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概论重点

物流概论 煜-ming 第一讲 物流概述

一、物流与商流

物流:是指物资资料实体的时空转移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物流的“物”是指实体的物品或物料;“流”是指实体转移的时空现象,即与时间相关的实体空间位置的变化;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人的相关活动的作用。

1 物流所发生的领域及广狭义物流

产品制造领域中的物流:企业内部物流等;产品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进入流通领域中的产品称为商品,其流通也称为商业流通,商业流通包括了物流与商流。商业流通中的物流或称为狭义上的物流;产品消费领域中的物流:消费者自主完成的物流,如家中的物流。----以上领域中所发生的物流统称为广义上的物流。 2 商业流通中和物流与商流

是指在商流作用下,商品实体的转移。

商品生产、消费与流通的关系:流通解决生产与消费间存在的间隔(通过商品交易消除商品所有权的间隔;通过运输消除生产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通过仓储保管消除生产与需求的时间间隔。) 商品流通中商流与物流的比较:

二、物流基本活动及其过程模型

物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的功能性活动:1、包装2、运输3、存储4、装卸搬运5、流通加工:分装,表层处理,商品搭配等6、信息处理7、其他增值服务:代收款项等 其中:运输与存储为主干活动。 物流路径及活动发生起始

一般的物流路径:工厂成品库⋯运输通道⋯中转库⋯运输通道⋯店或消费者

流通中的物流活动发生在路径的开始与结束之间,从成品库发货开始到店或消费者收货结束。中转库起到联动作用。

三、物流的要素

1、社会要素:主体;供方、需方、物流第三方企业。

2、物理要素:流体;实体物资。载体;与实体物资接触的工具,主要为交通工具。流向;起始点的确定,从何处流向何处。流量;单位空间的承载量。流速;进出某一空间的量所需的单位时间。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3、经济要素:流效;一次物流活动的收益、成本、质量; 需求、供给等。

四、物流的目标:为了满足特定用户需求而开展的特定物流活动中关于活动结果的量的规定。物流目标是客户服务目标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五、物流的效用与作用

1、物流的三大效用:在流通活动中的目标效用。时间效用(快)、空间效用(密)、形质效用(补充性的加工活动)。

2、物流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对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物流在企业生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物流是企业的重要利润源泉、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物流的四大行业:交通运输业、储运业、托运业、配送业。

六、物流的主要特征:实体时空移动性、实体质的不变性、目标的客户服务性、活动系统的多变复杂性。

七、物流的基本分类

1、按物流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领域分为:

2、按物流系统的功能分:运输物流、仓储物流、快递物流、配送物流

3、按流程的空间范围分: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区域物流、同城物流、内部物流

4、按主体分:自主物流(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

八、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的概念: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目标:根据物流客户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合理确定物流服务水平;实现一定物流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收益;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实现;以最小化的成本实现物流服务水平。

3、主要内容: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基于产品消费者对物流需求的满足;物流基本活动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基于销售模式的物流管理:配送物流、快递物流、第三方物流;基于销售的供应链管理。 第二讲 物流活动产出目标及系统管理

一、物流活动产出目标管理

(一)物流活动产出目标及其衡量

1、物流活动产出目标:物流活动所要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内容及其水平。

2、客户服务及特点 客户服务:是企业给予买方的, 在功能产品之外的, 能增加客户愉悦和方便客户实现产品功能的附加产品。特点:1)无形性2)即时性3)差异性4)从属性5)移动性和分散性 6)较强的需求波动性; 7)可替代性。

3、物流客户服务及价值意义

概念:是通过物流活动使客户得到产品时增加满意度的一项重要客户服务活动。 价值意义:物流服务是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对顾客的满意度有直接影响。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就是直接提高客户价值。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比起增强产品功能比,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4、面向顾客的产品物流服务内容:产品物流供给保证服务、产品物流空间保证服务、产品物流时间保证服务、产品物流安全保证服务、产品物流价格保证服务、产品物流信息保证服务、产品物流增值服务。

5、物流服务内容层次及质量要求

物流服务水平的三个层次----基本服务:顾名思义是指向所有的顾客提供支持的最低的服务内容,如运输中的送到即可。增值服务:是指对具体的顾客进行独特服务,各种延伸服务。有量化评价体系,如固定时间送货,退货速度快等。超值服务:包含更广泛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完美订货服务等。

(二)物流活动目标的选择:物流服务利润最大化原理、物流服务水平在利润最大化时确定。

二、物流活动系统管理

物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完成服务所需的场所、提供服务的设备、组织服务的人和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物流系统输入的是输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物流情报、流通加工等环节所要服务的物、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要素,经过处理转化,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

1. 物流系统的要素

一般的构成要素:(1)人:人是支配物流的主要因素,是控制物流系统的主体。人是保证物流得以顺利进行和提高的管理水平的最关键因素。(2)场所:场所是物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空间支持。(3)物:物是物流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能源、动力等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手段。(4)信息:信息将物流系统各个部分有效的连接起来。

基本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配送。

支撑要素:(1)体制、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国家对其控制、指挥、管理方式以及系统的地位、范畴,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2)法律、法规;设计企业或人的权益的问题,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的系统协调;一方面给与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等。(3)规范、标准;保证物流环节与其他系统的衔接。

物质基础要素:(1)设施(固定的):运行的基础条件,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2)设备(移动的):开工的条件,仓库货架、加工设备(3)工具(4)信息技术与网络

2. 物流系统的特点: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2)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3)是一个动态的系统。4)是一种网状结构系统。5)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3. 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具有两重性:一是为用户提供一定水平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物流服务;二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物流系统的构建

1、确定物流活动服务目标2、根据目标确定活动流程3、根据各项活动的时、空、相关作业量的要求构建作业系统4、根据作业活动的要求构建管理系统5、根据作业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信息要求构建信息系统。

第三讲 仓储管理

一、仓储活动概述

1、仓储的含义:仓储是指利用仓库收纳、存放、储存物品,并根据需要交付使用的活动。仓,即仓库,是为存放物品而设置的建筑物或场地。储,则是指对物品进行收存、管理、交付使用等行为。

