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蜡烛]学教案

八年级 学科:语文 准印份 包科领导签字:

课题:3、《蜡烛》

主备人:李燕萍 课型:新授课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集体备课时间:2012年9月

备课组长签字 班级: 第 学习小组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1、整体阅读课文,能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揣摩文中优美的语句,领会作品中语言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3、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学习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揣摩文中优美的

语句,领会作品中语言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2、背景资料介绍:本文写于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

3、题材介绍: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自主学习】

【A】1、预习课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 ) 瓦砾.( ) 地窖.( ) 鞠躬..( ) 颤巍..巍( ) 【A】2、解释下列词语。 匍匐: 拂晓: 精疲力竭:

颤巍巍: 肃穆:

【B】 3、概述文章内容。(记叙文六要素)

【课堂学习】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寄托怀念、哀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自学指导:快速浏览全文,并且把自己最深刻而真切的感悟圈点评注的形式写出来。(10分钟后)

【A】思考问题:1、请同学们想想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A】2、整体感知全文,说说文中最令人感动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B】思考问题:1、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写了几处?课文中哪一句话意味深

长?蜡烛在文中有何深意?

【C】2、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请

同学们找出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将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B】五、课堂作业: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文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写在周记本上)

六、课外阅读

请允许我满含泪水的回来 (戚祥浩) (摘自《读者》2007年第13期) 同学们都参加工作时,她将自己锁在家里,没日没夜的啃那厚厚地司法考试复习材料。第一年

没成功,她有些沮丧;第二年又失败了,她一再安慰自己:坚持,明年来一定能行。第三年,第四年,连续的打击让她不禁心灰意冷。看着父母日益苍老的背影,看着他们每天都盼着她成功,她让他们等了四年。四年来,父母都笑着对他说,孩子,没关系,下次再来。为了父母,她鼓起勇气再试一年,然而,失败缠上她。

得知成绩那一刻,她想到了死。3月4日下午2点36分,她在“法专在线”的社区论坛上发了名为“爸爸妈妈请你们原谅”的帖子:连续五年参加未通过,我付出太多,太累了......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很多人意识到这是一个“绝笔帖”,他们纷纷在后面跟帖,劝她不要做傻事,要坚强,要多为父母考虑,要知道年轻就是本钱,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网友专门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告诉她生活的阴云其实很容易过去,他们曾经遭受过更大更猛烈的挫折,可他们现在都过的很好。

网友的留言她都看到了,她还看到了论坛版主多次发来试图跟她联系的消息。她脑中想的确是,如果活下去,势必拖累父母更久,他们早就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啊。她于是又一次发帖:谢谢你们,我已经决定了。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里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善良的网友们不断的发消息、跟帖,他们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仿佛磁铁一样牢牢的吸住她那颗绝望的心。

她不知道,虚拟世界外,一场拯救行动也在悄悄的进行着。管理员发现她的IP地址在温州,便立即打电话给温州110;同时向温州市长热线发出求助信息,希望他们联系电信部门,尽快查到她的上网地址,第一时间通知她的家人。

警察寻找她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拯救她的生命的行动。他们尽力寻找现实中认识她的人,甚至一些温州网友表示愿意聘请她到自己公司上班。

晚上七点多,警察终于找到她上网的地方时,她却于几分钟前离开了,因为上网的那个公共场所要关门,她不得不换了地方。

短短时间内,论坛翻页已达十多页,跟帖上百条,阅读人数两千多人。看着不停闪烁的消息提示,看着仍然不断增加的帖子,她禁不住泪流满面,为她愚蠢的想法,更为无数善良的人们。

3月5日0点11分,她又一次发帖:请允许我满含泪水的回来......已经把准备好的安眠药扔到河里了......

跟完帖子,她想,活着,真好,她再也不会试图去做傻事了。

她要下线时,无意中看见刚刚还连成片的会员头像,一下子暗了大半。

她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她知道,那些网友,为了劝说自己,可是彻夜守侯在电脑前啊!

此后,她变了个人似的,不在每天锁在家里啃那枯燥的法律条文,她找出压在箱底的同学录,掸去上面的灰尘,一个个号码拨过去,问他们近况,然后大声说,她很快也要工作了。她以前不习惯和陌生人接触,觉的他们不可靠不能信任,现在,她对每一个迎面而来的人保持微笑。她仍常去“法专在线”,一天不去,网友们发来的消息会塞满她的信箱——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让父母欣慰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给父母捶捶背,比如抢在母亲前去洗碗,比如到旧书市场淘来父亲爱看的战争书籍......

偶尔,她还会想起那天的经历,想起那些善良的人们,想起那些人们为她所做的一切。 问题:【B】1、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C】 2、文中女主人公心理、思想感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依照提示逐项填写。 (1)考试失利时: (2)网友不断跟帖时: (3)放弃轻生后:

【B】 3、面对女主人公的“绝笔帖”,假如你就是众多善良网友中的一员,你会如何跟帖呢?

八年级 学科:语文 准印份 包科领导签字:

课题:3、《蜡烛》

主备人:李燕萍 课型:新授课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集体备课时间:2012年9月

备课组长签字 班级: 第 学习小组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1、整体阅读课文,能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揣摩文中优美的语句,领会作品中语言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3、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学习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揣摩文中优美的

语句,领会作品中语言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2、背景资料介绍:本文写于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

3、题材介绍: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自主学习】

【A】1、预习课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 ) 瓦砾.( ) 地窖.( ) 鞠躬..( ) 颤巍..巍( ) 【A】2、解释下列词语。 匍匐: 拂晓: 精疲力竭:

颤巍巍: 肃穆:

【B】 3、概述文章内容。(记叙文六要素)

【课堂学习】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寄托怀念、哀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自学指导:快速浏览全文,并且把自己最深刻而真切的感悟圈点评注的形式写出来。(10分钟后)

【A】思考问题:1、请同学们想想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A】2、整体感知全文,说说文中最令人感动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B】思考问题:1、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写了几处?课文中哪一句话意味深

长?蜡烛在文中有何深意?

