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5.5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 Word版含答案.doc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穴(dòu) .

老胥(xū) .

B. 户牖(yǒu) .

矜疑(jīn) .

C. 刑械(jiè) .

大辟(bì) .

D. 桎梏(gù) .

冥谪(dí) .遐迩(xiá) .罹此果报(lí) .寤寐(wù) .繁华靡丽(mí) .狱讼(sòng) .偶拈一则(niān) .绞缢(yì) .不羁晷刻(ɡuǐ) .

解析:B项,“靡”应读“mǐ”;C项,“械”应读“xiè”;D项,“谪”应读“zhé”。

答案:A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饮食之气相薄 .

惟大辟无可要 .

B. 俾困苦不可忍 . 薄:迫。 要:要挟。 俾:使, 让。

文书下行直省, 多潜易之 易:改动, 变动。 .

C. 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

然犹质其首 .

D. 作自挽诗, 每欲引决 ..

不次岁月 .

解析:C项, 质:抵押。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俟:等候。 引决:自裁, 自杀。 次:排列。 质:购买。

C.

D.

解析:B项, 代词, 这样。A 项, 连词, 表转折/连词, 表顺承。C 项, 介词, 表原因/连词, 表目的。D 项, 副词, 于是/连词, 因为。

答案:B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夜中,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无可旋避, 此所以染者众也。

(2)然瓶粟屡罄, 不能举火, 始知首阳二老, 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 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答案: (1)当深更半夜的时候, 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 没有办法避开, 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2)然而瓮中经常无米, 不能生火做饭, 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是竟自饿死的, 说他们不愿吃周粟, 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二、阅读鉴赏

5. 阅读文本, 完成第5~8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 余在刑部狱, 见死而由窦出者, 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 作而言曰:“……迩年狱讼……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 皆利系者之多, 少有连, 必.

多方钩致。苟入狱, 不问罪之有无, 必械手足, 置老监, 俾困苦不可忍, 然后导以取保, 出居于外,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 皆竭资取保; 其次, 求脱械居监外板屋, 费亦.

数十金; 惟极贫无依, 则械系不稍宽, 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 情罪重者, 反出在外, 而轻者、无.

罪者罹其毒。积忧愤, 寝食违节, 及病, 又无医药, 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 遘疫死, 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左右邻械系入老监, 号呼达旦。余感焉, 以杜君言泛讯之, 众言同, 于是乎书。

……

部中老胥, 家藏伪章, 文书下行直省, 多潜易之, 增减要语, 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 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止主谋一二人立决;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 中有立决者, 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 遂缚以出, 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 .

法应立决。狱具矣, 胥某谓曰:“予我千金, 吾生若。”叩其术, 曰:“是无难, 别具本章, 狱词无易,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 不能欺主谳者, 倘复请之, 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 吾辈无生理, 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 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 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 终不敢诘。余在狱, 犹见某姓, 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利系者之多 .

利:获利。

B.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

剂:契券, 字据。这里指作为要挟的根据。

C. 遂缚以出, 不羁晷刻 .

羁:捆绑。

D. 情罪重者, 反出在外 .

情:案情。

解析:C项, 羁:停留。

答案:C

6.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言同,(余) 于是乎书

B.(胥某) 增减要语, 奉行者莫辨

C. 狱具矣, 胥某谓(某姓兄弟) 曰

D.(某姓兄弟) 复请之, 吾辈无生理

解析:D项, 省略成分应该是“主谳者”。

答案:D

7.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 全部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

①少有连, 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 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 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 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 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④句写胥吏在“上闻及移关诸部”的文件上不敢动任何手脚, ⑤句写“功令”(政府的法令) 上的正常规定。这两句, 不符合题干要求。其他三句, 或单独刻画, 或勾勒群像, 或写其言, 或写其行, 均为胥吏贪赃枉法的具体内容。

答案:A

8.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 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 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 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 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 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 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 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 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 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 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 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 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 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解析:B项, 左右邻居与“不孝”的罪名无关, 也受牵连而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这一细节, 是作者对“少有连, 必多方钩致”的黑暗现象的印证。

答案:B

9. (2014·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9~13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 即不与众童亲狎, 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 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 心独娱之, 常执卷一编, 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 或暮而尚留, 窅①不能释, 不自知所由, 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 随人而问章句, 忽有一言契于心, 移日自得, 长..

