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观世界的解读--课堂教学的评价

在整体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作为改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具体微观的,在课堂教学中,改革的关键点还是在过程、环节和细节上。

因为课堂教学的推进中,一些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着各种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系统。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部分、因子,即要素。教学系统是由教学要素按其内部联系、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

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在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中,各个要素的基本功能表现为:教学信息是教学能容及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师,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设计不是将这些要素简单和孤立地叠加,而是要对每一个要素进行功能分配,涉及各个活动的的环节和细节,还要对各个要素互相配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功能进行整体设计。因此,它应当是依照一定教学思想和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指导下,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对课堂的评价就有抓手了,评什么?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文化(教学信息、教学媒体)建设如何,以及教学目标在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体现如何,因为教学目标是锁定远航的明灯。

评课理念:教师进步的阶梯。

评课的目的: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评课原则:实话实说,评者与教者形成“心理零距离”。

评课

一、    教师

教的如何?

1. 是否明确教学目标?

2. 教师是如何呈现核心知识?

3.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

4. 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

5. 是否做到讲解详略得当?

6. 是否注重学法指导?

7. 注重课堂提问的效果和次数?

8. 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9. 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加以平衡?

二、学生

学得如何?

1. 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目标?

2. 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3. 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4. 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5. 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6. 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三、课堂文化

[一]、教学信息的呈现

1.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2.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3.是否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4.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

5.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7.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学校的硬件条件的提高,教学手段的不断地更新也是与时俱进。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的基本要求是恰当、规范、高效。由于多媒体的普及,我们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尽可能发挥它的作用。在操作时要力求规范,讲求高效,注重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整体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作为改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具体微观的,在课堂教学中,改革的关键点还是在过程、环节和细节上。

因为课堂教学的推进中,一些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着各种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系统。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部分、因子,即要素。教学系统是由教学要素按其内部联系、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

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在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中,各个要素的基本功能表现为:教学信息是教学能容及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师,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设计不是将这些要素简单和孤立地叠加,而是要对每一个要素进行功能分配,涉及各个活动的的环节和细节,还要对各个要素互相配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功能进行整体设计。因此,它应当是依照一定教学思想和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指导下,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对课堂的评价就有抓手了,评什么?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文化(教学信息、教学媒体)建设如何,以及教学目标在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体现如何,因为教学目标是锁定远航的明灯。

评课理念:教师进步的阶梯。

评课的目的: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评课原则:实话实说,评者与教者形成“心理零距离”。

评课

一、    教师

教的如何?

1. 是否明确教学目标?

2. 教师是如何呈现核心知识?

3.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

4. 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

5. 是否做到讲解详略得当?

6. 是否注重学法指导?

7. 注重课堂提问的效果和次数?

8. 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9. 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加以平衡?

二、学生

学得如何?

1. 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目标?

2. 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3. 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4. 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5. 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6. 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三、课堂文化

[一]、教学信息的呈现

1.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2.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3.是否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4.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

5.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7.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学校的硬件条件的提高,教学手段的不断地更新也是与时俱进。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的基本要求是恰当、规范、高效。由于多媒体的普及,我们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尽可能发挥它的作用。在操作时要力求规范,讲求高效,注重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_语文_课标解读_人教版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 一.构成 语文必修5由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四个单元构成. 二.要求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 ...查看


  •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复旦大学 石磊 课程报名 进入课程 (18人评价) 0.2 课程评价 提供学校:复旦大学 院系:经济学系 专业大类:理论经济学 专业:政治经济学 学习模块:通识教育 课程编号:ECON119001.01 学分:2 课时 ...查看


  •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 中高年级语文课程内容及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内容究竟包含哪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选取整合.把握语文课程内容,只能从既渗透.蕴含三个维度,又与其它课程目标相区别的语文课程的五个领域的角度进行. "识字与写字"课程内容及教学建 ...查看


  • 初中地理教案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教案设计 平岗中学:田玉杰 教案设计思路: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做到──问我所思,说我所想.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积累和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的经 ...查看


  • 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解读
  • 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解读 ********系 2******1班 **** ***********号 通过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通读.细读,在结合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如下: 一.对课程性质和理念的解读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程 ...查看


  •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五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陈 洁 <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 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二 世界母语的教育问题 三 近几年语文改革的形势 <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 ...查看


  •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化"
  •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化" 小学教育 张颖 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阅读有着认识字词句.提升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多方面综合作用.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考试中,阅读都是收到广泛关注的焦点. ...查看


  •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一
  •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一 <英语课程标准>共非为四部分,其中就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本次我就将前两部分给大家作一个解读: 第一部分 前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 ...查看


  • 校本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 校本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和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精神,以新教体明电[2014]139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办‚均衡普惠.优质特色.人民满意‛的学校和道德课堂构建为目标,以‚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实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