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问题解决模型"的教学策略

浅谈“构建问题解决模型”的教学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问题解决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解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青岛版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展现给学生,如何帮助学生从解决应用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呢?学习了国培的视频和相关资料,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入手构建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

一、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收集数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筛选问题

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视频教学中,通过磨课建议增加的小组交流整理的信息这一环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可以倾听几种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由于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建立文本模型。

三、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第一、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第四、自我评价,检验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是整册的重点和难点,有这样一组题型:

1. 红花有60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1/3,黄花有多少朵?

2. 红花有60朵,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1/5,黄花有多少朵? 第一种题目是顺向思维,列乘法算式,学生很好理解,第二种题目是逆向思维,用除法列式。刚学习时,一些学生就是分不清两种类型,经常做错,针对这种状况,我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去检验成果:

第一、单位“1”找对了吗?第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写对了吗?第三、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分析对了吗?第四、判断单位“列的乘法或除法算式对吗?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思路,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建立方法模型,形成技能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形成,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如六年级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教学后,先请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应用题什么情况用乘法计算,什么情况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再让学生完成课本有关的对比联系。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例如,第一题数量关系是:红花的朵数×(1+1/3)=黄花的朵数,求黄花的朵数就是求60的(1+1/3)是多少,是求积,所

以列乘法算式60×(1+1/3)。第二道题也是这样一步步分析,数量关系是:黄花的朵数×(1+1/5)=红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这个量是未知的,黄花的朵数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是一个因数,要求一个因数,应该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所以列除法算式60÷(1+1/5)。经过长期反复的推理、比较、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有了深刻的、本质的认识,他们感悟到,当单位“1”已知时,用乘法计算,当单位“1”未知时,用除法计算,形成此列应用题的模型,再解答这些应用题时,很少再有混淆做错。

五、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可利用教室、操场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六年级教材中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后,可以让学小组编两道分别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分数应用题并交换解答。这样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能力,强化了思维。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收集、处理信息---提出、筛选问题---引导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策略---梳理解题思路、建立方法模型---引导实践运用、拓展训练,这几个教学策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

浅谈“构建问题解决模型”的教学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问题解决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解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青岛版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展现给学生,如何帮助学生从解决应用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呢?学习了国培的视频和相关资料,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入手构建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

一、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收集数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筛选问题

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视频教学中,通过磨课建议增加的小组交流整理的信息这一环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可以倾听几种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由于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建立文本模型。

三、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第一、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第四、自我评价,检验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是整册的重点和难点,有这样一组题型:

1. 红花有60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1/3,黄花有多少朵?

2. 红花有60朵,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1/5,黄花有多少朵? 第一种题目是顺向思维,列乘法算式,学生很好理解,第二种题目是逆向思维,用除法列式。刚学习时,一些学生就是分不清两种类型,经常做错,针对这种状况,我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去检验成果:

第一、单位“1”找对了吗?第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写对了吗?第三、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分析对了吗?第四、判断单位“列的乘法或除法算式对吗?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思路,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建立方法模型,形成技能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形成,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如六年级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教学后,先请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应用题什么情况用乘法计算,什么情况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再让学生完成课本有关的对比联系。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例如,第一题数量关系是:红花的朵数×(1+1/3)=黄花的朵数,求黄花的朵数就是求60的(1+1/3)是多少,是求积,所

以列乘法算式60×(1+1/3)。第二道题也是这样一步步分析,数量关系是:黄花的朵数×(1+1/5)=红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这个量是未知的,黄花的朵数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是一个因数,要求一个因数,应该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所以列除法算式60÷(1+1/5)。经过长期反复的推理、比较、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有了深刻的、本质的认识,他们感悟到,当单位“1”已知时,用乘法计算,当单位“1”未知时,用除法计算,形成此列应用题的模型,再解答这些应用题时,很少再有混淆做错。

五、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可利用教室、操场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六年级教材中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后,可以让学小组编两道分别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分数应用题并交换解答。这样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能力,强化了思维。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收集、处理信息---提出、筛选问题---引导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策略---梳理解题思路、建立方法模型---引导实践运用、拓展训练,这几个教学策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


相关文章

  • 6罗杰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第80页"相遇问题" 执教人:诸城市明诚学校 罗杰 一.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 ...查看


  • 错误概念的转变
  •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 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学习者的头脑并非空的容器,他们带着已有的概念走进课堂.这些概念往往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并具顽固性,不易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 ...查看


  • 网络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写作说明 专业从事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相关服务,本团队擅长案例数据分析.编程仿真.图表制作.毕业设 ...查看


  • 培养小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及思考
  • 培养小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及思考 岳口小学 蔡加晓 摘要: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模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 ...查看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与教学策略的实施
  • 摘 要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中掌握数学知识与规律,培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拥有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经过思维活动产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认知.作为小学数学教 ...查看


  •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系统分析
  •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系统分析 作者:李亦菲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年第03期 李亦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硕士生导师. 本次课程改革所编制的大部分学科& ...查看


  • [精品资源]中 外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简 介
  • 中 外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简 介 外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简 介中 外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简 介金凤展翅 目录: 第一部分:中外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知识 ----------3 二. 国外主要课堂教学模式 ...查看


  •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
  •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 饶异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不断出现.本文从博弈理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和重复囚徒困境模型出发,对大学生诚信缺失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囚徒困境大学生诚信 ...查看


  • 小课题开题报告模板(共6篇)
  •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