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延伸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以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采用品牌延伸战略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战略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品牌研究成果的综述,进一步的了解品牌延伸,同时得出,在延伸如何影响原品牌以及品牌延伸的长期后果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品牌策略 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现状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广告费用的日益高涨, 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据统计,在20世纪70-80 年代企业向市场退出的新产品中,真正获得成功的仅占20% ,其中有 30-35% 的新产品因为不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过高的市场初期导入费用而失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就是充分利用已由品牌名称和品牌资产, 通过延伸转移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国外资料显示,凡是业绩优秀的消费品公司, 在开拓新产品时,有95% 采用了品牌延伸策略进入市场。在一项调查中曾指出, 在 1977 年至1984 年间,所有进入超级市场的新产品中,有40%是通过品牌延伸而完成的。然而,品牌延伸涉及原有品牌的市场定位的变化,消费者对不同种类新产品的接受能力以及品牌资产的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与品牌延伸有关的理论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和前延课题之一。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西方学术界在品牌延伸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
一、国外品牌延伸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广告界的“鼻祖”大卫·奥格威提出品牌形象理论,到80年代末营销专家Aaker建立“品牌资产学说”乃至如今品牌管理已成为大公司的核心理念。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品牌延伸的理论成果进行综述
1.品牌延伸策略的认识。在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进一步研究中,人们发现,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由产品的品牌所提供的先验知识的影响,不同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存在着形象上的差异,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行为。Mcfadden ,Kamakura和Russell,McCulloch根据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偏好矩阵运用对数多项式离散选择模型对消费者的品牌选择问题做了深入地研究,并将消费者对不同品牌选择概率的大小作为品牌市场定位的依据。优秀的品牌代表着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够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往往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对象,并可获得高于一般品牌的成交价格。因此,品牌作为一种市场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成为企业占领市场和获得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Tauber 在 1979 年发表了著名的学术论文“品牌授权延伸, 新产品得益于老品牌”,较全面的分析了品牌延伸的意义和价值,系统的提出了品牌延伸的一系列理论研究问题。Park和Trout却指出,品牌延伸将会造成消费者的心理混乱,影响原有品牌的市场定位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Tauber在1981年所发表的论文中也指出,不成功的产品延伸将严重影响到其原有的品牌。Aaker,Keller,Smith和Park等人在1990年至1993年期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对影响品牌延伸成败的关键要素以及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使人们对品牌延伸策略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此外,Keller和Aaker还对品牌的多重延伸问题进行了
探讨,提出了核心品牌向相关性较小的产品延伸时可采用连续性引入的策略。
2.品牌延伸要素的研究。随着对品牌延伸策略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影响品牌延伸的关键要素做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Boush,Bridges,Aaker和Herry和Farquhar,Park和Milbel等众多学者认为品牌延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两方面的要素: 一是消费者对核心品牌的感知质量。二是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相似性。Daniel,smih和park等人指出任何品牌延伸的市场效果都将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核心品牌的特性,包括核心品牌的强势度和核心品牌已有的延伸产品数目。二是延伸产品的特性,包括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现有产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当这种相似性很高时,消费者更有信心根据原品牌及其所属产品对延伸产品的品质做出推断,同时延伸产品可以更多承继其它产品所产生的广告溢出效应;还包括产品评价模式,即对延伸产品的评价是更多依赖购买时的视觉观察,还是更大依赖试用和购后的体验。属于前一种类型的产品被称为搜寻品,后一种类型的产品被称为经验产品,他们认为,核心品牌对经验产品的影响力要大于对搜寻产品的影响力,因而对后者的延伸更容易成功;第三种因素包括延伸产品的市场发展阶段。三是延伸产品的市场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消费者对延伸产品的了解程度和竞争者的数量。当消费者在延伸产品领域的知识相对缺乏,则感知的购买风险会更大,从而更依赖于著名品牌所提供的信息,所以此时品牌延伸所发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竞争者越多,尤其是市场上有影响的品牌越多,新品牌越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注意,此时采用延伸策略似乎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同。延伸产品和核心品牌之间的相似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产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功能方面的相似程度和消费者群体,分校渠道以及销售程序的相同性Daniel,smih和park等人认为“相似性”对品牌延伸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 1)
