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4_税收风险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川国税发〔2011〕98号

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税收风险

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按照征管服务创新转型的工作要求,为适应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深入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省局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税收风险管理是促进信息管税和征管创新转型的重要措施,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大力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的业务培训,提高全员税收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

市州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的税收风险管理骨干团队,有条件的县(市、区)局也要集中一定的骨干力量,重点实施税收风险管理。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强基础,突重点,抓关键,重统筹,深化和创新税收风险管理,以税收风险管理为抓手,推动税源专业化管理。各地要及时向省局(征管科技处)反馈贯彻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一一年 八月十七日

(本文只发电子文件)

信息公开选项:依申请公开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11年8月17日印发

校对: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胡谋

— 2 —

四川省国家税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意见(试行)

为深入推进全省国税系统征管服务创新转型,适应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规范税收风险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思路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为目标,以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税收监控分析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按照分类推进的方式,全面识别纳税遵从风险,科学评定纳税人风险度,采用差别化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合理配置和优化税收管理资源,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

二、基本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基本工作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和绩效评估等五个主要环节。

1.信息采集。按照《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做好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意见》(川国税函〔2010〕173号)要求,参照《涉税信息清册》中的项目与优先级,获取并以标准化的方式采集登记认定、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和其他等四大类涉税信息。信息采集是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2.分析识别。通过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识别出与税收风险有关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分析指标和风险分析模型是分析识别的基础。风险分析指标通过对指标元素进行组合 — 3 —

计算形成,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对指标进行组合,再加入纳税人特征判断值形成。分析识别过程的实质是按照风险模型扫描系统数据来发现风险点。分析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

3.评级排序。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加工处理,按照规则确定纳税人税收风险度或税收风险等级,形成需要实施应对的风险纳税人名单,以任务形式下发应对。风险任务分为定期任务和专项任务两种。定期任务需要预先定义好执行时间、分析模型、执行周期,系统在指定时间执行数据扫描并生成风险企业,风险管理岗对风险企业进行排序、评级,选择高风险企业下发应对任务。专项任务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发起,自定义模型进行数据扫描,扫描完成后进行排序评级,根据需要下发应对任务。

4.风险应对。根据纳税人风险级别和风险形成情形,通过风险提示、督导自查、纳税评估、移送稽查、强制执行等手段,及时处置和化解税收风险。风险应对人员接到应对任务后,在规定时限实施应对,具体分以下情况处理:风险提示事项仅需确认任务结束即可;风险核查或纳税评估事项,需要执行人员反馈处理结果,处理结果包括查补税款、查减亏损、查增所得、处罚、移送稽查、不需处理等。

5.绩效评估。通过实施税收风险信息跟踪质疑制度,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对税收风险应对结果的深入分析,检验税收风险信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修正风险分析指标、风险分析模型和风险评定方法。

— 4 —

以上税收风险管理五个主要环节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闭环,通过五个主要环节的循环运作,促进税源管理质效的持续提高。各级国税机关要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两化”建设要求,依据税收风险基本管理流程,进一步梳理规范征管服务业务流程。

三、主要内容

(一)明确省、市、县局风险管理职责

围绕税收风险管理五个主要环节,明确省、市、县局的管理职责。省、市局重点是发挥资源优势,指导健全运行机制,提供业务、数据、信息系统支撑,直接实施重要风险应对。县局重点是科学组织风险的具体实施应对。

1.省局职责

制定全省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和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负责建立全省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工作规范;组织研究制定信息情报管理办法,组织全省性的信息情报采集工作;组织研究开发全省税收风险分析指标、模型和工具,制定风险特征库;组织开展全省性税收风险的识别排序;组织研究全省性重大税收风险应对措施和方法;统一部署和组织开展全省性重大风险、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组织开展省级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风险监控、分析、应对工作;对基层风险分析应对提供帮助指导。

2.市(州)局职责

制定本地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和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依据上级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本地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制定本地 — 5 —

