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SPACE FORM OF  CONTEMPORARY ECOLOGY-ORIENTED ARCHITECTURE

摘要:本文在生态建筑的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即泛指一切在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建筑形态。文章从外部空间、空间界面及内部空间3个角度分析了当代西方生态型建筑的空间形态,并归纳了其主要特征。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co-architecture's origin and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of ecology oriented architecture, which refers to thearchitectures in th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thought. Inthe view of outer space, space interface, and innerspa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ace forms of manycontemporary western ecology-oriented architectures,and sums up their basic features.

关键词:当代, 生态建筑,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

Key words: Contemporary, Eco-architecture, Ecology-oriented architecture, Space form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收稿日期: 2003-06-05

韩靖,梁雪,张玉坤/ HAN Jing, LIANG Xue, ZHANG Yukun

1999年,吴良镛先生在《北京宪章》中倡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以新的观念对待21世纪建筑学的发展,这将带来又一个新的建筑运动,包括建筑科学技术的进

[1]

步和艺术的创造等,……。“在人类的建筑历史上,从

在着诸多不同:一般情况下,建筑空间主要考虑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几何形态构成,以及空间的组织秩序关系;而生态型建筑空间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建筑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舒适程度,以及建筑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甚至成为建筑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二. 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1. 生态型建筑的外部空间处理

生态型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联性。它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组织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使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更为有机,主要内容包括:以适宜的建筑形态更好地融入地段空间;通过建筑设计使城市空间得以延续;避免对基地环境的破坏性建设等。

空间形态一:隐藏

类似于1980年代时期流行的覆土建筑。建筑部分体量置于地下,或被大面积的绿化及广场覆盖,以此达到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削弱,保证近地面层绿化系统和步行系统的延续性。同时,建筑表面的绿化植被可以起到隔热、防尘、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由艾米利奥・安巴斯(Emilio Ambasz)设计的型实例。建筑朝向天神中央公园,其上覆盖着名为“StepGarden“的阶梯状层层收进的屋顶花园,从远处望去,整座建筑隐藏于一片绿色的环境氛围之中。

空间形态二:融入

所谓的“融入”是指建筑的建构不构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威胁,而是作为自然的构成要素,恰当地嵌入城市缝隙或自然肌理,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1993年,美国的西特事务所(SITE Architects)设计的夏特努加市水之殿(Tennessee Aquatorium,Chattanooga,图2),建筑的整体轮廓呈圆形,沿地面水平展开,不仅与地形取得关联,而且贴合大地,与现有风景完全整合在一起。一系列波浪形的信息墙

来没有一个时期像我们现在这样,把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提到如此高度,人们开始承认生态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基于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建筑造型、空间形态、建筑构造、材料等。

一. 生态型建筑空间概念的提出与特征1. 生态建筑与生态型建筑

19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olo Soleri)将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

[2]词合并为Arcology,创立了生态建筑学。生态建

筑学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

[3]方法。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生态建筑理论及其实践的浪潮正方兴未艾,然而,本文所提出“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则更为宽广,是泛指一切在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建筑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生态建筑到生态型建筑,是概念外延拓展的过程。

生态型建筑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建筑。因此,为人类营造适宜的使用空间是其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以因利乘便或因势利导的方式去实现生态的目标。为此,我们提出生态型建筑空间的构想。

2. 生态型建筑空间的构想

无论什么样的设计思想和哲学理念,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空间表达手段使之实现。创造合用的空间是建筑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本文探讨生态型建筑空间的原因所在。

生态型建筑空间与普遍意义上的建筑空间相比,存

形态,它们或是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或是利用相关技术、“Across福冈”(图1),是在城市中探索生态型建筑的典

