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论文:印度农业发展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借鉴

本科课程论文(综述)

论文题目:印度农业发展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借鉴 课程名称:世界农业经济学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6 月4日

摘要

印度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有着丰富的耕地资源和优厚的耕地条件,并且跟我国中西部农业现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印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高度重视本国农民的切身利益,重视学习国外技术制定发展“绿色革命”规划,这些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必须要不断发展科技,重视农业教育,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植。

关键字:印度农业 农业教育 政府扶植 借鉴

Abstract: India a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South Asia, has the rich farmland resources and competitive cultivated land condition. It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India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ir farmers' vital interests, pay attention to learn foreign technology develop "green revolution" planning.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s for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hina's western reg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refore our country need to constantly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crease government set to agriculture.

Key words: India's agricultural Agricultural education Up policy Reference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 29 7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而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也以平原高原为主,虽然在降水和气候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印度同中国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印度与中国近代同是殖民地国家并且都是在20世纪中期获得独立,经济文化背景也有着很大相似之处。印度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我国仍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农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业部门为2/3以上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全体人民提供了各种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为国家赚取外汇做出了较大贡献。印度对于农业教育尤为重视,印度政府将农业教育看成是发展农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8年印度大学教育委员会成立后,将农业教育从已有的大学中分离来。1954年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提出了参照美国赠地学院建立印度农业大学的建议,1955年及1959年印度组建了两支印—美研究工作小组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随后印度技术合作委员会与美国一些大学,如田纳西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等签订了旨在促进印度农业发展。同时还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对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的国家的利益,在于此两国有着相同的背景。自其独立以来,印度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于我国来说是宝贵的经验,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前言 .................................................................................................................................................. 3

目录 .................................................................................................................................................. 4

一、印度农业发展历程 ................................................................................................................... 5

(一)印度农业发展背景概况 ............................................................................................... 5

(二)印度农业发展概况 ....................................................................................................... 5

二、印度农业发展的特点 ............................................................................................................... 6

(一)印度农业主要特点 ....................................................................................................... 6

(二)制定发展本国农业的“绿色规划” ........................................................................... 8

(三)农业机械化情况 ........................................................................................................... 8

(四)四大系统 ....................................................................................................................... 9

三、印度农业发展对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的借鉴 ....................................................................... 9

(一)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现状 ........................................................................................... 9

(二)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 10

(二)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借鉴 ..................................................................................... 11

四、总结与简要分析 ..................................................................................................................... 12

(一)实事求是 ..................................................................................................................... 12

(二)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 ................................................................................................. 12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 12

参考文献......................................................................................................................................... 13

一、印度农业发展历程

(一)印度农业发展背景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9.6亿(1997年),居世界第2位。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气温最低为150C,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二)印度农业发展概况

1.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农业支持政策经历了全面发展农业、绿色革命、市场化改革和第二次绿色革命等四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1947—1965年以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为特征的“全面发展农业”阶段这一时期最初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印度政府明令废除了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柴明达尔”土地所有制,颁布了土地持有最高限额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1950年成立了全印度农产品价格委员会,通过规定有利可图的价格和起码的支持价格鼓励农民增加生产,同时建立一个全面的粮食收购储存和公共流通管理系

统,以便按合理价格向消费者提供粮食。

3. 1966—1990年以科技为导向的“绿色革命”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一场以从中央到地方的“绿色革命”为中心的印度农业支持政策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直到现在“绿色革命”仍然势头正盛。“绿色革命”实际上是一项庞大的、以科技为导向的农业综合发展工程,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推广高产优良品种、扩大灌溉面积以及发展农业机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作物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

4. 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的“市场化改革”阶段。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前,印度主要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价格扭曲程度最为严重的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和棉花等。1991年拉奥政府开始推行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经济政策,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印度政府在WTO规则下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5. 2004年开始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5.1大力推广和采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

大力推广和采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是推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 印度每年有300万大学毕业生及数量相当的中等职业人才,他们是“第二次绿色革命”宝贵的依靠力量,政府应当鼓励他们到农村去,用他们的知识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功立业。

5.2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在全印度建立一批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印度政府认为化肥与种子技术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一定限制,因此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在全印度建立一批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力图通过农业新科技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从科研所、大学到农民这样一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向农民传播滴灌等先进灌溉方法。

二、印度农业发展的特点

(一)印度农业主要特点

1.重视科技兴农

在中央一级,农业部下设两个专门负责农业教育与科研的机构,一个是作为政府职能机构的农业研究与教育局,另一个是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