信息情报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开展信息情报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市(州)级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模型和工具;组织开展好本地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等管理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等工作安排,制定本地区专项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本地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基层一线风险分析应对工作提供支持帮助;做好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培训推广应用工作。

3.县(市、区)局职责

组织开展县(市、区)局范围内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本地范围内的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直接承担部分复杂事项的应对工作;直接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的行业风险应对管理;按照风险类型直接实施专业化应对工作;直接承担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事项;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省市局上收管理的协助配合工作。

省、市、县级税务机关,要根据本级职责,具体细化政策法规、货物劳务、进出口税收、所得税、国际税务、大企业、收入规划核算、征管科技、信息中心、督察内审、稽查等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具体职责。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1.风险情报管理机制。风险情报管理机制是指利用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在建立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库的基础上形成集中管理、上下互动,横向共享互通的情报管理机制。风险情 — 6 —

报管理是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总局、省局有关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工作要求,积极拓展和规范涉税信息采集,积极梳理挖掘内部税源管理信息,提高内部信息共享。同时,要重点关注行业管理部门、管理协会、媒体披露等信息,并抓好分析应用。要建立完善跨地区信息采集、交换管理机制。各级税务机关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由征管科技部门扎口管理。

2.风险分析识别管理机制。风险分析识别管理机制是指通过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及其风险特征库指标,对纳税遵从风险进行全面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特征库指标的应用效果进行跟踪管理。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运行机制是税收业务统筹例会制度重要内容,要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风险分析识别分工明确、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省、市局着重对行业性、区域性、制度性、政策性、综合管理性等税收风险进行分类识别,抓好涉税信息指标及模型建设、税源风险的宏观趋势分析及控制等。县(市)区局着重将典型稽查或纳税评估等情况及时汇集并向上反馈。业务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积极结合本部门业务建立本级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风险分析识别的重点是风险分析模型研发、跨税种、跨部门等综合税收风险、税种管理、专业管理中税收风险、税收程序性风险、微观税收风险等风险的分析识别。

3.风险评级排序机制。风险等级排序是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前提和规范执法管理的重要机制。省局依托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统筹组织开展全省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各地在此基础上结 — 7 —

合实际进一步开展风险等级排序工作。税收风险评级排序主要采取自动评定和人工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人工评定的分值,与自动评定的分值累加,得出纳税人的总体的税收风险度,据此确定纳税人的风险级别。

4.风险应对管理机制。风险应对管理重点要抓好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省、市级国税机关要做好重大风险应对的上收管理和风险应对支持管理。省局上收的风险应对管理主要包括:由省局实施专业化管理的部分行业风险应对,部分重要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如省内跨市州的总分支机构增值税分配及管理、跨市州、跨省市企业特殊性重组业务的确认、重大反避税案件的调查审核等)、全省重点税源行业的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支持管理主要包括:搞好部门的统筹联动,做好年度专项检查、重点税源行业纳税评估、征管主题活动、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等工作的统筹安排;研究总结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方法和措施,对基层风险应对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指导帮助。省局定期(一般按季度)统筹确定和下发风险管理任务。县以下国税机关重点依托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对所承担的风险事项实施应对。

5.风险目标管理和保障机制。建立风险目标管理和保障机制是顺利推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由省、市级国税机关通过局务会或业务统筹例会做出系统性安排。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理论原理和实践应用知识的培训,分阶段开展以纳税评估、 — 8 —

税收经济分析、财务会计知识、税务稽查、反避税、计算机操作等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能练兵。以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为载体,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和更新完善,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科学设置风险管理岗位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按照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推行“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要求,采取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将风险监控管理、专项风险任务分配、专项风险任务执行、定期风险任务分配、定期风险任务执行等风险管理职责配置到具体岗位上。

