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完整版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

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段全面建设、曲折发展、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是一段在曲折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的艰难过程。在这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道路上,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遭遇过严重的曲折,这些挫折为我们提供了沉痛而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这段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曲折 认识

正文:20世纪中国的历史,是纳入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程的历史,在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肩负起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高举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崭新的探索和实践的历程。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进一步向前推进。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完成了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飞跃。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宣告结束,开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建国初期,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新中国基础还不牢固。在这种形势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了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相继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涉及几亿人的大规模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社会主义变革中,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不仅避免了生产力的下降,而且还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后中共八大召开,它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准确的认清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中共中央1957年在党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在运动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这种进攻进行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受到长期压制和打击。此外,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还造成了党对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这一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后果。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全面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由于党和人民认真的执行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反对经济工作中的冒进倾向,1957年的经济建设得以扎扎实实地进行。这一年虽然发生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幸而没在广大工人、农民中开展反右派斗争,所以是局部性的错误。1957年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这不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而且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短时间改变中国面貌的斗志,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

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以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的泛滥开来。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挫伤,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物价上涨,物资供应紧张,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毛泽东和中央的一些领导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以后,逐步察觉到在农村工作和经济工作中的错误。于是,党中央陆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和步骤来纠正实际工作中“左”的错误。这表明党中央、毛泽东是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的,但是由于党对当时工作中

存在的“左”倾错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也没有从指导思想上总结经验教训,使得纠“左”工作发生了曲折。1959年的庐山会议中途转向,由纠“左”改为“反右”,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国民经济的困难更加严重起来,国家和人民遭到巨大损失。

1960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即在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的主持下,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这是这个历史阶段的重要转变。1962年1月召开的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此外,还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为我们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

在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由于党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主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急躁冒进等错误,因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党还能自己纠正经济工作中已经觉察到的一些“左”倾错误。同时,虽然“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还有所发展,但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上的严重错误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由于党的实际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因而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很大一部分物质基础。培养了大批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干部和经济、文化技术人才。还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相比,成就是主要的,第一位的。

这十年中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这个时期工作上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于党中央的集体领导。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也不能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毛泽东个人。这期间,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也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从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主义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然而,他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做了错误的估计,又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1975年。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对各方面进行整顿,形势开始有了好转。但随着整顿的深入,逐渐涉及“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及政策本身,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年底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又陷入混乱。直至十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年的磨难和挫折之后,终于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还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主持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这样,有一个在探索中寻求进步的过程。纵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党带领人民在艰苦卓绝地开辟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其中经历的挫折为我们现在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动也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

2、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党的领导中心地位。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获的巨大成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生命力,也为社会主义新的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只要我们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不仅中华民族可以跃居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也会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事业最后胜利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参考书目:

郭德宏 李玲玉《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山东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编写组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

段治文《中国社会主义进程史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

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段全面建设、曲折发展、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是一段在曲折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的艰难过程。在这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道路上,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遭遇过严重的曲折,这些挫折为我们提供了沉痛而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这段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曲折 认识

正文:20世纪中国的历史,是纳入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程的历史,在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肩负起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高举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崭新的探索和实践的历程。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进一步向前推进。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完成了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飞跃。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宣告结束,开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建国初期,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新中国基础还不牢固。在这种形势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了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相继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涉及几亿人的大规模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社会主义变革中,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不仅避免了生产力的下降,而且还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后中共八大召开,它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准确的认清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中共中央1957年在党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在运动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这种进攻进行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受到长期压制和打击。此外,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还造成了党对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这一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后果。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全面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由于党和人民认真的执行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反对经济工作中的冒进倾向,1957年的经济建设得以扎扎实实地进行。这一年虽然发生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幸而没在广大工人、农民中开展反右派斗争,所以是局部性的错误。1957年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这不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而且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短时间改变中国面貌的斗志,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

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以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的泛滥开来。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挫伤,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物价上涨,物资供应紧张,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毛泽东和中央的一些领导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以后,逐步察觉到在农村工作和经济工作中的错误。于是,党中央陆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和步骤来纠正实际工作中“左”的错误。这表明党中央、毛泽东是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的,但是由于党对当时工作中

存在的“左”倾错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也没有从指导思想上总结经验教训,使得纠“左”工作发生了曲折。1959年的庐山会议中途转向,由纠“左”改为“反右”,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国民经济的困难更加严重起来,国家和人民遭到巨大损失。

1960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即在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的主持下,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这是这个历史阶段的重要转变。1962年1月召开的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此外,还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为我们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

在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由于党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主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急躁冒进等错误,因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党还能自己纠正经济工作中已经觉察到的一些“左”倾错误。同时,虽然“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还有所发展,但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上的严重错误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由于党的实际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因而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很大一部分物质基础。培养了大批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干部和经济、文化技术人才。还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相比,成就是主要的,第一位的。

这十年中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这个时期工作上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于党中央的集体领导。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也不能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毛泽东个人。这期间,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也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从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主义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然而,他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做了错误的估计,又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1975年。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对各方面进行整顿,形势开始有了好转。但随着整顿的深入,逐渐涉及“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及政策本身,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年底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又陷入混乱。直至十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年的磨难和挫折之后,终于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还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主持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这样,有一个在探索中寻求进步的过程。纵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党带领人民在艰苦卓绝地开辟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其中经历的挫折为我们现在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动也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

2、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党的领导中心地位。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获的巨大成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生命力,也为社会主义新的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只要我们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不仅中华民族可以跃居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也会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事业最后胜利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参考书目:

郭德宏 李玲玉《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山东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编写组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

段治文《中国社会主义进程史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相关文章

  •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最新完整版)
  • (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应用范围]: ...查看


  • 马克思哲学原理课后答案完整版(新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绪论 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 ...查看


  • 军事理论提纲完整版
  • 名词解释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制外来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动员: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 ...查看


  • 哲学主观题参考答案
  • 高中政治同步导学与训练 高三年级 第一学期 前言 生活与哲学 三.简答题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请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己有什么积极作用? (1)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查看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教案
  • 复习提问: (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相 ...查看


  • 2014年高考励志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中国通史整合
  • 来自:要学习网 阅读原文 [L]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L] [L]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 ...查看


  • 完整版归纳: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 归纳中国历史时代特征 中国史分期 中国古代史:前2070--1840年 中国近代史分期 分期:政府:晚清政府1840--191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南京国民政府 1927--1949 革命:旧民主主 ...查看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重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难点]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事物发展的前提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理解: ①联系实际,正确理解为什么新事物必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