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平衡_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方向标

1. 知道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 能正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路线图

【自主学习】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 ,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

表述:约定采用“ ”来代替反应式中原来用的“ ”,把从左向右的过程

称作 ;由右向左的反应称作 。如溶解、结晶过程可表示为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在 下,既能向 同时又能 的反应。 (2)不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但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

+-度太小因而可忽略。如Ag +Cl =AgCl↓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H2O(g)

CO2+H2反应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将0.01 mol CO和0.01 mol H2O(g)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1)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 。 (2)反应进行中:

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 ,逆反应速率 。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此时,反应物的浓度 ,

生成物的浓度也 。 请画出平衡状态建立的速率-时间图

2、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

(1)定义: (2)特征:

① 逆: ② 等: ③ 动: ④ 定: ⑤ 变: (3)特点: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建立的途径无关

思考:1、相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时,一个反应分别从正反应开始,与从逆反应开始,最终所达到的平衡状态是否相同? 答案:

【合作探究】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

解,判断下列各情况下,是否达到平衡。

pC(g)+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

◆ 学生展示:

◆ 归纳梳理:

达到平衡的标志:以m A(g)+n B(g) 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A 消耗速率与A 的生成速率相等,A 的消耗速率与C 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 :p ,B 生成速率与C 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n :p 。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间接标志:

①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注:m+n≠p ) ② 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④ 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p C(g)为例

【应用拓展】

1、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3H2

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 )

A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 B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 C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 D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A 、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 、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把HI 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 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2(g)+I2(g) △H>0,

A 、HI 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 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 、HI 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 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检测站

选择题:

1、五氧化二氮是白色固体,熔点为30℃,升温时易液化和汽化,并发生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反应:①N 2O 5(g) N2O 3(g)+O2(g) ②N 2O 3(g) N 2O(g)+O2(g) 在0.5L 密闭容器中,将2.5 mol N 2O 5加热气化,并按上述①②两式分解,在某温度下达到

—1—1

平衡,测得O 2的平衡浓度为4.4 mol·L ,N 2O 3的平衡浓度为1.6 mol·L ,则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 、N 2O 5的平衡浓度为3.0 mol·L C 、N 2O 的平衡浓度为4.4 mol·L 2、可逆反应:2NO 2

—1

B 、N 2O 5的转化率为80%

D 、N 2O 的平衡浓度为1.4 mol·L

—1

—1

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 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1—1—1

测得SO 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 ,0.2 mol·L ,0.2 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 、c (SO3)=0.4 mol·L

—1 —1

B 、c (SO2)=c(SO3)=0.15 mol·L

—1

—1

C 、c (SO2)=0.25 mol·L D 、c (SO2)+c (SO3)=0.4 mol·L

NO+CO2下列

4、 对于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O 2+CO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等于开始反应时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B 、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 、达到平衡时,NO 2、CO 2、NO 、CO 的物质的量均相等

D 、达到平衡时,NO 和CO 2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NO 2和CO 的物质的量之和

班级 姓名

第二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方向标

1. 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知道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

路线图

【自主学习】

1.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其特征是什么?

2. 思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平衡,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平衡 ,进而在新的条件下逐渐建立 平衡。

3. 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4.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速率判断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 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 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

【合作探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实验2-5:原理是: 现象是 ; 实验2-6:原理是: 现象是 ; 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 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试画出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有 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对于3H 2(g )+N2(g) 2NH3(g) 在反应中1体积的N 2与3体积的H 2反应生成2体积的NH 3,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发生了变化,反应后气体总体积 了。 下表列入的是450℃时,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的实验数据。 压强/MPa NH 3/%

1 2.0

5 9.2

10 16.4

30 35.5

60 53.6

100 69.4

由上表实验数据可以算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移动。

1. 对于有些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

H 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 使化学平衡移动。

2. 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可以认为改变压强 使化学平衡移动。

3. 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改变,所以平衡 移动;若在恒压情况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使平衡 。 试画出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所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也有影响。

