偶然性,但趋势是必然的。逆历史潮流的变革,如王莽改制等(历史上这种变革应该不少,但因为是次要矛盾,没说而已),这种变革显而易见是旧势力暂时得势,历史在曲折,但这正是历史前进的道路。否定之否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

背景:新政始,立宪起;不满封,温和变;日俄战,坚信心;官纷呈,清终改。

过程:欧美察,确三益;颁上谕,预备立;消息出,团纷立;

谘局设,资院立(立雏形,史突破);宪派用,三请愿(宣思想,清失民;督抚参,内部危);清让步,立宪分; 1904-1905,日俄战争

1905,欧美察

1906,预备立宪

1907,谘议局

1908,《钦定宪法大纲》

1910,资政院

1909-1910,三请愿

1911,皇阁出,立宪败

评价: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背景:1894,《上李鸿章书》

1894,檀香山,兴中会(孙兴中,黄华兴,吕科学,蔡光复)

1905,东京,同盟会

过程:1905,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建立汉族主体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评价:较完整,质进革,存显弱;主民族,不反帝,存幻想;倡民权,不依民,秩序革;张民生,不夺地,软和妥。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背景:1905-1907,革命派和改良派;同盟立,报宣革;康梁改,坚保皇

过程:论焦点,围三民;

评价:揭改良,深入心;壮阵营,思想胜;三焦点,暴缺陷。

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

背景:

过程:(兴广惠,同萍黄,光徐安) ,广州起义,陆皓东,标开始

兴中会,惠州起义,郑士良,博同情

,萍浏醴起义,龚春台

,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

,广州新军起义,倪映典

,黄花冈起义,黄兴

,徐锡麟起义,同盟会秋瑾被牵连就义

光复会

,安庆新军起义,熊成基

无据地,不长久(根据地)

重党军,不依民(人民战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背景:文共建(文学社和共进会),新军基;川保路,酿时机

过程:双十晚,熊金起;建政府,稳形势;求名望,未握权

一月一,民国立;内统一,外和平;无步骤,显空泛

外交困(争反正,取帝承),财政难(帝破坏,内不统);

评价:基础弱,存危机;虽有缺,立场坚(民主共和)

注:《临时约法》:定国体,内阁制,三权分,确共和;虽有缺,仍革民

袁世凯窃权

背景:镇革命,清让权;帝施压,立宪望;革内妥,达协议

过程:革让权,帝退位;中山辞,袁选立;宋案生,二次革;最后战,终失败

评价:纲不彻,(指导思想)

不动民;(人民群众)

组织散,(领导组织)

无武装;(武装斗争)

翻帝制,建共和;播民主,击帝势;创条件,影外国;史证明,资不通。

(历史的层次是人民群众-领导组织-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活动,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层次。具有这么一个层次

的团体就构成相应的利益集团,我们一般是通过历史人物的选择来反映历史中的利益集团的选择,这是一个代表的问题。明显这里有五个大集团:袁,清,帝,立宪和革命,正是这五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左右中国历史的发展。)

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比较的特点及原因:

殖封确:帝清民,三较量;半殖序,得以立

矛合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帝间矛,侵策变,中外勾

改到革:民资展,新教育;改良败,民族危

北洋军阀的统治

背景:半殖封,社根源;

清廷迫,紧练兵;

袁个人,能动用;

辛翻帝,封未净;

资发展,供物基;

国际看,帝策变;

过程:1920,直皖战争,直奉-皖,皖败

1922,第一次直奉,直-奉,奉败

1924,第二次直奉,直-奉,直败

评价:主买帝,三结合;主封建,帝现代;综合看,近代化

拥军队,占地盘;帝靠山,均封建;统治法,残且愚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11-1914,白朗起义,民国初年规模最大的起义

1913,宋教仁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1913,二次革命,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独裁

1915,筹安六君子,杨度、严复等,讨论国体,支持袁世凯称帝

1915,二十一条,一战间,迫袁签;称帝切,五九耻;日接德,延租借;不割租,聘顾问;全国反,终未施 1915,洪宪帝制,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帝制

1916,护国运动,袁世凯实行帝制,蔡锷、李烈钧和唐继尧云南起兵

1916-1917,府院之争,黎元洪总统府和段祺瑞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

1917,张勋复辟,张勋策划溥仪复辟帝制

1917,护法运动,张勋复辟,中山讨逆;段氏掌权,广州护法

注:“好人政府”主义:1922,蔡元培、胡适和梁漱溟,提出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

“废督裁兵”:1921,只有废除督军,裁减军队,才能杜绝乱源,本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联省自治”:1920,章太炎和胡适,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

“制宪主义”:20世纪初期改良主义思潮,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五十,外企生;人数少,但集中;资本展,队伍壮;自在段,转自为

新文化运动

背景:军阀战,帝加侵;一战间,民资展;启蒙传,辛民共;袁复古,知难容

过程:提民科,倡新德,革文学

评价: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

封位动,民科弘;马义传,立文繁;先进子,多偏激。

注:1915-1926,《新青年》,上海,陈独秀

1918-1919,《每周评论》,北京,陈独秀主编,后胡适主编,和李大钊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维与顽,资战封;革与保,民革传;新文化,动封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背景:客观需,无壮醒;新文化,十月革;

过程:1919,李大钊,新青年;我马观,系统介

1920,李大钊,建团体;北京立,马研会

五四后,三论争;核心在,如何改;

评价:

注:三论争:问题与主义(胡适和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张东荪);无政府主义

五四运动

背景:巴黎会,求遭拒;德山东,转日本

过程:五四动,在北京;六三运,转上海;放学生,拒签字

评价:彻底反,开新民(世无革,工登台,先知领,义工和)

注:新旧民主革命比较:同社性-同任务-同革性

领导,思想;(背景)

前途,深度;(过程)

结果,所属;(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背景:十月革,共产助;工壮大(阶基),马义传(思基),小组立(组基)

过程:1921,上海,中共一大,定目标,确原则,任组工

1922,上海,中共二大,高低纲,两步走,反帝封

评价:新政党,代族利,面貌新

注:1922-1923,港安京(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和京汉铁路(经转政)),三罢工;

敌势大,需同盟;无权基,需武斗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敌强大,必然果;反帝封,存可能;国际帮,客观求

过程:1924,国党一,标形成;新三民,统政基;