1.风险监控管理。主要负责指标、模型设置,风险任务的发起、传递、监控等,一般赋予各级征管和税种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2.专项风险任务分配。主要负责将专项风险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风险任务执行人员,一般赋予各级征管和税种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3.专项风险任务执行。主要负责专项风险任务的应对,对风险企业实施核查或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反馈。主要适用于按项目、按团队方式管理的风险应对项目,可赋予本地区范围内任意人员。

4.定期风险任务分配。主要负责将定期风险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风险任务执行人员,一般赋予税源管理科长、分管副局长。 — 9 —

5.定期风险任务执行。主要负责定期风险任务的应对,对风险企业实施核查或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反馈,一般赋予税收管理员。

(四)建立完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模型

1.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指标元素。指标元素是指对数据库字段进行标准化的业务定义,是设计各类风险分析指标的基础。省局对来源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规范,形成口径统一、名称规范的指标元素,将所有指标元素进行发布,便于基层设计风险分析指标。对于市、州局采集的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等数据,由市、州局提出申请,省局将其纳入指标元素管理。

2.建立拓展税收风险分析指标。一是结合纳税评估开展情况,建立一批与企业申报数据、征管数据、财务数据相关的通用风险分析指标。二是结合行业管理工作,探索建立行业特有风险分析指标。三是结合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工作,探索建立适用于大企业的风险分析指标。四是结合征管状况分析和专题数据分析,研究征管过程中的纳税遵从风险,建立与征管行为有关的风险分析指标。

3.建立省、市(州)级重点风险指标体系。一是加强申报、财务类通用指标建设。建立税负率、税负变动率、运费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占全部进项税额比、销售毛利率与增值税税收负担率配比等增值税通用指标;建立所得税贡献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 10 —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等所得税通用指标;建立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与增值税销售收入的比值、收入、成本、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等税种联评指标。二是加强行业指标建设。结合省局专项纳税评估和大企业绩效评估等主题活动,积极建设白酒制造、卷烟制造、炼铁业、炼钢业、钢压延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等重点税源行业风险监控指标。三是加强特殊类型企业指标建设。建立适用于出口退税企业的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异常、商品出口额增长异常预警、出口单价变动异常、换汇成本变动异常等指标。市、州局可基于省局模型,建立起适应本地情况的风险分析指标模型体系。省局定期推广应用各级税务机关成效好且适宜推广的指标模型。

4.建立完善风险分析指标模型。要引入风险应对模型评价机制。在内部开展风险分析指标模型的评价,促进指标和模型的修改完善,在外部结合纳税服务的相关调查,鼓励纳税人对风险分析指标进行合理性评价。要引入征管状况评价机制,通过宏观税负、综合征管面、税收收入等宏观指标对风险分析指标模型进行评价。要根据当前时期征管主题、重点、难点,结合涉税信息占有情况,及时对风险分析指标模型进行调整。要探索建立风险分析指标模型的研讨工作机制,促进风险分析指标模型不断完善。

(五)抓好各级税收风险的应对实施

— 11 —

按照风险管理要求,科学安排各级税收风险应对实施工作。在风险应对策略上,要从偏重税收执法,向综合配套运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提示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税务审计、税务稽查等递进措施转变。在风险应对对象上,要从无差别管理,向基于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转变。在风险应对模式上,要改变不区别纳税人规模、风险类别实施单一应对的模式,对大企业要实施个性化的分析、监控、审计,对中小企业要按行业、风险类型等实施效能型管理。在风险应对方式上,要从简单地开展实地稽查取证方式,向重点做好申报数据、基础信息与相关涉税信息比对审核和案头分析工作转变。要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在风险应对技术应用上,要克服用单一税负指标进行简单比对的做法,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技术手段开展应对处理的能力。

特别是税务稽查作为应对税收风险的重要方式,要融入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要发挥税务稽查应对重大涉税风险的优势。要充分运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成果提升案源管理质量,运用风险等级排序结果提高选案准确性;在案件查处中,要增强税收情报的采集、交换意识,善于从稽查案例中总结不同类型纳税人不遵从风险的发生规律,为改进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查管联动。

