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历史与文化遗产

约旦历史与文化遗产

 地理位置:约旦全称约旦哈希姆王国(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是西南亚一个君主立宪制阿拉伯国家。北与叙利亚接壤,东部和南部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为邻,西部是以色列。面积为 96188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人口327.7万人(1985

年,包括约旦河西岸70万人),大部分是阿拉伯人。90%以上的 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首都安曼。  历史简介:

1.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1516年被土耳其人占领,属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

2. 1920年,圣雷莫会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3. 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

4. 1923年外约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埃米尔国。

5. 1946年 3月22日,外约旦同英国签订伦敦条约,废除了英国的委任统治,英国承认外约旦的独立,但保留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特权。

6. 1950年4月,外约旦宣布把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和耶路撒冷旧城纳入本国版图,国名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

7. 1957年 3月,约旦政府废除《英约同盟条约》。7月英军全部撤出约旦。从此,约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1977年4月7日与中国建交。

 文化遗产

1.古城佩特拉

佩特拉(希腊语:πέτρα,阿拉伯语:ءارتبلا‎)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阿拉伯谷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峡谷内。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塞拉”(意义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死海古卷中,佩特拉被称为“Rekem”。

历史

佩特拉通常被认为是纳巴特王国的首都。它北通大马士革,南经亚喀巴湾可到印度洋和红海,西面是加沙,东面的沙漠背后是波斯湾。

佩特拉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尚无定论。根据其中陵墓半埃及半希腊的样式估计,佩特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之后,很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2世纪末,随着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的衰落,纳巴特王国开始兴盛。公元106年,纳巴特王国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3世纪时,可能是由于萨珊波斯帝国的崛起和红海海上贸易的兴盛,作为陆路交通要塞的佩特拉渐渐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1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统治该地一个多世纪。13世纪末埃及苏丹拜巴尔一世到过此地。1812年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是第一个描述该地的欧洲人。

建筑

佩特拉因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闻名。这里的岩石呈褐色、红色、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等。各种不同颜色岩石的扭曲岩层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颜色曲线。佩特拉古城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名为“蛇道”。峡谷最宽处约

7米,最窄处仅2米。2004年一家伦敦的建筑公司正在此设计一条造价二百万英镑的游客过道。

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凿在陡岩上的宏伟的卡兹尼神殿。入口有罗马柱,殿内有圣母像和壁画。另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城中还有许多寺院、住宅、浴室、墓窟等,大多凿山而建。

现状

佩特拉现有100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里。

1985年12月6日佩特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1989年电影《圣战奇兵》中印第安那〃琼斯到此地寻找圣杯,使佩特拉蜚声远播。

2005年5月,秘鲁的马丘比丘成为了佩特拉的姐妹城市。两个城市都在所属文明中有着中心地位,并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2009年电影《变形金刚:复仇之战》中六位至尊金刚的墓即在此地。

2.库塞尔阿姆拉城堡

库塞尔阿姆拉城堡(QuseirAmra),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位于约旦首都安曼以东85千米处,坐落在艾兹赖格地区。这座古老的沙漠城堡是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在如今的叙利亚及约旦沙漠中修建的众多行官之—,也是倭马亚时代保留下来的最完好的一处建筑群。在倭马亚王朝强盛时期,哈里发下令建造了大大小小三十余座沙漠宫殿,作为他出游时的游乐场所和驻军的营地。库塞尔阿姆拉城堡便是其中之一。无可厚非的是,该建筑物对于了解伊斯兰艺术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的特征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城内所保留的壁画更是那个时期的杰出艺术代表。

