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1 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伴随症状,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脾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

3)避免接触异味,煎炒,辛辣,烟熏等刺激物,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及痰的色,质,量以及呼吸,神志,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气急鼻煽,紫绀,烦躁不安,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目睛及鼻腔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屏气或抽搐不停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

1)饮食易消化,富于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

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以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

1)初轻咳时,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或侧卧位,必要时吸痰。

2)服药,哺乳,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

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十九 瘾疹

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以皮肤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汁,发无定处,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

1)感受外邪史。

2)既往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血虚风燥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毛织品,化纤衣服不要贴身穿。经常剪指甲,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发疹的时间,部位,性质,瘙痒的程度,舌脉的变化。

2) 若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有明显窒息感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3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束表者,服药后以微微出汗为佳,注意避风保暖。

2)血虚风燥者,要坚持服药至痊愈。

4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宜,不宜过饱,流质或半流质,多饮水。禁辛辣刺激,鱼腥等

食物。

2)风热犯表者,多食清咽利喉之品。

3)风寒束表者,忌食生冷,宜热食。

4)血虚风燥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宜进清补,平补之品。

3 情志护理

本病较顽固,易反复,应劝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疹发时避免精神紧张,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风热犯表高热汗出者,多喝温开水,遵医嘱针刺降温。

2)皮疹剧痒者,遵医嘱可搽外用止痒水。

3)风寒束表者,接触冷水,冷风,多喝热茶,注意保暖防寒。

4)血虚风燥者,午后或夜间瘙痒加剧不能入睡时,遵医嘱针刺或给予镇静剂。

5)喉头水肿者,做好喉部护理,如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变化时,立即报告医师,

及时配合抢救。

6)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针刺或给予缓泻剂。

3 健康指导

1)宣传本病知识,帮助患者寻找诱发因素,一经确认立即避免接触。

2)指导患者起居有常,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本病复发。

二十 湿疮

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湿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

1)皮损表现,瘙痒程度。

2)生活方式,排便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藴证,血虚风燥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湿热浸淫者,室内宜干燥;脾虚湿藴者,室温略高。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皮疹性状大小,渗出,糜烂程度,瘙痒及全身情况。

2)若发现患者皮肤反复滋水,淋漓,浸润成片,痒甚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 保持皮肤清洁,皮损处忌用热水,肥皂水清洗。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遵医嘱服用清热利湿,健脾止痒药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4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及发物之品。

2)若发现某种食物能加重或诱发本病时,应禁忌食。

5 情志护理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急躁,忧虑心情,多劝慰使之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疾

病的信心

6 临证(症)施护

1)湿热浸淫者,保持皮损部位干燥,剧痒难以入寐时遵医嘱针刺。

2)脾虚湿藴,糜烂渗出时,遵医嘱中药药液湿敷。

3)血虚风燥,剧痒时,遵医嘱用耳针或艾灸止痒。

3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预防知识。

2)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疾病反复。

3)患病期间,暂缓预防注射。

4)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治疗信心。

二十一 白庀

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所致。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皮屑,抓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银屑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

1)皮损表现。

2)病程,饮食习惯,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血燥证,血虚风燥证,瘀滞肌肤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如出现大量脱屑,皮肤潮红等症状时,宜安排单人房间,

严格床边隔离,做好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皮疹分布的部位,颜色,大小,鳞屑多少,瘙痒程度,有无出血点及同形

反应。

2) 患者突然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或痛痒剧烈,烦躁不安者,

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护理。

3给药护理

1)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为宜。

2) 血热血燥患者宜偏凉服。

3) 血虚风燥患者可饭后服。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油腻食物,忌鱼腥,辛辣刺激等

食物和酒类

5 情志护理

此病较顽固,易复发,应勤于患者沟通,避免急躁不安情绪,忌怒,心情舒畅,

保持良好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风热血燥者,瘙痒剧烈,遵医嘱外用中药膏涂擦。

2)血虚风燥者,遵医嘱用中药浴治疗。

3)瘀滞肌肤,皮损肥厚者,遵医嘱给予中药制剂膏外擦。

4)换药前温水洗浴,再用软毛巾轻轻搓去鳞屑,不宜硬剥。禁用碱性肥皂和热水烫

洗。换药时严格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5)对顽固性皮损,擦药后宜用油纸或纱布服帖,保持药物疗效。