2、仓储的具体活动 存储活动:收货、存放、出货。装卸搬运活动:入库卸货、库中搬运、出库装货。仓储活动过程:入库卸货--收货--库中搬运上架--存放--库中搬运下架--出货--出库装货

3、仓储的功能:储存和保管物品功能;物料搬运的功能。流通中仓储的功能:集散货物功能。

4、仓储的作用:仓储是生产和营销的需要;克服生产与需求之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实现运输和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性,加速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

5、仓储系统

构成要素:场地、建筑物、通道、货架、设备、工具、信息、人员等

子系统:作业系统;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其中作业系统又由装卸搬运和存储系构成。

6、仓储的特性:物流的节点性、系统的边界固定性、系统功能的多样性、成本的复杂性、手段的多样性。

7、仓储的种类

①按仓储经营主体分:企业自营仓储、商业营业~、公共~、战略储备仓储。②按仓储对象分:普通物品仓储、特殊物品仓储。③按仓储功能分:储存仓储、物流中心~、配送~、运输转换仓储。④按仓储物的处理方式分:保管式仓储、加工式仓储、消费式仓储。

二、仓储管理

(一)仓储目标管理

1、仓储服务目标内容及水平

1)保管目标:越多越好。保证供应的同时,降低单位货物的保管费用。

2)进出目标:赶快越好。如何促进货品的流动,即按订单收出货的时间效率越高。

2、仓储目标决策的基本原则

效率原则 : “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

效益原则 :不断降低仓储成本。 服务原则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仓储目标实现的基本方法:完善系统的功能;选择合理的作业手段:手工与现代化之间的平衡;提高作业效率。

(二)仓储效率管理

1、影响仓储效率的因素

仓储效率:在一定的仓储投入水平下,所可能取得的仓储服务水平。

影响因素:人的因素;设施因素;布局因素。

2、实现仓储布局合理化

(1) 仓库布局是对仓库内部过道大小、货架位置、配备设备及设施等实物所进行的安排。

(2)合理化的一般原则:系统简化原则;平面设计原则;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柔性化原则;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成本与效益原则。

三、 销售仓储系统构建决策

(一)仓库产权决策

企业仓储决策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仓库产权,即采用自有仓库(公司建造或购买仓库),还是公共仓库或营业仓库。 如, 一个企业在产品销售地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周转总量 2.需求的稳定性3.市场密度

(二)仓库的选址决策

仓库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置设施。二是定址,即在已选定的地区内选定一片土地作为设施的具体位置。

仓库的实际选址中,一般需综合考虑因素有:1.客户条件 2.自然地理条件3.运输条件 4.用地条件 5.法规制度条件。

(三)仓库数量决策

仓储决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在提供仓储设施方面,是集中仓储还是分散仓储,这一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公司物流系统应该使用多少个仓库。

影响企业选择销售仓库数量的因素包括:1.总成本2.顾客服务水平 3.运输能力

4.小批量顾客5.计算机的应用 6.单体仓库的规模

(四)仓库规模决策

仓库规模是指仓库能够容纳的货物的最大数量或总体积。仓库面积、长度、宽度、高度和仓库层数是反映仓库规模和仓储能力的重要参数。影响仓库规模的因素:当地销售规模;租金情况;货物特性等。

第四讲 库存管理

第一节 库存概述

库存(Inventory):是指企业中暂时闲置的用于未来销售或者使用的一切资源。库存的出现是仓储的无奈之举。

作用(库存是调节供需矛盾的缓冲):防止脱销、快速满足用户期望、储备功能、争取价格折扣、防止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稳定生产

弊端:库存物资占用资金。企业要对库存进行管理,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库存物资发生损坏或者丢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库存会麻痹管理人员的思想,其掩盖的管理问题后果往往更为严重。有了库存,会使管理人员以孤立的观点看待供应链上企业运营。

分类——按库存作用分: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在途库存。按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产成品库存、销售库存。按需求来源分:独立需求库存、相关需求库存。

第二节 库存管理的目标和决策内容

库存管理:从原材料到成品, 直到顾客手里的所有库存计划到控制的过程。

库存管理的目标: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成本。

库存成本:物资在储存全过程中所发生各种费用之和。

库存成本的构成:购入成本(进货费与购买费)、订货成本(准备成本) (订货费)、持有成本(保管费)、缺货成本:失去销售机会带来的损失、信誉损失以及影响生产造成的损失;库存短缺影响生产进度所引起的成本,如停工待料,等有了物料后的加班、计划的变动等。在进行一般费用核算时主要为前三项之和。

库存管理的决策内容:(对象:库存水平、库存补充时机与补充量(即订货量))1、什么时侯订货,即订货时机,或订货点。2、订多少,即订货量。3、如何实施,即订货方法。

第三节 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

企业库存控制的原理:为了控制库存量,由库存过程可知,可控制订货进货过程,也可控制销售出库过程。但是,控制销售出库过程,意味着限制用户的需求,影响社会需求,不好。所以最好采用通过控制订货进货过程的办法来控制库存量。这样,不但可主动控制库存量,而且不影响社会效益。因此,基本的思路,就是研究怎样通过控制订货进货过程的办法来控制库存量。而且主要是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在独立需求下,按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不同,其库存控制模型也有很大差别。 单周期需求也称一次性订货,很少重复订货。

多周期需求是在长时间内需求反复发生,库存需求不断补充。

注:与单周期库存相比,多周期库存问题更为普遍。

第五讲 运输管理

一、运输概述

(一)定义:运输就是人们利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外一个地点的物流活动。 特点(与装卸搬运比较):货物在工具中移动;货物在线路上移动;货物在物流节点之间的移动。

(二)功能:1、货物移动2、产品短期储存

(三)重要性: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四)运输系统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部分要素):1、决策干系人:托运人(起始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政府和公众。2、运输工具3、运输线路4、运输节点5、运输法规

