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

作者:孙陶生孔祥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年04期

  结构变动虽然不是决定农业增长的最直接因素,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农产品需求结构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增长发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其最终结果将导致农业增长主导力量的更替。新生主导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农业不同层次生产要素配置格局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将通过连锁效应和乘数效应波及到整个农业增长的各个方面,使农业增长所依赖的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增长的结构特征和决定结构演进主要因素的变化趋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不仅是促进我国农业增长结构不断向更高层次演进的基本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基本内容。

  一、农业增长新型二元结构的形成

  改革以来的农业增长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80年代的结构纠偏时期,主要是农业四大生产部门层次的结构调整,基本特征表现为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畜牧业和渔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林业所占比重稳中有升。

  改革初期以粮食为主体的农产品的超常规快速增长,使我国在80年代中期已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总量短缺问题,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这种根本性变化,决定着我国的农业增长结构演进的基本目的已由增加总量供给,弥补需求短缺和消除结构失衡,转向优化内部结构,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提高结构变动效益方面。在这种背景下,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农业增长结构进入一个新的演进阶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增长结构总的变动速度趋缓, 部门层次上的结构变动幅度明显减少。改革以来不同时期的农业总产值结构变化值表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在经历了80年代的急剧变化后,90年代农业增长构成变化的速度开始减缓。1986—1990年、1990—1991年和1991—1997年三个时期的农业总产值年平均结构变化值分别为4.16%、4.81%和3.14%。整个90年代的农业总产值年均变化速度比80年代降低了30%。这一方面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已迅速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步入稳步演变的新时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按现有对农业增长结构的部门划分标准,农业增长结构在部门层次调整的空间逐步缩小。(2)各部门内部的结构变动速度明显加快, 适应需要变化的农产品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在种植业内部,1985—1992年、1992—1995年和1991—1997年三个时期的种植业产值年均变化值分别为4%、4.58 %和4.80%。其中,粮食作物产值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经济作物的产值比重在经历了80年代前期的上升期后,从1985年开始下降,并从1990年开始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而蔬菜、瓜果为主体的其他作物的产值比重迅速提高。畜产品中,1995年与1985年相比,肉类所占的比重(按折合干物质计算)由87.53%下降为85.25%;禽蛋和奶类则分别由9.81%和2.66 %变化为12.28%和2.27%。占我国畜产品主体地位的肉类生产结构也由过去的猪肉占绝对地位向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牛肉、羊肉和禽兔肉等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5年,牛肉、羊肉和禽兔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达到7.9%、3.8%和18.3%,分别比1985年提高了229.2%、22.6%和112.7%。(3 )在以直接消费为目的的农产品中,不论是粮食、水果、蔬菜,还是畜产品和水产品,优质品种正在取代劣质品种成为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主体,各类适应消费需求的农产品新种类和优质品种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中的份额逐步提高。(4 )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土特农产品和适应特殊消费群体需求的绿色食品的生产迅速向规模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现有对农业结构主体的划分基本是按农业生产经营内部的自然再生产特点,在部门层次上将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四大类,并根据各部门内部的产品特点分成生产经营项目和品种两个层次结构。这种区分可以充分体现农业的产业特点及内部各个层次上的产品特征及其物质技术差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特别是在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包括食品消费在内的整个消费需求结构将进入急剧变化期,不同产品及相应生产部门均是按市场需求变化扩张或收缩的。因此,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划分农业增长的结构主体,不仅可以明确我国农业增长结构高度化演进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将充分反映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实现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在结构演进方面的具体要求。

  按不同收入水平所衍生的需求层次,可将农产品分为基本农产品、丰裕农产品和奢侈农产品三大类。基本农产品是指保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农产品,其中粮食是最典型的代表,它在人们的需求消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替代品的增加,基本农产品的消费水平将呈不断下降趋势。丰裕农产品是指保证人们身心健康,以摄取合理营养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农产品,它构成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平均收入水平及以上的消费群体的食品消费主体。丰裕农产品是与收入水平变化对应的一个相对概念,其种类和品种结构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变化。在我国现阶段,蔬菜、水果、肉、蛋、奶和优质粮食品种等无疑是丰裕农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此外,由于收入水平差别的存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些高收入消费群体从满足特殊消费心理角度而产生一定的特别农产品需求,满足这类需求的农产品则属于奢侈农产品。

