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一、 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在现代哲学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概念。人们普遍认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现代哲学中双峰对峙的两大哲学思潮,并以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演化趋向来描述和预测哲学的跨世纪走向。因此,在对哲学及其派别斗争的理解中,探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我们首先辨析“科学主义”这个概念。

所谓“科学主义”,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指 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 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及其广泛的技术应用,使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忽视甚至侮辱传统的哲学,才能使科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由此可见,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正因如此,有的学者明确地指出,“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反对把自然科学看作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 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 ,加以贬斥” 为了具体地理解“科学主义”,我们需要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分析哲学”“、基础主义”以及“科学精神”的关系。

首先,我们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的关系。 “科学主义”与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复杂关系,但“科学哲学”并不就是“科学主义”。有的学者曾经指出“:事实上,人们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词组‘科学哲学’的。总的说来,对这个词组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上说,即就其本来的涵义来说,‘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是有关科学的哲学。换句话说,科学哲学是指研究一个领域或一个部门的哲学,这个领域或部门就是科学。科学哲学对科学的方方面面作哲学分析。这种广义的解释是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家可以接受的。实际上,人们经常把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谈论。例如,本格表示:‘如果我们说科学哲学,我们指对科学作考察的一个学科:分析科学的种种问题、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技巧、科学的逻辑结构、科学的语义构成、科学的一般结果等等’。“”但是,只限于对‘科学哲学’词组的广义解释就很不够了。欧洲哲学的历史演进给这个术语带来了特殊的意义,使之带有时代的印记。只要不忘考虑哲学史背景,这种特殊的意义便是不能忽视的”。“狭义上说的‘科学哲学’是指一个哲学运动、一种哲学思潮,与哲学上划分大派别相联系,在哲学史上有渊源关系,在哲学演变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就是指开始于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思潮或哲学运动。在苏联把它统称作‘英美科学哲学’,在我国叫做‘西方科学哲学’,在英国和美国则称为现代科学哲学。很显然,‘科学哲学’的狭义解释是加以限制了的一种特定的涵义,它与这个词组的广义解释有着本质的差别。作为一个哲学运动或一种哲学思潮,科学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一定阶段上和科学相当发展的背景上出现的,是一种历史产物。” 通过上述解释,可以初步地明确“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广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它本身并不就是“科学主义”;与此相反“,狭义的”科学哲学,即作为一种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的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则是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其次,我们分析“科学主义”与“基础主义”的关系。 “科学主义”,在其深层的哲学意义上,应当说是一种“认识论的基础主义”。有的学者曾对近代哲学家勒内 笛卡儿首创的“基础主义”作出这样的 概括“:(一)科学是唯一的知识、永恒的真理。伦理的、美学的和神学的思想都将被科学的进步所排除。接受传统规范的唯一理由不过是,我们在一切实践领域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的限度内,按照传统规则和基于经验的做法来生活是慎重的。这一点最重要,以下各点可由此直接或间接地推演出来。(二)科学知识的确定性( )在于

它以主体中的明白清晰的观念为基础;这 是知识的阿基米德点。(三)自然科学之所以是客观实在的正确表象,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它成了一切知识的标准和范例。(四)当一切知识都成为科学知识之日,就是一切人生问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都得到解答之时。(五)所以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思潮的代 科学是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表人物,并没有完全接受上述观念;但是,由于他们把“科学”作为裁判全部文化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因此仍然是坚持“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基础主义”是“科学主义”的实质,而“科学主义”则是“基础主义”的表现形式。这种理解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科学主义”的本质的理解。

最后,我们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科学主义”作为近代以来的一种哲学思潮和哲学运动,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不能把“科学主义”混同于对“科学”的崇尚和倡导,更不能把它混同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即“求真”的精神,是面对现实探索规律的精神即“求实”的精神,是以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精神即“求善”的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的精神即“求美”的精神。这种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主义”与人类为真理而斗争的“科学精神”区别开来,批判“科学主义”而弘扬“科学精神”,这是我们的应有的基本态度。

二、 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

在现代哲学中“,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待的哲学称谓。一般认 为“,人本主义”有三种涵义:一是特指 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 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二是专指 世纪末到 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哲学;三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其中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等。

在上述“特指”的第一种意义上,人本主义的思想家是力图把人重新纳入自然和历史世界中去,并以这个观点重新解释“人”。“在这个意义上人本主义是造成 世纪科学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使‘科学 主义’诞生的一个条件世纪以来的基础主义和 。世纪末期以来的自然 主义并不反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因此,这种“特指”的人本主义,或者说 历史上的人本主义运动,是同超自然的信仰主义相对立,而不是同近代以来兴 起的“科学主义”相对立。

在上述“特指”的第二种意义上,人本主义就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为了与“庸俗唯物主义”相区别,费尔巴哈把自己在反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建立的哲学称为“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实际上,费尔巴哈哲学继承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关于自然与人的思想,恢复了英法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它确认物质第一性,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自然转化的有意识有理性的实体,是肉体与灵魂、存在与思维的统一体,并把人和自然作为哲学唯一的最高对象;但和忽视人甚至‘敌视人’的英法机械唯物主义又不同,费尔巴哈哲学认为人不是机器,而是感性的对象,人性、人的本质存在于人同自然和人同人的统一之中。人们因此把费尔巴哈哲学称为人本唯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比英法机械唯物主义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人本唯物主义又是脱离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来研究人的,不理解人和人的意识的社会本质,把现实的人的特征和属性看作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还原为人的自然本性,实际上是把人生物化了。人本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人实际上仍是抽象的自然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社会的人。在这个。 意义上,列宁认为,人本唯物主义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在上述的第三种意义即“泛指”的意义上,现代哲学中倡言“以人为本”的哲学,往往均被冠之以“人本主义”,甚至把马克思的哲学也归结为“人本主义”哲学。这至少是一种很严重的误解。