(五)运输业务活动过程(功能要素)

1、托运:根据货物特性和到达要求,选择运输方式和承运人,并最终签定运输协议的过程。

2、承运:承运人落实运输协议的过程。3、收货:收货人在货物到点后验收货物的过程。

二、运输管理

(一)运输管理原理

1、运输管理的目标要求:及时、准确、经济、安全

2、运输的经济原理:规模原理(越大越好)、距离原理(越远越好)、速度原理(越快越好)

(二)托运管理

1、运输方式选择

(1)现代物流运输方式分类:按范围分——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配送运输;按协作程度分——一般运输、联合运输、多式联运;其他——直达运输、中转运输

(2)按运输工具分类的运输方式比较

公路运输:是主要使用汽车或其他车辆(如人、畜力车)在公路上进行货客运输的一种方式。特点——主要优点是灵活性强,公路建设期短,投资较低,易于因地制宜,对收到站设施要求不高。适用性——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短途运输。

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特点——铁路运输优点是速度快,运输不大受自然条件限制,载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主要缺点是灵活性差。适用性——铁路运输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

水路运输: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特点——主要优点是成本低,能进行低成本、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但是运输速度慢,受港口、水位、季节、气候影响较大。适用性——水运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

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进行运输的一种形式。特点——主要优点是速度快,不受地形的限制。适用性——航空运输的单位成本很高,主要适合运载的货物有两类,一类是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很强的货物,如高档产品等:另一类是紧急需要的物资,如救灾抢险物资等。

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特点——主要优点是,由于采用密封设备,可避免散失、丢失等损失,另外,运输量大,适合于大且连续不断运送的物资。

(3)选择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价格(应考虑运输途中的综合费用):运杂费、附加服务费、端点费用;运输时间(速度):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占用费用;安全可靠性(灭失和损坏);运输方式的可得性。

2、承运人的选择

(1)承运人类型:单一方式经营人、联运经营人、快件承运人(可提供小件货物运输服务) 第三方物流运输:简称3PL ,也简称TPL ,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 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二)承运管理

1、运输定价决策

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距离、装载量、产品密度、空间利用率、搬运的难易、责任、市场。 运输成本结构——可变成本:是随运输服务量(运量、运距等)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些成本,包括燃料费用、取货、送货成本等;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那些不受装运量直接影响的费用,包括运输设备成本、信息系统等费用。固定成本也需分摊在每次运输的运费之中。

运输费率的制定:根据产品分类定价;根据线路定价;例外费率或称分级例外,是特殊的费率,它通常是向托运人提供的低于流行的等级费率的费率;特殊服务费。如滞期费和延误费等。

运价构成: 运输成本、税金、利润。 运输的定价原则:以运输价值为基础的原则;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比价关系合理化原则。政策性原则。

2、运输过程合理化 不合理运输的现象

1)空驶——不合理运输中最严重的形式

产生原因:①自备车送货提货不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②计划不周 ③车辆过分专用,出现返空。

2)相向运输——同一种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做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迭交错的运输 。

3)迂回运输——一种舍近求远的运输,舍弃距离较近的路程,而选择距离较远的路程。

4)重复装运运输——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未达目的地就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

5)倒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 运输合理化:运输路线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规律,组织货物运输,力求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外部因素:政府的交通管制;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能力不平衡;运输网布局的不合理;运输参与者的目标不一致。内部因素:运输工具选择不当;运输路线选择不合理;收费不合理;运输组织不当, 缺乏全局性。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尽量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充分利用空间);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通过流通加工,减少无效运输;优化运输路线。 第六讲 配送与配送中心

销售模式与物流模式

商品类型:消费品;生产品。消费特点:多品种、小批量。传统销售渠道模式:多品种销售中心--销售终端。物流模式:配送。

6.1 配送概述

一、配送的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订单形成),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分拣配货),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从物流节点到用户的运输)的物流活动。

二、配送的特点:1、配送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盈利的价值活动环节。2、配送是一种高水平的用户驱动型的送货形式。 3、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活动形式。 4、配送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以供应者送货到用户的形式进行供应。 5、配送是相对于干线运输而言的概念。 配送与送货的区别

送货是一种偶然行为,一般是工厂或者商店至用户(直达型);配送是一种固定形态,有确定组织、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特别形式。由物流节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形式。

配送和干线运输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运输和配送都是线路活动(2)运输与配送的互补关系

区别:配送是支线运输、末端运输;货物性质为多品种、小批量;运输工具多为小型货车;管理重点是服务优先;具有物流的多功能。运输是干线运输~少品种、大批量~大型货车、火车~效率优先。

三、配送的分类

(一)按照配送组织的不同分类: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生产企业配送。

(二)按配送时间和数量~: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

(三)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多少分类:(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可整车运输)(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可凑整装车)(3)配套成套配送

(四)经营形式不同分类:销售配送、供应配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代存代供配送:

配送中,货物所有权不发生变更,只是位置转移。

(五)按加工程序不同分类:加工配送、集疏配送。

(六)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1、综合配送2、专业配送

(七)按配送的主体分:1、自营型配送:商流与物流合在一起2、第三方配送:商流与物流分开3、共同配送:协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

四、配送的作用与意义

(一)作用:完善了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通过集中库存,可使零售企业实现降低库存或零库存;简化手续、方便用户;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二)意义:1.有利于实现物流社会化和合理化。2.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4.有利于创造物流效益。

6·2 配送活动环节

一、配送活动的基本环节: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

二、配送的基本业务流程

(一)一般流程:进货→储存→分拣→配货→送货

(二)特殊的配送流程 适合于食品的配送供需:进货→储存→分拣→送货 适合于散货配送流程:进货→储存→送货

6·3 配送中心概述

一、配送中心的概念

1. 国家标准的定义: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存储为辅。

2. 对配送中心的深入理解:配送中心的“货物配备”工作是其主要的、独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对于送货而言,配送中心主要是组织者而不是承担者;配送中心的配送活动和销售活动或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不是单纯的物流活动;配送中心的“现代流通设施” 以现代装备和工艺为基础,不但处理商流而且处理物流,是兼有商流、物流全功能的流通设施。

