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残疾走向真正的爱情

  《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这两部小说都是史铁生的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爱情小说。史铁生特殊的遭遇,使其对爱情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不是停留在现实生活中而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史铁生在他的《爱情问题》中,他认为爱情是孤独的证明。他认为人生来就注定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而爱情则是人摆脱孤独的重要途径。   《务虚笔记》中的Z,家境贫寒的他在九岁时闯入宫殿般美丽的大房子,大房子散发的高贵气息,让他“有点自惭形秽”“想回家”,这是自卑的开始,是孤独来临的标志。《 务虚笔记》中十六七岁的诗人L写给女孩T的情书被贴在学校的墙上,公布于众,L被称为“臭流氓”。众人唾骂他“真不要脸”,L只能 “惊慌失措” ,他感到不理解的孤独。   《我的丁一之旅》中,遮蔽问题具体为意象“衣”和“墙”。衣服和建筑物的使用在人类之初是生存的需要。而现在“衣” 、“墙”所表明的不再仅仅是人与人空间的隔离,是精神遮蔽的隐喻。史铁生认为,它们“要遮蔽的主要不是肉体,根本的是你的欲望,你由衷的心愿,你自由的向往。”文明社会中的表情、微笑、掌声、谎言等等无不带有遮蔽性质,人们因遮蔽而孤独。   人之所以需要爱情,史铁生认为归根结底源于人的根本困境:孤独。人类告别蒙昧走向文明,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和羞耻感。每个人都要走进这千万种价值的审视、评判中,每个人便都不得不遮挡起肉体和灵魂的羞处,于是走进隔膜与防范,走进孤独。但从那时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一个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那乐园就是爱情。   爱情就是要赤诚袒露和完全敞开的境界,人心与人心之间完全不必设防。史铁生作为一个残疾人,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史铁生为苦受身心折磨的残疾人及所有“健康人”觅到了一个摆脱孤独的乌托邦式的爱之乐园。   二、爱情要专一   “爱情既然是美好的感情,为什么要专一而不应该多向呢?为什么不能把它推广为一对二,对三,对四以至于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呢?   史铁生没有从社会、伦理、道德等传统的角度加以解释,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不能的原因,恰恰就是爱情的原因。简而言之,孤独创造了爱情,这孤独的背景,恰恰又是多向爱情之不能的原因。倘万众相爱可如情侣,孤独的背景就要消失,于是爱情的原因也将不在。”所以爱情应当珍重,应当专一。   《务虚笔记》里,女教师O固守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以信徒般的虔诚爱并信仰着画家Z,最终又以死来拯救、延续这份绝望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   《我的丁一之旅》中,作者希望通过爱情之路,使人类重返无拘无束的伊甸园,重新获得彻底袒露“心魂”的自由境界。小说以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寓言开篇,由此而引发了人类亘古不变的寻找之路。丁一为了得到能彻底打开心扉的理想的爱情,走上了寻找“夏娃”的漫漫长路。终于,丁一找到了他的夏娃——娥。丁一把爱情的获得看作是重返伊甸园的契机,开始不断地上演着他那“无衣无墙”的戏剧。随后,他又让萨加入他们的戏剧,他想让欲望自由奔放,让自己重返伊甸园。丁一的爱情之路走得太远也太极端了,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心魂”能自由交流,他肆意改变爱情的规则,把爱情的“一对一”变成为“一对多”。他忘记了爱情只能存在于私人的领域,一旦突破了这一范围,参与进更多的人,欺骗与谎言会在情之间重新筑起一堵堵“墙”,可是,随着娥离开“夜的戏剧”走向现实,丁一无奈地宣告理想的失败,最后在绝望中死去。   总之,多向的爱情只能是一种理想,或者说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而危险性最小的一对一的爱才便于心灵的敞开,才利于实现爱的心愿。   三、爱情是对人类残疾的拯救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残疾是生理缺陷的又一种说法,它和无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残疾人处于社会边缘地带,没有“完美的身体”的人平等的工作权等一系列权利,被视为社会的负担和累赘,更不用说其爱与被爱的权利。所以,对于残疾人来说爱情是奢侈品。   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残疾人爱情权利的被剥夺和以爱情的真切渴求两者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然而他并没有站在矛盾的立场上予以批判和控诉,恰恰相反,他找到两者之间内在的契合点,使其笔下残疾人的爱情显得神圣和必须,突显了在残疾面前爱情的力量,爱情是对人类残疾的拯救。 史铁生认为“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残疾即残缺,限制,阻幛。名为人者,已经是一种限制。残疾,并不仅仅限于肢体或器官,更由于心灵的压迫和损伤。由“残疾的人”到“人的残疾”,史铁生对残疾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爱情权利传统观念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   残疾是人类的问题,是人人都存在的问题。《务虚笔记》中的医生F、画家Z、诗人L等角色的心魂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 他们都在追求圣洁美好的爱情。“残疾”留下的浓重阴影,只能由爱情之光去驱散。   在史铁生的意识中,爱情是一种信仰。他对爱的解读跨越了形而下的约束,视爱为残疾的拯救,人类精神的拯救。一个很圆满很快乐的人,不太容易去这样认真地思考爱情。史铁生对爱情观做了完美解析。      参考文献:   [1]史铁生.务虚笔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史铁生.病隙碎笔[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于戈.寻找夏娃与文本解读——论《我的丁一之旅》[J].当代作家评论,   [5]王永岭.以爱引渡人生——试析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J].九江学院学报