观察试验2-7,颜色变化为: 得出结论:

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试画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四、催化剂能够 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 使平衡发生移动,但是可以 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小结:同步、等倍数改变v 正和 v 逆 试画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展示点拨】

◆ 学生展示:

◆ 归纳梳理 1. 平衡状态的移动

2.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程度 ,从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 ,破坏了原平衡状态,使平衡移动。

3.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的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

【应用拓展】

1. 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Cl 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ml 的针筒内吸入40mL 氯气后,再吸入10mL 的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以看到何种变化?试用平衡的观点加以解释。

2.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 3H2+N2 发生移动的是( )

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平衡不

A 恒温恒压充入氨气 B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C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 恒温恒压充入氦气 3. 思考: 对平衡N 2+3H2

2NH3

(1)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氮气,平衡向 移动。 (2)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氨气呢?加入氩气又怎么样呢? (3)如果需要增加氢气的转化率,可以有什么办法?

(4)如果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氮气的转化率 。

检测站

1.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 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 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 ① ② B 、② ⑤ C 、 ③ ⑤ D 、 ④ ⑥

2. 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3. 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 (g ) 2B+C(△H>0),若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和C 可能都是液体 B 、B 和C 肯定都是气体 C 、B 和C 可能都是固体

D 、若C 为固体,则B 一定是气体

四. 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 B(g)

p C(g) + q D(g)。其中m 、n 、p 、q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的关系依上述规律,其常数(用K 表示)叫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可看作是“1”而不代入公式。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不随 而改变,只随 改变而改变。 即,K=f (T )。

(2)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可以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 很大,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转化率大

K 的意义 K居中,典型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反应的方向变化。

K 很小,反应进行的程度小,转化率小

[例3]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满足下面关系: =K,式中K 为常数,在1L 密闭容器中给CO 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0 C02+H2且K=1,若用2molCO 和10molH 20(气) 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达平衡时CO 的转化率约为

A.16.7% B.50% C.66.7% D.83% 【达标练习】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 某温度下, 反应H 2(g)+I2(g)

2HI(g) △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带有活塞

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气体颜色加深 B .恒压充入HI (g ),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 .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D .恒容,充入H 2,I 2(g )的体积分数降低

+

-

3.在HNO 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NO 2

H+NO2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

后,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

A.NaOH 溶液 B.硫酸溶液 C.NaNO 2溶液 D.NaHSO 4溶液

4.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

A. 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B .加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 C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5.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平衡移动的是 ( )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6.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 H2+I2(正反应吸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 .加入催化剂 D.恒容下充入HI 气体

7. 已知可逆反应2NO(g) N 2(g)+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若在某温度

-1-1-1

下达到平衡时c(N2)=0.05mol·L ,C(O2)=0.05mol·L ,c(NO)=0.00055mol·L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则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8. 等物质的量的A B C 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s)+dD(?)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测得A 减少nmol ,B 减少n/2mol,C 增加3n/2mol,D 增加nmol ,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各系数a b c d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 态,B 态,D 态。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是 反应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目标】

1、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 应用焓变和熵变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有关化学反应的 、 、 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家根据体系存在着力图使自身能量趋于 和由 变为 的自然现象,提出了 判据和 判据。 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经验表明,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趋向于从 状态转变为 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部 或者释放 )。即自发过程趋向于 状态。 2、 熵判据 (1) 熵

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由 自发地转变为 的倾向,因为与有序体系相比,无序体系更加稳定,科学家用 (符号 )来量度这种混乱(或有序)的程度。 (2) 熵判据

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 ,即熵变(符号 )

零,这个原理也叫做 原理。同一种物质,存在着 时的熵值最大, 时次之, 时最小的这样一中普遍规律。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

