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1)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聚落形态,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作为一种宏观的地理现象,又是一种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大规模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它所代表的文化现象,被称做“城邑文化”或“防御文化”。据已公布的考古资料,在我国迄今发现的40余处史前城址中,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的年代较早,它堪称“中原第一城”。

西山城址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雏形城市”。早先,在论及中国文明起源时,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女神庙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高台土冢”,而今中原地区黄河之滨仰韶文化城址的面世,

西山古城是一座上承“周边集团”的规划布局,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圆形城,堪称为我国圆形城的滥觞。

城是一种“防御文化”设施,防御文化的具体表现是:藉各种寨堡、沟洫、障壁、栅栏之助来防卫居住区。仰韶时代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财富积累日益增多,中原地区氏族和部落间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日趋激烈,为了防御外来的入侵,以城垣环围的新防御设施应运而生。西山城堡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1.下列对“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聚落形态,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 B.城作为一种宏观的地理现象,又是一种大规模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 C.它所代表的文化现象,被称作“城邑文化”或“防御文化” D.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的年代比较早,他堪称“中原第一城”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及中国文明起源,过去人们把目光投向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女神庙,或者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高台土家“都是错误的

B.西山古城属于从仰韶文化早中期的环壕聚落到龙山时代方形城制的过渡形态,它不具备“周边集团“的规划布局特点

C.仰韶时代晚期,为了防御外来入侵者掠夺财富,人们以城垣环绕城邑,西山承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

D.西山城址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雏形城市“,他作为文化现象,不能体现城邑文化”或“防御文化”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幽径悲剧 季羡林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

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但是,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作于1992年春,有删节 ) 3.对“这一棵古藤”的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自然,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 B.他美好,每到春天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花丛中一点红的意味,他的幽香募得闯入鼻宫,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

C.它古老,他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阅尽人间沧桑,也见证了十年浩劫,也见证了新时代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追逐。

D.它执着,同他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都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被人无端杀害也只能偷偷地哭泣。 4.作者说“人间还不全是荆棘丛”,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选出作者这样说的两个..原因(4分)

A.十年浩劫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年代已经过去,人们不再遭受任意践踏,人生不再像披荆斩棘般艰难,所以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B.十年浩劫对真善美的残害已成为历史,世上还余留有真善美,尚可安慰历经浩劫的人的心灵,所以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C.在新的时代,劫后余生的真善美又遭遇“愚氓“的残害,令人大失所望、深感悲凉,这更是时代的悲剧,所以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D.在新的时代,劫后余生的人们还要面对各种困难社会上还有很多丑恶的行为,人声仍需要披荆斩棘,所以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5.对文中“愚氓”的特点以及他们砍伐这棵古藤的原因探究不合理的几项是(5分) A.愚氓是当代社会的名利之徒,他们只看重名利,对真善美愚昧无知。 B.在一个黑白颠倒、善恶混淆的年代,不但任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C.在一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年代,愚氓砍伐古藤,无非是认为古藤于名利有关 D.古藤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他会走出来显圣的。

E.愚氓认为古藤已经生长了二三百年,长在幽径上,如吊死鬼一般让人害怕。

6.本文写“一棵古藤”毁于“愚氓”,标题却是幽径悲剧。联系题目,对文章主题的探究合理的几项..是(5分)

A.本文记叙的虽然是一棵古藤罗的悲剧,然而作者把这棵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以及整个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B.文章通过“一颗古藤”被“愚氓”砍伐的悲剧,表达了对新时代随意破坏环境的陋行的痛恨与无奈。

C.文章通过“我”对“一棵古藤”被“愚氓”砍伐的伤心与无奈,表现了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体现了作者用于肩负社会责任的生活态度。

D.文章批评了自私、冷漠、无情,只看重个人名利的世态人情,希望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多一点宽容、理解、尊重与欣赏。

E.古藤毁灭与新时代的“愚氓”之手,说明对真善美的残害依然存在,表现了作者对于美的痛恨,对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靡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始仕幕府 仕:任职、做官 B.未可干也 干:冒犯,冲犯 C.计不复生 生:活着、生存 D.乃敕各持一把茅 敕:嘱咐、命令 8.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出为海昌屯田都尉 B.逊开仓谷以振贫民 C.备知其计不可 D.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直接表现陆逊军事指挥才能的一组是(2分)

①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②此必有谲,且观之 ③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④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⑤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⑥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对“所以不停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敌也”翻译正确的是(2分) A.因此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揣测他定有诡诈的缘故。 B.之所以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他一定揣有诡诈的缘故。 C.因此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揣测他们一定有诡诈的缘故。 D.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建议的原因是揣测他定有诡诈的缘故。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陈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陆逊开始任职幕府,后来又担任过东西曹令史、屯田都尉,大都督等职务。 B.陆逊在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理县事的时候,爱护百姓,重视农桑、显示了才能。 C.陆逊在作战中,申明军令、赏罚严明、加强纪律,统一步调,克敌制胜。 D.刚担任大都督的陆逊,统帅吴军把“天下枭雄”刘备打得全军覆没。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选出这首诗的文具解说不恰当的一项(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二句写了梦境,描写了此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念念不忘报国的思想感情。

B.“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描绘出来,显示了战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的喜悦、道出了此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留名青史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13.对这首词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佳对天成,极为工整,形象的写出了战前所做的准备,表达了将士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抗金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尾句是写现实生活,前面的句子都是回忆自己年轻是的战斗生活,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解释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矛盾。

D.这首词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渲泄 毕竟 箴言警句 前倨后恭 B、矍铄 震慑 趁火打劫 食不果腹

