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告别拖延症

第1章 计划表?严格执行或是一纸空文

提到拖延行为,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这主要是因为自我管理不足,更具体一点就是对于时间的管理不足。于是很自然地,我们会劝说一个拖延症患者努力试试将时间安排得更井然有序点,最好能制订一个时间表之类,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安排好,这样就能够治好拖延症云云……然而,这真的有效吗?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会在老师或家长布置下做好一天的计划表,然后要求按照这个计划表做事,也肯定有很多人在想着制订一个计划表来规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针对拖延症患者的5 0 0 份调查问卷中,9 0 % 以上的患者想过甚至已经制订过属于自己的每日、每周计划表。然而这其中又有几个人坚持了下来?答案是,这些人里,只有两个人坚持到了最后并且改正了拖延症。而且,他们的病患程度并不深。

诚然,拖延说到底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制订一个有效可行的计划表,让拖延症患者按部就班地根据计划表来执行自我管理的话,那么拖延症就会被根治了,可事情真会如此简单吗?要知道很多拖延症患者并不是蠢材,他们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如果真的是写一张计划表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那么拖延症为何还困扰了这么多人这么久,并成为一个广泛的问题?

施小小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初中老师,虽然缺乏经验,但她是个对工作有着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每个学期的开学时她都会要求班上的同学为自己列一份计划表作为作业,表上一定要规划好自己这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她要求的计划表非常翔实,包括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到学校早读,中午放学后午餐的时间,休息时间,到下午放学后要几点回家,几点吃饭,几点开始做作业……她认为,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部就班地规划好自

己的时间,安排好学习的时间,那么成绩是不会差的。因为她自小就是这么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她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成功例子,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模仿。

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后,班里的成绩还是跟以前一样未有起色。看着学期初全班每一个人都交上来的计划表,她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的计划表都是非常完整完善,成绩却丝毫没有进步?于是她决定在家长会上向各位家长询问,结果得知, 很多同学在家根本就没有按照这计划表的规定行动--虽然在学期之初施老师已经打电话给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自己的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表的内容执行自己一天的

生活内容。有些家长也许只是太忙,有些则是督促了几天,结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也就放弃了,更大部分只是把

这一份计划表当做一个作业,列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执行则完全没放在心上。总之,计划表这种东西,对于很多学生的束缚力实在太过薄弱了,认清这一点让施小小大为震惊。

拖延症患者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先过分模糊后过分清晰。模糊表现在他们面对时间期限并不能做出很准确的判断。一天?那不就是还有上午下午晚上嘛?一个星期?那不就是还有七天嘛?一个月? 那还有四个周呢……若是一个任务的期限超过了一个月,那就惨了,因为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实在太长,简直别想拖延症患者能够在最初就开始行动。简单地说,在这个前期,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基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的

能力完全可以在剩下的期限内完成任务,所以拖个一两天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而在后期,他们又会因为期限的即将到来而对时间的概念异常清晰--仿佛竖起每一根汗毛感受每一秒的流逝一般。他们无论做什么,就算是在工作,也一定会把自己的精神分那么一部分在注意时间的流逝上:坐在电脑前疯狂赶报告,也会隔个几秒就瞄一下右下角的系统时间;奋笔疾书狂赶作业时,也会做几道题就看看手表现在是几点……期限到来前的时间简直是现实得可怕,可怕到很多拖延症患者大声哀号“剩下这么一

点时间,我根本不可能赶完稿子啊啊啊啊啊……”在这个后期,拖延症患者又会过分放大时间期限的压迫感和无限缩小自己的能力,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剩下的这么一点时间内完成看起来还堆积如山的任务。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时间观念的最大缺陷体现在他们没办法很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的比例,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该分配多少精力多少时间在学习、工作上,才能起到完美达成任务的结果--如果有这个能力, 那么也不会落到患上拖延症的地步了。而对于精力的分配和时间的管理,恰恰是制订一份可行的计划表的首要条件。对于缺乏这方面能力的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这真的有用吗?

当然,拖延症并不是随随便便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然后说什么每天坚持就可以治疗的问题。不仅在于自我管理上,前面各个章节也分析了,拖延症的病因来自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 更是一个深层的心理问题--心理方面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我们要进行根治,必须将自己的那些可能导致拖延的心理直接排除掉,端正心态,否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永远跟他们不共戴天。

(本章完)

第2章 抛弃对于失败的恐惧吧

前面也说过了,正因为我们对于失败的恐惧导致我们的完美主义和逃避心理,我们的这些心理

又直接导致我们的拖延。

只有敢于抛弃自己的完美成见和对于失败的恐惧,你才能够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心态来面对你将要做的自我管理计划。

( 1 ) 不要求十全十美

在面对一份新的任务时, 我们不要总是想着这一份任务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做才能取得最完美的结果,将这一份想象丢弃是放弃完美的第一步。因为越是想象这样一个完美的结果,你就越会觉得为了这个结果所要付出的努力太多了,所要完成的事情也太多了,要办到的难度也太大了。而这一份想象逐渐转变成对这份任务的恐惧,从而失去了完成这份任务的信心和干劲。这对于一项新的工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所以,请你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不用十全十美也足够了,正如牛排最为人所接受的多是七八分熟一样。

( 2 ) 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俗语。有一个顺利的开始不仅对工作有利,还可以鼓舞自己的士气,最不济还有一个吉利的开头彩嘛。但是这个好的开始并不是指非要有良好的心情(事实上对于多数拖延症患者来说,能不干这件事才是最开心的),非要万事齐备才能开动。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抛弃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努力学着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无论这第一步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只有踏出这一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活儿该如何进行。也可以告诉自己,工作已经开始了。

很多工作的流程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很多领导也喜欢把这些任务布置成这样的形式。用曹刿的著名作战法则来说就是--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我们开展一份工作就好像第一声擂鼓敲下, 那么如何把这一份干劲保持住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这个任务就不能停止,迈出了第一步却因为客观条件导致无法继续迈出第二步的话,就好比第一鼓擂过,第二鼓就非常打消一个人的动力了。所以总会听到领导这样教导自己的下属:干活要连续连贯,约客户洽谈不要把时间约在三天后;起草了报告就要把大纲一口气写完,必须知道这第一步的难能可贵,认识到这时的干劲是非常足的,顺着这个情绪一口气将任务安排上轨道,那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就不太会出现中途掉队的情况。

当然,有些事情确实在客观上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后才能动手。比如投资,比如股票的抛售,比如职业的选择,但就算如此,也不要就认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偷懒。请把所有必须做好的功课和资料搜集整理好。该做的调查,该把握的市场走向,该修改和投递的简历,等等。即便你已一切准备就绪

了,也请注意休息,以最好的状态和精力迎接这份任务的开始,而不是上网聊天看电影导致疲惫不堪。

( 3 )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想太多是完美主义者的通病,说的好听这叫做深谋远虑,说难听点叫杞人忧天。诚然, 能多想一些是好的, 考虑到所有的方面才能对任何突发状况作出冷静的判断和应对。但是你不可能想到事情所有的发展, 就算真发生了你所设想的,办法也不一定能够起到完美的对应作用。所以与其这样多想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出现的“ 突发状况” , 不如努力考虑怎样完成现在该做的事情,让事情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就算真的发生了突发状况,在那种时候也一定能有好的方法:

家里停电写不了稿子? 去网吧, 或者朋友家里借用; 突然下雨我没带伞没法赶过去? 打车或者就顺路买一把伞; 班机延误可能赶不上会议? 打个电话说明情况或者要求召开电话视频会议。请相信, 只要有信心, 那么车到山前必有路, 总有解决办法的。

( 4 ) 求助并不可耻

前面我们曾说过,很多完美主义者宁愿在那里一个人抱头思索几个小时也不愿意求助别人,“如果要求别人帮助那就输了!”“这种问题自己都没法搞定,那多丢人。”于是,宝贵的时间就在他们死要面子的时候慢慢地流逝了。这种心理压力来自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卑情绪作怪,这种情绪使自己产生诸如“如果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那么大家都会看不起我”的情绪。很显然,这是自卑过分了的表现。谁都有遇到难题的时候,谁都有不懂的事情,当你确实感到走投无路时,请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也许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伏案埋首了三天,蔡老师已经束手无策。说实话,她太低估这次任务的难度了。阅读这份全英文的资料对她这个大学时主修日语,只在工作后才参加了几个月英语培训的人来说,根本是如同在火炉上烤一般的折磨,更别说还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出来做一份报告。她经常是翻字典勉强地看懂了第一段,在打算看第二段时,回过头来看第一段,才发现刚刚查的单词又忘记是什么意思了。她只得悻悻然地再翻开词典,一边诅咒着发明英语的人,一边继续痛苦地与英文报告作斗争。她也不是没想过求助别人,她的下属里有好几个英文非常不错的年轻人。但是一想到自己平时一直非常严厉地对待他们--她知道同事们私底下都叫她做“铁面娘子”,如果自己低声下气去请教同事们问题,那该多丢脸。而且自己也必须维持住自己身为上司的威严,不能随随便便让别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何况这是自己的任务,于

公于私,自己都没有求助下属的理由。所以她仍然在一边翻字典,一边诅咒。

这样死放不下架子去求助的结果我们都可以想到,三天过去了,蔡老师的任务进度基本可以说是停滞不前,加上自己过度的劳累,现在她看到英语就想吐……自己的下属小丽实在看不下去,才假装经过“不小心”看到蔡老师的电脑,说“这个单词放在这篇文章里不是这个意思”,然后,以友善的语气询问她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也是有如此善解人意的下属给了蔡老师这个做上司的面子,否则她可能还是死撑着说一句谢谢就了事。结果小丽轻轻松松地将几份英文报告的大意写给了蔡老师,而使蔡老师困扰了三天也毫无进展的这份工作,也在小丽的帮助下不到一个下午就完成了。

我们并不是完人。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老师、上司,他们都可能遇到自己解决不出来的难题。当自己实在想不出如何解决的话,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人,这样总比自己发呆苦想,事情却依然一筹莫展好得多。

( 5 ) 失败不等于一无所有

如果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你仍然没有成功,那么请你在失望的同时回想一下,这一次努力里你做了些什么?而哪一些导致了你最后失败?如何将自己这种把失败看作完结的心态转变为将失败看作成长的心态是抛弃完美主义最重要的一步。分析对于多虑的完美主义者来说一点也不是难事,就像考试后的讲评哪一些错误是不该出现的,哪一些错误是该吸取的,而总结后吸取教训,下一次不要再犯。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已经懂得了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失败。

