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玩偶之家_中娜拉出走的重新解读

外国文学研究

对 玩偶之家 中娜拉出走的重新解读

陈 平

易卜生的世界名剧 玩偶之家 中的娜拉一直是外国文学评论中的热点人物。中西方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基本是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即把她当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并对此性格内涵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论。从1914年 玩偶之家 被介绍到中国来以后, 这声震响连同戏剧最后一幕娜拉和海尔茂公开发生冲突, 就基本被定位为女性对压制她们的男性世界的宣战而把它看做是剧作思想意义和艺术技巧的双重高峰。娜拉被看做是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 娜拉关于离家出走的宣布被看做是一篇 妇女独立宣言 ; 她和海尔茂的冲突被看做是 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 ; 娜拉的出走则被看成是 提出了妇女从男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问题 , 如此等等。在西方, 这声震响则被许多人看做是全剧发展中的一个不和谐的噪音。英国戏剧评论家威廉 阿契尔说: 在 玩偶之家 的最后一场中, 娜拉突然发展了她的雄辩技巧, 并以此击败了海尔茂, 于是, 她砰地一声关上了大门, 离开了她的丈夫和孩子。难道这是合乎情理的吗? 挪威评论家艾尔瑟 赫斯特则认为: 当诗人的使命结束时, 现实的妇女剧就单独继续下去。与戏剧的其他部分相比, 最后一场变成了枯燥的僵死的示威 娜拉的激烈的决定和直接的道德说教都徒劳地想掩饰她内在的空虚 并将永远时时刻刻妨碍我们单纯地体会娜拉的情感。 很显然, 他们认为, 随着剧情的发展, 娜拉的表现和最终选择与她先前表现出的性格不符, 显得生硬。笔者却认为, 娜拉心底的无意识 唆使 她敢于走出温暖舒适的玩偶之家, 而渴望探究自己和未知社会的求知欲以及追求平等的愿望促成了她的激情之旅。

抑无意识本能冲动, 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 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 但又是无力的; 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 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二、娜拉出走前的心路历程

娜拉是一个小康之家的家庭主妇。丈夫在银行当职。她爱这个家, 爱丈夫, 爱孩子, 可谓贤妻良母。娜拉为了救治丈夫的病, 假冒父亲的签名通过柯洛克斯泰向银行借了1200元, 然后陪丈夫海尔茂到意大利疗养, 医好了他的肺炎。娜拉为偿还债务, 省吃俭用, 节衣缩食, 默默工作, 在外弄些纺织、绣花之类的活计, 甚至弄些抄写的工作, 常常只身关在房里抄写到后半夜。丈大给她买衣服的钱顶多花一半, 并且挑最简单最便宜的东西买。家里的一切开支和还债全由她一人细心安排筹划, 她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庭, 维系着家庭的幸福与欢乐, 并不像海尔茂所说一欠债就会使幸福快乐的家庭改变样了。娜拉通过自己的努力, 偿还了债务, 改变了家庭拮据的状况, 心里体验到了满足感。这是她瞒着丈夫做的一件 又得意又高兴的事情 。而在她的内心深处, 她盼望丈夫发现 奇迹 之后如何的称赞她、保护她。她怀着幸福喜悦的心情等待了8年。

从表面看来, 娜拉是无忧无虑的, 是丈夫眼中活泼的小松鼠、温柔的小鸽子。就连同窗好友林丹太太也认为她是个乱花钱、爱吃零食的、 不懂事的小孩 。娜拉外表的天真、快乐造成了丈大和同学误认为她单纯不懂事, 根本不知娜拉真实的内心世界。尽管她表面上依附丈夫, 她的意识活动是清醒的, 她知道如何处理家庭事务, 不让丈夫烦心, 如何按照丈夫的要求过日子。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涌动着一股渴望被丈夫认可的激流。因为这股激流被 幸福而温暖 的家庭所禁锢, 娜拉也满足于这样的 正常 生活。