供方相似性效应,指延伸产品和核心品牌的原有产品间能够共享分销渠道和分销队伍等市场资源。( 2)需方相似性效应,指消费者能够从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主观相似性程度一般是通过对消费者抽样后所做的心理测验来测定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对自然界不同种类物体的认知存在着由“度”而构成的梯度结构。因此,物体的归类和比较可以通过“度”来表示的。
3.消费者评价延伸产品的过程。大多数品牌延伸研究,关注的是消费者根据哪些因素形成对延伸产品的态度,但也有少量研究探索了消费者评价延伸产品的过程。很多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这个过程,Fiske和Pavelchak的模型认为,新的对象的评价涉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评价对象与现有的某类事物匹配,如果匹配成功,有关该类事物的情感就可以应用于该新的对象,评价过程就此结束。如果匹配不成功,也就是新的对象与头脑中关于某类事物的知识不一致,那么评价 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即逐步处理阶段。在此一阶段,消费者根据对评价对象各个属性的偏好,加权计算出总的偏好分数。类似的,一些提出了判断某一概念或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别的两阶段模型,其认为,判断第一阶段很迅速,主要是决定新的对象的属性是否与现有类别的属性一致或匹配;当明显的匹配或明显的不匹配时,评价或判断过程就会结束;当某些属性匹配,某些属性不匹配时,判断将进入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将从各属性层面进行仔细比较,以决定评价对象是否属于该类别成员。在布什和罗克的模型中,提出延伸产品和原品牌之间的匹配性,与延伸评价反应之间存在一种倒U关系,即越匹配或越不匹配的延伸较中等匹配的延伸评价时间越短。既然延伸评价过程取决于延伸产品与原品牌是否相似和匹配, 那么有助于提高相似性或匹配性判断的因素,就有可能对延伸评价过程产生影响。一些学者基于这种考虑,探索了情绪在品牌
延伸评价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正面情绪有助于消费者发现评价对象与现有某类事物之间的细微关系,从而更可能将其归类到该类事物中。在归类或分类的判断中,正面的情绪将提高把评价对象视为某类事物成员的可能性。具体到品牌延伸评价中,判断延伸产品是否与原品牌类似或匹配,同样受到消费者评价时的情绪影响。巴克等人认为,对于很近的延伸,延伸产品与原品牌相重叠的内容或属性很多,因此判断他们是否类似受情绪的影响较小。同样,当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的联系本身是存在的,但表现又不是很明显,此时情绪对相似性的判断影响最大。
4.品牌延伸价值的评估。品牌延伸价值的评估对于进行正确的品牌延伸决策和指导品牌战略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品牌延伸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Daniel,smih和park等人认为,品牌延伸的价值在于与独立品牌在新产品的市场导入期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差异,并建立了以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为评估目标函数的统计分析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品牌延伸策略而引入市场的新产品比通过独 立品牌引入的新产品能获得平均 8.3% 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使广告费用降低8.7% 。从总体上看,有关品牌延伸的价值评估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人们更多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影响延伸决策模型和具有较好预测意义的品牌延伸价值评估模型。
二国内品牌延伸研究
国内品牌理论研究开始于80年代,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历史比较短,这方面的相关理论大多从西方引进,真正涉及到品牌延伸的研究直到90年代中叶才开始。在这发展之中,尤以中山大学卢泰宏的研究为显著,他提出以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来研究品牌延伸,并进行了框架性假设,推动了品牌延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品
牌延伸策略方面蔡静、黄静在我国企业品牌延伸策略探析指出分别从市场、产品、环境的角度出发。品牌延伸风险方面,张学睦在《品牌延伸路要走好》中指出,品牌延伸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使用,这是企业在品牌延伸认知方面存在的误区。品牌延伸的条件方面,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大多数是和有关品牌延伸的策略或者品牌风险研究放在一起。其中,施娟在《品牌延伸需要产品支持》一文中论述了产品策略与品牌延伸的联系,认为品牌延伸的条件与产品策略有关。江智强在“论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条件、关键和保障——兼谈如何成功品牌延伸”一文中提出“品牌延伸的成功是品牌强势整合市场上的各种有利因素、机会和延伸策略、营销策略的结果”这一与众不同的观点。品牌延伸的评估方面;卢泰宏提出了品牌延伸成功率评估模型:W=f(S.P.R.A.M)=f(X1,X2,X3,„X13,X14,X15)其中W代表成功率,S代表品牌相似度,P代表品牌强势度,R代表品牌认知度,A则代表品牌联想度,M表示营销竞争力。该模型就是研研究上述五大因子和15个变量。依据实际测量的数据,通过多变量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最终目的是得出诸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顺序。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以上国内外品牌延伸发展过程及成果中可以看出,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重视。但是,国内外关于品牌延伸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关于品牌延伸策略的认识、关于品牌延伸要素的研究和关于品牌延伸价值的评估。品牌延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社会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目前对这一过程的内在复杂机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现有的研究成果