这已经是小博第二次考研失败了……说实话,他的成绩并不是不能上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对于目标大学的向往,让他往这堵高墙挑战了第一次、第二次……但还是失败了。他感到很气馁,为了考研,他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滞留了两年。就算是被人说成他是为了逃避就业、啃老族,家人还是鼓励他充满信心。

但是接连两次的失败不禁让他感觉这两年来的努力都白费了。

努力学习了两年毫无结果, 考研成绩公布后的那天晚上他第一次喝醉了,同时,他在思考着自己是不是该放弃自己的目标,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甚至直接放弃学业转向就业。只是他又觉得这两年毫无结果的努力让他感到十分不甘心。他知道,要是就这么打退堂鼓,那么这两年就真的是完完全全白费了。消沉了一段日子后,他开始总结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对考点的把握还不够?还是英语成绩仍然有待提高?这一次的名次比起上一次还是有所进步的,仔细看看,其实他的分数差点就进入面试合格线了,他

打开第一次失败时自己做出来的笔记和规划,仔细对比了这一次失败和上一次失败的原因,自己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是什么?还没有考虑到的点又是什么?在这一切归纳结束后,他重新整理心情,为了不让这两次失败变得真正毫无意义,他继续扎入了书堆里……

在努力之后仍然没有成功--尤其是长时间的努力过后却仍然没有成功的话, 确实容易让人产生逃避、放弃的想法。

但是仔细想想, 也许这次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 你只要再努力一下就可以; 也许这一次你所犯下的错误已经完全理解并且深信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是能多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因为一次失败便放弃了,那才是真的失败了。

(本章完)

第3章 成功--这一次不代表下一次

什么是成功? 狭义上的成功指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广义上的成功指的是一种成就,得到主观上和客观上他人都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成就。无论是不是拖延症患者,每个人都追求着成功,但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正确对待成绩,这也是值得拖延症患者深思的。

( 1 ) 从小的成功开始累积

狭义上的成功其实并不难,一件任务的达成,一次考试的通过,一次约会的顺利,这都是成功。有人会说这实在太消极了,“不求满分只求六十”这太得过且过了。诚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只追求最基本的达成任务,但是在你要学会飞之前至少先要学会怎么走路吧? E n g l i s h 这个单词都不会拼写的英文初学者能够通过一个星期恶补就考过英语八级吗? 1 5 0 公斤重的胖子你能要求他运动一个星期后就瘦成模特标准吗?在排除作弊和抽脂手术等外挂手段的前提下,在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成功之前,请先确保自己这一次努力能够达到普遍意义上的成功。

( 2 ) 务实是很重要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百尺高楼也要平地起。你心目中的那个目标无疑是很完美的,但是不是会有点不符合实际?很多愿望不经过长期的努力是无法达成的,在我们身上也一样。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这个目标要做什么努力?成绩较差如果要考上重点大学,那么就该补上落下的功课,必要时上补习班,等等; 小小的业务员如果想成为C E O, 那么现在就该工作愈发努力,提升业绩,学习管理知识,增加自己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机会,等等。这其实就是短期目标长期计划课程。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好事,但请记住,就算你有切实的计划,只有计划,是永远不会达到你理想中的成功的。

小枫自小就对日语很有兴趣,因为种种原因,她没能够在大学选择日语专业,而是选择了金融专业。就业后,她希望通过自学成为

精通日语的金融领域人才。为此她在论坛、在身边询问了各种会日语的好友,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设定了几个步骤,希望能通过努力让自己在计划时间内达成目标。

第一步: 对于日语的学习, 她安排在下班之余进行。她计划在三个月内学懂“五十音”并且认识最基本的句型。她的基础不错并且日语的五十音和最基本句型并不难,完全可以靠课余时间的自学学成。同时,三个月后她刚好可以参加日语的N 3 级考试,只要通过,那么她的第一阶段目标就算是达成了。

第二步:在N 3 资格证书取得后,她就必须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了。日语是入门简单学精难,要想真正达到日常运用的水平,光凭自学显然是不够的。小枫听取了论坛上朋友的建议,报了一个日语学习班。这样她可以在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系统地学习一门语言。同时也不会再苦恼该做哪一份练习比较好,做错了没有人帮她讲解这样的问题了。这样的课程一般时间约为半年到一年。在这个阶段的末尾,学习班会统一安排考生参加N 2 级考试, 个别程度好的学生甚至会参加N 1 级考试。这也算是对这一个阶段的收尾和总结。

第三步: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该是运用了。因为小枫的目标是“外语型人才”。作为一项工具,语言自身就包含了很强的实用性。所以,这个阶段小枫打算跳槽去日资企业工作,这样就有了良好的日语环境。并且小枫还阅读了很多日语类书籍来培养自己的实用阅读能力,在职场和生活里慢慢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日语应用能力。这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也许需要一年,甚至两到三年,直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可以用日语无障碍交流为止。

设定目标并不用怕心比天高,甚至可以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个远大的目标,胸无大志不是我们提倡的。只是对于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们必须切合实际一步步走。每个阶段的设定都要根据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程度来考虑。也许这样是很慢,但是目标的达成不是买彩票,过分不切实际地提速,只会让你尝到失败的苦果重新走回起点。

( 3 ) 走弯路,不等于走的是死路

完美主义者奉为经典的理论“一切问题都必定有其最好的解决方法”。也许这是没错,但是你是否能保证自己能够找到这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这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做事都希望能够事半功倍,但不意味着非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才能完成这件事。当你还在考虑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北京时,这个思考的时间都够你到北京的了。

发现捷径往往建立在你的经验上。下班回家这段不长不短的距离是坐公车快呢还是

走路快呢?你会很自然地觉得,无论怎么样公车的速度肯定比步行快吧?可惜下班时间路上恰逢下班高峰期,堵车堵得跟什么一样,结果你回到家所花的时间比走路还要多一倍以上……理论上的空中楼阁只能说是“理论上可以实行”,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客观情况影响到你这一个空中楼阁的建立。而这些突发情况,客观情况的预知和判断就需要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后才能知晓。在具有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你才能够结合实际判断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达成这一件事情的最有效率的做法。

更何况,我们要到达目的地不一定非得走最短的路程,只要能够达到目的,走弯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弯路之所以叫弯路,就是因为你在前进的过程中感觉到你似乎绕了远路,你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让这一件事更加直接……这也是弯路存在的意义。这一次的绕远路让你知道下次不该这么走,下次应该怎么去走。而且往往你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最终发现,对这件事情来说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恰恰就是按部就班的这条弯路最快捷。如果你真的不是怕麻烦犯懒惰而对这一条路视而不见,把时间浪费在寻找不知道被藏在什么死胡同里的捷径,那么眼前明明就有可以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试着走一走,又如何知道这条路就不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捷径呢?

( 4 ) 成功并不等于万事大吉

在你好不容易达到你的目标之后,不要认为这就万事大吉了。如同失败一样,在这次成功里你努力做了些什么事情,哪一些对你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哪一些是可以再省一省让这次成功更轻松,哪一些是可以再加把劲让这次的成功更锦上添花?好好分析一下,然后将所有值得保留的、值得坚持的留到下一次任务的时候继续发扬,为了下一次的成功作准备。

哦,还有,请尽情地开心庆祝,经过刻苦不懈的努力使得这一项工程的顺利完结,经过寒窗苦读使得这一次考试金榜题名,经过艰苦的训练使得这一场比赛顺利晋级……这一切都是值得开心、值得举杯道贺的,因为这是你付出了汗水和努力,克制住了想要拖延、想要放弃、想要逃避的诱惑而取得的成功,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奖励。然后,好好记住这一次胜利带给你的喜悦,当你下一次遇到困难,想要拖延想要逃避想要放弃时,将这一份喜悦的心情翻出来细细回味一下,然后让自己为可以再一次体会这一份喜悦而努力。无论怎么样,成功总比失败来得开心多了。

( 5 ) 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什么

上一次成功对于下一次的工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不要以为你这一次成功了,那么在

下一次任务里就算稍微拖一拖也没关系--反正我已经成功过了。成功不可能复制, 就算是一模一样的任务,这一次成功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你下一次就不会失败。所以在这一次任务开始的时候,放下你依依不舍的上一次成功带给你的喜悦,收拾心情为了下一次成功努力吧!上一次成功值得带到下一次任务中的只有那些经验和总结,那些正确的做法,那些你避开了错误的做法,还有那些可以更完善的行动和经验。而无论你下一次任务是否成功,也请你仍然冷静地对待,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要用诸如“真奇怪我上次明明做得很好的,怎么这次会这样”来推脱责任,那样只会让人觉得你上一次的成功是侥幸的成果。

(本章完)

第4章 端正态度:我才是事情的执行者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去执行的终究是执行者自己。虽然你经常会在重复着以前的失败时不停对自己说“不行,我不能这样,这次我要振作”,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潜意识左右了自己的做法。该如何端正自己?这是自我管理上的问题。因为说到底,当自我能够管理好自己,约束好自己,那么拖延也自然而然地不复存在了。

(1)完美的自己

行动上虽然一直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但潜意识上完美主义者对于自己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不懂的事情存在--比不过专业研究者, 至少也要懂个皮毛好糊弄不明真相的群众。所以, 他们经常把时间浪费在看各种杂学知识上,不管是天文地理国内国际股票汇率什么的,总是喜欢看个一二三然后没事卖弄。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阻止各位完美主义者对于知识的热衷,只是希望他们并不用那么刻意营造出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出来。虽然没被揭穿前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满满的,但一旦碰上一个刨根问底的人问个不停从而损害到你的完美形象,你能否像没事人一样一笑置之?是否过了很久都一直耿耿于怀?