评价:联正确,领必须;农中心,武特点

注:新三民主义:增反帝,主族平;普民权,联专政;节制资,针私人。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新目标,策手段

北伐战争

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背景:1924,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北京政变

1925,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掀起全国性群众革命高潮;统一并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谢持和邹鲁,西上会议派,反三策派别

1926.3,中山舰事件

1926.5,整理党务案

过程:1926.7,广州出师北伐;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

1927,共产党组织领导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三次上海武装起义;湖南农村大革命

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评价:

7、 南京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

1927,宁汉合流

1928,出师北伐-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

统治措施:控财金,成四家,特保甲

注:改订新约:结割据,帝策变;民心向,国权争;外交胜,映民望,税收增,有局限。

两次北伐:背景,目的,性质,领导,军队,态度(对帝)

新旧军阀混战

1928,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李宗仁,桂系军队、地盘全失

1929,蒋冯战争,蒋介石和冯玉祥,冯败回陕西

1930,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拥蒋入关,蒋胜

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背景:

过程:1927,八七会议,批右倾,土地革;武装反,秋收起

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第一枪

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根据地,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

广州起义,叶挺和张太雷,第一个城市工农民主政府

评价:独立导,新时期;建军队,定原则;锻炼党,打帝反;鼓斗志,开道路;

城不通,三结合(军队,农民和土地革命),国际弊

注:工农武装割据:中共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民主革命->农民革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1928,古田会议,肃清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然性:工不强,城缺基;内无主,外无立;三次败,因在城。

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

背景:

过程:1930-1931,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1932,第四次反围剿,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共“左倾”主导,但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错误指示 1933,第五次反围剿,博古和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确毛导,独立解,转折点

1936,会宁会师

评价:危转安,留精华,播火种

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业救国:办实业,救中国;洋务生,兴辛五;騫与荪,机不同;前展资,后反马

8、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背景:1927,东方会议-->田中奏折(台湾-朝鲜-满蒙-全中国-全世界)

过程:1931,九一八事变

1932,一二八事变,伪满州国成立

1935,华北事变(何梅协定:削党部,撤军队,散机关,免官吏,止抗日)

评价: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1931,马占山,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3,冯玉祥和吉鸿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3,蔡廷锴和李济深,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5,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瓦窑堡会议,论证了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西安事变

背景:共统战,学生运,民救亡,蒋内战

过程:调部队,临长安;哭柬败,遂兵柬;双十二,扣蒋氏

评价:粉内战,各层团;中共诚,表成熟;共针现,揭序幕;促转化,初形成

(蒋介石的政策是没有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是符合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也符合稳定压倒一切的。张、杨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前有共军,后有蒋军,老窝有日军,其它地方有军阀。共产党的政策也是正确的,只有统一战线,才能借刀杀人,自己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可以说没有日本侵华,中国人民将在混乱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日本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他们认清了国共两党;也锻炼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武装起来,进而为共产党的宣传节约了时间,准

备了充分的军队基础,使共产党在战后短短一两年间就变守为攻。抗日战争最大的赢家是共产党,当然也是中国人民,因为他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芦沟桥事变

背景:九一八,华北变

过程:七月七,宛平察;遭拒绝,攻卢沟;佟赵殉,评价陷

评价:揭序幕,抗战始

正面战场的持续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展

背景:全面战,统战立

过程:国民正,共敌后;

1937,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太原会战

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

南京大屠杀

1938,徐州会战(台儿庄会战)

武汉会战

近卫第三次声明(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南京陷,第一次;武汉陷,第二次)

193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限共、防共、溶共”,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4,豫湘桂战役

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史必然,矛盾转;西安变,共策调;民党求,妨英美

过程:九一八,八一宣;西安变,七七备;八一三,统线立

评价:势所趋,人心向,国共变

广泛性,不稳定;共为心,两条线

共党号,民力推;族危重,互相让;存前提,可长存

(如果没有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共统一战线能否建立还会是个问题。因为双十二事变到八一三事变中

间有大半年的时间,这中间双方都没有特别的动作。)

抗日民族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比较:广泛度,组织异;合方式,政军异;两条线,结果异;任务差,环境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背景:1937,洛川会议,析形势,定路线,阐原则(独立自主);(坚领导,打游击,建根据,动群抗,减租息) 1938,《论持久战》,三阶段

过程:1937-1938,聂荣臻,晋察冀根据地;刘伯承和徐向前,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贺龙,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0,百团大战,焚囚笼,增信心,提威望

评价:根据建,三三制,固团结;农缴租,主减息,利联合;大生产,奠物基;开整风,奠思基;

西南大后方的建设

背景:抗战前,工临海

过程:七七始,淞沪紧,四○结;

评价:迁工厂,奠工基;迁学校,保人才

中共“七大”的召开

背景:45年,抗战末;国六大,共七大;变民胜,争前途

过程:论联合,两前途;提党任,确毛思

评价:总经验,定路线;克错误,达团结;奠三基(政,思,组),毛思立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共七大先召开,国六大后召开,经典教材却先说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召开六大,然后才说共产党为了中国前途召开七大。这明显是有失公正,其实双方都是在准备抢夺胜利果实,而且是共产党先动手布置的。不过结束倒是国民党先结束,共产党晚了不少。)

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

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

背景:

过程:战略防,七七变;战相持,广武陷;战反攻,美太平(43)

评价:第一次,全胜利;危转兴,转折点;增尊信,世战份

正义战,全族抗;共砥柱,两相依;世互配,根本因

(共产党是中流砥柱,很多人有非议。其实这里确实是有点夸大其词,因为毕竟正规的日军是由国民党抵御的。但

也算说的过去,因为二者基础不一样,国民党是先国(己)后民,而共产党是先民后国,这里的民是坚定的反日集团,

也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和民站在一起,就等于顺历史潮流。民是砥柱,所以代表民的共产党也可以说是砥柱。国共是基础不同的两派,根本不会有完全相融的可能,只是在外敌入侵才会团结在一起的。国共日是个三角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不相容,又互相利用,实质是三派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相之间的斗争。)

(读历史,最大的原则就是:以史为鉴。学习一切的经验,记住一切的教训。最大的忌讳就是:以古非今。没有人

可以改变历史,所以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共产党的教训记住,经验吸取。不要去过分追究和批评当年的错误,没有太多的意义,未来才是现实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最好的态度。)