印度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和教育非常重视,各邦农业部门领导的60多个研究机构组成了地方农业科研系统,农业大学的作用十分显著,邦属大学的校长全部由邦长兼任,经费由地方和中央两级划拨,在税收和用地等许多方面享有种种优惠。

2.重视政策引导和保障农民利益

2.1基本取消农业税

印度法律规定,耕种面积不超过8英亩(约48.6亩)、年收入在10万卢比(约合2300美元)以内的农户,免交包括所得税在内的各项税收。

农用柴油和电力免费或优惠。被称为“印度粮仓”的旁遮普邦规定,农民购买柴油的款项可在出售农产品之后支付。农业用电则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免费用电,一般农户可免费使用灌溉用电,其他用电则享受优惠价。

2.2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机等)价格补贴

化肥是印度农业补贴中最大的项目,政府把化肥列入基本商品,对其生产、进口、运输等实行严格控制,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并实行补贴。

2.3政府对农产品实施财政补贴

印度农业成本和价格委员会每年都要对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后确定其最低的支持价格。然后政府以该支持价格为基础,根据储存补充的需要,公布当年的粮食收购价格,使之成为该年度的粮食底价。

2.4政府投资修建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的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由邦政府出资,农民不用花钱。

2.5重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农民发放津贴,向无房的贫困农民提供建房补助,中央和邦政府还对贫困子女的教育给予补贴,对贫困人口购买粮食实行低价政策。

(二)制定发展本国农业的“绿色规划”

经过60年代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印度粮食年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2.2亿吨。不过,近年来粮食生产1.7%的年增长速度已经低于

1.9%的人口增长速度,这一势头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形成威胁。为此,印度总理瓦杰帕伊2003年提出“提高农业产量和收益是政府促进农村繁荣战略的核心”,发动了以提高农业总体效益为中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印度对农业的扶持性政策以及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性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牛奶、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不但保证了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供应,并且带动了食品加工和其他相关产业,对整个经济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三)农业机械化情况

1.政府制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价格、补贴与贷款等经济政策

印度政府采取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贷款政策。发动机、动力耕耘机、拖拉机、配套农具等产品都被置于优先位置,并在原材料分配方面得到优待。银行向拖拉机和农机制造厂贷款,年利率一般是10%~15%。90%以上的农民也是通过银行贷款购买拖拉机、水泵等农机,对拥有耕地2公顷以下的农户提供年利率为10%的贷款,拥有耕地2公顷以上的农户贷款年利率为12.5%。为了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在贷款制度上限制经营面积在0.8公顷以下的农户获得购买农机具的设备贷款。

2.充分利用外资和外援,发展本国农业机械化

从独立到1987年3月底,印度接受外援总额达5236.9亿卢比,其中贷款4417.5亿卢比、赠款542亿卢比。印度在发展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方面接受的外援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历史之长及形式之多,在第三世界各国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外援的主要来源是世界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苏联等13国。

印度在寻求农业方面的援助时能够注意利用援助国的特点,因而比较成功地利用了外援,在增加农业生产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印度经济学家估算外援对印度农业发展成果所作的贡献值是:美国约25%,其他各国和国际组织15%~

20%,其余则为印度本身的努力。

(四)四大系统

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涉及到以下四个系统,即研究系统、推广系统、应用系统和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逐步建立起了这四大系统。

印度农业科研系统由中央、地方和高等院校组成,比较完整。中央有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地方农业科研系统由60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由各邦农业部门领导。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是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协调机构,是政府改组了原有的农业科研体系后于1965年成立的。 在7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乡村工作者兼职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后,才形成独立的由各级专职人员进行的推广系统。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个系统得到了进—步的重视,各邦相继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和种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术的好处推广到农户、农作物和各地区”。科技推广站及时地提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建议,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试验,然后逐步推广。印度现在有140多个科技转让中心。支持系统包括农业信贷系统,价格支持系统和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合作社系统。

三、印度农业发展对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的借鉴

(一)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地形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也有少量平原,经济欠发达,所以农业发展瓶颈很大。在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的同时也要借鉴别国经验取长补短。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农业耕作方式较为粗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农业发展、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中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能不能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问题。同时,中西部地区又是我国主要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其生态质量还将关系到我国整个环保体系建设的成败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中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加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比较缓慢。