抛弃完美的第一点就是抛弃自己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自身形象,正确地看待自己。虽然你经常会在脑海中塑造一个如同游戏里所有天赋技能的点数都是最高值的角色一般的自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你根本没有,也没法子让现实的自己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你希望你自己精通八国语言,可你有那个时间和天赋去学习么?你希望自己体育万能,可你连最起码的身体锻炼都不去做。你希望自己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事实上你自己正为拖延所困扰并且还为此在看这本书……因此,别再苦苦为自己的完美形象烦恼了,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一般, 正视自己, 才能让自己发出最真实而耀眼的光

芒。

(2)优点和缺点

正视自己是什么呢?就是认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好的一面在哪儿,不好的一面又在哪儿。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又是什么。不要刻意去追求面面俱到的所向无敌,发挥你的长处--你理科好, 那就努力把理科学得更好; 你画画好,就努力在美术上发展;你细心周到,你擅长烹饪……这些虽然小,但都是属于你自身的闪光点,不要总是在你不擅长的事情上努力,如果希望外界更多地给予自己好评,那就多多表现出你优秀的一面;反之也一样,如果能弥补缺点那自然很好,但是若是不懂硬要装懂--明明英语只有半桶水还硬要死撑自己精通;明明五音不全还非要自我感觉良好地当麦霸……不擅长的事情请不要总是将其展示出来,那样只会让外界对你的评价越来越低。而一旦你得到了许多来自负面的评价,那就更容易让自身产生危机感与空虚感。

所以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不管你擅长的是什么,努力发掘它们出来,去做更多,去将这一些属于你的优点磨炼得更加优秀,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和自然。

(3)努力不是毫无意义

大家都听过伤仲永的故事,说的是仲永小时候智慧过人,天才过人,小小年纪就会吟诗作对,这程度放到今天就是神童级别。于是仲永他爹就四处带他去炫耀说自家儿子多么多么了不起,才小小年纪就可以怎么样怎么样。仲永自己也渐渐感觉真的只靠天赋就可以吃遍天下了, 不再努力学习, 结果到了二十岁时还是只会他在小时候的那点皮毛,这已经一点也不特别了,只能“泯然众人矣”。

智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来自百分之一的天分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当自己遇到不懂的事情时, 不要立刻就觉得大受打击--“ 我连这个东西都不会, 我不要干这件事了”。你用这个借口而不去努力,很可能只是想逃避“弄懂这件事情好麻烦”这件事而已。

(本章完)

第5章 拒绝该拒绝的,才能拼尽全力

在生活中,们经常遇到那些难以开口拒绝的事情,比如上司的宴请、客户的应酬,当我们十二万分不情愿地接受时,我们就会以拖延的方式做出无声的抗议。仔细想想,哪些事情是你极为讨厌, 对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而什么事情又是与之相反,渴望去做的?这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让你极度地不开心。但是如果可以好好地回绝的话,自己也不用常为这些事情而烦恼了--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些事情是没有必要存在,而哪一些事情是不得已必须去做的。这一个判断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会让他们觉得模糊,他们会因为觉得这些事情

是必需的社交、必需的应酬、必需的学习、必需的工作而将其全盘接受。

(1)拒绝无意识的行为

很多爱拖延的学生常会在必须复习、写作业的时候整理自己的书桌和房间。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就是不知不觉地想去这么干。仔细想想,这有必要么?这种大脑为了拒绝一件事情,而产生出来的这种渴望去做和这件事毫不相干的事情的刺激,大部分可以将之归类为无意识的行为。这些行为多反映在突然希望去看书、去逛街、去购置生活用品上。当自己产生这些无意识的冲动时,学着去拒绝--因为那和你要去完成的事情风马牛不相及。而你更没有必要把刻不容缓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2)拒绝无理的要求

很多人在社交时往往喜欢扮演一位受人爱戴,无论谁都不会对其厌恶的角色。尤其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希望外界对他们的评价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缺,谁也不会讨厌他们。这就直接表现在他们从不直接招惹、得罪别人,也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甚至在对方还没要求他之前他就把别人的活儿揽了过来。这虽然可以增加别人对他的好感度,但久而久之总会给人一副“老好人”的印象。你有没有遇到过同事将自己的活儿推给你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她忙着其他的活儿, 而是她要赶去美容店好不错过这次预约。当你为了不讨人嫌而不管是什么要求一股脑儿揽下的时候,或许已经给别人留下了“这是个老实人,活儿推给他就行了”的印象。而在这份久而久之中你更是越来越忘记了怎么去拒绝这些请求,因为你真的十分不乐意。

偶尔强硬一点对自己并没有害处。当你有余力,对方也实在腾不出手时,善意的帮助是一桩美事。而你明明都为了赶工忙得焦头烂额,对方还不知廉耻地笑嘻嘻把属于自己的活儿塞给你,然后自己在一旁喝茶聊天时,请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无报酬的小喽啰。也不用觉得自己拒绝帮对方的一个忙就欠了他一个人情一样,这本来就是他该做的事情,你的帮忙是善意,你的拒绝是你的权利。

(3)拒绝杂乱无章

在整理房间时, 我们经常能在杂物间里、自己久未打扫的床底下、多年未打开的抽屉里发现那些很让人怀念的却又没什么用的东西。比如装了空调后就再也没用过的老电风扇,虽然你觉得可能某一天空调坏了就可以拿出来用;比如积压了很久很久的过了时效的旧杂志,虽然你觉得也许某一天有心情时就会翻出来看一看;比如已经淘汰已久的球面显示器和古旧的4 8 6 主机……它们占据在你房间的一角, 除了占地方积灰尘外基本毫无用处。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给我们这一类忠告:“ 那些你觉

得未来有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是最该丢弃的。”很多让你感觉到沉重、郁闷的东西,让你回想起不开心的回忆的东西,统统丢弃到垃圾桶吧。就当是整理房间,同时也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大扫除。那些无用的东西让你自己变得烦躁而无法集中精神。丢弃、拒绝那一些让你觉得心烦的杂物,也许这很是无奈而难以决定的事,但是当自己真的抛弃一些对于自己来说已成为负担的事情,也许你会真的觉得轻松而自由,更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来。

(4)拒绝精神麻醉

在我们遇到瓶颈时,经常会有转换心情的想法,比如“哎呀,反正想到死也想不出来,干脆去玩会儿游戏转换心情”。这种想法表面上看非常合理,反正想不出来再怎么冥思苦想也是浪费时间,不如去转换转换心情,说不定还有灵感呢。但不用说,这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是利用一些其他的事情对自己进行精神上的麻醉。当时间就这么流逝掉,你不仅耗费了精力和时间,工作仍然是一筹莫展,而你期盼的灵感仍然没有出现。

当工作和学习遇到瓶颈时,不要指望娱乐可以为你带来转机,娱乐只能暂时麻醉你的意识,好让你得到短暂的解脱。真正遇到瓶颈时,尽可能寻求可能给你帮助的资料和人。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时,将这件工作暂时放下,开展另一件次重要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费掉。

(本章完)

第6章 从目标设定开始进行一场告别拖延的大实战

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后,就是实际行动了。请记住,一个习惯的养成和改正都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总是戒烟、戒酒失败。所以,在这段改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你拖延时还要困扰还要纠结的情况,这里并不是要给各位压力,而是想跟各位说,这个过程中,痛苦、不开心、纠结是肯定会有的,而无论如何,请你别放弃。

再者,当自己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拖延,自己的拖延属于哪一种类型后,对于接下来所介绍的那些方法,如果仍然像你对待其他事情那样拖延掉,那么仍旧毫无意义。仅仅只是看和想是无法治疗你的拖延症的,请记住这一点。

( 1 ) 目标

赛跑有其终点, 每件事情也有属于其本身的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拖延毛病”。不错,这是个很好的目标。可这并不是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什么是解决自己的拖延症?要到什么地步才能算是根治你的拖延症?这个目标太过模糊,不具有可操作和可预见性。具体到行动上也一样。既然要根治拖延,就至少要做到每一件事情都不拖延。要每一件事

情都不拖延,我们就必须先确定我们即将要开始的任务的目标,然后细化。这就像是给自己做一个日程表一般。但是我相信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看到计划表就会产生条件反射般的厌恶感。因此,我们虽然要求你确定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但是并不支持你将这个目标过分细节化。具体来讲,目标的制订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可见性

可见性,指的是你所制订的目标可以被第三者具体地看出来,可实施出来,而不是过分笼统。比如,如果你制订定一个目标是“我要有条不紊地开展这次工作”,这很好,可是“有条不紊”这个词过于笼统。我们所制订的目标应该是必须能被具体的行动所定义下来的目标, 例如“ 接到这份任务后, 我先要把这次会议的内容向下属讲解,然后开始打电话联系供应商,商量下一批货物的出货时间,再去核实一下材料是否能够如预订计划一样送达”这样具体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制订得具体可见。而当你如目标一样,讲解完这次会议的内容,打完电话并确认好了材料,第三者可以很清楚、很明确地看出你这次工作的展开非常有条不紊。

具体性

正如上面所讲,拖延症患者对于制订的目标往往不是很清晰,过分笼统。像是“我要瘦下来”,“我要成绩变好”,“我要更加成熟冷静”,简单来说,就是拿这些形容词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你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达到你这些形容词所形容的标准,也不清楚自己得做到什么地步才能达到自己所认为理想的境界。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目标制订得更加具体些,比如瘦下来是具体瘦到5 0 公斤还是4 5 公斤,成绩变好是考试成绩能够到多少分还是名次要排到全年级第几名,性格想变得成熟冷静是先改掉自己那些孩子气任性的坏毛病还是没事就想大吵大闹的暴躁脾气?这个要求就是目标必须是一条具体可见的终点线,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地平线,那样你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可分解性

到达终点线前的这段跑道必须一步步地踩过去,无论是长是短,自然也无论目标是大是小,这个目标应该可以具体到你每一步怎么做。当我们制订一个目标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个目标一一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而当制订出这些小目标后再为这些小目标细分,那样其实你无形中就制订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计划表,而且因为这些小目标拥有即时快速的可达成性,你不用死板地盯着最终目标望而生畏不知所措,朝着这些小目标稳定地向前走,那么斗志也会更高昂,可处理性和弹性也会更大。

具体来说,比如作为部门经理的你希望整个部门的业绩在这个季度能够

比以往提升3 0 % 。这个目标虽然具体,但是过分宽泛,而且因为是一整个季度的期限,时间跨度较长,会让人产生时间很充裕,并不需要马上开始的错觉。而当我们把这个目标拆分成以下几个步骤来做:

A . 分析以往导致业绩下滑的原因并制定对策;

B . 将对策具体实施;

C . 稳定目前客户源;

D . 开拓新客户;

E . 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加工成本的节省;

F . 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效率……

这样一系列的步骤,而这些步骤则可以再次细分:

a . 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策(应当寻找什么资料);

b . 对策的实施与维持该如何执行;

c . 目前的客户哪一些是出现信用危机必须采取策略挽回的;

d . 市场上又有哪一些潜在的可以挖掘的用户;

e . 材料运输成本是否可以寻求其他供应商;

f . 效率的提高需如何安排人手……

不断地一步步细分下去,你就可以在细分的同时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以及紧急,所要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当具体实施起来,你又会发觉自己的目标会时常因为各种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必须重新调整,比如海关税收的提高让你在成本上不得不将其也考虑进去,比如人事的变迁导致你不得不花点时间来让刚来的新人上手业务……所以, 这一些细化出来的目标可以让你在面对现实问题和突发问题时更加有弹性,更加灵活。

