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生态旅游及其发展趋势

综述生态旅游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概念,在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同时,由于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具体到我国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旅游开发的盲目性,生态旅游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后本文对我国生态旅游的问题对症下药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

Ecotourism as a new concept, is widely acceptedby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lso exists a certain differences because of culture difference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s for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in Ecotouris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blindn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I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to the problem ofEcotourismin our country to handle with the problems.

“生态旅游”一词的英文是Ecotourism,它是由世界自然联盟专家墨西哥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1983年正式提出的。在1993年的东亚第一届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上,将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环境敏感的活动和设施,它所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使旅游者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同时不对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和损害”。而在1994年探险与旅游协会又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对环境负责的、对一定地区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进行的、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观光”。此后生态旅游的定义不断变动,终于正式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1]

从以上几个典型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旅游活动”,一般来说,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而从事这种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等;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自然资源使当地居民经济上受益”。总而言之,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保持、促进生态的协调发展,至少不破坏生态平衡,但与此同时,必须获得经济收益,而且特别要强调必须使当地居民在开

展这样的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

从上文可以清楚的看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而关于生态旅游的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有其不同观点。西方以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为基点的价值观,把自然看成是人类应该去征服和支配的对象。在这种逐渐征服的过程中,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和人相对立的自然界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它们不存在自身价值。这种价值观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主流道德伦理观念。而东方以生态或者生物为中心的价值观,则把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学扩展到生态整体或者扩展到有生命体,其基本出发点是把人和自然的关系颠倒过来,这个颠倒后所形成的伦理学,就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盛行的环境伦理学或者称自然主义的伦理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在四千年前,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就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认为天能与人事交相感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这就决定了人事要服从与天道。“天人合一”观,除了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据外,还有一层人们忽视的含义,即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完美的和谐。而中国的道家思想也提出过类似的内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中认为整个自然界包括“道”、“天”、“地”、“人”。既然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那么人的行为就应受到自然界其它部分的约束。作为局部的人应尊重整体即整个自然界的要求,应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事,不可逆“道”而行。这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而西方的生态旅游理论主要来自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处于主导地位,不仅对自然有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也有对自然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社会实践的基本原则。

现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也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中国地大物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环境污染严重。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倡导各地发展生态旅游,但我国生态旅游仍然有很多问题。

1. 盲目开发,景观污染严重

景观污染系指不适当的人为干扰导致的景观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景观结构破碎化,景观功能受损、生态风险增大和审美价值降低等。 一些生态旅游区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盲目开发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造成了景观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破坏植被, 危及生物多样性。一些生态旅游区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大片砍伐树林,造成严重损失。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旅游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共占绿地30hm2左右,砍伐树木千余株。

(2) 破坏地形, 毁坏自然生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开凿了一条登山栈道, 用水泥、钢桩和铁网代替了自然生境。栈道不仅破坏了雄伟的地貌景观, 而且络绎不绝的人流践踏草地, 向天池扔垃圾, 增大了对保护区核心区的生态胁迫。

(3) 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受损。一些生态旅游区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使许多野生动物遭到捕杀,造成不少珍稀动物灭绝。据调查,20年来,长白山旅游区已有2种哺乳动物灭绝,16种濒危。

2. 游客超载,生态环境受损

由于偏重于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一些生态旅游区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了盲目开发之外,对游客数量不加以限制,造成旅游高峰人满为患的现象,由此引发系列环境问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 44 %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 %出现水污染 ,11 %有噪音污染,3 %有空气污染。 3. 景观趋同,天然优势被磨灭

很多生态旅游区热衷于旅店等豪华设施的建设,大建楼、堂、管、所,盲目扩大旅游区,在旅游开发中市场定位不准,不注意生态保护和文化内涵,“贪大、求洋”,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为代价,修建过多的人造景观,进一步走向城市化、商业化。有的旅游区抛弃了自己独具的天然优势,盲目改造,造成大多景区景观的趋同。