— 12 —

(六)分类推进主要征管风险监控管理

1.加强征管基础环节的风险监控管理。按照规模、行业、税种、存续时间等口径,开展纳税人户籍结构分类分析工作;开展纳税人登记信息的清理,进一步规范纳税人行业的认定,重点抓好省、市级重点税源行业登记信息的清理;积极推进网络发票,加强通用机打发票信息采集,深化发票数据信息的分析应用;对户籍管理、非正常户管理、注销管理、代开发票管理、欠税管理等工作采取更具操作性的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2.抓好大企业的风险监控管理。以省市局为主,建立大企业服务管理专家团队,组织和指导各地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应对处理等工作。根据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结合大企业绩效评估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税企沟通、综合绩效评估。充分发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作用,积极开展大企业政策执行反馈、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和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等风险管理活动。省局要重点抓好烟草、发电、白酒、电力、石油、煤炭等全省重点税源行业中的大企业风险监控管理工作。

3.抓好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管理。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行业聚集度、税源规模、贸易方式、产品品种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细化各行业管理的特殊要求,总结分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规律;要进一步开展全省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制定工作,积极建立健全实用性强的行 — 13 —

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分行业进行风险特征的筛选、分析,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

4.抓好各税种风险监控管理。要根据税种管理特点,深入分析各税种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项目;要积极建立完善税种风险监控管理指南,深化各税种的风险监控管理;要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深入分析稽核异常的抵扣凭证,增强其在风险分析识别中的作用;完善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项目的分析应对;继续加强税种联评、征退税联评,加强税种风险信息与发票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5.抓好国际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积极探索将跨国税源日常管理与反避税、情报交换融为一体,增强跨国税源风险识别、应对和控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做好预约定价、谈签等工作,强化同期资料管理,提高反避税工作水平。加强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一体化,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风险点提示和管理方法指引,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居民税收风险事项的专项调查,进一步加强对非居民转让境内股权交易的税收监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协调

风险管理涉及各级各部门,对税收征管各主要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和统一协调性要求高。各级要重视加强对实施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各级征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直接承担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协调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 — 14 —

及各环节要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统一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调整完善管理职责和运行流程,使风险管理迅速融入到税收征管的新格局中。

(二)加强学习培训

各级国税机关要深入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知识的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好省局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的操作培训工作,努力使广大国税干部比较系统地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价值,自觉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体系要求,做好各级各部门税收管理职能安排设计、系统整体资源配置、风险分析识别能力、风险等级排序技术运用、风险应对策略配套使用等工作。各地在学习实践税收风险管理理论过程中,要把握精神实质,防止简单化,流于形式主义。

(三)细化工作责任

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风险管理岗位的责任人员,承担本级风险特征指标

的采集编写、选择维护,风险等级及应对策略选择,纳税 人风险等级排序以及不同等级纳税人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等工作。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承担的风险管理项目与风险分析指标模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逐步适应并加强对风险分析指标模型、风险等级排序、高风险纳税人应对策略选择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衔接顺畅,运行稳固

— 15 —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川国税发〔2011〕98号

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税收风险

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按照征管服务创新转型的工作要求,为适应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深入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省局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税收风险管理是促进信息管税和征管创新转型的重要措施,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大力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的业务培训,提高全员税收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

市州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的税收风险管理骨干团队,有条件的县(市、区)局也要集中一定的骨干力量,重点实施税收风险管理。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强基础,突重点,抓关键,重统筹,深化和创新税收风险管理,以税收风险管理为抓手,推动税源专业化管理。各地要及时向省局(征管科技处)反馈贯彻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一一年 八月十七日

(本文只发电子文件)

信息公开选项:依申请公开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11年8月17日印发

校对: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胡谋

— 2 —

四川省国家税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意见(试行)