  通过对我国改革以来农业增长结构演进的阶段性分析,可以确定与整个食品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相对应和适应未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需要,我国的农业正在形成以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为基础,丰裕农产品增长势头强劲的新型二元增长结构。

  二、农业增长新生主导力量的确定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中主导部门的替代规律,新生主导部门在产业结构演进中应具有四个基本作用:第一,该部门的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部门发展具有明显的成长效应;第二,该部门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能够发挥特定经济阶段的比较优势,形成一种配置效率更高的要素投入结构,实现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的有机协调;第三,该部门增长所依赖的路径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源泉的基本趋势,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整个产业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四,该部门具有较大的连锁效应,其增长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的演进。

  以粮食为例,我国现阶段基本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土地生产率提高为基础, 在技术进步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扩大经营规模对于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整个效益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后,其需求总量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需求总量将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其供给弹性则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波动。(2)受经营规模和比较利益的影响, 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不足,技术变迁往往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同时,当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各项物质投入呈明显的报酬递减趋势,直接投资的边际效益将越来越小,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上移必须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这对于小规模经营的单个农户来讲,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的。(3 )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政府对基本农产品的总产出水平增长与保持供求平衡实施较多的调控手段,而农户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则具有明显的兼业化倾向,结果使基本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成为一种政府行为与农户行为相互交织的矛盾过程。(4 )与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化趋势一样,在食品需求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其生产经营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对整个农业增长起着原料供应和基本食品保障的作用。但随着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展,基本农产品在整个农业增长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必然逐渐下降。

  与基本农产品相比, 丰裕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具有以下特点:(1)整个生产经营基本按市场机制运行,经营规模、产业化组织程度和商品化水平明显高于基本农产品;(2)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 多数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同等条件下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要普遍高于基本型农产品;(3)由于整体收益水平较高, 刺激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农业外部资金的注入,其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高于基本型农产品生产部门;(4)在资源利用方面,通过对荒山、荒坡、 荒芜水面和滩涂等农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农业增长对有限耕地资源的过度依赖;而且在种类、品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为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奠定了产业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和未来的农业增长目标决定着丰裕型农产品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将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确定为未来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在我国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不断提高农业增长总体效益水平、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我国农业增长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在实现农产品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以后,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不能适应由于收入水平提高而导致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基本农产品普遍出现了销售难,如南方水稻产区,每年都要积压大量品质相对较差的早籼稻;传统水果产区由于原有果树主要是产量较高而品质较差的品种,水果销售已成为困扰当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以高品质为基本特点的丰裕型农产品则存在着较大的供给缺口,使得国外一些适合我国消费需求的大米、小麦、水果等开始占领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虽然我国的消费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但农产品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已在整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据计算,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结构中,主食与副食的比例为1∶1.44;而城镇居民已达到1∶6.07。这种消费结构决定着以提供营养价值为主要目的的丰裕型农产品在我国具有广阔市场。而且,近几年各地大力开发丰裕型农产品的实践效果表明,多数丰裕型农产品目前尚处于产品成长期,其进一步扩张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生产者的角度,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可以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和提高质量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有效地改变由于市场原因造成的增产不增收局面,有力地推动整个农业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这一点对于实现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两大农业增长基本目标的协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1985年开始,我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已由微弱优势产品变成了劣势产品,而鱼类、豆类、蔬菜、茶叶、蜂蜜、花生仁等鲜活保健和土特产品仍保持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对外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国的农业增长要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其基本方向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作物,而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与此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将发展丰裕型农产品作为我国未来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不仅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需要变化,同时也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2.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是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业增长资金、技术密集程度的基本途径。

