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说课稿.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佛店中学的刘玉玲,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切磋一起学习,恳请各位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此课我分了三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三课时:我国的地势特征。这节课包括三级阶梯的总特征和具体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以及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三部分内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对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所以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需要的信息和工具,使教学更生动、直观。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等。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下面就我的教学做一下回顾:

一堂课的好坏,导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这节课的导入,我运用了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来启发学生我国地势到底是怎样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母亲河来于天上,归于大海

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基本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好奇。

接着我展示了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首先引导学生看图例,让他们明白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学生观察。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学生容易的答出了:西高东低。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学生也较容易的答出了三部分。通过这一步,学生对我国的地势特征有了一个直观和初步的认识,并且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识图的能力。

在有了初步的感官后,我接下来展示了“我国东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在这个环节我并没有直接讲解,给了他们一个提示有可能是幻灯片的哪种形式。而是让学生做出猜测,让他们根据这个剖面图画一张简略的示意图。(我给了他们2分钟时间让讨论,最后让2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下面画,这个两个学生画对了。)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读图、画图会很顺利地将中国地势特征分析出来并刻画在大脑里。

在学生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势特点后,接下来深入学习每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我通过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图及让学生看他们手里边“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每一阶梯及分界线,然后让一个学生去黑板写出分界线。接下来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各

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每步都是先让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的方法完成。通过这一步,培养了学生读图、合作能力。表格有利于知识归纳,清晰。便于学生识记。

在了解完我国地势的总特征及具体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开始这节课的第三部分内容,地势对我国的影响,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先将问题交给学生,展示幻灯片,让他们讨论、交流,然后做出评价。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这种分布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2)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让学生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向东流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在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用展示黄果树瀑布的一幅图和我国一些水电站的分布图来突破,得出结论: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4)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说到到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时我告诉他们,看待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之间是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就成为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到此完成了,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对这节课做出了小结,问学生们,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呢?后面为了加强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和对这节课学习的检测,我展示了几个习题,还让他们完成课本上的活动练习。通过检测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河流,交通

这种板书设计清晰,明了,学生一看就能明白这节课学的什么,表格的形式容易让学生识记。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觉的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重点较突出,本课的重点应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以及阶梯分界线,没

阶梯主要地形区。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 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地势剖面图, 请2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简单示意图, 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 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势特点。 不足之处:我是第一次教地理课,所以对知识的熟练度和把握度不是很好,教学中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对于教学中难点的突破觉得还是很欠缺。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佛 店 中 学 刘 玉 玲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佛店中学的刘玉玲,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切磋一起学习,恳请各位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此课我分了两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就是第二课时:我国的地势特征。

2. 教学内容

中国地势特征:包括三级阶梯的总特征和具体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以及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三部分内容。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总特征,读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范围,找到并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并能够在地图上填绘出来。

2.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此教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的。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个要素)。

4.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对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

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需要的信息和工具,使教学更生动、直观。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说学情、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于是我抓住学生的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依据新课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综合分析法:依据新课标基本理念3改变地理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感悟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大江会东去?一江春水为什么会向东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地势特征”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入手,对地形有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观看后,让学生谈感受。教师导入:通过刚才的画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

岭、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哪个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地势和地形?(因为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中国的地势又有什么特征呢?(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2. 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提供和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图例分析:

1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观察,从而做到从定性到定量,从小学认识水平到中学认识水平的过渡。

那么,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解释什么是剖面图,学生会想到比方说切蛋糕,切苹果,切面包等,这样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 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 然后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再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一起看黑板做出纠正与评价。

(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 ,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读图、提问) 画图会很顺利地将中国地势特征分析出来并刻画在大脑里。

3. 巩固提高,强化新知

(投影)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 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 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继续提问) 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大陆架概念)

然后组织学生对照书上的图2.1、2.2,读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背着或照着课本图将三级阶梯分界线填在教材23页空白图上,再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填注三级阶梯的界线,这样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教师放沿北纬32°自西向东的地理事物的图片,使学生通过景观感受我国地势的特点。(感受图片,加强直观性)

4. 合作交流,熟悉国情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四个问题。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 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让学生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向东流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在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用一个小实验演示。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来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这样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降低了难度。

(4)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会想到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时老师就要告诉同学们,看待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之间是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就成为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5.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①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级阶梯,海拔高还是低? ②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哪个地形区、有什么特点?

③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附近有哪些山脉?