然而, 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像枚炸弹, 震惊了海尔茂, 炸醒了娜拉。娜拉盼望的 奇迹 并没有出现, 丈夫不但没有给予她所渴望的赞扬和保护, 甚至用最恶毒的话语伤害她, 指责她是 罪犯 伪君子 。娜拉如梦初醒, 看着身边的这个陌生人, 她的内心世界被彻底打乱了。 本我 便突显出来, 无意识中的激流不可扼制地涌动着, 所谓社

一、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 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处于表层的意识是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 可以用语言表达, 并受社会道德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 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 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 它毫无理性, 是 一团混沌 ; 它处于大脑底层, 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 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

134

会道德准则、规范再也压抑不住内心渴望的平等与独立的愿望。 自我 这时也显得无能为力。

三、觉醒的娜拉开始激情之旅

当本我处于控制地位时, 人就会随着内心的感觉走, 去做出一些自己一直想做但却未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借着这股破坏力, 人就会处在一种激情状态中, 会迸发出超越一切的力量, 这股力量会使人的行为超越常规。激情即激烈的情绪状态, 是短时间的、暴风雨般进行的, 非常紧张的情绪反应。激情以很强的表现力为特征, 它笼罩着整个人。醒悟的娜拉第一次提出要与海尔茂 正正经经地谈话 。她沉痛地述说自己屈辱的玩偶生活, 从父亲手中的玩偶娃娃到丈夫眼中的玩偶妻子。她愤怒地控诉海尔茂虚伪自私的本性, 并承认这8年的婚姻生活她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快乐。当海尔茂搬出家庭责任、社会道德来压制娜拉, 甚至给她扣上 抛夫弃子 的帽子时, 剧中的娜拉并没有任何的犹豫, 也没有进行面临两难选择的痛苦斗争。可见, 此时的娜拉是激情的娜拉。就在圣诞夜, 娜拉打开门, 毅然走向漆黑的未来。当她砰的一声摔门而去, 她是否做好了应付外面残酷社会生活的准备呢? 她是否考虑到朋友会收留她吗? 这砰的一声很显然表明她还处在一种情绪中。她要通过这有力的一声同她的过去彻底决裂, 只有离开酷似牢笼的家, 她才能去追求自己一直渴望的自由和平等。她干脆利落的关门声没有掺杂半点迟疑和后悔, 她信心百倍地开始了她的激情之旅。

易卜生在剧的结尾安排娜拉离家出走, 实现其从女人到人的转变, 体现了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追求。不过仔细想想, 即使娜拉不出走, 她的生活就快乐吗? 谁能给予她尊重? 激情是把双刃剑, 娜拉的激情在谁手里都危险, 在谁手里都两难。但没有理性制约的激情是一团火, 既可使生命在燃烧中发热发光, 也会使生命在燃烧中化为灰烬。

面对人短暂的一生, 究竟该如何处理和把握类似的激情, 该如何面临生命中突如其来的转变才能实现人类的终极关怀, 值得每个人思索。

注 释:

朱维之: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第556-557页。

[美]哈罗德 克勒曼: 戏剧大师易卜生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第263页。

[挪威]艾尔瑟 赫斯特: 娜拉 ( 易卜生评论集 第18篇),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82年版, 第321-322页, 第310页, 第320页。

[参考文献]

[1][英]Henri k Johan Ibsen . A Do ll sH ouse :an d O t her Plays [M].L ondon :Pengu i n C l assics , 1910.

[2]程爱敏. 20世纪英美文学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何其莘. 英国戏剧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胡山林. 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5]胡勇. 三个不幸家庭的反抗女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1999(03).

[6][美]霍夫曼.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M ].王宁, 等译. 上海: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7.

[7]敏捷. 对 玩偶之家 结构的再思考[J].外国文学研究, 1987(02).

[8]潘家洵. 玩偶之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9]王世林. 娜拉走后怎样[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2000(01).

[10][英]威尔森.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M ].杜耀武, 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1][奥地利]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林尘,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6.

[12][奥地利]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经典通读) [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10.

[13]张春蕾. 梦醒的女人 再评娜拉[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1999(03). [作者简介]

陈平(1979 ), 女, 江苏徐州人,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四、结论 激情是把双刃剑

娜拉突如其来的转变就常态眼光看不可思议。有疼爱

自己的丈夫、活泼可爱的儿女、温暖舒适的小康家庭, 有什么理由可以抛弃他们呢? 但从终极的角度看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因为世界就是由常态和非常态构成, 非常态本来就是本真存在的一个因素, 就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 为什么不可思议?