(二)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1.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总是追求价值最大化,各利益主体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时候有可能会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因此,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的常态,这种利益冲突的市场表现是短期行为,其直接后果是生态的衰退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丧失。农业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所以会出现利益冲突,在与公共资源的使用这与其经济后果的承担者发生了主体上的错位,为牺牲公共利益谋取个人利益创造了条件。

2.农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信息不全面”问题

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不仅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态质量,其所产生的广泛社会效益,还将惠及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共同的利益客观上要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但其结果却很可能因为“信息不全面问题”而流于形式。

3.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区域农业经济必须具有能够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变化不断培育新兴产业、淘汰弱势产业,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产业结构的能力。我国农业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步入到了“买方市场”阶段。但国内市场上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却十分突出。以小麦、大米为代表的大宗粮食产品超储积压严重,但其优质品种却又供不应求,并且其生产成本已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因此,种植业结构仍然是当前整个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4.农业产业政策中的“目标冲突”问题

生态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中心,因而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必然要体现在区域农业产业政策之中,二者互为基础,互相制约。基于这个原因,农业产业政策是一个典型的“双目标”系统。

(二)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借鉴

1.重视农业科研体系建设,加大科研投入

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各国都比较重视发挥科技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印度。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就一直致力于依靠以科技为导向的“绿色革命”来推动本国农业的发展。为了实践这一战略规划,印度迅速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由研究、推广、应用和支持系统组成的完整的科研体系,并逐步进行完善,仅仅用1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粮食自给。随后印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陆续开展了“白色革命”、“蓝色革命”和以生物、计算机信息等新技术为重要依托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进一步提高印度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中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而科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贡献率相对也较低,因此借鉴印度依靠加大科研投入、创建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来发展本国农业生产。

2.农业生产性支持政策不可缺少

尽管印度2000年以后大幅度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直接支付政策,实行市场化改革。但印度的改革并不理想,随后根据WTO框架协议,印度政府对农业生产性补贴又有所加强。这表明,直接支付政策只是取代了原有以收入补贴为主要目标的间接补贴,但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因此在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中,不能以为有了直接补贴,就可以取消原有的间接补贴和专项补贴。中国也处在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进程中,要分清不同补贴的目标,在把以收入支持为主要目标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的同时,要保留各种生产性补贴政策。同时鉴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还应该重点加大农业生产性专项补贴和投入。

3.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近年来,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调整、农村信用联社的建立都是中国政府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所做出的努力探索。目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在

实施中,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改方针对中国农业银行提出的两大要求之一就是要农行发挥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支柱作用。由此,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采取立法要求和政策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一方面建立直接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管、保险和间接支持体系,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效运作。

四、总结与简要分析

(一)实事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及规律,在发展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同时要不断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要向东部地区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及技术。

(二)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攻克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高度重视科教兴农的意义,是农民真正的学会科学化管理和生产。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指导,政府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责任者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做好各项支农惠农服务,是农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薛克翘. 印度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化变迁[J]. 当代亚太. 2003(08)

[2] 孙瑶. 印度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工业化[J]. 南亚研究季刊. 1997(02)

[3] 林承节.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M] .昆明出版社,2003年版.

[4] 廖卫东、王万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 李斌. 中印经济比较研究的思考[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4)

[6] 汪登伦. 印度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略论[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01)

[7] 杨传喜,张俊飚,赵可.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3)

[8] 张浩,陈昭.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度研究——基于分省非稳定面板的实证分析[J]. 南方经济. 2008(01)

[9] 乔榛,焦方义,李楠.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06(07)

本科课程论文(综述)

论文题目:印度农业发展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借鉴 课程名称:世界农业经济学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6 月4日

摘要

印度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有着丰富的耕地资源和优厚的耕地条件,并且跟我国中西部农业现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印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高度重视本国农民的切身利益,重视学习国外技术制定发展“绿色革命”规划,这些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必须要不断发展科技,重视农业教育,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植。

关键字:印度农业 农业教育 政府扶植 借鉴

Abstract: India a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South Asia, has the rich farmland resources and competitive cultivated land condition. It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India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ir farmers' vital interests, pay attention to learn foreign technology develop "green revolution" planning.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s for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hina's western reg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refore our country need to constantly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crease government set to agriculture.