吟高啸, 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 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 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皆贺之曰:“.

过欤! ”自此遂日知书, 伏圣人之教, 慕恺悌之化, 达君臣父子之节, 忠孝之际, 唯恐不及。操笔属词, 其言秀而多思, 率人所未言者, 君道之容易,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 文词崛兴, 遂..

大振耀, 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 有文章高名, 又性颇嗜诱进后生, 推拔于寒素中, 唯恐不及。至之日, 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 屡加赏进。游娱燕飨, 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 搜罗天下文章, 得士之盛, 前无伦比, 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 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 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 才未尝困。精于理, 故言多周详; 切于情, 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 以变风雅。一命而卒, 天其绝耶! .

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 有《南阳孝子传》, .

有《韩城县尉厅壁记》, 有《与郑居方书》, 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 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 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 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 进君之旧文共十编, 首尾凡若干首, 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 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 又早死。大中六年, 予又为观察使, 令访其裔, 因获其

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 为题其序, 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其性所多也 .

B.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

C. 宜其司当代文柄 .

D. 皆可征于集 .

解析:A项, 多:称赞。

答案:A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 连词, 表修饰/连词, 表转折;B 项, 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 指人或事物;C 项, 介词, 对于;D 项, 介词, 为了/介词, 凭, 靠。

答案:C

11.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 评定其文章特点, 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 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 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 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 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 但他天资聪颖, 文笔超群, 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 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 思维敏捷, 能言人所未言, 说理精辟, 立论周密详尽, 擅长抒情, 叙事委婉曲折, 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 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 未能充分施展才干, 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 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 颇能感人。

解析:B项,“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 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答案:B

1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 振发:显扬。 司:职掌。 征:验证。 多:超过。

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 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 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 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再利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本段话“∥”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

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

(2)性颇嗜诱进后生, 推拔于寒素中, 唯恐不及。

答案:(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 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 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 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 生怕做不到。

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他还是孩子的时候, 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亲近玩耍, 经常独自行动。十来岁时, 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 内心里感到很高兴, 常常拿着一本书, 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 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 不能放下, 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 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很多字, 跟着别人询问词句, 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 整天高兴, 一直边走边吟诵, 不知道会走到哪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 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 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 都祝贺他:“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 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 每天只是读书, 叹服圣人的教诲, 仰慕孝悌感化, 追求礼节和忠孝, 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 语言秀丽, 思维活跃, 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 认为君之道很简单, 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年间, 文章诗词突然兴起, 他就非常耀眼, 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 恰逢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 他有文章闻名远近, 又生性喜欢引导后辈进取, 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 生怕做不到。常公到的这一天, 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 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 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 一定会召他来同席吃饭。欧阳君谦虚, 行动不逾越礼节, 常公了解他, 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 甚至京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 搜罗天下的好文章, 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 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 有韩愈、李观。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 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 没有套用现成的, 才能没有穷尽。他精通说理, 所以说话详细严谨; 抒情真切, 所以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

典范, 风流儒雅。他死之后, 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 同外公是一家族。所以他所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 有《南阳孝子传》, 有《韩城县尉厅壁记》, 有《与郑居方书》, 都可以在文集中得到验证。所以我很小的时候, 就在外公家见到了他。大和年间, 我担任福建团练副使时, 他的儿子价从南安到福州, 给我欧阳君以前的文章, 共十编, 从头至尾共若干首诗歌, 哭着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 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 又死得早。大中六年, 我又担任观察使, 让人去寻找他的后代, 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 也完成了他子孙的愿望。

三、语言表达

1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舞之美, 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 当然 ① 美, 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 而是人, 展现的是人的自然存在, 因此它首先是一种 ② 美。它努力挖掘人的灵秀之气, 给人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 一是形式, 二是内容。人在舞蹈时, 外有 ③ , 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 融合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极致而为一体, 所以为美中之至美。

答案:①有艺术美 ②自然(的) ③美妙的形式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穴(dòu) .