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如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m,公路只修到约2000m,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

4. 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

(1) 维护措施不够。许多古建筑群有的因为地质条件、地形状况而倾斜;有的因地震、洪水而被损坏;有的因地质、滑坡多年风化失修而破旧不堪等,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 部分游客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加之保护措施不严,很多珍贵的植物被随意折断,还有人在建筑物、岩画、古雕像上随意刻画,造成文化景观的破坏和旅游活动的视觉污染。

(3) 缺乏必要的监测和管理。据报道,以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已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仅有16%的保护区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有的则对

旅游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依据科学监测对保护区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仅有20%,甚至一些保护区在核心区也有活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中国存在的生态旅游问题严重,而对此,我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发展生态旅游的宏观战略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明确生态旅游发展思想、范围、规模、原则、机制、资金保障制度等,对于引导生态旅游经营者、国家资源管理者、规划者、开发者以及各级政府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对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总体要求,但是缺乏实施细则,尤其是一些关键问题和重要环节没有做出具体要求,例如针对不同等级类别的生态资源的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监控体系、生态反哺机制、社区参与机制、游客行为管理、游客环境教育、解说系统要求等。为了科学制定生态旅游宏观战略,中国可以借鉴一些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和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如美国的“国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日本的“生态旅游指导方针”,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规范”和“生态旅游者规范”等。

(二)完善现有生态旅游法律法规

鉴于目前中国生态旅游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政府作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者,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旅游相关主体的行为,以确保生态旅游走上依法治理的道路。完善中国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首先应以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只有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才能适应生态旅游的生态理念对立法提出的高要求;其次,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包括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情、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法律整体环境以及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的生存环境等。同时,借鉴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国际生态旅游组织的经验和法律法规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要确保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同时做到经济上可行、环境上适宜、社会文化上可以接受,需要从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其影响作全面的考核和评估。目前中国正在执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对战略进行管理和评估的工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衡量规划内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要求的工具,是一种预防性手段,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

开展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规划可能涉及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问题,预测和分析对周围环境、区域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野生动物生存活动规律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开发条件、指导原则、资源潜力、观览对象、活动内容及推荐方案等提出初步建议,以协调生态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

而保证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旅游区开发规模、功能分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及游客分流的宏观与微观调控措施的规划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生态旅游作为新型旅游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而此时更是应该注意发展道路不要跑偏的时候。只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时候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才能使发展道路走向正轨,于人于自然都是双赢。

参考文献:

[1] 全华. 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0 - 74.

[2] 李杰义,陈端吕. 张家界旅游景观的系统评价及其调控优化[J]. 经济地理,2012,32(4):173 - 176.

[3] 尹贻梅,刘正浩,刘志高. 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系统[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1):67 - 68.

[4] 杨琪.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分析与调控[J]. 林业调查规划,2003,28(2):38 - 40.

[5] 卢云亭,王建军著.生态旅游学[M].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

[6] 田里,李常林编著.生态旅游[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7] 吴易明. 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 江西财经大学 2003

[8] 冯卫红. 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探讨[J]. 经济地理. 2001(01)

[9] 冯笑男,张菁. 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12)

10] 杨絮飞,丁四保.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J]. 世界地理研究. 2003(04)

综述生态旅游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概念,在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同时,由于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具体到我国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旅游开发的盲目性,生态旅游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后本文对我国生态旅游的问题对症下药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

Ecotourism as a new concept, is widely acceptedby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lso exists a certain differences because of culture difference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s for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in Ecotouris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blindn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I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to the problem ofEcotourismin our country to handle with the problems.