均建立在对各种案例和问卷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缺乏用以描述品牌延伸过程的理论模型。同时通过中外文献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国内外品牌延伸研究的重点有许多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存在差异:国外论文更多侧重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而国内论文更多侧重定性描述和分析;国外论文侧重某一方面的分析较多,而综合分析较少。
参考文献
【1】 邵一鸣.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
【2】 周志民《品牌管理》[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
【3】 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4】 周明,易怡;品牌延伸对品牌权益影响实证研究 [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5期
【5】 卢泰宏.品牌资产评估的模型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88—96
【6】 张学睦.品牌延伸路要走好[J].价格月刊,1998(6):45—48
【7】 符国群.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1(3):62—67
【8】 江智强.论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条件、关键和保障——兼谈如何成功品牌延伸[J].
商业研究,2002(12):100—103
【9】 韩经论,赵军.论品牌定位与品牌延伸的关系[J].南开管理评论,2002(8):46—50
【10】 Aker,D.A.&Keller,K.L.Consumer Evaluation and Brand Extensi on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0,(54)
【11】 Keller,K.L.&Aaker,D.A .The Effect of Sequential Introduction of Brand
Extensions [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2,( 29)
【12】 Reddy S. K ; Holak S . K . &Bhat S. . To Ext end or Not to Extend: Success
Determinants of Line Extensions [J]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4, ( 31) .
品牌延伸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以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采用品牌延伸战略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战略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品牌研究成果的综述,进一步的了解品牌延伸,同时得出,在延伸如何影响原品牌以及品牌延伸的长期后果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品牌策略 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现状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广告费用的日益高涨, 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据统计,在20世纪70-80 年代企业向市场退出的新产品中,真正获得成功的仅占20% ,其中有 30-35% 的新产品因为不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过高的市场初期导入费用而失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就是充分利用已由品牌名称和品牌资产, 通过延伸转移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国外资料显示,凡是业绩优秀的消费品公司, 在开拓新产品时,有95% 采用了品牌延伸策略进入市场。在一项调查中曾指出, 在 1977 年至1984 年间,所有进入超级市场的新产品中,有40%是通过品牌延伸而完成的。然而,品牌延伸涉及原有品牌的市场定位的变化,消费者对不同种类新产品的接受能力以及品牌资产的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与品牌延伸有关的理论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和前延课题之一。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西方学术界在品牌延伸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
一、国外品牌延伸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广告界的“鼻祖”大卫·奥格威提出品牌形象理论,到80年代末营销专家Aaker建立“品牌资产学说”乃至如今品牌管理已成为大公司的核心理念。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品牌延伸的理论成果进行综述