在以往的拖延时,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最终目标上,这个目标的艰巨也容易使人产生退缩心理。所以,将目标细化更能让拖延症患者意识到自己前进的目标该在哪,而细化的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并不困难,这样也有利于分散对于最终目标的过分关注。当一个个细小的目标都如约而至般地达成后,你会发觉你不知不觉间,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 2 ) 步骤

在我们将自己的目标无限地细化之后,那些零碎出来的一个个更加细小、几乎举手之劳般的目标就是我们的步骤。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个小步骤;完成几个连续的小目标,就达成了你的最初阶段。这一个个小步骤实在是极为零碎,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所有的步骤从本质而言都是极为机械而重复。比如,小苏是一个作家,他需要在截稿日之前完成一本大约十万字的作品。假设他已经完成好了所有相关资料的寻找和阅读,他需要做的步骤就是每天写多少个字。一天三千字的话,就刚好可以在一个月内写完。这种步骤每一个都非常清楚明了而且机械重复,没有必要特地还去写一个时间计划表,更无须强迫自己要在几点开始动手, 他需要做的只是每天晚上打开w

o r d的字数统计,计算他每天写下的字数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这一类步骤做法, 我们称之为砌城墙类步骤--一砖一瓦慢慢地构筑,没有任何多余的步骤,而凭借着机械重复的日积月累最终砌成的城墙,就是你目标的完成。

第二类,每一个步骤都有不同的工作需要完成。比如陈律师刚接下一桩关于版权纠纷的案子,那么他首先必须调查事件的背景,为此他必须去拜访委托人和相关人员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还必须去了解一下上庭双方的关系,是属于利益上的冲突,还是偶然的误会,还是多年的宿怨。为了起草案件报告,他还需要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研究和归纳,那么他所要调查的相关书籍还必须先做准备;还有对于过去相关案例的筛选和参考,是否对于这次上庭有所帮助;有可能的话,还必须去试着能否做庭外和解……这一类每个步骤所关系的内容,所必须进行的工作都是完全不同的项目,我们称之为油画类步骤--你所要构思的绘画内容,你所想要使用的风格,你起的线稿、描边、完稿、上色等每一个步骤都不相同。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如艺术家一般行动,我们要进行的工作也只有在每个步骤都不同这一点上能和艺术作品相提并论,所以,在这些烦琐庞大而不同的步骤里,如果不将其具体列出来,我们很容易在工作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很容易忘记自己到底是否顺利地进行着计划,途中是否有遗漏?

在这一类的步骤中,我们很有必要把每一个可行的目标和步骤写出来--不管是你亲自动手, 还是拜托你的秘书。请不要嫌这一步麻烦,也不要说“我很知道我一步步必须去干什么”的话。要知道,我们为了这件任务已经操很多的心了,我们真的再没有将多余的精力和工夫花费在还得用脑子去记忆自己所要行进的步骤上。这耗费不了你多久的时间,也不是死板的计划表。我们仍然以陈律师的案件作为例子,就像这样:

第一步,调查案件和委托人背景

1 . 与委托人约定时间, 可以是在事务所直接谈话, 也可以去委托人的家里或者办公室谈话。

2 . 如果是前者, 那么了解完委托人的意愿以及背景后,开车去对方公司调查一下其他人对此事件的看法。

3 . 如果是后者, 那么提早三十分钟, 或者在谈完后直接

在该处询问其他人的看法。

4 . 安排助手总结事件背景,起草律师信。

……

如这样的一份简单的计划表,在执行的时候请随身携带,在每完成一件事情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这一项上面画上记号,这样你可以一目了然地明白你干了什么,接下来还要干什么。这一份计划表可以使你在工作时保持

有条不紊的节奏。

( 3 ) 行动

我们安定了心态,细化了目标,列出了步骤,接下来,我们就是如何将这一份菜谱烹饪成完美的料理。在后面的几章,我们会具体分析该如何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安排自己的计划,但无论是哪一方面,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共同拿来利用的:

时间期限

无论是什么步骤,也必须给这个步骤设置个期限。然后严格遵守这个期限--并不一定是必须几点开始, 但一定要在什么时间内结束。比如你刚搬新家,需要去购置一些生活用品,那么逛超市的时间请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请记住,你所设置的时间期限是合理和正确的,在我们治疗好我们的拖延症之前,不要去想着如何缩短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这是未学行走先学飞行的行为,而这最终只会让你尝到失败的沮丧。

突发事件与修正

计划永远只是计划, 没有人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按自己所想的情况进行。很多时候,我们的计划会被那些客观的事情所干扰:比如突然而来的赴外地出差,比如哥哥突然就闪电结婚你不得不去参加婚礼,还有可能是地震、海啸--别笑, 谁又能在事先料到日本就突然地地震海啸了呢?在这些客观的突发状况面前,我们都硬是要钻牛角尖地去按原定计划去一步步实施的话,就只能说是太死板而不懂变通。这种情况下,是否该将放在后面的计划提前完成,还是打电话发邮件对突然到来的情况作解释并安排延期处理,灵活对待你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这正是对于你做事行动的一个考验--只要不是无限期搁置地推迟就行。

营造一个没法为自己找借口的环境相信在行动过不了一段时间,以往导致我们拖延的那些借口、毛病又会浮出来。在自己没有自信能够拒绝这些拖延诱惑时, 不如试着营造一个没有办法让自己拖延的环境--工作时拜托办公室的网管关闭所有外网的许可,只保留最基本的邮件交流;学习的时候把你的手机和漫画都交给父母保管;强制不交网费、断网、卸载聊天软件……如果你还是认为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强,那么就干脆拜托第三者为你营造这么一个环境--因为客观可以造成你的拖延,也可以促成你的改正。

偶尔的冲动并不是坏事

冷静和多谋常常是为人夸耀的性格。但是在拖延上,这往往会成为我们的弊端--我们的拖延症患者经常会把畏首畏尾解释成冷静深思。在改正拖延这一点上,偶尔的冲动并不是坏事--在你下定决心成绩提高之前不碰电脑, 为此你干脆一气之下把电脑送人;你下定决心戒烟,为此你甚至把工资和信用卡全部让妻子保管了;你下定决心找一份更合心意的工

作,为此你隔天就提出辞呈……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当然要慎重使用)。虽然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缺乏远虑的做法,而且很多时候你自己也会为当初一时冲动而后悔,但是正因为这种没有退路的冲动决定,我们才更能够更快地启动那些我们一直想去做的事。

学会利用愧疚感

就算营造了客观条件,但在实际行动中还是无法避免会因为一些诱惑而拖延,这时就请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愧疚感。很多拖延症患者在做那些无关的消遣时,内心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拖延而感到十分不安--心中的责任感和对于拖延的厌恶感的双重纠结。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种罪恶感让你走回正轨:比如下雨天实在不想出门赴女朋友的晚餐约会时,好不容易打了个电话推脱,但是闲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反而让自己觉得似乎对不起女朋友的邀请。这个时候,请你仔细回想起对方对自己的好,你答应邀请时对方那开心的表情,让那一份负罪感尽情地折磨你,促使你打回电话对她说“我打伞去接你,我们去吃晚餐”。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你会在意外界对你的评价,也更希望自己的行为更符合一些社会所遵循的美德--比如守约、承诺。那么在你拖延的时候,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种不安,因为身体的疲劳换来内心的轻松, 其实是很划得来的一份交易。而且因为负罪感而回到你必须做的事情上时,你不禁会有一种神奇的解脱感,更会发现原来任务达成的感觉比愧疚感要好上不止百倍。

无需完美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已经强调很多次了,但是很多拖延症患者在行动中还是会不自觉地去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在很多时候就会陷入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挣扎纠结中。这无疑会打击我们的信心和步骤。所以,无论是在设定目标时,还是在制订步骤时,或者是具体行动时,都请记住--做到就行,无需完美。

( 4 ) 反思

按部就班地结束了任务后,不知道各位拖延症患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马不停蹄、加班加点的疲劳,还是对这一阵子的充实感到回味无穷,又或是完成任务后的开心与快乐……总之,请抽出一点时间来,反思一下你这次努力中的过程,就如我们在上面的正视成功与失败处所讲的,结果不代表一切,你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按照计划行动--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或许真是度日如年一般的煎熬。他们习惯了随性而为、毫无节奏地开展工作,往往任务的流程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即:拖拉悠闲的开始,纠结无奈的过程,抱头赶工的结尾。所以,如果一个拖延症患者真能够如同上面要求的一般,仔仔细细一个个步骤地做,还真是值得骄

傲而夸奖的行为。是的,不用低下头谦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的成就,你的任务完成就是最好的说明。而在这如同回放影片一般的回顾里,你是否会为自己遇到突发事件的不知所措而感到好笑?又是否为自己集中精神地工作感到不敢相信?

这一个个步骤里,哪一些是重新回顾时觉得实在多余可以省略的?那些明明三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硬是拖成了一小时?

虽然还是在计划之中,但你是否会觉得下次可以再改进些?而哪一些又是你觉得该放宽限度的?过分地自我要求导致在这一个步骤里手忙脚乱,完成得并不理想……尽量地回顾,对那些细节想得越多越好,一个人考虑得越多,证明他的意识越丰富,进步的空间也就越大。对于自己成果的反思,可以让自己从这一个过程里吸取经验和教训,下一次在你制订计划的时候,你可以制订得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完善。

(本章完)

第1章 计划表?严格执行或是一纸空文

提到拖延行为,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这主要是因为自我管理不足,更具体一点就是对于时间的管理不足。于是很自然地,我们会劝说一个拖延症患者努力试试将时间安排得更井然有序点,最好能制订一个时间表之类,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安排好,这样就能够治好拖延症云云……然而,这真的有效吗?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会在老师或家长布置下做好一天的计划表,然后要求按照这个计划表做事,也肯定有很多人在想着制订一个计划表来规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针对拖延症患者的5 0 0 份调查问卷中,9 0 % 以上的患者想过甚至已经制订过属于自己的每日、每周计划表。然而这其中又有几个人坚持了下来?答案是,这些人里,只有两个人坚持到了最后并且改正了拖延症。而且,他们的病患程度并不深。

诚然,拖延说到底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制订一个有效可行的计划表,让拖延症患者按部就班地根据计划表来执行自我管理的话,那么拖延症就会被根治了,可事情真会如此简单吗?要知道很多拖延症患者并不是蠢材,他们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如果真的是写一张计划表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那么拖延症为何还困扰了这么多人这么久,并成为一个广泛的问题?