“生态旅游”一词的英文是Ecotourism,它是由世界自然联盟专家墨西哥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1983年正式提出的。在1993年的东亚第一届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上,将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环境敏感的活动和设施,它所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使旅游者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同时不对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和损害”。而在1994年探险与旅游协会又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对环境负责的、对一定地区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进行的、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观光”。此后生态旅游的定义不断变动,终于正式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1]

从以上几个典型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旅游活动”,一般来说,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而从事这种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等;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自然资源使当地居民经济上受益”。总而言之,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保持、促进生态的协调发展,至少不破坏生态平衡,但与此同时,必须获得经济收益,而且特别要强调必须使当地居民在开

展这样的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

从上文可以清楚的看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而关于生态旅游的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有其不同观点。西方以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为基点的价值观,把自然看成是人类应该去征服和支配的对象。在这种逐渐征服的过程中,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和人相对立的自然界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它们不存在自身价值。这种价值观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主流道德伦理观念。而东方以生态或者生物为中心的价值观,则把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学扩展到生态整体或者扩展到有生命体,其基本出发点是把人和自然的关系颠倒过来,这个颠倒后所形成的伦理学,就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盛行的环境伦理学或者称自然主义的伦理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在四千年前,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就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认为天能与人事交相感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这就决定了人事要服从与天道。“天人合一”观,除了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据外,还有一层人们忽视的含义,即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完美的和谐。而中国的道家思想也提出过类似的内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中认为整个自然界包括“道”、“天”、“地”、“人”。既然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那么人的行为就应受到自然界其它部分的约束。作为局部的人应尊重整体即整个自然界的要求,应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事,不可逆“道”而行。这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而西方的生态旅游理论主要来自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处于主导地位,不仅对自然有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也有对自然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社会实践的基本原则。

现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也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中国地大物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环境污染严重。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倡导各地发展生态旅游,但我国生态旅游仍然有很多问题。

1. 盲目开发,景观污染严重

景观污染系指不适当的人为干扰导致的景观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景观结构破碎化,景观功能受损、生态风险增大和审美价值降低等。 一些生态旅游区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盲目开发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造成了景观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破坏植被, 危及生物多样性。一些生态旅游区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大片砍伐树林,造成严重损失。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旅游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共占绿地30hm2左右,砍伐树木千余株。

(2) 破坏地形, 毁坏自然生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开凿了一条登山栈道, 用水泥、钢桩和铁网代替了自然生境。栈道不仅破坏了雄伟的地貌景观, 而且络绎不绝的人流践踏草地, 向天池扔垃圾, 增大了对保护区核心区的生态胁迫。

(3) 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受损。一些生态旅游区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使许多野生动物遭到捕杀,造成不少珍稀动物灭绝。据调查,20年来,长白山旅游区已有2种哺乳动物灭绝,16种濒危。

2. 游客超载,生态环境受损

由于偏重于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一些生态旅游区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了盲目开发之外,对游客数量不加以限制,造成旅游高峰人满为患的现象,由此引发系列环境问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 44 %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 %出现水污染 ,11 %有噪音污染,3 %有空气污染。 3. 景观趋同,天然优势被磨灭

很多生态旅游区热衷于旅店等豪华设施的建设,大建楼、堂、管、所,盲目扩大旅游区,在旅游开发中市场定位不准,不注意生态保护和文化内涵,“贪大、求洋”,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为代价,修建过多的人造景观,进一步走向城市化、商业化。有的旅游区抛弃了自己独具的天然优势,盲目改造,造成大多景区景观的趋同。

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如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m,公路只修到约2000m,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

4. 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

(1) 维护措施不够。许多古建筑群有的因为地质条件、地形状况而倾斜;有的因地震、洪水而被损坏;有的因地质、滑坡多年风化失修而破旧不堪等,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 部分游客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加之保护措施不严,很多珍贵的植物被随意折断,还有人在建筑物、岩画、古雕像上随意刻画,造成文化景观的破坏和旅游活动的视觉污染。

(3) 缺乏必要的监测和管理。据报道,以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已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仅有16%的保护区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有的则对