3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

2)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本病的危害,指导患者采用心理咨询和宣泄方法,以缓解

紧张,焦虑,自卑等情绪。

3)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必要时加以记录,定期复查,为医师治疗疾病提

供线索。

4)指导患者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及适当的文体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5)指导患者合理调配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发物;室温宜凉爽,忌热水烫澡,避免搔

抓。

二十二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

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厘米为标准,随着

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

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

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

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

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二十三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 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2)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3) 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

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4) 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2 石膏未干固护理

1)石膏未干固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

形或折断

2)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付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

压捏。

3 石膏干固后护理

1)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

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2)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

续出血征象,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

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4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

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5 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二十四 椒疮

因外感风热邪毒,内有脾胃积热,内外合邪,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或邪毒淤积所致。以睑内有砂涩微痒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胞睑,与脾胃有关。沙眼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

1)患者所住环境,个人卫生习惯。

2)眼部症状,有无视物模糊。

3)心理社会状况。

4)眼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5)辩证:风热客睑证、热毒壅盛证、血热瘀滞证。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执行接触性隔离。

c患者的毛巾,脸盆,手帕,衣物等定期暴晒或消毒。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密切观察患眼的痒、干涩、痛、分泌物、羞明流泪及视力变化。

3)给药护理

内服中药宜温服。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

5)情志护理

劝慰患者控制情绪,不易激动,避免肝火上炎。

6)临证(症)施护

a眼痒、干涩、痛者,遵医嘱滴用眼药水。

b眼分泌物多时,遵医嘱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水去渣后洗眼。

c眼睛畏光、流泪时,应当避光,必要时配戴护眼镜。

3健康指导

1) 椒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其毒邪常附着在患眼的分泌物及泪液中,易经手、

毛巾、水源等传染他人,应加强其防治。

2) 指导患者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水源充足的地方提倡流动水洗脸,不

用手揉眼。

3) 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应挂在通风处或晒干,以免传染他人。

4) 患病期间不宜去游泳馆游泳。

5)稳定情绪,避免肝火上炎

二十五 圆胬内障

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晶珠失养所致。以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晶珠,与肝、肾、脾有关。老年性白内障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 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 视物模糊症状。

3) 心理社会状况。

4) 眼部检查结果。

5) 辩证:肝肾不足证、脾虚气弱证。

2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a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查。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 患者出现眼胀、头痛、眼压增高时,报告医师。

b若需手术治疗时,术前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及二便等情况。

C术后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4) 饮食护理

a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含硒、锌的食物,有利于患眼的恢复。

b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

5)情志护理

a 患者安心静养,勿恼怒。

b 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a术后指导患者在一周内应减少头部活动及弯腰用力动作。

b实施人工晶体植入者,散瞳应慎重,遵医嘱执行。

3健康指导

1) 积极治疗,以控制或减缓晶珠混浊的发展。时机成熟,遵医嘱实施手术治疗。

2)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3) 注意饮食调护,宜食益气、补血之品,忌辛辣煎炸食物。

二十六 云雾移睛

因神膏为邪所乘,混浊不清;或气血亏虚,目窍失养所致。以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神膏,与肝、肾有关。玻璃体混浊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 高度近视、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史。

2) 眼前有无云雾飘动及“闪光”感。

3) 心理社会状况。

4) 眼部检查结果。

5) 辩证:肝肾亏损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蒸证。

2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a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患者不宜剧烈活动。对新近眼底出血者,侧卧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用镇静剂。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严密观察患者的视功能变化。

b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如感冒发热时,应及时报告医师。

3) 给药护理

a对手术患者,滴眼药水应嘱患者勿抓眼部敷料,避免感染。

b中药汤剂宜温服。阴虚血热者,宜饭后凉服。

4) 饮食护理

a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食物。

b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5) 情志护理

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安心静养,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a气滞血瘀者遵医嘱使用中药液作电离子透入。

b肝肾亏损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3健康指导

1) 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保护视力,避免剧烈运动。

2) 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过用目力和头部震动。

3) 预防感冒,应定期查眼底,防止视网膜脱离。

4) 心情舒畅,避免激动。

5) 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炸之品。

二十六七 特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及需要抢救的患者。

2) 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需监测救治的患者。

3) 严重复合伤及大面积烧伤患者。

2护理要求

1) 专人护理,有条件者将患者安置到抢救室或监护室。

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做好交接班及危重护理记录。

3) 准备抢救仪器、器械和抢救药物。

4) 及时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 了解患者心理,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6) 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二十七八 一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病情危重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2) 各种大手术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3) 生活可以部分自理,但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填写护理记录。