C、抱负 苟同 天涯海角 万劫不覆 D、引申 曝光 关怀倍至 嬉笑怒骂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从蔡襄的《荔枝谱》成书之后(1059),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B、心里想道:与这样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我才凝神注视它。

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请柬

**先生:

本公司定于2010年2月10日(A)在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宴会厅(B)召开祝贺(C)我公司2009年产值超十亿元大会。敬请光临(D)。 此致

敬礼! **市**有限公司 D“考试与评价(月刊)是天仁报业集团旗下的老牌杂志,是中国期刊岗镇的《双效期刊》。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______。

2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_______动物。 3一觉秒射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_______进去。

A、空泛 珍奇 差点儿没 B、空泛 珍稀 差点儿 C、空乏 珍稀 差点儿没 D、空乏 珍奇 差点儿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经理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新矿区的协议。 B、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究材料,然后执笔成文,又不厌其详的推敲修改。 C、李局长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了自己的方案,真是从善如流。 D、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的联谊会。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专家指出,针对“陕西地震谣言“时间,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以有效遏制网络散播留言这一现象。

B、“屈原投江”“牛郎织女”“登高赏菊”等优美传说对现在的青年越来越陌生,看来我们要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

C、各地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支持下,查处并破获了一批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的案件。

D、博鳌青年论坛,旨在促进全球青年,特别是港澳台青年了解中国在抵御金融危机过程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我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西安市一块宝地。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牵连。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 。

A、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20、下面是一则请柬,有多处毛病,划线处必须修改的两处是(4分)

2010年2月5日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比喻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一次,北京某礼堂,北京自修大学李燕杰校长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早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D.“石缝里的草”是说即使在“石缝”里,也可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22下列诗句涉及的文化古迹所处的地理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①武汉②扬州③南京④苏州 B、①武汉②扬州③苏州④南京 C、①扬州②武汉③南京④苏州 D、①苏州②武汉③扬州④南京 23.下列名句默写无误的两项是(4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B耳得之而为生,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C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四、写作(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40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讲:“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随后与网友的在线交谈中,温家宝多次使用“尊严”一词。在两会上,温家宝又把“尊严”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请以“尊严”为题,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1)答案

1.D 2.C 3.D 4.BD 5.BDE 6.ADE

7.C (生:产生) 8.B(赈济) 9.D 10.D 11.C 12.A 13.AB 14.B(宣泄 万劫不复 关怀备至)

15.B(A项括号应加在《荔枝谱》后,C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D项引号应和书名号互换) 16.B

17.C (A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B不厌其详应为不厌其烦;D不期而遇和精心组织矛盾)

18.D (A加快打击力度搭配不当;B主客倒置;C查处与破获词序颠倒) 19.C 20.AC 21.B 22.B 23.AD 审题提示

尊严:褒义词、观点单一、没有比喻象征义——限制性很强

(一)写作围绕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这三个问题代表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与认识问题的水平。—— 1、“尊严”是什么?

2、为什么要“尊严”?(或:“尊严”来自什么?) 3、怎样才能有尊严? (二)写本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

2、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 3、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

4、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 5、我们要坚守尊严。

6、有尊严地活着才有价值,我们决不可抛弃做人的尊严。 7、尊严使卑微的生命显得伟岸。 8、尊严来自一颗无惧无畏的心;来自敢于反抗、敢于拼搏的精神;来自不甘于卑微的意念。

语文试卷(2)答案 一、 (一)

1.(2分)答案:D。(“为己之学”的过程是一种价值认识或道德认识的过程,其效果、成就是使自己的人格境界有所提升,而非事实与科学认识的达到对客观真理的接近。故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2.(2分)答案:B。(“其价值取向完全排斥功名利禄等功利价值”无依据。儒家为学只是在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方面强调道义为先的价值导向,或者说是重义轻利,以义取利,这并不等于“完全排斥”。故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二)

3.(2分)答案:D。(D项无限拔高,乱贴标签。)

4.(4分)答案:AC。(“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发明”是结合已有的事物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是创新过程。题干出自第八自然段,约瑟夫·戈尔斯坦对屠呦呦的评价是对上文的总结。只要看清这一思路,不难发现“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所指的内容。B项发现的是青蒿素的疗效,不是科学发现本身。D项为改变药剂形式,从而由此开辟了发明的道路,不是发明创造本身。)

5.(5分)答案:C 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BD不得分。A.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没有依据,是长期使用使恶性疟原虫对它产生抗药性使然。D.“双氢青蒿素”

不是天然青蒿素的提纯,是人工合成药物。B. 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

中的活性成份。缺少“可能”,因果推理不严密。) 6.(5分)答案:C E(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ABD不得分。“启示”必须依据文本中的内容加以生发,合情合理。C项的启示片面,屠呦呦合成出的双氢青蒿素确实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好得多,但青蒿萃取液、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E项的启示在文本中没有依据。一般认为,由于诺贝尔奖多重视基础性理论研究,而青蒿素则更多偏向于临床实验,因而,与诺奖无缘也在情理之中。) 二、 (一) 7.(2分)答案:B(遇:对待,面对)

8.(2分)答案:C(仪表:表率/人的外表;典礼:典制礼仪/郑重举行的仪式;遗失:失禁/丢失;父母:父亲和母亲,和现代汉语一致,《史记》孔子谓门弟子曰:“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也。”) 9.(2分)答案:C(A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因:连词,于是/介词,通过;C 其:均为代词,他的;D以:连词,表目的/介词,因) 10.(2分)答案:C(“矜严好礼”是“庄重严谨、注重礼仪”的意思。) 11.(2分)答案:A.(“严君”是“父母”的意思,“虽遇妻子,若严君焉”是说,即使在妻子儿女面前也像在父母面前一样庄重严谨。) (二)

