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龙中学:建设"智慧校园"育智慧人才

  一进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走入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甚至连借阅图书都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的收集好送来……上述种种全都是一所只有8个班级的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的校园真实写照。近年来,该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引领,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本土化数字校园”的新路子。   问题多倒逼观念转变   在提出“组建数字化校园”的办学特色以前,武龙中学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建筑全是破旧的平房;师资老旧,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地处偏僻信息不畅……种种问题使得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当时学校学校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学校生源难以巩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学习好的学生纷纷转到了外地优质校,学习较差的学生逐步失去学习兴趣,出现了辍学的现象;二是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亟需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介绍说,上任伊始,摆在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所以他开始带领全校师生转变传统办学观念,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作为电脑爱好者,郭立国偶然接触到了“智慧校园”这个概念,其中阐述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使得他眼前一亮。在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了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后,郭立国觉得,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改变农村校的落后面貌。   探索本土数字化之路   自有经费严重不足,几乎没有懂技术的人才,没有宽带,学校的全部数字化家当只是一台老式的投影机和一台面临淘汰的电脑……在这样几乎无基础的条件下,该如何组建数字化校园?抱着“铁杵也能磨成针“的信念,郭立国带领全校师生开始摸索自建本土数字化校园。   “没钱找项目公司就自己动手,没技术就自己努力学习,总之,不机械的套用专业公司设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也不去购买价格昂贵、没有专业水准不会应用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而是利用现有的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先实现学校‘土’的数字化。”说起其中的过程,郭立国深有感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学校坚持可以不高档不漂亮,但要科学、实用、规范、先进。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追求高科技和数字化,而是提倡二次利用和自己改进完善。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校园网络建设,一定要有成熟的校园局域网和高速的外网宽带,然而农村学校有个通病,就是乡下的宽带通信水准很低,真正到用户也就1M多,为此,学校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了4条家用宽带,硬是自己合成了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又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资金最大的是班班通装备,这方面也是学校最吃力的,它不像建房、铺路等基础建设可争取到专项资金,学校只能在别的方面压缩开支分批安装。先是三年级两个班装了两套标准的液晶交互式多媒体,但资金需求太大,这样下去装不起,于是郭立国和老师们琢磨研究后,开始自己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原计划两年装备完8个班的计划提前了半年多装备齐全。   继续向“智慧校园”迈进   通过开展数字化校园特色校建设活动,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以2013年为例,76名毕业生中有58名升入高中。学校办学活力也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了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了。   同时,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也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不仅三年来再没有学生流失,连以前转到外面的五名学生得知母校的变化也纷纷回来了。   “学校老师间还自发成立了老带新、新助老的互相学习小组,在去年省里的课件大赛上拿了5个奖。”已在武龙中学从教33年的高占林老师介绍说,数字化校园让老师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的“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向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人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方向逐步过渡。渐近地培养了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习惯,为构建智慧学习型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前听历史课觉得特别枯燥,现在再上历史课就有意思多了,比如老师会用带电影片段的课件来配合讲解南京大屠杀,特别能激发学校的爱国之心。”该校三年纪学生曹海荧也说,自己和同学们越来越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了。为了方便课堂教学实施,又绘制了课堂教学模式十步流程图(即“布、导、问、学、探、归、展、评、测、总”)。   学校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从学校信息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创新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三用”,即“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进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走入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甚至连借阅图书都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的收集好送来……上述种种全都是一所只有8个班级的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的校园真实写照。近年来,该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引领,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本土化数字校园”的新路子。   问题多倒逼观念转变   在提出“组建数字化校园”的办学特色以前,武龙中学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建筑全是破旧的平房;师资老旧,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地处偏僻信息不畅……种种问题使得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当时学校学校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学校生源难以巩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学习好的学生纷纷转到了外地优质校,学习较差的学生逐步失去学习兴趣,出现了辍学的现象;二是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亟需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介绍说,上任伊始,摆在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所以他开始带领全校师生转变传统办学观念,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作为电脑爱好者,郭立国偶然接触到了“智慧校园”这个概念,其中阐述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使得他眼前一亮。在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了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后,郭立国觉得,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改变农村校的落后面貌。   探索本土数字化之路   自有经费严重不足,几乎没有懂技术的人才,没有宽带,学校的全部数字化家当只是一台老式的投影机和一台面临淘汰的电脑……在这样几乎无基础的条件下,该如何组建数字化校园?抱着“铁杵也能磨成针“的信念,郭立国带领全校师生开始摸索自建本土数字化校园。   “没钱找项目公司就自己动手,没技术就自己努力学习,总之,不机械的套用专业公司设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也不去购买价格昂贵、没有专业水准不会应用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而是利用现有的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先实现学校‘土’的数字化。”说起其中的过程,郭立国深有感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学校坚持可以不高档不漂亮,但要科学、实用、规范、先进。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追求高科技和数字化,而是提倡二次利用和自己改进完善。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校园网络建设,一定要有成熟的校园局域网和高速的外网宽带,然而农村学校有个通病,就是乡下的宽带通信水准很低,真正到用户也就1M多,为此,学校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了4条家用宽带,硬是自己合成了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又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资金最大的是班班通装备,这方面也是学校最吃力的,它不像建房、铺路等基础建设可争取到专项资金,学校只能在别的方面压缩开支分批安装。先是三年级两个班装了两套标准的液晶交互式多媒体,但资金需求太大,这样下去装不起,于是郭立国和老师们琢磨研究后,开始自己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原计划两年装备完8个班的计划提前了半年多装备齐全。   继续向“智慧校园”迈进   通过开展数字化校园特色校建设活动,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以2013年为例,76名毕业生中有58名升入高中。学校办学活力也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了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了。   同时,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也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不仅三年来再没有学生流失,连以前转到外面的五名学生得知母校的变化也纷纷回来了。   “学校老师间还自发成立了老带新、新助老的互相学习小组,在去年省里的课件大赛上拿了5个奖。”已在武龙中学从教33年的高占林老师介绍说,数字化校园让老师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的“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向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人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方向逐步过渡。渐近地培养了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习惯,为构建智慧学习型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前听历史课觉得特别枯燥,现在再上历史课就有意思多了,比如老师会用带电影片段的课件来配合讲解南京大屠杀,特别能激发学校的爱国之心。”该校三年纪学生曹海荧也说,自己和同学们越来越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了。为了方便课堂教学实施,又绘制了课堂教学模式十步流程图(即“布、导、问、学、探、归、展、评、测、总”)。   学校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从学校信息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创新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三用”,即“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
  • 活水涌流探源头 教育乐章更美妙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 时下,在禾加镇这片资源富足.经济繁荣的热土上,处处可以闻到浓浓的教育芳香.这里人才荟萃,藏龙卧虎.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习主动,教学质量节节攀高. 禾加镇初级中学扎根禾加镇 ...查看