1“Across福冈”,设计:艾米利奥・安巴斯2夏特努加市水之殿,设计:西特事务所3、4德国汉堡双X形建筑,设计:波特・里希特・特赫阿里5、6德国埃森的RWE公司塔楼,设计:英恩霍文・欧文迪克事务所7、8弗雷斯诺国立当代艺术学校,设计:B.屈米9、10英国伦敦市政厅,设计:诺曼・福斯特

世界建筑  2003/08

将建筑平行分割,使建筑形成了与环境穿插融合的关系。

空间形态三:架空

架空是出于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在当代,由于生态思想的影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能够在设计中将建筑与环境同等考虑。当遇到对外界触动较为敏感的地形地貌,如陡坡、湖岸等,架空便成为处理建筑与环境矛盾的首选。在当今日本,对城市“还地”“、开放”的理念甚至成为指导建筑设计的一种风尚。受此理念影响的建筑师认为,在日益变得狭小而拥挤的地面上进行建造,不如将建筑置于“空中”,为城市留出成片的空间。如位于东京中心繁华地带的JT大厦,设计者为留出建筑下部的空间而不惜重金将大厦下面架空20m,形成半开放的景观效果。

2. 生态型建筑空间的界面处理⑴ 双层建筑界面

具有双层界面的建筑近年来很是流行。通常,它的内层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界面;而外层界面主要起附加作用,使内、外层界面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空气层,作为气候的缓冲带,使建筑内部拥有更舒适的气候环境。双层界面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生态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建筑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四:房中房建筑

在建筑与室外之间形成通高的垂直开放空间,该空间单侧接临室外,其余面接临建筑的楼层空间,既具有气候调节的优势,又具有中庭空间的效果,并将街道空间融进建筑空间的内部。

波特・里希特・特赫阿里(Bothe Richter Teherani)设计的德国汉堡双X形建筑(Double-XX,图3、4),其内部是坚固的双X形体量,外部包裹着矩形的玻璃幕墙,从而形成6个三角形的通高暖房空间,每一个办公单元都与一个暖房连接,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形成了“气候缓

冲层”和“噪音隔离区”,使建筑室内拥有更为舒适的物理环境。

空间形态五:双层表皮

建筑通过相互靠近的两层表皮间形成拔风筒效应,达到建筑与自然进行能量交换的目的,进而降低建筑能耗,同时为建筑内部创造舒适的环境。

英恩霍文・欧文迪克事务所(IngenhovenOverdiek and Partners)设计的德国埃森的RWE公司塔楼(Rwe AG Corporate Headquarters,Essen,图5、6),是一座120m高,拥有双层玻璃表皮的圆柱体建筑。该建筑的内外两层玻璃间距50cm,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并在此安装了一套遮阳系统。内层玻璃可以自由开启,外层玻璃可以阻挡高空的风力,因此其内部工作间可以享受自然的空气却不必担心高空猛烈的阵风。

空间形态六:整体性屋盖

这种空间是以整体性屋面在室内外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性空间,其实质也是气候的缓冲区。在此类建筑中,建筑的屋盖摆脱了与建筑平面的必然联系,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构成要素,“漂浮”在由建筑功能自然生成的体量之上。因此,可以解决因建筑体量过于凌乱而给城市肌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法国建筑师B.屈米设计的弗雷斯诺国立当代艺术学校(图7、8),是一个旧有建筑的扩建项目。屈米保留了原有的弗雷斯诺最辉煌的部分,并用一个巨大的屋顶将新旧两部分整体覆盖,因此形成一个半室外、半室内的空间区域。该区域因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适宜交往的特质而受到人们喜爱。

⑵ 异形建筑界面

空间形态七:异形建筑界面

这是一种真正立足于理性分析基础上的生态型建筑。其设计主要从生态的需要出发,根据建筑采光、遮阳、通风的需求来设计建筑空间的界面形态,在看

似令人费解的异形界面下,隐藏着逻辑性极强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英国伦敦市政厅(图9、10),呈逐层向南探出的不规则球体,上层楼板可自然为下层空间遮阳。据称,它的能源消耗量比同等规模使用空调的建筑减少了75%。