12.(2分)答案:B(“玉盘”是采用借喻的手法,指的是荷叶。) 13.(4分)答案:BC(B项,“景物描写具体生动、细致入微”错误;“又闻其声”错误。C项,画面“色调清冷、清新淡雅” 而非“明媚如春、优美动人”) 三、14.(2分)答案:C(A、渐(jiān),B、咽(yè)D、当(dàng)) 15.(2分)答案:C(A、应为“搔首踟蹰”B、应为“坚如磐石”D、应为“词工”“黯然”) 16.(2分)答案:D(春意阑珊:春天已尽。与“初春”矛盾) 17.(2分)答案:C (A项, “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B项,主语残缺,应将“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改为“奥斯卡金像奖”; “不仅对世界„„而且反映美国„„”语序不当。D项,“燃煤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不合逻辑) 18.(2分)答案:A(第一句中的分号应为逗号)

19. (2分)答案:B(③提出问题,⑤指出“交际物化”的精神危害,①承上阐释精神危害,②用“同时”和上句并列,提出“信任危机”的危害,④进一步指出危害的后果,⑥用“也”字关联上文“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提出“交际物化”的另一种危害) 20.(4分)答案:AD(BC不属于用词不得体。其他两项不得体之处应为:“可”改为“请”,“洽谈”改为“联系”) 21.(2分)答案:B(端午节在时令和文化上与梅花无关。侧重时令可为“石上榴花映眼红”,侧重文化可为“每见龙舟想汨罗”) 22.(2分)答案:C

23.(4分)答案:AD(B.别有忧(幽)愁暗恨生,C.浩浩乎如凭(冯)虚御风) 四、 24.(40分)参照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3) 一、现代文阅读

1.D(2分)(原文说“儒学未能创造出化解现实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从而淡化了„„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因果颠倒)

2.C(2分)(“必须在全盘接受宋明理学经验的基础上”不对,原文是说“必须借鉴宋明理学的经验”)

3.A(2分)(不是父亲的真实的想法,真实想法是让男孩活着)

4.AB(A给 2分,B给 2分) (C.“优柔寡断”错, D.母亲并未完全放弃父亲) 5.CE (C 给3分,E给2分)(A.起初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原因是想报答父亲B.男孩流泪是为父亲的无情而伤

心D.父亲去世的时候,男孩一点也不悲伤)

6.DE(D给3分,E给2分)(D.没有肖像描写E.“对儿子的反应一字不提”错) 二、古诗文阅读

7.C(2分)( “闻”是使动用法,“使„„听说”,意思是“报告”) 8.C(2分)(A.①介词,意为“把”; ②介词,意为“用”B.①代词,意为“他”;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①②都为介词,意为“跟”D.①代词,意为“他的”;②表示反问的语气,意为“难道”) 9.A(2分)(④⑤表现恃功专横,⑥是曹利用侄子的行为)

10.B(2分)(“引”译为“率领”,“复”译为“收复”,“若”译为“如果”,“止”译为会愧对国人”曹利用说:“你为什么不为契丹仔细地考虑,假如契丹采用你的建议,恐怕会连年战

争,不能安定,这对国家没有好处”契丹人考虑曹利用不会屈服,于是就签订了和议曹利用带着合约文书回到朝廷朝廷提拔他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在京城里赏赐他房子契丹人派遣使者来访,朝廷就命令曹利用来迎接慰劳他们

曹利用在职已经很久了,依仗功劳颇为自傲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佞小人,借机说曹利用和他结为朋党曹利用说:“凭借一点文章得到皇帝的恩遇,我不如你;舍命深入吉凶难测的敌营,你比不上我”李迪因此被罢免

章献太后执政,中人与贵戚渐渐相互勾结在一起做坏事,而曹利用凭借昔日的功勋自居,不予理会“仅仅”)

11.D(2分)(“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景灵宫钱”无中生有) 12.B(2分)(诗人并没有为春天的消逝而愤懑不平) 13.A B(A给 2分,B给 2分) (A. “红紫”是借代B.“辛苦疲惫”错,表现的是“浓厚兴致”)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

14.B(2分)(A.叨 tāo C.栖qī D.锲qiè)

15.B(2分)(A.嗑碰—磕碰C.焦酌—焦灼D.咳漱—咳嗽)

16.D(2分)(A.“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或者反复无常B.“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者说话动听,不能形容音乐C.“一发而不可收”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17.A(2分)(B.搭配不当“归纳”与“理清”互换位置C.不合逻辑前两句是选择关系,看法无法肯定或否定D.成分残缺“网络道德”后加“建设”) 18.B(2分)( “平调”“评剧”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19.D(2分)(③①是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④⑤是解说关系,②在最后与下文构成并列关系) 20.B(2分)(不是反问,而是设问) 21.D(2分)(略)

22.A C(A给 2分,C给 2分)(B.“拜读”用于读别人的作品D.张小兰的话是说给老师的,没有考虑受话人的身份)

23.BD(B给 2分,D给 2分)(A.应为“不复还”C. 应为“小乔初嫁了”) 四、写作 参考译文:

曹利用是赵州宁晋人利用年轻时喜欢辩论,慷慨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曹谏死后,补为殿前承旨,后升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入侵黄河以北宋真宗带兵亲临澶州,射杀了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想收兵离去,派王继忠前来议和,宋朝寻找可以出使契丹的人枢密院让利用应选,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阁门祗使,带着国书前往契丹军营皇帝对曹利用说:“关南的土地归属中原已经很久了,不能答应给他;但汉朝有拿玉帛赏赐单于的旧例”曹利用对契丹很气愤,脸上显露不平之色,回答皇帝说:“他如果有无理的要求,我不敢活着回来”真宗认为他的话很有气概

曹利用骑马赶到契丹军营,耶律隆绪的母亲接见了曹利用吃完饭后,果然谈到关南的土地,曹利用拒绝了她耶律隆绪的母亲说:“后晋感激我们,送给我们关南的土地后周世宗攻占了它,现在应该归还我们”曹利用说:“后晋以地给了契丹,后周攻占了它,我朝不知这些事如果你们每年索要金帛来资助军需,我尚且不知皇帝是否答应,割地的请求,我不敢上报皇帝”契丹的政事舍人高正始立即上前说:“我率领军队前来,是希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

凡是朝廷对臣子施加恩惠,他就极力坚持不给,大臣们大多怨恨他,太后也非常怕他曹利用在垂帘前陈奏事宜,有时用手击打束带,大臣们指给太后看说:“曹利用在先帝时,怎么敢这样呢?” 内侍罗崇勋犯罪,太后派曹利用叫来罗崇勋,告诫了他曹利用摘掉了罗崇勋帽子和头巾,从此罗崇勋对他怀恨在心恰巧曹利用的侄子曹汭做赵州兵马监押,州里的百姓赵德崇到朝廷来告发曹汭做违法的事情上奏给朝廷后,罗崇勋请求前去查办,于是对案件穷追不舍曹汭因为喝酒穿黄色衣服,让人高呼万岁,被杖打至死等到曹汭被杀,曹利用被贬为随州知州又因为他私自借出景灵宫的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朝廷命内侍杨怀敏护送他,走到襄阳驿,杨怀敏不肯前行,并且用语言逼迫他,曹利用就上吊自杀了用暴病身亡上报给朝廷

语文试卷(3)参考答案

一、1 .B(根据开头即可判定)

2.A(B项“防洪工程”的地理位置表述不如“贺兰山岩画景区”具体;C项没有表述出“新发现”之意;D项表述有歧义) 3.C 4.CD(AB原文无此意)

5.ABD (C项本句不是描写,是议论;E项“相互转换”说法有误。)

6.ABC(D项中“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是本文的主旨句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是作者理性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文章的主旨句。E项,文中不含“圆”也是“缺”的意思。) 二、7.A(明:照明)

8.C(ABD均为判断句,C为省略句)

9.B(A 证明的是要不断学习读书,C 证明的是要有气节和虚心,D曹刿主要讲的是鼓舞士气方面的事。) 10.B

11. C(A项“谈治学的道理”范围太窄;B.“前洞”是略写;D选文在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节选部分第一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二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12. B (“质朴平淡”不对,不是“春天”的急雨,题目交待了五月十九日,应是夏天)

13.A C(B. “让人无处逃避”不能从诗中分析出来;D.“只有等待,不用作为”不是诗中的意思。)

三、14. D(A校(jiào)对 其它都读xiào B落(lào)枕 丢三落(là)四 C不求甚解(jiě),其它读jiè) 15. B ( “煎”和火有关)

16. B(“拂”和“一”照应恬静,“横”比“依”“傍”更能表现闲适的情景,因为繁星满天,所以“落”更切合语境。)

17. A(“自鸣得意”是贬义词)

18. D( 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应为“不但可以印证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B项成分残缺,“获得”缺少宾语。C项“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是学校的几个领导,还是来自几个学校的领导,表意含混。)

19. A(根据后文“肯定一个”“ 否定另一个”“两个都肯定”等信息,可以断定A是与之相照应的;又据“一个”“另一个”,“两个”等信息,可以排除CD两项。) 20. B(《荀子》是战国时期著作)

21. C(“桃李满目”写春天的绚丽景象,与“春绣锦”相对应;“芝兰绕阶”写香气馥郁,居室之雅,和“座凝香”相对应;香是平声字,应为下联尾字,所以应选C。)

22. BD ( “家兄”是对自己兄长的称呼,不能用于称呼他人哥哥。对女性,一般不问年龄,对方又是女明星,对年龄尤其敏感。)

23. B D( A项“坐”应为“座”, C项漏掉了一个“兮”字。)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1)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聚落形态,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作为一种宏观的地理现象,又是一种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大规模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它所代表的文化现象,被称做“城邑文化”或“防御文化”。据已公布的考古资料,在我国迄今发现的40余处史前城址中,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的年代较早,它堪称“中原第一城”。

西山城址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雏形城市”。早先,在论及中国文明起源时,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女神庙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高台土冢”,而今中原地区黄河之滨仰韶文化城址的面世,

西山古城是一座上承“周边集团”的规划布局,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圆形城,堪称为我国圆形城的滥觞。

城是一种“防御文化”设施,防御文化的具体表现是:藉各种寨堡、沟洫、障壁、栅栏之助来防卫居住区。仰韶时代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财富积累日益增多,中原地区氏族和部落间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日趋激烈,为了防御外来的入侵,以城垣环围的新防御设施应运而生。西山城堡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1.下列对“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聚落形态,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 B.城作为一种宏观的地理现象,又是一种大规模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 C.它所代表的文化现象,被称作“城邑文化”或“防御文化” D.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的年代比较早,他堪称“中原第一城”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及中国文明起源,过去人们把目光投向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女神庙,或者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高台土家“都是错误的

