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有删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传(有删节)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程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 (帝)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 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粥、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愚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现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傅。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全陵,又作《字说》 ,多穿凿傅会。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黠《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流,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匿。"作《辩奸论》以剌之。

安石性强忮①,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讼。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忮;zhi,刚愎、狠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属文动笔如飞属:通"嘱",嘱咐

B.侠又坐窜岭南坐:被判罪

C.或衣垢不浣浣:洗

D.鲜不为大奸患鲜:少

【小题2】以下四个选项中,都能体现王安石强硬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②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③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④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⑤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⑥天变不是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当欧阳修申请退休的时候,有人挽留他,王安石却极力排斥。

B.当时的宋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延上下都归罪于王安石,王安石遂被罢相。

C.王安石生活俭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

D.王安石当宰相,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宋王朝的不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3分)

(2)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3分)

阅读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3分)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2)(3分) 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

解析【小题1】属:写

【小题1】①所说的是王安石具有远大的志向。③非王安石所为。④所说的是王安石俭朴的品质。

【小题1】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苏洵就认为王安石很可能是个奸诈的人。

【小题1】(1)主要赋分点:补出以“之”,示,之(2)主要赋分点:致,去,雨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来源:学科网ZXXK]

王安石的议论文章高深奇丽,能用许多文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自己的信仰很坚定,慷慨有改变世俗风气的志向。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在全国颁布推行。

欧阳修请求辞官回乡,冯京奏请让欧阳修留任,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把韩琦当作国家的支柱。像这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就会败坏一个地方,在朝廷就会败坏朝廷,留他有什么用?”皇帝于是听从了王安石的看法。在这个时候,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依靠他们来树立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他的人,富弼、韩琦,是他曾经跟随的人,司马光、范镇,是所交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排斥他们。

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曹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王安石乱了天下!”神宗也开始犹豫怀疑了,于是免掉了王安石的宰相,改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管理江宁府。

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的封号。

当初,王安石给《诗》、《书》、《周礼》三本书作注解,写完之后,在学校里颁布发行,天下人把王安石所写的这些注解称为“新义”。晚年他在金陵居住的时候,又写了《字说》一书,其中的内容多为穿凿附会。当时求学的人,没有人敢于不学习王安石的书的。官府只用这作为录取读书人的标准,因此没有一个读书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先儒解释经典的文字,全部被废弃不用。废黜《春秋》之类的书,不让这类书在学校里出现,以至于《春秋》被戏称为“断烂朝报”。

王安石还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对待自己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大多数人都称许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

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是否可行,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到王安石商议变法时,在朝廷上与反对者争执不下,王安石引经据典,抒发自己的观点辩论时滔滔不绝,众人无言以对。他甚至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变不必畏惧,祖宗的法令制度也不足以效法,他人的流言蜚语不足以顾虑。”

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传(有删节)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程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 (帝)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 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粥、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愚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现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傅。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全陵,又作《字说》 ,多穿凿傅会。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黠《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流,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匿。"作《辩奸论》以剌之。

安石性强忮①,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讼。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忮;zhi,刚愎、狠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属文动笔如飞属:通"嘱",嘱咐

B.侠又坐窜岭南坐:被判罪

C.或衣垢不浣浣:洗

D.鲜不为大奸患鲜:少

【小题2】以下四个选项中,都能体现王安石强硬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②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③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④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⑤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⑥天变不是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当欧阳修申请退休的时候,有人挽留他,王安石却极力排斥。

B.当时的宋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延上下都归罪于王安石,王安石遂被罢相。

C.王安石生活俭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

D.王安石当宰相,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宋王朝的不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3分)

(2)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3分)

阅读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3分)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2)(3分) 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

解析【小题1】属:写

【小题1】①所说的是王安石具有远大的志向。③非王安石所为。④所说的是王安石俭朴的品质。

【小题1】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苏洵就认为王安石很可能是个奸诈的人。

【小题1】(1)主要赋分点:补出以“之”,示,之(2)主要赋分点:致,去,雨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来源:学科网ZXXK]

王安石的议论文章高深奇丽,能用许多文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自己的信仰很坚定,慷慨有改变世俗风气的志向。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在全国颁布推行。

欧阳修请求辞官回乡,冯京奏请让欧阳修留任,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把韩琦当作国家的支柱。像这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就会败坏一个地方,在朝廷就会败坏朝廷,留他有什么用?”皇帝于是听从了王安石的看法。在这个时候,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依靠他们来树立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他的人,富弼、韩琦,是他曾经跟随的人,司马光、范镇,是所交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排斥他们。

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曹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王安石乱了天下!”神宗也开始犹豫怀疑了,于是免掉了王安石的宰相,改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管理江宁府。

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的封号。

当初,王安石给《诗》、《书》、《周礼》三本书作注解,写完之后,在学校里颁布发行,天下人把王安石所写的这些注解称为“新义”。晚年他在金陵居住的时候,又写了《字说》一书,其中的内容多为穿凿附会。当时求学的人,没有人敢于不学习王安石的书的。官府只用这作为录取读书人的标准,因此没有一个读书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先儒解释经典的文字,全部被废弃不用。废黜《春秋》之类的书,不让这类书在学校里出现,以至于《春秋》被戏称为“断烂朝报”。

王安石还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对待自己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大多数人都称许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

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是否可行,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到王安石商议变法时,在朝廷上与反对者争执不下,王安石引经据典,抒发自己的观点辩论时滔滔不绝,众人无言以对。他甚至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变不必畏惧,祖宗的法令制度也不足以效法,他人的流言蜚语不足以顾虑。”

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相关文章

  • [王安石传(有删节)]阅读答案附译文
  • 王安石传(有删节)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 ...查看


  • [杜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 杜纯传 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人亦莫知.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咏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坐. 熙宁 ...查看


  •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 文言文阅读 (19分)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 ...查看


  • 知己说阅读答案及翻译
  • 篇一:知己说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二:知己说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三:知己说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 ...查看


  •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阅读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 ...查看


  • 我心归去(有删节)阅读答案
  • 阅读以下文章,完成4题.(23分) 我心归去(有删节) 韩少功 ①我在圣·纳赛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 ...查看


  • 江南的冬景(有删节)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江南的冬景(有删节) 郁达夫 (1)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 ...查看


  • 大地重现(有删节)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 大地重现(有删节) 刘烨园 ①那些书很像冬天--凝望北方遒劲.疏朗的高枝的时候,一条大河在深远地流,仿佛流在创世前清光寂寥的夜色里. ②也很像故土的榕树--在清晨的雾里,密匝匝的浓叶下垂落缕缕潮湿的气根,鸟群的叫声在 ...查看


  • 2012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A .顺遂慕x īn 琼楼玉宇qi ïng .su ì 吉兆.zh ào 歆.. B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