3. 生态型建筑的内部空间处理⑴ 对比性空间的组合

将具有自然特性的空间,如:庭、园、院,与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设置。这种空间排布方式的重点在于强调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在空间的整体布局上,自然性空间与功能性空间这两种有着明显对比关系的空间交替出现,形成节奏和韵律。对比性空间的组合,使建筑与自然交错在一起。同时也避免因单幢建筑体量过大而给建设基址造成过大的影响。

空间形态八:空间的水平并置

自然空间与建筑功能空间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线形间隔布置,既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此种空间布局富有节奏,其内部空间既有独立空间的私密感,又有流动空间的通畅、自然之感。

英恩霍文设计的汉堡空中客车A3XX制作厅(图11),是一座拥有5个沿曲线排列的翼形玻璃建筑。透明表皮、均好性单元空间是其主要特色。建筑的各翼之间种植了果树,是良好的交流区,同时保证每个办公单元都能够欣赏到周围的景致。

空间形态九:空间的竖向叠合

通过将自然性空间与功能性空间沿建筑竖向叠合,解决了建筑的有限用地与人类渴望贴近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土地资源的紧张与人类传统的“散居”建筑模式的一种调和,是当代高层建筑经常采用的手法之一。

法兰克福的马克斯大厦(图12、13),其构思是将公园与建筑结合起来。建筑的各楼层种有灌木、攀缘植

81

物和草本植物,它们与建筑的功能空间沿三维的轨道螺旋交错分布,越接近外立面,种植就越密;越接近核心越稀疏。这些精心设置的绿化形成一个从地面盘旋而上的生态绿化环,与建筑空间共同构筑一个平衡的大生态系统。

⑵ 室外空间的室内化处理

室外空间的室内化倾向是当代建筑空间的特征之一。设计师以分而不隔的手段将室外空间加以限定,使其成为室内空间。因此,该类空间兼具室外和室内空间的特征。

空间形态十:内部庭院

设计师为建筑的内部庭院覆以玻璃屋顶,导入阳光,类似于“日光室”的作用,使围绕在其周围的使用空间,即使在阴天也可以保证温暖,同时能够消除小空间可能带来的封闭感,使视线流通。

德国汉诺威的Dvg2000(图14、15),该建筑有3个内庭,内庭上方均罩以大玻璃屋顶,形成室内庭院,庭院种有橄榄树、无花果树和石榴树,使自然延伸到室内。建筑不再人为地规定固定的办公地点,而是在开阔的空地上散布着T形的组合式办公单元,形成“开放性”的绿色办公景观。

空间形态十一:巨形中庭

巨型尺度的中庭空间,高大的顶棚可以使其中的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忽略它的存在。再配以丰富的植物绿化,能提供宛如身处大自然的空间感受。

艾米利奥・安巴斯设计的日本尼契的体育文化综合建筑(Mycal Sanda-Pororoca,图16),内部有一个倾斜玻璃幕墙的巨形中庭,中庭内做了大规模的景观设计:平缓倾斜的草坪、池塘、流水等,可以在一年四季使人感受到绿色的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一下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的大致特征:

1. 作为建筑空间限定要素的空间界面的作用愈加显著;

注释

2. 建筑空间有进一步走向开放的趋势,从使用者视线的流通到自然光线的引入、通风措施的完备,空间的包容性将有所增强;

3. 绿色空间由原来集中于建筑的底层及屋顶层,逐渐发展为与建筑的功能空间相结合,遍布于建筑平面与空间的各个角落。

文章探讨了生态型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了其常见的空间创作手法。希望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结果:立足于空间这一建筑学本体的内容,着眼于生态的观念,从人类的宏观发展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双重层面认识当代建筑的发展态势,设计当代高品质的建筑空间。这是我们研究的最根本目标。□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为“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特征分析”,批准号:59978029,由彭一刚院士、梁雪副教授主持。)

2001.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 绿色建筑.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9. 齐康. 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2000 Vol.30.

