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价值观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价值观

【内容提要】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J.K罗琳借用一个魔幻世界,来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而在这个魔幻世界的故事里,作者真情流露出了她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邪、恶、丑的憎恨,让读者看到了她所拥有的价值观。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成长经历,探讨小说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哈利波特;魔幻世界;现实社会;价值观;J.K罗琳

一、引言 自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于1997年的问世,到2005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出版,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七部曲,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众多哈迷带来的是无数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研究与评论。尽管,在哈利波特小说的第四部刚面世不久,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纷纷质疑哈利波特现象,批评其成功只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而不是一部文学经典,但是随后各种研究哈利波特小说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哈利波特小说的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和严谨的道路。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从小说本身分析小说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其次是文化角度,以叶舒宪为代表。 他提出了文化寻根的观点,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对哈利波特现象做了文化阐释,提出“哈利波特的风靡世界表明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而国外的学者则从词源学角度考证小说中出现的人名、物名的来源。其中美国图书馆专家斯蒂夫•万德•阿克编辑整理而成的《哈利•波特的辞典》是研究哈利波特小说最为丰富全面的参考书,“其中有小说情节大事记、英美英语词语变体对照表以及其他的相关列表和信息”。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哈利波特的研究已形成百家争鸣之势,但是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仍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宿命论,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三个方面研究,以使读者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英国社会文化思潮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小说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一)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宿命论

作为在英国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宿命论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产物,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与其说是一部史诗,不如说是统治阶级(国王)使其政治权利合法化的思想工具和借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延续了2000多年后被资本主义

制度取代。然而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国王或女王依然存在。虽然他们不再具备往日的赫赫大权,但是国王和女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无偿的享受着最高级别的待遇。由此可见君权神授思想对英国的影响之深。虽然宗教信仰也对宿命论的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人对宗教的信仰已经超出了宗教本身宣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论文大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君权神授思想是宿命论思想滋生和蔓延的温床。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也多处体现了宿命论的思想。从整体上看,哈利刚一出生父母就被伏地魔双双杀害,哈利在母亲魔咒的保护下得以幸存。在当时,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魔术师,但是在哈利波特的几部作品中,邓布利多却出人意料的没有与伏地魔进行过真正的较量。作者让邓布利多在第一部中被骗离学校,在第二部中暗中给哈利提供信息,在第四部中不出现。面对伏地魔的阴谋,哈利每次都挺身而出。有意思的是在每次同伏地魔的殊死较量中哈利不是以高超的法力胜出,而是凭借运气和智慧一次次战胜伏地魔。从种种巧合不难看出,哈利是命中注定要与伏地魔展开决斗最终战胜邪恶。在细节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在危急关头抽出了象征格兰芬多学院的剑,杀死了象征斯莱特林学院的巨蟒,这与亚瑟王拔出石缝中的象征王权的剑如出一辙。如果亚瑟王从石缝中抽出宝剑是为了君主权利的合法化,那么哈利抽出象征格兰芬多的剑便是为了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哈利是伏地魔所不能战胜的。此外,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一开始,伏地魔就承认“(自己)不能杀死哈利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和哈利的运气”,但随后他又表示“这就是他的命运,他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按照命运的安排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被哈利杀死”。这就是宿命论,是英国社会思潮的真实写照。

2、叛逆主义

叛逆主义在小说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面层次和深层次。

2.1表面层次

英国人历来保守传统,不愿打破陈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新鲜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念逐渐进入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英国社会,叛逆主义应运而生。作者笔下的哈利波特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学生,他敢于冒着被学校开除甚至死亡的危险打破各种规章制度。他爱闯祸,成绩一般却成为大家崇拜的对象。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家族历来重视血统,以传承纯正的血统为传家遗训。然而到了霍格沃茨学校后他在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交往中很快抛弃了这种世俗的观念。家养小精灵多比原来是卢修斯马尔福家的奴隶,但是他违背了千百年来家养奴隶必须忠于主人的规矩想方设法把卢修斯的阴谋告诉哈利并阻止哈利去学校以避开危险。

2.2深层次

就宿命论而言,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并不是一味宣扬人类的无奈。小说中的人物有着顽强的意志,他们通过双手选择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罗恩和赫敏三组合违反校规闯入学校禁地,三人各显神通打开了通往魔法石的门,成功阻止了伏地魔的阴谋,完成了一件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同样在这一部小说中,当初

入霍格沃茨的哈利即将被分院帽分到他非常讨厌的斯莱特林学院时,哈利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向往的格兰芬多学院,这就是人的自主能动性的体现。而且,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在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结尾,当哈利说出心中的疑惑时,邓布利多校长告诉哈利,让我们成为哪种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二)、坚定信念,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哈利波特的故事中还蕴含了一个古老的真理,坚定信念,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虽然哈利开始只是一个懵懂的在麻瓜世界长大的小孩,他不懂什么魔法,对魔法世界的很多事也一窍不通,她也常常会淘气会犯错会和朋友吵架,但面对强大的伏地魔的一次阴谋,哈利总能化险为夷,这正说明了邪不压正的道理。

