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应帝王]明王之治段解

原文: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勌(juàn):倦字的异体。

胥:通作“谞”(xǔ),指官府里供职的小官吏。

猨(yuán)狙(jū):猕猴。

斄(lǐ):狐狸。执斄,捉拿狐狸。

简解:

言得道与未得道者的区别及其特点。

阳子居问老聃:在这里有这么个人,他做事十分敏捷干练,无人可比,而且明事理通百家,学道勤勉不倦,与明王比怎么样呢?明王即是得道圣人。老聃下面说了两段话:

第一段话,明确指出:正是因为聪明、勤快、善于做事,才与“明王”不能比,不能相提并论。

是于圣人也,对于圣人来说,这样的人......

胥易技系,职事一变技能职责也紧接着变,总是一个事情接一个事情做个不停,所以为“劳形怵心者也”。肢体不断被动转劳碌,心神也经常处于紧张恐惧之中。

虎豹之文来田,虎豹皮毛美丽所以猎人扑捉无已;

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猴子灵巧机智、狗能捉狐,所以人们将它们养在身边。

诸如此类,怎么能够和明王得道圣人相比呢?

如是者,指前面一意做事劳碌不停的人,和后面两例有兴趣喜好追求不已的人,他们与圣人行为比较是完全相反的。《老子》十五、二十等章对此都有相应的表述,可参考。

第二段话,什么是明王之治?即达到得道圣人是什么样的情形:

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治身过程全系无为,越无为其功进越速,故曰功盖天下。不自己,无我之谓,无我即无为,有我、处处表现己之念意便是有为,有为必败无功!似者,似非而是,模糊难定义,因在功中已无明觉,不明觉故似。

化贷万物而民弗恃,化即转化,贷为给予,万物、民皆指后天形质物,恃为依赖、依仗。行功过程就是后天转化为先天的过程,而这一转化必须在大道的特殊环境下,故又曰贷、给予, 给予这种条件。圣人为道行功,为后天万物创造良好的转化条件并使之转化,而后天物不觉得使其转化条件的存在,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不恃,应化即化, 自自然然。此仍言无为。

有莫举名,有其事,指为道功进,道物越益丰厚;举名,表达出来,名为表达,包括语言也包括文字。此谓功夫虽然大进,但是无法言说,人亦难见,正如张紫阳《悟真篇》:“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有作即有为,但道家之有为行之必要似于无为,故老庄反复强调无为,并非一律无为,须有为时则必行有为,这是道家与别者重大区别之一。

使物自喜,此句也很不易理解,因出现突然。物指道,功至高层次,其道物凝聚为一,已经不参与大道的自然运化,不运化即无阴阳往来,故曰“自喜”。有阴阳往来则阴见阳、阳见阴即喜;而无阴阳,其道不与任何别物发生联系,且又保持自己的高度独立性与活泼性。

立乎不测,立指存在,不测即难知难见想象不到,有无处不在义。

游于无有,游,游荡,也指存在;无指非形质之物,有指有形质之物,亦即是无处不有义。

明王之治,圣人治身及其所达到的境界就是如此景象!由此可见,原来庄子之言与所谓治国御民之术扯不到一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原文: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勌(juàn):倦字的异体。

胥:通作“谞”(xǔ),指官府里供职的小官吏。

猨(yuán)狙(jū):猕猴。

斄(lǐ):狐狸。执斄,捉拿狐狸。

简解:

言得道与未得道者的区别及其特点。

阳子居问老聃:在这里有这么个人,他做事十分敏捷干练,无人可比,而且明事理通百家,学道勤勉不倦,与明王比怎么样呢?明王即是得道圣人。老聃下面说了两段话:

第一段话,明确指出:正是因为聪明、勤快、善于做事,才与“明王”不能比,不能相提并论。

是于圣人也,对于圣人来说,这样的人......

胥易技系,职事一变技能职责也紧接着变,总是一个事情接一个事情做个不停,所以为“劳形怵心者也”。肢体不断被动转劳碌,心神也经常处于紧张恐惧之中。

虎豹之文来田,虎豹皮毛美丽所以猎人扑捉无已;

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猴子灵巧机智、狗能捉狐,所以人们将它们养在身边。

诸如此类,怎么能够和明王得道圣人相比呢?

