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通气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毕业论文格式

关于的通气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毕业论文格式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收治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全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临床满意率98.3%。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全面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护理 危重患者  近年来,机械通气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多承受着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对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的关键[1]。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全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2~88岁,平均74.5岁;使用呼吸机时间1~57天,平均9.7天;45例经口气管插管,5例气管切开,10例无创通气。其中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5例。未婚1例,已婚54例,离异5例。  方法:  ⑴环境护理:病区需保持空气流通,整洁、安静,最大限度的将各种原因引起的不适感降至最低。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努力做到轻、准、稳。将监护仪、呼吸机等报警器声调整到最低,为促进患者良好睡眠,在夜间非操作时只开地灯或床头灯。  ⑵管道的护理:①气管切开导管的压迫减轻护理:患者为气管切开时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焦虑和紧张,同时沟通存在障碍,使心理负担加重,故临床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就置管治疗的意义、目的讲明,消除其恐惧情绪。定时对寸带松紧度进行检查调整,减少刺激,使患者舒适度增加。气道保持湿润,防止异物混入,内套管每天至少行2次清洁,防止呼吸道因痰液结痂而阻滞。②气管插管导管压迫减轻护理:患者在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因受气管导管压迫,易出现溃疡、肿胀等,故每天需行1~2次的口腔所理,对牙垫的位置进行检查调整,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气管导管向口腔内一侧较长时间压迫。③呼吸机管道位置护理:将呼吸机管道支架充分利用,调置适宜高度,并采取有效支持。避免支架过高使管道受牵拉而发生移位,出现脱管或使患者感到不适,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不易向气道流入,同时避免了支架过低时,气道受管道的过重压迫。④气管套管气囊充气护理:定时对气管套管气囊放气,放气时先将气道内分泌物吸尽,再将口咽部分泌物吸引,后再对鼻腔内分泌物吸除,将气囊内气体缓慢放掉,最大限度地将气管黏膜受气囊压力下降的刺激造成的不适感降低。⑤鼻饲管的护理:为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率,通常不能经口进食,需将药物及流质饮食经留置鼻饲管注入,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取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胃管保持通畅,并行妥善固定,防止翻身出现牵拉造成恶心不适的发生。鼻饲量需依据患者自身的消化情况由少到多渐调整。  ⑶卧位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时对机械通气的患者翻身,左侧、平卧、右侧交替进行,经常协助患者对肢体进行活动,将长期卧床的不适感降低,在需要时垫气垫床处理。对患者非语言行为表现需做好密切观察,以做出是否需要对体位进行变换的判断,对患者的舒适程度做好及时询问,并随时调整。保持床位整洁舒适,对受压部位经常按摩,活动四肢,避免发生压疮。  ⑷气道湿化保持护理: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湿作用完全丧失,若气体湿化不够,更易在支气管内积聚黏稠的痰液,对通气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降低了氧疗效果,使吸入气体在肺内呈不均匀分布,血流与通气比例失调,使缺氧程度加重,故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可使呼吸道通畅得以保持,并有效预防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因患者在应用人工气道时呼吸道失水增加,降低了咳嗽能力,患者排痰不畅,感到不适和干燥,需保证气道湿化,可通过在呼吸机湿化槽内加入蒸馏水进行,同时也可给予雾化吸入。  ⑸吸痰的护理:依据患者咳嗽、痰鸣、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呼吸机显示的气道高压等多项指标及时进行吸痰处理,为防止吸痰造成低氧血症,吸痰前需雾化、湿化、物理振肺、翻身,吸痰前后及1~3分钟的纯氧,吸痰时间控制在10~15秒,患者痰较多时行1~3分钟的间隔再进行。连续多次吸痰应给予100%纯氧在中间吸入。注意在吸痰时动作轻柔,无菌操作,吸痰管需行质地适宜,粗细合适的选择。鼓励能自行咳嗽的患者自行排痰咳嗽,定时拍背翻身,对患者的肢体运作、面色、心率变化、血氧饱和度在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以对缺氧程度进行判断和决定吸痰是否停止。  ⑹约束带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神志不清时,为防止自行出现拔管现象,需对四肢进行适当约束,并在约束部位用软垫防止出现损伤,协助患者被动运动肢体,需留一定的活动空间,对患者的行为应密切观察,并给予满足,配合的患者,可解除约束。  ⑺心理护理:对经口气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主动与其沟通,讲带管的必要性,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就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促进治疗成功完成。  结 果  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临床满意率98.3%。  讨 论  临床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施,可使患者不适感降低,各极主动配合治疗,缩短了应用呼吸机的时间,并是成功脱机的关键,对人机对抗采取舒适护理,并在撤机前行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撤机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安全性[2],依据具体步骤进行,以降低长期依赖呼吸机引起的不良后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并鼓励家庭和社会多关注患者,让其从心理上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益于治疗,临床护理人员需考虑到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提供心理护理,加强护患交流,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许贝.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3):338-342.  2 沈宁.机械通气患者感受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0,6(3):162-164.