为了理解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我们需要辨析“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关系,还需要具体地了解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潮。

首先,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人道主义”,通常被解释为“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哲学思潮或哲学理论的“人本主义”,或内蕴着“人道主义”的思想和原则,或张扬着“人道主义”的口号和旗帜,人们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的同等意义去使用“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个概念。就此而言,对“人道主义”的解释,也是某种程度上对“人本主义”的诠释。 通常认为“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和理论,它的产生、发展是与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适应的。在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 主义的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人文主义形式的人道主义者大多为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它提倡人道反对神道,高扬人性贬抑神性,赞美人的自然性否定一切神授,要求重视人的‘个性’、‘自由意志’及世俗的享受,冲破封建的宗教束缚,追求人的解放。 世纪法国启蒙 思想家将人道主义扩及到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要求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使现实的一切都符合人的理性,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前提”

其次,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显而易见,上述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有原则性的重大区别的。按照恩格斯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从出发去理解思维与存在、人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活动 与世界的相互关 系,并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以人类自身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使命。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既以历史主义的态度批判地汲取了人道主义的合理内容,但又以科学社会主义而超越了世纪的“西方马克思 人道主义。 主义”以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来诠释马克思主义,这从根本上说是不恰当的。

再次,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关系。 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和哲学运动,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是作为“反科世纪的欧洲学主义”的哲学思潮而存在的。 大陆哲学,改变了主要以数学、 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为对象的研究方式,日益显著地以人以及关于人的人文学科为对象,从而形成了与英美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相抗衡的哲学思潮,即“反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 这种“反科学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反对把自然科学视为一切文化样式的典范,反对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供在哲学祭台的中央,要求对“科学”本身的种种预设前提进行批判性反思。特别是在“语言转向”中,欧陆的人本主义哲学反对“科学主义”地对待语言,即反对单纯地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反对分析哲学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考仅仅诉诸于概念的确定性、表达的明晰性和意义的可证实性,而要求对语言的“人文主义”理解,即要求考察语词的多义性、表述的隐喻性和意义的可增生性,从而把语言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

最后,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潮的关系。在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认为,“人”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所有存在的特殊的存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种特殊的存在称为“此在”。海德格尔这样提出问题:“我们应当在哪种存在者身上破解存在的意义?我们应当把哪种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好让存在开展出来?”他的回答是“:这种存在者,就是我们自己向来所是的存在者,就是除了其他存在的可能性外还能够发问存在的存在者,我们用此在这个术语来称呼

这种存在者。” 作为人本主义的存在主义,它所凸现的是,人的存在与其他一切存在的区别,并从而把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理解的真正对象。存在主义认为,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即某种特定的物种的本质预先地规定了该物种的每个个体的存在;与此相反,人的存在则是“存在先于本质”,即人在自身的存在过程中构成自己的本质,人是一种不断地超越自己先前之所是的存在。

在存在主义看来,正是人的存在的特殊性,才需要反思人的存在的哲学;而存在主义以前的全部哲学,却总是像对待其他存在一样,不断地追问人的“本质”,因此,除存在主义之外的全部哲学都是“本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认为,寻求“本质”需要科学的研究方式,反思“存在”则需要哲学的研究方式;要求哲学像科学那样去寻求“本质”,必然得出“科学主义”的结论;让哲学反思人的“存在”,则是存在主义的或人本主义的哲学。由此可见,在存在主义这里,集中地表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在现代哲学中的对立。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首先是哲学自我理解的对立,即理解和解释哲学自身的对立。

在科学主义看来,哲学和科学都起源于人类对知识的渴求,都承担着为人类提供普遍性知识的使命,由此便构成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演化过程:古代的哲学以“知识总汇”的形式而囊括了全部科学,科学则以萌芽的形式而蕴含于哲学之中;近代的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而哲学则企图以“科学的科学”的姿态而君临于科学之上;现代科学不仅完全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而且承担起不断地提供新的“世界观”或“普遍规律”的职能,因此现代的哲学必须而且只能作为“科学的副产品”即对科学命题进行逻辑分析的方式而存在。

科学主义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这种相互关系的历史转换,既符合哲学史和科学史,也符合哲学与科学的自身发展的逻辑。这是因为,“人类总是倾向于甚至在他们还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时就作出答案”,因此,“当科学解释由于当时的知识不足以获致正确概括而失败时,想象就代替了它,提出了一类朴素类比法的解释来满足要求普遍性的冲动”,这样,“普遍性的寻求就被假解释所满足了”,而“哲学就是从这个土地上兴起的”。这表明“,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然而“,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从这个基础上已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 些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因此“,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认为,哲学与科学起源于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渴求,科学寻求的是关于事物的规律,哲学寻求的则是人的自我理解。从哲学史看,古希腊哲学的根本指向就是“认识你自己”。古代哲学对“万物的统一性”的寻求,从根本上说,是以“外投”的形式而寻找“内在”的根据,即通过寻求“万物的统一性”而确立人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本”;近代哲学对“意识的统一性”的寻求,则更为明确地从关于世界的思考而转向关于人的思考,“认识论转向”的实质是“主体性转向”;现代哲学以发达的现代科学为前提,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交给科学去进行研究,哲学则专门反思人的存在。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以对哲学的自我理解的对立为前提,具体地展现为对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不同理解。

在科学主义看来,现代科学为人类提供关于对象世界的各种规律性的认识,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科学本身;由于现代哲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所以现代哲学具有双重性质,即:一方面,由于它以科学为基础,因而它也具有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对科学的逻辑的、语言的分析,因而它又具有超科学的哲学性质;这种科学化的哲学,不是为人们提供“普遍规律”,而是为人们消解掉传统哲学“制造”的种种“虚假问题”,并为人们“澄清”