老胥(xū) .

B. 户牖(yǒu) .

矜疑(jīn) .

C. 刑械(jiè) .

大辟(bì) .

D. 桎梏(gù) .

冥谪(dí) .遐迩(xiá) .罹此果报(lí) .寤寐(wù) .繁华靡丽(mí) .狱讼(sòng) .偶拈一则(niān) .绞缢(yì) .不羁晷刻(ɡuǐ) .

解析:B项,“靡”应读“mǐ”;C项,“械”应读“xiè”;D项,“谪”应读“zhé”。

答案:A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饮食之气相薄 .

惟大辟无可要 .

B. 俾困苦不可忍 . 薄:迫。 要:要挟。 俾:使, 让。

文书下行直省, 多潜易之 易:改动, 变动。 .

C. 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

然犹质其首 .

D. 作自挽诗, 每欲引决 ..

不次岁月 .

解析:C项, 质:抵押。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俟:等候。 引决:自裁, 自杀。 次:排列。 质:购买。

C.

D.

解析:B项, 代词, 这样。A 项, 连词, 表转折/连词, 表顺承。C 项, 介词, 表原因/连词, 表目的。D 项, 副词, 于是/连词, 因为。

答案:B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夜中,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无可旋避, 此所以染者众也。

(2)然瓶粟屡罄, 不能举火, 始知首阳二老, 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 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答案: (1)当深更半夜的时候, 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 没有办法避开, 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2)然而瓮中经常无米, 不能生火做饭, 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是竟自饿死的, 说他们不愿吃周粟, 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二、阅读鉴赏

5. 阅读文本, 完成第5~8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 余在刑部狱, 见死而由窦出者, 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 作而言曰:“……迩年狱讼……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 皆利系者之多, 少有连, 必.

多方钩致。苟入狱, 不问罪之有无, 必械手足, 置老监, 俾困苦不可忍, 然后导以取保, 出居于外,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 皆竭资取保; 其次, 求脱械居监外板屋, 费亦.

数十金; 惟极贫无依, 则械系不稍宽, 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 情罪重者, 反出在外, 而轻者、无.

罪者罹其毒。积忧愤, 寝食违节, 及病, 又无医药, 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 遘疫死, 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左右邻械系入老监, 号呼达旦。余感焉, 以杜君言泛讯之, 众言同, 于是乎书。

……

部中老胥, 家藏伪章, 文书下行直省, 多潜易之, 增减要语, 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 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止主谋一二人立决;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 中有立决者, 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 遂缚以出, 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 .

法应立决。狱具矣, 胥某谓曰:“予我千金, 吾生若。”叩其术, 曰:“是无难, 别具本章, 狱词无易,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 不能欺主谳者, 倘复请之, 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 吾辈无生理, 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 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 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 终不敢诘。余在狱, 犹见某姓, 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利系者之多 .

利:获利。

B.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

剂:契券, 字据。这里指作为要挟的根据。

C. 遂缚以出, 不羁晷刻 .

羁:捆绑。

D. 情罪重者, 反出在外 .

情:案情。

解析:C项, 羁:停留。

答案:C

6.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言同,(余) 于是乎书

B.(胥某) 增减要语, 奉行者莫辨

C. 狱具矣, 胥某谓(某姓兄弟) 曰

D.(某姓兄弟) 复请之, 吾辈无生理

解析:D项, 省略成分应该是“主谳者”。

答案:D

7.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 全部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

①少有连, 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 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 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 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 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④句写胥吏在“上闻及移关诸部”的文件上不敢动任何手脚, ⑤句写“功令”(政府的法令) 上的正常规定。这两句, 不符合题干要求。其他三句, 或单独刻画, 或勾勒群像, 或写其言, 或写其行, 均为胥吏贪赃枉法的具体内容。

答案:A

8.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 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 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 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 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 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 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 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 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 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 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 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 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 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解析:B项, 左右邻居与“不孝”的罪名无关, 也受牵连而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这一细节, 是作者对“少有连, 必多方钩致”的黑暗现象的印证。

答案:B

9. (2014·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9~13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 即不与众童亲狎, 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 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 心独娱之, 常执卷一编, 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 或暮而尚留, 窅①不能释, 不自知所由, 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 随人而问章句, 忽有一言契于心, 移日自得, 长..