9、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

国民党的腐朽统治

反革策:“假和平,真内战”

伪宪法:46秋,伪国大

破民主:一二一,校场口;下关残,李闻血;二二八,镇民党

卖主权:求美援,签通航

国共重庆谈判

背景:国际势:社阵大,民解展,资阵变

国内势:矛盾转,内战策

过程:45重,双十定

评价:表诚意,扩影响;

内战爆发及其演进

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八月战,粉全面

1947,春,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孟良崮,粉重点;

1947.6,力量变,开反攻;刘邓出,目大别;中区立,被转主;

国统区人民的反压迫斗争

内战前,党民呼,双十定,政协开;政协会,民无合;内战开,二战线,民党决

注:第二战线:爱国运,周先称;五二运(1947),标确立

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联与斗,防左右

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背景:力量变,展决战

过程:1948.9-11,林彪,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

1948.11-1,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

1948.12-1,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平津战役

1949.4,渡江战役

评价:方针正,军积极;民支援,第二线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

三战役,民党裂,美策变;蒋引退,李代职;北平协,蒋否定

中间线,和平改,刷新政;势最大,民主盟;国共斗,建共和;旧民纲,新期续;帝否定,美蒋反;共党策,形势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1949.3,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重心移,确基策;分成份,估形势;号召党,警糖炮

过程:1949.9,政协商,定纲领

评价:国建立,史必然;果蒋否,民资弱;形势变,三线转

注:解放战争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46改,47纲

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

1915,中国科学社,赵元任,秉志和杨铨,美国成立,1918社址迁回中国

1927,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长,以“实行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为宗旨

成就:地质学:李四光

数学: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熊庆来

物理学:钱三强、钱学森

化学:候德榜

现代新儒学思潮

背景:20世纪20年代,续儒道,服宋明;儒通西,谋现代。

第一代:梁漱溟、熊十力和钱穆

第二代:唐君毅、徐复观和牟宗三

第三代:杜维明、刘述先和成中英

过程:儒本位,融西哲,加民科;儒心性,文实体,怀敬同;富根源,危机意,宗教情

评价:中为本,反西化;立本土,融合西;文救国,实不通;中体限,认难客

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

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背景:五四后,新旧斗,文革展;大革败,新人入,思幼稚;共领导,反文剿,立左翼

过程:30-36,上海立,鲁迅见;翻理论,培人才;开批判,促文展

评价:新前驱,打文剿;造马队,创理文;有左倾,团当党;照搬外,轻艺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

政治:收官资,消特权,土改革(50,土地法大纲)

外交:一边倒,另起灶,扫净屋,贸互通

文化:新学制,院系调,知改造

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1950-1953,抗美援朝

1950,整党建党

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不要四面出击》

镇压反革命

1951,三反五反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恢复的原因:心发展,方针正;党自建,理完备

社会主义改造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改造完成

背景:国营强,资改验;农合验,苏启示

过程: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生产组->供销社->合作社

资工商:私->国->社

评价: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956,《论十大关系》

1956,中共八大:提任务,定方针,探革向,强专政,文教展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957,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8,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主观优,政推动,左倾观,鼓崇拜;忽规律,群众运,盲求速

人民公社化:错估势,理论误;历史影,赶超潮

纠左:肯定三面红旗下进行

经济建设的曲折

196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比例,固成果,充项目,提效益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2,七千人大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问题》

评价:错严重,成就大;

展生产,区矛盾,贯民集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962,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提出“千万不要忘了阶级斗争”

196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1956,苏共二十大,两党产生分歧

1960,苏联召回专家

1966,两党关系中断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

背景:理论误,个人错;坏人用,缺思研

过程:1965,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

1966,彭真,文革小组《二月提纲》,强调不要把学术批判变为政治运动,先转发,不就被毛泽东否定 以“反党集团”罪名错误批判彭真、罗瑞卿、杨尚昆、陆定一,同时决定成立新的文革小组 八届十一中全会,《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

1967,一月风暴,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以及上海市党委大权被造反派夺取,毛支持 二月抗争,谭震林、陈毅和叶剑英,中央政治局停止了活动

1969,中共九大,文革的错误和理论实践合法化

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

1970,庐山会议,批判陈伯达

1973,林彪事件后,抄出其孔孟语录卡片,毛泽东据此提批孔,主要是防止右倾翻案,同意开展,但不希望动乱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上是对文革的错误理论和“左”倾政策的否定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6,四五运动,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九月九,毛泽东逝世

中央果断采取措施粉碎“四人帮”的叛乱

评价:识矛盾,坚民集;展民主,健法制

14、拨乱反正(1976-1978)

拨乱反正的历程

1976,揭批四人帮

1977,中共十一大,肯定文革功绩,保留了“物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78,科学大会,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拨乱反正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7,“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赞同,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难和反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背景:四人结,华凡是;真理论,小平讲

过程:政建设,思求是,组民集

评价:确正线,邓二代

注: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基本确定了国家教育部历史教材关于建国以来重大事件的评价原则,没有正规历史学者自由发挥的空间。)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1979,李先念,新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农村:1978-1984,78-80,农村责任制试行期

80-81,各种责任制全面推行

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推行

83-84,进一步稳定,完善责任制

城市:1979-1984,82年十二大以前,围绕国民经济调整,主要是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以后,利改税,适当发展个体经济,发展商品市场,小商品价格开放,直接调控转间接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特区:1980,划区域,开放策;用优惠,吸资技;促繁荣,内联外(引),制与观,促了解

全面展开:1980,四个经济特区

1984,十四个开放城市

1985,开放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区

1992,沿江和内陆城市与沿边城市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内地

农村:1985,以改革统购派购,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内容

1986,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轨道

城市:1985,全面展开

1986,厂长负责制

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工作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巡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背景:东剧变,苏解体;90后,中稳定;

过程:1992,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

评价:为全国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1992,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

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封建制度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方式变化及成因:阶段一:1840-1894,掠变商;商品主,武力辅,互勾结

阶段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变垄,商转资;瓜分潮,宰割盟

晚清政府与列强关系: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

战前-两次鸦片-太平天国――新要求(垄断),义和团-联军侵

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挑起,开市场;侵略战,转折点;闭关结,殖封开。

背景:封建败,资本盛;(这里本质是在讲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其发展程度源于劳动人民的解放程度)