 建筑风格

库塞尔阿姆拉城堡,是一组方形石砌建筑物,主要由一个会客厅、三条拱形走廊和一个罗马式结构的浴室组成。小娱乐宫、会客厅和浴室是库塞尔阿姆拉城堡建筑中仅存下来的几处建筑,其它的建筑在悠久的历史岁月后绝大部分都已化为废墟。哈里发王朝崇尚享乐,所以浴室建造的格外讲究,共有四个房间,分别为更衣室、温水浴室、冷水浴室、蒸气浴室,与罗马的浴室十分相似。这些建筑墙体是用方石砌成的,厚重而又牢固。房顶有的呈半球形,也有的拱顶呈圆筒形。建筑内部的墙壁和拱顶全部以绘画装饰,这些壁画可能是出自于叙利亚或阿拉伯的艺术家的杰作。

哈里发还负责组织修建了壮观的大马士革大清真寺。这个建筑物的扬名正是得益于库塞尔这个名字,库塞尔是小城堡的意思,这完全是由于其尺寸的确很小而得名的,但是丰富多姿的装饰物足以弥补了空间上的狭小,这些装饰物使其独具特色,韵味十足。

 人文资源

许多19世纪的大官邸仍然存在;使房屋变的雅致的新雕刻门、复杂的珊瑚制品以及硬木家具在这个里仍然能找到。长久以来,商人们漂洋过海到达波斯湾甚至远至葡萄牙,他们不但带回了异国的商品,更带回了异域的文化。经过了与本土文化逐步的磨合,最终形成了今天库塞尔阿姆拉城堡当地人独特的语言与生活方式。传自波斯湾的铜制造型大门,以及独特的古老珊瑚建筑都是库塞尔文化的骄傲。

库塞尔阿姆拉城堡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它的房屋及营造物的建筑尤其独特。绝大多数建筑物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或之前,建筑材料取源于当地,包括墙壁用的珊瑚石,支撑木门用的红树林柱子,以及雕刻复杂的百叶窗。村落,拉穆堡垒,斯瓦希里住宅博物馆和驴子避难所都是值得每个旅客参观的地方。在

19世纪60和70年代,这里是挑运工和其他陆地游客在几个月的风尘仆仆的跋涉后寻找慰藉的目的地,它的名气不可避免地传播开来,旅游业代替了帆船制造业和农业,成为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与它的沿着海岸线往南的相对来说更发达一些的邻居相比,库塞尔还一直保持着过去的风格。

这个城堡建立时间至少是14世纪,甚至更早。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里及其周围的地方那个从葡萄牙人手中移到阿曼人手中,最后受英国人统治。在19世纪阿曼统治时期,这个岛处于繁荣时期,因为盛产象牙、红树林木材和从内部驶往中东的奴隶而成为贸易中心。人丁兴旺,库塞尔成为东非海岸的斯瓦希里和阿拉伯艺术中心,也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中心。

 当地特色

公元14世纪,库塞尔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发达的城邦。来自阿拉伯、波斯及印度的商人每年来到东非沿岸。他们带来了印度洋对岸的陶瓷、地毯等奢侈品,在家里摆一个雕像,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家居时尚。无论是硬朗的材质还是夸张的色彩和形态,这些带着些许神秘的光怪陆离的饰品虽然多以深褐色为主,摆在家中却非常夺目,眼下已被越来越多的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广州人所接纳,然而在遥远的非洲,中国的瓷器、木门等文化味道很重的物件正被非洲人用来装饰家居。

有些人家的整面墙都用中国瓷盘来装饰,库塞尔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国陶瓷在东非的集散地,被当地人称作是中国古瓷器的仓库。

如果乘船到库塞尔阿姆拉城堡,走进充满神秘色彩的石炉镇,穿过迷宫似的窄巷,见精美的木门时,你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库塞尔阿姆拉城堡大街小巷里各家各户的木门是当地独特的风景,从木门的制作风格和款式可以窥见当年外来文化对它的影响。圆拱、方形门楣很有中国古代大门的影子,多数大门上有铜制尖门钉,现已成为装饰品和财富的象征。

3.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Umer-Rasas(KastromMefa'a)