配送中心和仓库的区别

二、配送中心功能:集货、储存、加工、分货和配货、送达

三、配送中心的种类

(一)按照配送中心承担流通职能分类:1、供应配送中心2、销售配送中心

(二)按照配送领域的广泛程度分类:1、城市配送中心2、区域配送中心

(三)按照配送中心的内部特性(功能和配货方式)分类 :1、储存型配送中心2、流通型配送中心3、加工配送中心

四、配送中心的构成:功能区域、物流设备、信息和管理系统、辅助设施

五、配送中心系统设计

配送中心的选址:1.配送中心的布点原则 ——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2.配送中心布点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因素、基础设施状况、其他 配送中心的布局:1.活动关系的分析 2.区域布置规划

影响配送中心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订单特性、配送策略

第七讲 快递物流及行业发展

一、快递物流概述:概念、特点、分类、服务要求、作用

(一)快递物流的概念:简称快递,又称速递服务。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在特定时间内运达目的地的物品以最快的运输方式运送和配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

(二)快递物流的特点:快速、直达、小件和小批量、个性化服务、第三方物流

与运输及配送的区别

(三)快递物流的分类

1、按市场范围分(按递件的起点到终点的跨界分):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快递市场(全国、区域、市域)

2、按递件所走路线分:干线快递、支线炔递、干支线混合快递。

3、按运输方式分:航空快运、公路快运、铁路快运、水运快运。

4、按递件的紧急程度分:特快专递、一般快运。

5、按市场主体分:国有:邮政快递;民营:顺丰、圆通等;外资:UPS 、FEDEX 等

(四)快递服务的目标要求:1、时效性2、准确性3、安全性4、方便性

(五)快递物流的作用:成为人们便利生活的一个不可缺的部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柱,满足了C2C 和B2C 等流通方式对物流要求。实现了商品在更大范围的配送。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升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二、快递物流基本活动及流程

(一)基本活动及流程:递件收取→递件处理(制单、配发)→递件传运(最为复杂的环节,也是成本的主要部份和价格区别之所在)→递件派送→递件签收。信息服务(贯穿所有环节)

三、递件成本及定价

(一)递价的影响因素:速度;距离;规模;递件重量等特性;服务内容与质量

(二)递价的成本构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费用+节点处理费用+收递费用

(三)定价方法及原则——定价方法:距离价+重量价+特种价;定价原则:成本原则;竞争原则;合作原则

四、中国快递业的发展

行业竞争状况:1、竞争对手格局2、市场竞争焦点3、主要竞争策略4、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以顺丰为例)5、国内快递业竞争趋势和应对策略。

第八讲 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概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第三方物流: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业务模式。(ps :第一方物流——需求方;第二方物流——供应方)

特点(与自主物流比):以物流经营为目的,专业化程度高;以物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依托;可以进行全部的物流功能活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货主。

类型——1、按功能综合程度分:专业仓储物流、货运物流、代存代送物流、快递物流

2、按服务的对象分:为供应链运行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或狭义第三方物流)、为个别企业和个人服务的第三方物流。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

概念: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并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经营价值的企业。 企业类型:物流作业企业;物流代理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企业(如快递公司等)。

三、第三方物流作用及其兴起的原因

(一)兴起的原因: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新型管理理念的产生、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

(二)价值来源:专业作业价值、经济价值、战略价值

(三)作用:1、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2、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物流服务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4、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第三方物流决策与实施

1、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价时所要考虑的方面: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自拥资产还是非自拥资产;第三~供应商服务的地理范围;第三~的成本;第三~水平。 第九讲 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及模型

(一)供应链的概念:它是由核心企业发起,联合其他企业向顾客实现产品供应的经营模式。

(二)供应链特点:都有一个核心企业;一条链对应一种产品,产品的品牌是属于核心企业的;以生产企业为中游,上游是供应商,下游是经销商,终端是消费者。

(三)供应链的特征(与单一企业供应模式比):复杂性;增值性:上下游为买卖关系;动态性;协调艰难性:(库存的牛鞭效应,协调成本的增加);面向用户需求:同一目标;战略性。

(四)供应链的类型——以节点企业的范围分:国际供应链;国内供应链;地方供应链。以产出的内容分:产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以对客户服务的重点分:快速反应供应链;精益供应链。

二、供应链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21世纪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全球化(二)企业竞争模式的变化

三、供应链模式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能够较好地分散风险、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述:它(SCM )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供应链管理目标:发挥集体力量,提高供应链及其产品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协调各种要素,实现总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供应链产出目标的选择(需求管理);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企业资源计划(计划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价值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供应链活动与物流活动的结合,结合点是核心企业活动与第三方物流的结合。

2、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区别,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第三节 供应链的运行机制和目标类型选择

一、供应链的运行机制:供应链运行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

运行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后果——计划不周:由于沟通问题所造成;控制不力:质量问题;成本问题;时效问题。

二、供应链运行类型:创新型供应链;实用型供应链

物流概论 煜-ming 第一讲 物流概述

一、物流与商流

物流:是指物资资料实体的时空转移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物流的“物”是指实体的物品或物料;“流”是指实体转移的时空现象,即与时间相关的实体空间位置的变化;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人的相关活动的作用。

1 物流所发生的领域及广狭义物流

产品制造领域中的物流:企业内部物流等;产品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进入流通领域中的产品称为商品,其流通也称为商业流通,商业流通包括了物流与商流。商业流通中的物流或称为狭义上的物流;产品消费领域中的物流:消费者自主完成的物流,如家中的物流。----以上领域中所发生的物流统称为广义上的物流。 2 商业流通中和物流与商流

是指在商流作用下,商品实体的转移。

商品生产、消费与流通的关系:流通解决生产与消费间存在的间隔(通过商品交易消除商品所有权的间隔;通过运输消除生产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通过仓储保管消除生产与需求的时间间隔。) 商品流通中商流与物流的比较:

二、物流基本活动及其过程模型

物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的功能性活动:1、包装2、运输3、存储4、装卸搬运5、流通加工:分装,表层处理,商品搭配等6、信息处理7、其他增值服务:代收款项等 其中:运输与存储为主干活动。 物流路径及活动发生起始

一般的物流路径:工厂成品库⋯运输通道⋯中转库⋯运输通道⋯店或消费者

流通中的物流活动发生在路径的开始与结束之间,从成品库发货开始到店或消费者收货结束。中转库起到联动作用。

三、物流的要素

1、社会要素:主体;供方、需方、物流第三方企业。

2、物理要素:流体;实体物资。载体;与实体物资接触的工具,主要为交通工具。流向;起始点的确定,从何处流向何处。流量;单位空间的承载量。流速;进出某一空间的量所需的单位时间。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3、经济要素:流效;一次物流活动的收益、成本、质量; 需求、供给等。

四、物流的目标:为了满足特定用户需求而开展的特定物流活动中关于活动结果的量的规定。物流目标是客户服务目标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五、物流的效用与作用

1、物流的三大效用:在流通活动中的目标效用。时间效用(快)、空间效用(密)、形质效用(补充性的加工活动)。

2、物流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对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物流在企业生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物流是企业的重要利润源泉、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物流的四大行业:交通运输业、储运业、托运业、配送业。

六、物流的主要特征:实体时空移动性、实体质的不变性、目标的客户服务性、活动系统的多变复杂性。

七、物流的基本分类

1、按物流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领域分为:

2、按物流系统的功能分:运输物流、仓储物流、快递物流、配送物流

3、按流程的空间范围分: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区域物流、同城物流、内部物流

4、按主体分:自主物流(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

八、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的概念: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目标:根据物流客户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合理确定物流服务水平;实现一定物流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收益;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实现;以最小化的成本实现物流服务水平。

3、主要内容: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基于产品消费者对物流需求的满足;物流基本活动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基于销售模式的物流管理:配送物流、快递物流、第三方物流;基于销售的供应链管理。 第二讲 物流活动产出目标及系统管理

一、物流活动产出目标管理

(一)物流活动产出目标及其衡量

1、物流活动产出目标:物流活动所要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内容及其水平。

2、客户服务及特点 客户服务:是企业给予买方的, 在功能产品之外的, 能增加客户愉悦和方便客户实现产品功能的附加产品。特点:1)无形性2)即时性3)差异性4)从属性5)移动性和分散性 6)较强的需求波动性; 7)可替代性。

3、物流客户服务及价值意义

概念:是通过物流活动使客户得到产品时增加满意度的一项重要客户服务活动。 价值意义:物流服务是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对顾客的满意度有直接影响。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就是直接提高客户价值。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比起增强产品功能比,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4、面向顾客的产品物流服务内容:产品物流供给保证服务、产品物流空间保证服务、产品物流时间保证服务、产品物流安全保证服务、产品物流价格保证服务、产品物流信息保证服务、产品物流增值服务。

5、物流服务内容层次及质量要求

物流服务水平的三个层次----基本服务:顾名思义是指向所有的顾客提供支持的最低的服务内容,如运输中的送到即可。增值服务:是指对具体的顾客进行独特服务,各种延伸服务。有量化评价体系,如固定时间送货,退货速度快等。超值服务:包含更广泛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完美订货服务等。

(二)物流活动目标的选择:物流服务利润最大化原理、物流服务水平在利润最大化时确定。

二、物流活动系统管理

物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完成服务所需的场所、提供服务的设备、组织服务的人和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物流系统输入的是输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物流情报、流通加工等环节所要服务的物、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要素,经过处理转化,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

1. 物流系统的要素

一般的构成要素:(1)人:人是支配物流的主要因素,是控制物流系统的主体。人是保证物流得以顺利进行和提高的管理水平的最关键因素。(2)场所:场所是物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空间支持。(3)物:物是物流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能源、动力等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手段。(4)信息:信息将物流系统各个部分有效的连接起来。

基本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配送。

支撑要素:(1)体制、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国家对其控制、指挥、管理方式以及系统的地位、范畴,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2)法律、法规;设计企业或人的权益的问题,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的系统协调;一方面给与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等。(3)规范、标准;保证物流环节与其他系统的衔接。

物质基础要素:(1)设施(固定的):运行的基础条件,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2)设备(移动的):开工的条件,仓库货架、加工设备(3)工具(4)信息技术与网络

2. 物流系统的特点: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2)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3)是一个动态的系统。4)是一种网状结构系统。5)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3. 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具有两重性:一是为用户提供一定水平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物流服务;二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物流系统的构建

1、确定物流活动服务目标2、根据目标确定活动流程3、根据各项活动的时、空、相关作业量的要求构建作业系统4、根据作业活动的要求构建管理系统5、根据作业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信息要求构建信息系统。

第三讲 仓储管理

一、仓储活动概述

1、仓储的含义:仓储是指利用仓库收纳、存放、储存物品,并根据需要交付使用的活动。仓,即仓库,是为存放物品而设置的建筑物或场地。储,则是指对物品进行收存、管理、交付使用等行为。

2、仓储的具体活动 存储活动:收货、存放、出货。装卸搬运活动:入库卸货、库中搬运、出库装货。仓储活动过程:入库卸货--收货--库中搬运上架--存放--库中搬运下架--出货--出库装货

3、仓储的功能:储存和保管物品功能;物料搬运的功能。流通中仓储的功能:集散货物功能。

4、仓储的作用:仓储是生产和营销的需要;克服生产与需求之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实现运输和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性,加速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

5、仓储系统

构成要素:场地、建筑物、通道、货架、设备、工具、信息、人员等

子系统:作业系统;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其中作业系统又由装卸搬运和存储系构成。