借禁烟,行侵略;

过程:阶段一,封江口,占香港;阶段二,清宣战,广州和;阶段三,扩战争,南京约。

虎门烟,沙连升;广天培,民三元;定云飞,镇裕谦;吴化成,江海龄。

评价:最主因,清腐反(内因);客敌强,主中落。

殖封始,矛盾变,文化转

,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因目同,性质承;影响同,沦殖民

扩大:力量大,时间长;区域广,条约多

评价:岸地增,赔款加,坏主权

注:闭关政策:前防郑,后防夷;限通贸,京约破

虎门销烟:林邓合,三九火,显决心

租界:强划区,为基地;不受束,国中国。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一战后,开侵略;瑷珲北,北京东,堪西北

1858,《瑷珲条约》,东北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

1860,《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

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

中法战争

1883-1885,中法战争

过程:阶段一,越南北;阶段二,中东南(沿海);陆海战,互胜负

马尾海战-台湾基隆、沪尾之战-镇南关大捷

评价:法侵越,造基地;清妥协,致悲局;边疆危,促觉醒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日有策,势必然;列支态,矛催化;中有腐,造可能;朝有东,导火线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

评价:地位沦,刺野心;(列强)

促觉醒,各层动;(中国)

日位高,经济展;(日本)

英位降,同日盟;(英国)

注: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为己利,联涉日;为有功,索权益;瓜分潮,由此起。

门户开放:1898,美西战,失时机;弃随英,独立策;认利益,分享权;初租围,后全国;华盛顿,始有认。 租借地:先武占,后有约;定期租,最长百

德国-胶州湾-山东

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灭义和,扩侵略

过程:廊坊阻击-大沽炮战-清朝宣战-天津陷落-攻陷北京-扩大侵略

评价:

日俄战争

1903-1905,日俄战争

背景:日俄争,东北朝;为控制,帝国战

过程:俄连败,美调停;日获朝,东北分(俄国控制北部,日本控制南部)

评价: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1842,中英《南京条约》,地税赔(香港岛,协定税,赔2100),兼五岸(上下宁福广);领片待,租住权(开始) 1843,中美《望厦条约》,除割赔,所有权;扩领权,加协税;巡贸易,建教医

1844,中法《黄埔条约》,同英美,通商口,自由传

1858,英法《天津条约》,使驻京,十口岸;长江行,内历商;(北营烟,长九汉,口镇南,台南淡,下汕琼) 中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法,帮办税;英四百,法二百

1860,中英法俄《北京条约》(原名《续增条约》),英与法,增八百;开天津,准出国;割九龙,内传教(进一步) 1885,中法《中法新约》,法护越,界两通(指定两处通商);首路权,预投资 (加快) 1895,中日《马关条约》,日控朝,割辽台;赔两亿,开四口(苏杭沙重),允设厂 (大大加快) 1898,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法租广,借口威;扩界址,割新界。

1901,清与11国,《辛丑条约》,赔四五,设使区;清道歉,惩官吏;拆炮台,改总衙;北天山,允驻军。(最终)

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

背景:双重压,基本因;广西地,矛盾集(广勇进,多民居,适天灾)

过程:1851-1864

金田起,武宣王,永安建;定两湖,都天京;北伐败,西征胜;天京变,盛转衰。

;(人民群众) (领导组织)

(战略战术主动灵活)(能动性)

(农民散,无论导)

客观:清勾外,共同镇

最高峰,速溃清;缓殖民,鼓斗志;

注:洪秀全的思想来源:基儒农,三合一;(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运动时代特点及原因:半殖境,新特点;双任务,始学西;农最高,影它国;矛盾变,新思潮,田制促;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政权性,国体革,政体封;爵职官,混文武,军政兼;县以上,中央任,称守土;县以下,地公举,号乡官; 注:圣库制度:生需品,分配制;所有财,一律公;人衣食,平均配;战利品,禁私藏;初促进,后实亡。

乡官制度:基层组,人民举,兵农一

《天朝田亩制度》:土地核,涉全面;同耕则,分九等;地方组,军政一;否私制,有理想;背规律,实空想。 《资政新篇》:政得人,经效资,思除封,外平等;非农产,民不支;战之境,终难施

《制度》与《资政》:纲领文,反清统,固政权;制背律,资符向;制农经,资资义;制政君,资学西。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

背景:瓜分潮,德侵鲁;文化冲,孔斗教;天人祸,存结社。

过程:1898,冠县赵三多,扶清灭洋。镇压-招抚-联合镇压。指帝国,主矛变;拥清庭,缺认识。

评价:无组心,笼排外,被利用;(主观)

中外联,终被镇;(客观)

显力量,瓜分免;(帝国 主义)

乱封序,速溃清;(清政府)

认清质,促发展。(人民)(受到锻炼和教育)

注:东南互保:义高潮,列干涉;各自利,成谅解;合作抵,便侵略;维利益,客免损。(租界地,外国保;长苏杭,督抚护;两不扰)

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原因:内外有别(太多内(内部矛盾),义多外(外部矛盾)) 背景

领导:有无组则(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 (领导组织)

宗教:土洋差异(取基督,用土教) (思想来源) 过程对外:混敌友;盲排外 (对外关系)

结局:联合杀,精神嘉;击反动,促进步。 评价

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背景:清统衰,旗绿弱

过程(结构):湘勇基,宗族心;按地域,宗法系;募代世,严隶属;强军训,严思控;水陆并,新武备。

过程:兵制变,兵随将;政有映,汉官起;清收权,未如愿。

辛酉政变

1861,咸丰死,载淳立;八大臣,握实权;慈勾弈,联胜保;内重汉,外妥协;封资勾,由此始。

洋务运动

背景:二次战,天国运;内外患,统策调;护专制,两相同;对外物,分洋顽。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先自强,后求富;编新军,养人才。

评价:根本因,法基矛;不动封,来用资;内有顽,外有强;阶局限,办加残;

御外侮,持妥协;标未现,甲午败。

注:与近代化:背景:内开明,倡自革;主不触,客挖角。

过程:揭序幕(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奠基础(近代私企发生);变观念(冲击传统价值观); 评价:革面窄,半近代(化);