2) 做好基础护理,临证(症)施护。

3) 做好情志护理,给予心理疏导。

4) 认真做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二十九 二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病情趋于稳定,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

2) 病情较稳定,仍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

3) 慢性病、年老体弱需搀扶下地活动者,需协助完成各项生活护理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 定时观察患者病情、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做好临证(症)施护及护理记录。

2) 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

3) 根据不同疾病,做好饮食调理及情志护理。

4) 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三十 三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各种病情稳定、恢复期的患者。

2) 一般慢性病、手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期、正常产妇等。

3) 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临证(症)施护。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指导患者

的饮食及休息。

2) 向患者介绍有关规章制度,注意遵守作息时间,配合治疗和护理。

3) 指导患者锻炼,做好情志护理。

4) 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及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1 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伴随症状,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脾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

3)避免接触异味,煎炒,辛辣,烟熏等刺激物,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及痰的色,质,量以及呼吸,神志,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气急鼻煽,紫绀,烦躁不安,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目睛及鼻腔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屏气或抽搐不停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

1)饮食易消化,富于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

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以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

1)初轻咳时,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或侧卧位,必要时吸痰。

2)服药,哺乳,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

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十九 瘾疹

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以皮肤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汁,发无定处,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

1)感受外邪史。

2)既往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血虚风燥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毛织品,化纤衣服不要贴身穿。经常剪指甲,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发疹的时间,部位,性质,瘙痒的程度,舌脉的变化。

2) 若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有明显窒息感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3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束表者,服药后以微微出汗为佳,注意避风保暖。

2)血虚风燥者,要坚持服药至痊愈。

4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宜,不宜过饱,流质或半流质,多饮水。禁辛辣刺激,鱼腥等

食物。

2)风热犯表者,多食清咽利喉之品。

3)风寒束表者,忌食生冷,宜热食。

4)血虚风燥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宜进清补,平补之品。

3 情志护理

本病较顽固,易反复,应劝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疹发时避免精神紧张,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风热犯表高热汗出者,多喝温开水,遵医嘱针刺降温。

2)皮疹剧痒者,遵医嘱可搽外用止痒水。

3)风寒束表者,接触冷水,冷风,多喝热茶,注意保暖防寒。

4)血虚风燥者,午后或夜间瘙痒加剧不能入睡时,遵医嘱针刺或给予镇静剂。

5)喉头水肿者,做好喉部护理,如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变化时,立即报告医师,

及时配合抢救。

6)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针刺或给予缓泻剂。

3 健康指导

1)宣传本病知识,帮助患者寻找诱发因素,一经确认立即避免接触。

2)指导患者起居有常,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本病复发。

二十 湿疮

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湿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

1)皮损表现,瘙痒程度。

2)生活方式,排便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藴证,血虚风燥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湿热浸淫者,室内宜干燥;脾虚湿藴者,室温略高。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皮疹性状大小,渗出,糜烂程度,瘙痒及全身情况。

2)若发现患者皮肤反复滋水,淋漓,浸润成片,痒甚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 保持皮肤清洁,皮损处忌用热水,肥皂水清洗。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遵医嘱服用清热利湿,健脾止痒药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4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及发物之品。

2)若发现某种食物能加重或诱发本病时,应禁忌食。

5 情志护理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急躁,忧虑心情,多劝慰使之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疾

