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手术室2013年工作总结

麻醉科及手术室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科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科室管理、临床工作、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重点强化了制度建设,完善了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开展了新技术和新业务,并且完成了新入职医生和轮转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科以“三甲”复审为契机,在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在此对我科全年工作作以总结。

一、完成高质量的临床麻醉业务

(一)手术和麻醉总例数显著提高

2013年共计完成各项临床工作8844例,较1012年增长25%,综合手术量手例,较2012年增加3.8%。与2012年相比,心外科手术653例,增加20%;综合手术5982例,增加3.8%;急诊手术1447例,增加-25%。综合手术中,大手术4541例,增加15%,中等手术2462例,增加-5%;手术室内抢救28例,增加-42%无麻醉相关并发症;麻醉恢复室227例,增加916%;疼痛门诊810人次,增长864%,疼痛诊,607人次,增长1310%;无痛胃肠镜653例,增长20%;分娩镇痛2例。手术室外麻醉207例,绝大多数为小儿手术,包括复杂先心病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心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和腔镜检查等,为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提供了条件和安全保障。

(二)危重疑难病例比例明显增加

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其中含2例90岁以上高龄患者);而年龄最小的患者仅出生数小时(小儿先心)。随着麻醉科业务水平和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对相关科室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外科开展的复杂疑难危重手术及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如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的疑难危重手术,高危妊娠患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剖腹产手术,疑难危重症抢救等。

(三)完善危重病例术前讨论机制

鉴于危重疑难病例逐年增加,麻醉科建议医务处实行了危重病人的术前讨论

机制。具体实施流程为:手术科室发现危重疑难病例→邀请麻醉科会诊→麻醉科进行术前评估→危重疑难病例上报医务处→医务处备案→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全院讨论→综合相关科室讨论意见→决定是否手术,并进行术前准备。落实术前讨论机制以后,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并且避免了临床科室与患者和家属间的纠纷。

(四)完善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流程

(五)不断开展新业务

开设了疼痛门诊,完成了疼痛诊疗室的重新装修,疼痛治疗84例,使得麻醉科业务进一步完善。院内会诊304例,比11年几乎增长了一倍,这说明各兄弟科室越来越重视麻醉科在围术期安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麻醉科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并发挥多方面作用。

为了对术后患者进行监测、治疗和评估,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手术室的使用效率,便于接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科在2012年3月开设了术后恢复室(PACU ),2012年共完成41例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工作,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麻醉科自2011年11月4日开始实施无痛胃肠镜项目,2012年全年完成无痛胃肠镜540例,比2011年增加了800%。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满足了广大患者的需要,并且为兄弟科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患者满意度达到100%,无事故发生,无医疗纠纷。

(六)实施血液保护,节约宝贵的血资源

2012年,出现了全国性的“血荒”,北京市血液库存量明显下降,我院择期手术患者的用血也受到严重影响。在确保临床安全的情况下,麻醉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血,包括血液稀释,成分输血和自体血回收等。其中自体血液回收的作用最为明显。通过回收和净化术中的出血,实现了病人血液的再利用。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全年自体血液回收总量为34150ml ,约合全血170余单位,不仅节约宝贵的血资源,节省了病人的费用,还避免了因为使用异体血导致的过敏反应和一些传染病的血源性传播。

二、规范医疗质量控制,强化科室各项制度

(一)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加强临床麻醉质量控制

2012年进一步完善了《临床麻醉质量自控表》,对麻醉相关并发症进行了分类和量化,确保了每一例手术麻醉工作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强化了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在每例麻醉完成后,总结记录质量自控表,统计分析后将结果反馈给全体麻醉医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完成质量自控表3399例,完成率为77%,反映出了包括呼吸、循环、仪器、麻醉操作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年主要问题发生如图: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提高质量,如针对术中低体温,及时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及术中暖风机保温;针对监护仪干扰,请仪器厂家和设备科共同想办法解决;针对术前紧张和高血压的患者,加强术前访视必要时予以术前用药等。通过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的质控环节,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医疗质量,减少了并发症。

(二)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与执行

2012年,科室更新、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2010年第一版的麻醉科科室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做了修改,全体通过。另外,还规范了麻醉记录单的书写,对科室人员进行了安全思想教育,明确强调了落实科室制度不仅是为了提高患者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劳动安全,最终目的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通过规章制度的落实,不仅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不懈地强化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杜绝了可能出现的麻醉和手术安全隐患。我科积极执行WHO 在全球推行的外科安全检查流程(手术安全核对表)以及卫生部关于病人安全的相关要求,坚持完善手术安全核对,每例病人都认真完成《手术安全核对表》,从围手术期的每个环节,保障病人的安全。按照安全核对规定,每一例患者的手术团队要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等三个时段完成三次完整的核对工作,以保证“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和正确的术式”。 安全核对表主要强调了手术团队的整体协调配合和协同认知,以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病人安全。