总理衙门:1861,理外务,衙门立;外制变,结督兼;紧勾结,强控制。

官督商办:商出资,官经管;初期适,甲午败。

(官商督办具有合理性,适应当时的环境,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用现在的眼光来苛

求古人,以空想的环境来强加给古人,这是主观唯心。事实上,当时存在企业都是问题,哪里谈得上其它的方面?有官商督办的形式存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这种方式也是抵御封建旧势力的最好途径。历史是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不易的,都是量的积累,不要只看到质变的伟大性,而忽略了量变的作用。要认识到历史一切的制度和措施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也就是有其当时的合理性,问题仅在于时间长些或者短些,而长短取决于人的预见性。这里要明确的还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偶然性产生于少数或单个的人的行为,必然性是源于多数的人的行为。因此历史不是一切都具有必然性的,关键在于参与者的多少。)

清末新政

背景:外患压,自感危;辛丑后,民不满;义惨败,传御结;义和后,洋上风。

过程:官兵学商

革官制,改兵制;振商实,变学制

评价:同戊戌,面相似;非重现,洋新版;促资展,西学传;资知现,民思扩;目未达,反激矛。

注:江楚三折:1901,张刘联,养人才;停捐官,官出洋。

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

器物―――――制度―――――政体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背景:

洋务运动争科技,论蛮夷;均捍封,政见争。

顽固派:仇洋物,夷变夏,奇技巧;倭、徐

过程

戊戌变法行变法,兴民权,倡西学

洋务派和顽固派:洋批顽,又反新

评价:三自救,均捍封;形势峻,层次进;与时进,促现代;不根变,是败因。

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背景:产生志,洋七十;官地商(买),入或创(投洋务,或自创)(第一途);少工厂,用机器(第二途)

投资建,布局差;少投资,受外迫;双重压,道路艰;此现实,定两面。

过程:资初展,甲辛间;甲午后:识士展,清不限;外资入,破自基;

评价: 帝倾销,封桎梏,仍显展;

二十初:列强侵,破自基;清新政,振工商;民反帝,供有利;

一定展,联政势;比重小,显妥协。

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上海发昌机器厂,1869,方举赞和孙英徳,最早出现的民资企

继昌隆剿丝厂,1872,广东南海,陈启源,民营剿丝工业中心

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天津,朱其昂,第一家机制面粉厂

同文书局,1882,上海,徐润和徐鸿复,最早的民族资本印刷业 大生纱厂,1895,江苏南通,张騫

商务印书馆,1897,上海,夏粹芳,高凤池等

张裕酿酒厂,1898,山东烟台,张振勋

茂新面粉厂,1902,无锡,荣宗敬和荣德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05,香港,简照南和简玉阶

启新洋灰公司,1906,唐山,周学熙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背景:唐已入,后期失;元二传,随之亡;实质触,明万历;鸦片战,再东渐;

明清西,本自然;晚清西,随暴力;首功绩,生留学;主体转,根性变。

过程:晚清西,四阶段;1811-1842,马礼逊,揭序幕;无约护,难达内。

1843-1860,基口岸,多著作;现主动,始译书

1860-1900,控政经,入内地,利文渗;清政变,策有调,转折点

1900-1911,转口输,量空前;社科重,译才出

评价:浅入深,被传主

过程:普遍冲,各层映;同时融,贯近代。

林魏师,冯采西,洋中体,康立宪,孙共和

评价:

,以“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宗旨

文化冲突:文冲突,普遍存;类型多,竞与较(竞争与比较)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背景:教附科,笼士人,锢人心;

过程:洋务起,兴学堂,遣留学;中体导,不变道;虽局限,终引进

戊戌变,废八股,兴学校

清新政,科举废,近制立;管理新,立学部;兴学堂,热出国

1901,江楚三折

1902,张百熙,壬寅制;虽公布,未实行

1903,二张重,癸卯制;颁实行,新教依

1905,袁氏奏,清下诏

评价:清主持,贯中体;浓封建,制有缺;史之进,教脱科;学职识,知构变

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背景:近科入,御外侮

过程:鸦片战,求炮船;丁龚炮,郑火船;

洋务起,规模引;译出书,新学堂;遣留学,教会助

甲午败,伤自尊,促觉醒;联救亡,二次潮

评价:科人才,途多条;早传吸,后培养;教会校,也有功

注:丁拱辰《演炮图说》,龚振麟《铸炮铁模图说》和郑复光《火轮船图说》

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

新学伪:古文经,刘歆造;虽失实,但动基;

孔改制:六经德,孔子假;变法思,承孔子;托古改,附三世(据乱世,生平势和太平世)

人公理:大同世,求理想

天演论:生进化,社达文;优胜劣,进化据;不变法,必亡国;号西学,鼓信心。

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京会试,日约签;举人惊,联请愿;康抓机,起宣言;爱国行,破禁令;思变政,戊戌兴

梁时务,申民权,设议院,君立宪

谭仁学,批封专,判纲名

论战:背景:维新展,动根基;顽洋联,大论战

过程:行变法,设议院,倡西学,核立宪

评价:西学播,思解放;暴弱点,第一战;

应诏折,保国会;百日新,戊戌变(刘杨林,谭康杨:留在杨林这个地方,谭康扬名)

评价:资软妥(新事物-内因)

敌视民(人民群众-决定)

旧势大(旧事物-外因)

和平路,走不通;爱国载,激民情;促资展,思解放

(变革是新旧势力的斗争问题,无论成败都会促进发展,因为变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新事物的暂时失败并不否

认其先进性。成败有偶然性,但趋势是必然的。逆历史潮流的变革,如王莽改制等(历史上这种变革应该不少,但因为是次要矛盾,没说而已),这种变革显而易见是旧势力暂时得势,历史在曲折,但这正是历史前进的道路。否定之否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

背景:新政始,立宪起;不满封,温和变;日俄战,坚信心;官纷呈,清终改。

过程:欧美察,确三益;颁上谕,预备立;消息出,团纷立;

谘局设,资院立(立雏形,史突破);宪派用,三请愿(宣思想,清失民;督抚参,内部危);清让步,立宪分; 1904-1905,日俄战争

1905,欧美察

1906,预备立宪

1907,谘议局

1908,《钦定宪法大纲》

1910,资政院

1909-1910,三请愿

1911,皇阁出,立宪败

评价: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背景:1894,《上李鸿章书》

1894,檀香山,兴中会(孙兴中,黄华兴,吕科学,蔡光复)

