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引言:为什么要学习与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
以前侧重于教师如何教,现在转向关注学生怎么学,这样研究学习怎么产生极其相关的教学理论就十分重要了。
举例说明研究学习理论的重要性。
资料:皮亚杰以其发生认识论而著名。他首先观察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
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个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皮亚杰在从事心理学研究前是一个生物学博士,因而在而后的儿童智力发展中,他总是力图把生物学与认识论两者沟通起来,正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皮亚杰认为智慧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即人的智慧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出身~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皮亚杰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用奶瓶喂奶,发现婴儿吸吮奶瓶的动作与吸吮母乳的动作很不一致,吸吮奶瓶中的奶要容易得多,于是婴儿拒绝吸母奶----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选择了使它舒服的一种方式。于是学习发生了。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例。从出生到一月的婴儿选择吸吮奶瓶中的奶而拒绝吸母乳,是
他对环境的一种适应——选择了一种使他舒服的方式,于是学习发生了。
------自互联网
第一节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引言
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对学习定义理解的举例: 婴儿生下来就会啼哭,是一种本能,不是学习。小孩从nan 尿到不nan ,是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问题,不是学习。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这一体系的代表人物和有关理论很多。 (一)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的暂时的神经联系以及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揭示了人和动物的最基本的机制。
巴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他指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也就是新知识的获得,”“我们的培育、学习、各种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长长系列的条件反射。”
2、华生提出的频因律和近因律
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总结: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受所处时代和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现代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经典条件反射仅限于简单的反射活动,只能对简单的学习有效,难以适应复杂的学习,不是解释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唯一过程。
(二)桑代克的连结理论(试误学习理论)
猫的学习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认为动物的学习没有任何推理、演绎,没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学习,从而提出“试误说”。
根据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
-------------自周瑛《教育心理学》P79
(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说、强化理论和程序教学理论
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食物或其他奖励),这个操作强度(频率)就增加。练习虽然是重要的,关键的变量却是强化。因此斯金纳认为,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因此教师的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都是激励学生的强化手段。
可以这样说,斯金纳的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理论,“使心理学家的注意力转向一个新的概念,学习是操作行为。”(周瑛P85)
所以叫做操作是因为行为能对环境起作用,并产生结果。 自赵锡鑫P285
斯金纳箱
程序教学法举例:(自赵锡鑫P289)
正面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
忽略了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即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实际上就是这种理论的一种体现。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注意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把学习者看成是信息加工主体。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讨论:什么是意义学习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哪两个先决条件?把握其实质对你今天的教学有何启示?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来源
对皮亚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说明。
插图:对皮亚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说明
说明:
客体-------主体---------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同化:获得了新知识和新技能,相信它是正确的。在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充实了。
顺应:指改变旧的看法,纠正错误认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调整、改造、重组。
一、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知识在不断发展,在不同环境中,需要被从新构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有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建构主义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讨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分支有那些突破性的认识?对现今的教学有何意义?
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引言:为什么要学习与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
以前侧重于教师如何教,现在转向关注学生怎么学,这样研究学习怎么产生极其相关的教学理论就十分重要了。
举例说明研究学习理论的重要性。
资料:皮亚杰以其发生认识论而著名。他首先观察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
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个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皮亚杰在从事心理学研究前是一个生物学博士,因而在而后的儿童智力发展中,他总是力图把生物学与认识论两者沟通起来,正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皮亚杰认为智慧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即人的智慧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出身~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皮亚杰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用奶瓶喂奶,发现婴儿吸吮奶瓶的动作与吸吮母乳的动作很不一致,吸吮奶瓶中的奶要容易得多,于是婴儿拒绝吸母奶----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选择了使它舒服的一种方式。于是学习发生了。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例。从出生到一月的婴儿选择吸吮奶瓶中的奶而拒绝吸母乳,是
他对环境的一种适应——选择了一种使他舒服的方式,于是学习发生了。
------自互联网
第一节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引言
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对学习定义理解的举例: 婴儿生下来就会啼哭,是一种本能,不是学习。小孩从nan 尿到不nan ,是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问题,不是学习。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这一体系的代表人物和有关理论很多。 (一)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的暂时的神经联系以及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揭示了人和动物的最基本的机制。
巴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他指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也就是新知识的获得,”“我们的培育、学习、各种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长长系列的条件反射。”
2、华生提出的频因律和近因律
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总结: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受所处时代和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现代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经典条件反射仅限于简单的反射活动,只能对简单的学习有效,难以适应复杂的学习,不是解释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唯一过程。
(二)桑代克的连结理论(试误学习理论)
猫的学习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认为动物的学习没有任何推理、演绎,没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学习,从而提出“试误说”。
根据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
-------------自周瑛《教育心理学》P79
(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说、强化理论和程序教学理论
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食物或其他奖励),这个操作强度(频率)就增加。练习虽然是重要的,关键的变量却是强化。因此斯金纳认为,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因此教师的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都是激励学生的强化手段。
可以这样说,斯金纳的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理论,“使心理学家的注意力转向一个新的概念,学习是操作行为。”(周瑛P85)
所以叫做操作是因为行为能对环境起作用,并产生结果。 自赵锡鑫P285
斯金纳箱
程序教学法举例:(自赵锡鑫P289)
正面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
忽略了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即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实际上就是这种理论的一种体现。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注意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把学习者看成是信息加工主体。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讨论:什么是意义学习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哪两个先决条件?把握其实质对你今天的教学有何启示?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来源
对皮亚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说明。
插图:对皮亚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说明
说明:
客体-------主体---------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同化:获得了新知识和新技能,相信它是正确的。在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充实了。
顺应:指改变旧的看法,纠正错误认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调整、改造、重组。
一、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知识在不断发展,在不同环境中,需要被从新构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有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建构主义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讨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分支有那些突破性的认识?对现今的教学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