  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意味着农业增长向生产经营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可以以此作为新的就业领域,有效地缓解近几年由于非农产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所造成的就业压力。而且与向农业外部转移劳动力的方式相比,在农业内部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转移成本低、符合我国农民生产经营习惯、便于实现等优势,有利于形成一个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农村就业结构。

  3.通过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两个转变的步伐。

  丰裕型农产品基本是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经营的,要促进其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相适应的微观经营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从我国农业增长的运行机制变化情况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些微观机制变革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以产供销一体化为起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基本上都是在丰裕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方面率先突破的。因此,发展丰裕型农产品既是80年代中期以后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深化农村改革的切入点,也将成为今后促进农业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推动力量。

  三、当前培育和壮大农业增长新生主导力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树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增长新观念,是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的前提。

  目前整个国民经济已由过去的供给主导型变为需求主导型,在这种形势下,农业增长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为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增长,而需要从保证市场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树立农业增长的新观念。保证市场有效供给意味着不仅要保证总量供给平衡,更要使农业增长的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形成农业增长产出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有效统一。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扩大经营规模,在既定价格水平下通过增加产品数量来提高收入水平;二是调整经营结构,通过优化收益结构来提高收入水平。小规模经营的农业增长基本格局决定着后者将成为未来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如果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农户仍单纯按数量指标或产值指标来考虑农业增长的效果,而不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角度调整农业增长结构,发展丰裕型农产品就不可能成为我国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

  2.保证基本农产品的稳定增长,是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的基础。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保证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品供给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而且是事关社会稳定和民族生存的头等大事。虽然我国的基本农产品在总量上已基本可以保证消费需求,但考虑到我国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艰巨性,要满足人口增长对基本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丰裕型农产品是在消除基本农产品总量短缺的前提下才发展起来的,基本农产品生产经营不稳定,丰裕型农产品也必将成为空中楼阁而难以持续发展。

  3.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适时进行更新换代,是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重点。

  与基本农产品不同,丰裕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观感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质量水平差异所造成的。同一种产品由于品种的差别,其价格会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我国生产的丰裕型农产品不仅其种类和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缺乏能够刺激需求的新品种。因此,当前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的重点在于加大品种结构优化的力度和积极开发引进适应需求变化的新品种。只有使产品种类、品质更新和提高速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丰裕型农产品的发展才能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4.完善市场体系,提高营销水平,是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

  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需求依托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形成时间较短,发育程度较低,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会由于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完善的市场组织以及市场外部力量的干预而出现买难与卖难共存的局面。对于大部分丰裕型农产品而言,其鲜活程度是决定其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市场供求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一旦交易受阻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只有建立包括信息交流、品质认定、贮运设施的完善等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完整农产品市场体系,才能保证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5.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向。

  [收稿日期]1999—11—25

作者介绍:孙陶生(1963—),男,河南财经学院农经系教授,经济学博士 河南财经学院,郑州 4500002 孔祥智(1963—),男,山东郯城人,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作者:孙陶生孔祥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年04期

  结构变动虽然不是决定农业增长的最直接因素,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农产品需求结构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增长发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其最终结果将导致农业增长主导力量的更替。新生主导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农业不同层次生产要素配置格局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将通过连锁效应和乘数效应波及到整个农业增长的各个方面,使农业增长所依赖的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增长的结构特征和决定结构演进主要因素的变化趋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不仅是促进我国农业增长结构不断向更高层次演进的基本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基本内容。

  一、农业增长新型二元结构的形成

  改革以来的农业增长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80年代的结构纠偏时期,主要是农业四大生产部门层次的结构调整,基本特征表现为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畜牧业和渔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林业所占比重稳中有升。