1905,东京,同盟会

过程:1905,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建立汉族主体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评价:较完整,质进革,存显弱;主民族,不反帝,存幻想;倡民权,不依民,秩序革;张民生,不夺地,软和妥。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背景:1905-1907,革命派和改良派;同盟立,报宣革;康梁改,坚保皇

过程:论焦点,围三民;

评价:揭改良,深入心;壮阵营,思想胜;三焦点,暴缺陷。

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

背景:

过程:(兴广惠,同萍黄,光徐安) ,广州起义,陆皓东,标开始

兴中会,惠州起义,郑士良,博同情

,萍浏醴起义,龚春台

,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

,广州新军起义,倪映典

,黄花冈起义,黄兴

,徐锡麟起义,同盟会秋瑾被牵连就义

光复会

,安庆新军起义,熊成基

无据地,不长久(根据地)

重党军,不依民(人民战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背景:文共建(文学社和共进会),新军基;川保路,酿时机

过程:双十晚,熊金起;建政府,稳形势;求名望,未握权

一月一,民国立;内统一,外和平;无步骤,显空泛

外交困(争反正,取帝承),财政难(帝破坏,内不统);

评价:基础弱,存危机;虽有缺,立场坚(民主共和)

注:《临时约法》:定国体,内阁制,三权分,确共和;虽有缺,仍革民

袁世凯窃权

背景:镇革命,清让权;帝施压,立宪望;革内妥,达协议

过程:革让权,帝退位;中山辞,袁选立;宋案生,二次革;最后战,终失败

评价:纲不彻,(指导思想)

不动民;(人民群众)

组织散,(领导组织)

无武装;(武装斗争)

翻帝制,建共和;播民主,击帝势;创条件,影外国;史证明,资不通。

(历史的层次是人民群众-领导组织-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活动,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层次。具有这么一个层次

的团体就构成相应的利益集团,我们一般是通过历史人物的选择来反映历史中的利益集团的选择,这是一个代表的问题。明显这里有五个大集团:袁,清,帝,立宪和革命,正是这五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左右中国历史的发展。)

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比较的特点及原因:

殖封确:帝清民,三较量;半殖序,得以立

矛合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帝间矛,侵策变,中外勾

改到革:民资展,新教育;改良败,民族危

北洋军阀的统治

背景:半殖封,社根源;

清廷迫,紧练兵;

袁个人,能动用;

辛翻帝,封未净;

资发展,供物基;

国际看,帝策变;

过程:1920,直皖战争,直奉-皖,皖败

1922,第一次直奉,直-奉,奉败

1924,第二次直奉,直-奉,直败

评价:主买帝,三结合;主封建,帝现代;综合看,近代化

拥军队,占地盘;帝靠山,均封建;统治法,残且愚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11-1914,白朗起义,民国初年规模最大的起义

1913,宋教仁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1913,二次革命,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独裁

1915,筹安六君子,杨度、严复等,讨论国体,支持袁世凯称帝

1915,二十一条,一战间,迫袁签;称帝切,五九耻;日接德,延租借;不割租,聘顾问;全国反,终未施 1915,洪宪帝制,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帝制

1916,护国运动,袁世凯实行帝制,蔡锷、李烈钧和唐继尧云南起兵

1916-1917,府院之争,黎元洪总统府和段祺瑞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

1917,张勋复辟,张勋策划溥仪复辟帝制

1917,护法运动,张勋复辟,中山讨逆;段氏掌权,广州护法

注:“好人政府”主义:1922,蔡元培、胡适和梁漱溟,提出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

“废督裁兵”:1921,只有废除督军,裁减军队,才能杜绝乱源,本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联省自治”:1920,章太炎和胡适,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

“制宪主义”:20世纪初期改良主义思潮,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五十,外企生;人数少,但集中;资本展,队伍壮;自在段,转自为

新文化运动

背景:军阀战,帝加侵;一战间,民资展;启蒙传,辛民共;袁复古,知难容

过程:提民科,倡新德,革文学

评价: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

封位动,民科弘;马义传,立文繁;先进子,多偏激。

注:1915-1926,《新青年》,上海,陈独秀

1918-1919,《每周评论》,北京,陈独秀主编,后胡适主编,和李大钊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维与顽,资战封;革与保,民革传;新文化,动封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背景:客观需,无壮醒;新文化,十月革;

过程:1919,李大钊,新青年;我马观,系统介

1920,李大钊,建团体;北京立,马研会

五四后,三论争;核心在,如何改;

评价:

注:三论争:问题与主义(胡适和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张东荪);无政府主义

五四运动

背景:巴黎会,求遭拒;德山东,转日本

过程:五四动,在北京;六三运,转上海;放学生,拒签字

评价:彻底反,开新民(世无革,工登台,先知领,义工和)

注:新旧民主革命比较:同社性-同任务-同革性

领导,思想;(背景)

前途,深度;(过程)

结果,所属;(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背景:十月革,共产助;工壮大(阶基),马义传(思基),小组立(组基)

过程:1921,上海,中共一大,定目标,确原则,任组工

1922,上海,中共二大,高低纲,两步走,反帝封

评价:新政党,代族利,面貌新

注:1922-1923,港安京(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和京汉铁路(经转政)),三罢工;

敌势大,需同盟;无权基,需武斗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敌强大,必然果;反帝封,存可能;国际帮,客观求

过程:1924,国党一,标形成;新三民,统政基;

评价:联正确,领必须;农中心,武特点

注:新三民主义:增反帝,主族平;普民权,联专政;节制资,针私人。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新目标,策手段

北伐战争

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背景:1924,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北京政变

1925,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掀起全国性群众革命高潮;统一并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谢持和邹鲁,西上会议派,反三策派别

1926.3,中山舰事件

1926.5,整理党务案

过程:1926.7,广州出师北伐;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

1927,共产党组织领导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三次上海武装起义;湖南农村大革命

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评价:

7、 南京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

1927,宁汉合流

1928,出师北伐-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

统治措施:控财金,成四家,特保甲

注:改订新约:结割据,帝策变;民心向,国权争;外交胜,映民望,税收增,有局限。

两次北伐:背景,目的,性质,领导,军队,态度(对帝)

新旧军阀混战

1928,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李宗仁,桂系军队、地盘全失

1929,蒋冯战争,蒋介石和冯玉祥,冯败回陕西

1930,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拥蒋入关,蒋胜

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背景:

过程:1927,八七会议,批右倾,土地革;武装反,秋收起

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第一枪

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根据地,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

广州起义,叶挺和张太雷,第一个城市工农民主政府

评价:独立导,新时期;建军队,定原则;锻炼党,打帝反;鼓斗志,开道路;

城不通,三结合(军队,农民和土地革命),国际弊

注:工农武装割据:中共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民主革命->农民革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1928,古田会议,肃清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然性:工不强,城缺基;内无主,外无立;三次败,因在城。

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

背景:

过程:1930-1931,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1932,第四次反围剿,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共“左倾”主导,但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错误指示 1933,第五次反围剿,博古和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确毛导,独立解,转折点

1936,会宁会师

评价:危转安,留精华,播火种

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业救国:办实业,救中国;洋务生,兴辛五;騫与荪,机不同;前展资,后反马

8、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背景:1927,东方会议-->田中奏折(台湾-朝鲜-满蒙-全中国-全世界)

过程:1931,九一八事变

1932,一二八事变,伪满州国成立

1935,华北事变(何梅协定:削党部,撤军队,散机关,免官吏,止抗日)

评价: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1931,马占山,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3,冯玉祥和吉鸿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3,蔡廷锴和李济深,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5,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瓦窑堡会议,论证了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西安事变

背景:共统战,学生运,民救亡,蒋内战

过程:调部队,临长安;哭柬败,遂兵柬;双十二,扣蒋氏

评价:粉内战,各层团;中共诚,表成熟;共针现,揭序幕;促转化,初形成

(蒋介石的政策是没有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是符合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也符合稳定压倒一切的。张、杨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前有共军,后有蒋军,老窝有日军,其它地方有军阀。共产党的政策也是正确的,只有统一战线,才能借刀杀人,自己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可以说没有日本侵华,中国人民将在混乱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日本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他们认清了国共两党;也锻炼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武装起来,进而为共产党的宣传节约了时间,准

备了充分的军队基础,使共产党在战后短短一两年间就变守为攻。抗日战争最大的赢家是共产党,当然也是中国人民,因为他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芦沟桥事变

背景:九一八,华北变

过程:七月七,宛平察;遭拒绝,攻卢沟;佟赵殉,评价陷

评价:揭序幕,抗战始

正面战场的持续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展

背景:全面战,统战立

过程:国民正,共敌后;

1937,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太原会战

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

南京大屠杀

1938,徐州会战(台儿庄会战)

武汉会战

近卫第三次声明(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南京陷,第一次;武汉陷,第二次)

193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限共、防共、溶共”,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4,豫湘桂战役

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史必然,矛盾转;西安变,共策调;民党求,妨英美

过程:九一八,八一宣;西安变,七七备;八一三,统线立

评价:势所趋,人心向,国共变

广泛性,不稳定;共为心,两条线

共党号,民力推;族危重,互相让;存前提,可长存

(如果没有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共统一战线能否建立还会是个问题。因为双十二事变到八一三事变中

间有大半年的时间,这中间双方都没有特别的动作。)

抗日民族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比较:广泛度,组织异;合方式,政军异;两条线,结果异;任务差,环境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背景:1937,洛川会议,析形势,定路线,阐原则(独立自主);(坚领导,打游击,建根据,动群抗,减租息) 1938,《论持久战》,三阶段

过程:1937-1938,聂荣臻,晋察冀根据地;刘伯承和徐向前,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贺龙,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0,百团大战,焚囚笼,增信心,提威望

评价:根据建,三三制,固团结;农缴租,主减息,利联合;大生产,奠物基;开整风,奠思基;

西南大后方的建设

背景:抗战前,工临海

过程:七七始,淞沪紧,四○结;

评价:迁工厂,奠工基;迁学校,保人才

中共“七大”的召开

背景:45年,抗战末;国六大,共七大;变民胜,争前途

过程:论联合,两前途;提党任,确毛思

评价:总经验,定路线;克错误,达团结;奠三基(政,思,组),毛思立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共七大先召开,国六大后召开,经典教材却先说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召开六大,然后才说共产党为了中国前途召开七大。这明显是有失公正,其实双方都是在准备抢夺胜利果实,而且是共产党先动手布置的。不过结束倒是国民党先结束,共产党晚了不少。)

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

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

背景:

过程:战略防,七七变;战相持,广武陷;战反攻,美太平(43)

评价:第一次,全胜利;危转兴,转折点;增尊信,世战份

正义战,全族抗;共砥柱,两相依;世互配,根本因

(共产党是中流砥柱,很多人有非议。其实这里确实是有点夸大其词,因为毕竟正规的日军是由国民党抵御的。但

也算说的过去,因为二者基础不一样,国民党是先国(己)后民,而共产党是先民后国,这里的民是坚定的反日集团,

也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和民站在一起,就等于顺历史潮流。民是砥柱,所以代表民的共产党也可以说是砥柱。国共是基础不同的两派,根本不会有完全相融的可能,只是在外敌入侵才会团结在一起的。国共日是个三角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不相容,又互相利用,实质是三派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相之间的斗争。)

(读历史,最大的原则就是:以史为鉴。学习一切的经验,记住一切的教训。最大的忌讳就是:以古非今。没有人

可以改变历史,所以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共产党的教训记住,经验吸取。不要去过分追究和批评当年的错误,没有太多的意义,未来才是现实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最好的态度。)

9、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

国民党的腐朽统治

反革策:“假和平,真内战”

伪宪法:46秋,伪国大

破民主:一二一,校场口;下关残,李闻血;二二八,镇民党

卖主权:求美援,签通航

国共重庆谈判

背景:国际势:社阵大,民解展,资阵变

国内势:矛盾转,内战策

过程:45重,双十定

评价:表诚意,扩影响;

内战爆发及其演进

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八月战,粉全面

1947,春,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孟良崮,粉重点;

1947.6,力量变,开反攻;刘邓出,目大别;中区立,被转主;

