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地动说"见于战国时的[列子]

中国最早出现的“地动说”见于战国时的《列子》.该书《天瑞》篇说:“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又说“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这里前一句指出地球不过是宇宙空间的一个细小物体,但又是我们周围有形物体中最巨大的,这种认识颇为得当.后一句则说明大地在不停地运转,短时间内已移动了不少路径而使人难以觉察,也完全正确.另有和《列子》成书年代相近、假托黄帝和名医岐伯讨论医学问题的《素问》一书,也谈到地球运动问题.据该书《天元纪大论》和《五运行大论》篇记载:黄帝先向医学家鬼臾区请教天地阴阳变化的问题,鬼臾区说是“天之气动而不息;地之气静而守位”,宣扬了“天动地静”的观点.以后黄帝又问岐伯:“天地之动静如何?”岐伯则回答说:“上者(天)右行,下者(地)左行”,以为大地也在运动.黄帝接着问:“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要求岐伯进一步说明.岐伯回答是:“天地动静,五行变迁,虽鬼臾区犹不能遍明”,又说“天垂象,地成形,……形之动,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对后一段文字,唐代中期的王冰在注释《素问》时还解释说:“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岐伯与王冰都以为地球有运动,可以从星象的变化观察到.认为星辰东升西下,实是地球由西向东自转的结果.以上《素问》中的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对地球是静止还是运动着的问题开展辨论的一次记录.“天动地静”被岐伯认定为错误的观点.

以后秦代李斯在《仑颉篇》中有“地日行一度”之说.古人把“周天”分365.25度,即地球绕日公转一周要365.25天.“地日行一度”是十分准确的地球公转的概念.看来“地动说”在中国古代曾是普遍为学者所接受的观点.

西汉时(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地动说”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出现了许多和“经书”相表里的“纬书”,内中颇有不同于经书的异端之说,“地动论”即是其中之一种.

《春秋纬》中《元命苞》篇说:“天左旋,地右动”;《运斗枢》篇说“地动见于天象”,都以为地体是在运动着的.这可以从天空星辰的变化中看到,也即认为星辰东升西落(天左旋)是由于“地右动”的结果.关于这问题,十一世纪时北宋的哲学家张载在《张子正蒙论》中《参西编》内还有进一步的解释,说:“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右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回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张载把日月并列虽是错的,但他以为恒星、银河(河汉)以及太阳的升落和隐现的原因,都在于地球的“右旋”,对地球自转理解的深刻、透彻,是同时代的国外学者所未曾有.

《河图纬》一书对地球的运动,有更深刻的描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之上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直到今天我们向中学生说明地球在运动时,还都应用二千多年前《河图纬》中的譬喻.另有《尚书纬》中《考灵曜》篇对地球的运动,特别是对地球的公转又论述的更加全面了.《考灵曜》说:“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之中.春则星辰西游,夏则星辰北游,秋则星辰东游,冬则星辰南游.地有四游,冬至地北上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中而坐,舟行而人不自觉”.这里所说“地有四游”,就是指地球绕一圆形轨道而公转.从文中所说,就可以画出地球绕的公转圈,尽管文中尚未提到说太阳为轨道中心.

北宋邢昺(公元932年-1010年在世)在注释《尔雅·释天》时,曾对上文的“地有四游”作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四游者,自立春,地与星辰西游,春分西游至极,……从此渐而东.自立夏之后北游,夏至,北游至极.立秋之后东游,秋分东游至极.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至极.此是地与星辰四游之义也.”文中所谓东游或南游“至极”,是指地球运行到圆形轨道的最东处或最南处,看附图即可明白.邢昺认为地球在绕一圆形轨道公转.

总之,我国从公元前的秦时代直到宋朝,许多学者都以为地球不但在自转,而且还有公转.中国人的“地动说”,比哥白尼的“地动说”早多了;而“天动地静”的观点.主要是某些儒家学派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古代中国的整个学术界.宋代以后,“儒学”进一步在中国成为正统,中国的“地动说”才逐渐成为异端.