  改革初期以粮食为主体的农产品的超常规快速增长,使我国在80年代中期已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总量短缺问题,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这种根本性变化,决定着我国的农业增长结构演进的基本目的已由增加总量供给,弥补需求短缺和消除结构失衡,转向优化内部结构,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提高结构变动效益方面。在这种背景下,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农业增长结构进入一个新的演进阶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增长结构总的变动速度趋缓, 部门层次上的结构变动幅度明显减少。改革以来不同时期的农业总产值结构变化值表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在经历了80年代的急剧变化后,90年代农业增长构成变化的速度开始减缓。1986—1990年、1990—1991年和1991—1997年三个时期的农业总产值年平均结构变化值分别为4.16%、4.81%和3.14%。整个90年代的农业总产值年均变化速度比80年代降低了30%。这一方面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已迅速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步入稳步演变的新时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按现有对农业增长结构的部门划分标准,农业增长结构在部门层次调整的空间逐步缩小。(2)各部门内部的结构变动速度明显加快, 适应需要变化的农产品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在种植业内部,1985—1992年、1992—1995年和1991—1997年三个时期的种植业产值年均变化值分别为4%、4.58 %和4.80%。其中,粮食作物产值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经济作物的产值比重在经历了80年代前期的上升期后,从1985年开始下降,并从1990年开始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而蔬菜、瓜果为主体的其他作物的产值比重迅速提高。畜产品中,1995年与1985年相比,肉类所占的比重(按折合干物质计算)由87.53%下降为85.25%;禽蛋和奶类则分别由9.81%和2.66 %变化为12.28%和2.27%。占我国畜产品主体地位的肉类生产结构也由过去的猪肉占绝对地位向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牛肉、羊肉和禽兔肉等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5年,牛肉、羊肉和禽兔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达到7.9%、3.8%和18.3%,分别比1985年提高了229.2%、22.6%和112.7%。(3 )在以直接消费为目的的农产品中,不论是粮食、水果、蔬菜,还是畜产品和水产品,优质品种正在取代劣质品种成为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主体,各类适应消费需求的农产品新种类和优质品种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中的份额逐步提高。(4 )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土特农产品和适应特殊消费群体需求的绿色食品的生产迅速向规模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现有对农业结构主体的划分基本是按农业生产经营内部的自然再生产特点,在部门层次上将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四大类,并根据各部门内部的产品特点分成生产经营项目和品种两个层次结构。这种区分可以充分体现农业的产业特点及内部各个层次上的产品特征及其物质技术差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特别是在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包括食品消费在内的整个消费需求结构将进入急剧变化期,不同产品及相应生产部门均是按市场需求变化扩张或收缩的。因此,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划分农业增长的结构主体,不仅可以明确我国农业增长结构高度化演进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将充分反映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实现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在结构演进方面的具体要求。

  按不同收入水平所衍生的需求层次,可将农产品分为基本农产品、丰裕农产品和奢侈农产品三大类。基本农产品是指保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农产品,其中粮食是最典型的代表,它在人们的需求消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替代品的增加,基本农产品的消费水平将呈不断下降趋势。丰裕农产品是指保证人们身心健康,以摄取合理营养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农产品,它构成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平均收入水平及以上的消费群体的食品消费主体。丰裕农产品是与收入水平变化对应的一个相对概念,其种类和品种结构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变化。在我国现阶段,蔬菜、水果、肉、蛋、奶和优质粮食品种等无疑是丰裕农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此外,由于收入水平差别的存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些高收入消费群体从满足特殊消费心理角度而产生一定的特别农产品需求,满足这类需求的农产品则属于奢侈农产品。

  通过对我国改革以来农业增长结构演进的阶段性分析,可以确定与整个食品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相对应和适应未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需要,我国的农业正在形成以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为基础,丰裕农产品增长势头强劲的新型二元增长结构。

  二、农业增长新生主导力量的确定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中主导部门的替代规律,新生主导部门在产业结构演进中应具有四个基本作用:第一,该部门的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部门发展具有明显的成长效应;第二,该部门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能够发挥特定经济阶段的比较优势,形成一种配置效率更高的要素投入结构,实现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的有机协调;第三,该部门增长所依赖的路径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源泉的基本趋势,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整个产业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四,该部门具有较大的连锁效应,其增长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的演进。