国统区人民的反压迫斗争

内战前,党民呼,双十定,政协开;政协会,民无合;内战开,二战线,民党决

注:第二战线:爱国运,周先称;五二运(1947),标确立

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联与斗,防左右

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背景:力量变,展决战

过程:1948.9-11,林彪,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

1948.11-1,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

1948.12-1,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平津战役

1949.4,渡江战役

评价:方针正,军积极;民支援,第二线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

三战役,民党裂,美策变;蒋引退,李代职;北平协,蒋否定

中间线,和平改,刷新政;势最大,民主盟;国共斗,建共和;旧民纲,新期续;帝否定,美蒋反;共党策,形势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1949.3,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重心移,确基策;分成份,估形势;号召党,警糖炮

过程:1949.9,政协商,定纲领

评价:国建立,史必然;果蒋否,民资弱;形势变,三线转

注:解放战争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46改,47纲

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

1915,中国科学社,赵元任,秉志和杨铨,美国成立,1918社址迁回中国

1927,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长,以“实行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为宗旨

成就:地质学:李四光

数学: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熊庆来

物理学:钱三强、钱学森

化学:候德榜

现代新儒学思潮

背景:20世纪20年代,续儒道,服宋明;儒通西,谋现代。

第一代:梁漱溟、熊十力和钱穆

第二代:唐君毅、徐复观和牟宗三

第三代:杜维明、刘述先和成中英

过程:儒本位,融西哲,加民科;儒心性,文实体,怀敬同;富根源,危机意,宗教情

评价:中为本,反西化;立本土,融合西;文救国,实不通;中体限,认难客

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

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背景:五四后,新旧斗,文革展;大革败,新人入,思幼稚;共领导,反文剿,立左翼

过程:30-36,上海立,鲁迅见;翻理论,培人才;开批判,促文展

评价:新前驱,打文剿;造马队,创理文;有左倾,团当党;照搬外,轻艺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

政治:收官资,消特权,土改革(50,土地法大纲)

外交:一边倒,另起灶,扫净屋,贸互通

文化:新学制,院系调,知改造

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1950-1953,抗美援朝

1950,整党建党

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不要四面出击》

镇压反革命

1951,三反五反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恢复的原因:心发展,方针正;党自建,理完备

社会主义改造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改造完成

背景:国营强,资改验;农合验,苏启示

过程: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生产组->供销社->合作社

资工商:私->国->社

评价: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956,《论十大关系》

1956,中共八大:提任务,定方针,探革向,强专政,文教展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957,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8,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主观优,政推动,左倾观,鼓崇拜;忽规律,群众运,盲求速

人民公社化:错估势,理论误;历史影,赶超潮

纠左:肯定三面红旗下进行

经济建设的曲折

196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比例,固成果,充项目,提效益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2,七千人大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问题》

评价:错严重,成就大;

展生产,区矛盾,贯民集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962,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提出“千万不要忘了阶级斗争”

196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1956,苏共二十大,两党产生分歧

1960,苏联召回专家

1966,两党关系中断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

背景:理论误,个人错;坏人用,缺思研

过程:1965,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

1966,彭真,文革小组《二月提纲》,强调不要把学术批判变为政治运动,先转发,不就被毛泽东否定 以“反党集团”罪名错误批判彭真、罗瑞卿、杨尚昆、陆定一,同时决定成立新的文革小组 八届十一中全会,《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

1967,一月风暴,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以及上海市党委大权被造反派夺取,毛支持 二月抗争,谭震林、陈毅和叶剑英,中央政治局停止了活动

1969,中共九大,文革的错误和理论实践合法化

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

1970,庐山会议,批判陈伯达

1973,林彪事件后,抄出其孔孟语录卡片,毛泽东据此提批孔,主要是防止右倾翻案,同意开展,但不希望动乱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上是对文革的错误理论和“左”倾政策的否定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6,四五运动,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九月九,毛泽东逝世

中央果断采取措施粉碎“四人帮”的叛乱

评价:识矛盾,坚民集;展民主,健法制

14、拨乱反正(1976-1978)

拨乱反正的历程

1976,揭批四人帮

1977,中共十一大,肯定文革功绩,保留了“物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78,科学大会,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拨乱反正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7,“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赞同,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难和反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背景:四人结,华凡是;真理论,小平讲

过程:政建设,思求是,组民集

评价:确正线,邓二代

注: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基本确定了国家教育部历史教材关于建国以来重大事件的评价原则,没有正规历史学者自由发挥的空间。)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1979,李先念,新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农村:1978-1984,78-80,农村责任制试行期

80-81,各种责任制全面推行

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推行

83-84,进一步稳定,完善责任制

城市:1979-1984,82年十二大以前,围绕国民经济调整,主要是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以后,利改税,适当发展个体经济,发展商品市场,小商品价格开放,直接调控转间接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特区:1980,划区域,开放策;用优惠,吸资技;促繁荣,内联外(引),制与观,促了解

全面展开:1980,四个经济特区

1984,十四个开放城市

1985,开放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区

1992,沿江和内陆城市与沿边城市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内地

农村:1985,以改革统购派购,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内容

1986,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轨道

城市:1985,全面展开

1986,厂长负责制

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工作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巡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背景:东剧变,苏解体;90后,中稳定;

过程:1992,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

评价:为全国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1992,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章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一共分为两轮 第一轮复习:整合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坚持"全.准.深.新" ...查看


  • 2012高考历史备考指南
  • 2012高考历史备考指南 新学年伊始,高三年级的同学即将面临紧张的复习生活.就历史学科而言,高考前一般要经历两至三轮的知识复习,同学们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以达到怎样的复习效果,试谈拙见. 一.按照通史体系,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按照惯 ...查看


  •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见解
  •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浅谈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人们预见的中学教学革命终于拉开了序幕.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趋势,推动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意味着教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接受检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复习对策也需 ...查看


  •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
  • 史上最优秀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标申报书 (2014年最新版) 课题名称 新记<大公报>再研究--以"蒋介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 ...查看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红军长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红军长征>,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 ...查看


  •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一.材料题答题方法策略 (1)一般材料题解题步骤: ①审设问:有几问.问什么.怎么答. 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并划出关键信息(与设问相关的句.段.词): 一粗读:读标题.材料出处.作者.时地人(分析材料所处时代.作者立场, ...查看


  •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几点建议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几点建议 姓名:钱富宝 单位:定埠中心学校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 ...查看


  •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计划一: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 ...查看


  • 2013年中考历史质量分析
  • 2013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质量分析 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初中教研室 李春婷 2013年的中考已经结束,为了使老师们能及时了解和掌握2013年全市中考历史质量状况,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促进我市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