关于的通气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毕业论文格式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收治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全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临床满意率98.3%。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全面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护理 危重患者  近年来,机械通气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多承受着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对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的关键[1]。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全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2~88岁,平均74.5岁;使用呼吸机时间1~57天,平均9.7天;45例经口气管插管,5例气管切开,10例无创通气。其中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5例。未婚1例,已婚54例,离异5例。  方法:  ⑴环境护理:病区需保持空气流通,整洁、安静,最大限度的将各种原因引起的不适感降至最低。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努力做到轻、准、稳。将监护仪、呼吸机等报警器声调整到最低,为促进患者良好睡眠,在夜间非操作时只开地灯或床头灯。  ⑵管道的护理:①气管切开导管的压迫减轻护理:患者为气管切开时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焦虑和紧张,同时沟通存在障碍,使心理负担加重,故临床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就置管治疗的意义、目的讲明,消除其恐惧情绪。定时对寸带松紧度进行检查调整,减少刺激,使患者舒适度增加。气道保持湿润,防止异物混入,内套管每天至少行2次清洁,防止呼吸道因痰液结痂而阻滞。②气管插管导管压迫减轻护理:患者在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因受气管导管压迫,易出现溃疡、肿胀等,故每天需行1~2次的口腔所理,对牙垫的位置进行检查调整,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气管导管向口腔内一侧较长时间压迫。③呼吸机管道位置护理:将呼吸机管道支架充分利用,调置适宜高度,并采取有效支持。避免支架过高使管道受牵拉而发生移位,出现脱管或使患者感到不适,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不易向气道流入,同时避免了支架过低时,气道受管道的过重压迫。④气管套管气囊充气护理:定时对气管套管气囊放气,放气时先将气道内分泌物吸尽,再将口咽部分泌物吸引,后再对鼻腔内分泌物吸除,将气囊内气体缓慢放掉,最大限度地将气管黏膜受气囊压力下降的刺激造成的不适感降低。⑤鼻饲管的护理:为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率,通常不能经口进食,需将药物及流质饮食经留置鼻饲管注入,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取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胃管保持通畅,并行妥善固定,防止翻身出现牵拉造成恶心不适的发生。鼻饲量需依据患者自身的消化情况由少到多渐调整。  ⑶卧位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时对机械通气的患者翻身,左侧、平卧、右侧交替进行,经常协助患者对肢体进行活动,将长期卧床的不适感降低,在需要时垫气垫床处理。对患者非语言行为表现需做好密切观察,以做出是否需要对体位进行变换的判断,对患者的舒适程度做好及时询问,并随时调整。保持床位整洁舒适,对受压部位经常按摩,活动四肢,避免发生压疮。  ⑷气道湿化保持护理: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湿作用完全丧失,若气体湿化不够,更易在支气管内积聚黏稠的痰液,对通气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降低了氧疗效果,使吸入气体在肺内呈不均匀分布,血流与通气比例失调,使缺氧程度加重,故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可使呼吸道通畅得以保持,并有效预防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因患者在应用人工气道时呼吸道失水增加,降低了咳嗽能力,患者排痰不畅,感到不适和干燥,需保证气道湿化,可通过在呼吸机湿化槽内加入蒸馏水进行,同时也可给予雾化吸入。  ⑸吸痰的护理:依据患者咳嗽、痰鸣、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呼吸机显示的气道高压等多项指标及时进行吸痰处理,为防止吸痰造成低氧血症,吸痰前需雾化、湿化、物理振肺、翻身,吸痰前后及1~3分钟的纯氧,吸痰时间控制在10~15秒,患者痰较多时行1~3分钟的间隔再进行。连续多次吸痰应给予100%纯氧在中间吸入。注意在吸痰时动作轻柔,无菌操作,吸痰管需行质地适宜,粗细合适的选择。鼓励能自行咳嗽的患者自行排痰咳嗽,定时拍背翻身,对患者的肢体运作、面色、心率变化、血氧饱和度在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以对缺氧程度进行判断和决定吸痰是否停止。  ⑹约束带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神志不清时,为防止自行出现拔管现象,需对四肢进行适当约束,并在约束部位用软垫防止出现损伤,协助患者被动运动肢体,需留一定的活动空间,对患者的行为应密切观察,并给予满足,配合的患者,可解除约束。  ⑺心理护理:对经口气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主动与其沟通,讲带管的必要性,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就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促进治疗成功完成。  结 果  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临床满意率98.3%。  讨 论  临床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施,可使患者不适感降低,各极主动配合治疗,缩短了应用呼吸机的时间,并是成功脱机的关键,对人机对抗采取舒适护理,并在撤机前行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撤机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安全性[2],依据具体步骤进行,以降低长期依赖呼吸机引起的不良后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并鼓励家庭和社会多关注患者,让其从心理上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益于治疗,临床护理人员需考虑到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提供心理护理,加强护患交流,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许贝.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3):338-342.  2 沈宁.机械通气患者感受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0,6(3):162-164.