  以粮食为例,我国现阶段基本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土地生产率提高为基础, 在技术进步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扩大经营规模对于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整个效益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后,其需求总量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需求总量将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其供给弹性则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波动。(2)受经营规模和比较利益的影响, 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不足,技术变迁往往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同时,当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各项物质投入呈明显的报酬递减趋势,直接投资的边际效益将越来越小,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上移必须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这对于小规模经营的单个农户来讲,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的。(3 )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政府对基本农产品的总产出水平增长与保持供求平衡实施较多的调控手段,而农户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则具有明显的兼业化倾向,结果使基本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成为一种政府行为与农户行为相互交织的矛盾过程。(4 )与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化趋势一样,在食品需求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其生产经营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对整个农业增长起着原料供应和基本食品保障的作用。但随着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展,基本农产品在整个农业增长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必然逐渐下降。

  与基本农产品相比, 丰裕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具有以下特点:(1)整个生产经营基本按市场机制运行,经营规模、产业化组织程度和商品化水平明显高于基本农产品;(2)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 多数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同等条件下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要普遍高于基本型农产品;(3)由于整体收益水平较高, 刺激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农业外部资金的注入,其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高于基本型农产品生产部门;(4)在资源利用方面,通过对荒山、荒坡、 荒芜水面和滩涂等农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农业增长对有限耕地资源的过度依赖;而且在种类、品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为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奠定了产业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和未来的农业增长目标决定着丰裕型农产品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将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确定为未来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在我国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不断提高农业增长总体效益水平、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我国农业增长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在实现农产品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以后,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不能适应由于收入水平提高而导致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基本农产品普遍出现了销售难,如南方水稻产区,每年都要积压大量品质相对较差的早籼稻;传统水果产区由于原有果树主要是产量较高而品质较差的品种,水果销售已成为困扰当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以高品质为基本特点的丰裕型农产品则存在着较大的供给缺口,使得国外一些适合我国消费需求的大米、小麦、水果等开始占领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虽然我国的消费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但农产品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已在整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据计算,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结构中,主食与副食的比例为1∶1.44;而城镇居民已达到1∶6.07。这种消费结构决定着以提供营养价值为主要目的的丰裕型农产品在我国具有广阔市场。而且,近几年各地大力开发丰裕型农产品的实践效果表明,多数丰裕型农产品目前尚处于产品成长期,其进一步扩张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生产者的角度,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可以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和提高质量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有效地改变由于市场原因造成的增产不增收局面,有力地推动整个农业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这一点对于实现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两大农业增长基本目标的协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1985年开始,我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已由微弱优势产品变成了劣势产品,而鱼类、豆类、蔬菜、茶叶、蜂蜜、花生仁等鲜活保健和土特产品仍保持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对外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国的农业增长要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其基本方向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作物,而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与此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将发展丰裕型农产品作为我国未来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不仅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需要变化,同时也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2.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是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业增长资金、技术密集程度的基本途径。

  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意味着农业增长向生产经营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可以以此作为新的就业领域,有效地缓解近几年由于非农产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所造成的就业压力。而且与向农业外部转移劳动力的方式相比,在农业内部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转移成本低、符合我国农民生产经营习惯、便于实现等优势,有利于形成一个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农村就业结构。

  3.通过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两个转变的步伐。

  丰裕型农产品基本是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经营的,要促进其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相适应的微观经营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从我国农业增长的运行机制变化情况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些微观机制变革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以产供销一体化为起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基本上都是在丰裕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方面率先突破的。因此,发展丰裕型农产品既是80年代中期以后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深化农村改革的切入点,也将成为今后促进农业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推动力量。

  三、当前培育和壮大农业增长新生主导力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树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增长新观念,是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的前提。

  目前整个国民经济已由过去的供给主导型变为需求主导型,在这种形势下,农业增长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为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增长,而需要从保证市场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树立农业增长的新观念。保证市场有效供给意味着不仅要保证总量供给平衡,更要使农业增长的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形成农业增长产出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有效统一。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扩大经营规模,在既定价格水平下通过增加产品数量来提高收入水平;二是调整经营结构,通过优化收益结构来提高收入水平。小规模经营的农业增长基本格局决定着后者将成为未来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如果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农户仍单纯按数量指标或产值指标来考虑农业增长的效果,而不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角度调整农业增长结构,发展丰裕型农产品就不可能成为我国农业增长的新生主导力量。