一个人受 本我 的无意识活动控制, 处在激情状态, 常常不能意识到他在做什么, 他不能控制自己, 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完全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激情状态, 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评价自己所作所为的性质和意义。娜拉的激情于她自己属于善。任何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 而不是把自己当做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的玩偶。娜拉敢于向世俗挑战, 为追求两性间的平等不惜放弃一切, 其勇气可嘉、精神可赞。而娜拉的激情对于她的丈夫和孩子则属于恶。作为一个已婚女人, 而有3个孩子的娜拉, 若按社会道德标准来衡量, 她的首要任务是相夫教子。而娜拉选择离家出走是企图完全摒弃他们。娜拉的激情之旅固然满足了自己追求平等的崇高需求, 但却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丈夫和孩子们, 甚至留给了清醒后的自己。

135

外国文学研究

对 玩偶之家 中娜拉出走的重新解读

陈 平

易卜生的世界名剧 玩偶之家 中的娜拉一直是外国文学评论中的热点人物。中西方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基本是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即把她当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并对此性格内涵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论。从1914年 玩偶之家 被介绍到中国来以后, 这声震响连同戏剧最后一幕娜拉和海尔茂公开发生冲突, 就基本被定位为女性对压制她们的男性世界的宣战而把它看做是剧作思想意义和艺术技巧的双重高峰。娜拉被看做是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 娜拉关于离家出走的宣布被看做是一篇 妇女独立宣言 ; 她和海尔茂的冲突被看做是 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 ; 娜拉的出走则被看成是 提出了妇女从男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问题 , 如此等等。在西方, 这声震响则被许多人看做是全剧发展中的一个不和谐的噪音。英国戏剧评论家威廉 阿契尔说: 在 玩偶之家 的最后一场中, 娜拉突然发展了她的雄辩技巧, 并以此击败了海尔茂, 于是, 她砰地一声关上了大门, 离开了她的丈夫和孩子。难道这是合乎情理的吗? 挪威评论家艾尔瑟 赫斯特则认为: 当诗人的使命结束时, 现实的妇女剧就单独继续下去。与戏剧的其他部分相比, 最后一场变成了枯燥的僵死的示威 娜拉的激烈的决定和直接的道德说教都徒劳地想掩饰她内在的空虚 并将永远时时刻刻妨碍我们单纯地体会娜拉的情感。 很显然, 他们认为, 随着剧情的发展, 娜拉的表现和最终选择与她先前表现出的性格不符, 显得生硬。笔者却认为, 娜拉心底的无意识 唆使 她敢于走出温暖舒适的玩偶之家, 而渴望探究自己和未知社会的求知欲以及追求平等的愿望促成了她的激情之旅。

抑无意识本能冲动, 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 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 但又是无力的; 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 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二、娜拉出走前的心路历程

娜拉是一个小康之家的家庭主妇。丈夫在银行当职。她爱这个家, 爱丈夫, 爱孩子, 可谓贤妻良母。娜拉为了救治丈夫的病, 假冒父亲的签名通过柯洛克斯泰向银行借了1200元, 然后陪丈夫海尔茂到意大利疗养, 医好了他的肺炎。娜拉为偿还债务, 省吃俭用, 节衣缩食, 默默工作, 在外弄些纺织、绣花之类的活计, 甚至弄些抄写的工作, 常常只身关在房里抄写到后半夜。丈大给她买衣服的钱顶多花一半, 并且挑最简单最便宜的东西买。家里的一切开支和还债全由她一人细心安排筹划, 她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庭, 维系着家庭的幸福与欢乐, 并不像海尔茂所说一欠债就会使幸福快乐的家庭改变样了。娜拉通过自己的努力, 偿还了债务, 改变了家庭拮据的状况, 心里体验到了满足感。这是她瞒着丈夫做的一件 又得意又高兴的事情 。而在她的内心深处, 她盼望丈夫发现 奇迹 之后如何的称赞她、保护她。她怀着幸福喜悦的心情等待了8年。