施小小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初中老师,虽然缺乏经验,但她是个对工作有着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每个学期的开学时她都会要求班上的同学为自己列一份计划表作为作业,表上一定要规划好自己这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她要求的计划表非常翔实,包括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到学校早读,中午放学后午餐的时间,休息时间,到下午放学后要几点回家,几点吃饭,几点开始做作业……她认为,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部就班地规划好自

己的时间,安排好学习的时间,那么成绩是不会差的。因为她自小就是这么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她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成功例子,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模仿。

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后,班里的成绩还是跟以前一样未有起色。看着学期初全班每一个人都交上来的计划表,她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的计划表都是非常完整完善,成绩却丝毫没有进步?于是她决定在家长会上向各位家长询问,结果得知, 很多同学在家根本就没有按照这计划表的规定行动--虽然在学期之初施老师已经打电话给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自己的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表的内容执行自己一天的

生活内容。有些家长也许只是太忙,有些则是督促了几天,结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也就放弃了,更大部分只是把

这一份计划表当做一个作业,列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执行则完全没放在心上。总之,计划表这种东西,对于很多学生的束缚力实在太过薄弱了,认清这一点让施小小大为震惊。

拖延症患者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先过分模糊后过分清晰。模糊表现在他们面对时间期限并不能做出很准确的判断。一天?那不就是还有上午下午晚上嘛?一个星期?那不就是还有七天嘛?一个月? 那还有四个周呢……若是一个任务的期限超过了一个月,那就惨了,因为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实在太长,简直别想拖延症患者能够在最初就开始行动。简单地说,在这个前期,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基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的

能力完全可以在剩下的期限内完成任务,所以拖个一两天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而在后期,他们又会因为期限的即将到来而对时间的概念异常清晰--仿佛竖起每一根汗毛感受每一秒的流逝一般。他们无论做什么,就算是在工作,也一定会把自己的精神分那么一部分在注意时间的流逝上:坐在电脑前疯狂赶报告,也会隔个几秒就瞄一下右下角的系统时间;奋笔疾书狂赶作业时,也会做几道题就看看手表现在是几点……期限到来前的时间简直是现实得可怕,可怕到很多拖延症患者大声哀号“剩下这么一

点时间,我根本不可能赶完稿子啊啊啊啊啊……”在这个后期,拖延症患者又会过分放大时间期限的压迫感和无限缩小自己的能力,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剩下的这么一点时间内完成看起来还堆积如山的任务。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时间观念的最大缺陷体现在他们没办法很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的比例,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该分配多少精力多少时间在学习、工作上,才能起到完美达成任务的结果--如果有这个能力, 那么也不会落到患上拖延症的地步了。而对于精力的分配和时间的管理,恰恰是制订一份可行的计划表的首要条件。对于缺乏这方面能力的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这真的有用吗?

当然,拖延症并不是随随便便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然后说什么每天坚持就可以治疗的问题。不仅在于自我管理上,前面各个章节也分析了,拖延症的病因来自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 更是一个深层的心理问题--心理方面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我们要进行根治,必须将自己的那些可能导致拖延的心理直接排除掉,端正心态,否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永远跟他们不共戴天。

(本章完)

第2章 抛弃对于失败的恐惧吧

前面也说过了,正因为我们对于失败的恐惧导致我们的完美主义和逃避心理,我们的这些心理

又直接导致我们的拖延。

只有敢于抛弃自己的完美成见和对于失败的恐惧,你才能够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心态来面对你将要做的自我管理计划。

( 1 ) 不要求十全十美

在面对一份新的任务时, 我们不要总是想着这一份任务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做才能取得最完美的结果,将这一份想象丢弃是放弃完美的第一步。因为越是想象这样一个完美的结果,你就越会觉得为了这个结果所要付出的努力太多了,所要完成的事情也太多了,要办到的难度也太大了。而这一份想象逐渐转变成对这份任务的恐惧,从而失去了完成这份任务的信心和干劲。这对于一项新的工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所以,请你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不用十全十美也足够了,正如牛排最为人所接受的多是七八分熟一样。

( 2 ) 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俗语。有一个顺利的开始不仅对工作有利,还可以鼓舞自己的士气,最不济还有一个吉利的开头彩嘛。但是这个好的开始并不是指非要有良好的心情(事实上对于多数拖延症患者来说,能不干这件事才是最开心的),非要万事齐备才能开动。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抛弃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努力学着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无论这第一步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只有踏出这一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活儿该如何进行。也可以告诉自己,工作已经开始了。

很多工作的流程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很多领导也喜欢把这些任务布置成这样的形式。用曹刿的著名作战法则来说就是--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我们开展一份工作就好像第一声擂鼓敲下, 那么如何把这一份干劲保持住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这个任务就不能停止,迈出了第一步却因为客观条件导致无法继续迈出第二步的话,就好比第一鼓擂过,第二鼓就非常打消一个人的动力了。所以总会听到领导这样教导自己的下属:干活要连续连贯,约客户洽谈不要把时间约在三天后;起草了报告就要把大纲一口气写完,必须知道这第一步的难能可贵,认识到这时的干劲是非常足的,顺着这个情绪一口气将任务安排上轨道,那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就不太会出现中途掉队的情况。

当然,有些事情确实在客观上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后才能动手。比如投资,比如股票的抛售,比如职业的选择,但就算如此,也不要就认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偷懒。请把所有必须做好的功课和资料搜集整理好。该做的调查,该把握的市场走向,该修改和投递的简历,等等。即便你已一切准备就绪

了,也请注意休息,以最好的状态和精力迎接这份任务的开始,而不是上网聊天看电影导致疲惫不堪。

( 3 )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想太多是完美主义者的通病,说的好听这叫做深谋远虑,说难听点叫杞人忧天。诚然, 能多想一些是好的, 考虑到所有的方面才能对任何突发状况作出冷静的判断和应对。但是你不可能想到事情所有的发展, 就算真发生了你所设想的,办法也不一定能够起到完美的对应作用。所以与其这样多想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出现的“ 突发状况” , 不如努力考虑怎样完成现在该做的事情,让事情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就算真的发生了突发状况,在那种时候也一定能有好的方法:

家里停电写不了稿子? 去网吧, 或者朋友家里借用; 突然下雨我没带伞没法赶过去? 打车或者就顺路买一把伞; 班机延误可能赶不上会议? 打个电话说明情况或者要求召开电话视频会议。请相信, 只要有信心, 那么车到山前必有路, 总有解决办法的。

( 4 ) 求助并不可耻

前面我们曾说过,很多完美主义者宁愿在那里一个人抱头思索几个小时也不愿意求助别人,“如果要求别人帮助那就输了!”“这种问题自己都没法搞定,那多丢人。”于是,宝贵的时间就在他们死要面子的时候慢慢地流逝了。这种心理压力来自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卑情绪作怪,这种情绪使自己产生诸如“如果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那么大家都会看不起我”的情绪。很显然,这是自卑过分了的表现。谁都有遇到难题的时候,谁都有不懂的事情,当你确实感到走投无路时,请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也许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伏案埋首了三天,蔡老师已经束手无策。说实话,她太低估这次任务的难度了。阅读这份全英文的资料对她这个大学时主修日语,只在工作后才参加了几个月英语培训的人来说,根本是如同在火炉上烤一般的折磨,更别说还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出来做一份报告。她经常是翻字典勉强地看懂了第一段,在打算看第二段时,回过头来看第一段,才发现刚刚查的单词又忘记是什么意思了。她只得悻悻然地再翻开词典,一边诅咒着发明英语的人,一边继续痛苦地与英文报告作斗争。她也不是没想过求助别人,她的下属里有好几个英文非常不错的年轻人。但是一想到自己平时一直非常严厉地对待他们--她知道同事们私底下都叫她做“铁面娘子”,如果自己低声下气去请教同事们问题,那该多丢脸。而且自己也必须维持住自己身为上司的威严,不能随随便便让别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何况这是自己的任务,于

公于私,自己都没有求助下属的理由。所以她仍然在一边翻字典,一边诅咒。

这样死放不下架子去求助的结果我们都可以想到,三天过去了,蔡老师的任务进度基本可以说是停滞不前,加上自己过度的劳累,现在她看到英语就想吐……自己的下属小丽实在看不下去,才假装经过“不小心”看到蔡老师的电脑,说“这个单词放在这篇文章里不是这个意思”,然后,以友善的语气询问她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也是有如此善解人意的下属给了蔡老师这个做上司的面子,否则她可能还是死撑着说一句谢谢就了事。结果小丽轻轻松松地将几份英文报告的大意写给了蔡老师,而使蔡老师困扰了三天也毫无进展的这份工作,也在小丽的帮助下不到一个下午就完成了。

我们并不是完人。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老师、上司,他们都可能遇到自己解决不出来的难题。当自己实在想不出如何解决的话,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人,这样总比自己发呆苦想,事情却依然一筹莫展好得多。

( 5 ) 失败不等于一无所有

如果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你仍然没有成功,那么请你在失望的同时回想一下,这一次努力里你做了些什么?而哪一些导致了你最后失败?如何将自己这种把失败看作完结的心态转变为将失败看作成长的心态是抛弃完美主义最重要的一步。分析对于多虑的完美主义者来说一点也不是难事,就像考试后的讲评哪一些错误是不该出现的,哪一些错误是该吸取的,而总结后吸取教训,下一次不要再犯。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已经懂得了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失败。

这已经是小博第二次考研失败了……说实话,他的成绩并不是不能上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对于目标大学的向往,让他往这堵高墙挑战了第一次、第二次……但还是失败了。他感到很气馁,为了考研,他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滞留了两年。就算是被人说成他是为了逃避就业、啃老族,家人还是鼓励他充满信心。

但是接连两次的失败不禁让他感觉这两年来的努力都白费了。

努力学习了两年毫无结果, 考研成绩公布后的那天晚上他第一次喝醉了,同时,他在思考着自己是不是该放弃自己的目标,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甚至直接放弃学业转向就业。只是他又觉得这两年毫无结果的努力让他感到十分不甘心。他知道,要是就这么打退堂鼓,那么这两年就真的是完完全全白费了。消沉了一段日子后,他开始总结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对考点的把握还不够?还是英语成绩仍然有待提高?这一次的名次比起上一次还是有所进步的,仔细看看,其实他的分数差点就进入面试合格线了,他

打开第一次失败时自己做出来的笔记和规划,仔细对比了这一次失败和上一次失败的原因,自己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是什么?还没有考虑到的点又是什么?在这一切归纳结束后,他重新整理心情,为了不让这两次失败变得真正毫无意义,他继续扎入了书堆里……