旅游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依据科学监测对保护区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仅有20%,甚至一些保护区在核心区也有活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中国存在的生态旅游问题严重,而对此,我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发展生态旅游的宏观战略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明确生态旅游发展思想、范围、规模、原则、机制、资金保障制度等,对于引导生态旅游经营者、国家资源管理者、规划者、开发者以及各级政府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对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总体要求,但是缺乏实施细则,尤其是一些关键问题和重要环节没有做出具体要求,例如针对不同等级类别的生态资源的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监控体系、生态反哺机制、社区参与机制、游客行为管理、游客环境教育、解说系统要求等。为了科学制定生态旅游宏观战略,中国可以借鉴一些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和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如美国的“国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日本的“生态旅游指导方针”,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规范”和“生态旅游者规范”等。

(二)完善现有生态旅游法律法规

鉴于目前中国生态旅游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政府作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者,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旅游相关主体的行为,以确保生态旅游走上依法治理的道路。完善中国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首先应以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只有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才能适应生态旅游的生态理念对立法提出的高要求;其次,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包括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情、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法律整体环境以及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的生存环境等。同时,借鉴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国际生态旅游组织的经验和法律法规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要确保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同时做到经济上可行、环境上适宜、社会文化上可以接受,需要从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其影响作全面的考核和评估。目前中国正在执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对战略进行管理和评估的工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衡量规划内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要求的工具,是一种预防性手段,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

开展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规划可能涉及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问题,预测和分析对周围环境、区域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野生动物生存活动规律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开发条件、指导原则、资源潜力、观览对象、活动内容及推荐方案等提出初步建议,以协调生态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

而保证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旅游区开发规模、功能分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及游客分流的宏观与微观调控措施的规划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生态旅游作为新型旅游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而此时更是应该注意发展道路不要跑偏的时候。只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时候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才能使发展道路走向正轨,于人于自然都是双赢。

参考文献:

[1] 全华. 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0 - 74.

[2] 李杰义,陈端吕. 张家界旅游景观的系统评价及其调控优化[J]. 经济地理,2012,32(4):173 - 176.

[3] 尹贻梅,刘正浩,刘志高. 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系统[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1):67 - 68.

[4] 杨琪.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分析与调控[J]. 林业调查规划,2003,28(2):38 - 40.

[5] 卢云亭,王建军著.生态旅游学[M].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

[6] 田里,李常林编著.生态旅游[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7] 吴易明. 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 江西财经大学 2003

[8] 冯卫红. 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探讨[J]. 经济地理. 2001(01)

[9] 冯笑男,张菁. 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12)

10] 杨絮飞,丁四保.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J]. 世界地理研究. 2003(04)


相关文章

  • 2007_2011年三大主流旅游期刊文献分析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7-2011年三大主流旅游期刊文献分析 牛 摘 a b 幸,姚国荣 (安徽师范大学a.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b.经济管理学院,安 ...查看


  • 发展心理学综述
  • 发展心理学综述 刘媛 摘要 发展学在生态化发展观.毕生发展观.学科相互融合思潮.跨文化比较思潮的影响下, 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研究范围及对象不断扩大, 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本文主要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界定,综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并 ...查看


  • 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
  • 第2卷第1期旅游论坛 "401.2No.1 2009年2月 TourismForum Feb.,2009 [旅游市场研究] 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 张致云,杨效忠,卢松,叶舒娟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桷蔓 ...查看


  • 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
  • 12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3期 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 张国旺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河北石家庄 050001) 环境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人类活动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 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不断涌现 ...查看


  • 2016-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 生态农业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 ...查看


  • 城市群行业
  • 2014-2020年中国城市群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李欣 电话:010-56288208 手机:[1**********] QQ: 1960863285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ww.c ...查看


  • 农业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研究综述
  • 第35卷第6期2014年11月 DOI: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14.06.070 中国农机化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Vol ...查看


  •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作者:夏艳婷, 翟 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8期 [摘要]城市空间结构, 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形式.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跨学 ...查看


  • 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
  • 上海翻译 20llNo.4 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 邹彦群 满 颖 孟艳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北京100024) [摘要]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关键词为"公示语"和"标识语"的文章为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