B.西山古城属于从仰韶文化早中期的环壕聚落到龙山时代方形城制的过渡形态,它不具备“周边集团“的规划布局特点

C.仰韶时代晚期,为了防御外来入侵者掠夺财富,人们以城垣环绕城邑,西山承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

D.西山城址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雏形城市“,他作为文化现象,不能体现城邑文化”或“防御文化”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幽径悲剧 季羡林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

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但是,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作于1992年春,有删节 ) 3.对“这一棵古藤”的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自然,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 B.他美好,每到春天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花丛中一点红的意味,他的幽香募得闯入鼻宫,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

C.它古老,他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阅尽人间沧桑,也见证了十年浩劫,也见证了新时代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追逐。

D.它执着,同他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都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被人无端杀害也只能偷偷地哭泣。 4.作者说“人间还不全是荆棘丛”,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选出作者这样说的两个..原因(4分)

A.十年浩劫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年代已经过去,人们不再遭受任意践踏,人生不再像披荆斩棘般艰难,所以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B.十年浩劫对真善美的残害已成为历史,世上还余留有真善美,尚可安慰历经浩劫的人的心灵,所以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C.在新的时代,劫后余生的真善美又遭遇“愚氓“的残害,令人大失所望、深感悲凉,这更是时代的悲剧,所以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D.在新的时代,劫后余生的人们还要面对各种困难社会上还有很多丑恶的行为,人声仍需要披荆斩棘,所以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5.对文中“愚氓”的特点以及他们砍伐这棵古藤的原因探究不合理的几项是(5分) A.愚氓是当代社会的名利之徒,他们只看重名利,对真善美愚昧无知。 B.在一个黑白颠倒、善恶混淆的年代,不但任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C.在一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年代,愚氓砍伐古藤,无非是认为古藤于名利有关 D.古藤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他会走出来显圣的。

E.愚氓认为古藤已经生长了二三百年,长在幽径上,如吊死鬼一般让人害怕。

6.本文写“一棵古藤”毁于“愚氓”,标题却是幽径悲剧。联系题目,对文章主题的探究合理的几项..是(5分)

A.本文记叙的虽然是一棵古藤罗的悲剧,然而作者把这棵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以及整个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B.文章通过“一颗古藤”被“愚氓”砍伐的悲剧,表达了对新时代随意破坏环境的陋行的痛恨与无奈。

C.文章通过“我”对“一棵古藤”被“愚氓”砍伐的伤心与无奈,表现了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体现了作者用于肩负社会责任的生活态度。

D.文章批评了自私、冷漠、无情,只看重个人名利的世态人情,希望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多一点宽容、理解、尊重与欣赏。

E.古藤毁灭与新时代的“愚氓”之手,说明对真善美的残害依然存在,表现了作者对于美的痛恨,对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靡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始仕幕府 仕:任职、做官 B.未可干也 干:冒犯,冲犯 C.计不复生 生:活着、生存 D.乃敕各持一把茅 敕:嘱咐、命令 8.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出为海昌屯田都尉 B.逊开仓谷以振贫民 C.备知其计不可 D.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直接表现陆逊军事指挥才能的一组是(2分)

①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②此必有谲,且观之 ③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④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⑤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⑥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对“所以不停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敌也”翻译正确的是(2分) A.因此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揣测他定有诡诈的缘故。 B.之所以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他一定揣有诡诈的缘故。 C.因此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的建议,是揣测他们一定有诡诈的缘故。 D.不听从你们进攻吴班建议的原因是揣测他定有诡诈的缘故。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陈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陆逊开始任职幕府,后来又担任过东西曹令史、屯田都尉,大都督等职务。 B.陆逊在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理县事的时候,爱护百姓,重视农桑、显示了才能。 C.陆逊在作战中,申明军令、赏罚严明、加强纪律,统一步调,克敌制胜。 D.刚担任大都督的陆逊,统帅吴军把“天下枭雄”刘备打得全军覆没。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选出这首诗的文具解说不恰当的一项(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二句写了梦境,描写了此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念念不忘报国的思想感情。

B.“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描绘出来,显示了战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的喜悦、道出了此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留名青史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13.对这首词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佳对天成,极为工整,形象的写出了战前所做的准备,表达了将士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抗金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尾句是写现实生活,前面的句子都是回忆自己年轻是的战斗生活,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解释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矛盾。

D.这首词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渲泄 毕竟 箴言警句 前倨后恭 B、矍铄 震慑 趁火打劫 食不果腹

C、抱负 苟同 天涯海角 万劫不覆 D、引申 曝光 关怀倍至 嬉笑怒骂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从蔡襄的《荔枝谱》成书之后(1059),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B、心里想道:与这样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我才凝神注视它。

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请柬

**先生:

本公司定于2010年2月10日(A)在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宴会厅(B)召开祝贺(C)我公司2009年产值超十亿元大会。敬请光临(D)。 此致

敬礼! **市**有限公司 D“考试与评价(月刊)是天仁报业集团旗下的老牌杂志,是中国期刊岗镇的《双效期刊》。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______。

2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_______动物。 3一觉秒射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_______进去。

A、空泛 珍奇 差点儿没 B、空泛 珍稀 差点儿 C、空乏 珍稀 差点儿没 D、空乏 珍奇 差点儿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经理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新矿区的协议。 B、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究材料,然后执笔成文,又不厌其详的推敲修改。 C、李局长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了自己的方案,真是从善如流。 D、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的联谊会。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专家指出,针对“陕西地震谣言“时间,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以有效遏制网络散播留言这一现象。