  《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这两部小说都是史铁生的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爱情小说。史铁生特殊的遭遇,使其对爱情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不是停留在现实生活中而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史铁生在他的《爱情问题》中,他认为爱情是孤独的证明。他认为人生来就注定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而爱情则是人摆脱孤独的重要途径。   《务虚笔记》中的Z,家境贫寒的他在九岁时闯入宫殿般美丽的大房子,大房子散发的高贵气息,让他“有点自惭形秽”“想回家”,这是自卑的开始,是孤独来临的标志。《 务虚笔记》中十六七岁的诗人L写给女孩T的情书被贴在学校的墙上,公布于众,L被称为“臭流氓”。众人唾骂他“真不要脸”,L只能 “惊慌失措” ,他感到不理解的孤独。   《我的丁一之旅》中,遮蔽问题具体为意象“衣”和“墙”。衣服和建筑物的使用在人类之初是生存的需要。而现在“衣” 、“墙”所表明的不再仅仅是人与人空间的隔离,是精神遮蔽的隐喻。史铁生认为,它们“要遮蔽的主要不是肉体,根本的是你的欲望,你由衷的心愿,你自由的向往。”文明社会中的表情、微笑、掌声、谎言等等无不带有遮蔽性质,人们因遮蔽而孤独。   人之所以需要爱情,史铁生认为归根结底源于人的根本困境:孤独。人类告别蒙昧走向文明,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和羞耻感。每个人都要走进这千万种价值的审视、评判中,每个人便都不得不遮挡起肉体和灵魂的羞处,于是走进隔膜与防范,走进孤独。但从那时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一个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那乐园就是爱情。   爱情就是要赤诚袒露和完全敞开的境界,人心与人心之间完全不必设防。史铁生作为一个残疾人,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史铁生为苦受身心折磨的残疾人及所有“健康人”觅到了一个摆脱孤独的乌托邦式的爱之乐园。   二、爱情要专一   “爱情既然是美好的感情,为什么要专一而不应该多向呢?为什么不能把它推广为一对二,对三,对四以至于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呢?   史铁生没有从社会、伦理、道德等传统的角度加以解释,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不能的原因,恰恰就是爱情的原因。简而言之,孤独创造了爱情,这孤独的背景,恰恰又是多向爱情之不能的原因。倘万众相爱可如情侣,孤独的背景就要消失,于是爱情的原因也将不在。”所以爱情应当珍重,应当专一。   《务虚笔记》里,女教师O固守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以信徒般的虔诚爱并信仰着画家Z,最终又以死来拯救、延续这份绝望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   《我的丁一之旅》中,作者希望通过爱情之路,使人类重返无拘无束的伊甸园,重新获得彻底袒露“心魂”的自由境界。小说以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寓言开篇,由此而引发了人类亘古不变的寻找之路。丁一为了得到能彻底打开心扉的理想的爱情,走上了寻找“夏娃”的漫漫长路。终于,丁一找到了他的夏娃——娥。丁一把爱情的获得看作是重返伊甸园的契机,开始不断地上演着他那“无衣无墙”的戏剧。随后,他又让萨加入他们的戏剧,他想让欲望自由奔放,让自己重返伊甸园。丁一的爱情之路走得太远也太极端了,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心魂”能自由交流,他肆意改变爱情的规则,把爱情的“一对一”变成为“一对多”。他忘记了爱情只能存在于私人的领域,一旦突破了这一范围,参与进更多的人,欺骗与谎言会在情之间重新筑起一堵堵“墙”,可是,随着娥离开“夜的戏剧”走向现实,丁一无奈地宣告理想的失败,最后在绝望中死去。   总之,多向的爱情只能是一种理想,或者说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而危险性最小的一对一的爱才便于心灵的敞开,才利于实现爱的心愿。   三、爱情是对人类残疾的拯救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残疾是生理缺陷的又一种说法,它和无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残疾人处于社会边缘地带,没有“完美的身体”的人平等的工作权等一系列权利,被视为社会的负担和累赘,更不用说其爱与被爱的权利。所以,对于残疾人来说爱情是奢侈品。   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残疾人爱情权利的被剥夺和以爱情的真切渴求两者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然而他并没有站在矛盾的立场上予以批判和控诉,恰恰相反,他找到两者之间内在的契合点,使其笔下残疾人的爱情显得神圣和必须,突显了在残疾面前爱情的力量,爱情是对人类残疾的拯救。 史铁生认为“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残疾即残缺,限制,阻幛。名为人者,已经是一种限制。残疾,并不仅仅限于肢体或器官,更由于心灵的压迫和损伤。由“残疾的人”到“人的残疾”,史铁生对残疾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爱情权利传统观念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   残疾是人类的问题,是人人都存在的问题。《务虚笔记》中的医生F、画家Z、诗人L等角色的心魂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 他们都在追求圣洁美好的爱情。“残疾”留下的浓重阴影,只能由爱情之光去驱散。   在史铁生的意识中,爱情是一种信仰。他对爱的解读跨越了形而下的约束,视爱为残疾的拯救,人类精神的拯救。一个很圆满很快乐的人,不太容易去这样认真地思考爱情。史铁生对爱情观做了完美解析。      参考文献:   [1]史铁生.务虚笔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史铁生.病隙碎笔[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于戈.寻找夏娃与文本解读——论《我的丁一之旅》[J].当代作家评论,   [5]王永岭.以爱引渡人生——试析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J].九江学院学报