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3、 熵变和焓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又都不能独立地作为自发性的判据,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熵变和焓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反应 B.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反应 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D. 常温下,水电解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铁生锈、氢燃烧均为自发放热过程 B. 冰融化过程其熵值增加 C. 无热效应的自发过程是不存在的 D. 同一物质固态时熵值最小 【达标练习】

1、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 )

A. 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 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 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 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3、以下自发反应可用ΔH 判据来解释的是 ( )

A. 硝酸铵自发地溶于水

B.2N 2O 5(g)====4NO2(g)+O2(g) ΔH=+56.7 kJ·mol -1 C.(NH4) 2CO 3(s)====NH4HCO 3(s)+NH3(g) ΔH=+74.9 kJ·mol -1 D.2H 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B. 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C. ΔH <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D. ΔH >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5、在25℃和1.01×105Pa 时,反应2N 2O 5(g)====4NO2(g)+O2(g) ΔH=+56.7

kJ ·mol -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

A. 是吸热反应 B. 是放热反应

C. 是熵减反应 D. 是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6、下列过程是非自发进行的是 ( )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 天然气的燃烧 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室温下水结成冰 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 衡后,升高温度,测得容器内气体密度增加,则: A.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 为非气体 B.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 为气体

C. 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的C ,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压强对该平衡移动无影响

8、对于反应A (s )+2B (g

)3C (g )-Q (Q >0),平衡混和物中C 的百分含量C%与外界条件x 、y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x表示温度,y 表示压强,且y 1>y 2>y 3 B. x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且y 3>y 2>y 1 C. x表示温度,y 表示压强,且y 3>y 2>y 1 D. x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且y 1>y 2>y 3

9、在反应aA +bB cC+Q 的平衡体系中,无论升高温度或降低压强,C 的浓度都会增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c <c Q<0 B. a+b >c Q<0

C. a+b >c Q>0 D. 无法确定系数关系 Q<0 10、对于以下这个平衡体系C (s )+CO 2(g

2CO (g )-Q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降低压强升高温度,体系中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将减小

B. 在保持温度和气体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CO 2,当反应重新建立平衡后,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将减小

C. 在保持温度和气体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平衡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N 2,平衡不移动

D. 向平衡体系增添一定量的CO 2,而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反应重新建立平衡后,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增大

B (g )+C (s )达到平

11、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和气体中NH 3的体积占25%。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为: A. 1/5 B. 1/4 C. 1/3 D. 1/2 1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 摩A 、n 摩B ,发生下列反应: mA (g )+nB (g )pC (g ) 平衡时C 的浓度是w 摩/升,若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放入a 摩A 、b 摩B 、c 摩C ,若要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 摩/升,则a 、b 、c 应满足的关系是:

A. a︰b ︰c =m ︰n ︰p B. a︰b =m ︰n (ap/m)+c =p C. (mc/p)+a =m ,(nc/p)+b =n D. a=m/3,b =n/3,c =2p/3 13、下列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2A (g )压强增加了p%,A 的转化率也为p%,则x 的值为

B (g )+xC (g ) 容器内

A. 1 B. 2 C. 3 D. 4

14、如图3-4所示可逆反应:mA(g)+nB(g)=xC(g)+Q,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对于反应的热效应Q 和反应方程式A 、B 、C 的系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Q >0,m+n>x B .Q >0,m+n<x C .Q <0,m+n<x D .Q <0,m+n>x

15、在容积相同的A 、B 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 2和1molO 2,使它们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并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若A 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 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 中的SO 2的转化率为25%时,则B 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应是

A 、25% B、>25% C、

16、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 3为n mol 。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 3等于n mol的是( )

A.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 B.4.0 mol SO2+1.0 mol O2

C.2.0 mol SO2+1.0 mol O2+2.0 mol SO3 D.3.0 mol SO2+1.0 mol O2+1.0 mol SO3

17、恒温恒容下,将2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通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2D(s)。2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B ,并测得C 的浓度为1.2mol/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x= 。