10. 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 世界建筑2000.04.

11. [美]保汤德.伯格纳著,郝曙光译. 刘先觉校. 现实和幻想之间——20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末的日本建筑.建筑师.

12. 荆其敏. 生态建筑学. 建筑学报,2000.07

[1]吴良镛. 北京宪章,1999.

[2]绿色建筑.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3]荆其敏. 生态建筑学. 建筑学报,2000.07参考文献

1. Philip Jodidio. Architecture Now. Taschen, 2001.2. James Steele. Architecture Today. London:Phaidon, 1997.

3. [德]汉斯・萨克塞著,文韬,佩云译. 生态哲学. 东方出版社,1991.

4. [西]帕高.阿森西奥. 侯正华, 宋晔皓译. 生态建筑.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德]H. M. 纳尔特著. 杨宇宁, 郭鹏, 吴敏译. 德国新建筑.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 [法]单黛娜著,栗德祥主编. 法国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 万书元.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世界建筑  2003/08

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SPACE FORM OF  CONTEMPORARY ECOLOGY-ORIENTED ARCHITECTURE

摘要:本文在生态建筑的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即泛指一切在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建筑形态。文章从外部空间、空间界面及内部空间3个角度分析了当代西方生态型建筑的空间形态,并归纳了其主要特征。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co-architecture's origin and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of ecology oriented architecture, which refers to thearchitectures in th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thought. Inthe view of outer space, space interface, and innerspa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ace forms of manycontemporary western ecology-oriented architectures,and sums up their basic features.

关键词:当代, 生态建筑,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

Key words: Contemporary, Eco-architecture, Ecology-oriented architecture, Space form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收稿日期: 2003-06-05

韩靖,梁雪,张玉坤/ HAN Jing, LIANG Xue, ZHANG Yukun

1999年,吴良镛先生在《北京宪章》中倡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以新的观念对待21世纪建筑学的发展,这将带来又一个新的建筑运动,包括建筑科学技术的进

[1]

步和艺术的创造等,……。“在人类的建筑历史上,从

在着诸多不同:一般情况下,建筑空间主要考虑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几何形态构成,以及空间的组织秩序关系;而生态型建筑空间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建筑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舒适程度,以及建筑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甚至成为建筑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二. 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1. 生态型建筑的外部空间处理

生态型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联性。它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组织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使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更为有机,主要内容包括:以适宜的建筑形态更好地融入地段空间;通过建筑设计使城市空间得以延续;避免对基地环境的破坏性建设等。

空间形态一:隐藏

类似于1980年代时期流行的覆土建筑。建筑部分体量置于地下,或被大面积的绿化及广场覆盖,以此达到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削弱,保证近地面层绿化系统和步行系统的延续性。同时,建筑表面的绿化植被可以起到隔热、防尘、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由艾米利奥・安巴斯(Emilio Ambasz)设计的型实例。建筑朝向天神中央公园,其上覆盖着名为“StepGarden“的阶梯状层层收进的屋顶花园,从远处望去,整座建筑隐藏于一片绿色的环境氛围之中。

空间形态二:融入

所谓的“融入”是指建筑的建构不构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威胁,而是作为自然的构成要素,恰当地嵌入城市缝隙或自然肌理,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1993年,美国的西特事务所(SITE Architects)设计的夏特努加市水之殿(Tennessee Aquatorium,Chattanooga,图2),建筑的整体轮廓呈圆形,沿地面水平展开,不仅与地形取得关联,而且贴合大地,与现有风景完全整合在一起。一系列波浪形的信息墙

来没有一个时期像我们现在这样,把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提到如此高度,人们开始承认生态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基于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建筑造型、空间形态、建筑构造、材料等。

一. 生态型建筑空间概念的提出与特征1. 生态建筑与生态型建筑

19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olo Soleri)将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