相关文章

  • 史铁生[病隙碎笔]摘录
  •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 ...查看


  • 史铁生的精神空间
  • 第3期 №3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March.2009 29 史铁生的精神空间 程志军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南宁摘要:史铁生是一位思考型作家.在纸与笔的世界里,,,从容地完成了形而上的艰难求索, ...查看


  • [人为什么活着]作业]
  • 史铁生存在状态及为什么活着的思考 王赛 土资1201 摘要:史铁生是一位思考型作家.在纸与笔的世界里, 他从个体出发构建了人本困境下的精神家园, 历经精神炼狱, 从容地完成了形而上的艰难求索, 从而以理性与智慧发掘出"过程即目的& ...查看


  • 人如何走向残疾?
  • 人如何走向残疾? 昨晚看电影<芬妮的选择>,主人公芬妮双腿残疾,是个残疾学校的数学老师,但她认为自己是个正常人,于是她决定到普通学校去教书.有位阿根廷的记者去采访她时说:"你作为一个残疾人却勇敢地到这首中学来教学,肯定 ...查看


  • 说说残疾人的婚姻
  • 作者:文愿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残疾人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内心深处也会憧憬着那种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也会有追求人世间最和睦而祥和的享受天伦之乐的渴望,试想一下,妻子.丈夫.女儿.儿子和家是一副人世间最和谐 ...查看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及说课稿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一. 导入: 展示和志刚书写的图片. 人,最大的优越,无非是五官俱在,四肢健全.而双手健全,又是人们生活上最主要的支持和希望.当年,残缺了双手.失去了这一主要支持的和志刚,曾有过了结此生的一闪念.但在还 ...查看


  • 她从作家到中国残联主席(组图)
  • 杨澜和张海迪 张海迪:2008年11月13日,张海迪正式接替邓朴方,出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在担任中国残联主席之后,张海迪一刻也没停下工作的脚步.北京.黑龙江.大连.都江堰.绵阳.澳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坐在轮椅上的她往返于各地,视察残疾 ...查看


  • 融合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 摘要:在社会分层的背景下,残疾人群体是获取资源最少的群体,又是离权力中心最远的群体,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他们有平等接受各种教育和活动的权利,并从学校融合走向社区融合,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关键词:冲突 融合 残疾人 分类号 ...查看


  • 与嘴巴和耳朵无关的爱情
  • 与嘴巴和耳朵无关的爱情 柳淑敏是医院的一名化验员,过了阴历的二月就整整28岁了.然而,这个美丽而又苗条的姑娘,连一次最简单的恋爱都没有谈过.她是个哑巴. 小时候她一点毛病也没有.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喉管里突然生了一个瘤子,医生说,发展下去会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