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思品八下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教案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教案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课标要求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能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一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二、发散性授课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情景二:如来和观音商量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他们想出了很多个提案,但最终都否决了。

问题:1、为什么如来和观音会如此为难?

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公平其实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提案,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个问题是要让学生通过他们设想的后果了解到不公平的严重后果,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让学生自己用归谬法得出结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问题: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3、你能想出比他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办法么?

三、拓展性小结

探讨:公平与和谐大气的社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公平和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公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追求社会公平理想的过程。而且,我们国家当前更是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如果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 200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过程中,在处理社会稳定和发展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中,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还有待改进,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现在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进一步思考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树立公平意识,并能对不公平现象有一定的理智感,从而再次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主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理解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另外,在讲这个问题时,还需补充关于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一些材料。

第二框 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行为实践导入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一)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请大家设想一起,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讨论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交流重点放在第五个环节。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处理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讲解道德价值观。

(二)活动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尝试当一次政协委员,谈你对一个议案的想法以及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感想,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材料:议案:萧灼基:特困补贴亟待提高 应开征高消费特别税

萧灼基委员(经济界委员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呼吁,“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员的补助标准”,建议从每人每年平均627元提高到1000元,并今后按照农村每人年均收入增长幅度相应增加补助金额,提高对特殊困难户的特殊补贴,特别是对长期伤病人员进行特殊关爱。 萧灼基委员提出要对一些高消费行为征收特别消费税,例如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名贵消费品、化妆品、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征收特别消费税,作为扶贫扶困专项基金”。

十六大报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方式: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时,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要求: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议案和报告的看法。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

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建议,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想法和提议。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这个活动,第一层次是要解决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是要解决效率、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模拟演练小结

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公平合作的评比制度。

参考资料

1、美国的贫富差距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国内税务局等发表的调查报告披露,1989年以来10年间全国家庭净资产,包括住宅、其他不动产、股票、债券、汽车和银行存款等,其分配大体比例是:1%的最富家庭占37%,另外9%的富有家庭占31%,其余90%的家庭仅占32%;布鲁金斯研究所经济学家柏特里斯的研究发现,1995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25倍,而1969年的差距为11.7倍。全国最富裕的20%的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49.7%,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6%。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11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571%,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37%,扣除10年来的通货膨胀幅度32%,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另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531倍!据计算,如果工人的工资从1990年开始也像企业领导那样增长,今天工人的平均年薪就应该是120491美元,而不是目前可怜的24668美元。1990年,美国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3.80美元,目前才提高到5.15美元,如果最低工资界限也以老板工资增长的速度那样上涨,今天工人的最低工资界限应该是每小时25.50美元。2000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3110万人,贫困人口占人口比重11.3%。其中黑人贫困率22.1%,白人贫困率7.5%。

2、两会焦点问题比较

①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 去年修宪焦点

在去年的两会中,众多代表指出对私有财产提供宪法保护,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使资本不外流,放手发展经济,保证就业,惠及长远。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问题,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这些无疑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来自经济本身自然要求,也是维持经济继续积极发展的必要保障。我明显感觉到,在整个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所必须平衡的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因素中,政府和社会把对增长方面关注程度仍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为其创造了理论基础和宪法保障。

2005年:和谐社会压倒一切

在今年的两会中,和谐社会被视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内容,而且其理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就要求政府在调整工作重心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做到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兼顾,增长和稳定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而考虑怎样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制定过程中,表达出他们的意愿和思想,作为一个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行政权力来维护公共权利,而不是侵犯公共权利。在本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对于如何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提案、议案,政府也在政策面上做了很大的支持。

②2004年: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2004年两会期间,我们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谈到非公有经济时说: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就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思想和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还要积极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大开方便之门,从客观上消除歧视现象。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在几次修宪中逐渐得到承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表明我们将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005年:权利与义务并举

今年两会中,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两会代表,仍把非公有经济视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焦点,如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清除限制国内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入的体制壁垒,公用事业应向非公有企业敞开大门等等。但本届两会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代表和委员们逐渐由为非公有经济争取平等权利的共时,也开始思考和建议非公有经济在获得权利同时也应该承担平等义务。

我们都知道在国有经济改革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的,如下岗,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巨大的成本,而且这些成本绝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和国有经济实体自已经来承担的。作为经济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从非公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就可以看出),不应该只享受成果而规避义务。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干涉,那是倒退。而要求非公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摒除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肆意污染、破坏环境,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制售伪劣产品坑骗消费者,拖欠民工工资激发劳资矛盾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了消极作用,依法承担在就业、税收、职工福利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应尽的社会责任。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⑶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⑷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

2、能力目标

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一、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二、对应课标内容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正义的含义、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比较全面地概括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在本课教学中,我事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了调查:提到正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正义的言论、行为,但却很少了解正义还体现在制度上,社会发展需要正义;道德学习更应重践行。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落脚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正义感,愿意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二)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正义的课程资源。

