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姓名:芦丽菊

单位:吴江市八都中心幼儿园

邮编:215233

[内容摘要]:

尊重,让心灵走向自由,能正确处理科学活动中的偶发事件;激励,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能与老师积极互动,生命的海洋里永远激情无限;开放,在科学活动中,人人都能收获精彩。

[关键词]:尊重 激励 开放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人的世纪,是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充分展示的世纪,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凸现于眼前的“主体”二字便显得格外鲜活。新《纲要》精神明确指出:“科学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 从而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尊重、激励、开放——是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三大要素,这也是我从《纲要》及实践中感悟出的几点感受。

一、 尊重——偶发事件的处理

正如瑞吉欧教育所倡导的,“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跟1/3的确定性和2/3的不确定性在一起”。而新的教学观也告诉我们: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不是一种对确定性的追求,相反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清晰的事实模糊化,从确定中寻找不确定性,并从中生成可以探究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很多的预设环节中,往往会有一些我们设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既要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又必须具有相当的机智与灵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科学活动《木柱与铁柱》中的第一个环节“感知木柱与铁柱的一样性”中,由于木柱和铁柱经过我们的加工以后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形状、颜色相同),意在让孩子们说出它们俩长的一样的,可是活动刚开始孩子们就给我

来了个“下马威”,他们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这两个客人一个胖、一个瘦;一个高,一个矮;一个粗,一个细„„”天哪!怎么会这样,这么简单的问题孩子们怎么就和我对不上号呢?当时我的脸涨得通红,手心也开始冒汗!但是我也并没有强行让孩子说一样的,而是顺势顺力,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你们都说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那么这两个小客人的颜色怎样呢?”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这个问题上来了——“老师,它们都是红色的”。于是对于用眼睛直接感知“木柱与铁柱”时,孩子们的答案有了不一样的声音,那么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孩子们都想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测和看法,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孩子用手直接感知“木柱与铁柱”的轻重。这个环节虽然超出了老师预设范围,但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对问题的感受将会更灵动与深刻,比预设时更易于让孩子们接受,更能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因此,教师应对幼儿倾注尊重、理解、期待与关怀,走进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幼儿的心灵走向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激活。

二、 激励——主体的积极互动

老师和孩子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是老师和孩子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纲要》中说:我们要成为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卸下“老师”的角色,多倾听和理解,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而用我们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使幼儿在互动中感受、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科学活动《比较轻重》中,在孩子们借用辅助材料探索、进行操作活动后的交流、讲述环节中,我把主动权给了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比较轻重的方法,但是我的观点很明确:“你玩了什么?怎样知道木柱轻、铁柱重?”因此,孩子们活跃了,你一言,我一句,都想把自己刚才实验过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有个孩子说:“刚才我玩了天平,把木柱和铁柱同时放在两个盘里,高的轻是木柱,底的、压下去的重是铁柱。”我还没来得及接上去,他又开始说了:“其实刚才那四种材料我都玩过了,也都知道怎样玩„„”“我知道你都已试过了,也能清楚的说明理由,但也请你把机会让给别人一次好吗?你的朋友也很想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呢!”为

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讲述自己的发现,,介绍自己的成功,分享自己的快乐,我对这个孩子说了“谢谢”,并请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接着,另外一个可爱的女孩迫不及待来介绍了“用管子吹的方法”,“我刚才是用管子来吹铁柱和木柱的„„”紧接着,“我把木柱和铁柱都放到水里,沉下去的是重的铁柱„„”在这里,没有所谓的老师的“权威”,我只不过和孩子一样,只是活动中的一个参与者,而做的更多的则是倾听、赞扬和恰当的引导。为孩子独到的见解而欢呼,为孩子流畅的语言而惊叹,抑或是为孩子不恰当的理由、不顺畅的语言而疏导„„ 在这样轻松、融和的互动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孩子的现实,更能看到他们的可能;不仅看到他们的实然,也能看到他们的应然。而激励,正是让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超越的关键。“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老师,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让我们无法赞美。”

