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见杜鹃花鉴赏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鉴赏: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鉴赏: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相关文章

  •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鉴赏李杜的诗篇(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 指导学生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体会诗歌意境美.2. 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而唐朝更是盛 ...查看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以杜鹃为例对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探讨 [雷州三中] 顾胜兰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正统的身份和博大精深的实力居于中国古典文学之首.在诗歌创作上,古今诗人都不约而同的偏好于意象的营造.无论是单一意象像&qu ...查看


  • 送何遁山人归蜀
  •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①,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一生官小家贫,颇不得志, ...查看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资料第一章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 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 花卉的 ...查看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鉴赏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鉴赏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 ...查看


  • 春天来了!跟随诗词去赏花
  • 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桃花原产中国,于早春开花.各省区广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春天来了!跟随诗词去赏花 杏花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 ...查看


  • 古诗文诵读篇目
  • 徜徉于诗海 陶冶我情操 寒假古诗文诵读目录 家长评价 学生评价 1.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2. 金钱花 唐 罗隐 3. 成都曲 唐 张籍 4.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5.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6. 临平泊舟 宋 黄庚 7. 旅怀 ...查看


  • 古诗文诵读篇目 1
  • 徜徉于诗海 陶冶我情操 四年级古诗文诵读目录 家长评价 学生评价 1.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2. 金钱花 唐 罗隐 3. 成都曲 唐 张籍 4.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5.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6. 临平泊舟 宋 黄庚 7. 旅怀 ...查看


  • 吟咏花木诗句
  • 吟咏花木的诗句(一)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法性寺六祖戒坛[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