批准时间:2004年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市以东120公里处,方圆约2.5平方公里,是地中海地区面积最大的考古场所之一,那里有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建筑。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利比亚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埃及古文明相比,利比亚的古迹更加丰富。有罗马人、腓尼基人、希腊人和古利比亚人留下的历史古迹。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迹起初是罗马的一个军营,后来在公元5世纪左右发展成为一个城镇。这个遗迹中有16个教堂,还有保存完好的镶嵌图案的地板, 是利比亚目前保留较好的三个名胜古迹中最著名的一个。它建于公元前1000年的腓尼基时代,古罗马人和拜占庭人曾生活在这里,古建筑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化和文明的特色。神殿、露天剧场、市场、凯旋门、角斗场、浴场等考古区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古罗马时代的大理石雕塑、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整体建筑富丽堂皇,气势宏大,体现了古罗马时代的建筑特色,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公元四世纪,城市遭到外族入侵,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使乌姆赖萨斯受到严重破坏。1983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莱波蒂斯考古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地理概述

这里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它地理位置优越,北处地中海南岸,海岸线长达1900公里,四季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可以让游客尽情地享受阳光与沙滩。南部和内陆有绵延不绝的沙漠,而沙漠湖泊与绿山瀑布又是利比

亚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另外,利比亚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如此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城市遗址,竟然是两千多年以前建造的。它是地中海沿岸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古罗马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大莱波蒂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当年北非的一大港口,也是当时与加达梅斯城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桥梁。利比亚北部在古代本是迦太基人的领地。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汪达尔人,在前后500多年期间,乌姆赖萨斯逐渐发展成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置身于发掘后的考古区,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罗马帝国那气势非凡的宏大与壮观。这不仅因它曾作为这座城市而占地广大,更由于在它的断壁残垣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价值。那一座座气势如虹的古罗马建筑,线条之流畅,雕刻之精美,令人眼花缭乱。作为将近2000年前古罗马人生活的重要城市和贸易港口,这座古城的布局,具有典型的罗马建筑风格。城市街道规划井然有序。其城区的建筑布局呈长方形,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名德古玛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街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西南部。建造于公元1~2世纪的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乌姆赖萨斯剧场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

形成和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

 发展历史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文化遗产,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是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遗址。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于汪达尔人,前后共500多年。其间,乌姆赖萨斯逐渐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是北非一大港。曾是该市的臣民、后来为罗马皇帝的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在该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罗马世界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宏大的建筑物、人工港口、市场、仓库、工场和居民区。

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公元3世纪初,乌姆赖萨斯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公元4世纪对乌姆赖萨斯可谓祸不单行。公元363-367年,城市遭到奥斯图里部落的洗劫,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公元365年)更是雪上加霜,使乌姆赖萨斯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占领迦太基城,取代了罗马人在北非的地位。在汪达尔人统治时期(公元439-534年),城墙被拆除,这座历史名城完全暴露在部落的侵扰与沙漠的蚕食面前。直到拜占庭时期(公元534-624年)乌姆赖萨斯开始

偶有建设,但从规模上已经缩小成一个村镇。物换星移,1649年法国旅行家杜兰德造访了乌姆赖萨斯,描述了这里的遗迹情况,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法国在17世纪、英国在18世纪将这里的大理石柱和浮雕运往本土。现在英国和马耳他一些著名建筑上就有乌姆赖萨斯运去的材料。1912年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后开始了乌姆赖萨斯考古区的发掘工作,而大规模的发掘和保护则是在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进行的。198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因乌姆赖萨斯考古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地位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建筑布局 乌姆赖萨斯考古区的建筑呈一个个长方形,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称德古马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可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大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的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乌姆赖萨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的西南部。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乌姆赖萨斯剧场建于公元1-2世纪,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则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大剧场是一座石灰石和大理石结合的建筑,石灰石采自乌姆赖萨斯以南5公里的地方,大理石的来源一说是从罗马开出的船上的压仓物,一说是采自地中海沿岸。大剧场内原有许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可惜完整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只在舞台的两侧各有一尊立像,另有一些被保存在的黎波里的古堡博物馆中。