在努力之后仍然没有成功--尤其是长时间的努力过后却仍然没有成功的话, 确实容易让人产生逃避、放弃的想法。

但是仔细想想, 也许这次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 你只要再努力一下就可以; 也许这一次你所犯下的错误已经完全理解并且深信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是能多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因为一次失败便放弃了,那才是真的失败了。

(本章完)

第3章 成功--这一次不代表下一次

什么是成功? 狭义上的成功指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广义上的成功指的是一种成就,得到主观上和客观上他人都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成就。无论是不是拖延症患者,每个人都追求着成功,但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正确对待成绩,这也是值得拖延症患者深思的。

( 1 ) 从小的成功开始累积

狭义上的成功其实并不难,一件任务的达成,一次考试的通过,一次约会的顺利,这都是成功。有人会说这实在太消极了,“不求满分只求六十”这太得过且过了。诚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只追求最基本的达成任务,但是在你要学会飞之前至少先要学会怎么走路吧? E n g l i s h 这个单词都不会拼写的英文初学者能够通过一个星期恶补就考过英语八级吗? 1 5 0 公斤重的胖子你能要求他运动一个星期后就瘦成模特标准吗?在排除作弊和抽脂手术等外挂手段的前提下,在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成功之前,请先确保自己这一次努力能够达到普遍意义上的成功。

( 2 ) 务实是很重要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百尺高楼也要平地起。你心目中的那个目标无疑是很完美的,但是不是会有点不符合实际?很多愿望不经过长期的努力是无法达成的,在我们身上也一样。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这个目标要做什么努力?成绩较差如果要考上重点大学,那么就该补上落下的功课,必要时上补习班,等等; 小小的业务员如果想成为C E O, 那么现在就该工作愈发努力,提升业绩,学习管理知识,增加自己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机会,等等。这其实就是短期目标长期计划课程。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好事,但请记住,就算你有切实的计划,只有计划,是永远不会达到你理想中的成功的。

小枫自小就对日语很有兴趣,因为种种原因,她没能够在大学选择日语专业,而是选择了金融专业。就业后,她希望通过自学成为

精通日语的金融领域人才。为此她在论坛、在身边询问了各种会日语的好友,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设定了几个步骤,希望能通过努力让自己在计划时间内达成目标。

第一步: 对于日语的学习, 她安排在下班之余进行。她计划在三个月内学懂“五十音”并且认识最基本的句型。她的基础不错并且日语的五十音和最基本句型并不难,完全可以靠课余时间的自学学成。同时,三个月后她刚好可以参加日语的N 3 级考试,只要通过,那么她的第一阶段目标就算是达成了。

第二步:在N 3 资格证书取得后,她就必须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了。日语是入门简单学精难,要想真正达到日常运用的水平,光凭自学显然是不够的。小枫听取了论坛上朋友的建议,报了一个日语学习班。这样她可以在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系统地学习一门语言。同时也不会再苦恼该做哪一份练习比较好,做错了没有人帮她讲解这样的问题了。这样的课程一般时间约为半年到一年。在这个阶段的末尾,学习班会统一安排考生参加N 2 级考试, 个别程度好的学生甚至会参加N 1 级考试。这也算是对这一个阶段的收尾和总结。

第三步: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该是运用了。因为小枫的目标是“外语型人才”。作为一项工具,语言自身就包含了很强的实用性。所以,这个阶段小枫打算跳槽去日资企业工作,这样就有了良好的日语环境。并且小枫还阅读了很多日语类书籍来培养自己的实用阅读能力,在职场和生活里慢慢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日语应用能力。这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也许需要一年,甚至两到三年,直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可以用日语无障碍交流为止。

设定目标并不用怕心比天高,甚至可以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个远大的目标,胸无大志不是我们提倡的。只是对于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们必须切合实际一步步走。每个阶段的设定都要根据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程度来考虑。也许这样是很慢,但是目标的达成不是买彩票,过分不切实际地提速,只会让你尝到失败的苦果重新走回起点。

( 3 ) 走弯路,不等于走的是死路

完美主义者奉为经典的理论“一切问题都必定有其最好的解决方法”。也许这是没错,但是你是否能保证自己能够找到这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这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做事都希望能够事半功倍,但不意味着非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才能完成这件事。当你还在考虑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北京时,这个思考的时间都够你到北京的了。

发现捷径往往建立在你的经验上。下班回家这段不长不短的距离是坐公车快呢还是

走路快呢?你会很自然地觉得,无论怎么样公车的速度肯定比步行快吧?可惜下班时间路上恰逢下班高峰期,堵车堵得跟什么一样,结果你回到家所花的时间比走路还要多一倍以上……理论上的空中楼阁只能说是“理论上可以实行”,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客观情况影响到你这一个空中楼阁的建立。而这些突发情况,客观情况的预知和判断就需要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后才能知晓。在具有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你才能够结合实际判断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达成这一件事情的最有效率的做法。

更何况,我们要到达目的地不一定非得走最短的路程,只要能够达到目的,走弯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弯路之所以叫弯路,就是因为你在前进的过程中感觉到你似乎绕了远路,你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让这一件事更加直接……这也是弯路存在的意义。这一次的绕远路让你知道下次不该这么走,下次应该怎么去走。而且往往你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最终发现,对这件事情来说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恰恰就是按部就班的这条弯路最快捷。如果你真的不是怕麻烦犯懒惰而对这一条路视而不见,把时间浪费在寻找不知道被藏在什么死胡同里的捷径,那么眼前明明就有可以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试着走一走,又如何知道这条路就不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捷径呢?

( 4 ) 成功并不等于万事大吉

在你好不容易达到你的目标之后,不要认为这就万事大吉了。如同失败一样,在这次成功里你努力做了些什么事情,哪一些对你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哪一些是可以再省一省让这次成功更轻松,哪一些是可以再加把劲让这次的成功更锦上添花?好好分析一下,然后将所有值得保留的、值得坚持的留到下一次任务的时候继续发扬,为了下一次的成功作准备。

哦,还有,请尽情地开心庆祝,经过刻苦不懈的努力使得这一项工程的顺利完结,经过寒窗苦读使得这一次考试金榜题名,经过艰苦的训练使得这一场比赛顺利晋级……这一切都是值得开心、值得举杯道贺的,因为这是你付出了汗水和努力,克制住了想要拖延、想要放弃、想要逃避的诱惑而取得的成功,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奖励。然后,好好记住这一次胜利带给你的喜悦,当你下一次遇到困难,想要拖延想要逃避想要放弃时,将这一份喜悦的心情翻出来细细回味一下,然后让自己为可以再一次体会这一份喜悦而努力。无论怎么样,成功总比失败来得开心多了。

( 5 ) 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什么

上一次成功对于下一次的工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不要以为你这一次成功了,那么在

下一次任务里就算稍微拖一拖也没关系--反正我已经成功过了。成功不可能复制, 就算是一模一样的任务,这一次成功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你下一次就不会失败。所以在这一次任务开始的时候,放下你依依不舍的上一次成功带给你的喜悦,收拾心情为了下一次成功努力吧!上一次成功值得带到下一次任务中的只有那些经验和总结,那些正确的做法,那些你避开了错误的做法,还有那些可以更完善的行动和经验。而无论你下一次任务是否成功,也请你仍然冷静地对待,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要用诸如“真奇怪我上次明明做得很好的,怎么这次会这样”来推脱责任,那样只会让人觉得你上一次的成功是侥幸的成果。

(本章完)

第4章 端正态度:我才是事情的执行者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去执行的终究是执行者自己。虽然你经常会在重复着以前的失败时不停对自己说“不行,我不能这样,这次我要振作”,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潜意识左右了自己的做法。该如何端正自己?这是自我管理上的问题。因为说到底,当自我能够管理好自己,约束好自己,那么拖延也自然而然地不复存在了。

(1)完美的自己

行动上虽然一直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但潜意识上完美主义者对于自己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不懂的事情存在--比不过专业研究者, 至少也要懂个皮毛好糊弄不明真相的群众。所以, 他们经常把时间浪费在看各种杂学知识上,不管是天文地理国内国际股票汇率什么的,总是喜欢看个一二三然后没事卖弄。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阻止各位完美主义者对于知识的热衷,只是希望他们并不用那么刻意营造出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出来。虽然没被揭穿前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满满的,但一旦碰上一个刨根问底的人问个不停从而损害到你的完美形象,你能否像没事人一样一笑置之?是否过了很久都一直耿耿于怀?

抛弃完美的第一点就是抛弃自己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自身形象,正确地看待自己。虽然你经常会在脑海中塑造一个如同游戏里所有天赋技能的点数都是最高值的角色一般的自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你根本没有,也没法子让现实的自己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你希望你自己精通八国语言,可你有那个时间和天赋去学习么?你希望自己体育万能,可你连最起码的身体锻炼都不去做。你希望自己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事实上你自己正为拖延所困扰并且还为此在看这本书……因此,别再苦苦为自己的完美形象烦恼了,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一般, 正视自己, 才能让自己发出最真实而耀眼的光

芒。

(2)优点和缺点

正视自己是什么呢?就是认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好的一面在哪儿,不好的一面又在哪儿。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又是什么。不要刻意去追求面面俱到的所向无敌,发挥你的长处--你理科好, 那就努力把理科学得更好; 你画画好,就努力在美术上发展;你细心周到,你擅长烹饪……这些虽然小,但都是属于你自身的闪光点,不要总是在你不擅长的事情上努力,如果希望外界更多地给予自己好评,那就多多表现出你优秀的一面;反之也一样,如果能弥补缺点那自然很好,但是若是不懂硬要装懂--明明英语只有半桶水还硬要死撑自己精通;明明五音不全还非要自我感觉良好地当麦霸……不擅长的事情请不要总是将其展示出来,那样只会让外界对你的评价越来越低。而一旦你得到了许多来自负面的评价,那就更容易让自身产生危机感与空虚感。

所以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不管你擅长的是什么,努力发掘它们出来,去做更多,去将这一些属于你的优点磨炼得更加优秀,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和自然。

(3)努力不是毫无意义

大家都听过伤仲永的故事,说的是仲永小时候智慧过人,天才过人,小小年纪就会吟诗作对,这程度放到今天就是神童级别。于是仲永他爹就四处带他去炫耀说自家儿子多么多么了不起,才小小年纪就可以怎么样怎么样。仲永自己也渐渐感觉真的只靠天赋就可以吃遍天下了, 不再努力学习, 结果到了二十岁时还是只会他在小时候的那点皮毛,这已经一点也不特别了,只能“泯然众人矣”。

智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来自百分之一的天分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当自己遇到不懂的事情时, 不要立刻就觉得大受打击--“ 我连这个东西都不会, 我不要干这件事了”。你用这个借口而不去努力,很可能只是想逃避“弄懂这件事情好麻烦”这件事而已。