(3)A 的转化率与B 的转化率之比为 。

(4)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填各项代号)。

A .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 .气体平均式量不再变化 D.A 的消耗速率与B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5)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2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原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 的物质的量n (B ) 。

(6)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与上述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A 、B 物质的量n(A)、n(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18、实验室配制碘水,往往是将碘溶于KI 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 2(aq)+II 3上述平衡体系中,I 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 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意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1)通过分析上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在T 1、D 状态时,v(正) v(逆) (填>、<、=) (3)写出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若升高温度,K 值将 ,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溴水,K 值将

19、将1molN 2和1molH 2充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M 中,加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使之平衡,测得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现有A 、B 、C 、D 、E 五个与M 一样的密闭容器,分别充入1molN 2和1molH 2,并加入催化剂,控制温度分别在T 1、T 2、T 3、T 4、T 5下同时反应10秒钟,测得A 、B 、C 中NH 3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1)在图中标出T 4、T 5下NH 3的体积分数,并分别用D 、E 指示。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热反应,理由: (3)A 中NH3的体积分数小于B 的原因是

--

班级 姓名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方向标

1. 知道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 能正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路线图

【自主学习】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 ,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

表述:约定采用“ ”来代替反应式中原来用的“ ”,把从左向右的过程

称作 ;由右向左的反应称作 。如溶解、结晶过程可表示为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在 下,既能向 同时又能 的反应。 (2)不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但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

+-度太小因而可忽略。如Ag +Cl =AgCl↓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H2O(g)

CO2+H2反应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将0.01 mol CO和0.01 mol H2O(g)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1)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 。 (2)反应进行中:

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 ,逆反应速率 。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此时,反应物的浓度 ,

生成物的浓度也 。 请画出平衡状态建立的速率-时间图

2、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

(1)定义: (2)特征:

① 逆: ② 等: ③ 动: ④ 定: ⑤ 变: (3)特点: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建立的途径无关

思考:1、相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时,一个反应分别从正反应开始,与从逆反应开始,最终所达到的平衡状态是否相同? 答案:

【合作探究】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

解,判断下列各情况下,是否达到平衡。

pC(g)+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

◆ 学生展示:

◆ 归纳梳理:

达到平衡的标志:以m A(g)+n B(g) 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A 消耗速率与A 的生成速率相等,A 的消耗速率与C 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 :p ,B 生成速率与C 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n :p 。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间接标志:

①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注:m+n≠p ) ② 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④ 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p C(g)为例

【应用拓展】

1、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3H2

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 )

A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 B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 C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 D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A 、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 、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把HI 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 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2(g)+I2(g) △H>0,

A 、HI 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 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 、HI 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 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检测站

选择题:

1、五氧化二氮是白色固体,熔点为30℃,升温时易液化和汽化,并发生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反应:①N 2O 5(g) N2O 3(g)+O2(g) ②N 2O 3(g) N 2O(g)+O2(g) 在0.5L 密闭容器中,将2.5 mol N 2O 5加热气化,并按上述①②两式分解,在某温度下达到

—1—1

平衡,测得O 2的平衡浓度为4.4 mol·L ,N 2O 3的平衡浓度为1.6 mol·L ,则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 、N 2O 5的平衡浓度为3.0 mol·L C 、N 2O 的平衡浓度为4.4 mol·L 2、可逆反应:2NO 2

—1

B 、N 2O 5的转化率为80%

D 、N 2O 的平衡浓度为1.4 mol·L

—1

—1

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 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1—1—1

测得SO 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 ,0.2 mol·L ,0.2 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 、c (SO3)=0.4 mol·L

—1 —1

B 、c (SO2)=c(SO3)=0.15 mol·L

—1

—1

C 、c (SO2)=0.25 mol·L D 、c (SO2)+c (SO3)=0.4 mol·L

NO+CO2下列

4、 对于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O 2+CO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等于开始反应时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B 、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 、达到平衡时,NO 2、CO 2、NO 、CO 的物质的量均相等

D 、达到平衡时,NO 和CO 2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NO 2和CO 的物质的量之和

班级 姓名

第二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方向标

1. 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知道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

路线图

【自主学习】

1.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其特征是什么?