三、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一)在全院急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麻醉科是全院急救和危重病诊疗的前沿科室,尤其在心肺复苏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兄弟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和时间。2012年我科完成院内急诊气管插管75例,比11年减少6%,深静脉穿刺235例,比11年增加21%,在临床治疗和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相关各科室的认可和赞扬。2012年10月的一次重大坍塌事故中,患者被送来医院时心跳微弱、血压几乎测不到,生命岌岌可危。医院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麻醉科迅速做出反应,进行生命支持为手术赢得时间,配合骨科、普外科同事们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反映出麻醉科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启动应急机制方面经受住了临床考验。

(二)积极应对围术期孕产妇死亡病例,切实完善和落实科室应急制度

2012年7月,出现完全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返回病房后死亡一例。事后,麻醉科针对围术期安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整改工作。第一,全科围绕危重产妇病例开展了病例讨论,深挖自身在临床上的不足。第二,科室内重新研究整理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了应急流程,明确了各级医师在急救中的职责。第三,科室还成立了应急小组,并要求突发事件发生时,必须至少有两名小组成员同时在场。经过应急教育和制度整顿后,麻醉科的抢救和应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一例前置胎盘大出血的抢救中,共出血14000ml ,麻醉科医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沉着应对,与产科和ICU 一起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四、创建一流的业务团队

(一)人才梯队完整,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麻醉科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强大的业务团队初具规模,人员结构日趋完善。2012年新增硕士和学士麻醉医师各一名,现有麻醉医师16名,麻醉护士2名,手术室护士21人,共计技术人员39人。现我科医学博士学位1人,医学硕士5人,在读硕士3人,医学学士7人。

(二)加强业务学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早交班制度,每天早交班时,针对前一天麻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及时总结;然后对当天麻醉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每人提出观点。每个人都在交班中增强了专业知识,汲取了经验教训,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注重平常的业务学习,全年举办知识更新讲座17次、病例讨论9次、读书报告14次,参加第八届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年会,使每个人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抓好医德考评制度落实

每年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考评,加强所有人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强调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对医院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参加院内专家讲座、科室集中学习、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加强对医疗纠纷处置专职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拒收红包,视病人为亲人,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地落实医院关于“三好一满意”的要求。

(四)研究生的培养

我科担负了清华大学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科主任负责两名研究生的科研指导工作。2012年,两名在读研究生完成了公共科目的学习,并通过了开题答辩,现已开始临床实验。通过对研究生的培养,使麻醉科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为将来建立清华大学麻醉系提供了宝贵教学经验。

五、克服工作不足,开展新业务,不断完善麻醉科业务

(一)工作中任然存在的不足

回首2012年,我们也存在着很多工作的不足。如:开展了新的临床业务,但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医护工作人员在临床安全工作中仍然存在松懈和侥幸心理;科室科研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缺乏高质量的基金项目;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这些都将在新的一年中努力不断克服和改进。

(二)2013年准备开展的新业务

2013年计划继续开展新业务。与妇产科合作开展无痛分娩业务,目前我科室已有医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了关于无痛分娩的业务学习,并且做了前期的硬件准备、流程安排和宣传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将这项业务开展起来,为自然分娩的产妇减轻痛苦。另外,我科还在2012年底先期开展了无痛支气管镜的工作,力争在2013年使这一工作常态化。

结语:

回首2012年,我们承接了2011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为2013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贡献力量,为医院发展和地区医疗卫生的进步做出新的成绩。

麻醉科及手术室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科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科室管理、临床工作、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重点强化了制度建设,完善了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开展了新技术和新业务,并且完成了新入职医生和轮转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科以“三甲”复审为契机,在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在此对我科全年工作作以总结。

一、完成高质量的临床麻醉业务

(一)手术和麻醉总例数显著提高

2013年共计完成各项临床工作8844例,较1012年增长25%,综合手术量手例,较2012年增加3.8%。与2012年相比,心外科手术653例,增加20%;综合手术5982例,增加3.8%;急诊手术1447例,增加-25%。综合手术中,大手术4541例,增加15%,中等手术2462例,增加-5%;手术室内抢救28例,增加-42%无麻醉相关并发症;麻醉恢复室227例,增加916%;疼痛门诊810人次,增长864%,疼痛诊,607人次,增长1310%;无痛胃肠镜653例,增长20%;分娩镇痛2例。手术室外麻醉207例,绝大多数为小儿手术,包括复杂先心病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心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和腔镜检查等,为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提供了条件和安全保障。