  2.保证基本农产品的稳定增长,是大力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的基础。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保证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品供给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而且是事关社会稳定和民族生存的头等大事。虽然我国的基本农产品在总量上已基本可以保证消费需求,但考虑到我国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艰巨性,要满足人口增长对基本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丰裕型农产品是在消除基本农产品总量短缺的前提下才发展起来的,基本农产品生产经营不稳定,丰裕型农产品也必将成为空中楼阁而难以持续发展。

  3.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适时进行更新换代,是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重点。

  与基本农产品不同,丰裕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观感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质量水平差异所造成的。同一种产品由于品种的差别,其价格会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我国生产的丰裕型农产品不仅其种类和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缺乏能够刺激需求的新品种。因此,当前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的重点在于加大品种结构优化的力度和积极开发引进适应需求变化的新品种。只有使产品种类、品质更新和提高速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丰裕型农产品的发展才能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4.完善市场体系,提高营销水平,是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

  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需求依托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形成时间较短,发育程度较低,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会由于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完善的市场组织以及市场外部力量的干预而出现买难与卖难共存的局面。对于大部分丰裕型农产品而言,其鲜活程度是决定其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市场供求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一旦交易受阻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只有建立包括信息交流、品质认定、贮运设施的完善等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完整农产品市场体系,才能保证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5.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发展丰裕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向。

  [收稿日期]1999—11—25

作者介绍:孙陶生(1963—),男,河南财经学院农经系教授,经济学博士 河南财经学院,郑州 4500002 孔祥智(1963—),男,山东郯城人,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相关文章

  •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一.从历史考察中看农地制度 • 中国古代三次农地变革的成败昭示 • 在中国古代社会,有过三次大的农地变革,其中有两次比较成功,一次完全失败. • 第一次变革是战国初秦国商鞅主持的"废井田. ...查看


  • 农业与二三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
  • 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依存关系 摘要:无论社会怎样进步,生产怎样发展,农业是基础这一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不会改变的.本文将对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三产业的地位.作用等进行分析,以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关键词:农业地位.作用.工业化.市场经 ...查看


  • "互联网 "动力
  • "互联网 "的动力 94 分  1.关于我国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正发挥出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6 分) 得分:6 分 o A.将国际 IT 巨头主导的起源于"农业经济 ...查看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还不相适应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从上文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描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还 仅仅是一 ...查看


  • 读书报告[对劳工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 读书报告 2013年5月14日 对劳工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为了加深对农民工群体的认识,补充有关劳工研究的理论知识,也为参加讲习班做充分的准备,自己对这些有关劳工的文章进行了很认真地阅读. 学者们以中国深刻的社会转型为背景,从阶级分析的视角出 ...查看


  • 全球化的影响与政策
  • 弱势群体:从微观角度看全球化的影响与政策选择 文 军 内容提要:当前,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导致了全球社会的不平等与非均衡发展的社会后果.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其对我国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致使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新生弱势群体急剧增长,并使之在全球化的 ...查看


  • 跨世纪南京市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 跨世纪南京市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顾朝林 黄春晓 赵洪阳 甄 峰 吴 洋 黄朝永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一) 最近以来,经济全球化正在导致世界产业结构的重构与转移.近25年来,发展最快.有着无限增长潜力的行业是信息.研究与开发.医疗卫生 ...查看


  • 着力提升新生代产业工人就业质量的思考
  • 着力提升新生代产业工人就业质量的思考 张林,昂永生 (1.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 安徽行政学院 公共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产业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向纵深 ...查看


  • [西方世界的兴起]讨论的经济史问题
  • 第33卷第5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01.33No.520I3年9月AcademicForumofNandu(Journal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Sep.2013<西方世界的兴起&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