B、“屈原投江”“牛郎织女”“登高赏菊”等优美传说对现在的青年越来越陌生,看来我们要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

C、各地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支持下,查处并破获了一批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的案件。

D、博鳌青年论坛,旨在促进全球青年,特别是港澳台青年了解中国在抵御金融危机过程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我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西安市一块宝地。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牵连。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 。

A、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20、下面是一则请柬,有多处毛病,划线处必须修改的两处是(4分)

2010年2月5日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比喻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一次,北京某礼堂,北京自修大学李燕杰校长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早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D.“石缝里的草”是说即使在“石缝”里,也可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22下列诗句涉及的文化古迹所处的地理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①武汉②扬州③南京④苏州 B、①武汉②扬州③苏州④南京 C、①扬州②武汉③南京④苏州 D、①苏州②武汉③扬州④南京 23.下列名句默写无误的两项是(4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B耳得之而为生,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C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四、写作(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40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讲:“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随后与网友的在线交谈中,温家宝多次使用“尊严”一词。在两会上,温家宝又把“尊严”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请以“尊严”为题,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1)答案

1.D 2.C 3.D 4.BD 5.BDE 6.ADE

7.C (生:产生) 8.B(赈济) 9.D 10.D 11.C 12.A 13.AB 14.B(宣泄 万劫不复 关怀备至)

15.B(A项括号应加在《荔枝谱》后,C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D项引号应和书名号互换) 16.B

17.C (A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B不厌其详应为不厌其烦;D不期而遇和精心组织矛盾)

18.D (A加快打击力度搭配不当;B主客倒置;C查处与破获词序颠倒) 19.C 20.AC 21.B 22.B 23.AD 审题提示

尊严:褒义词、观点单一、没有比喻象征义——限制性很强

(一)写作围绕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这三个问题代表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与认识问题的水平。—— 1、“尊严”是什么?

2、为什么要“尊严”?(或:“尊严”来自什么?) 3、怎样才能有尊严? (二)写本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

2、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 3、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

4、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 5、我们要坚守尊严。

6、有尊严地活着才有价值,我们决不可抛弃做人的尊严。 7、尊严使卑微的生命显得伟岸。 8、尊严来自一颗无惧无畏的心;来自敢于反抗、敢于拼搏的精神;来自不甘于卑微的意念。

语文试卷(2)答案 一、 (一)

1.(2分)答案:D。(“为己之学”的过程是一种价值认识或道德认识的过程,其效果、成就是使自己的人格境界有所提升,而非事实与科学认识的达到对客观真理的接近。故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2.(2分)答案:B。(“其价值取向完全排斥功名利禄等功利价值”无依据。儒家为学只是在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方面强调道义为先的价值导向,或者说是重义轻利,以义取利,这并不等于“完全排斥”。故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二)

3.(2分)答案:D。(D项无限拔高,乱贴标签。)

4.(4分)答案:AC。(“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发明”是结合已有的事物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是创新过程。题干出自第八自然段,约瑟夫·戈尔斯坦对屠呦呦的评价是对上文的总结。只要看清这一思路,不难发现“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所指的内容。B项发现的是青蒿素的疗效,不是科学发现本身。D项为改变药剂形式,从而由此开辟了发明的道路,不是发明创造本身。)

5.(5分)答案:C 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BD不得分。A.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没有依据,是长期使用使恶性疟原虫对它产生抗药性使然。D.“双氢青蒿素”

不是天然青蒿素的提纯,是人工合成药物。B. 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

中的活性成份。缺少“可能”,因果推理不严密。) 6.(5分)答案:C E(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ABD不得分。“启示”必须依据文本中的内容加以生发,合情合理。C项的启示片面,屠呦呦合成出的双氢青蒿素确实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好得多,但青蒿萃取液、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E项的启示在文本中没有依据。一般认为,由于诺贝尔奖多重视基础性理论研究,而青蒿素则更多偏向于临床实验,因而,与诺奖无缘也在情理之中。) 二、 (一) 7.(2分)答案:B(遇:对待,面对)

8.(2分)答案:C(仪表:表率/人的外表;典礼:典制礼仪/郑重举行的仪式;遗失:失禁/丢失;父母:父亲和母亲,和现代汉语一致,《史记》孔子谓门弟子曰:“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也。”) 9.(2分)答案:C(A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因:连词,于是/介词,通过;C 其:均为代词,他的;D以:连词,表目的/介词,因) 10.(2分)答案:C(“矜严好礼”是“庄重严谨、注重礼仪”的意思。) 11.(2分)答案:A.(“严君”是“父母”的意思,“虽遇妻子,若严君焉”是说,即使在妻子儿女面前也像在父母面前一样庄重严谨。) (二)

12.(2分)答案:B(“玉盘”是采用借喻的手法,指的是荷叶。) 13.(4分)答案:BC(B项,“景物描写具体生动、细致入微”错误;“又闻其声”错误。C项,画面“色调清冷、清新淡雅” 而非“明媚如春、优美动人”) 三、14.(2分)答案:C(A、渐(jiān),B、咽(yè)D、当(dàng)) 15.(2分)答案:C(A、应为“搔首踟蹰”B、应为“坚如磐石”D、应为“词工”“黯然”) 16.(2分)答案:D(春意阑珊:春天已尽。与“初春”矛盾) 17.(2分)答案:C (A项, “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B项,主语残缺,应将“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改为“奥斯卡金像奖”; “不仅对世界„„而且反映美国„„”语序不当。D项,“燃煤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不合逻辑) 18.(2分)答案:A(第一句中的分号应为逗号)