(二)危重疑难病例比例明显增加

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其中含2例90岁以上高龄患者);而年龄最小的患者仅出生数小时(小儿先心)。随着麻醉科业务水平和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对相关科室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外科开展的复杂疑难危重手术及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如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的疑难危重手术,高危妊娠患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剖腹产手术,疑难危重症抢救等。

(三)完善危重病例术前讨论机制

鉴于危重疑难病例逐年增加,麻醉科建议医务处实行了危重病人的术前讨论

机制。具体实施流程为:手术科室发现危重疑难病例→邀请麻醉科会诊→麻醉科进行术前评估→危重疑难病例上报医务处→医务处备案→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全院讨论→综合相关科室讨论意见→决定是否手术,并进行术前准备。落实术前讨论机制以后,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并且避免了临床科室与患者和家属间的纠纷。

(四)完善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流程

(五)不断开展新业务

开设了疼痛门诊,完成了疼痛诊疗室的重新装修,疼痛治疗84例,使得麻醉科业务进一步完善。院内会诊304例,比11年几乎增长了一倍,这说明各兄弟科室越来越重视麻醉科在围术期安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麻醉科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并发挥多方面作用。

为了对术后患者进行监测、治疗和评估,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手术室的使用效率,便于接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科在2012年3月开设了术后恢复室(PACU ),2012年共完成41例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工作,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麻醉科自2011年11月4日开始实施无痛胃肠镜项目,2012年全年完成无痛胃肠镜540例,比2011年增加了800%。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满足了广大患者的需要,并且为兄弟科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患者满意度达到100%,无事故发生,无医疗纠纷。

(六)实施血液保护,节约宝贵的血资源

2012年,出现了全国性的“血荒”,北京市血液库存量明显下降,我院择期手术患者的用血也受到严重影响。在确保临床安全的情况下,麻醉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血,包括血液稀释,成分输血和自体血回收等。其中自体血液回收的作用最为明显。通过回收和净化术中的出血,实现了病人血液的再利用。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全年自体血液回收总量为34150ml ,约合全血170余单位,不仅节约宝贵的血资源,节省了病人的费用,还避免了因为使用异体血导致的过敏反应和一些传染病的血源性传播。

二、规范医疗质量控制,强化科室各项制度

(一)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加强临床麻醉质量控制

2012年进一步完善了《临床麻醉质量自控表》,对麻醉相关并发症进行了分类和量化,确保了每一例手术麻醉工作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强化了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在每例麻醉完成后,总结记录质量自控表,统计分析后将结果反馈给全体麻醉医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完成质量自控表3399例,完成率为77%,反映出了包括呼吸、循环、仪器、麻醉操作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年主要问题发生如图: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提高质量,如针对术中低体温,及时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及术中暖风机保温;针对监护仪干扰,请仪器厂家和设备科共同想办法解决;针对术前紧张和高血压的患者,加强术前访视必要时予以术前用药等。通过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的质控环节,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医疗质量,减少了并发症。

(二)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与执行

2012年,科室更新、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2010年第一版的麻醉科科室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做了修改,全体通过。另外,还规范了麻醉记录单的书写,对科室人员进行了安全思想教育,明确强调了落实科室制度不仅是为了提高患者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劳动安全,最终目的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通过规章制度的落实,不仅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不懈地强化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杜绝了可能出现的麻醉和手术安全隐患。我科积极执行WHO 在全球推行的外科安全检查流程(手术安全核对表)以及卫生部关于病人安全的相关要求,坚持完善手术安全核对,每例病人都认真完成《手术安全核对表》,从围手术期的每个环节,保障病人的安全。按照安全核对规定,每一例患者的手术团队要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等三个时段完成三次完整的核对工作,以保证“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和正确的术式”。 安全核对表主要强调了手术团队的整体协调配合和协同认知,以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病人安全。

三、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一)在全院急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麻醉科是全院急救和危重病诊疗的前沿科室,尤其在心肺复苏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兄弟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和时间。2012年我科完成院内急诊气管插管75例,比11年减少6%,深静脉穿刺235例,比11年增加21%,在临床治疗和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相关各科室的认可和赞扬。2012年10月的一次重大坍塌事故中,患者被送来医院时心跳微弱、血压几乎测不到,生命岌岌可危。医院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麻醉科迅速做出反应,进行生命支持为手术赢得时间,配合骨科、普外科同事们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反映出麻醉科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启动应急机制方面经受住了临床考验。