值得注意的是,当十六、七世纪罗马教皇下令禁止哥白尼的“地动说”传播时,明末欧洲来华的传教士也曾对中国远较哥白尼为早的“地有四游”的“地动说”进行批判.内有名叫高一志又名王丰肃(1566至1640在世)的传教士来华后,曾于1629年写著《空际格致》(用现代语言说就是《空间物理学》)一书.该书有《论地体之静》一章,说“中士又有曰‘地有四游升降’,然诸说之谬,一剖自明”.认为中国古代的“地动说”和哥白尼地动说一样,是荒谬的.

当近代哥白尼在科学史上被尊为伟人之后,国外又有许多学者竟完全否认中国古代早就有过“地动说”这一事实.说什么中国在哥白尼学说传入之前,其传统科学从来只有“天动地静”、“天圆地方”,而不知地球在运动.1945年《英国皇家学会通讯》发表塞斯奈克《论哥白尼理论的传入中国》一文就持这种观点,说“中国文化条件不适于传播哥白尼学说,突然与中国传统的科学哲学决裂而代之以‘日心’体系,必然遇到强烈的反对”.1948年,英文的《通报》第48卷上发表戴文达《评》一文,说“中国学者从来没有面临过‘大地是一个在空中运行的球体’这样骇人听闻的学说”.他们竟闭口不提中国人早在哥白尼、伽利略之前二千多年就认识到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的史实.

以上所引古籍,真伪问题尚待定论,但其年代则远较哥白尼为早.让我们中国人知道古人论述,或许是必要的.

中国最早出现的“地动说”见于战国时的《列子》.该书《天瑞》篇说:“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又说“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这里前一句指出地球不过是宇宙空间的一个细小物体,但又是我们周围有形物体中最巨大的,这种认识颇为得当.后一句则说明大地在不停地运转,短时间内已移动了不少路径而使人难以觉察,也完全正确.另有和《列子》成书年代相近、假托黄帝和名医岐伯讨论医学问题的《素问》一书,也谈到地球运动问题.据该书《天元纪大论》和《五运行大论》篇记载:黄帝先向医学家鬼臾区请教天地阴阳变化的问题,鬼臾区说是“天之气动而不息;地之气静而守位”,宣扬了“天动地静”的观点.以后黄帝又问岐伯:“天地之动静如何?”岐伯则回答说:“上者(天)右行,下者(地)左行”,以为大地也在运动.黄帝接着问:“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要求岐伯进一步说明.岐伯回答是:“天地动静,五行变迁,虽鬼臾区犹不能遍明”,又说“天垂象,地成形,……形之动,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对后一段文字,唐代中期的王冰在注释《素问》时还解释说:“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岐伯与王冰都以为地球有运动,可以从星象的变化观察到.认为星辰东升西下,实是地球由西向东自转的结果.以上《素问》中的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对地球是静止还是运动着的问题开展辨论的一次记录.“天动地静”被岐伯认定为错误的观点.

以后秦代李斯在《仑颉篇》中有“地日行一度”之说.古人把“周天”分365.25度,即地球绕日公转一周要365.25天.“地日行一度”是十分准确的地球公转的概念.看来“地动说”在中国古代曾是普遍为学者所接受的观点.

西汉时(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地动说”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出现了许多和“经书”相表里的“纬书”,内中颇有不同于经书的异端之说,“地动论”即是其中之一种.

《春秋纬》中《元命苞》篇说:“天左旋,地右动”;《运斗枢》篇说“地动见于天象”,都以为地体是在运动着的.这可以从天空星辰的变化中看到,也即认为星辰东升西落(天左旋)是由于“地右动”的结果.关于这问题,十一世纪时北宋的哲学家张载在《张子正蒙论》中《参西编》内还有进一步的解释,说:“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右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回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张载把日月并列虽是错的,但他以为恒星、银河(河汉)以及太阳的升落和隐现的原因,都在于地球的“右旋”,对地球自转理解的深刻、透彻,是同时代的国外学者所未曾有.

《河图纬》一书对地球的运动,有更深刻的描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之上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直到今天我们向中学生说明地球在运动时,还都应用二千多年前《河图纬》中的譬喻.另有《尚书纬》中《考灵曜》篇对地球的运动,特别是对地球的公转又论述的更加全面了.《考灵曜》说:“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之中.春则星辰西游,夏则星辰北游,秋则星辰东游,冬则星辰南游.地有四游,冬至地北上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中而坐,舟行而人不自觉”.这里所说“地有四游”,就是指地球绕一圆形轨道而公转.从文中所说,就可以画出地球绕的公转圈,尽管文中尚未提到说太阳为轨道中心.