为深入推进全省国税系统征管服务创新转型,适应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规范税收风险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思路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为目标,以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税收监控分析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按照分类推进的方式,全面识别纳税遵从风险,科学评定纳税人风险度,采用差别化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合理配置和优化税收管理资源,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

二、基本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基本工作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和绩效评估等五个主要环节。

1.信息采集。按照《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做好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意见》(川国税函〔2010〕173号)要求,参照《涉税信息清册》中的项目与优先级,获取并以标准化的方式采集登记认定、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和其他等四大类涉税信息。信息采集是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2.分析识别。通过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识别出与税收风险有关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分析指标和风险分析模型是分析识别的基础。风险分析指标通过对指标元素进行组合 — 3 —

计算形成,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对指标进行组合,再加入纳税人特征判断值形成。分析识别过程的实质是按照风险模型扫描系统数据来发现风险点。分析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

3.评级排序。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加工处理,按照规则确定纳税人税收风险度或税收风险等级,形成需要实施应对的风险纳税人名单,以任务形式下发应对。风险任务分为定期任务和专项任务两种。定期任务需要预先定义好执行时间、分析模型、执行周期,系统在指定时间执行数据扫描并生成风险企业,风险管理岗对风险企业进行排序、评级,选择高风险企业下发应对任务。专项任务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发起,自定义模型进行数据扫描,扫描完成后进行排序评级,根据需要下发应对任务。

4.风险应对。根据纳税人风险级别和风险形成情形,通过风险提示、督导自查、纳税评估、移送稽查、强制执行等手段,及时处置和化解税收风险。风险应对人员接到应对任务后,在规定时限实施应对,具体分以下情况处理:风险提示事项仅需确认任务结束即可;风险核查或纳税评估事项,需要执行人员反馈处理结果,处理结果包括查补税款、查减亏损、查增所得、处罚、移送稽查、不需处理等。

5.绩效评估。通过实施税收风险信息跟踪质疑制度,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对税收风险应对结果的深入分析,检验税收风险信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修正风险分析指标、风险分析模型和风险评定方法。

— 4 —

以上税收风险管理五个主要环节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闭环,通过五个主要环节的循环运作,促进税源管理质效的持续提高。各级国税机关要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两化”建设要求,依据税收风险基本管理流程,进一步梳理规范征管服务业务流程。

三、主要内容

(一)明确省、市、县局风险管理职责

围绕税收风险管理五个主要环节,明确省、市、县局的管理职责。省、市局重点是发挥资源优势,指导健全运行机制,提供业务、数据、信息系统支撑,直接实施重要风险应对。县局重点是科学组织风险的具体实施应对。

1.省局职责

制定全省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和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负责建立全省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工作规范;组织研究制定信息情报管理办法,组织全省性的信息情报采集工作;组织研究开发全省税收风险分析指标、模型和工具,制定风险特征库;组织开展全省性税收风险的识别排序;组织研究全省性重大税收风险应对措施和方法;统一部署和组织开展全省性重大风险、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组织开展省级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风险监控、分析、应对工作;对基层风险分析应对提供帮助指导。

2.市(州)局职责

制定本地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和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依据上级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本地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制定本地 — 5 —

信息情报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开展信息情报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市(州)级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模型和工具;组织开展好本地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等管理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等工作安排,制定本地区专项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本地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基层一线风险分析应对工作提供支持帮助;做好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培训推广应用工作。

3.县(市、区)局职责

组织开展县(市、区)局范围内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本地范围内的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直接承担部分复杂事项的应对工作;直接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的行业风险应对管理;按照风险类型直接实施专业化应对工作;直接承担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事项;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省市局上收管理的协助配合工作。

省、市、县级税务机关,要根据本级职责,具体细化政策法规、货物劳务、进出口税收、所得税、国际税务、大企业、收入规划核算、征管科技、信息中心、督察内审、稽查等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具体职责。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1.风险情报管理机制。风险情报管理机制是指利用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在建立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库的基础上形成集中管理、上下互动,横向共享互通的情报管理机制。风险情 — 6 —