Key words: India's agricultural Agricultural education Up policy Reference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 29 7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而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也以平原高原为主,虽然在降水和气候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印度同中国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印度与中国近代同是殖民地国家并且都是在20世纪中期获得独立,经济文化背景也有着很大相似之处。印度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我国仍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农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业部门为2/3以上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全体人民提供了各种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为国家赚取外汇做出了较大贡献。印度对于农业教育尤为重视,印度政府将农业教育看成是发展农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8年印度大学教育委员会成立后,将农业教育从已有的大学中分离来。1954年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提出了参照美国赠地学院建立印度农业大学的建议,1955年及1959年印度组建了两支印—美研究工作小组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随后印度技术合作委员会与美国一些大学,如田纳西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等签订了旨在促进印度农业发展。同时还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对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的国家的利益,在于此两国有着相同的背景。自其独立以来,印度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于我国来说是宝贵的经验,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前言 .................................................................................................................................................. 3

目录 .................................................................................................................................................. 4

一、印度农业发展历程 ................................................................................................................... 5

(一)印度农业发展背景概况 ............................................................................................... 5

(二)印度农业发展概况 ....................................................................................................... 5

二、印度农业发展的特点 ............................................................................................................... 6

(一)印度农业主要特点 ....................................................................................................... 6

(二)制定发展本国农业的“绿色规划” ........................................................................... 8

(三)农业机械化情况 ........................................................................................................... 8

(四)四大系统 ....................................................................................................................... 9

三、印度农业发展对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的借鉴 ....................................................................... 9

(一)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现状 ........................................................................................... 9

(二)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 10

(二)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借鉴 ..................................................................................... 11

四、总结与简要分析 ..................................................................................................................... 12

(一)实事求是 ..................................................................................................................... 12

(二)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 ................................................................................................. 12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 12

参考文献......................................................................................................................................... 13

一、印度农业发展历程

(一)印度农业发展背景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9.6亿(1997年),居世界第2位。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气温最低为150C,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二)印度农业发展概况

1.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农业支持政策经历了全面发展农业、绿色革命、市场化改革和第二次绿色革命等四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1947—1965年以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为特征的“全面发展农业”阶段这一时期最初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印度政府明令废除了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柴明达尔”土地所有制,颁布了土地持有最高限额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1950年成立了全印度农产品价格委员会,通过规定有利可图的价格和起码的支持价格鼓励农民增加生产,同时建立一个全面的粮食收购储存和公共流通管理系

统,以便按合理价格向消费者提供粮食。

3. 1966—1990年以科技为导向的“绿色革命”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一场以从中央到地方的“绿色革命”为中心的印度农业支持政策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直到现在“绿色革命”仍然势头正盛。“绿色革命”实际上是一项庞大的、以科技为导向的农业综合发展工程,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推广高产优良品种、扩大灌溉面积以及发展农业机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作物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

4. 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的“市场化改革”阶段。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前,印度主要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价格扭曲程度最为严重的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和棉花等。1991年拉奥政府开始推行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经济政策,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印度政府在WTO规则下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5. 2004年开始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5.1大力推广和采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

大力推广和采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是推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 印度每年有300万大学毕业生及数量相当的中等职业人才,他们是“第二次绿色革命”宝贵的依靠力量,政府应当鼓励他们到农村去,用他们的知识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功立业。

5.2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在全印度建立一批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印度政府认为化肥与种子技术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一定限制,因此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在全印度建立一批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力图通过农业新科技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从科研所、大学到农民这样一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向农民传播滴灌等先进灌溉方法。

二、印度农业发展的特点

(一)印度农业主要特点

1.重视科技兴农

在中央一级,农业部下设两个专门负责农业教育与科研的机构,一个是作为政府职能机构的农业研究与教育局,另一个是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

印度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和教育非常重视,各邦农业部门领导的60多个研究机构组成了地方农业科研系统,农业大学的作用十分显著,邦属大学的校长全部由邦长兼任,经费由地方和中央两级划拨,在税收和用地等许多方面享有种种优惠。

2.重视政策引导和保障农民利益

2.1基本取消农业税

印度法律规定,耕种面积不超过8英亩(约48.6亩)、年收入在10万卢比(约合2300美元)以内的农户,免交包括所得税在内的各项税收。

农用柴油和电力免费或优惠。被称为“印度粮仓”的旁遮普邦规定,农民购买柴油的款项可在出售农产品之后支付。农业用电则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免费用电,一般农户可免费使用灌溉用电,其他用电则享受优惠价。

2.2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机等)价格补贴

化肥是印度农业补贴中最大的项目,政府把化肥列入基本商品,对其生产、进口、运输等实行严格控制,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并实行补贴。