(本章完)

第5章 拒绝该拒绝的,才能拼尽全力

在生活中,们经常遇到那些难以开口拒绝的事情,比如上司的宴请、客户的应酬,当我们十二万分不情愿地接受时,我们就会以拖延的方式做出无声的抗议。仔细想想,哪些事情是你极为讨厌, 对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而什么事情又是与之相反,渴望去做的?这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让你极度地不开心。但是如果可以好好地回绝的话,自己也不用常为这些事情而烦恼了--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些事情是没有必要存在,而哪一些事情是不得已必须去做的。这一个判断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会让他们觉得模糊,他们会因为觉得这些事情

是必需的社交、必需的应酬、必需的学习、必需的工作而将其全盘接受。

(1)拒绝无意识的行为

很多爱拖延的学生常会在必须复习、写作业的时候整理自己的书桌和房间。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就是不知不觉地想去这么干。仔细想想,这有必要么?这种大脑为了拒绝一件事情,而产生出来的这种渴望去做和这件事毫不相干的事情的刺激,大部分可以将之归类为无意识的行为。这些行为多反映在突然希望去看书、去逛街、去购置生活用品上。当自己产生这些无意识的冲动时,学着去拒绝--因为那和你要去完成的事情风马牛不相及。而你更没有必要把刻不容缓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2)拒绝无理的要求

很多人在社交时往往喜欢扮演一位受人爱戴,无论谁都不会对其厌恶的角色。尤其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希望外界对他们的评价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缺,谁也不会讨厌他们。这就直接表现在他们从不直接招惹、得罪别人,也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甚至在对方还没要求他之前他就把别人的活儿揽了过来。这虽然可以增加别人对他的好感度,但久而久之总会给人一副“老好人”的印象。你有没有遇到过同事将自己的活儿推给你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她忙着其他的活儿, 而是她要赶去美容店好不错过这次预约。当你为了不讨人嫌而不管是什么要求一股脑儿揽下的时候,或许已经给别人留下了“这是个老实人,活儿推给他就行了”的印象。而在这份久而久之中你更是越来越忘记了怎么去拒绝这些请求,因为你真的十分不乐意。

偶尔强硬一点对自己并没有害处。当你有余力,对方也实在腾不出手时,善意的帮助是一桩美事。而你明明都为了赶工忙得焦头烂额,对方还不知廉耻地笑嘻嘻把属于自己的活儿塞给你,然后自己在一旁喝茶聊天时,请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无报酬的小喽啰。也不用觉得自己拒绝帮对方的一个忙就欠了他一个人情一样,这本来就是他该做的事情,你的帮忙是善意,你的拒绝是你的权利。

(3)拒绝杂乱无章

在整理房间时, 我们经常能在杂物间里、自己久未打扫的床底下、多年未打开的抽屉里发现那些很让人怀念的却又没什么用的东西。比如装了空调后就再也没用过的老电风扇,虽然你觉得可能某一天空调坏了就可以拿出来用;比如积压了很久很久的过了时效的旧杂志,虽然你觉得也许某一天有心情时就会翻出来看一看;比如已经淘汰已久的球面显示器和古旧的4 8 6 主机……它们占据在你房间的一角, 除了占地方积灰尘外基本毫无用处。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给我们这一类忠告:“ 那些你觉

得未来有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是最该丢弃的。”很多让你感觉到沉重、郁闷的东西,让你回想起不开心的回忆的东西,统统丢弃到垃圾桶吧。就当是整理房间,同时也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大扫除。那些无用的东西让你自己变得烦躁而无法集中精神。丢弃、拒绝那一些让你觉得心烦的杂物,也许这很是无奈而难以决定的事,但是当自己真的抛弃一些对于自己来说已成为负担的事情,也许你会真的觉得轻松而自由,更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来。

(4)拒绝精神麻醉

在我们遇到瓶颈时,经常会有转换心情的想法,比如“哎呀,反正想到死也想不出来,干脆去玩会儿游戏转换心情”。这种想法表面上看非常合理,反正想不出来再怎么冥思苦想也是浪费时间,不如去转换转换心情,说不定还有灵感呢。但不用说,这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是利用一些其他的事情对自己进行精神上的麻醉。当时间就这么流逝掉,你不仅耗费了精力和时间,工作仍然是一筹莫展,而你期盼的灵感仍然没有出现。

当工作和学习遇到瓶颈时,不要指望娱乐可以为你带来转机,娱乐只能暂时麻醉你的意识,好让你得到短暂的解脱。真正遇到瓶颈时,尽可能寻求可能给你帮助的资料和人。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时,将这件工作暂时放下,开展另一件次重要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费掉。

(本章完)

第6章 从目标设定开始进行一场告别拖延的大实战

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后,就是实际行动了。请记住,一个习惯的养成和改正都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总是戒烟、戒酒失败。所以,在这段改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你拖延时还要困扰还要纠结的情况,这里并不是要给各位压力,而是想跟各位说,这个过程中,痛苦、不开心、纠结是肯定会有的,而无论如何,请你别放弃。

再者,当自己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拖延,自己的拖延属于哪一种类型后,对于接下来所介绍的那些方法,如果仍然像你对待其他事情那样拖延掉,那么仍旧毫无意义。仅仅只是看和想是无法治疗你的拖延症的,请记住这一点。

( 1 ) 目标

赛跑有其终点, 每件事情也有属于其本身的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拖延毛病”。不错,这是个很好的目标。可这并不是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什么是解决自己的拖延症?要到什么地步才能算是根治你的拖延症?这个目标太过模糊,不具有可操作和可预见性。具体到行动上也一样。既然要根治拖延,就至少要做到每一件事情都不拖延。要每一件事

情都不拖延,我们就必须先确定我们即将要开始的任务的目标,然后细化。这就像是给自己做一个日程表一般。但是我相信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看到计划表就会产生条件反射般的厌恶感。因此,我们虽然要求你确定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但是并不支持你将这个目标过分细节化。具体来讲,目标的制订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可见性

可见性,指的是你所制订的目标可以被第三者具体地看出来,可实施出来,而不是过分笼统。比如,如果你制订定一个目标是“我要有条不紊地开展这次工作”,这很好,可是“有条不紊”这个词过于笼统。我们所制订的目标应该是必须能被具体的行动所定义下来的目标, 例如“ 接到这份任务后, 我先要把这次会议的内容向下属讲解,然后开始打电话联系供应商,商量下一批货物的出货时间,再去核实一下材料是否能够如预订计划一样送达”这样具体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制订得具体可见。而当你如目标一样,讲解完这次会议的内容,打完电话并确认好了材料,第三者可以很清楚、很明确地看出你这次工作的展开非常有条不紊。

具体性

正如上面所讲,拖延症患者对于制订的目标往往不是很清晰,过分笼统。像是“我要瘦下来”,“我要成绩变好”,“我要更加成熟冷静”,简单来说,就是拿这些形容词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你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达到你这些形容词所形容的标准,也不清楚自己得做到什么地步才能达到自己所认为理想的境界。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目标制订得更加具体些,比如瘦下来是具体瘦到5 0 公斤还是4 5 公斤,成绩变好是考试成绩能够到多少分还是名次要排到全年级第几名,性格想变得成熟冷静是先改掉自己那些孩子气任性的坏毛病还是没事就想大吵大闹的暴躁脾气?这个要求就是目标必须是一条具体可见的终点线,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地平线,那样你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可分解性

到达终点线前的这段跑道必须一步步地踩过去,无论是长是短,自然也无论目标是大是小,这个目标应该可以具体到你每一步怎么做。当我们制订一个目标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个目标一一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而当制订出这些小目标后再为这些小目标细分,那样其实你无形中就制订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计划表,而且因为这些小目标拥有即时快速的可达成性,你不用死板地盯着最终目标望而生畏不知所措,朝着这些小目标稳定地向前走,那么斗志也会更高昂,可处理性和弹性也会更大。

具体来说,比如作为部门经理的你希望整个部门的业绩在这个季度能够

比以往提升3 0 % 。这个目标虽然具体,但是过分宽泛,而且因为是一整个季度的期限,时间跨度较长,会让人产生时间很充裕,并不需要马上开始的错觉。而当我们把这个目标拆分成以下几个步骤来做:

A . 分析以往导致业绩下滑的原因并制定对策;

B . 将对策具体实施;

C . 稳定目前客户源;

D . 开拓新客户;

E . 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加工成本的节省;

F . 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效率……

这样一系列的步骤,而这些步骤则可以再次细分:

a . 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策(应当寻找什么资料);

b . 对策的实施与维持该如何执行;

c . 目前的客户哪一些是出现信用危机必须采取策略挽回的;

d . 市场上又有哪一些潜在的可以挖掘的用户;

e . 材料运输成本是否可以寻求其他供应商;

f . 效率的提高需如何安排人手……

不断地一步步细分下去,你就可以在细分的同时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以及紧急,所要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当具体实施起来,你又会发觉自己的目标会时常因为各种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必须重新调整,比如海关税收的提高让你在成本上不得不将其也考虑进去,比如人事的变迁导致你不得不花点时间来让刚来的新人上手业务……所以, 这一些细化出来的目标可以让你在面对现实问题和突发问题时更加有弹性,更加灵活。

在以往的拖延时,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最终目标上,这个目标的艰巨也容易使人产生退缩心理。所以,将目标细化更能让拖延症患者意识到自己前进的目标该在哪,而细化的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并不困难,这样也有利于分散对于最终目标的过分关注。当一个个细小的目标都如约而至般地达成后,你会发觉你不知不觉间,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 2 ) 步骤

在我们将自己的目标无限地细化之后,那些零碎出来的一个个更加细小、几乎举手之劳般的目标就是我们的步骤。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个小步骤;完成几个连续的小目标,就达成了你的最初阶段。这一个个小步骤实在是极为零碎,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所有的步骤从本质而言都是极为机械而重复。比如,小苏是一个作家,他需要在截稿日之前完成一本大约十万字的作品。假设他已经完成好了所有相关资料的寻找和阅读,他需要做的步骤就是每天写多少个字。一天三千字的话,就刚好可以在一个月内写完。这种步骤每一个都非常清楚明了而且机械重复,没有必要特地还去写一个时间计划表,更无须强迫自己要在几点开始动手, 他需要做的只是每天晚上打开w

o r d的字数统计,计算他每天写下的字数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这一类步骤做法, 我们称之为砌城墙类步骤--一砖一瓦慢慢地构筑,没有任何多余的步骤,而凭借着机械重复的日积月累最终砌成的城墙,就是你目标的完成。

第二类,每一个步骤都有不同的工作需要完成。比如陈律师刚接下一桩关于版权纠纷的案子,那么他首先必须调查事件的背景,为此他必须去拜访委托人和相关人员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还必须去了解一下上庭双方的关系,是属于利益上的冲突,还是偶然的误会,还是多年的宿怨。为了起草案件报告,他还需要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研究和归纳,那么他所要调查的相关书籍还必须先做准备;还有对于过去相关案例的筛选和参考,是否对于这次上庭有所帮助;有可能的话,还必须去试着能否做庭外和解……这一类每个步骤所关系的内容,所必须进行的工作都是完全不同的项目,我们称之为油画类步骤--你所要构思的绘画内容,你所想要使用的风格,你起的线稿、描边、完稿、上色等每一个步骤都不相同。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如艺术家一般行动,我们要进行的工作也只有在每个步骤都不同这一点上能和艺术作品相提并论,所以,在这些烦琐庞大而不同的步骤里,如果不将其具体列出来,我们很容易在工作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很容易忘记自己到底是否顺利地进行着计划,途中是否有遗漏?