三、 开放——让人人收获精彩

我们常常感叹,孩子是有潜能的,他们的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估计。正如麻省大学乔治·福门教授说过:“通过寻常时刻,你会发现一个能干、自主的儿童。”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要太多干预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孩子更有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这也体现了“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选适合教育的儿童”的理念。 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集合排队,可可等几个小朋友还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地上的蚂蚁,对老师的招呼不加理睬。于是,我走过去似乎不经意地说:“蚂蚁这么小,长得什么样都看不清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当解说员。灿灿小朋友问:“蚂蚁会游泳吗?”“会!”“不会”!孩子们争执起来。我立即端来一盆水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蚂蚁不会游泳”孩子们在探索中得出了结论。接着我让孩子们把蚂蚁装入瓶子里,带回教室继续观察,从而生成了一个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认识小蚂蚁》。这样使教育涌动生命的活力,使幼儿人人得到积极主动发展。开放,使我和孩子同样收获精彩无限。

在科学活动中, 尊重、激励和开放使孩子真正地徜徉着自由和快乐,在学习的海洋里激情无限。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姓名:芦丽菊

单位:吴江市八都中心幼儿园

邮编:215233

[内容摘要]:

尊重,让心灵走向自由,能正确处理科学活动中的偶发事件;激励,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能与老师积极互动,生命的海洋里永远激情无限;开放,在科学活动中,人人都能收获精彩。

[关键词]:尊重 激励 开放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人的世纪,是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充分展示的世纪,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凸现于眼前的“主体”二字便显得格外鲜活。新《纲要》精神明确指出:“科学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 从而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尊重、激励、开放——是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三大要素,这也是我从《纲要》及实践中感悟出的几点感受。

一、 尊重——偶发事件的处理

正如瑞吉欧教育所倡导的,“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跟1/3的确定性和2/3的不确定性在一起”。而新的教学观也告诉我们: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不是一种对确定性的追求,相反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清晰的事实模糊化,从确定中寻找不确定性,并从中生成可以探究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很多的预设环节中,往往会有一些我们设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既要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又必须具有相当的机智与灵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科学活动《木柱与铁柱》中的第一个环节“感知木柱与铁柱的一样性”中,由于木柱和铁柱经过我们的加工以后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形状、颜色相同),意在让孩子们说出它们俩长的一样的,可是活动刚开始孩子们就给我

来了个“下马威”,他们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这两个客人一个胖、一个瘦;一个高,一个矮;一个粗,一个细„„”天哪!怎么会这样,这么简单的问题孩子们怎么就和我对不上号呢?当时我的脸涨得通红,手心也开始冒汗!但是我也并没有强行让孩子说一样的,而是顺势顺力,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你们都说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那么这两个小客人的颜色怎样呢?”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这个问题上来了——“老师,它们都是红色的”。于是对于用眼睛直接感知“木柱与铁柱”时,孩子们的答案有了不一样的声音,那么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孩子们都想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测和看法,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孩子用手直接感知“木柱与铁柱”的轻重。这个环节虽然超出了老师预设范围,但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对问题的感受将会更灵动与深刻,比预设时更易于让孩子们接受,更能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因此,教师应对幼儿倾注尊重、理解、期待与关怀,走进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幼儿的心灵走向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激活。

二、 激励——主体的积极互动

老师和孩子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是老师和孩子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纲要》中说:我们要成为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卸下“老师”的角色,多倾听和理解,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而用我们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使幼儿在互动中感受、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科学活动《比较轻重》中,在孩子们借用辅助材料探索、进行操作活动后的交流、讲述环节中,我把主动权给了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比较轻重的方法,但是我的观点很明确:“你玩了什么?怎样知道木柱轻、铁柱重?”因此,孩子们活跃了,你一言,我一句,都想把自己刚才实验过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有个孩子说:“刚才我玩了天平,把木柱和铁柱同时放在两个盘里,高的轻是木柱,底的、压下去的重是铁柱。”我还没来得及接上去,他又开始说了:“其实刚才那四种材料我都玩过了,也都知道怎样玩„„”“我知道你都已试过了,也能清楚的说明理由,但也请你把机会让给别人一次好吗?你的朋友也很想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呢!”为