从表面看来, 娜拉是无忧无虑的, 是丈夫眼中活泼的小松鼠、温柔的小鸽子。就连同窗好友林丹太太也认为她是个乱花钱、爱吃零食的、 不懂事的小孩 。娜拉外表的天真、快乐造成了丈大和同学误认为她单纯不懂事, 根本不知娜拉真实的内心世界。尽管她表面上依附丈夫, 她的意识活动是清醒的, 她知道如何处理家庭事务, 不让丈夫烦心, 如何按照丈夫的要求过日子。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涌动着一股渴望被丈夫认可的激流。因为这股激流被 幸福而温暖 的家庭所禁锢, 娜拉也满足于这样的 正常 生活。

然而, 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像枚炸弹, 震惊了海尔茂, 炸醒了娜拉。娜拉盼望的 奇迹 并没有出现, 丈夫不但没有给予她所渴望的赞扬和保护, 甚至用最恶毒的话语伤害她, 指责她是 罪犯 伪君子 。娜拉如梦初醒, 看着身边的这个陌生人, 她的内心世界被彻底打乱了。 本我 便突显出来, 无意识中的激流不可扼制地涌动着, 所谓社

一、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 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处于表层的意识是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 可以用语言表达, 并受社会道德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 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 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 它毫无理性, 是 一团混沌 ; 它处于大脑底层, 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 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

134

会道德准则、规范再也压抑不住内心渴望的平等与独立的愿望。 自我 这时也显得无能为力。

三、觉醒的娜拉开始激情之旅

当本我处于控制地位时, 人就会随着内心的感觉走, 去做出一些自己一直想做但却未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借着这股破坏力, 人就会处在一种激情状态中, 会迸发出超越一切的力量, 这股力量会使人的行为超越常规。激情即激烈的情绪状态, 是短时间的、暴风雨般进行的, 非常紧张的情绪反应。激情以很强的表现力为特征, 它笼罩着整个人。醒悟的娜拉第一次提出要与海尔茂 正正经经地谈话 。她沉痛地述说自己屈辱的玩偶生活, 从父亲手中的玩偶娃娃到丈夫眼中的玩偶妻子。她愤怒地控诉海尔茂虚伪自私的本性, 并承认这8年的婚姻生活她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快乐。当海尔茂搬出家庭责任、社会道德来压制娜拉, 甚至给她扣上 抛夫弃子 的帽子时, 剧中的娜拉并没有任何的犹豫, 也没有进行面临两难选择的痛苦斗争。可见, 此时的娜拉是激情的娜拉。就在圣诞夜, 娜拉打开门, 毅然走向漆黑的未来。当她砰的一声摔门而去, 她是否做好了应付外面残酷社会生活的准备呢? 她是否考虑到朋友会收留她吗? 这砰的一声很显然表明她还处在一种情绪中。她要通过这有力的一声同她的过去彻底决裂, 只有离开酷似牢笼的家, 她才能去追求自己一直渴望的自由和平等。她干脆利落的关门声没有掺杂半点迟疑和后悔, 她信心百倍地开始了她的激情之旅。

易卜生在剧的结尾安排娜拉离家出走, 实现其从女人到人的转变, 体现了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追求。不过仔细想想, 即使娜拉不出走, 她的生活就快乐吗? 谁能给予她尊重? 激情是把双刃剑, 娜拉的激情在谁手里都危险, 在谁手里都两难。但没有理性制约的激情是一团火, 既可使生命在燃烧中发热发光, 也会使生命在燃烧中化为灰烬。

面对人短暂的一生, 究竟该如何处理和把握类似的激情, 该如何面临生命中突如其来的转变才能实现人类的终极关怀, 值得每个人思索。

注 释:

朱维之: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第556-557页。

[美]哈罗德 克勒曼: 戏剧大师易卜生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第263页。

[挪威]艾尔瑟 赫斯特: 娜拉 ( 易卜生评论集 第18篇),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82年版, 第321-322页, 第310页, 第320页。

[参考文献]

[1][英]Henri k Johan Ibsen . A Do ll sH ouse :an d O t her Plays [M].L ondon :Pengu i n C l assics , 1910.