除了这座拱门外,塞维洛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位期间开工完成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新建了两条街道,扩建了海港,使10000吨的船只可以直达城外卸货。目前人们还可以看到的新会堂和西门外的猎人浴场都是塞维洛王朝期间的建筑。公元235年,塞维洛王朝结束,乌姆赖萨斯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出现先前那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大规模兴建。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首都的黎波里市东123公里处。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

约旦历史与文化遗产

 地理位置:约旦全称约旦哈希姆王国(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是西南亚一个君主立宪制阿拉伯国家。北与叙利亚接壤,东部和南部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为邻,西部是以色列。面积为 96188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人口327.7万人(1985

年,包括约旦河西岸70万人),大部分是阿拉伯人。90%以上的 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首都安曼。  历史简介:

1.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1516年被土耳其人占领,属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

2. 1920年,圣雷莫会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3. 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

4. 1923年外约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埃米尔国。

5. 1946年 3月22日,外约旦同英国签订伦敦条约,废除了英国的委任统治,英国承认外约旦的独立,但保留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特权。

6. 1950年4月,外约旦宣布把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和耶路撒冷旧城纳入本国版图,国名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

7. 1957年 3月,约旦政府废除《英约同盟条约》。7月英军全部撤出约旦。从此,约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1977年4月7日与中国建交。

 文化遗产

1.古城佩特拉

佩特拉(希腊语:πέτρα,阿拉伯语:ءارتبلا‎)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阿拉伯谷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峡谷内。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塞拉”(意义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死海古卷中,佩特拉被称为“Rekem”。

历史

佩特拉通常被认为是纳巴特王国的首都。它北通大马士革,南经亚喀巴湾可到印度洋和红海,西面是加沙,东面的沙漠背后是波斯湾。

佩特拉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尚无定论。根据其中陵墓半埃及半希腊的样式估计,佩特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之后,很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2世纪末,随着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的衰落,纳巴特王国开始兴盛。公元106年,纳巴特王国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3世纪时,可能是由于萨珊波斯帝国的崛起和红海海上贸易的兴盛,作为陆路交通要塞的佩特拉渐渐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1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统治该地一个多世纪。13世纪末埃及苏丹拜巴尔一世到过此地。1812年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是第一个描述该地的欧洲人。

建筑

佩特拉因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闻名。这里的岩石呈褐色、红色、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等。各种不同颜色岩石的扭曲岩层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颜色曲线。佩特拉古城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名为“蛇道”。峡谷最宽处约

7米,最窄处仅2米。2004年一家伦敦的建筑公司正在此设计一条造价二百万英镑的游客过道。

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凿在陡岩上的宏伟的卡兹尼神殿。入口有罗马柱,殿内有圣母像和壁画。另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城中还有许多寺院、住宅、浴室、墓窟等,大多凿山而建。

现状

佩特拉现有100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里。

1985年12月6日佩特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1989年电影《圣战奇兵》中印第安那〃琼斯到此地寻找圣杯,使佩特拉蜚声远播。

2005年5月,秘鲁的马丘比丘成为了佩特拉的姐妹城市。两个城市都在所属文明中有着中心地位,并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2009年电影《变形金刚:复仇之战》中六位至尊金刚的墓即在此地。

2.库塞尔阿姆拉城堡

库塞尔阿姆拉城堡(QuseirAmra),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位于约旦首都安曼以东85千米处,坐落在艾兹赖格地区。这座古老的沙漠城堡是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在如今的叙利亚及约旦沙漠中修建的众多行官之—,也是倭马亚时代保留下来的最完好的一处建筑群。在倭马亚王朝强盛时期,哈里发下令建造了大大小小三十余座沙漠宫殿,作为他出游时的游乐场所和驻军的营地。库塞尔阿姆拉城堡便是其中之一。无可厚非的是,该建筑物对于了解伊斯兰艺术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的特征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城内所保留的壁画更是那个时期的杰出艺术代表。