1.品牌延伸策略的认识。在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进一步研究中,人们发现,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由产品的品牌所提供的先验知识的影响,不同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存在着形象上的差异,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行为。Mcfadden ,Kamakura和Russell,McCulloch根据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偏好矩阵运用对数多项式离散选择模型对消费者的品牌选择问题做了深入地研究,并将消费者对不同品牌选择概率的大小作为品牌市场定位的依据。优秀的品牌代表着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够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往往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对象,并可获得高于一般品牌的成交价格。因此,品牌作为一种市场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成为企业占领市场和获得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Tauber 在 1979 年发表了著名的学术论文“品牌授权延伸, 新产品得益于老品牌”,较全面的分析了品牌延伸的意义和价值,系统的提出了品牌延伸的一系列理论研究问题。Park和Trout却指出,品牌延伸将会造成消费者的心理混乱,影响原有品牌的市场定位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Tauber在1981年所发表的论文中也指出,不成功的产品延伸将严重影响到其原有的品牌。Aaker,Keller,Smith和Park等人在1990年至1993年期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对影响品牌延伸成败的关键要素以及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使人们对品牌延伸策略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此外,Keller和Aaker还对品牌的多重延伸问题进行了
探讨,提出了核心品牌向相关性较小的产品延伸时可采用连续性引入的策略。
2.品牌延伸要素的研究。随着对品牌延伸策略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影响品牌延伸的关键要素做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Boush,Bridges,Aaker和Herry和Farquhar,Park和Milbel等众多学者认为品牌延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两方面的要素: 一是消费者对核心品牌的感知质量。二是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相似性。Daniel,smih和park等人指出任何品牌延伸的市场效果都将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核心品牌的特性,包括核心品牌的强势度和核心品牌已有的延伸产品数目。二是延伸产品的特性,包括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现有产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当这种相似性很高时,消费者更有信心根据原品牌及其所属产品对延伸产品的品质做出推断,同时延伸产品可以更多承继其它产品所产生的广告溢出效应;还包括产品评价模式,即对延伸产品的评价是更多依赖购买时的视觉观察,还是更大依赖试用和购后的体验。属于前一种类型的产品被称为搜寻品,后一种类型的产品被称为经验产品,他们认为,核心品牌对经验产品的影响力要大于对搜寻产品的影响力,因而对后者的延伸更容易成功;第三种因素包括延伸产品的市场发展阶段。三是延伸产品的市场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消费者对延伸产品的了解程度和竞争者的数量。当消费者在延伸产品领域的知识相对缺乏,则感知的购买风险会更大,从而更依赖于著名品牌所提供的信息,所以此时品牌延伸所发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竞争者越多,尤其是市场上有影响的品牌越多,新品牌越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注意,此时采用延伸策略似乎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同。延伸产品和核心品牌之间的相似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产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功能方面的相似程度和消费者群体,分校渠道以及销售程序的相同性Daniel,smih和park等人认为“相似性”对品牌延伸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 1)
供方相似性效应,指延伸产品和核心品牌的原有产品间能够共享分销渠道和分销队伍等市场资源。( 2)需方相似性效应,指消费者能够从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主观相似性程度一般是通过对消费者抽样后所做的心理测验来测定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对自然界不同种类物体的认知存在着由“度”而构成的梯度结构。因此,物体的归类和比较可以通过“度”来表示的。
3.消费者评价延伸产品的过程。大多数品牌延伸研究,关注的是消费者根据哪些因素形成对延伸产品的态度,但也有少量研究探索了消费者评价延伸产品的过程。很多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这个过程,Fiske和Pavelchak的模型认为,新的对象的评价涉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评价对象与现有的某类事物匹配,如果匹配成功,有关该类事物的情感就可以应用于该新的对象,评价过程就此结束。如果匹配不成功,也就是新的对象与头脑中关于某类事物的知识不一致,那么评价 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即逐步处理阶段。在此一阶段,消费者根据对评价对象各个属性的偏好,加权计算出总的偏好分数。类似的,一些提出了判断某一概念或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别的两阶段模型,其认为,判断第一阶段很迅速,主要是决定新的对象的属性是否与现有类别的属性一致或匹配;当明显的匹配或明显的不匹配时,评价或判断过程就会结束;当某些属性匹配,某些属性不匹配时,判断将进入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将从各属性层面进行仔细比较,以决定评价对象是否属于该类别成员。在布什和罗克的模型中,提出延伸产品和原品牌之间的匹配性,与延伸评价反应之间存在一种倒U关系,即越匹配或越不匹配的延伸较中等匹配的延伸评价时间越短。既然延伸评价过程取决于延伸产品与原品牌是否相似和匹配, 那么有助于提高相似性或匹配性判断的因素,就有可能对延伸评价过程产生影响。一些学者基于这种考虑,探索了情绪在品牌
延伸评价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正面情绪有助于消费者发现评价对象与现有某类事物之间的细微关系,从而更可能将其归类到该类事物中。在归类或分类的判断中,正面的情绪将提高把评价对象视为某类事物成员的可能性。具体到品牌延伸评价中,判断延伸产品是否与原品牌类似或匹配,同样受到消费者评价时的情绪影响。巴克等人认为,对于很近的延伸,延伸产品与原品牌相重叠的内容或属性很多,因此判断他们是否类似受情绪的影响较小。同样,当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的联系本身是存在的,但表现又不是很明显,此时情绪对相似性的判断影响最大。