2. 思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平衡,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平衡 ,进而在新的条件下逐渐建立 平衡。

3. 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4.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速率判断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 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 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

【合作探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实验2-5:原理是: 现象是 ; 实验2-6:原理是: 现象是 ; 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 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试画出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有 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对于3H 2(g )+N2(g) 2NH3(g) 在反应中1体积的N 2与3体积的H 2反应生成2体积的NH 3,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发生了变化,反应后气体总体积 了。 下表列入的是450℃时,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的实验数据。 压强/MPa NH 3/%

1 2.0

5 9.2

10 16.4

30 35.5

60 53.6

100 69.4

由上表实验数据可以算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移动。

1. 对于有些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

H 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 使化学平衡移动。

2. 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可以认为改变压强 使化学平衡移动。

3. 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改变,所以平衡 移动;若在恒压情况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使平衡 。 试画出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所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也有影响。

观察试验2-7,颜色变化为: 得出结论:

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试画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四、催化剂能够 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 使平衡发生移动,但是可以 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小结:同步、等倍数改变v 正和 v 逆 试画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展示点拨】

◆ 学生展示:

◆ 归纳梳理 1. 平衡状态的移动

2.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程度 ,从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 ,破坏了原平衡状态,使平衡移动。

3.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的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

【应用拓展】

1. 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Cl 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ml 的针筒内吸入40mL 氯气后,再吸入10mL 的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以看到何种变化?试用平衡的观点加以解释。

2.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 3H2+N2 发生移动的是( )

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平衡不

A 恒温恒压充入氨气 B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C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 恒温恒压充入氦气 3. 思考: 对平衡N 2+3H2

2NH3

(1)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氮气,平衡向 移动。 (2)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氨气呢?加入氩气又怎么样呢? (3)如果需要增加氢气的转化率,可以有什么办法?

(4)如果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氮气的转化率 。

检测站

1.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 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 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 ① ② B 、② ⑤ C 、 ③ ⑤ D 、 ④ ⑥

2. 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3. 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 (g ) 2B+C(△H>0),若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和C 可能都是液体 B 、B 和C 肯定都是气体 C 、B 和C 可能都是固体

D 、若C 为固体,则B 一定是气体

四. 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 B(g)

p C(g) + q D(g)。其中m 、n 、p 、q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的关系依上述规律,其常数(用K 表示)叫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可看作是“1”而不代入公式。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不随 而改变,只随 改变而改变。 即,K=f (T )。

(2)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可以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 很大,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转化率大

K 的意义 K居中,典型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反应的方向变化。

K 很小,反应进行的程度小,转化率小

[例3]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满足下面关系: =K,式中K 为常数,在1L 密闭容器中给CO 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0 C02+H2且K=1,若用2molCO 和10molH 20(气) 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达平衡时CO 的转化率约为

A.16.7% B.50% C.66.7% D.83% 【达标练习】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 某温度下, 反应H 2(g)+I2(g)

2HI(g) △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带有活塞

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气体颜色加深 B .恒压充入HI (g ),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 .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D .恒容,充入H 2,I 2(g )的体积分数降低

+

-

3.在HNO 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NO 2

H+NO2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

后,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

A.NaOH 溶液 B.硫酸溶液 C.NaNO 2溶液 D.NaHSO 4溶液

4.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

A. 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B .加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 C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5.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平衡移动的是 ( )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6.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 H2+I2(正反应吸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 .加入催化剂 D.恒容下充入HI 气体

7. 已知可逆反应2NO(g) N 2(g)+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若在某温度