 建筑风格

库塞尔阿姆拉城堡,是一组方形石砌建筑物,主要由一个会客厅、三条拱形走廊和一个罗马式结构的浴室组成。小娱乐宫、会客厅和浴室是库塞尔阿姆拉城堡建筑中仅存下来的几处建筑,其它的建筑在悠久的历史岁月后绝大部分都已化为废墟。哈里发王朝崇尚享乐,所以浴室建造的格外讲究,共有四个房间,分别为更衣室、温水浴室、冷水浴室、蒸气浴室,与罗马的浴室十分相似。这些建筑墙体是用方石砌成的,厚重而又牢固。房顶有的呈半球形,也有的拱顶呈圆筒形。建筑内部的墙壁和拱顶全部以绘画装饰,这些壁画可能是出自于叙利亚或阿拉伯的艺术家的杰作。

哈里发还负责组织修建了壮观的大马士革大清真寺。这个建筑物的扬名正是得益于库塞尔这个名字,库塞尔是小城堡的意思,这完全是由于其尺寸的确很小而得名的,但是丰富多姿的装饰物足以弥补了空间上的狭小,这些装饰物使其独具特色,韵味十足。

 人文资源

许多19世纪的大官邸仍然存在;使房屋变的雅致的新雕刻门、复杂的珊瑚制品以及硬木家具在这个里仍然能找到。长久以来,商人们漂洋过海到达波斯湾甚至远至葡萄牙,他们不但带回了异国的商品,更带回了异域的文化。经过了与本土文化逐步的磨合,最终形成了今天库塞尔阿姆拉城堡当地人独特的语言与生活方式。传自波斯湾的铜制造型大门,以及独特的古老珊瑚建筑都是库塞尔文化的骄傲。

库塞尔阿姆拉城堡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它的房屋及营造物的建筑尤其独特。绝大多数建筑物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或之前,建筑材料取源于当地,包括墙壁用的珊瑚石,支撑木门用的红树林柱子,以及雕刻复杂的百叶窗。村落,拉穆堡垒,斯瓦希里住宅博物馆和驴子避难所都是值得每个旅客参观的地方。在

19世纪60和70年代,这里是挑运工和其他陆地游客在几个月的风尘仆仆的跋涉后寻找慰藉的目的地,它的名气不可避免地传播开来,旅游业代替了帆船制造业和农业,成为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与它的沿着海岸线往南的相对来说更发达一些的邻居相比,库塞尔还一直保持着过去的风格。

这个城堡建立时间至少是14世纪,甚至更早。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里及其周围的地方那个从葡萄牙人手中移到阿曼人手中,最后受英国人统治。在19世纪阿曼统治时期,这个岛处于繁荣时期,因为盛产象牙、红树林木材和从内部驶往中东的奴隶而成为贸易中心。人丁兴旺,库塞尔成为东非海岸的斯瓦希里和阿拉伯艺术中心,也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中心。

 当地特色

公元14世纪,库塞尔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发达的城邦。来自阿拉伯、波斯及印度的商人每年来到东非沿岸。他们带来了印度洋对岸的陶瓷、地毯等奢侈品,在家里摆一个雕像,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家居时尚。无论是硬朗的材质还是夸张的色彩和形态,这些带着些许神秘的光怪陆离的饰品虽然多以深褐色为主,摆在家中却非常夺目,眼下已被越来越多的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广州人所接纳,然而在遥远的非洲,中国的瓷器、木门等文化味道很重的物件正被非洲人用来装饰家居。

有些人家的整面墙都用中国瓷盘来装饰,库塞尔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国陶瓷在东非的集散地,被当地人称作是中国古瓷器的仓库。