语言表达的意义,使人们能够“科学地”思考问题和“科学地”生活。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既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供了重要前提,又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出了迫切要求。在现代人本主义看来,由于现代科学承担了对人以外的全部存在的研究,因而现代哲学能够集中地反思人这种特殊的存在,并从对人的反思出发去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问题”,因而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反思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的全部活动方式,回答现代人类的存在意义问题。从这种基本理解出发,现代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哲学的真正对象,关于人的哲学反思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性质,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理论前提。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还表现为对传统哲学的不同的理解与批判。

当代美国哲学家莫尔顿 怀特说,“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 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这是 。 因为,“在黑格尔的博大体系中,以往哲学的全部雏鸡都终于到家栖息了” 因此,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就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的批判;批判黑格尔哲学的不同出发点和不同思路,则凸现了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以黑格尔哲学为最高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可以作出这样的总体性概括,即:哲学家主要是以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去追求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把这句话分解开来,包含两层基本涵义:一是传统哲学的追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二是传求目标 统哲学的研究方哲学家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式 。

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上说,现代哲学产生于传统哲学的批判。而如何批判传统哲学,则同时规定着新哲学所选取的不同的哲学方向与道路。“拒斥形而上学”世纪 年代以来的实证主义所开始的科学主义思潮的 ,这是自旗帜和出发点,它标志着科学主义思潮对传统哲学的总体态度,也蕴含着科学主义思潮的基本取向。 “拒斥形而上学”,这意味着,科学主义思潮所理解的传统哲学的根本弊端,在于它的脱离科学的“思辨性”和“超验性”。

在科学主义看来,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来描述思维和存在所服从的同一规律,这是一种“狂妄的理性”或“理性的狂妄”,即试图超越科学理性而无限地驰骋人类的理性。因此,科学主义从“谦虚的理性”或“理性的谦虚”出发,试图以科学理性来限定人类理性,用科学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或通过语言的分析去“治疗”哲学,使哲学成为科学的“副产品”。 与“拒斥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不同,人本主义思潮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及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运动,是一种彻底理性化、逻辑化的“冷酷的理性”或“理性的冷酷”,它把人变成了抽象的、冰冷的逻辑。因此,人本主义从“丰富的人性”或“人的丰富性”出发,把它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诉诸于关于人的生存意义的“人学”。现代的人本主义哲学,在批判以黑格尔哲学为标志的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具体地探讨了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语言与文化等诸多矛盾关系,在现代意义上展开了对人的哲学反思。

在概括地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立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代哲学中这两大思潮的某些共同点及其相互融合的趋向。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典型代表的。在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逻辑实证主义不仅遭到各种人本主义派别的讨伐,而且也受到了其后的各种科学哲学流派的批判。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费耶阿本德的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均“缓和”了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从而也微妙曲折地调整了对哲学本身的看法。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仅“容忍”思辨性的猜测,而且认为科学本身就是通过自由创造的、思辨的、尝试性的猜测与观察和实验的

语言表达的意义,使人们能够“科学地”思考问题和“科学地”生活。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既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供了重要前提,又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出了迫切要求。在现代人本主义看来,由于现代科学承担了对人以外的全部存在的研究,因而现代哲学能够集中地反思人这种特殊的存在,并从对人的反思出发去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问题”,因而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反思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的全部活动方式,回答现代人类的存在意义问题。从这种基本理解出发,现代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哲学的真正对象,关于人的哲学反思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性质,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理论前提。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还表现为对传统哲学的不同的理解与批判。

当代美国哲学家莫尔顿 怀特说,“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 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这是 。 因为,“在黑格尔的博大体系中,以往哲学的全部雏鸡都终于到家栖息了” 因此,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就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的批判;批判黑格尔哲学的不同出发点和不同思路,则凸现了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以黑格尔哲学为最高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可以作出这样的总体性概括,即:哲学家主要是以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去追求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把这句话分解开来,包含两层基本涵义:一是传统哲学的追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二是传求目标 统哲学的研究方哲学家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式 。

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上说,现代哲学产生于传统哲学的批判。而如何批判传统哲学,则同时规定着新哲学所选取的不同的哲学方向与道路。“拒斥形而上学”世纪 年代以来的实证主义所开始的科学主义思潮的 ,这是自旗帜和出发点,它标志着科学主义思潮对传统哲学的总体态度,也蕴含着科学主义思潮的基本取向。 “拒斥形而上学”,这意味着,科学主义思潮所理解的传统哲学的根本弊端,在于它的脱离科学的“思辨性”和“超验性”。

在科学主义看来,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来描述思维和存在所服从的同一规律,这是一种“狂妄的理性”或“理性的狂妄”,即试图超越科学理性而无限地驰骋人类的理性。因此,科学主义从“谦虚的理性”或“理性的谦虚”出发,试图以科学理性来限定人类理性,用科学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或通过语言的分析去“治疗”哲学,使哲学成为科学的“副产品”。 与“拒斥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不同,人本主义思潮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及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运动,是一种彻底理性化、逻辑化的“冷酷的理性”或“理性的冷酷”,它把人变成了抽象的、冰冷的逻辑。因此,人本主义从“丰富的人性”或“人的丰富性”出发,把它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诉诸于关于人的生存意义的“人学”。现代的人本主义哲学,在批判以黑格尔哲学为标志的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具体地探讨了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语言与文化等诸多矛盾关系,在现代意义上展开了对人的哲学反思。