九、教学过程(见下表)

导入新课

活动一:经验激发兴趣

撒贝宁与《今日说法》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题。

讨论、思考: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长霞与李真的对比照片,简要介绍案例。

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你的理由。(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讲授新课

活动二:游戏了解需要

1.设计联想竞猜征集题目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

2.设问:提到“正义”,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3.板书经典词语。

讨论、发言:与正义相关的词语有哪些?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以游戏开始新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活动反馈学生对正义的认识,,可为后面的教与学作准备,及时引导突破重难点。) 活动三:情景拓展思维(通过设置情景,拓展对正义的认识。)

1.投影蒋庆及其事迹。设问:蒋庆的哪些做法表现了正义?

2.提到“正义”,你还会想到哪些人和事?为什么?

3.阅读蒋庆事迹材料。

4.讨论、思考:蒋庆正义的表现是什么? 3.讨论其他正义的人和事。

归纳总结: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思考、总结:什么是正义?你如何理解“正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有同学想我不是法官,也不是公安局长,我可以为正义做些什么呢?放影:我校校运会裁判员和运动员宣誓录像。

讨论:1.校运会上裁判员和运动员是如何体现正义的?2.身边可以做的正义的事还有哪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体验正义就在身边,能自觉践行。

归纳总结:正义可体现在思想、行为和制度等方面。

讨论、发言:正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五:畅所欲言反馈效果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设问:1.你能列举出一些体现正义的制度吗?2.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制度?

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的制度怎样体现正义?(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与知识拓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六:澄清错误科学理解

1.设问:多劳多得与交纳个人所得税矛盾吗?为什么?

2.对一些贫穷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正义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总结:了解正义与正义制度的作用。(通过讨论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让学生对正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归纳总结:正义的制度与公平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总结:正义的制度与公平的关系。

课堂小结:1.科学归纳对正义的理解。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分组讨论、总结:对正义比较全面地理解。

链接与延伸:

朗读马丁神父的悔恨诗P113相关链接。 思考、发言:这首小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正义感。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附:【蒋庆事迹】

崇高的品德 伟大的人格

蒋庆──一名基层法院的女法官,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豪情壮语,为什么生前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身后受到组织的肯定和表彰?我想主要是她崇高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蒋庆在16年的审判工作中,办理各类案件2000多件,包括休息日在内,平均不到三天就办理一件,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个当事人反映她办案不公或不廉洁。

蒋庆亲民、爱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她对孤独无依的老人,失学无助的少年,迷失方向的青年,濒临崩溃的家庭,倾注了她所有的爱,撒下了她所有的情。可她却抛下了自己年迈的双亲,亲爱的丈夫,心爱的孩子。

有人说,蒋庆早就该当“官”了。可蒋庆对“官”有自己独到的诠释:“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公正司法,法官就是最大的官。”是啊,法官是正义的最高守护神,只要公正司法,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是威严崇高的。

她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审判岗位上16年,从来没有当事人反映她有不廉洁的行为,从来不接受包括亲友在内的任何礼金馈赠。她住的是不足60平方米的单位旧公房,是她和丈夫自己动手搞装修。有许多老板、包工头主动找上门来,向她提出帮助装修,都被她谢绝了。

在法院工作,蒋庆却是“六亲不认”,她的姐姐受人之托,打听一桩案件何时下判,她硬是把姐姐给“顶”了回去,从此亲戚朋友们都不再向她打听案件上的事。从她获得的雅号“蒋铁锤”

中,就能说明她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追求正义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女人,一生中可能只生育一次;但作为一名法官,一生中可能要开成千上万次的庭。可她出差在外为了急着赶回院里开庭审理案件,在买不到坐票的情况下,怀着5个月身孕的她在火车上整整站了13个小时。

“钱不可贪,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这是蒋庆抄录的人生格言。这“九个不可”是蒋庆朴素而又充实的精神世界的写照,是她纯洁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体现。

对于蒋庆,我满怀敬意,同时,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榜样是高不可攀的。她的事迹,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她是雷锋式的英雄,像一颗闪光的螺丝钉默默无闻、恪尽职守、锲而不舍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教案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课标要求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能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一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二、发散性授课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情景二:如来和观音商量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他们想出了很多个提案,但最终都否决了。

问题:1、为什么如来和观音会如此为难?

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公平其实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提案,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个问题是要让学生通过他们设想的后果了解到不公平的严重后果,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让学生自己用归谬法得出结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问题: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3、你能想出比他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办法么?

