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

一、望岳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06徐州市) 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12泰安市)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03邵阳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03河南省)

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03河南省)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

高大巍峨

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2分)('09襄樊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12泰安市)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12泰安市)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09襄樊市)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03河南省)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④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12昭通市)[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06徐州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⑥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湛江市)

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06百色市)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题

①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06百色市)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②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12泰安市)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③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03邵阳市)

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惊叹仰慕之情。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突出山之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该当,应当”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二、春望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2分)('05黄冈市)

②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04扬州市)

感时忧国,思念家人。

③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07浙江省)

忧国思家的情怀。

④诗歌表达了诗人__忧国伤时、念家悲己。__的感情。(2分)('12荆州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国破”或“破”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11仙桃市)

②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破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满目凄然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1黄冈市)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09滨州市)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④“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04扬州市)

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⑤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2乐山市)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09滨州市)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07浙江省)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②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2分)('12荆州市)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12乐山市)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②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05黄冈市)

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③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11黄冈市)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选择题

①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11仙桃市)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②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09沈阳市)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诗三首》赏析

一、望岳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06徐州市) 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12泰安市)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03邵阳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03河南省)

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03河南省)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

高大巍峨

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2分)('09襄樊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12泰安市)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12泰安市)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09襄樊市)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03河南省)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④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12昭通市)[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06徐州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⑥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湛江市)

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06百色市)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题

①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06百色市)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②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12泰安市)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③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03邵阳市)

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惊叹仰慕之情。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突出山之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该当,应当”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二、春望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2分)('05黄冈市)

②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04扬州市)

感时忧国,思念家人。

③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07浙江省)

忧国思家的情怀。

④诗歌表达了诗人__忧国伤时、念家悲己。__的感情。(2分)('12荆州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国破”或“破”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11仙桃市)

②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破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满目凄然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1黄冈市)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09滨州市)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④“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04扬州市)

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⑤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2乐山市)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09滨州市)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07浙江省)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②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2分)('12荆州市)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12乐山市)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②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05黄冈市)

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③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11黄冈市)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选择题

①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11仙桃市)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②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09沈阳市)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

  • 古诗词教学心得
  • 古诗词教学心得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编排了杜甫的三首诗,分别写了杜甫的不同时期作品,很有代表性的.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可以了解杜甫的一生,同时整个初中阶段选编的杜甫的诗也比较多,我就想怎样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来完成对杜甫诗的赏析,同时 ...查看


  • 杜甫的咏怀古迹 赏析 五首全部都要 赏析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赏析:这首是主要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从"支离"." ...查看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诗赏析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 ...查看


  • 杜甫课外诗歌赏析
  • 杜甫课外诗歌赏析 (一) 古诗词阅读方法解密: 1. 理解古诗词情感法:一是注意审题目,透过题目来把握诗歌有关内容.线索.情感的 信息:二要抓诗眼,抓主旨句,通过抓直抒胸臆的句中来把握中心:三要看注释,了解有关作者.写作背景和一些词语的解释 ...查看


  • 杜甫_登高_的诵读赏析式教学_张小平
  • 实用案例 杜甫<登高>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张小平 <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 ...查看


  • 春望.教学设计
  • <春望>教学设计 清华附中邱晓云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可贵精神.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品味词语.借景抒情.再造想象的方法来欣赏诗歌. 知识目标:深入理解本诗 ...查看


  • 归雁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译文]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归雁翻译赏析_ ...查看


  •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古诗_古诗文网
  • 春夜喜雨 (9897人评分) 7.9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翻译 写赏析 收藏 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好雨似 ...查看


  • 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_春日忆李白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 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词全文如下: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_春日忆李白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 ...查看


  • 白居易[暮江吟]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 残阳照射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