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界村基层党建工作项目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现就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项目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工作思路和目标:
根据灵界村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区位优势,抓好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生产模式,达到有特色的“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我们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活动载体,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社区工作的平台、党员活动的中心、群众办事的窗口。把贫困村产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服务保持”三管齐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项目内容:
(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大棚蔬菜种植产业为龙头,在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下,鼓励、联合村民,整合土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
一期种植南瓜和辣椒各150亩,效益比较理想。二期计划种植250亩辣椒和青枣。灵界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有16名,党员有9名。主要需要每年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场培训
(二)黑山羊、肉牛养殖。通过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发展肉牛和黑山羊个人养殖业。
(三)完善“电商扶贫”:淘宝店铺和微店。以此宣传村农产品,展示村党员带头致富,生机勃勃勤劳发家致富,通过电商扶贫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经济效益。
实施办法:
(一)加强培训、提高致富能力为目的,构建学习培训中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大对农村党员群众特别是经济合作社成员的
农业科技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二)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会运用电脑和手机网络,经营网络店铺,直接面对买家,将村农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不断在村民中普及网络知识,与时俱进。
(三)传播信息、丰富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信息文化中心。整理农技知识、农产品加工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及各项惠农政策,利用村务公开栏等进行适时公开,定期更新,使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同时,在农家书屋配备农村科技致富书刊,为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供平台。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面貌的好转。
(四)发扬民主、推进村民自治为动力,构建村民议事中心。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对涉及本村经济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村集体财务收支、村内公益事业的兴办、村属集体资产处置等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实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制度,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让群众自主决定,切实落实村民民主自治,让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五)加强管理、规范党组织活动为重点,构建党员活动中心。通过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把“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活动场所,不断规范村党组织活动开展,使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之家”。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村委指导,统一部署,各个干部各司其职,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模式创新的指导力度,确保成效。
二是加大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和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党员群众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实行村干部值班制,公开值班名单、时间和村干部联系方式,及时发现群众问题,快捷为群众办事。
灵界村基层党建工作项目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现就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项目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工作思路和目标:
根据灵界村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区位优势,抓好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生产模式,达到有特色的“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我们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活动载体,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社区工作的平台、党员活动的中心、群众办事的窗口。把贫困村产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服务保持”三管齐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项目内容:
(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大棚蔬菜种植产业为龙头,在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下,鼓励、联合村民,整合土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
一期种植南瓜和辣椒各150亩,效益比较理想。二期计划种植250亩辣椒和青枣。灵界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有16名,党员有9名。主要需要每年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场培训
(二)黑山羊、肉牛养殖。通过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发展肉牛和黑山羊个人养殖业。
(三)完善“电商扶贫”:淘宝店铺和微店。以此宣传村农产品,展示村党员带头致富,生机勃勃勤劳发家致富,通过电商扶贫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经济效益。
实施办法:
(一)加强培训、提高致富能力为目的,构建学习培训中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大对农村党员群众特别是经济合作社成员的
农业科技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二)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会运用电脑和手机网络,经营网络店铺,直接面对买家,将村农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不断在村民中普及网络知识,与时俱进。
(三)传播信息、丰富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信息文化中心。整理农技知识、农产品加工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及各项惠农政策,利用村务公开栏等进行适时公开,定期更新,使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同时,在农家书屋配备农村科技致富书刊,为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供平台。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面貌的好转。
(四)发扬民主、推进村民自治为动力,构建村民议事中心。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对涉及本村经济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村集体财务收支、村内公益事业的兴办、村属集体资产处置等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实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制度,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让群众自主决定,切实落实村民民主自治,让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五)加强管理、规范党组织活动为重点,构建党员活动中心。通过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把“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活动场所,不断规范村党组织活动开展,使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之家”。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村委指导,统一部署,各个干部各司其职,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模式创新的指导力度,确保成效。
二是加大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和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党员群众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实行村干部值班制,公开值班名单、时间和村干部联系方式,及时发现群众问题,快捷为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