依据:这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根据时间把握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参考答案: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对外交流;)

以上这几个问题根据难易程度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悉了国情。

6. 整合练习,转化能力

接着做一个填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反思: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具备了地形和地势的基础知识,针对中国这样特定区域的地形和地势知识,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归纳,在学习中培养从地形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中国地理的《地形和地势》一节和七年级下册各区域中地形内容相比,难度不大,更容易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更宜于接受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利用视频资料、地形图、景观图片和卫星图片多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构建认识中国地形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 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 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 幅示意图, 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 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佛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马晓霞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佛店中学的刘玉玲,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切磋一起学习,恳请各位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此课我分了三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三课时:我国的地势特征。这节课包括三级阶梯的总特征和具体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以及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三部分内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对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所以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需要的信息和工具,使教学更生动、直观。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等。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下面就我的教学做一下回顾:

一堂课的好坏,导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这节课的导入,我运用了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来启发学生我国地势到底是怎样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母亲河来于天上,归于大海

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基本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好奇。

接着我展示了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首先引导学生看图例,让他们明白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学生观察。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学生容易的答出了:西高东低。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学生也较容易的答出了三部分。通过这一步,学生对我国的地势特征有了一个直观和初步的认识,并且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识图的能力。

在有了初步的感官后,我接下来展示了“我国东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在这个环节我并没有直接讲解,给了他们一个提示有可能是幻灯片的哪种形式。而是让学生做出猜测,让他们根据这个剖面图画一张简略的示意图。(我给了他们2分钟时间让讨论,最后让2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下面画,这个两个学生画对了。)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读图、画图会很顺利地将中国地势特征分析出来并刻画在大脑里。

在学生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势特点后,接下来深入学习每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我通过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图及让学生看他们手里边“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每一阶梯及分界线,然后让一个学生去黑板写出分界线。接下来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各

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每步都是先让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的方法完成。通过这一步,培养了学生读图、合作能力。表格有利于知识归纳,清晰。便于学生识记。

在了解完我国地势的总特征及具体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开始这节课的第三部分内容,地势对我国的影响,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先将问题交给学生,展示幻灯片,让他们讨论、交流,然后做出评价。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这种分布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2)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让学生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向东流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在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用展示黄果树瀑布的一幅图和我国一些水电站的分布图来突破,得出结论: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4)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说到到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时我告诉他们,看待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之间是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就成为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到此完成了,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对这节课做出了小结,问学生们,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呢?后面为了加强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和对这节课学习的检测,我展示了几个习题,还让他们完成课本上的活动练习。通过检测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河流,交通

这种板书设计清晰,明了,学生一看就能明白这节课学的什么,表格的形式容易让学生识记。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觉的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重点较突出,本课的重点应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以及阶梯分界线,没

阶梯主要地形区。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 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地势剖面图, 请2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简单示意图, 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 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势特点。 不足之处:我是第一次教地理课,所以对知识的熟练度和把握度不是很好,教学中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对于教学中难点的突破觉得还是很欠缺。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佛 店 中 学 刘 玉 玲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佛店中学的刘玉玲,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切磋一起学习,恳请各位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此课我分了两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就是第二课时:我国的地势特征。

2. 教学内容

中国地势特征:包括三级阶梯的总特征和具体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以及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三部分内容。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总特征,读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范围,找到并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并能够在地图上填绘出来。

2.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此教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的。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个要素)。

4.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对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

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需要的信息和工具,使教学更生动、直观。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说学情、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于是我抓住学生的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依据新课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综合分析法:依据新课标基本理念3改变地理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感悟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大江会东去?一江春水为什么会向东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地势特征”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入手,对地形有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观看后,让学生谈感受。教师导入:通过刚才的画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

岭、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哪个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地势和地形?(因为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中国的地势又有什么特征呢?(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2. 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提供和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图例分析:

1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观察,从而做到从定性到定量,从小学认识水平到中学认识水平的过渡。

那么,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解释什么是剖面图,学生会想到比方说切蛋糕,切苹果,切面包等,这样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 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 然后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再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一起看黑板做出纠正与评价。

(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 ,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读图、提问) 画图会很顺利地将中国地势特征分析出来并刻画在大脑里。

3. 巩固提高,强化新知

(投影)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 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 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继续提问) 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大陆架概念)

然后组织学生对照书上的图2.1、2.2,读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背着或照着课本图将三级阶梯分界线填在教材23页空白图上,再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填注三级阶梯的界线,这样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教师放沿北纬32°自西向东的地理事物的图片,使学生通过景观感受我国地势的特点。(感受图片,加强直观性)

4. 合作交流,熟悉国情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四个问题。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 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让学生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向东流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在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用一个小实验演示。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来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这样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降低了难度。

(4)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会想到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时老师就要告诉同学们,看待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之间是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就成为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5.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①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级阶梯,海拔高还是低? ②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哪个地形区、有什么特点?

③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附近有哪些山脉?

依据:这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根据时间把握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参考答案: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对外交流;)

以上这几个问题根据难易程度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悉了国情。

6. 整合练习,转化能力

接着做一个填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反思: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具备了地形和地势的基础知识,针对中国这样特定区域的地形和地势知识,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归纳,在学习中培养从地形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中国地理的《地形和地势》一节和七年级下册各区域中地形内容相比,难度不大,更容易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更宜于接受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利用视频资料、地形图、景观图片和卫星图片多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构建认识中国地形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 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 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 幅示意图, 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 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佛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马晓霞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