报管理是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总局、省局有关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工作要求,积极拓展和规范涉税信息采集,积极梳理挖掘内部税源管理信息,提高内部信息共享。同时,要重点关注行业管理部门、管理协会、媒体披露等信息,并抓好分析应用。要建立完善跨地区信息采集、交换管理机制。各级税务机关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由征管科技部门扎口管理。

2.风险分析识别管理机制。风险分析识别管理机制是指通过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及其风险特征库指标,对纳税遵从风险进行全面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特征库指标的应用效果进行跟踪管理。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运行机制是税收业务统筹例会制度重要内容,要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风险分析识别分工明确、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省、市局着重对行业性、区域性、制度性、政策性、综合管理性等税收风险进行分类识别,抓好涉税信息指标及模型建设、税源风险的宏观趋势分析及控制等。县(市)区局着重将典型稽查或纳税评估等情况及时汇集并向上反馈。业务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积极结合本部门业务建立本级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风险分析识别的重点是风险分析模型研发、跨税种、跨部门等综合税收风险、税种管理、专业管理中税收风险、税收程序性风险、微观税收风险等风险的分析识别。

3.风险评级排序机制。风险等级排序是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前提和规范执法管理的重要机制。省局依托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统筹组织开展全省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各地在此基础上结 — 7 —

合实际进一步开展风险等级排序工作。税收风险评级排序主要采取自动评定和人工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人工评定的分值,与自动评定的分值累加,得出纳税人的总体的税收风险度,据此确定纳税人的风险级别。

4.风险应对管理机制。风险应对管理重点要抓好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省、市级国税机关要做好重大风险应对的上收管理和风险应对支持管理。省局上收的风险应对管理主要包括:由省局实施专业化管理的部分行业风险应对,部分重要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如省内跨市州的总分支机构增值税分配及管理、跨市州、跨省市企业特殊性重组业务的确认、重大反避税案件的调查审核等)、全省重点税源行业的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支持管理主要包括:搞好部门的统筹联动,做好年度专项检查、重点税源行业纳税评估、征管主题活动、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等工作的统筹安排;研究总结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方法和措施,对基层风险应对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指导帮助。省局定期(一般按季度)统筹确定和下发风险管理任务。县以下国税机关重点依托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对所承担的风险事项实施应对。

5.风险目标管理和保障机制。建立风险目标管理和保障机制是顺利推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由省、市级国税机关通过局务会或业务统筹例会做出系统性安排。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理论原理和实践应用知识的培训,分阶段开展以纳税评估、 — 8 —

税收经济分析、财务会计知识、税务稽查、反避税、计算机操作等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能练兵。以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为载体,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和更新完善,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科学设置风险管理岗位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按照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推行“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要求,采取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将风险监控管理、专项风险任务分配、专项风险任务执行、定期风险任务分配、定期风险任务执行等风险管理职责配置到具体岗位上。

1.风险监控管理。主要负责指标、模型设置,风险任务的发起、传递、监控等,一般赋予各级征管和税种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2.专项风险任务分配。主要负责将专项风险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风险任务执行人员,一般赋予各级征管和税种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3.专项风险任务执行。主要负责专项风险任务的应对,对风险企业实施核查或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反馈。主要适用于按项目、按团队方式管理的风险应对项目,可赋予本地区范围内任意人员。

4.定期风险任务分配。主要负责将定期风险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风险任务执行人员,一般赋予税源管理科长、分管副局长。 — 9 —

5.定期风险任务执行。主要负责定期风险任务的应对,对风险企业实施核查或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反馈,一般赋予税收管理员。

(四)建立完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模型

1.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指标元素。指标元素是指对数据库字段进行标准化的业务定义,是设计各类风险分析指标的基础。省局对来源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规范,形成口径统一、名称规范的指标元素,将所有指标元素进行发布,便于基层设计风险分析指标。对于市、州局采集的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等数据,由市、州局提出申请,省局将其纳入指标元素管理。