如是者,指前面一意做事劳碌不停的人,和后面两例有兴趣喜好追求不已的人,他们与圣人行为比较是完全相反的。《老子》十五、二十等章对此都有相应的表述,可参考。

第二段话,什么是明王之治?即达到得道圣人是什么样的情形:

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治身过程全系无为,越无为其功进越速,故曰功盖天下。不自己,无我之谓,无我即无为,有我、处处表现己之念意便是有为,有为必败无功!似者,似非而是,模糊难定义,因在功中已无明觉,不明觉故似。

化贷万物而民弗恃,化即转化,贷为给予,万物、民皆指后天形质物,恃为依赖、依仗。行功过程就是后天转化为先天的过程,而这一转化必须在大道的特殊环境下,故又曰贷、给予, 给予这种条件。圣人为道行功,为后天万物创造良好的转化条件并使之转化,而后天物不觉得使其转化条件的存在,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不恃,应化即化, 自自然然。此仍言无为。

有莫举名,有其事,指为道功进,道物越益丰厚;举名,表达出来,名为表达,包括语言也包括文字。此谓功夫虽然大进,但是无法言说,人亦难见,正如张紫阳《悟真篇》:“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有作即有为,但道家之有为行之必要似于无为,故老庄反复强调无为,并非一律无为,须有为时则必行有为,这是道家与别者重大区别之一。

使物自喜,此句也很不易理解,因出现突然。物指道,功至高层次,其道物凝聚为一,已经不参与大道的自然运化,不运化即无阴阳往来,故曰“自喜”。有阴阳往来则阴见阳、阳见阴即喜;而无阴阳,其道不与任何别物发生联系,且又保持自己的高度独立性与活泼性。

立乎不测,立指存在,不测即难知难见想象不到,有无处不在义。

游于无有,游,游荡,也指存在;无指非形质之物,有指有形质之物,亦即是无处不有义。

明王之治,圣人治身及其所达到的境界就是如此景象!由此可见,原来庄子之言与所谓治国御民之术扯不到一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相关文章

  • "浑沌之死"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
  • 作者:陈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2期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0)06-0125-13 <应帝王>的结尾,是著名的"浑沌之死"这个寓言:&qu ...查看


  • 庄子与老子关系的新审视
  • 作者:廖群 理论学刊 2006年01期 在涉及庄子与老子关系时,"庄子"一词应析为"庄子"和"<庄子>"两个概念,因为<庄子>还有内.外杂篇之分,乃庄子及其 ...查看


  • 历史知识:[皇帝的称谓]
  • 皇帝的称谓 天子:天子一词早于皇帝制度的产生.统治天下者以上天之子自居,故称天子.皇帝制度产生后,皇帝亦称天子,为他称. 朕 :朕是皇帝的自称.秦王嬴政称帝前,普通人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朕成为皇帝一人 的专称. 上:史学家记载历史或臣下 ...查看


  • 出自庄子应帝王的成语
  • 出自庄子应帝王的成语:http://www.wenyanhanyu.com/changyong/15276.html 使蚊负山 读音: shǐ wén fù shān 释义: 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出自: < ...查看


  • 语文:4.15[神游物外]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5)
  • <神游物外>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神游物外>--妙喻中的生命自由之舞 二.本讲主要内容 文本品读方面,通过庄子在混乱的社会里为人们设计的自处之道,领略庄子的哲学思想,并能够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文言知 ...查看


  • 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
  • 首页 杂集 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 2004-05-13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县人.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公元1522-1619年)年间,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 明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民族矛盾得到 ...查看


  • [淮南子]融合老庄的思想及其后世影响
  • 第22卷第4期2008年8月 JoumalofShihezi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UIliversi[y(Philos叩hyandS0cialsciences) V01.22No.4 Aug.2008 <淮南子>融 ...查看


  • 中国惊世大预言
  • 中国惊世大预言<五公经><天图记末劫经>世界末日 天图记末劫经 (全集) 原序 此书出在清朝年间,先皇康熙癸卯年八月十五日,子时梦于宜盘,有一僧人瞿姓名悉达,神魂游于娑婆世界,求我主发心化尔大衣十六件,忽然一梦惊醒, ...查看


  • 朱元璋删[孟子]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 朱元璋删<孟子> 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