【C】2、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请

同学们找出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将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B】五、课堂作业: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文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写在周记本上)

六、课外阅读

请允许我满含泪水的回来 (戚祥浩) (摘自《读者》2007年第13期) 同学们都参加工作时,她将自己锁在家里,没日没夜的啃那厚厚地司法考试复习材料。第一年

没成功,她有些沮丧;第二年又失败了,她一再安慰自己:坚持,明年来一定能行。第三年,第四年,连续的打击让她不禁心灰意冷。看着父母日益苍老的背影,看着他们每天都盼着她成功,她让他们等了四年。四年来,父母都笑着对他说,孩子,没关系,下次再来。为了父母,她鼓起勇气再试一年,然而,失败缠上她。

得知成绩那一刻,她想到了死。3月4日下午2点36分,她在“法专在线”的社区论坛上发了名为“爸爸妈妈请你们原谅”的帖子:连续五年参加未通过,我付出太多,太累了......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很多人意识到这是一个“绝笔帖”,他们纷纷在后面跟帖,劝她不要做傻事,要坚强,要多为父母考虑,要知道年轻就是本钱,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网友专门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告诉她生活的阴云其实很容易过去,他们曾经遭受过更大更猛烈的挫折,可他们现在都过的很好。

网友的留言她都看到了,她还看到了论坛版主多次发来试图跟她联系的消息。她脑中想的确是,如果活下去,势必拖累父母更久,他们早就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啊。她于是又一次发帖:谢谢你们,我已经决定了。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里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善良的网友们不断的发消息、跟帖,他们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仿佛磁铁一样牢牢的吸住她那颗绝望的心。

她不知道,虚拟世界外,一场拯救行动也在悄悄的进行着。管理员发现她的IP地址在温州,便立即打电话给温州110;同时向温州市长热线发出求助信息,希望他们联系电信部门,尽快查到她的上网地址,第一时间通知她的家人。

警察寻找她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拯救她的生命的行动。他们尽力寻找现实中认识她的人,甚至一些温州网友表示愿意聘请她到自己公司上班。

晚上七点多,警察终于找到她上网的地方时,她却于几分钟前离开了,因为上网的那个公共场所要关门,她不得不换了地方。

短短时间内,论坛翻页已达十多页,跟帖上百条,阅读人数两千多人。看着不停闪烁的消息提示,看着仍然不断增加的帖子,她禁不住泪流满面,为她愚蠢的想法,更为无数善良的人们。

3月5日0点11分,她又一次发帖:请允许我满含泪水的回来......已经把准备好的安眠药扔到河里了......

跟完帖子,她想,活着,真好,她再也不会试图去做傻事了。

她要下线时,无意中看见刚刚还连成片的会员头像,一下子暗了大半。

她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她知道,那些网友,为了劝说自己,可是彻夜守侯在电脑前啊!

此后,她变了个人似的,不在每天锁在家里啃那枯燥的法律条文,她找出压在箱底的同学录,掸去上面的灰尘,一个个号码拨过去,问他们近况,然后大声说,她很快也要工作了。她以前不习惯和陌生人接触,觉的他们不可靠不能信任,现在,她对每一个迎面而来的人保持微笑。她仍常去“法专在线”,一天不去,网友们发来的消息会塞满她的信箱——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让父母欣慰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给父母捶捶背,比如抢在母亲前去洗碗,比如到旧书市场淘来父亲爱看的战争书籍......

偶尔,她还会想起那天的经历,想起那些善良的人们,想起那些人们为她所做的一切。 问题:【B】1、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C】 2、文中女主人公心理、思想感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依照提示逐项填写。 (1)考试失利时: (2)网友不断跟帖时: (3)放弃轻生后:

【B】 3、面对女主人公的“绝笔帖”,假如你就是众多善良网友中的一员,你会如何跟帖呢?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教案蜡烛滴画:小熊的生日礼物doc
  • 一.设计意图 "蜡烛"是一种易燃物品,通常我们是禁止孩子们玩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因为它的危险性,而忽略了它的有益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学习的目的,正是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会正确使用蜡烛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我选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蜡烛
  •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烛,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动参与到自制活动中,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蜡烛 2.蜡烛若干,玻璃口杯一个 ...查看


  • 5.蜡烛的变化教案
  • 课题:蜡烛的变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制作人:王永刚 一.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幼儿中班安全教案[火]
  •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燃烧现象,了解火的性质.用途及危害. 2.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进幼儿安全防火意识. 3.一旦发生火灾,要知道如何自我保护和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纸.蜡烛.火柴.大中小玻璃杯.电话.湿毛巾.毛巾被等. 活动过程: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
  • 活动分析: 大班幼儿 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会自我保护.自救. ...查看


  •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
  • 3 蜡烛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进一步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南斯拉夫妈妈的形象,体味文中流露出来 ...查看


  • 半截蜡烛的教案
  • 12 半截蜡烛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
  • 学 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能力,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制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
  • 大班科学:溶解 目标: 1. 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 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 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 ...查看


  •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防火 幼儿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会自我保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