如果乘船到库塞尔阿姆拉城堡,走进充满神秘色彩的石炉镇,穿过迷宫似的窄巷,见精美的木门时,你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库塞尔阿姆拉城堡大街小巷里各家各户的木门是当地独特的风景,从木门的制作风格和款式可以窥见当年外来文化对它的影响。圆拱、方形门楣很有中国古代大门的影子,多数大门上有铜制尖门钉,现已成为装饰品和财富的象征。

3.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Umer-Rasas(KastromMefa'a)

批准时间:2004年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市以东120公里处,方圆约2.5平方公里,是地中海地区面积最大的考古场所之一,那里有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建筑。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利比亚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埃及古文明相比,利比亚的古迹更加丰富。有罗马人、腓尼基人、希腊人和古利比亚人留下的历史古迹。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迹起初是罗马的一个军营,后来在公元5世纪左右发展成为一个城镇。这个遗迹中有16个教堂,还有保存完好的镶嵌图案的地板, 是利比亚目前保留较好的三个名胜古迹中最著名的一个。它建于公元前1000年的腓尼基时代,古罗马人和拜占庭人曾生活在这里,古建筑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化和文明的特色。神殿、露天剧场、市场、凯旋门、角斗场、浴场等考古区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古罗马时代的大理石雕塑、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整体建筑富丽堂皇,气势宏大,体现了古罗马时代的建筑特色,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公元四世纪,城市遭到外族入侵,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使乌姆赖萨斯受到严重破坏。1983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莱波蒂斯考古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地理概述

这里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它地理位置优越,北处地中海南岸,海岸线长达1900公里,四季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可以让游客尽情地享受阳光与沙滩。南部和内陆有绵延不绝的沙漠,而沙漠湖泊与绿山瀑布又是利比

亚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另外,利比亚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如此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城市遗址,竟然是两千多年以前建造的。它是地中海沿岸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古罗马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大莱波蒂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当年北非的一大港口,也是当时与加达梅斯城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桥梁。利比亚北部在古代本是迦太基人的领地。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汪达尔人,在前后500多年期间,乌姆赖萨斯逐渐发展成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置身于发掘后的考古区,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罗马帝国那气势非凡的宏大与壮观。这不仅因它曾作为这座城市而占地广大,更由于在它的断壁残垣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价值。那一座座气势如虹的古罗马建筑,线条之流畅,雕刻之精美,令人眼花缭乱。作为将近2000年前古罗马人生活的重要城市和贸易港口,这座古城的布局,具有典型的罗马建筑风格。城市街道规划井然有序。其城区的建筑布局呈长方形,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名德古玛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街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西南部。建造于公元1~2世纪的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乌姆赖萨斯剧场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

形成和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

 发展历史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文化遗产,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是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遗址。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于汪达尔人,前后共500多年。其间,乌姆赖萨斯逐渐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是北非一大港。曾是该市的臣民、后来为罗马皇帝的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在该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罗马世界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宏大的建筑物、人工港口、市场、仓库、工场和居民区。

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公元3世纪初,乌姆赖萨斯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公元4世纪对乌姆赖萨斯可谓祸不单行。公元363-367年,城市遭到奥斯图里部落的洗劫,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公元365年)更是雪上加霜,使乌姆赖萨斯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占领迦太基城,取代了罗马人在北非的地位。在汪达尔人统治时期(公元439-534年),城墙被拆除,这座历史名城完全暴露在部落的侵扰与沙漠的蚕食面前。直到拜占庭时期(公元534-624年)乌姆赖萨斯开始