2.建立拓展税收风险分析指标。一是结合纳税评估开展情况,建立一批与企业申报数据、征管数据、财务数据相关的通用风险分析指标。二是结合行业管理工作,探索建立行业特有风险分析指标。三是结合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工作,探索建立适用于大企业的风险分析指标。四是结合征管状况分析和专题数据分析,研究征管过程中的纳税遵从风险,建立与征管行为有关的风险分析指标。

3.建立省、市(州)级重点风险指标体系。一是加强申报、财务类通用指标建设。建立税负率、税负变动率、运费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占全部进项税额比、销售毛利率与增值税税收负担率配比等增值税通用指标;建立所得税贡献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 10 —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等所得税通用指标;建立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与增值税销售收入的比值、收入、成本、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等税种联评指标。二是加强行业指标建设。结合省局专项纳税评估和大企业绩效评估等主题活动,积极建设白酒制造、卷烟制造、炼铁业、炼钢业、钢压延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等重点税源行业风险监控指标。三是加强特殊类型企业指标建设。建立适用于出口退税企业的企业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异常、商品出口额增长异常预警、出口单价变动异常、换汇成本变动异常等指标。市、州局可基于省局模型,建立起适应本地情况的风险分析指标模型体系。省局定期推广应用各级税务机关成效好且适宜推广的指标模型。

4.建立完善风险分析指标模型。要引入风险应对模型评价机制。在内部开展风险分析指标模型的评价,促进指标和模型的修改完善,在外部结合纳税服务的相关调查,鼓励纳税人对风险分析指标进行合理性评价。要引入征管状况评价机制,通过宏观税负、综合征管面、税收收入等宏观指标对风险分析指标模型进行评价。要根据当前时期征管主题、重点、难点,结合涉税信息占有情况,及时对风险分析指标模型进行调整。要探索建立风险分析指标模型的研讨工作机制,促进风险分析指标模型不断完善。

(五)抓好各级税收风险的应对实施

— 11 —

按照风险管理要求,科学安排各级税收风险应对实施工作。在风险应对策略上,要从偏重税收执法,向综合配套运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提示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税务审计、税务稽查等递进措施转变。在风险应对对象上,要从无差别管理,向基于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转变。在风险应对模式上,要改变不区别纳税人规模、风险类别实施单一应对的模式,对大企业要实施个性化的分析、监控、审计,对中小企业要按行业、风险类型等实施效能型管理。在风险应对方式上,要从简单地开展实地稽查取证方式,向重点做好申报数据、基础信息与相关涉税信息比对审核和案头分析工作转变。要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在风险应对技术应用上,要克服用单一税负指标进行简单比对的做法,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技术手段开展应对处理的能力。

特别是税务稽查作为应对税收风险的重要方式,要融入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要发挥税务稽查应对重大涉税风险的优势。要充分运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成果提升案源管理质量,运用风险等级排序结果提高选案准确性;在案件查处中,要增强税收情报的采集、交换意识,善于从稽查案例中总结不同类型纳税人不遵从风险的发生规律,为改进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查管联动。

— 12 —

(六)分类推进主要征管风险监控管理

1.加强征管基础环节的风险监控管理。按照规模、行业、税种、存续时间等口径,开展纳税人户籍结构分类分析工作;开展纳税人登记信息的清理,进一步规范纳税人行业的认定,重点抓好省、市级重点税源行业登记信息的清理;积极推进网络发票,加强通用机打发票信息采集,深化发票数据信息的分析应用;对户籍管理、非正常户管理、注销管理、代开发票管理、欠税管理等工作采取更具操作性的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2.抓好大企业的风险监控管理。以省市局为主,建立大企业服务管理专家团队,组织和指导各地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应对处理等工作。根据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结合大企业绩效评估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税企沟通、综合绩效评估。充分发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作用,积极开展大企业政策执行反馈、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和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等风险管理活动。省局要重点抓好烟草、发电、白酒、电力、石油、煤炭等全省重点税源行业中的大企业风险监控管理工作。