2.3政府对农产品实施财政补贴

印度农业成本和价格委员会每年都要对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后确定其最低的支持价格。然后政府以该支持价格为基础,根据储存补充的需要,公布当年的粮食收购价格,使之成为该年度的粮食底价。

2.4政府投资修建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的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由邦政府出资,农民不用花钱。

2.5重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农民发放津贴,向无房的贫困农民提供建房补助,中央和邦政府还对贫困子女的教育给予补贴,对贫困人口购买粮食实行低价政策。

(二)制定发展本国农业的“绿色规划”

经过60年代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印度粮食年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2.2亿吨。不过,近年来粮食生产1.7%的年增长速度已经低于

1.9%的人口增长速度,这一势头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形成威胁。为此,印度总理瓦杰帕伊2003年提出“提高农业产量和收益是政府促进农村繁荣战略的核心”,发动了以提高农业总体效益为中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印度对农业的扶持性政策以及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性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牛奶、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不但保证了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供应,并且带动了食品加工和其他相关产业,对整个经济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三)农业机械化情况

1.政府制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价格、补贴与贷款等经济政策

印度政府采取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贷款政策。发动机、动力耕耘机、拖拉机、配套农具等产品都被置于优先位置,并在原材料分配方面得到优待。银行向拖拉机和农机制造厂贷款,年利率一般是10%~15%。90%以上的农民也是通过银行贷款购买拖拉机、水泵等农机,对拥有耕地2公顷以下的农户提供年利率为10%的贷款,拥有耕地2公顷以上的农户贷款年利率为12.5%。为了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在贷款制度上限制经营面积在0.8公顷以下的农户获得购买农机具的设备贷款。

2.充分利用外资和外援,发展本国农业机械化

从独立到1987年3月底,印度接受外援总额达5236.9亿卢比,其中贷款4417.5亿卢比、赠款542亿卢比。印度在发展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方面接受的外援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历史之长及形式之多,在第三世界各国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外援的主要来源是世界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苏联等13国。

印度在寻求农业方面的援助时能够注意利用援助国的特点,因而比较成功地利用了外援,在增加农业生产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印度经济学家估算外援对印度农业发展成果所作的贡献值是:美国约25%,其他各国和国际组织15%~

20%,其余则为印度本身的努力。

(四)四大系统

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涉及到以下四个系统,即研究系统、推广系统、应用系统和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逐步建立起了这四大系统。

印度农业科研系统由中央、地方和高等院校组成,比较完整。中央有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地方农业科研系统由60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由各邦农业部门领导。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是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协调机构,是政府改组了原有的农业科研体系后于1965年成立的。 在7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乡村工作者兼职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后,才形成独立的由各级专职人员进行的推广系统。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个系统得到了进—步的重视,各邦相继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和种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术的好处推广到农户、农作物和各地区”。科技推广站及时地提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建议,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试验,然后逐步推广。印度现在有140多个科技转让中心。支持系统包括农业信贷系统,价格支持系统和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合作社系统。

三、印度农业发展对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的借鉴

(一)中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地形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也有少量平原,经济欠发达,所以农业发展瓶颈很大。在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的同时也要借鉴别国经验取长补短。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农业耕作方式较为粗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农业发展、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中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能不能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问题。同时,中西部地区又是我国主要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其生态质量还将关系到我国整个环保体系建设的成败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中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加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比较缓慢。

(二)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1.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总是追求价值最大化,各利益主体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时候有可能会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因此,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的常态,这种利益冲突的市场表现是短期行为,其直接后果是生态的衰退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丧失。农业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所以会出现利益冲突,在与公共资源的使用这与其经济后果的承担者发生了主体上的错位,为牺牲公共利益谋取个人利益创造了条件。

2.农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信息不全面”问题

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不仅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态质量,其所产生的广泛社会效益,还将惠及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共同的利益客观上要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但其结果却很可能因为“信息不全面问题”而流于形式。

3.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区域农业经济必须具有能够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变化不断培育新兴产业、淘汰弱势产业,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产业结构的能力。我国农业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步入到了“买方市场”阶段。但国内市场上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却十分突出。以小麦、大米为代表的大宗粮食产品超储积压严重,但其优质品种却又供不应求,并且其生产成本已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因此,种植业结构仍然是当前整个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4.农业产业政策中的“目标冲突”问题