[2]词合并为Arcology,创立了生态建筑学。生态建

筑学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

[3]方法。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生态建筑理论及其实践的浪潮正方兴未艾,然而,本文所提出“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则更为宽广,是泛指一切在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建筑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生态建筑到生态型建筑,是概念外延拓展的过程。

生态型建筑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建筑。因此,为人类营造适宜的使用空间是其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以因利乘便或因势利导的方式去实现生态的目标。为此,我们提出生态型建筑空间的构想。

2. 生态型建筑空间的构想

无论什么样的设计思想和哲学理念,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空间表达手段使之实现。创造合用的空间是建筑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本文探讨生态型建筑空间的原因所在。

生态型建筑空间与普遍意义上的建筑空间相比,存

形态,它们或是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或是利用相关技术、“Across福冈”(图1),是在城市中探索生态型建筑的典

1“Across福冈”,设计:艾米利奥・安巴斯2夏特努加市水之殿,设计:西特事务所3、4德国汉堡双X形建筑,设计:波特・里希特・特赫阿里5、6德国埃森的RWE公司塔楼,设计:英恩霍文・欧文迪克事务所7、8弗雷斯诺国立当代艺术学校,设计:B.屈米9、10英国伦敦市政厅,设计:诺曼・福斯特

世界建筑  2003/08

将建筑平行分割,使建筑形成了与环境穿插融合的关系。

空间形态三:架空

架空是出于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在当代,由于生态思想的影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能够在设计中将建筑与环境同等考虑。当遇到对外界触动较为敏感的地形地貌,如陡坡、湖岸等,架空便成为处理建筑与环境矛盾的首选。在当今日本,对城市“还地”“、开放”的理念甚至成为指导建筑设计的一种风尚。受此理念影响的建筑师认为,在日益变得狭小而拥挤的地面上进行建造,不如将建筑置于“空中”,为城市留出成片的空间。如位于东京中心繁华地带的JT大厦,设计者为留出建筑下部的空间而不惜重金将大厦下面架空20m,形成半开放的景观效果。

2. 生态型建筑空间的界面处理⑴ 双层建筑界面

具有双层界面的建筑近年来很是流行。通常,它的内层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界面;而外层界面主要起附加作用,使内、外层界面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空气层,作为气候的缓冲带,使建筑内部拥有更舒适的气候环境。双层界面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生态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建筑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四:房中房建筑

在建筑与室外之间形成通高的垂直开放空间,该空间单侧接临室外,其余面接临建筑的楼层空间,既具有气候调节的优势,又具有中庭空间的效果,并将街道空间融进建筑空间的内部。

波特・里希特・特赫阿里(Bothe Richter Teherani)设计的德国汉堡双X形建筑(Double-XX,图3、4),其内部是坚固的双X形体量,外部包裹着矩形的玻璃幕墙,从而形成6个三角形的通高暖房空间,每一个办公单元都与一个暖房连接,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形成了“气候缓

冲层”和“噪音隔离区”,使建筑室内拥有更为舒适的物理环境。

空间形态五:双层表皮

建筑通过相互靠近的两层表皮间形成拔风筒效应,达到建筑与自然进行能量交换的目的,进而降低建筑能耗,同时为建筑内部创造舒适的环境。

英恩霍文・欧文迪克事务所(IngenhovenOverdiek and Partners)设计的德国埃森的RWE公司塔楼(Rwe AG Corporate Headquarters,Essen,图5、6),是一座120m高,拥有双层玻璃表皮的圆柱体建筑。该建筑的内外两层玻璃间距50cm,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并在此安装了一套遮阳系统。内层玻璃可以自由开启,外层玻璃可以阻挡高空的风力,因此其内部工作间可以享受自然的空气却不必担心高空猛烈的阵风。