在概括地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立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代哲学中这两大思潮的某些共同点及其相互融合的趋向。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典型代表的。在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逻辑实证主义不仅遭到各种人本主义派别的讨伐,而且也受到了其后的各种科学哲学流派的批判。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费耶阿本德的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均“缓和”了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从而也微妙曲折地调整了对哲学本身的看法。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仅“容忍”思辨性的猜测,而且认为科学本身就是通过自由创造的、思辨的、尝试性的猜测与观察和实验的

反驳而获得进步的。库恩则以科学家集团所共同遵循的“范式”作为其科学发展历史模型的核心范畴,强调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在理论选择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至于费耶阿本德,甚至反对科学是按照某种或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理性活动的观点,以至认为现代科学正在扮演与早期欧洲基督教相类似的角色。这种“内部造反”,不能不说是对极端的“科学主义”的一种惩罚。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面对现代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在当代哲学中正在兴起“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思潮。这种思潮认为,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方式,科学理论作为人类这种活动方式的结果,它同人类自身一样,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而不是某种超越人类之外、或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独立自主的实体。科学的认识方式和方法论原则,并不具有永恒的中立性,而总是蕴含着人类的历史性的概念框架、解释原则和价值观念。对于人类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样式来说,科学并不具有普遍的公度性。因此,需要从人文主义的视野去理解科学,并在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中,消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 在《分析的时代 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一书的结怀特曾感 尾,莫尔顿 慨万千地说:“只要我们把哲学看成是各部分截然隔开的学科,在那里有感动我们的萨特尔,有为我们做实证工作的卡尔纳普,那么我就必然看到使哲学界分裂的不只是不协调,而是更加令人沮丧的东西,那就是哲学家们完全缺乏能力和方法达到相互之间的了解”。他提出,“最重要的是把二十世纪哲学的两个对立要素重新统一起来,即用那些主要是大陆传统中的高瞻远瞩、明察洞见和比较人道的与有文化修养的事宜来补足最近英、美传统中分析派的、实用主义的和语言学派所关心的事情” 。他还充满信心地说“:当我们一旦弄清楚 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称得起在认识分类表中占有一个唯我独尊的位置时,当我们弄清楚了人类各种经验的形式也和认识同样 重要时:只有到那个时候才算打通最广义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的道路。”

四、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虽然表现为许多方面的对立,但却具 有某些深层的一致性。这主要是体现在它们对社会历史的理解之中。 传统哲学以追求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为目标,把哲学的价值定位为提供人类存在的“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的支撑点”。这种深层的哲学观念之所以能够得以成立,是因为传统哲学总是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归结为思想的历史,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理性的力量,把社会历史的进步归结为理性的胜利。这表明了传统哲学的对人类理性的鲸吞宇宙的期待,对真善美的雄心勃勃的追求,对人类实现自身崇高的满怀激情的确信。 然而,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都否认理性的权威性、确定性和统一性,都力图动摇人类生存的合理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信念。与追求人类“最高支撑点”的传统哲学相比,现代哲学中的两大思潮从对人类理性的鲸吞宇宙的幻想,变成了对人类理性的深感忧虑的怀疑;从对人类未来的满怀激情的憧憬,变成了对人类未来的惴惴不安的恐惧;从对真善美的雄心勃勃的追求,变成了对真善美的黯然失色的叹息。失掉对人类前景的确信,否认历史的真正的进步,张扬真理的多元主义,坚持价值的相对主义,构成了现代哲学中这两大思潮的共同的基本观念。 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即“无人身的理性”把人的情感、意志、想象、个性等人的全部丰富性都异化给了非人的、超人的思维,因而这样的理性是“冷酷的”,是敌视个人存在的;黑格尔以这种“冷酷的理性”作为历史统一性的基础、历史必然性的逻辑和历史进步性的根据,不仅是纯粹的虚构,是与人的生存状态相悖谬的,而且是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否定。 人本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个人作为一次性的存在,具有不可重复性,对于个人死亡 而言,人生总是荒谬的;人作为一种 的不可逃避的归宿独特的自为性的存在,具有不可规定性,对于除人之外的全部的自在存在 世界 而言,人生又是自主的;荒谬的人生是“无意义的”,自主的人生则是 “有价值的”;因此,人不应该寻求终极的意义(包括历史的必然性),而应该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样,人类生活的必然性信念,历史发展的规律

性信念,都在人本主义思潮中隐退了;非理性的和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构成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基调。显而易见,在对传统哲学的理性进步的历史观的批判中,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不仅否定传统哲学以理性的实现来解释历史的进步,而且否定了历史的统一性、必然性和进步性。 与人本主义思潮一样,科学主义思潮也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出发,并通过这种批判确立了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而科学主义思潮的突出特征则在于,它立足于“谦虚的理性”去讨论“狂妄的理性”,把对理性的批判具体化为对哲学以及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是对理性的挑战,也是对理性进步的历史观的挑战。这鲜明地表达了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的两种不同理解。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一、 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在现代哲学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概念。人们普遍认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现代哲学中双峰对峙的两大哲学思潮,并以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演化趋向来描述和预测哲学的跨世纪走向。因此,在对哲学及其派别斗争的理解中,探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我们首先辨析“科学主义”这个概念。

所谓“科学主义”,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指 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 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及其广泛的技术应用,使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忽视甚至侮辱传统的哲学,才能使科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由此可见,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正因如此,有的学者明确地指出,“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反对把自然科学看作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 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 ,加以贬斥” 为了具体地理解“科学主义”,我们需要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分析哲学”“、基础主义”以及“科学精神”的关系。

