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理论框架

1、“寻解导向法”,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将焦点放在“未来有什么可以努力改善的空间”,因此通常能够营造团队活力、热忱与合作的气氛。SFBC 基本理念有:(1)事出并非定有因;(2)“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3)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的所在;(5)案主是自身问题的专家;(6)从正向的意义出发;(7)雪球效应;(8)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10)时间及空间的改变有助于问题解决。

2、社会互动理论,集中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和界定影响他们生活的事件。社会互动论者把社会生产看成是社会成员间不断进行的协商过程,其中发生了无数个人与个人之间短暂而惊险的相互碰撞。该理论提出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处境一行动者—演绎一事物(他人) 一意义一行动—新处境”的理论观点,阐述了行动者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依存关系。

以社会互动理论为视角而构建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框架可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基本内容:第一,协助案主探索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意义界定”;第二,协助案主改善和提升“意义协商层次”。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升案主的自我认定、澄清角色定位、改善互动方式、优化行动策略等来改善“意义”对于行动的影响机制;第三,实现角色创造;第四,形成重整行动方案。

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该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在问题中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应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而资源又可区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前者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因应能力等,后者指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社会网络干预的目的在于强化个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手法的角度看来,社区网络工作是社会支持网络介入的三个层次之一。指自然发展的援助被连接起来, 形成社区网络, 强化了社区的社会构成, 并促进社区生活的质量。社区的网络资源充分,可以利用社区中的社会资源改善个人的社会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的照顾功能的发挥。 4、情绪ABC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 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 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5、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活状态取决于个人、系统互动,取决于环境中存在的因素、资源,及有效利用资源。系统论运用于社会工作,表现在对对象问题的考察视觉和干预方法。社会工作实务中,要求对对象所有有关系统予以关注,应用时需注意个人问题由环境中障碍引起、协助对象从相关系统角度分析、判断随对象和环境关系动态变化而变、对对象帮助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6、增能理论,该理论基本假设有:个人的无力感源自环境的排挤和压迫;阻碍人的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是可改变的;个人能力是可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强的;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对象的关系是合作性伙伴关系。增能观认为:能力增强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个人层次、人际关系层次、环境层次。

7、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8、镜中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9、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10、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11、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1)人本主义,其在社会工作应用中强调的有:尊重对象;强调责任感;个人具有归属和被包容权;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权;成员间有差别,差别也要得到尊重;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人本主义在社会工作治疗中的原则有: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

(2)存在主义,其核心:个人存在、个人有自由选择。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治

疗过程是:觉醒,即协助对象从幻灭到正视现实——感觉痛苦,即告慰对象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选择的自由,即强调对象在主观上具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对话,即对象必须通过他人的反应创造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实行,即肯定对象的独特性,来促成对象对自己独特性的肯定。

1、“寻解导向法”,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将焦点放在“未来有什么可以努力改善的空间”,因此通常能够营造团队活力、热忱与合作的气氛。SFBC 基本理念有:(1)事出并非定有因;(2)“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3)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的所在;(5)案主是自身问题的专家;(6)从正向的意义出发;(7)雪球效应;(8)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10)时间及空间的改变有助于问题解决。

2、社会互动理论,集中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和界定影响他们生活的事件。社会互动论者把社会生产看成是社会成员间不断进行的协商过程,其中发生了无数个人与个人之间短暂而惊险的相互碰撞。该理论提出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处境一行动者—演绎一事物(他人) 一意义一行动—新处境”的理论观点,阐述了行动者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依存关系。

以社会互动理论为视角而构建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框架可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基本内容:第一,协助案主探索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意义界定”;第二,协助案主改善和提升“意义协商层次”。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升案主的自我认定、澄清角色定位、改善互动方式、优化行动策略等来改善“意义”对于行动的影响机制;第三,实现角色创造;第四,形成重整行动方案。

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该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在问题中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应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而资源又可区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前者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因应能力等,后者指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社会网络干预的目的在于强化个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手法的角度看来,社区网络工作是社会支持网络介入的三个层次之一。指自然发展的援助被连接起来, 形成社区网络, 强化了社区的社会构成, 并促进社区生活的质量。社区的网络资源充分,可以利用社区中的社会资源改善个人的社会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的照顾功能的发挥。 4、情绪ABC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 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 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5、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活状态取决于个人、系统互动,取决于环境中存在的因素、资源,及有效利用资源。系统论运用于社会工作,表现在对对象问题的考察视觉和干预方法。社会工作实务中,要求对对象所有有关系统予以关注,应用时需注意个人问题由环境中障碍引起、协助对象从相关系统角度分析、判断随对象和环境关系动态变化而变、对对象帮助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6、增能理论,该理论基本假设有:个人的无力感源自环境的排挤和压迫;阻碍人的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是可改变的;个人能力是可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强的;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对象的关系是合作性伙伴关系。增能观认为:能力增强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个人层次、人际关系层次、环境层次。

7、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8、镜中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9、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10、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11、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1)人本主义,其在社会工作应用中强调的有:尊重对象;强调责任感;个人具有归属和被包容权;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权;成员间有差别,差别也要得到尊重;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人本主义在社会工作治疗中的原则有: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

(2)存在主义,其核心:个人存在、个人有自由选择。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治

疗过程是:觉醒,即协助对象从幻灭到正视现实——感觉痛苦,即告慰对象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选择的自由,即强调对象在主观上具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对话,即对象必须通过他人的反应创造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实行,即肯定对象的独特性,来促成对象对自己独特性的肯定。


相关文章

  • 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 法学之窗 2011年12月 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文/张鹏 赵久慧 摘 要: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区矫正体制,对于实现司法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顺应行刑社会化理念的要求,促进刑罚目的的实 ...查看


  •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研究 Research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on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学 ...查看


  • 河北省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策略
  • 摘要:社区环境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与城市社区相比,我国农村社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处于劣势,探索适合农村文化和现实的矫正制度是矫正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社区矫正工作实施以来,河北省在完善法律制度.建 ...查看


  • 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体系研究
  • 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体系研究 贾冬(江苏省江宁监狱 江苏南京市 211122) 2006-2-9 [摘要]:现行法律规定由公安机关负责对非监禁刑和监禁刑的社会执行的监督.考察存在着明显缺陷:当前由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或安置帮教部门负 ...查看


  • 社区矫正制度
  • 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之完美结合 --浅析社区矫正制度 摘要: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 是国家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惩罚和改造罪犯方面的良好效果, 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美国社区矫正制度起步比较早, 在实 ...查看


  • 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摘要
  • 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摘要 编者按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6年来,试点地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依法认真履行行职责.广大社区矫正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践,做了大量富有成效 ...查看


  •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杨某平时身体很好,一天突然感到胸闷,并伴有心绞痛,经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但须住院进一步检查.杨某由于平时极少到医院看病,对医院的情况很陌生,担心自己的检查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对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担心过意不去,又对丈夫不能 ...查看


  • 构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法院管理新模式
  • 摘 要:开展社区矫正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的方式,其本质就在于对未成年犯进行治理.修复,为犯罪人建立再社会化的桥梁.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院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构建,力求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做到避免未成年犯再犯罪现象 ...查看


  • 市司法局半年工作总结
  • 20**年上半年,XX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省厅和XX市局的统一部署,以"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突出社会建设重点.破解基层司法行政建设的难点.树立司法行政服务亮点.促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