在这一类的步骤中,我们很有必要把每一个可行的目标和步骤写出来--不管是你亲自动手, 还是拜托你的秘书。请不要嫌这一步麻烦,也不要说“我很知道我一步步必须去干什么”的话。要知道,我们为了这件任务已经操很多的心了,我们真的再没有将多余的精力和工夫花费在还得用脑子去记忆自己所要行进的步骤上。这耗费不了你多久的时间,也不是死板的计划表。我们仍然以陈律师的案件作为例子,就像这样:

第一步,调查案件和委托人背景

1 . 与委托人约定时间, 可以是在事务所直接谈话, 也可以去委托人的家里或者办公室谈话。

2 . 如果是前者, 那么了解完委托人的意愿以及背景后,开车去对方公司调查一下其他人对此事件的看法。

3 . 如果是后者, 那么提早三十分钟, 或者在谈完后直接

在该处询问其他人的看法。

4 . 安排助手总结事件背景,起草律师信。

……

如这样的一份简单的计划表,在执行的时候请随身携带,在每完成一件事情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这一项上面画上记号,这样你可以一目了然地明白你干了什么,接下来还要干什么。这一份计划表可以使你在工作时保持

有条不紊的节奏。

( 3 ) 行动

我们安定了心态,细化了目标,列出了步骤,接下来,我们就是如何将这一份菜谱烹饪成完美的料理。在后面的几章,我们会具体分析该如何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安排自己的计划,但无论是哪一方面,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共同拿来利用的:

时间期限

无论是什么步骤,也必须给这个步骤设置个期限。然后严格遵守这个期限--并不一定是必须几点开始, 但一定要在什么时间内结束。比如你刚搬新家,需要去购置一些生活用品,那么逛超市的时间请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请记住,你所设置的时间期限是合理和正确的,在我们治疗好我们的拖延症之前,不要去想着如何缩短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这是未学行走先学飞行的行为,而这最终只会让你尝到失败的沮丧。

突发事件与修正

计划永远只是计划, 没有人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按自己所想的情况进行。很多时候,我们的计划会被那些客观的事情所干扰:比如突然而来的赴外地出差,比如哥哥突然就闪电结婚你不得不去参加婚礼,还有可能是地震、海啸--别笑, 谁又能在事先料到日本就突然地地震海啸了呢?在这些客观的突发状况面前,我们都硬是要钻牛角尖地去按原定计划去一步步实施的话,就只能说是太死板而不懂变通。这种情况下,是否该将放在后面的计划提前完成,还是打电话发邮件对突然到来的情况作解释并安排延期处理,灵活对待你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这正是对于你做事行动的一个考验--只要不是无限期搁置地推迟就行。

营造一个没法为自己找借口的环境相信在行动过不了一段时间,以往导致我们拖延的那些借口、毛病又会浮出来。在自己没有自信能够拒绝这些拖延诱惑时, 不如试着营造一个没有办法让自己拖延的环境--工作时拜托办公室的网管关闭所有外网的许可,只保留最基本的邮件交流;学习的时候把你的手机和漫画都交给父母保管;强制不交网费、断网、卸载聊天软件……如果你还是认为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强,那么就干脆拜托第三者为你营造这么一个环境--因为客观可以造成你的拖延,也可以促成你的改正。

偶尔的冲动并不是坏事

冷静和多谋常常是为人夸耀的性格。但是在拖延上,这往往会成为我们的弊端--我们的拖延症患者经常会把畏首畏尾解释成冷静深思。在改正拖延这一点上,偶尔的冲动并不是坏事--在你下定决心成绩提高之前不碰电脑, 为此你干脆一气之下把电脑送人;你下定决心戒烟,为此你甚至把工资和信用卡全部让妻子保管了;你下定决心找一份更合心意的工

作,为此你隔天就提出辞呈……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当然要慎重使用)。虽然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缺乏远虑的做法,而且很多时候你自己也会为当初一时冲动而后悔,但是正因为这种没有退路的冲动决定,我们才更能够更快地启动那些我们一直想去做的事。

学会利用愧疚感

就算营造了客观条件,但在实际行动中还是无法避免会因为一些诱惑而拖延,这时就请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愧疚感。很多拖延症患者在做那些无关的消遣时,内心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拖延而感到十分不安--心中的责任感和对于拖延的厌恶感的双重纠结。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种罪恶感让你走回正轨:比如下雨天实在不想出门赴女朋友的晚餐约会时,好不容易打了个电话推脱,但是闲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反而让自己觉得似乎对不起女朋友的邀请。这个时候,请你仔细回想起对方对自己的好,你答应邀请时对方那开心的表情,让那一份负罪感尽情地折磨你,促使你打回电话对她说“我打伞去接你,我们去吃晚餐”。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你会在意外界对你的评价,也更希望自己的行为更符合一些社会所遵循的美德--比如守约、承诺。那么在你拖延的时候,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种不安,因为身体的疲劳换来内心的轻松, 其实是很划得来的一份交易。而且因为负罪感而回到你必须做的事情上时,你不禁会有一种神奇的解脱感,更会发现原来任务达成的感觉比愧疚感要好上不止百倍。

无需完美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已经强调很多次了,但是很多拖延症患者在行动中还是会不自觉地去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在很多时候就会陷入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挣扎纠结中。这无疑会打击我们的信心和步骤。所以,无论是在设定目标时,还是在制订步骤时,或者是具体行动时,都请记住--做到就行,无需完美。

( 4 ) 反思

按部就班地结束了任务后,不知道各位拖延症患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马不停蹄、加班加点的疲劳,还是对这一阵子的充实感到回味无穷,又或是完成任务后的开心与快乐……总之,请抽出一点时间来,反思一下你这次努力中的过程,就如我们在上面的正视成功与失败处所讲的,结果不代表一切,你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按照计划行动--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或许真是度日如年一般的煎熬。他们习惯了随性而为、毫无节奏地开展工作,往往任务的流程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即:拖拉悠闲的开始,纠结无奈的过程,抱头赶工的结尾。所以,如果一个拖延症患者真能够如同上面要求的一般,仔仔细细一个个步骤地做,还真是值得骄

傲而夸奖的行为。是的,不用低下头谦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的成就,你的任务完成就是最好的说明。而在这如同回放影片一般的回顾里,你是否会为自己遇到突发事件的不知所措而感到好笑?又是否为自己集中精神地工作感到不敢相信?

这一个个步骤里,哪一些是重新回顾时觉得实在多余可以省略的?那些明明三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硬是拖成了一小时?

虽然还是在计划之中,但你是否会觉得下次可以再改进些?而哪一些又是你觉得该放宽限度的?过分地自我要求导致在这一个步骤里手忙脚乱,完成得并不理想……尽量地回顾,对那些细节想得越多越好,一个人考虑得越多,证明他的意识越丰富,进步的空间也就越大。对于自己成果的反思,可以让自己从这一个过程里吸取经验和教训,下一次在你制订计划的时候,你可以制订得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完善。

(本章完)


相关文章

  • 告别犹豫不决的3个秘诀
  • 如果你发现自己进入无法做出决定的"犹豫不决"的麻痹状态----这里有3个秘诀帮助你从思维的泥潭拔出来,让你采取清醒的,果断的,有力的行动. 步骤1:搞清楚你为什么会拖延,给拖延的原因取个名字,承认它并藐视它. 我总是在头 ...查看


  •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告别学习拖延坏习 惯 在校园里,经常听到老师们议论,班级的孩子做事拖拉.上课最后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上交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慢吞吞等.其实这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学习拖延.学习拖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任务不断推迟延后 ...查看


  • 实用心理学课程论文
  • 有效提升自控力 [摘要] 自控力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抵抗诱惑.告别拖延和摆脱负面情绪.当个人认知思维出现无意识偏差时要及时适当地调控思维:而当因意志力耗竭导致自控水平降低,破"界"甚至失控时更要警惕&quo ...查看


  • 主题班会[告别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 一.养成教育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说得再多没用,重点是去行动,去做: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有人说: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 ...查看


  • 小学语文同义词汇总
  • 习帮助 小学语文同义词汇总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10-11-16 21:39 | 提问者:风飘絮8259 最好按字母表顺序排列! 最佳答案 A 爱慕-喜爱 安然-安稳 遨游-游览奥秘-神秘 懊悔-后悔B 报酬-酬劳 悲哀-悲伤 ...查看


  • 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 该休的假也休了,该拿的奖也领了.在这个日渐温暖.草长莺飞的四月天里,职场小伙伴们是不是心里又在蠢蠢欲动了?我是不是要跳槽了,在职场上有一个新的改变?我是不是要换个地方住了?我是不是要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了,在感情上有个新的期盼? 不管是改变职业 ...查看


  • [离开前请叫醒我]经典语录
  • 喜欢 离开前请叫醒我简介: 告别时都爱强装洒脱,告别后都在强忍想念,躲得了对酒当歌的夜,躲不了四下无人的街.热恋时我们都是段子手,嬉笑怒骂互相吐槽:失恋时我们都变矫情狗,被回忆戳地浑身疼.失恋有一千万种,每个人都在等.等的不是谁谁谁回头,等 ...查看


  • 保险励志名言
  • 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如果做一粒尘埃,就用飞舞诠释生命的内涵:如果是一滴雨,就倾尽温柔滋润大地.人生多磨难,要为自己鼓掌,别让犹豫阻滞了脚步,别让忧伤苍白了心灵.保险励志名言. 3. ...查看


  •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 主题班会<告别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 一.养成教育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说得再多没用,重点是去行动,去做: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