首先,我们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的关系。 “科学主义”与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复杂关系,但“科学哲学”并不就是“科学主义”。有的学者曾经指出“:事实上,人们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词组‘科学哲学’的。总的说来,对这个词组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上说,即就其本来的涵义来说,‘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是有关科学的哲学。换句话说,科学哲学是指研究一个领域或一个部门的哲学,这个领域或部门就是科学。科学哲学对科学的方方面面作哲学分析。这种广义的解释是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家可以接受的。实际上,人们经常把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谈论。例如,本格表示:‘如果我们说科学哲学,我们指对科学作考察的一个学科:分析科学的种种问题、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技巧、科学的逻辑结构、科学的语义构成、科学的一般结果等等’。“”但是,只限于对‘科学哲学’词组的广义解释就很不够了。欧洲哲学的历史演进给这个术语带来了特殊的意义,使之带有时代的印记。只要不忘考虑哲学史背景,这种特殊的意义便是不能忽视的”。“狭义上说的‘科学哲学’是指一个哲学运动、一种哲学思潮,与哲学上划分大派别相联系,在哲学史上有渊源关系,在哲学演变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就是指开始于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思潮或哲学运动。在苏联把它统称作‘英美科学哲学’,在我国叫做‘西方科学哲学’,在英国和美国则称为现代科学哲学。很显然,‘科学哲学’的狭义解释是加以限制了的一种特定的涵义,它与这个词组的广义解释有着本质的差别。作为一个哲学运动或一种哲学思潮,科学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一定阶段上和科学相当发展的背景上出现的,是一种历史产物。” 通过上述解释,可以初步地明确“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广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它本身并不就是“科学主义”;与此相反“,狭义的”科学哲学,即作为一种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的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则是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其次,我们分析“科学主义”与“基础主义”的关系。 “科学主义”,在其深层的哲学意义上,应当说是一种“认识论的基础主义”。有的学者曾对近代哲学家勒内 笛卡儿首创的“基础主义”作出这样的 概括“:(一)科学是唯一的知识、永恒的真理。伦理的、美学的和神学的思想都将被科学的进步所排除。接受传统规范的唯一理由不过是,我们在一切实践领域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的限度内,按照传统规则和基于经验的做法来生活是慎重的。这一点最重要,以下各点可由此直接或间接地推演出来。(二)科学知识的确定性( )在于

它以主体中的明白清晰的观念为基础;这 是知识的阿基米德点。(三)自然科学之所以是客观实在的正确表象,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它成了一切知识的标准和范例。(四)当一切知识都成为科学知识之日,就是一切人生问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都得到解答之时。(五)所以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思潮的代 科学是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表人物,并没有完全接受上述观念;但是,由于他们把“科学”作为裁判全部文化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因此仍然是坚持“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基础主义”是“科学主义”的实质,而“科学主义”则是“基础主义”的表现形式。这种理解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科学主义”的本质的理解。

最后,我们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科学主义”作为近代以来的一种哲学思潮和哲学运动,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不能把“科学主义”混同于对“科学”的崇尚和倡导,更不能把它混同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即“求真”的精神,是面对现实探索规律的精神即“求实”的精神,是以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精神即“求善”的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的精神即“求美”的精神。这种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主义”与人类为真理而斗争的“科学精神”区别开来,批判“科学主义”而弘扬“科学精神”,这是我们的应有的基本态度。

二、 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

在现代哲学中“,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待的哲学称谓。一般认 为“,人本主义”有三种涵义:一是特指 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 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二是专指 世纪末到 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哲学;三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其中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等。

在上述“特指”的第一种意义上,人本主义的思想家是力图把人重新纳入自然和历史世界中去,并以这个观点重新解释“人”。“在这个意义上人本主义是造成 世纪科学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使‘科学 主义’诞生的一个条件世纪以来的基础主义和 。世纪末期以来的自然 主义并不反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因此,这种“特指”的人本主义,或者说 历史上的人本主义运动,是同超自然的信仰主义相对立,而不是同近代以来兴 起的“科学主义”相对立。

在上述“特指”的第二种意义上,人本主义就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为了与“庸俗唯物主义”相区别,费尔巴哈把自己在反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建立的哲学称为“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实际上,费尔巴哈哲学继承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关于自然与人的思想,恢复了英法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它确认物质第一性,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自然转化的有意识有理性的实体,是肉体与灵魂、存在与思维的统一体,并把人和自然作为哲学唯一的最高对象;但和忽视人甚至‘敌视人’的英法机械唯物主义又不同,费尔巴哈哲学认为人不是机器,而是感性的对象,人性、人的本质存在于人同自然和人同人的统一之中。人们因此把费尔巴哈哲学称为人本唯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比英法机械唯物主义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人本唯物主义又是脱离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来研究人的,不理解人和人的意识的社会本质,把现实的人的特征和属性看作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还原为人的自然本性,实际上是把人生物化了。人本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人实际上仍是抽象的自然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社会的人。在这个。 意义上,列宁认为,人本唯物主义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在上述的第三种意义即“泛指”的意义上,现代哲学中倡言“以人为本”的哲学,往往均被冠之以“人本主义”,甚至把马克思的哲学也归结为“人本主义”哲学。这至少是一种很严重的误解。

为了理解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我们需要辨析“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关系,还需要具体地了解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潮。

首先,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人道主义”,通常被解释为“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哲学思潮或哲学理论的“人本主义”,或内蕴着“人道主义”的思想和原则,或张扬着“人道主义”的口号和旗帜,人们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的同等意义去使用“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个概念。就此而言,对“人道主义”的解释,也是某种程度上对“人本主义”的诠释。 通常认为“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和理论,它的产生、发展是与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适应的。在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 主义的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人文主义形式的人道主义者大多为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它提倡人道反对神道,高扬人性贬抑神性,赞美人的自然性否定一切神授,要求重视人的‘个性’、‘自由意志’及世俗的享受,冲破封建的宗教束缚,追求人的解放。 世纪法国启蒙 思想家将人道主义扩及到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要求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使现实的一切都符合人的理性,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前提”