[2]程爱敏. 20世纪英美文学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何其莘. 英国戏剧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胡山林. 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5]胡勇. 三个不幸家庭的反抗女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1999(03).

[6][美]霍夫曼.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M ].王宁, 等译. 上海: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7.

[7]敏捷. 对 玩偶之家 结构的再思考[J].外国文学研究, 1987(02).

[8]潘家洵. 玩偶之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9]王世林. 娜拉走后怎样[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2000(01).

[10][英]威尔森.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M ].杜耀武, 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1][奥地利]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林尘,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6.

[12][奥地利]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经典通读) [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10.

[13]张春蕾. 梦醒的女人 再评娜拉[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1999(03). [作者简介]

陈平(1979 ), 女, 江苏徐州人,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四、结论 激情是把双刃剑

娜拉突如其来的转变就常态眼光看不可思议。有疼爱

自己的丈夫、活泼可爱的儿女、温暖舒适的小康家庭, 有什么理由可以抛弃他们呢? 但从终极的角度看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因为世界就是由常态和非常态构成, 非常态本来就是本真存在的一个因素, 就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 为什么不可思议?

一个人受 本我 的无意识活动控制, 处在激情状态, 常常不能意识到他在做什么, 他不能控制自己, 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完全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激情状态, 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评价自己所作所为的性质和意义。娜拉的激情于她自己属于善。任何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 而不是把自己当做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的玩偶。娜拉敢于向世俗挑战, 为追求两性间的平等不惜放弃一切, 其勇气可嘉、精神可赞。而娜拉的激情对于她的丈夫和孩子则属于恶。作为一个已婚女人, 而有3个孩子的娜拉, 若按社会道德标准来衡量, 她的首要任务是相夫教子。而娜拉选择离家出走是企图完全摒弃他们。娜拉的激情之旅固然满足了自己追求平等的崇高需求, 但却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丈夫和孩子们, 甚至留给了清醒后的自己。

135


相关文章

  • [玩偶之家]娜拉人物性格分析
  • <玩偶之家>娜拉人物性格分析 易卜生曾对一个给他写传记的作者路德维希使不是我亲自体验的,也是与我经历过的一切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玩偶之家>不是随意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易卜生有个名叫芳拉爱 ...查看


  • 娜拉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简析 摘要:我们都知道,在<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她的自我觉醒的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然而我们在思考对造成娜拉在家庭中玩偶地位原因时,也不难发现一些新的线索,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 ...查看


  •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影响与嬗变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5年第6期(总第129期)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影响与嬗变 叶松青 (三明学院中文系,福建三明 365004) 摘要:娜拉形象自引入中国后,迅速在中国形成/娜拉热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知识阶 ...查看


  • 谈谈经济基础对于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意义
  • 当我们读完鲁迅先生写的<祝福>时,心中恐怕都会有一个困惑,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小说在短工和"我"的对话中是这样说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而这个"穷死"就留给 ...查看


  • [玩偶之家]赏析
  • <玩偶之家>赏析 摘 要 <玩偶之家>,作于1879年,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也是与妇女问题密切相关的一部杰作.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突出,全剧通 ...查看


  • 玩偶之家读后感
  • <玩偶之家>读后感 -----娜拉的世界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克利·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以女主人公娜拉心境的转变为线索,即从她对丈夫的百般爱慕和依恋到与丈夫决裂的过程,再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病 ...查看


  • 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比较文学论文)
  • [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独立人格] [] 安娜与娜拉的艺术形象分析 [学号:] [姓名: ] [班级: ] [指导教师:] 摘要: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 ...查看


  • 第四节易卜生
  • 挪威印象 挪威被称为万岛国.半夜太阳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其北部延伸到欧洲最北端. 首都奥斯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市区的人体雕刻公园.市政厅.滑雪场等,到峡湾区鬼斧神工的地形,长200公里深1300米的松娜峡湾(so ...查看


  • [玩偶之家]赏析 1
  • 作者简介: <玩偶之家>赏析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 现代戏剧之父" .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