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摘 要: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激发作者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关键词:积累;情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52-01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沉下来,在作文不时表露。

  二、每天一个小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一个人名垂至今,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实践证明:不会。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浊,翻找史料,如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如《孙权劝学》中孙权的句句忠言让人感到心服口服;如《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用苏丹大灾荒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当然这些图片或影片也不仅仅为了看而看,结合诗句和成语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限于生硬的文字。

  四、教师“下水”,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教师适当的写写下水作文,给学生一个范例,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老师浓缩提炼,有穿透力和心灵辐射的效果,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这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激发,思维的扩展。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此时,你还担心没有真情吗?只要学生能抓住向他们袭来的,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抓住像一根扎到心头的长针,像一阵卷向奔涌而来怒潮,让学生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学,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惊惶。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将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摘 要: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激发作者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关键词:积累;情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52-01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沉下来,在作文不时表露。

  二、每天一个小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一个人名垂至今,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实践证明:不会。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浊,翻找史料,如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如《孙权劝学》中孙权的句句忠言让人感到心服口服;如《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用苏丹大灾荒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当然这些图片或影片也不仅仅为了看而看,结合诗句和成语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限于生硬的文字。

  四、教师“下水”,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教师适当的写写下水作文,给学生一个范例,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老师浓缩提炼,有穿透力和心灵辐射的效果,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这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激发,思维的扩展。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此时,你还担心没有真情吗?只要学生能抓住向他们袭来的,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抓住像一根扎到心头的长针,像一阵卷向奔涌而来怒潮,让学生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学,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惊惶。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将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

  • 07年中考半命题作文
  • 中考题型分类汇编21:半命题作文 2007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六.作文(60分) 23.题目:动力来自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 ...查看


  • 真情实感是写好初中作文的关键
  • [摘 要]真正好的作文都是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许多老师在教授学生作文的时候,只是强调作文的技巧,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结构如何使语言精彩,立意如何新颖等等.这些要素在作文中不是不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 ...查看


  •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教学
  •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教学 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凡筛成 [摘要] 在初中教学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的地位举足轻重.初中是开发学生写作技巧与能力的教学启蒙时期,旨在提高初中生作文写作的技巧与能力.写作材料作文,既要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又要结 ...查看


  • 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模式运用探析
  •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情况不尽如人意.探究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尝试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初中作文教学由传统机械写作转向真情实 ...查看


  • 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模式运用探析 1
  •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情况不尽如人意.探究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尝试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初中作文教学由传统机械写作转向真情 ...查看


  •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初探
  • [摘要]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实中,很多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写作教学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仍然谈"文"色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突破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 突破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初 中学生已有小学语文为基础,具备了造句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结束后还不能写出像样的作文.这不是我们的要求过高,而是我们教者没抓住学生作文的难点进 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是泛泛的次数作业,学生也草率了事 ...查看


  • 关于_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作文_的案例分析
  • 关于"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作文"的 案例分析 陈 颖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江苏启东226200) [摘 要]教学中,,纯属应付交差;表达能力欠缺,语言过于苍白;;,思维缺少深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充分发挥范文 ...查看


  • 真实生活,真实情感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真实生活,真实情感 作者:陆佳丽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02期 初中生作文水平差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写作时没有情感的融入,导致初中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