三、拓展性小结

探讨:公平与和谐大气的社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公平和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公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追求社会公平理想的过程。而且,我们国家当前更是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如果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 200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过程中,在处理社会稳定和发展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中,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还有待改进,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现在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进一步思考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树立公平意识,并能对不公平现象有一定的理智感,从而再次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主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理解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另外,在讲这个问题时,还需补充关于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一些材料。

第二框 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行为实践导入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一)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请大家设想一起,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讨论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交流重点放在第五个环节。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处理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讲解道德价值观。

(二)活动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尝试当一次政协委员,谈你对一个议案的想法以及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感想,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材料:议案:萧灼基:特困补贴亟待提高 应开征高消费特别税

萧灼基委员(经济界委员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呼吁,“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员的补助标准”,建议从每人每年平均627元提高到1000元,并今后按照农村每人年均收入增长幅度相应增加补助金额,提高对特殊困难户的特殊补贴,特别是对长期伤病人员进行特殊关爱。 萧灼基委员提出要对一些高消费行为征收特别消费税,例如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名贵消费品、化妆品、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征收特别消费税,作为扶贫扶困专项基金”。

十六大报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方式: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时,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要求: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议案和报告的看法。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

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建议,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想法和提议。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这个活动,第一层次是要解决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是要解决效率、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模拟演练小结

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公平合作的评比制度。

参考资料

1、美国的贫富差距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国内税务局等发表的调查报告披露,1989年以来10年间全国家庭净资产,包括住宅、其他不动产、股票、债券、汽车和银行存款等,其分配大体比例是:1%的最富家庭占37%,另外9%的富有家庭占31%,其余90%的家庭仅占32%;布鲁金斯研究所经济学家柏特里斯的研究发现,1995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25倍,而1969年的差距为11.7倍。全国最富裕的20%的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49.7%,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6%。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11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571%,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37%,扣除10年来的通货膨胀幅度32%,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另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531倍!据计算,如果工人的工资从1990年开始也像企业领导那样增长,今天工人的平均年薪就应该是120491美元,而不是目前可怜的24668美元。1990年,美国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3.80美元,目前才提高到5.15美元,如果最低工资界限也以老板工资增长的速度那样上涨,今天工人的最低工资界限应该是每小时25.50美元。2000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3110万人,贫困人口占人口比重11.3%。其中黑人贫困率22.1%,白人贫困率7.5%。

2、两会焦点问题比较

①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 去年修宪焦点

在去年的两会中,众多代表指出对私有财产提供宪法保护,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使资本不外流,放手发展经济,保证就业,惠及长远。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问题,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这些无疑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来自经济本身自然要求,也是维持经济继续积极发展的必要保障。我明显感觉到,在整个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所必须平衡的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因素中,政府和社会把对增长方面关注程度仍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为其创造了理论基础和宪法保障。

2005年:和谐社会压倒一切

在今年的两会中,和谐社会被视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内容,而且其理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就要求政府在调整工作重心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做到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兼顾,增长和稳定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而考虑怎样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制定过程中,表达出他们的意愿和思想,作为一个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行政权力来维护公共权利,而不是侵犯公共权利。在本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对于如何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提案、议案,政府也在政策面上做了很大的支持。

②2004年: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2004年两会期间,我们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谈到非公有经济时说: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就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思想和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还要积极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大开方便之门,从客观上消除歧视现象。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在几次修宪中逐渐得到承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表明我们将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005年:权利与义务并举

今年两会中,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两会代表,仍把非公有经济视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焦点,如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清除限制国内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入的体制壁垒,公用事业应向非公有企业敞开大门等等。但本届两会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代表和委员们逐渐由为非公有经济争取平等权利的共时,也开始思考和建议非公有经济在获得权利同时也应该承担平等义务。

我们都知道在国有经济改革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的,如下岗,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巨大的成本,而且这些成本绝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和国有经济实体自已经来承担的。作为经济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从非公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就可以看出),不应该只享受成果而规避义务。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干涉,那是倒退。而要求非公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摒除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肆意污染、破坏环境,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制售伪劣产品坑骗消费者,拖欠民工工资激发劳资矛盾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了消极作用,依法承担在就业、税收、职工福利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应尽的社会责任。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⑶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⑷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

2、能力目标

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一、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二、对应课标内容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正义的含义、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比较全面地概括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在本课教学中,我事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了调查:提到正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正义的言论、行为,但却很少了解正义还体现在制度上,社会发展需要正义;道德学习更应重践行。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落脚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正义感,愿意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二)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正义的课程资源。

九、教学过程(见下表)

导入新课

活动一:经验激发兴趣

撒贝宁与《今日说法》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题。

讨论、思考: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长霞与李真的对比照片,简要介绍案例。

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你的理由。(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讲授新课

活动二:游戏了解需要

1.设计联想竞猜征集题目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

2.设问:提到“正义”,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3.板书经典词语。

讨论、发言:与正义相关的词语有哪些?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以游戏开始新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活动反馈学生对正义的认识,,可为后面的教与学作准备,及时引导突破重难点。) 活动三:情景拓展思维(通过设置情景,拓展对正义的认识。)

1.投影蒋庆及其事迹。设问:蒋庆的哪些做法表现了正义?