相关文章

  •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谵妄中的应用
  • 西部医学2015年1月第27卷第l期 MedJWestChina,January2015,V01.27,No.1 ・ 145 ・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谵妄中的应用 张世瑶 胡沛红贾文娜黄丹 唐甜 李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查看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急诊危重病监护中的应用
  • 蛳-,』鱼4t!些!丛崮:壁h![些.!建堕t盟!上 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急诊危重病监护中的应用 吴斌, 卢中秋,李景荣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1'etC02)的相关性在不同危重病中的变化 ...查看


  • 急性河豚毒素中毒抢救预案的临床初探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年9月第22卷第5期 Chin J TCM WM Crit Care,September 2015,Vol.22,No.5 · 545 · ·经验交流· 急性河豚毒素中毒抢救预案的临床初探 梁伟波1 李玉明1 ...查看


  • 妇产科护理论文
  • 妇产科护理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在的位置: 护理论文网 >> 论文欣赏 > ...查看


  • ICU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护理论文
  • ICU 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ICU 患者使用无创通气的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ICU 患者使用无创通气68例患者中38例发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紧张.恐 ...查看


  •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干预
  • 焦虑的情况发生 [6] 持续冰敷,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时可用人工冬眠+亚低温的方法,其优点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和降温作用,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代谢,改善微循环,稳定内环境.亚低温能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氧耗,减少钙离子内流,保护细胞膜,减轻脑水 ...查看


  • 重症护理学1
  • 重症护理学 一.A 型选择题 1. 下列哪类病人不是ICU 的收治适应证? D A. 呼吸衰竭的病人 B. 心力衰竭的病人 C. 各类休克 D. 急性传染病人 E.心肺复苏后病人 2. 以下描述ICU 一级监护的分级和内容正确的是C A . ...查看


  • 内科护理查房
  • 内科护理查房:2010-2-25 15:00 内容: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续护士长:欢迎书记,吴主任及各位护士长参加我科护理查房,这次查房内容是呼吸衰竭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的护理.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提高我们的护理业务水平.现在由我来汇 ...查看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 AP) 指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炎症(排除在机械通气之前已有的或处于潜伏期的肺部炎症),V AP 在机械通气(mech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