4.品牌延伸价值的评估。品牌延伸价值的评估对于进行正确的品牌延伸决策和指导品牌战略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品牌延伸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Daniel,smih和park等人认为,品牌延伸的价值在于与独立品牌在新产品的市场导入期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差异,并建立了以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为评估目标函数的统计分析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品牌延伸策略而引入市场的新产品比通过独 立品牌引入的新产品能获得平均 8.3% 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使广告费用降低8.7% 。从总体上看,有关品牌延伸的价值评估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人们更多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影响延伸决策模型和具有较好预测意义的品牌延伸价值评估模型。
二国内品牌延伸研究
国内品牌理论研究开始于80年代,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历史比较短,这方面的相关理论大多从西方引进,真正涉及到品牌延伸的研究直到90年代中叶才开始。在这发展之中,尤以中山大学卢泰宏的研究为显著,他提出以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来研究品牌延伸,并进行了框架性假设,推动了品牌延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品
牌延伸策略方面蔡静、黄静在我国企业品牌延伸策略探析指出分别从市场、产品、环境的角度出发。品牌延伸风险方面,张学睦在《品牌延伸路要走好》中指出,品牌延伸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使用,这是企业在品牌延伸认知方面存在的误区。品牌延伸的条件方面,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大多数是和有关品牌延伸的策略或者品牌风险研究放在一起。其中,施娟在《品牌延伸需要产品支持》一文中论述了产品策略与品牌延伸的联系,认为品牌延伸的条件与产品策略有关。江智强在“论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条件、关键和保障——兼谈如何成功品牌延伸”一文中提出“品牌延伸的成功是品牌强势整合市场上的各种有利因素、机会和延伸策略、营销策略的结果”这一与众不同的观点。品牌延伸的评估方面;卢泰宏提出了品牌延伸成功率评估模型:W=f(S.P.R.A.M)=f(X1,X2,X3,„X13,X14,X15)其中W代表成功率,S代表品牌相似度,P代表品牌强势度,R代表品牌认知度,A则代表品牌联想度,M表示营销竞争力。该模型就是研研究上述五大因子和15个变量。依据实际测量的数据,通过多变量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最终目的是得出诸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顺序。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以上国内外品牌延伸发展过程及成果中可以看出,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重视。但是,国内外关于品牌延伸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关于品牌延伸策略的认识、关于品牌延伸要素的研究和关于品牌延伸价值的评估。品牌延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社会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目前对这一过程的内在复杂机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现有的研究成果
均建立在对各种案例和问卷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缺乏用以描述品牌延伸过程的理论模型。同时通过中外文献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国内外品牌延伸研究的重点有许多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存在差异:国外论文更多侧重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而国内论文更多侧重定性描述和分析;国外论文侧重某一方面的分析较多,而综合分析较少。
参考文献
【1】 邵一鸣.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
【2】 周志民《品牌管理》[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
【3】 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4】 周明,易怡;品牌延伸对品牌权益影响实证研究 [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5期
【5】 卢泰宏.品牌资产评估的模型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88—96
【6】 张学睦.品牌延伸路要走好[J].价格月刊,1998(6):45—48
【7】 符国群.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1(3):62—67
【8】 江智强.论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条件、关键和保障——兼谈如何成功品牌延伸[J].
商业研究,2002(12):100—103
【9】 韩经论,赵军.论品牌定位与品牌延伸的关系[J].南开管理评论,2002(8):46—50
【10】 Aker,D.A.&Keller,K.L.Consumer Evaluation and Brand Extensi on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0,(54)
【11】 Keller,K.L.&Aaker,D.A .The Effect of Sequential Introduction of Brand
Extensions [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2,( 29)
【12】 Reddy S. K ; Holak S . K . &Bhat S. . To Ext end or Not to Extend: Success
Determinants of Line Extensions [J]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4,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