2.提到“正义”,你还会想到哪些人和事?为什么?

3.阅读蒋庆事迹材料。

4.讨论、思考:蒋庆正义的表现是什么? 3.讨论其他正义的人和事。

归纳总结: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思考、总结:什么是正义?你如何理解“正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有同学想我不是法官,也不是公安局长,我可以为正义做些什么呢?放影:我校校运会裁判员和运动员宣誓录像。

讨论:1.校运会上裁判员和运动员是如何体现正义的?2.身边可以做的正义的事还有哪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体验正义就在身边,能自觉践行。

归纳总结:正义可体现在思想、行为和制度等方面。

讨论、发言:正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五:畅所欲言反馈效果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设问:1.你能列举出一些体现正义的制度吗?2.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制度?

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的制度怎样体现正义?(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与知识拓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六:澄清错误科学理解

1.设问:多劳多得与交纳个人所得税矛盾吗?为什么?

2.对一些贫穷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正义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总结:了解正义与正义制度的作用。(通过讨论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让学生对正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归纳总结:正义的制度与公平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总结:正义的制度与公平的关系。

课堂小结:1.科学归纳对正义的理解。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分组讨论、总结:对正义比较全面地理解。

链接与延伸:

朗读马丁神父的悔恨诗P113相关链接。 思考、发言:这首小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正义感。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附:【蒋庆事迹】

崇高的品德 伟大的人格

蒋庆──一名基层法院的女法官,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豪情壮语,为什么生前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身后受到组织的肯定和表彰?我想主要是她崇高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蒋庆在16年的审判工作中,办理各类案件2000多件,包括休息日在内,平均不到三天就办理一件,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个当事人反映她办案不公或不廉洁。

蒋庆亲民、爱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她对孤独无依的老人,失学无助的少年,迷失方向的青年,濒临崩溃的家庭,倾注了她所有的爱,撒下了她所有的情。可她却抛下了自己年迈的双亲,亲爱的丈夫,心爱的孩子。

有人说,蒋庆早就该当“官”了。可蒋庆对“官”有自己独到的诠释:“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公正司法,法官就是最大的官。”是啊,法官是正义的最高守护神,只要公正司法,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是威严崇高的。

她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审判岗位上16年,从来没有当事人反映她有不廉洁的行为,从来不接受包括亲友在内的任何礼金馈赠。她住的是不足60平方米的单位旧公房,是她和丈夫自己动手搞装修。有许多老板、包工头主动找上门来,向她提出帮助装修,都被她谢绝了。

在法院工作,蒋庆却是“六亲不认”,她的姐姐受人之托,打听一桩案件何时下判,她硬是把姐姐给“顶”了回去,从此亲戚朋友们都不再向她打听案件上的事。从她获得的雅号“蒋铁锤”

中,就能说明她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追求正义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女人,一生中可能只生育一次;但作为一名法官,一生中可能要开成千上万次的庭。可她出差在外为了急着赶回院里开庭审理案件,在买不到坐票的情况下,怀着5个月身孕的她在火车上整整站了13个小时。

“钱不可贪,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这是蒋庆抄录的人生格言。这“九个不可”是蒋庆朴素而又充实的精神世界的写照,是她纯洁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体现。

对于蒋庆,我满怀敬意,同时,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榜样是高不可攀的。她的事迹,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她是雷锋式的英雄,像一颗闪光的螺丝钉默默无闻、恪尽职守、锲而不舍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相关文章

  • 八下第十课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说课稿
  •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 ...查看


  • 八下思品教学计划
  • 吕山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2017年2月12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期的教育教学,我任教的八(3)(4)班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学会与人合作: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 ...查看


  • [思想品德]人教版课本七上目录
  •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3 第六课 做情绪的主人 59 新学校,新同学 4 丰富多彩的情绪 60 创建新集体 7 学会调控情绪 64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 10 第七课 品味生活 69 学习新天地 11 情趣与兴趣 70 享受学习 18 追寻 ...查看


  • 八下思品作业本答案
  • 八年级<思想品德作业本>(下)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5.(略)6. (1)说明了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系,以保障 ...查看


  • 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人教版)目录大全(正式版)
  • <思想品德>总目录 七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2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3 新学校,新同学........................4 ...查看


  •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品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 ...查看


  • 八下,复习资料..doc11
  •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 ...查看


  • 八下第四单元分清是非
  • 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1. 如何理解公平? ①公平, 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②对社会而言,公平地对待每个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 这个社会才会变得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