北宋邢昺(公元932年-1010年在世)在注释《尔雅·释天》时,曾对上文的“地有四游”作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四游者,自立春,地与星辰西游,春分西游至极,……从此渐而东.自立夏之后北游,夏至,北游至极.立秋之后东游,秋分东游至极.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至极.此是地与星辰四游之义也.”文中所谓东游或南游“至极”,是指地球运行到圆形轨道的最东处或最南处,看附图即可明白.邢昺认为地球在绕一圆形轨道公转.

总之,我国从公元前的秦时代直到宋朝,许多学者都以为地球不但在自转,而且还有公转.中国人的“地动说”,比哥白尼的“地动说”早多了;而“天动地静”的观点.主要是某些儒家学派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古代中国的整个学术界.宋代以后,“儒学”进一步在中国成为正统,中国的“地动说”才逐渐成为异端.

值得注意的是,当十六、七世纪罗马教皇下令禁止哥白尼的“地动说”传播时,明末欧洲来华的传教士也曾对中国远较哥白尼为早的“地有四游”的“地动说”进行批判.内有名叫高一志又名王丰肃(1566至1640在世)的传教士来华后,曾于1629年写著《空际格致》(用现代语言说就是《空间物理学》)一书.该书有《论地体之静》一章,说“中士又有曰‘地有四游升降’,然诸说之谬,一剖自明”.认为中国古代的“地动说”和哥白尼地动说一样,是荒谬的.

当近代哥白尼在科学史上被尊为伟人之后,国外又有许多学者竟完全否认中国古代早就有过“地动说”这一事实.说什么中国在哥白尼学说传入之前,其传统科学从来只有“天动地静”、“天圆地方”,而不知地球在运动.1945年《英国皇家学会通讯》发表塞斯奈克《论哥白尼理论的传入中国》一文就持这种观点,说“中国文化条件不适于传播哥白尼学说,突然与中国传统的科学哲学决裂而代之以‘日心’体系,必然遇到强烈的反对”.1948年,英文的《通报》第48卷上发表戴文达《评》一文,说“中国学者从来没有面临过‘大地是一个在空中运行的球体’这样骇人听闻的学说”.他们竟闭口不提中国人早在哥白尼、伽利略之前二千多年就认识到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的史实.

以上所引古籍,真伪问题尚待定论,但其年代则远较哥白尼为早.让我们中国人知道古人论述,或许是必要的.


相关文章

  • 河南省名人
  • 河南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孕育了众多的有各种影响力的名人,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等:文学家杜甫.韩愈.刘禹锡."诗鬼"李贺等. 而近代.当代也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革命志士 ...查看


  • 河南历史名人
  • 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 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 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老子-原名李耳,著有&l ...查看


  • 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作业
  •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B) A. 褚遂良B. 蔡邕C. 锺繇D. 刘德昇 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C ) A. 谢朓B. 谢灵运C. 江淹D. 庾信 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B ...查看


  • 谈谈孟子和杨朱的分歧
  • 一.孟杨二人及其时代背景 孟杨二人皆处于战国中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诸侯强大而周室衰微,诸侯争霸而社会混乱.原先周王朝的封建体制分崩离析,天下谋求新的一统.国君们亦渐次开明,之于各种救时济世学说表现宽容.士一阶层遂得以怀抱利器,奔走游说, ...查看


  • 高考文学常识
  •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传说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 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 ...查看


  • 道家的哲学思想
  • 道家的哲学思想 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qu ...查看


  • 关于元宵节的知识与常识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知识与常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 ...查看


  •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 作者:刘蓉 文史哲 2004年01期 中图分类号:G25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3)05-0014-06 <穆天子传>又称<周王游行记>,是西晋初年汲冢所出竹书中唯一流传至今的一 ...查看


  • [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辩议--以[庄子].[列子]之先后为核心进行考察
  • 2007年1月第15卷第1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SOCIAL SCIENCES Jan.,2007 V01.15 No.1 <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辩议 --以<庄子>.<列子>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