在最后的决战时刻,伏地魔代表的黑暗势力已经控制大半个魔法世界,无数正义之士惨死在伏地魔手中,就连魔法部也投靠了这个大魔王,哈利和正义的战士们却从未放弃,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坚定信念,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才是人心所向。

三、总结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一部魔幻主题的小说,然而它超出了魔幻世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的作者J.K.罗琳原本期待它是一部儿童作品,然而小说也让众多的成年人如痴如醉。原因是它迎合了人们的需要,顺应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取向。宿命论在社会思潮中虽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已经受到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挑战。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作为新的元素在英国社会逐渐得到接受。从文化寻根视角研究哈利波特现象的叶舒宪先生指出,哈利波特在全球的风靡暗示了凯尔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表明它的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2] 张顺美.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多元成长主题[D]. 2006.

[3] Julia Pond. Divine Destiny or Free-Choice: Nietzsche Strong Wills in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D]. 2008.

[4] 罗琳J.K. 哈利波特全集[M]. 马爱农, 马爱新, 张红,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

[5] 叶舒宪. 凯尔特文化复兴思潮与《哈利•波特》[J]. 瞭望新闻周刊,2005,1.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价值观

【内容提要】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J.K罗琳借用一个魔幻世界,来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而在这个魔幻世界的故事里,作者真情流露出了她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邪、恶、丑的憎恨,让读者看到了她所拥有的价值观。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成长经历,探讨小说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哈利波特;魔幻世界;现实社会;价值观;J.K罗琳

一、引言 自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于1997年的问世,到2005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出版,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七部曲,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众多哈迷带来的是无数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研究与评论。尽管,在哈利波特小说的第四部刚面世不久,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纷纷质疑哈利波特现象,批评其成功只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而不是一部文学经典,但是随后各种研究哈利波特小说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哈利波特小说的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和严谨的道路。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从小说本身分析小说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其次是文化角度,以叶舒宪为代表。 他提出了文化寻根的观点,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对哈利波特现象做了文化阐释,提出“哈利波特的风靡世界表明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而国外的学者则从词源学角度考证小说中出现的人名、物名的来源。其中美国图书馆专家斯蒂夫•万德•阿克编辑整理而成的《哈利•波特的辞典》是研究哈利波特小说最为丰富全面的参考书,“其中有小说情节大事记、英美英语词语变体对照表以及其他的相关列表和信息”。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哈利波特的研究已形成百家争鸣之势,但是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仍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宿命论,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三个方面研究,以使读者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英国社会文化思潮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小说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一)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宿命论

作为在英国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宿命论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产物,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与其说是一部史诗,不如说是统治阶级(国王)使其政治权利合法化的思想工具和借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延续了2000多年后被资本主义

制度取代。然而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国王或女王依然存在。虽然他们不再具备往日的赫赫大权,但是国王和女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无偿的享受着最高级别的待遇。由此可见君权神授思想对英国的影响之深。虽然宗教信仰也对宿命论的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人对宗教的信仰已经超出了宗教本身宣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论文大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君权神授思想是宿命论思想滋生和蔓延的温床。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也多处体现了宿命论的思想。从整体上看,哈利刚一出生父母就被伏地魔双双杀害,哈利在母亲魔咒的保护下得以幸存。在当时,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魔术师,但是在哈利波特的几部作品中,邓布利多却出人意料的没有与伏地魔进行过真正的较量。作者让邓布利多在第一部中被骗离学校,在第二部中暗中给哈利提供信息,在第四部中不出现。面对伏地魔的阴谋,哈利每次都挺身而出。有意思的是在每次同伏地魔的殊死较量中哈利不是以高超的法力胜出,而是凭借运气和智慧一次次战胜伏地魔。从种种巧合不难看出,哈利是命中注定要与伏地魔展开决斗最终战胜邪恶。在细节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在危急关头抽出了象征格兰芬多学院的剑,杀死了象征斯莱特林学院的巨蟒,这与亚瑟王拔出石缝中的象征王权的剑如出一辙。如果亚瑟王从石缝中抽出宝剑是为了君主权利的合法化,那么哈利抽出象征格兰芬多的剑便是为了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哈利是伏地魔所不能战胜的。此外,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一开始,伏地魔就承认“(自己)不能杀死哈利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和哈利的运气”,但随后他又表示“这就是他的命运,他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按照命运的安排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被哈利杀死”。这就是宿命论,是英国社会思潮的真实写照。

2、叛逆主义

叛逆主义在小说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面层次和深层次。

2.1表面层次

英国人历来保守传统,不愿打破陈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新鲜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念逐渐进入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英国社会,叛逆主义应运而生。作者笔下的哈利波特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学生,他敢于冒着被学校开除甚至死亡的危险打破各种规章制度。他爱闯祸,成绩一般却成为大家崇拜的对象。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家族历来重视血统,以传承纯正的血统为传家遗训。然而到了霍格沃茨学校后他在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交往中很快抛弃了这种世俗的观念。家养小精灵多比原来是卢修斯马尔福家的奴隶,但是他违背了千百年来家养奴隶必须忠于主人的规矩想方设法把卢修斯的阴谋告诉哈利并阻止哈利去学校以避开危险。