6、仓储的特性:物流的节点性、系统的边界固定性、系统功能的多样性、成本的复杂性、手段的多样性。

7、仓储的种类

①按仓储经营主体分:企业自营仓储、商业营业~、公共~、战略储备仓储。②按仓储对象分:普通物品仓储、特殊物品仓储。③按仓储功能分:储存仓储、物流中心~、配送~、运输转换仓储。④按仓储物的处理方式分:保管式仓储、加工式仓储、消费式仓储。

二、仓储管理

(一)仓储目标管理

1、仓储服务目标内容及水平

1)保管目标:越多越好。保证供应的同时,降低单位货物的保管费用。

2)进出目标:赶快越好。如何促进货品的流动,即按订单收出货的时间效率越高。

2、仓储目标决策的基本原则

效率原则 : “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

效益原则 :不断降低仓储成本。 服务原则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仓储目标实现的基本方法:完善系统的功能;选择合理的作业手段:手工与现代化之间的平衡;提高作业效率。

(二)仓储效率管理

1、影响仓储效率的因素

仓储效率:在一定的仓储投入水平下,所可能取得的仓储服务水平。

影响因素:人的因素;设施因素;布局因素。

2、实现仓储布局合理化

(1) 仓库布局是对仓库内部过道大小、货架位置、配备设备及设施等实物所进行的安排。

(2)合理化的一般原则:系统简化原则;平面设计原则;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柔性化原则;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成本与效益原则。

三、 销售仓储系统构建决策

(一)仓库产权决策

企业仓储决策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仓库产权,即采用自有仓库(公司建造或购买仓库),还是公共仓库或营业仓库。 如, 一个企业在产品销售地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周转总量 2.需求的稳定性3.市场密度

(二)仓库的选址决策

仓库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置设施。二是定址,即在已选定的地区内选定一片土地作为设施的具体位置。

仓库的实际选址中,一般需综合考虑因素有:1.客户条件 2.自然地理条件3.运输条件 4.用地条件 5.法规制度条件。

(三)仓库数量决策

仓储决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在提供仓储设施方面,是集中仓储还是分散仓储,这一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公司物流系统应该使用多少个仓库。

影响企业选择销售仓库数量的因素包括:1.总成本2.顾客服务水平 3.运输能力

4.小批量顾客5.计算机的应用 6.单体仓库的规模

(四)仓库规模决策

仓库规模是指仓库能够容纳的货物的最大数量或总体积。仓库面积、长度、宽度、高度和仓库层数是反映仓库规模和仓储能力的重要参数。影响仓库规模的因素:当地销售规模;租金情况;货物特性等。

第四讲 库存管理

第一节 库存概述

库存(Inventory):是指企业中暂时闲置的用于未来销售或者使用的一切资源。库存的出现是仓储的无奈之举。

作用(库存是调节供需矛盾的缓冲):防止脱销、快速满足用户期望、储备功能、争取价格折扣、防止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稳定生产

弊端:库存物资占用资金。企业要对库存进行管理,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库存物资发生损坏或者丢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库存会麻痹管理人员的思想,其掩盖的管理问题后果往往更为严重。有了库存,会使管理人员以孤立的观点看待供应链上企业运营。

分类——按库存作用分: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在途库存。按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产成品库存、销售库存。按需求来源分:独立需求库存、相关需求库存。

第二节 库存管理的目标和决策内容

库存管理:从原材料到成品, 直到顾客手里的所有库存计划到控制的过程。

库存管理的目标: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成本。

库存成本:物资在储存全过程中所发生各种费用之和。

库存成本的构成:购入成本(进货费与购买费)、订货成本(准备成本) (订货费)、持有成本(保管费)、缺货成本:失去销售机会带来的损失、信誉损失以及影响生产造成的损失;库存短缺影响生产进度所引起的成本,如停工待料,等有了物料后的加班、计划的变动等。在进行一般费用核算时主要为前三项之和。

库存管理的决策内容:(对象:库存水平、库存补充时机与补充量(即订货量))1、什么时侯订货,即订货时机,或订货点。2、订多少,即订货量。3、如何实施,即订货方法。

第三节 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

企业库存控制的原理:为了控制库存量,由库存过程可知,可控制订货进货过程,也可控制销售出库过程。但是,控制销售出库过程,意味着限制用户的需求,影响社会需求,不好。所以最好采用通过控制订货进货过程的办法来控制库存量。这样,不但可主动控制库存量,而且不影响社会效益。因此,基本的思路,就是研究怎样通过控制订货进货过程的办法来控制库存量。而且主要是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在独立需求下,按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不同,其库存控制模型也有很大差别。 单周期需求也称一次性订货,很少重复订货。

多周期需求是在长时间内需求反复发生,库存需求不断补充。

注:与单周期库存相比,多周期库存问题更为普遍。

第五讲 运输管理

一、运输概述

(一)定义:运输就是人们利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外一个地点的物流活动。 特点(与装卸搬运比较):货物在工具中移动;货物在线路上移动;货物在物流节点之间的移动。

(二)功能:1、货物移动2、产品短期储存

(三)重要性: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四)运输系统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部分要素):1、决策干系人:托运人(起始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政府和公众。2、运输工具3、运输线路4、运输节点5、运输法规

(五)运输业务活动过程(功能要素)

1、托运:根据货物特性和到达要求,选择运输方式和承运人,并最终签定运输协议的过程。

2、承运:承运人落实运输协议的过程。3、收货:收货人在货物到点后验收货物的过程。

二、运输管理

(一)运输管理原理

1、运输管理的目标要求:及时、准确、经济、安全

2、运输的经济原理:规模原理(越大越好)、距离原理(越远越好)、速度原理(越快越好)

(二)托运管理

1、运输方式选择

(1)现代物流运输方式分类:按范围分——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配送运输;按协作程度分——一般运输、联合运输、多式联运;其他——直达运输、中转运输

(2)按运输工具分类的运输方式比较

公路运输:是主要使用汽车或其他车辆(如人、畜力车)在公路上进行货客运输的一种方式。特点——主要优点是灵活性强,公路建设期短,投资较低,易于因地制宜,对收到站设施要求不高。适用性——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短途运输。