空间形态六:整体性屋盖

这种空间是以整体性屋面在室内外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性空间,其实质也是气候的缓冲区。在此类建筑中,建筑的屋盖摆脱了与建筑平面的必然联系,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构成要素,“漂浮”在由建筑功能自然生成的体量之上。因此,可以解决因建筑体量过于凌乱而给城市肌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法国建筑师B.屈米设计的弗雷斯诺国立当代艺术学校(图7、8),是一个旧有建筑的扩建项目。屈米保留了原有的弗雷斯诺最辉煌的部分,并用一个巨大的屋顶将新旧两部分整体覆盖,因此形成一个半室外、半室内的空间区域。该区域因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适宜交往的特质而受到人们喜爱。

⑵ 异形建筑界面

空间形态七:异形建筑界面

这是一种真正立足于理性分析基础上的生态型建筑。其设计主要从生态的需要出发,根据建筑采光、遮阳、通风的需求来设计建筑空间的界面形态,在看

似令人费解的异形界面下,隐藏着逻辑性极强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英国伦敦市政厅(图9、10),呈逐层向南探出的不规则球体,上层楼板可自然为下层空间遮阳。据称,它的能源消耗量比同等规模使用空调的建筑减少了75%。

3. 生态型建筑的内部空间处理⑴ 对比性空间的组合

将具有自然特性的空间,如:庭、园、院,与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设置。这种空间排布方式的重点在于强调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在空间的整体布局上,自然性空间与功能性空间这两种有着明显对比关系的空间交替出现,形成节奏和韵律。对比性空间的组合,使建筑与自然交错在一起。同时也避免因单幢建筑体量过大而给建设基址造成过大的影响。

空间形态八:空间的水平并置

自然空间与建筑功能空间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线形间隔布置,既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此种空间布局富有节奏,其内部空间既有独立空间的私密感,又有流动空间的通畅、自然之感。

英恩霍文设计的汉堡空中客车A3XX制作厅(图11),是一座拥有5个沿曲线排列的翼形玻璃建筑。透明表皮、均好性单元空间是其主要特色。建筑的各翼之间种植了果树,是良好的交流区,同时保证每个办公单元都能够欣赏到周围的景致。

空间形态九:空间的竖向叠合

通过将自然性空间与功能性空间沿建筑竖向叠合,解决了建筑的有限用地与人类渴望贴近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土地资源的紧张与人类传统的“散居”建筑模式的一种调和,是当代高层建筑经常采用的手法之一。

法兰克福的马克斯大厦(图12、13),其构思是将公园与建筑结合起来。建筑的各楼层种有灌木、攀缘植

81

物和草本植物,它们与建筑的功能空间沿三维的轨道螺旋交错分布,越接近外立面,种植就越密;越接近核心越稀疏。这些精心设置的绿化形成一个从地面盘旋而上的生态绿化环,与建筑空间共同构筑一个平衡的大生态系统。

⑵ 室外空间的室内化处理

室外空间的室内化倾向是当代建筑空间的特征之一。设计师以分而不隔的手段将室外空间加以限定,使其成为室内空间。因此,该类空间兼具室外和室内空间的特征。

空间形态十:内部庭院

设计师为建筑的内部庭院覆以玻璃屋顶,导入阳光,类似于“日光室”的作用,使围绕在其周围的使用空间,即使在阴天也可以保证温暖,同时能够消除小空间可能带来的封闭感,使视线流通。

德国汉诺威的Dvg2000(图14、15),该建筑有3个内庭,内庭上方均罩以大玻璃屋顶,形成室内庭院,庭院种有橄榄树、无花果树和石榴树,使自然延伸到室内。建筑不再人为地规定固定的办公地点,而是在开阔的空地上散布着T形的组合式办公单元,形成“开放性”的绿色办公景观。

空间形态十一:巨形中庭

巨型尺度的中庭空间,高大的顶棚可以使其中的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忽略它的存在。再配以丰富的植物绿化,能提供宛如身处大自然的空间感受。