2.2深层次

就宿命论而言,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并不是一味宣扬人类的无奈。小说中的人物有着顽强的意志,他们通过双手选择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罗恩和赫敏三组合违反校规闯入学校禁地,三人各显神通打开了通往魔法石的门,成功阻止了伏地魔的阴谋,完成了一件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同样在这一部小说中,当初

入霍格沃茨的哈利即将被分院帽分到他非常讨厌的斯莱特林学院时,哈利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向往的格兰芬多学院,这就是人的自主能动性的体现。而且,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在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结尾,当哈利说出心中的疑惑时,邓布利多校长告诉哈利,让我们成为哪种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二)、坚定信念,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哈利波特的故事中还蕴含了一个古老的真理,坚定信念,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虽然哈利开始只是一个懵懂的在麻瓜世界长大的小孩,他不懂什么魔法,对魔法世界的很多事也一窍不通,她也常常会淘气会犯错会和朋友吵架,但面对强大的伏地魔的一次阴谋,哈利总能化险为夷,这正说明了邪不压正的道理。

在最后的决战时刻,伏地魔代表的黑暗势力已经控制大半个魔法世界,无数正义之士惨死在伏地魔手中,就连魔法部也投靠了这个大魔王,哈利和正义的战士们却从未放弃,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坚定信念,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才是人心所向。

三、总结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一部魔幻主题的小说,然而它超出了魔幻世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的作者J.K.罗琳原本期待它是一部儿童作品,然而小说也让众多的成年人如痴如醉。原因是它迎合了人们的需要,顺应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取向。宿命论在社会思潮中虽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已经受到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挑战。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作为新的元素在英国社会逐渐得到接受。从文化寻根视角研究哈利波特现象的叶舒宪先生指出,哈利波特在全球的风靡暗示了凯尔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表明它的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2] 张顺美.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多元成长主题[D]. 2006.

[3] Julia Pond. Divine Destiny or Free-Choice: Nietzsche Strong Wills in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D]. 2008.

[4] 罗琳J.K. 哈利波特全集[M]. 马爱农, 马爱新, 张红,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

[5] 叶舒宪. 凯尔特文化复兴思潮与《哈利•波特》[J]. 瞭望新闻周刊,2005,1.


相关文章

  • 论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镜像关系
  • 论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镜像关系 <哈利波特>诞生于世纪之交,风靡全球.它是作者JK罗琳女士以一颗充满天马行空想象力的纯真童心和小说的艺术创作手法创作出的旷世杰作.作者未泯的童心使其能够充分地理解儿童,表达出儿童的心声,使作品受到儿 ...查看


  • 小说改编影视剧
  • [乱世佳人]改编自小说<飘>(1936 玛格丽特·米歇尔) 导演: 乔治·库克 主演: 克拉克·盖博 费雯·丽 一句话影评:两位巨星的参演,在如此壮丽的时代画卷上演绎出一个极不寻常的爱情故事,开创了以真实而辽阔的历史背景加虚构人 ...查看


  • 如何写好科幻作文
  • 怎样写科幻作文 一.导入 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冰河世纪,让恐龙全面灭绝:如果新冰河世纪来临,人类会在哪里?电影为唤起世界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及理论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纪威胁,针对全球著名地标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冰冻图像,显示气候对人类的威胁的急迫 ...查看


  •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与[哈利·波特]一样好看的7部全球奇幻经典
  • 摘要: 喜欢<哈利·波特>的书虫们一定会喜欢以下这7部书.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奇幻经典,只是因为版权引进或未被拍成大电影等原因,导致知名度没那么高.跟随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瑰丽.充满冒险的奇幻世界吧. 喜欢<哈利·波特>的 ...查看


  •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1–15
  • 因方韩大战的缘故,我女儿@秋吉利 微博被很多朋友关注.她今年刚9岁,小学四年级,生活中还是个孩子,同龄小孩喜欢的她大都也喜欢,业余没有培优语数外任何一门,她也不算爱学习,成绩普通,考试能过90就属难得.业余自选围棋,画画还有乒乓球,也不甚投 ...查看


  • 外国文学·小说系列书籍荟萃(112册)
  • 外国文学·小说系列书籍荟萃 P.466 <追忆似水年华>(01在斯万家那边)世界名著 P.529 <追忆似水年华>(02在少女们身旁)世界名著 P.598 <追忆似水年华>(03盖尔芒特家那边)世界名著 ...查看


  • 欣赏英美文学2013.9
  • 欣赏英美文学,培养学习习惯 [摘要]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合一"的理念,阐述了欣赏英美文学的意义.价值,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系,英美文学材料选择的原则,具体策略.方法.活动.通过欣赏英美文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 ...查看


  •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阅读
  •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练习的答案 1.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 J.K.罗琳 所著. 2.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有 38 章. 3. 以男孩哈利•波特为主人公的系列 儿童小说 ,屡屡进入世界各地畅销书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