病的信心

6 临证(症)施护

1)湿热浸淫者,保持皮损部位干燥,剧痒难以入寐时遵医嘱针刺。

2)脾虚湿藴,糜烂渗出时,遵医嘱中药药液湿敷。

3)血虚风燥,剧痒时,遵医嘱用耳针或艾灸止痒。

3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预防知识。

2)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疾病反复。

3)患病期间,暂缓预防注射。

4)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治疗信心。

二十一 白庀

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所致。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皮屑,抓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银屑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

1)皮损表现。

2)病程,饮食习惯,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血燥证,血虚风燥证,瘀滞肌肤证。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如出现大量脱屑,皮肤潮红等症状时,宜安排单人房间,

严格床边隔离,做好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皮疹分布的部位,颜色,大小,鳞屑多少,瘙痒程度,有无出血点及同形

反应。

2) 患者突然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或痛痒剧烈,烦躁不安者,

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护理。

3给药护理

1)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为宜。

2) 血热血燥患者宜偏凉服。

3) 血虚风燥患者可饭后服。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油腻食物,忌鱼腥,辛辣刺激等

食物和酒类

5 情志护理

此病较顽固,易复发,应勤于患者沟通,避免急躁不安情绪,忌怒,心情舒畅,

保持良好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风热血燥者,瘙痒剧烈,遵医嘱外用中药膏涂擦。

2)血虚风燥者,遵医嘱用中药浴治疗。

3)瘀滞肌肤,皮损肥厚者,遵医嘱给予中药制剂膏外擦。

4)换药前温水洗浴,再用软毛巾轻轻搓去鳞屑,不宜硬剥。禁用碱性肥皂和热水烫

洗。换药时严格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5)对顽固性皮损,擦药后宜用油纸或纱布服帖,保持药物疗效。

3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

2)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本病的危害,指导患者采用心理咨询和宣泄方法,以缓解

紧张,焦虑,自卑等情绪。

3)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必要时加以记录,定期复查,为医师治疗疾病提

供线索。

4)指导患者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及适当的文体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5)指导患者合理调配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发物;室温宜凉爽,忌热水烫澡,避免搔

抓。

二十二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

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厘米为标准,随着

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

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

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

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

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二十三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 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2)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3) 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

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4) 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2 石膏未干固护理

1)石膏未干固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

形或折断

2)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付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

压捏。

3 石膏干固后护理

1)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

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2)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

续出血征象,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

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4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

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5 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二十四 椒疮

因外感风热邪毒,内有脾胃积热,内外合邪,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或邪毒淤积所致。以睑内有砂涩微痒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胞睑,与脾胃有关。沙眼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

1)患者所住环境,个人卫生习惯。

2)眼部症状,有无视物模糊。

3)心理社会状况。

4)眼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5)辩证:风热客睑证、热毒壅盛证、血热瘀滞证。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执行接触性隔离。

c患者的毛巾,脸盆,手帕,衣物等定期暴晒或消毒。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密切观察患眼的痒、干涩、痛、分泌物、羞明流泪及视力变化。

3)给药护理

内服中药宜温服。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

5)情志护理

劝慰患者控制情绪,不易激动,避免肝火上炎。

6)临证(症)施护

a眼痒、干涩、痛者,遵医嘱滴用眼药水。

b眼分泌物多时,遵医嘱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水去渣后洗眼。

c眼睛畏光、流泪时,应当避光,必要时配戴护眼镜。

3健康指导

1) 椒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其毒邪常附着在患眼的分泌物及泪液中,易经手、

毛巾、水源等传染他人,应加强其防治。

2) 指导患者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水源充足的地方提倡流动水洗脸,不

用手揉眼。

3) 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应挂在通风处或晒干,以免传染他人。

4) 患病期间不宜去游泳馆游泳。

5)稳定情绪,避免肝火上炎

二十五 圆胬内障

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晶珠失养所致。以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晶珠,与肝、肾、脾有关。老年性白内障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 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 视物模糊症状。

3) 心理社会状况。

4) 眼部检查结果。

5) 辩证:肝肾不足证、脾虚气弱证。

2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a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查。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 患者出现眼胀、头痛、眼压增高时,报告医师。

b若需手术治疗时,术前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及二便等情况。

C术后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4) 饮食护理

a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含硒、锌的食物,有利于患眼的恢复。

b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

5)情志护理

a 患者安心静养,勿恼怒。

b 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a术后指导患者在一周内应减少头部活动及弯腰用力动作。

b实施人工晶体植入者,散瞳应慎重,遵医嘱执行。

3健康指导

1) 积极治疗,以控制或减缓晶珠混浊的发展。时机成熟,遵医嘱实施手术治疗。

2)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3) 注意饮食调护,宜食益气、补血之品,忌辛辣煎炸食物。