其次,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显而易见,上述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有原则性的重大区别的。按照恩格斯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从出发去理解思维与存在、人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活动 与世界的相互关 系,并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以人类自身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使命。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既以历史主义的态度批判地汲取了人道主义的合理内容,但又以科学社会主义而超越了世纪的“西方马克思 人道主义。 主义”以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来诠释马克思主义,这从根本上说是不恰当的。

再次,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关系。 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和哲学运动,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是作为“反科世纪的欧洲学主义”的哲学思潮而存在的。 大陆哲学,改变了主要以数学、 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为对象的研究方式,日益显著地以人以及关于人的人文学科为对象,从而形成了与英美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相抗衡的哲学思潮,即“反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 这种“反科学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反对把自然科学视为一切文化样式的典范,反对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供在哲学祭台的中央,要求对“科学”本身的种种预设前提进行批判性反思。特别是在“语言转向”中,欧陆的人本主义哲学反对“科学主义”地对待语言,即反对单纯地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反对分析哲学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考仅仅诉诸于概念的确定性、表达的明晰性和意义的可证实性,而要求对语言的“人文主义”理解,即要求考察语词的多义性、表述的隐喻性和意义的可增生性,从而把语言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

最后,我们分析“人本主义”与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潮的关系。在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认为,“人”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所有存在的特殊的存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种特殊的存在称为“此在”。海德格尔这样提出问题:“我们应当在哪种存在者身上破解存在的意义?我们应当把哪种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好让存在开展出来?”他的回答是“:这种存在者,就是我们自己向来所是的存在者,就是除了其他存在的可能性外还能够发问存在的存在者,我们用此在这个术语来称呼

这种存在者。” 作为人本主义的存在主义,它所凸现的是,人的存在与其他一切存在的区别,并从而把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理解的真正对象。存在主义认为,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即某种特定的物种的本质预先地规定了该物种的每个个体的存在;与此相反,人的存在则是“存在先于本质”,即人在自身的存在过程中构成自己的本质,人是一种不断地超越自己先前之所是的存在。

在存在主义看来,正是人的存在的特殊性,才需要反思人的存在的哲学;而存在主义以前的全部哲学,却总是像对待其他存在一样,不断地追问人的“本质”,因此,除存在主义之外的全部哲学都是“本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认为,寻求“本质”需要科学的研究方式,反思“存在”则需要哲学的研究方式;要求哲学像科学那样去寻求“本质”,必然得出“科学主义”的结论;让哲学反思人的“存在”,则是存在主义的或人本主义的哲学。由此可见,在存在主义这里,集中地表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在现代哲学中的对立。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首先是哲学自我理解的对立,即理解和解释哲学自身的对立。

在科学主义看来,哲学和科学都起源于人类对知识的渴求,都承担着为人类提供普遍性知识的使命,由此便构成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演化过程:古代的哲学以“知识总汇”的形式而囊括了全部科学,科学则以萌芽的形式而蕴含于哲学之中;近代的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而哲学则企图以“科学的科学”的姿态而君临于科学之上;现代科学不仅完全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而且承担起不断地提供新的“世界观”或“普遍规律”的职能,因此现代的哲学必须而且只能作为“科学的副产品”即对科学命题进行逻辑分析的方式而存在。

科学主义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这种相互关系的历史转换,既符合哲学史和科学史,也符合哲学与科学的自身发展的逻辑。这是因为,“人类总是倾向于甚至在他们还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时就作出答案”,因此,“当科学解释由于当时的知识不足以获致正确概括而失败时,想象就代替了它,提出了一类朴素类比法的解释来满足要求普遍性的冲动”,这样,“普遍性的寻求就被假解释所满足了”,而“哲学就是从这个土地上兴起的”。这表明“,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然而“,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从这个基础上已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 些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因此“,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认为,哲学与科学起源于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渴求,科学寻求的是关于事物的规律,哲学寻求的则是人的自我理解。从哲学史看,古希腊哲学的根本指向就是“认识你自己”。古代哲学对“万物的统一性”的寻求,从根本上说,是以“外投”的形式而寻找“内在”的根据,即通过寻求“万物的统一性”而确立人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本”;近代哲学对“意识的统一性”的寻求,则更为明确地从关于世界的思考而转向关于人的思考,“认识论转向”的实质是“主体性转向”;现代哲学以发达的现代科学为前提,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交给科学去进行研究,哲学则专门反思人的存在。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以对哲学的自我理解的对立为前提,具体地展现为对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不同理解。

在科学主义看来,现代科学为人类提供关于对象世界的各种规律性的认识,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科学本身;由于现代哲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所以现代哲学具有双重性质,即:一方面,由于它以科学为基础,因而它也具有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对科学的逻辑的、语言的分析,因而它又具有超科学的哲学性质;这种科学化的哲学,不是为人们提供“普遍规律”,而是为人们消解掉传统哲学“制造”的种种“虚假问题”,并为人们“澄清”

语言表达的意义,使人们能够“科学地”思考问题和“科学地”生活。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既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供了重要前提,又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出了迫切要求。在现代人本主义看来,由于现代科学承担了对人以外的全部存在的研究,因而现代哲学能够集中地反思人这种特殊的存在,并从对人的反思出发去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问题”,因而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反思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的全部活动方式,回答现代人类的存在意义问题。从这种基本理解出发,现代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哲学的真正对象,关于人的哲学反思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性质,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理论前提。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还表现为对传统哲学的不同的理解与批判。

当代美国哲学家莫尔顿 怀特说,“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 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这是 。 因为,“在黑格尔的博大体系中,以往哲学的全部雏鸡都终于到家栖息了” 因此,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就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的批判;批判黑格尔哲学的不同出发点和不同思路,则凸现了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以黑格尔哲学为最高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可以作出这样的总体性概括,即:哲学家主要是以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去追求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把这句话分解开来,包含两层基本涵义:一是传统哲学的追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二是传求目标 统哲学的研究方哲学家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式 。