-1-1-1

下达到平衡时c(N2)=0.05mol·L ,C(O2)=0.05mol·L ,c(NO)=0.00055mol·L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则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8. 等物质的量的A B C 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s)+dD(?)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测得A 减少nmol ,B 减少n/2mol,C 增加3n/2mol,D 增加nmol ,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各系数a b c d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 态,B 态,D 态。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是 反应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目标】

1、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 应用焓变和熵变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有关化学反应的 、 、 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家根据体系存在着力图使自身能量趋于 和由 变为 的自然现象,提出了 判据和 判据。 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经验表明,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趋向于从 状态转变为 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部 或者释放 )。即自发过程趋向于 状态。 2、 熵判据 (1) 熵

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由 自发地转变为 的倾向,因为与有序体系相比,无序体系更加稳定,科学家用 (符号 )来量度这种混乱(或有序)的程度。 (2) 熵判据

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 ,即熵变(符号 )

零,这个原理也叫做 原理。同一种物质,存在着 时的熵值最大, 时次之, 时最小的这样一中普遍规律。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

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3、 熵变和焓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又都不能独立地作为自发性的判据,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熵变和焓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反应 B.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反应 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D. 常温下,水电解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铁生锈、氢燃烧均为自发放热过程 B. 冰融化过程其熵值增加 C. 无热效应的自发过程是不存在的 D. 同一物质固态时熵值最小 【达标练习】

1、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 )

A. 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 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 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 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3、以下自发反应可用ΔH 判据来解释的是 ( )

A. 硝酸铵自发地溶于水

B.2N 2O 5(g)====4NO2(g)+O2(g) ΔH=+56.7 kJ·mol -1 C.(NH4) 2CO 3(s)====NH4HCO 3(s)+NH3(g) ΔH=+74.9 kJ·mol -1 D.2H 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B. 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C. ΔH <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D. ΔH >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5、在25℃和1.01×105Pa 时,反应2N 2O 5(g)====4NO2(g)+O2(g) ΔH=+56.7

kJ ·mol -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

A. 是吸热反应 B. 是放热反应

C. 是熵减反应 D. 是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6、下列过程是非自发进行的是 ( )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 天然气的燃烧 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室温下水结成冰 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 衡后,升高温度,测得容器内气体密度增加,则: A.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 为非气体 B.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 为气体

C. 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的C ,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压强对该平衡移动无影响

8、对于反应A (s )+2B (g

)3C (g )-Q (Q >0),平衡混和物中C 的百分含量C%与外界条件x 、y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x表示温度,y 表示压强,且y 1>y 2>y 3 B. x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且y 3>y 2>y 1 C. x表示温度,y 表示压强,且y 3>y 2>y 1 D. x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且y 1>y 2>y 3

9、在反应aA +bB cC+Q 的平衡体系中,无论升高温度或降低压强,C 的浓度都会增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c <c Q<0 B. a+b >c Q<0

C. a+b >c Q>0 D. 无法确定系数关系 Q<0 10、对于以下这个平衡体系C (s )+CO 2(g

2CO (g )-Q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降低压强升高温度,体系中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将减小

B. 在保持温度和气体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CO 2,当反应重新建立平衡后,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将减小

C. 在保持温度和气体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平衡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N 2,平衡不移动

D. 向平衡体系增添一定量的CO 2,而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反应重新建立平衡后,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增大

B (g )+C (s )达到平

11、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和气体中NH 3的体积占25%。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为: A. 1/5 B. 1/4 C. 1/3 D. 1/2 1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 摩A 、n 摩B ,发生下列反应: mA (g )+nB (g )pC (g ) 平衡时C 的浓度是w 摩/升,若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放入a 摩A 、b 摩B 、c 摩C ,若要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 摩/升,则a 、b 、c 应满足的关系是:

A. a︰b ︰c =m ︰n ︰p B. a︰b =m ︰n (ap/m)+c =p C. (mc/p)+a =m ,(nc/p)+b =n D. a=m/3,b =n/3,c =2p/3 13、下列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2A (g )压强增加了p%,A 的转化率也为p%,则x 的值为

B (g )+xC (g ) 容器内

A. 1 B. 2 C. 3 D. 4

14、如图3-4所示可逆反应:mA(g)+nB(g)=xC(g)+Q,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对于反应的热效应Q 和反应方程式A 、B 、C 的系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Q >0,m+n>x B .Q >0,m+n<x C .Q <0,m+n<x D .Q <0,m+n>x

15、在容积相同的A 、B 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 2和1molO 2,使它们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并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若A 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 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 中的SO 2的转化率为25%时,则B 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应是

A 、25% B、>25% C、

16、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 3为n mol 。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 3等于n mol的是( )

A.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 B.4.0 mol SO2+1.0 mol O2

C.2.0 mol SO2+1.0 mol O2+2.0 mol SO3 D.3.0 mol SO2+1.0 mol O2+1.0 mol SO3

17、恒温恒容下,将2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通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2D(s)。2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B ,并测得C 的浓度为1.2mol/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x= 。

(3)A 的转化率与B 的转化率之比为 。

(4)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填各项代号)。

A .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 .气体平均式量不再变化 D.A 的消耗速率与B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5)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2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原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 的物质的量n (B ) 。

(6)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与上述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A 、B 物质的量n(A)、n(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18、实验室配制碘水,往往是将碘溶于KI 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 2(aq)+II 3上述平衡体系中,I 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 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意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1)通过分析上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在T 1、D 状态时,v(正) v(逆) (填>、<、=) (3)写出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若升高温度,K 值将 ,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溴水,K 值将

19、将1molN 2和1molH 2充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M 中,加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使之平衡,测得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现有A 、B 、C 、D 、E 五个与M 一样的密闭容器,分别充入1molN 2和1molH 2,并加入催化剂,控制温度分别在T 1、T 2、T 3、T 4、T 5下同时反应10秒钟,测得A 、B 、C 中NH 3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1)在图中标出T 4、T 5下NH 3的体积分数,并分别用D 、E 指示。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热反应,理由: (3)A 中NH3的体积分数小于B 的原因是

--


相关文章

  •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 . 必修加选修)化学>,以下简称高中化学新教材,锦州市各高中已经使用这套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了更好地贯彻新大纲.使用好新教材,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化学新教材知识体系 ...查看


  • 高中化学各年级课本讲解视频
  • 高中化学各年级课本讲解视频 高一化学视频第一讲:氧化还原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视频 本视频内容共5个部分: 第一集: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集:化学反应类型 第三集: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第五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高一化学视频辅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 -14.Na -23.S -32.Cl -35.5. K -39.Mn -55 第I 卷 选修:化学4 模块考试(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查看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组 韩 汉 林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 ...查看


  • 高二该如何学习
  • 高二是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不仅课程任务重,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能否考入理想的大学.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向大家传授高二各学科学习技巧,希望对高二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语文]结合大纲,注重 ...查看


  • 高一高二学科重难点
  • 高一数学: 上学期: 必修1 1. 几何与函数概念(函数及其表示.基本性质) 2.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 3. 函数的应用(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1. 空间几何(结构.三维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 2. 点. ...查看


  • 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化学试卷分为两卷.第I 卷为客观题,有2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60分,第II 卷为主观题,一共4题,共计40分. 二.内容分布 这次考试内容为选修四化 ...查看


  • 2015--2016高二化学下期教学计划
  • 2015--2016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A 娄 昀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 ...查看


  • 中学第18周教研活动安排
  • 中学第18周教研活动安排 (12月24日-12月29日) 政 治 12月25日(星期二)上午8:30在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南址(原教研中心)四楼第三教室,初二政治期末复习工作.请初二政治教师参加. 12月25日(星期二)上午8:30在西城教育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