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作用浅探

全市“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征文论文

浅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作用

赣县湖江中学 刘坤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也可以说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多元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具体建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校在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上进行了探索。

1.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内容是指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学生文化建设内容包括:学生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方面的建设,如学生的价值追求、民族精神、学习观念、思维方式、日常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礼仪、待人接物、衣着、饮食、消费等;文化多样性与学生应有主导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方面的建设,如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引导,对社会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认识的提升,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对西方价值观的融合,对新的价值观的生长;社会转型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与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构建方面,以及学生主导价值观的评价方面等。

2.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学校课程文化的基本内容,即蕴涵于文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实验等课程中的仁爱与情感、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信念与价值等为标志的现代课程内容文化的挖掘和优化;不同类型的学科课程文化的特点分析,如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强调的理解与交流、批判性思考、审美体验,数学学科强调的理性思考、审美体验、实践创造等;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多样表现形式,即学科渗透、专题性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新课型以及开放式教学等。

3.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即学校网络课程文化,是人们在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中进行学习、交往、沟通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和它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产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将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文化资源开发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体系变革,建立自主式、开放式、生活式、创造式等学习方式。具体建设内容涉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教与学的审美性、生活性、理解性、开放性等特点的分析;网络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提升;网络文化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等。

4.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包括学校的建筑物与布局,及其风格,文化设施,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绿化与美化等。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设计与建设、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等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内部陈设布置,如学校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

5.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长期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条例、措施、规定、行为规范等,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发展目标、运行效度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价值观的确立,服务、激励、保障等学校制度文化的构建,具体包括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职工个体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制度的激活、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学校部门群体的制度、常规的保密、档案管理、宣传、外事工作的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

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曲径通幽的松间沙路,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近年来,我校特别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黑板的上方张贴“学无涯,当自强”等横幅,学生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时刻提醒学生要博闻强记,要奋斗不息;在黑板的两边,可请学生自行设计对联边框,由学生自找或自编对联写上去。如:“傲雪欺霜赛严寒,乘风破浪争上游”、“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巍然蜀道勇者平,学海无涯智者胜”等。这些自编自写的对联,既可挖掘人文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润物无声之效。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开辟“德馨墨斋”等班级文化园地,设计“班主任寄语”、“时事纵横”、“心灵有约”、“学科天地”、“时文荟萃”等栏目,既可拓展学生视野,又可培育人文素养。

2、利用校园资源,凝练学生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是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校园的走廊、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图书室等墙壁上几乎挂满了名言警句。学生每天摘录几条,或通过报栏、宣传栏、图书室等地收集名言警句,或把一些好的句子、段落纪录下来,时常拿出本来读一读、想一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校为提醒学生爱护自然环境而题写的警示语,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绘画、书法、摄影等作品,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怀,努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在学生心中积淀浓厚的人文素养。

3、利用校园的特殊资源,延伸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的历史文化、校园景色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创办了校报《湖江潮》、校刊《江韵》,开发了校本教材《我爱湖江》,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在教学楼前建起了一座名为“崛起”的雕塑;在学生公寓前建起了一座50多米长的“爱我校园、爱我中华”的瓷板宣传画……要求同学们去仔细观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去体会富有人性的花、草、树木、建筑、雕塑等的言语,用心灵与历史对话,感悟生命,就会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在农村初中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中学,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要相信,健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全市“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征文论文

浅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作用

赣县湖江中学 刘坤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也可以说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多元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具体建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校在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上进行了探索。

1.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内容是指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学生文化建设内容包括:学生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方面的建设,如学生的价值追求、民族精神、学习观念、思维方式、日常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礼仪、待人接物、衣着、饮食、消费等;文化多样性与学生应有主导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方面的建设,如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引导,对社会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认识的提升,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对西方价值观的融合,对新的价值观的生长;社会转型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与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构建方面,以及学生主导价值观的评价方面等。

2.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学校课程文化的基本内容,即蕴涵于文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实验等课程中的仁爱与情感、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信念与价值等为标志的现代课程内容文化的挖掘和优化;不同类型的学科课程文化的特点分析,如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强调的理解与交流、批判性思考、审美体验,数学学科强调的理性思考、审美体验、实践创造等;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多样表现形式,即学科渗透、专题性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新课型以及开放式教学等。