偶有建设,但从规模上已经缩小成一个村镇。物换星移,1649年法国旅行家杜兰德造访了乌姆赖萨斯,描述了这里的遗迹情况,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法国在17世纪、英国在18世纪将这里的大理石柱和浮雕运往本土。现在英国和马耳他一些著名建筑上就有乌姆赖萨斯运去的材料。1912年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后开始了乌姆赖萨斯考古区的发掘工作,而大规模的发掘和保护则是在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进行的。198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因乌姆赖萨斯考古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地位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建筑布局 乌姆赖萨斯考古区的建筑呈一个个长方形,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称德古马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可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大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的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乌姆赖萨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的西南部。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乌姆赖萨斯剧场建于公元1-2世纪,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则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大剧场是一座石灰石和大理石结合的建筑,石灰石采自乌姆赖萨斯以南5公里的地方,大理石的来源一说是从罗马开出的船上的压仓物,一说是采自地中海沿岸。大剧场内原有许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可惜完整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只在舞台的两侧各有一尊立像,另有一些被保存在的黎波里的古堡博物馆中。

除了这座拱门外,塞维洛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位期间开工完成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新建了两条街道,扩建了海港,使10000吨的船只可以直达城外卸货。目前人们还可以看到的新会堂和西门外的猎人浴场都是塞维洛王朝期间的建筑。公元235年,塞维洛王朝结束,乌姆赖萨斯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出现先前那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大规模兴建。

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首都的黎波里市东123公里处。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


相关文章

  • 佩特拉:隐于沙漠峡谷的玫瑰城
  • 千百年来,人们相信<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不过是阿拉伯神话传说,而当我来到约旦南部沙漠岩谷中的佩特拉古城遗迹时,故事中那句咒语:"芝麻,开门吧",好像真在现实世界中重现 ...查看


  • 阿拉伯动荡
  • 2010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爆发了激烈的政治动荡,迄今已经导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国的政权发生更迭,叙利亚依旧处于严重的内部冲突之中.海外媒体和学界把这轮政治动荡称为"阿拉伯之春"[1]."阿拉伯觉醒& ...查看


  • 黑帮大佬杜月笙:不让后人走黑道
  • 黑帮大佬杜月笙:不让后人走黑道 1931年6月9日,是旧上海的一个大日子.这一天,上海滩名人杜月笙的杜家祠堂举办落成典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据当时报纸记载:上午9时,6支 仪仗队从"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仪仗队过江时, ...查看


  • 名人评价兵马俑的话
  • 1.中国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物,昭示着中国伟大的未来. 2.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 ...查看


  • 从阿富汗尼到萨达姆--泛阿拉伯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从阿富汗尼到萨达姆--泛阿拉伯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马小红 西亚非洲,2000.2 [内容提要] 泛阿拉伯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在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世界影响广泛.本文首先全面论述了泛阿拉伯主义从阿富汗尼到萨达姆的发展历程,指出萨达姆的泛阿拉伯 ...查看


  • 民主化与复兴伊斯兰_三十年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
  • ()---内容提要 在过去30年间,西亚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变迁大体经历了 石油繁荣与政治动荡,对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以及穆斯林世界对全球化回应的三个阶段.自1990年代以来,西亚阿拉伯国家所进行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成效不明显,威权主义政体迄今依然 ...查看


  • 国外网友选出26个媲美童话世界的旅游胜地!
  • 外国著名网站BuzzFeed跟据Quora网站网民的提议,选出了26个媲美童话世界的旅游胜地. 1. 新天鹅堡,德国 新天鹅堡建造于1868年,是巴伐利亚国王Ludwig II远离烦嚣,寻求庇护的藏身之处.直到1886年,国王Ludwig ...查看


  •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
  • 从<爱在西元前>浅谈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耳机中缓缓播放着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这熟悉的曲调早已深深印在脑海,同样熟悉的还有这些歌词,虽 ...查看


  • 迪拜公主,沙漠里的月亮仙女
  • <天方夜谭>里说起阿拉伯公主,总是夸赞她们"犹如满月般俊美".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公主们正是沙漠里的月亮仙女.她们甜美的长相和高贵的气质,让许多人惊呼"美得像画里走出来的",其中萨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