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特点——铁路运输优点是速度快,运输不大受自然条件限制,载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主要缺点是灵活性差。适用性——铁路运输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

水路运输: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特点——主要优点是成本低,能进行低成本、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但是运输速度慢,受港口、水位、季节、气候影响较大。适用性——水运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

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进行运输的一种形式。特点——主要优点是速度快,不受地形的限制。适用性——航空运输的单位成本很高,主要适合运载的货物有两类,一类是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很强的货物,如高档产品等:另一类是紧急需要的物资,如救灾抢险物资等。

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特点——主要优点是,由于采用密封设备,可避免散失、丢失等损失,另外,运输量大,适合于大且连续不断运送的物资。

(3)选择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价格(应考虑运输途中的综合费用):运杂费、附加服务费、端点费用;运输时间(速度):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占用费用;安全可靠性(灭失和损坏);运输方式的可得性。

2、承运人的选择

(1)承运人类型:单一方式经营人、联运经营人、快件承运人(可提供小件货物运输服务) 第三方物流运输:简称3PL ,也简称TPL ,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 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二)承运管理

1、运输定价决策

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距离、装载量、产品密度、空间利用率、搬运的难易、责任、市场。 运输成本结构——可变成本:是随运输服务量(运量、运距等)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些成本,包括燃料费用、取货、送货成本等;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那些不受装运量直接影响的费用,包括运输设备成本、信息系统等费用。固定成本也需分摊在每次运输的运费之中。

运输费率的制定:根据产品分类定价;根据线路定价;例外费率或称分级例外,是特殊的费率,它通常是向托运人提供的低于流行的等级费率的费率;特殊服务费。如滞期费和延误费等。

运价构成: 运输成本、税金、利润。 运输的定价原则:以运输价值为基础的原则;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比价关系合理化原则。政策性原则。

2、运输过程合理化 不合理运输的现象

1)空驶——不合理运输中最严重的形式

产生原因:①自备车送货提货不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②计划不周 ③车辆过分专用,出现返空。

2)相向运输——同一种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做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迭交错的运输 。

3)迂回运输——一种舍近求远的运输,舍弃距离较近的路程,而选择距离较远的路程。

4)重复装运运输——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未达目的地就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

5)倒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 运输合理化:运输路线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规律,组织货物运输,力求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外部因素:政府的交通管制;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能力不平衡;运输网布局的不合理;运输参与者的目标不一致。内部因素:运输工具选择不当;运输路线选择不合理;收费不合理;运输组织不当, 缺乏全局性。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尽量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充分利用空间);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通过流通加工,减少无效运输;优化运输路线。 第六讲 配送与配送中心

销售模式与物流模式

商品类型:消费品;生产品。消费特点:多品种、小批量。传统销售渠道模式:多品种销售中心--销售终端。物流模式:配送。

6.1 配送概述

一、配送的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订单形成),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分拣配货),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从物流节点到用户的运输)的物流活动。

二、配送的特点:1、配送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盈利的价值活动环节。2、配送是一种高水平的用户驱动型的送货形式。 3、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活动形式。 4、配送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以供应者送货到用户的形式进行供应。 5、配送是相对于干线运输而言的概念。 配送与送货的区别

送货是一种偶然行为,一般是工厂或者商店至用户(直达型);配送是一种固定形态,有确定组织、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特别形式。由物流节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形式。

配送和干线运输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运输和配送都是线路活动(2)运输与配送的互补关系

区别:配送是支线运输、末端运输;货物性质为多品种、小批量;运输工具多为小型货车;管理重点是服务优先;具有物流的多功能。运输是干线运输~少品种、大批量~大型货车、火车~效率优先。

三、配送的分类

(一)按照配送组织的不同分类: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生产企业配送。

(二)按配送时间和数量~: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

(三)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多少分类:(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可整车运输)(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可凑整装车)(3)配套成套配送

(四)经营形式不同分类:销售配送、供应配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代存代供配送:

配送中,货物所有权不发生变更,只是位置转移。

(五)按加工程序不同分类:加工配送、集疏配送。

(六)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1、综合配送2、专业配送

(七)按配送的主体分:1、自营型配送:商流与物流合在一起2、第三方配送:商流与物流分开3、共同配送:协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

四、配送的作用与意义

(一)作用:完善了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通过集中库存,可使零售企业实现降低库存或零库存;简化手续、方便用户;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二)意义:1.有利于实现物流社会化和合理化。2.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4.有利于创造物流效益。

6·2 配送活动环节

一、配送活动的基本环节: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

二、配送的基本业务流程

(一)一般流程:进货→储存→分拣→配货→送货

(二)特殊的配送流程 适合于食品的配送供需:进货→储存→分拣→送货 适合于散货配送流程:进货→储存→送货

6·3 配送中心概述

一、配送中心的概念

1. 国家标准的定义: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存储为辅。

2. 对配送中心的深入理解:配送中心的“货物配备”工作是其主要的、独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对于送货而言,配送中心主要是组织者而不是承担者;配送中心的配送活动和销售活动或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不是单纯的物流活动;配送中心的“现代流通设施” 以现代装备和工艺为基础,不但处理商流而且处理物流,是兼有商流、物流全功能的流通设施。

配送中心和仓库的区别

二、配送中心功能:集货、储存、加工、分货和配货、送达

三、配送中心的种类

(一)按照配送中心承担流通职能分类:1、供应配送中心2、销售配送中心

(二)按照配送领域的广泛程度分类:1、城市配送中心2、区域配送中心

(三)按照配送中心的内部特性(功能和配货方式)分类 :1、储存型配送中心2、流通型配送中心3、加工配送中心

四、配送中心的构成:功能区域、物流设备、信息和管理系统、辅助设施

五、配送中心系统设计

配送中心的选址:1.配送中心的布点原则 ——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2.配送中心布点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因素、基础设施状况、其他 配送中心的布局:1.活动关系的分析 2.区域布置规划