生态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中心,因而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必然要体现在区域农业产业政策之中,二者互为基础,互相制约。基于这个原因,农业产业政策是一个典型的“双目标”系统。

(二)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借鉴

1.重视农业科研体系建设,加大科研投入

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各国都比较重视发挥科技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印度。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就一直致力于依靠以科技为导向的“绿色革命”来推动本国农业的发展。为了实践这一战略规划,印度迅速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由研究、推广、应用和支持系统组成的完整的科研体系,并逐步进行完善,仅仅用1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粮食自给。随后印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陆续开展了“白色革命”、“蓝色革命”和以生物、计算机信息等新技术为重要依托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进一步提高印度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中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而科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贡献率相对也较低,因此借鉴印度依靠加大科研投入、创建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来发展本国农业生产。

2.农业生产性支持政策不可缺少

尽管印度2000年以后大幅度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直接支付政策,实行市场化改革。但印度的改革并不理想,随后根据WTO框架协议,印度政府对农业生产性补贴又有所加强。这表明,直接支付政策只是取代了原有以收入补贴为主要目标的间接补贴,但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因此在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中,不能以为有了直接补贴,就可以取消原有的间接补贴和专项补贴。中国也处在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进程中,要分清不同补贴的目标,在把以收入支持为主要目标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的同时,要保留各种生产性补贴政策。同时鉴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还应该重点加大农业生产性专项补贴和投入。

3.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近年来,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调整、农村信用联社的建立都是中国政府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所做出的努力探索。目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在

实施中,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改方针对中国农业银行提出的两大要求之一就是要农行发挥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支柱作用。由此,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采取立法要求和政策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一方面建立直接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管、保险和间接支持体系,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效运作。

四、总结与简要分析

(一)实事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及规律,在发展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同时要不断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要向东部地区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及技术。

(二)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攻克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高度重视科教兴农的意义,是农民真正的学会科学化管理和生产。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指导,政府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责任者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做好各项支农惠农服务,是农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薛克翘. 印度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化变迁[J]. 当代亚太. 2003(08)

[2] 孙瑶. 印度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工业化[J]. 南亚研究季刊. 1997(02)

[3] 林承节.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M] .昆明出版社,2003年版.

[4] 廖卫东、王万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 李斌. 中印经济比较研究的思考[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4)

[6] 汪登伦. 印度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略论[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01)

[7] 杨传喜,张俊飚,赵可.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3)

[8] 张浩,陈昭.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度研究——基于分省非稳定面板的实证分析[J]. 南方经济. 2008(01)

[9] 乔榛,焦方义,李楠.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06(07)


相关文章

  • 广东省公务员申论模拟题
  •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材料时间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第一题和第四题要求所有考生必须作答.第二题仅限 ...查看


  • 西部高等法学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 作者:余贵忠杨琴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04期 法学教育历经建国初期的重建,动乱时期的衰退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至20世纪90 年代,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依法治国的推进,使法学教育 得到迅速发展.法学教育是 ...查看


  •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迪
  •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迪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得分]:85分 1.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本质上是城市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 正确 错误 2.都市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 ...查看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加以修改,也可以自拟) 1.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3.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4.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5.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6. ...查看


  • 外商对华撤资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 2011年第2期总第200期 黑龙江对外经贸 I{UForeignEconomicRelations&Trade No.2.201lSerialNo.200 [投资与合作] 外商对华撤资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徐海杰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查看


  • 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分析
  • 摘要:高校作为特殊的单位,拥有在数量比较占优势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各高校内部及外部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目前高校存在的人力资源比例严重失调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等各种弊端的分析,在借鉴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应对及改革措施,以达 ...查看


  •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 2010年7月高教发展与评估 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andEvaluationJuly,2010No.4,V01.26第26卷第4期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胡松年 (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安徽铜陵244 ...查看


  • 发展中人口大国学前教育质量政策研究:基于印度.巴西的比较及启示 – 今日新刊
  • 沙莉 摘要:近年来,印度.巴西对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并通过制定多部重要政策法规加以保障与提升.印.巴两国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制定的教育改革背景及其诉求不尽相同,但具有较为相似的社会政治经济宏观基础与学前教育发展困境.印.巴保障学前教育质量 ...查看


  • 亚投行对我国_一带一路_战略的影响分析_王婷
  • 王婷:亚投行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分析 财务·金融 亚投行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分析 王 (浙江海洋学院 [摘 婷 舟山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316022) 要]亚投行的成立为我国&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