3.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即学校网络课程文化,是人们在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中进行学习、交往、沟通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和它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产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将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文化资源开发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体系变革,建立自主式、开放式、生活式、创造式等学习方式。具体建设内容涉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教与学的审美性、生活性、理解性、开放性等特点的分析;网络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提升;网络文化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等。

4.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包括学校的建筑物与布局,及其风格,文化设施,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绿化与美化等。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设计与建设、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等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内部陈设布置,如学校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

5.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长期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条例、措施、规定、行为规范等,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发展目标、运行效度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价值观的确立,服务、激励、保障等学校制度文化的构建,具体包括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职工个体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制度的激活、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学校部门群体的制度、常规的保密、档案管理、宣传、外事工作的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

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曲径通幽的松间沙路,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近年来,我校特别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黑板的上方张贴“学无涯,当自强”等横幅,学生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时刻提醒学生要博闻强记,要奋斗不息;在黑板的两边,可请学生自行设计对联边框,由学生自找或自编对联写上去。如:“傲雪欺霜赛严寒,乘风破浪争上游”、“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巍然蜀道勇者平,学海无涯智者胜”等。这些自编自写的对联,既可挖掘人文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润物无声之效。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开辟“德馨墨斋”等班级文化园地,设计“班主任寄语”、“时事纵横”、“心灵有约”、“学科天地”、“时文荟萃”等栏目,既可拓展学生视野,又可培育人文素养。

2、利用校园资源,凝练学生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是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校园的走廊、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图书室等墙壁上几乎挂满了名言警句。学生每天摘录几条,或通过报栏、宣传栏、图书室等地收集名言警句,或把一些好的句子、段落纪录下来,时常拿出本来读一读、想一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校为提醒学生爱护自然环境而题写的警示语,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绘画、书法、摄影等作品,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怀,努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在学生心中积淀浓厚的人文素养。

3、利用校园的特殊资源,延伸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的历史文化、校园景色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创办了校报《湖江潮》、校刊《江韵》,开发了校本教材《我爱湖江》,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在教学楼前建起了一座名为“崛起”的雕塑;在学生公寓前建起了一座50多米长的“爱我校园、爱我中华”的瓷板宣传画……要求同学们去仔细观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去体会富有人性的花、草、树木、建筑、雕塑等的言语,用心灵与历史对话,感悟生命,就会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在农村初中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中学,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要相信,健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相关文章

  • 试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其改进途径
  • [摘要]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育工作,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受到了从社会环境到教育自身等因素制约.对此,要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查看


  •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当前 ...查看


  •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
  •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 摘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特有的富有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它具有健身性.竞争性.互动性.教育性.娱乐性等众多特征,也发挥着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良品格.排解疏导心理压力.提高体育教学 ...查看


  • 论大学校园网络安全及其解决策略
  • 目 录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1 节 内容摘要 正文 引言 第 2 节 目前大学校园网络安全现状 2.1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 2.2密码安全 2.3系统安全 2.4网络信息安全 第 3 节 解决大学校园网络安全的方案及策略 3.1建立全 ...查看


  • 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 近年来,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校园文化的活动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显著的德育功能,只要我们注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挖掘和发挥其德育功能,学校的德育工作就能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提高德育的实效.达到&qu ...查看


  • 科研立项7
  • 虚拟社交与大学生社交方式变化研究 [摘要]虚拟社交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方式,也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往方式,经过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方式存在变化,所以对虚拟社交和大学生交往方式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国内外对该问题有了很多的研究, ...查看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探索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探索> 项目信息 对应的项目名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探索 学科: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项目依托高校: 成果信息 成果名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探索> 作者(含主要成员) ...查看


  • 大学生社团文化节活动方案(预案)
  • 大学生社团文化节活动方案(预案) 活动时间:2011 年3月-4月 活动参与对象:南昌市所有高校学生社团 主办单位:共青团江西省委(暂定) 承办:南昌理工学院.南昌市青年文化学会及 协办及总冠名:中国联通南昌分公司昌北分公司 协办社团:南昌 ...查看


  • 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特征和功能_陈万柏
  • 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05.05.045 求 索/2005/5 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特征和功能 陈万柏 摘 要:文化载体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文化载体运用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