  •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
  •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 [摘要]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是实现信息化教育,即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创新.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建设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前瞻部署.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云计 ...查看


  • 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 --重庆市田家炳中学"幸福教育"侧记 这里,书声琅琅: 这里,桃李芬芳: 这里,人才辈出: 这里,播种成才的梦想: 这里,收获成功的希望-- 这里,就是重庆市田家炳中学! 菁菁校园,风景无边.59年来,一批批树苗沐浴冉冉 ...查看


  • 在第38届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 在第38届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刘素萍 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家长朋友.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色的九月秋高气爽,美丽的校园激情飞扬.在"中秋""国庆"&q ...查看


  • 2016年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总结
  • 我们**中心学校20xx 年秋季的开学工作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高效.有序地展开,全镇中小学各项工作迅速步入了正轨,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顺利圆满完成本期的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暑期集训,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 为了组织好暑期集训工 ...查看


  • 传承国学经典_营造书香校园
  • "畅游国学经典殿堂,感受泱泱中华魅力".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书香校园,营造继承传统.弘扬国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把"国学"教育与学校德育.礼仪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仁.义.礼.智.孝. ...查看


  • "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
  • "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 一.办学理念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支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六中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牢牢 ...查看


  • 十三五国家级课题实施指南与选题参考
  • 附件: 科研课题申报流程.管理办法及选题参考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研究流程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色教育"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 ...查看


  • "十二五"发展规划
  •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至20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开创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