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硝石矾石散(??????无门验方)

组成:

芒硝1~3克(视病人大便情况而定) 硝石1克 生麦芽30克 木香9克 郁金9g 枯矾1克

适应症:胆胰肿瘤,黑疸,

方解:

1、郁金配这个枯矾,白金丸之义,可化顽痰。

2、加木香,配这个郁金,就是木金散,颠倒木金散,因为木香具有强力的利胆作用,能够扩张胆管,促进胆汁胰液的分泌,所以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有特殊疗效,而且能够行气止痛。

3、硝石是用芒硝的软坚散结。我们说他软坚散结,一般认为他这个电解质,导致肠液分泌,促进这个痞满燥实坚的大便,坚硬的大便排出来,也有的人治疗肿瘤,硝石矾石散这个处方就用来消石。

4、矾石,农村如果水很浑浊,就用矾石来沉淀水,所以矾石也能够化我们血液中的顽痰。

5、生麦芽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把药引入肝经,生麦芽是疏肝的,第二个硝石和矾石都刺激胃,用生麦芽既又能够疏肝护胃,替代方后的大麦粥送服。

方歌:

加味硝石矾石散,郁金枯矾化顽痰;

芒硝麦芽木香配,胆胰肿瘤黑疸专。

组成:

芒硝1~3克(视病人大便情况而定) 硝石1克 生麦芽30克 木香9克 郁金9g 枯矾1克

适应症:胆胰肿瘤,黑疸,

方解:

1、郁金配这个枯矾,白金丸之义,可化顽痰。

2、加木香,配这个郁金,就是木金散,颠倒木金散,因为木香具有强力的利胆作用,能够扩张胆管,促进胆汁胰液的分泌,所以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有特殊疗效,而且能够行气止痛。

3、硝石是用芒硝的软坚散结。我们说他软坚散结,一般认为他这个电解质,导致肠液分泌,促进这个痞满燥实坚的大便,坚硬的大便排出来,也有的人治疗肿瘤,硝石矾石散这个处方就用来消石。

4、矾石,农村如果水很浑浊,就用矾石来沉淀水,所以矾石也能够化我们血液中的顽痰。

5、生麦芽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把药引入肝经,生麦芽是疏肝的,第二个硝石和矾石都刺激胃,用生麦芽既又能够疏肝护胃,替代方后的大麦粥送服。

方歌:

加味硝石矾石散,郁金枯矾化顽痰;

芒硝麦芽木香配,胆胰肿瘤黑疸专。


相关文章

  • 硝石.芒硝.玄明粉与朴硝
  • 硝石.芒硝.玄明粉与朴硝 消石(亦为硝石),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所载.在长期的用药历史过程中,关于消石的认知存在分歧和混淆,特别是在历史上出现的品种变异现象,使我们对古方的应用和对古医家用药经验的理 ...查看


  • 中医内科学 1
  •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 ...查看


  • 试论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对温病学的影响
  • 作者单位:浠水县卫生局(湖北,438200) [摘要]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是一部较早研究<伤寒论>而有一定影响的医学著作,该书在理.法.方.药方面对<伤寒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并有相当的补充和发辉.庞 ...查看


  •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如下: (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 1.木中木 肉桂 桂枝 桂心 芥子. 2.木中火 蜀椒. 3.木中土 干姜 生姜 半夏 鸡子黄 赤小豆 伏龙肝.党参. 4.木中 ...查看


  • 桂林古本 伤寒论 方证
  • 桂林古本原文 一.六经总纲 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麻桂杏甘 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知膏甘粳 大承气汤:厚枳硝大黄 小承气汤:厚枳实大黄 调胃承气汤:甘草硝大 ...查看


  • 此验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 此验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用毒药和贵重药,全国各地有卖,而且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 二:标本兼治,一到二个疗程(20天一疗程)可达到根治目的. 三:见效快,三到五包见效,一疗程痛止,再服一疗程巩固疗效,如果连服10包痛不止就停服(只有百 ...查看


  • 中医内科处方手册
  • 内容提要 本书以西医内科疾病为纲,中医证候为目.每一疾病介绍内容以概述形式为主,具体涉及中.西医两个方面,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每一证型中,介绍证型名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法与处方:而每一方剂按方源.组成.用法.功效等体例 ...查看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陈建华 参加人25人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 ...查看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1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巩志伟 2013年3月20日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