艾米利奥・安巴斯设计的日本尼契的体育文化综合建筑(Mycal Sanda-Pororoca,图16),内部有一个倾斜玻璃幕墙的巨形中庭,中庭内做了大规模的景观设计:平缓倾斜的草坪、池塘、流水等,可以在一年四季使人感受到绿色的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一下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的大致特征:

1. 作为建筑空间限定要素的空间界面的作用愈加显著;

注释

2. 建筑空间有进一步走向开放的趋势,从使用者视线的流通到自然光线的引入、通风措施的完备,空间的包容性将有所增强;

3. 绿色空间由原来集中于建筑的底层及屋顶层,逐渐发展为与建筑的功能空间相结合,遍布于建筑平面与空间的各个角落。

文章探讨了生态型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了其常见的空间创作手法。希望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结果:立足于空间这一建筑学本体的内容,着眼于生态的观念,从人类的宏观发展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双重层面认识当代建筑的发展态势,设计当代高品质的建筑空间。这是我们研究的最根本目标。□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为“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特征分析”,批准号:59978029,由彭一刚院士、梁雪副教授主持。)

2001.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 绿色建筑.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9. 齐康. 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2000 Vol.30.

10. 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 世界建筑2000.04.

11. [美]保汤德.伯格纳著,郝曙光译. 刘先觉校. 现实和幻想之间——20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末的日本建筑.建筑师.

12. 荆其敏. 生态建筑学. 建筑学报,2000.07

[1]吴良镛. 北京宪章,1999.

[2]绿色建筑.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3]荆其敏. 生态建筑学. 建筑学报,2000.07参考文献

1. Philip Jodidio. Architecture Now. Taschen, 2001.2. James Steele. Architecture Today. London:Phaidon, 1997.

3. [德]汉斯・萨克塞著,文韬,佩云译. 生态哲学. 东方出版社,1991.

4. [西]帕高.阿森西奥. 侯正华, 宋晔皓译. 生态建筑.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德]H. M. 纳尔特著. 杨宇宁, 郭鹏, 吴敏译. 德国新建筑.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 [法]单黛娜著,栗德祥主编. 法国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 万书元.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世界建筑  2003/08


相关文章

  • 2014年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入学考试试题
  • 2014年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2014年1月5日 上午8:30 ~ 11:30 考试科目:建筑学大综合 总分:150 一.填充题 1.文学批评,从研究作者创作到研究文本,再从研究文本到研究( ) 2.日本众多建筑师极力 ...查看


  • 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现状及设计趋势论文
  • 当代办公空间的设计现状及设计趋势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当代办公空间的设计要点.设计现状及设计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求促进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办公空间:设计要点:设计现状: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查看


  • 景观都市主义:休闲度假区规划经营的新思路
  • 景观都市主义:休闲度假区规划经营的新思路 吴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景观规划设计专业2009级200092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度假区建设越来越多.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出现的景观都市主义,其注重自然过程 ...查看


  •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内涵探讨
  •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内涵探讨 ADiscussionofLandscapeUrbanismConcept胡一可 刘海龙 HUYi-ke,LIUHai-long 摘要:景观都市主义是近年来在欧美景观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思想. ...查看


  • 设计说明-中国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建筑与规划设计
  • 中国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建筑与规划设计 -- 关于申报2009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基地位于佛子岭风景区内,南依青山,北临东淠河,基地西北角是迎驾集团通过佛子岭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迎驾大桥.与基地相邻一侧的桥头是颇具汉代 ...查看


  • 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创新之路
  • 论未来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创新之路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孙衍术) [摘 要]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和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对居民生活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查看


  •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
  • 艺术设计概论"设计"(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 ...查看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读书笔记 一: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者:周建明 传统村落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村落,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 ...查看


  •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Concept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ChineseCampusPIanningandDesign ■何镜堂 HeJingtang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在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