19. (2分)答案:B(③提出问题,⑤指出“交际物化”的精神危害,①承上阐释精神危害,②用“同时”和上句并列,提出“信任危机”的危害,④进一步指出危害的后果,⑥用“也”字关联上文“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提出“交际物化”的另一种危害) 20.(4分)答案:AD(BC不属于用词不得体。其他两项不得体之处应为:“可”改为“请”,“洽谈”改为“联系”) 21.(2分)答案:B(端午节在时令和文化上与梅花无关。侧重时令可为“石上榴花映眼红”,侧重文化可为“每见龙舟想汨罗”) 22.(2分)答案:C

23.(4分)答案:AD(B.别有忧(幽)愁暗恨生,C.浩浩乎如凭(冯)虚御风) 四、 24.(40分)参照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3) 一、现代文阅读

1.D(2分)(原文说“儒学未能创造出化解现实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从而淡化了„„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因果颠倒)

2.C(2分)(“必须在全盘接受宋明理学经验的基础上”不对,原文是说“必须借鉴宋明理学的经验”)

3.A(2分)(不是父亲的真实的想法,真实想法是让男孩活着)

4.AB(A给 2分,B给 2分) (C.“优柔寡断”错, D.母亲并未完全放弃父亲) 5.CE (C 给3分,E给2分)(A.起初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原因是想报答父亲B.男孩流泪是为父亲的无情而伤

心D.父亲去世的时候,男孩一点也不悲伤)

6.DE(D给3分,E给2分)(D.没有肖像描写E.“对儿子的反应一字不提”错) 二、古诗文阅读

7.C(2分)( “闻”是使动用法,“使„„听说”,意思是“报告”) 8.C(2分)(A.①介词,意为“把”; ②介词,意为“用”B.①代词,意为“他”;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①②都为介词,意为“跟”D.①代词,意为“他的”;②表示反问的语气,意为“难道”) 9.A(2分)(④⑤表现恃功专横,⑥是曹利用侄子的行为)

10.B(2分)(“引”译为“率领”,“复”译为“收复”,“若”译为“如果”,“止”译为会愧对国人”曹利用说:“你为什么不为契丹仔细地考虑,假如契丹采用你的建议,恐怕会连年战

争,不能安定,这对国家没有好处”契丹人考虑曹利用不会屈服,于是就签订了和议曹利用带着合约文书回到朝廷朝廷提拔他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在京城里赏赐他房子契丹人派遣使者来访,朝廷就命令曹利用来迎接慰劳他们

曹利用在职已经很久了,依仗功劳颇为自傲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佞小人,借机说曹利用和他结为朋党曹利用说:“凭借一点文章得到皇帝的恩遇,我不如你;舍命深入吉凶难测的敌营,你比不上我”李迪因此被罢免

章献太后执政,中人与贵戚渐渐相互勾结在一起做坏事,而曹利用凭借昔日的功勋自居,不予理会“仅仅”)

11.D(2分)(“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景灵宫钱”无中生有) 12.B(2分)(诗人并没有为春天的消逝而愤懑不平) 13.A B(A给 2分,B给 2分) (A. “红紫”是借代B.“辛苦疲惫”错,表现的是“浓厚兴致”)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

14.B(2分)(A.叨 tāo C.栖qī D.锲qiè)

15.B(2分)(A.嗑碰—磕碰C.焦酌—焦灼D.咳漱—咳嗽)

16.D(2分)(A.“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或者反复无常B.“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者说话动听,不能形容音乐C.“一发而不可收”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17.A(2分)(B.搭配不当“归纳”与“理清”互换位置C.不合逻辑前两句是选择关系,看法无法肯定或否定D.成分残缺“网络道德”后加“建设”) 18.B(2分)( “平调”“评剧”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19.D(2分)(③①是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④⑤是解说关系,②在最后与下文构成并列关系) 20.B(2分)(不是反问,而是设问) 21.D(2分)(略)

22.A C(A给 2分,C给 2分)(B.“拜读”用于读别人的作品D.张小兰的话是说给老师的,没有考虑受话人的身份)

23.BD(B给 2分,D给 2分)(A.应为“不复还”C. 应为“小乔初嫁了”) 四、写作 参考译文:

曹利用是赵州宁晋人利用年轻时喜欢辩论,慷慨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曹谏死后,补为殿前承旨,后升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入侵黄河以北宋真宗带兵亲临澶州,射杀了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想收兵离去,派王继忠前来议和,宋朝寻找可以出使契丹的人枢密院让利用应选,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阁门祗使,带着国书前往契丹军营皇帝对曹利用说:“关南的土地归属中原已经很久了,不能答应给他;但汉朝有拿玉帛赏赐单于的旧例”曹利用对契丹很气愤,脸上显露不平之色,回答皇帝说:“他如果有无理的要求,我不敢活着回来”真宗认为他的话很有气概

曹利用骑马赶到契丹军营,耶律隆绪的母亲接见了曹利用吃完饭后,果然谈到关南的土地,曹利用拒绝了她耶律隆绪的母亲说:“后晋感激我们,送给我们关南的土地后周世宗攻占了它,现在应该归还我们”曹利用说:“后晋以地给了契丹,后周攻占了它,我朝不知这些事如果你们每年索要金帛来资助军需,我尚且不知皇帝是否答应,割地的请求,我不敢上报皇帝”契丹的政事舍人高正始立即上前说:“我率领军队前来,是希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