3.抓好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管理。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行业聚集度、税源规模、贸易方式、产品品种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细化各行业管理的特殊要求,总结分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规律;要进一步开展全省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制定工作,积极建立健全实用性强的行 — 13 —

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分行业进行风险特征的筛选、分析,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

4.抓好各税种风险监控管理。要根据税种管理特点,深入分析各税种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项目;要积极建立完善税种风险监控管理指南,深化各税种的风险监控管理;要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深入分析稽核异常的抵扣凭证,增强其在风险分析识别中的作用;完善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项目的分析应对;继续加强税种联评、征退税联评,加强税种风险信息与发票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5.抓好国际税收风险监控管理。积极探索将跨国税源日常管理与反避税、情报交换融为一体,增强跨国税源风险识别、应对和控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做好预约定价、谈签等工作,强化同期资料管理,提高反避税工作水平。加强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一体化,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风险点提示和管理方法指引,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居民税收风险事项的专项调查,进一步加强对非居民转让境内股权交易的税收监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协调

风险管理涉及各级各部门,对税收征管各主要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和统一协调性要求高。各级要重视加强对实施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各级征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直接承担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协调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 — 14 —

及各环节要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统一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调整完善管理职责和运行流程,使风险管理迅速融入到税收征管的新格局中。

(二)加强学习培训

各级国税机关要深入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知识的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好省局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的操作培训工作,努力使广大国税干部比较系统地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价值,自觉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体系要求,做好各级各部门税收管理职能安排设计、系统整体资源配置、风险分析识别能力、风险等级排序技术运用、风险应对策略配套使用等工作。各地在学习实践税收风险管理理论过程中,要把握精神实质,防止简单化,流于形式主义。

(三)细化工作责任

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风险管理岗位的责任人员,承担本级风险特征指标

的采集编写、选择维护,风险等级及应对策略选择,纳税 人风险等级排序以及不同等级纳税人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等工作。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承担的风险管理项目与风险分析指标模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逐步适应并加强对风险分析指标模型、风险等级排序、高风险纳税人应对策略选择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衔接顺畅,运行稳固

— 15 —


相关文章

  • [税收筹划]课程练习题
  • <税收筹划>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小规模纳税人仅经营营改增某项应税服务,2016年5月发生一笔销售额为1000元的业务并就此计算缴纳增值税,6月该业务由于合理原因发生退款:6月份应税服务销售额为5000元.则该企业6 ...查看


  • 绍兴县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关于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http://www.sxxrd.cn  时间:2009-10-20  来源:  浏览:579  [ 大 中 小 ] 绍兴县审计局副局长   王宝焕 (2009年7月8日) 主任.副 ...查看


  • 瑞利信道仿真 matlab
  • 实验一 瑞利信道的仿真 一 引言:瑞利信道介绍 瑞利衰落信道(Rayleigh fading channel)是一种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的统计模型.这种模型假设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之后,其信号幅度是随机的,即"衰落",并且其包 ...查看


  • 我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
  • 作者:曹可安 中国劳动 2010年05期 劳动关系的变化,不仅有社会经济等客观原因,同时还与诸多的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劳资双方力量对比以及法律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 ...查看


  • 信息管税:税收风险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 信息管税:税收风险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税收风险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一项必要的和重要的工作.过去,通过人工和人机结合进行的税收风险管理,影响了税收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提高质效,应用信息化的手段,积极探索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 一.税收风 ...查看


  • 巫溪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巫溪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巫溪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企业|税收| ...查看


  • 税收风险管理在征管中的实际应用
  • 税收风险管理在征管中的实际应用 一.风险管理内涵 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 ...查看


  • 税收风险管理目录
  • 目 录 引 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税 ...查看


  • 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优化思考
  • (一)风险管理及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配置管理资源,通过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