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上说,现代哲学产生于传统哲学的批判。而如何批判传统哲学,则同时规定着新哲学所选取的不同的哲学方向与道路。“拒斥形而上学”世纪 年代以来的实证主义所开始的科学主义思潮的 ,这是自旗帜和出发点,它标志着科学主义思潮对传统哲学的总体态度,也蕴含着科学主义思潮的基本取向。 “拒斥形而上学”,这意味着,科学主义思潮所理解的传统哲学的根本弊端,在于它的脱离科学的“思辨性”和“超验性”。

在科学主义看来,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来描述思维和存在所服从的同一规律,这是一种“狂妄的理性”或“理性的狂妄”,即试图超越科学理性而无限地驰骋人类的理性。因此,科学主义从“谦虚的理性”或“理性的谦虚”出发,试图以科学理性来限定人类理性,用科学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或通过语言的分析去“治疗”哲学,使哲学成为科学的“副产品”。 与“拒斥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不同,人本主义思潮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及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运动,是一种彻底理性化、逻辑化的“冷酷的理性”或“理性的冷酷”,它把人变成了抽象的、冰冷的逻辑。因此,人本主义从“丰富的人性”或“人的丰富性”出发,把它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诉诸于关于人的生存意义的“人学”。现代的人本主义哲学,在批判以黑格尔哲学为标志的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具体地探讨了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语言与文化等诸多矛盾关系,在现代意义上展开了对人的哲学反思。

在概括地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立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代哲学中这两大思潮的某些共同点及其相互融合的趋向。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典型代表的。在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逻辑实证主义不仅遭到各种人本主义派别的讨伐,而且也受到了其后的各种科学哲学流派的批判。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费耶阿本德的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均“缓和”了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从而也微妙曲折地调整了对哲学本身的看法。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仅“容忍”思辨性的猜测,而且认为科学本身就是通过自由创造的、思辨的、尝试性的猜测与观察和实验的

语言表达的意义,使人们能够“科学地”思考问题和“科学地”生活。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既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供了重要前提,又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出了迫切要求。在现代人本主义看来,由于现代科学承担了对人以外的全部存在的研究,因而现代哲学能够集中地反思人这种特殊的存在,并从对人的反思出发去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问题”,因而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反思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的全部活动方式,回答现代人类的存在意义问题。从这种基本理解出发,现代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哲学的真正对象,关于人的哲学反思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性质,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理论前提。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还表现为对传统哲学的不同的理解与批判。

当代美国哲学家莫尔顿 怀特说,“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 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这是 。 因为,“在黑格尔的博大体系中,以往哲学的全部雏鸡都终于到家栖息了” 因此,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就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的批判;批判黑格尔哲学的不同出发点和不同思路,则凸现了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以黑格尔哲学为最高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可以作出这样的总体性概括,即:哲学家主要是以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去追求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把这句话分解开来,包含两层基本涵义:一是传统哲学的追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二是传求目标 统哲学的研究方哲学家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式 。

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上说,现代哲学产生于传统哲学的批判。而如何批判传统哲学,则同时规定着新哲学所选取的不同的哲学方向与道路。“拒斥形而上学”世纪 年代以来的实证主义所开始的科学主义思潮的 ,这是自旗帜和出发点,它标志着科学主义思潮对传统哲学的总体态度,也蕴含着科学主义思潮的基本取向。 “拒斥形而上学”,这意味着,科学主义思潮所理解的传统哲学的根本弊端,在于它的脱离科学的“思辨性”和“超验性”。

在科学主义看来,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来描述思维和存在所服从的同一规律,这是一种“狂妄的理性”或“理性的狂妄”,即试图超越科学理性而无限地驰骋人类的理性。因此,科学主义从“谦虚的理性”或“理性的谦虚”出发,试图以科学理性来限定人类理性,用科学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或通过语言的分析去“治疗”哲学,使哲学成为科学的“副产品”。 与“拒斥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不同,人本主义思潮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及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运动,是一种彻底理性化、逻辑化的“冷酷的理性”或“理性的冷酷”,它把人变成了抽象的、冰冷的逻辑。因此,人本主义从“丰富的人性”或“人的丰富性”出发,把它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诉诸于关于人的生存意义的“人学”。现代的人本主义哲学,在批判以黑格尔哲学为标志的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具体地探讨了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语言与文化等诸多矛盾关系,在现代意义上展开了对人的哲学反思。

在概括地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立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代哲学中这两大思潮的某些共同点及其相互融合的趋向。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典型代表的。在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逻辑实证主义不仅遭到各种人本主义派别的讨伐,而且也受到了其后的各种科学哲学流派的批判。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费耶阿本德的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均“缓和”了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从而也微妙曲折地调整了对哲学本身的看法。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仅“容忍”思辨性的猜测,而且认为科学本身就是通过自由创造的、思辨的、尝试性的猜测与观察和实验的