二十六 云雾移睛

因神膏为邪所乘,混浊不清;或气血亏虚,目窍失养所致。以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神膏,与肝、肾有关。玻璃体混浊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 高度近视、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史。

2) 眼前有无云雾飘动及“闪光”感。

3) 心理社会状况。

4) 眼部检查结果。

5) 辩证:肝肾亏损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蒸证。

2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a按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患者不宜剧烈活动。对新近眼底出血者,侧卧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用镇静剂。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严密观察患者的视功能变化。

b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如感冒发热时,应及时报告医师。

3) 给药护理

a对手术患者,滴眼药水应嘱患者勿抓眼部敷料,避免感染。

b中药汤剂宜温服。阴虚血热者,宜饭后凉服。

4) 饮食护理

a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食物。

b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5) 情志护理

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安心静养,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a气滞血瘀者遵医嘱使用中药液作电离子透入。

b肝肾亏损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3健康指导

1) 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保护视力,避免剧烈运动。

2) 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过用目力和头部震动。

3) 预防感冒,应定期查眼底,防止视网膜脱离。

4) 心情舒畅,避免激动。

5) 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炸之品。

二十六七 特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及需要抢救的患者。

2) 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需监测救治的患者。

3) 严重复合伤及大面积烧伤患者。

2护理要求

1) 专人护理,有条件者将患者安置到抢救室或监护室。

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做好交接班及危重护理记录。

3) 准备抢救仪器、器械和抢救药物。

4) 及时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 了解患者心理,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6) 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二十七八 一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病情危重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2) 各种大手术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3) 生活可以部分自理,但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填写护理记录。

2) 做好基础护理,临证(症)施护。

3) 做好情志护理,给予心理疏导。

4) 认真做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二十九 二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病情趋于稳定,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

2) 病情较稳定,仍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

3) 慢性病、年老体弱需搀扶下地活动者,需协助完成各项生活护理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 定时观察患者病情、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做好临证(症)施护及护理记录。

2) 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

3) 根据不同疾病,做好饮食调理及情志护理。

4) 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三十 三级护理

1护理指征

1) 各种病情稳定、恢复期的患者。

2) 一般慢性病、手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期、正常产妇等。

3) 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临证(症)施护。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指导患者

的饮食及休息。

2) 向患者介绍有关规章制度,注意遵守作息时间,配合治疗和护理。

3) 指导患者锻炼,做好情志护理。

4) 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及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相关文章

  •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
  •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1 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规划必须经由职代会通过.院务会通过同时要下红头文件.要有会议记录.会议内容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 ...查看


  • 二级中医院评审现场人员准备材料
  •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访谈人员准备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3.1医院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1.3.2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1 ...查看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查看


  • 中医院二甲护理组整改措施doc (1)
  • 中医院护理部针对评审为题整改计划和措施 2012年10月,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甲"中医院评审专家组对我院"二甲"创建工作进行了评审,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现场访谈等形式的评审,对我院的护理工作大部分给 ...查看


  •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 风 湿 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 录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231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236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242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查看


  • 护理培训计划
  • 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我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补充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第一阶段(毕业后1-5年或护士) 一.培训要求: 1.巩固在校所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及护理专业知识. 2.初步 ...查看


  • 永川区中医医院2011年中医优质护理工作总结(2)
  • 永川区中医医院2011年 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在总结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以 ...查看


  • 进修心得体会
  • 进修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圆满的画上了句号.细数这六个月来的短暂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这次医院选派我出去进修学习,除了因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部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 ...查看


  • 优质护理自评报告
  • 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自评报告 我院自2010年10月响应卫生部及省.市.县卫生局的号召,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护理同仁的努力下,使我院护理工作得到深化,从一个试点病房逐渐扩展到两个科室,并始终坚持以病人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