凡是朝廷对臣子施加恩惠,他就极力坚持不给,大臣们大多怨恨他,太后也非常怕他曹利用在垂帘前陈奏事宜,有时用手击打束带,大臣们指给太后看说:“曹利用在先帝时,怎么敢这样呢?” 内侍罗崇勋犯罪,太后派曹利用叫来罗崇勋,告诫了他曹利用摘掉了罗崇勋帽子和头巾,从此罗崇勋对他怀恨在心恰巧曹利用的侄子曹汭做赵州兵马监押,州里的百姓赵德崇到朝廷来告发曹汭做违法的事情上奏给朝廷后,罗崇勋请求前去查办,于是对案件穷追不舍曹汭因为喝酒穿黄色衣服,让人高呼万岁,被杖打至死等到曹汭被杀,曹利用被贬为随州知州又因为他私自借出景灵宫的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朝廷命内侍杨怀敏护送他,走到襄阳驿,杨怀敏不肯前行,并且用语言逼迫他,曹利用就上吊自杀了用暴病身亡上报给朝廷

语文试卷(3)参考答案

一、1 .B(根据开头即可判定)

2.A(B项“防洪工程”的地理位置表述不如“贺兰山岩画景区”具体;C项没有表述出“新发现”之意;D项表述有歧义) 3.C 4.CD(AB原文无此意)

5.ABD (C项本句不是描写,是议论;E项“相互转换”说法有误。)

6.ABC(D项中“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是本文的主旨句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是作者理性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文章的主旨句。E项,文中不含“圆”也是“缺”的意思。) 二、7.A(明:照明)

8.C(ABD均为判断句,C为省略句)

9.B(A 证明的是要不断学习读书,C 证明的是要有气节和虚心,D曹刿主要讲的是鼓舞士气方面的事。) 10.B

11. C(A项“谈治学的道理”范围太窄;B.“前洞”是略写;D选文在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节选部分第一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二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12. B (“质朴平淡”不对,不是“春天”的急雨,题目交待了五月十九日,应是夏天)

13.A C(B. “让人无处逃避”不能从诗中分析出来;D.“只有等待,不用作为”不是诗中的意思。)

三、14. D(A校(jiào)对 其它都读xiào B落(lào)枕 丢三落(là)四 C不求甚解(jiě),其它读jiè) 15. B ( “煎”和火有关)

16. B(“拂”和“一”照应恬静,“横”比“依”“傍”更能表现闲适的情景,因为繁星满天,所以“落”更切合语境。)

17. A(“自鸣得意”是贬义词)

18. D( 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应为“不但可以印证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B项成分残缺,“获得”缺少宾语。C项“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是学校的几个领导,还是来自几个学校的领导,表意含混。)

19. A(根据后文“肯定一个”“ 否定另一个”“两个都肯定”等信息,可以断定A是与之相照应的;又据“一个”“另一个”,“两个”等信息,可以排除CD两项。) 20. B(《荀子》是战国时期著作)

21. C(“桃李满目”写春天的绚丽景象,与“春绣锦”相对应;“芝兰绕阶”写香气馥郁,居室之雅,和“座凝香”相对应;香是平声字,应为下联尾字,所以应选C。)

22. BD ( “家兄”是对自己兄长的称呼,不能用于称呼他人哥哥。对女性,一般不问年龄,对方又是女明星,对年龄尤其敏感。)

23. B D( A项“坐”应为“座”, C项漏掉了一个“兮”字。)


相关文章

  • 2014年河北省政法干警申论备考:高考改革方向
  • 河北华图:http://he.huatu.com/ [背景材料] 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继"英语拟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 ...查看


  • 2010年全省教育网络新闻宣传工作计划
  • 2010年全省教育网络新闻宣传工作计划 2010年,全省教育网络宣传将按照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新闻工作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网络新闻 ...查看


  • 2014湖北高考政策
  • 2014湖北高考政策 --湖北今年制定高考改革方案 看重学业水平成绩 高考将来如果只考语.数.外,高校分专业招录时,只能瞎猜学生的其它学科水平?高中生是否可以放弃其它学科?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老师为你解答. 昨日召开的2014年 ...查看


  • 第二批宜昌名师工作室简介
  • 第二批宜昌名师工作室简介 樊小华名师工作室 学段学科:小学英语 工作室地点:点军区教学研究室 主持人简介: 樊小华,女,40岁,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中学高级,点军区教学研究室书记.副主任. 1997年毕业于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 ...查看


  • 石家庄成人高考报名时间
  • 一.石家庄成人高考报考院校: 秦皇岛燕山大学 专科专业:会计电算化 法律事务 建筑工程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英语教育 商务英语 市场营销 文秘 旅游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技 ...查看


  • 2016河北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 2016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2月29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 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公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那么为什么要调整高考政策呢 ...查看


  • 16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汇总
  •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那么我国有哪些省份已经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呢?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16省份先后出台了本地区高 ...查看


  • 学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 山东建筑大学 第二届学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第二届学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作品名称 姓 学 班 名 院 级 学业规划设计书 张亚辉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 101 2010 年 11 月 16 日 学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内容简介表 时间: 时间 : 月 ...查看


  • 高二年级主任在家长会讲话稿
  • 高二年级主任在家长会讲话稿 作者:佚名 图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8199 更新时间:2010-10-14 热 ★★★ [字体:小 大] 促孩子进步 助孩子腾飞 --高二年级家长会工作汇报 高彦生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感谢各位在繁忙的事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