反驳而获得进步的。库恩则以科学家集团所共同遵循的“范式”作为其科学发展历史模型的核心范畴,强调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在理论选择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至于费耶阿本德,甚至反对科学是按照某种或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理性活动的观点,以至认为现代科学正在扮演与早期欧洲基督教相类似的角色。这种“内部造反”,不能不说是对极端的“科学主义”的一种惩罚。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面对现代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在当代哲学中正在兴起“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思潮。这种思潮认为,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方式,科学理论作为人类这种活动方式的结果,它同人类自身一样,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而不是某种超越人类之外、或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独立自主的实体。科学的认识方式和方法论原则,并不具有永恒的中立性,而总是蕴含着人类的历史性的概念框架、解释原则和价值观念。对于人类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样式来说,科学并不具有普遍的公度性。因此,需要从人文主义的视野去理解科学,并在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中,消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 在《分析的时代 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一书的结怀特曾感 尾,莫尔顿 慨万千地说:“只要我们把哲学看成是各部分截然隔开的学科,在那里有感动我们的萨特尔,有为我们做实证工作的卡尔纳普,那么我就必然看到使哲学界分裂的不只是不协调,而是更加令人沮丧的东西,那就是哲学家们完全缺乏能力和方法达到相互之间的了解”。他提出,“最重要的是把二十世纪哲学的两个对立要素重新统一起来,即用那些主要是大陆传统中的高瞻远瞩、明察洞见和比较人道的与有文化修养的事宜来补足最近英、美传统中分析派的、实用主义的和语言学派所关心的事情” 。他还充满信心地说“:当我们一旦弄清楚 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称得起在认识分类表中占有一个唯我独尊的位置时,当我们弄清楚了人类各种经验的形式也和认识同样 重要时:只有到那个时候才算打通最广义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的道路。”

四、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虽然表现为许多方面的对立,但却具 有某些深层的一致性。这主要是体现在它们对社会历史的理解之中。 传统哲学以追求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为目标,把哲学的价值定位为提供人类存在的“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的支撑点”。这种深层的哲学观念之所以能够得以成立,是因为传统哲学总是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归结为思想的历史,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理性的力量,把社会历史的进步归结为理性的胜利。这表明了传统哲学的对人类理性的鲸吞宇宙的期待,对真善美的雄心勃勃的追求,对人类实现自身崇高的满怀激情的确信。 然而,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都否认理性的权威性、确定性和统一性,都力图动摇人类生存的合理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信念。与追求人类“最高支撑点”的传统哲学相比,现代哲学中的两大思潮从对人类理性的鲸吞宇宙的幻想,变成了对人类理性的深感忧虑的怀疑;从对人类未来的满怀激情的憧憬,变成了对人类未来的惴惴不安的恐惧;从对真善美的雄心勃勃的追求,变成了对真善美的黯然失色的叹息。失掉对人类前景的确信,否认历史的真正的进步,张扬真理的多元主义,坚持价值的相对主义,构成了现代哲学中这两大思潮的共同的基本观念。 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即“无人身的理性”把人的情感、意志、想象、个性等人的全部丰富性都异化给了非人的、超人的思维,因而这样的理性是“冷酷的”,是敌视个人存在的;黑格尔以这种“冷酷的理性”作为历史统一性的基础、历史必然性的逻辑和历史进步性的根据,不仅是纯粹的虚构,是与人的生存状态相悖谬的,而且是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否定。 人本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个人作为一次性的存在,具有不可重复性,对于个人死亡 而言,人生总是荒谬的;人作为一种 的不可逃避的归宿独特的自为性的存在,具有不可规定性,对于除人之外的全部的自在存在 世界 而言,人生又是自主的;荒谬的人生是“无意义的”,自主的人生则是 “有价值的”;因此,人不应该寻求终极的意义(包括历史的必然性),而应该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样,人类生活的必然性信念,历史发展的规律

性信念,都在人本主义思潮中隐退了;非理性的和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构成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基调。显而易见,在对传统哲学的理性进步的历史观的批判中,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不仅否定传统哲学以理性的实现来解释历史的进步,而且否定了历史的统一性、必然性和进步性。 与人本主义思潮一样,科学主义思潮也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出发,并通过这种批判确立了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而科学主义思潮的突出特征则在于,它立足于“谦虚的理性”去讨论“狂妄的理性”,把对理性的批判具体化为对哲学以及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是对理性的挑战,也是对理性进步的历史观的挑战。这鲜明地表达了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的两种不同理解。


相关文章

  •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与教育哲学
  •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与教育哲学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与教育哲学 语文教学需要上升到哲学层面去认识,去期待,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哲学思想的指导.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语文教学 ...查看


  • 聆听凯恩斯的讲述
  • <凯恩斯传>作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著译者:相蓝欣.储英出版商:三联出版社(2006年5月版,79.00元)ISBN:7108024152页数:90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相当程度上是笼罩在凯 ...查看


  • 凯恩斯革命的真与假
  • 一九三六年,凯恩斯的<通论>刚一发表,"凯恩斯革命"的提法便不胫而走,成为人们熟知的概念,有论者指出,凯恩斯革命实至名归,最不需要加引号.这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凯恩斯以前经济学家的大部分或全部言论都为虚妄, ...查看


  • 凯恩斯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研究-
  • 凯恩斯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研究 摘要:20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通论>的发表终结了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但却没突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随后的三十年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传统的研究范式内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凯恩斯主义经 ...查看


  • 历史老师要看的书
  • 历史老师要看的书 初学读书的人,看见许多书,要想都记得,都能作材料,实在很不容易.某先辈云:"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如何才能使书中字浮凸起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训练注意„„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 ...查看


  • 世界史通论读书报告
  • 世界史通论读书报告 <苏联的最后一年>读书报告 姓名:叶佳腾 学号:201631378 专业:学科教学(历史) 指导教师:宋保军 一.本书内容及作者概要 本书作者是俄罗斯著名学者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Medv ...查看


  • 大众传播通论扩展阅读书目
  • <大众传播通论>扩展阅读书目 <传播学史>,E ·M ·罗杰斯 <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塞弗林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希伦 ...查看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经济学发展简史 虽然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经济活动,但是那时人们只有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 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 ...查看


  • 哲学终极书单
  • ―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周国平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对于个问题,大哲学家康德的评价可谓是所有评价中最经典.最准确的:―哲学是哲学知识或来自概念的理性知识体系.就世界概念来说,哲学是关于人类理性的最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