影响配送中心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订单特性、配送策略

第七讲 快递物流及行业发展

一、快递物流概述:概念、特点、分类、服务要求、作用

(一)快递物流的概念:简称快递,又称速递服务。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在特定时间内运达目的地的物品以最快的运输方式运送和配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

(二)快递物流的特点:快速、直达、小件和小批量、个性化服务、第三方物流

与运输及配送的区别

(三)快递物流的分类

1、按市场范围分(按递件的起点到终点的跨界分):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快递市场(全国、区域、市域)

2、按递件所走路线分:干线快递、支线炔递、干支线混合快递。

3、按运输方式分:航空快运、公路快运、铁路快运、水运快运。

4、按递件的紧急程度分:特快专递、一般快运。

5、按市场主体分:国有:邮政快递;民营:顺丰、圆通等;外资:UPS 、FEDEX 等

(四)快递服务的目标要求:1、时效性2、准确性3、安全性4、方便性

(五)快递物流的作用:成为人们便利生活的一个不可缺的部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柱,满足了C2C 和B2C 等流通方式对物流要求。实现了商品在更大范围的配送。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升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二、快递物流基本活动及流程

(一)基本活动及流程:递件收取→递件处理(制单、配发)→递件传运(最为复杂的环节,也是成本的主要部份和价格区别之所在)→递件派送→递件签收。信息服务(贯穿所有环节)

三、递件成本及定价

(一)递价的影响因素:速度;距离;规模;递件重量等特性;服务内容与质量

(二)递价的成本构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费用+节点处理费用+收递费用

(三)定价方法及原则——定价方法:距离价+重量价+特种价;定价原则:成本原则;竞争原则;合作原则

四、中国快递业的发展

行业竞争状况:1、竞争对手格局2、市场竞争焦点3、主要竞争策略4、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以顺丰为例)5、国内快递业竞争趋势和应对策略。

第八讲 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概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第三方物流: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业务模式。(ps :第一方物流——需求方;第二方物流——供应方)

特点(与自主物流比):以物流经营为目的,专业化程度高;以物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依托;可以进行全部的物流功能活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货主。

类型——1、按功能综合程度分:专业仓储物流、货运物流、代存代送物流、快递物流

2、按服务的对象分:为供应链运行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或狭义第三方物流)、为个别企业和个人服务的第三方物流。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

概念: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并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经营价值的企业。 企业类型:物流作业企业;物流代理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企业(如快递公司等)。

三、第三方物流作用及其兴起的原因

(一)兴起的原因: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新型管理理念的产生、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

(二)价值来源:专业作业价值、经济价值、战略价值

(三)作用:1、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2、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物流服务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4、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第三方物流决策与实施

1、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价时所要考虑的方面: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自拥资产还是非自拥资产;第三~供应商服务的地理范围;第三~的成本;第三~水平。 第九讲 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及模型

(一)供应链的概念:它是由核心企业发起,联合其他企业向顾客实现产品供应的经营模式。

(二)供应链特点:都有一个核心企业;一条链对应一种产品,产品的品牌是属于核心企业的;以生产企业为中游,上游是供应商,下游是经销商,终端是消费者。

(三)供应链的特征(与单一企业供应模式比):复杂性;增值性:上下游为买卖关系;动态性;协调艰难性:(库存的牛鞭效应,协调成本的增加);面向用户需求:同一目标;战略性。

(四)供应链的类型——以节点企业的范围分:国际供应链;国内供应链;地方供应链。以产出的内容分:产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以对客户服务的重点分:快速反应供应链;精益供应链。

二、供应链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21世纪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全球化(二)企业竞争模式的变化

三、供应链模式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能够较好地分散风险、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述:它(SCM )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供应链管理目标:发挥集体力量,提高供应链及其产品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协调各种要素,实现总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供应链产出目标的选择(需求管理);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企业资源计划(计划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价值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供应链活动与物流活动的结合,结合点是核心企业活动与第三方物流的结合。

2、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区别,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第三节 供应链的运行机制和目标类型选择

一、供应链的运行机制:供应链运行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

运行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后果——计划不周:由于沟通问题所造成;控制不力:质量问题;成本问题;时效问题。

二、供应链运行类型:创新型供应链;实用型供应链


相关文章

  •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的重点
  • 第一章: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作用: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①物流是企业生产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②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③物流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在 ...查看


  • 现代物流概论论文 1
  • <现代物流概论> 课程论文 专业班级: 电科0801 学 号: 学生姓名: 题 目: 浅谈中国物流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物流,简单来说,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物流代表着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经过二十 ...查看


  • 物流管理概论考试答案
  • 名解: 1.物流: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2.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指在物流渠 ...查看


  • 招收电子商务研究生的学校
  • 招收电子商务研究生的学校 天津财经大学 (000) 不区分院系所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1) 管理信息系统 天津财经大学 (000) 不区分院系所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2) 电子商务 1 (101)统考政治 ...查看


  • 电子商务说课稿
  • <电子商务概论>说课教案 经济系 宋云波 总体设计思路 1. 课程基本情况 2. 课程性质和特点 3. 教材分析 4. 教学设计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6.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7. 教学改革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查看


  • 现代物流概论第五章--第三方物流
  • 第三方物流 现代物流概论课件 现代物流概论课件 现代物流概论课件 现代物流概论课件 企业物流业务对外委托的形态n货主企业自己从事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管理性工作,而将货物运输.保管等具体的物流作业活动委托给外部的物流企业. ...查看


  • 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 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汽车故障诊断及维修,并具备维修管理合一,检测修理合一,机械电子合一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及发动机 ...查看


  • 流通概论小抄
  • 中外医药零售业亲密接火 1.中国药品零售业放开意味着什么 (1)经济全球化带来流通国际化: (2)机会与挑战并存: (3)市场整合步伐加快: (4)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 2.中外企业药品零售终端的竞争,各自的优劣势有哪些 ? 中国医药企业主 ...查看


  • [分销渠道管理]教学大纲
  • <分销渠道管理>教学大纲 (含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34 学 分:2 开课对象: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英文译名: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