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讲述自己的发现,,介绍自己的成功,分享自己的快乐,我对这个孩子说了“谢谢”,并请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接着,另外一个可爱的女孩迫不及待来介绍了“用管子吹的方法”,“我刚才是用管子来吹铁柱和木柱的„„”紧接着,“我把木柱和铁柱都放到水里,沉下去的是重的铁柱„„”在这里,没有所谓的老师的“权威”,我只不过和孩子一样,只是活动中的一个参与者,而做的更多的则是倾听、赞扬和恰当的引导。为孩子独到的见解而欢呼,为孩子流畅的语言而惊叹,抑或是为孩子不恰当的理由、不顺畅的语言而疏导„„ 在这样轻松、融和的互动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孩子的现实,更能看到他们的可能;不仅看到他们的实然,也能看到他们的应然。而激励,正是让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超越的关键。“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老师,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让我们无法赞美。”

三、 开放——让人人收获精彩

我们常常感叹,孩子是有潜能的,他们的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估计。正如麻省大学乔治·福门教授说过:“通过寻常时刻,你会发现一个能干、自主的儿童。”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要太多干预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孩子更有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这也体现了“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选适合教育的儿童”的理念。 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集合排队,可可等几个小朋友还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地上的蚂蚁,对老师的招呼不加理睬。于是,我走过去似乎不经意地说:“蚂蚁这么小,长得什么样都看不清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当解说员。灿灿小朋友问:“蚂蚁会游泳吗?”“会!”“不会”!孩子们争执起来。我立即端来一盆水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蚂蚁不会游泳”孩子们在探索中得出了结论。接着我让孩子们把蚂蚁装入瓶子里,带回教室继续观察,从而生成了一个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认识小蚂蚁》。这样使教育涌动生命的活力,使幼儿人人得到积极主动发展。开放,使我和孩子同样收获精彩无限。

在科学活动中, 尊重、激励和开放使孩子真正地徜徉着自由和快乐,在学习的海洋里激情无限。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相关文章

  • 教师节祝福语:教你用成语表达对各科目老师的
  • [小编寄语]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节祝福语---教你用成语表达对各科目老师的感谢,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1. 您慷慨激昂,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带领我们挖掘灵感领域.(语文) 2. 你才思缜密,像源源不断的数学江流,启发我们拓展不尽奥秘. ...查看


  • 赞美老师的句子:各科任老师的赞美祝福
  • 您博学多识,像亘古流传的星光大道,引领我们探索科学的密境. (物理老师) 您慷慨激昂,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带领我们挖掘灵感领域.(语文老师) 您妙语连珠,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 (语文老师) 您怀才于心,像纵横世界 ...查看


  • 赞美老师的成语:您博学多识
  • 您博学多识,像亘古流传的星光大道,引领我们探索科学的密境. (物理老师) 你慷慨激昂,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带领我们挖掘灵感领域.(语文老师) 您妙语连珠,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 (语文老师) 你怀才于心,像纵横世界 ...查看


  • 教师节诗词
  • 语文: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诗词歌赋尽显雅士风度 语段篇章全显中华文明 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 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 讲关系,伯仲叔季样样通 说人物,旦末净丑个个明 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 沐清风,讲 ...查看


  • 美丽的转身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丽的转身 作者:尤杰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3年第11期 课改的浪潮席卷着中华大地,一个个课改实验校.示范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涌 ...查看


  • 六下科学教学计划
  •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 ...查看


  • 不做教书匠124
  •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感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看似 ...查看


  • 童稚生活中的艺术1
  • 童稚生活中的艺术美 ----学习丰子恺散文<竹影> 学生导学案 (第一课时) 陇西县德兴初中 教者:史政辉 2012-4-20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查看


  • 以孟二冬精神引领宿州学院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考
  • 第25卷第11期 2010年11月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Vol.25,No.11 Nov.2010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0.11.001 以孟二冬精神引领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