吟高啸, 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 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 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皆贺之曰:“.

过欤! ”自此遂日知书, 伏圣人之教, 慕恺悌之化, 达君臣父子之节, 忠孝之际, 唯恐不及。操笔属词, 其言秀而多思, 率人所未言者, 君道之容易,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 文词崛兴, 遂..

大振耀, 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 有文章高名, 又性颇嗜诱进后生, 推拔于寒素中, 唯恐不及。至之日, 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 屡加赏进。游娱燕飨, 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 搜罗天下文章, 得士之盛, 前无伦比, 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 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 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 才未尝困。精于理, 故言多周详; 切于情, 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 以变风雅。一命而卒, 天其绝耶! .

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 有《南阳孝子传》, .

有《韩城县尉厅壁记》, 有《与郑居方书》, 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 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 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 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 进君之旧文共十编, 首尾凡若干首, 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 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 又早死。大中六年, 予又为观察使, 令访其裔, 因获其

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 为题其序, 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其性所多也 .

B.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

C. 宜其司当代文柄 .

D. 皆可征于集 .

解析:A项, 多:称赞。

答案:A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 连词, 表修饰/连词, 表转折;B 项, 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 指人或事物;C 项, 介词, 对于;D 项, 介词, 为了/介词, 凭, 靠。

答案:C

11.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 评定其文章特点, 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 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 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 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 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 但他天资聪颖, 文笔超群, 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 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 思维敏捷, 能言人所未言, 说理精辟, 立论周密详尽, 擅长抒情, 叙事委婉曲折, 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 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 未能充分施展才干, 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 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 颇能感人。

解析:B项,“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 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答案:B

1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 振发:显扬。 司:职掌。 征:验证。 多:超过。

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 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 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 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再利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本段话“∥”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

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

(2)性颇嗜诱进后生, 推拔于寒素中, 唯恐不及。

答案:(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 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 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 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 生怕做不到。

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他还是孩子的时候, 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亲近玩耍, 经常独自行动。十来岁时, 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 内心里感到很高兴, 常常拿着一本书, 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 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 不能放下, 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 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很多字, 跟着别人询问词句, 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 整天高兴, 一直边走边吟诵, 不知道会走到哪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 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 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 都祝贺他:“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 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 每天只是读书, 叹服圣人的教诲, 仰慕孝悌感化, 追求礼节和忠孝, 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 语言秀丽, 思维活跃, 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 认为君之道很简单, 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年间, 文章诗词突然兴起, 他就非常耀眼, 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 恰逢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 他有文章闻名远近, 又生性喜欢引导后辈进取, 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 生怕做不到。常公到的这一天, 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 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 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 一定会召他来同席吃饭。欧阳君谦虚, 行动不逾越礼节, 常公了解他, 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 甚至京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 搜罗天下的好文章, 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 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 有韩愈、李观。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 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 没有套用现成的, 才能没有穷尽。他精通说理, 所以说话详细严谨; 抒情真切, 所以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

典范, 风流儒雅。他死之后, 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 同外公是一家族。所以他所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 有《南阳孝子传》, 有《韩城县尉厅壁记》, 有《与郑居方书》, 都可以在文集中得到验证。所以我很小的时候, 就在外公家见到了他。大和年间, 我担任福建团练副使时, 他的儿子价从南安到福州, 给我欧阳君以前的文章, 共十编, 从头至尾共若干首诗歌, 哭着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 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 又死得早。大中六年, 我又担任观察使, 让人去寻找他的后代, 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 也完成了他子孙的愿望。

三、语言表达

1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舞之美, 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 当然 ① 美, 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 而是人, 展现的是人的自然存在, 因此它首先是一种 ② 美。它努力挖掘人的灵秀之气, 给人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 一是形式, 二是内容。人在舞蹈时, 外有 ③ , 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 融合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极致而为一体, 所以为美中之至美。

答案:①有艺术美 ②自然(的) ③美妙的形式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