(二)积极应对围术期孕产妇死亡病例,切实完善和落实科室应急制度

2012年7月,出现完全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返回病房后死亡一例。事后,麻醉科针对围术期安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整改工作。第一,全科围绕危重产妇病例开展了病例讨论,深挖自身在临床上的不足。第二,科室内重新研究整理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了应急流程,明确了各级医师在急救中的职责。第三,科室还成立了应急小组,并要求突发事件发生时,必须至少有两名小组成员同时在场。经过应急教育和制度整顿后,麻醉科的抢救和应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一例前置胎盘大出血的抢救中,共出血14000ml ,麻醉科医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沉着应对,与产科和ICU 一起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四、创建一流的业务团队

(一)人才梯队完整,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麻醉科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强大的业务团队初具规模,人员结构日趋完善。2012年新增硕士和学士麻醉医师各一名,现有麻醉医师16名,麻醉护士2名,手术室护士21人,共计技术人员39人。现我科医学博士学位1人,医学硕士5人,在读硕士3人,医学学士7人。

(二)加强业务学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早交班制度,每天早交班时,针对前一天麻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及时总结;然后对当天麻醉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每人提出观点。每个人都在交班中增强了专业知识,汲取了经验教训,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注重平常的业务学习,全年举办知识更新讲座17次、病例讨论9次、读书报告14次,参加第八届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年会,使每个人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抓好医德考评制度落实

每年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考评,加强所有人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强调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对医院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参加院内专家讲座、科室集中学习、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加强对医疗纠纷处置专职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拒收红包,视病人为亲人,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地落实医院关于“三好一满意”的要求。

(四)研究生的培养

我科担负了清华大学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科主任负责两名研究生的科研指导工作。2012年,两名在读研究生完成了公共科目的学习,并通过了开题答辩,现已开始临床实验。通过对研究生的培养,使麻醉科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为将来建立清华大学麻醉系提供了宝贵教学经验。

五、克服工作不足,开展新业务,不断完善麻醉科业务

(一)工作中任然存在的不足

回首2012年,我们也存在着很多工作的不足。如:开展了新的临床业务,但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医护工作人员在临床安全工作中仍然存在松懈和侥幸心理;科室科研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缺乏高质量的基金项目;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这些都将在新的一年中努力不断克服和改进。

(二)2013年准备开展的新业务

2013年计划继续开展新业务。与妇产科合作开展无痛分娩业务,目前我科室已有医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了关于无痛分娩的业务学习,并且做了前期的硬件准备、流程安排和宣传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将这项业务开展起来,为自然分娩的产妇减轻痛苦。另外,我科还在2012年底先期开展了无痛支气管镜的工作,力争在2013年使这一工作常态化。

结语:

回首2012年,我们承接了2011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为2013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贡献力量,为医院发展和地区医疗卫生的进步做出新的成绩。


相关文章

  • 2013年麻醉科工作计划
  • 2013年麻醉科创新发展计划书 2013年我科将根据医院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要求,努力构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科服务质量和效益,创新与发展.积极完成医院的各项指标任务,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 继续加强科室人员的思 ...查看


  • 2013年麻醉科医生工作总结
  • 本人自xxxx年7月从xxx医科大学毕业后即到单位参加工作,经各位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于xxxx年顺利的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现在将本人作为住院医师的两年间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在政-- 本人自xxxx年7月从xxx医科大学 ...查看


  • 麻醉科2013年工作计划
  • 麻醉科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我科继续围绕加快科室发展这个中心,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争取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技术上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拟制定各项工作计 ...查看


  • 2013年度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总结
  • 2013年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总结 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与管理,是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教育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十年寒窗终身受用"的一次 ...查看


  • 2013.3麻醉科三基试题
  • 2013年3月麻醉科三基试题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增加多见于 A. 急性失血 B. 慢性失血 C. 脱水 D. 水中毒 E. 孕妇 2.下列哪一项不是喉痉挛的诱因 A. 喉部手术刺激 B. 血液和分泌物刺激 C. ...查看


  • 日间手术的管理流程
  • 日间手术的管理 一. 日间手术的基本概念 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的概念最早是英国小儿外科医师Nichol提出的,是指选择一定适应征的病人,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病人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 ...查看


  •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
  • 2015年3月 第21卷 No.1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 王洪生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中图分类号]R6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69-01 ...查看


  • 2013年医务人员年终总结
  • 篇一:2013年医务人员年终总结 2013年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年,医务科全体成员在医院党政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的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按照医院的总体部署,重点做了医院改扩建和学科建设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辉煌 ...查看


  • 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
  •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连续收集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在一定术前准备中,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需静脉输注分摊你.咪达唑仑.维库溴铵及异丙酚对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