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佛山国考申论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5佛山国考申论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背景链接】

2014年以来,古典诗词和散文传承不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一些地方为中小学生减负而将教材里古诗词严重缩水;另一方面,“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与老师座谈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对此,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她非常赞同习近平“要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的观点。从2015年9月起,由她负责主编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标准表述】

[传统经典传承的重要性]

习近平站在捍卫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课本删除古诗词进行表态,具有指导意义,在传统文化日益冷落的今天,也契合公众文化心理。

以古典诗词、散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并非简单的书本知识。能够诵读、理解传统经典,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项技能。删除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其初衷是为教材“瘦身”、为孩子减负,但这种方式却引发争议。网络和现实中的反差,恰恰反映了公众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散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其精华部分更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自然观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等。这些经典作品构筑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始终向前发展的内生力量,也是奠定世界大国地位坚实的文化基础。

[经典古诗词保留在课本之中的原因]

从横向来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诗词歌赋以及经典文言文,其韵律之美、意向之深独树一帜,不仅在亚洲的日韩等国,在欧美也有很强的影响力。经典古诗词已成为中国文化被世界广泛接受的一种代表符号。课本作为教育的载体,没有理由自缚手脚,弱化本民族文化特色。

从纵向来看,越是经典的文化遗产,越具有时代意义。《孙子兵法》今天仍然有指导军事活动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哲学观念在企业管理、人际交往中大显身手;刚刚度过的教师节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仍是广大教职人员永不过时的“从业指南”。社会上国学热潮尚且“高温不减”,课堂里的古典诗词当然也该有自己的位置。

[学习古诗词的益处]

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作文、说话水平提高极快。当沉默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怀。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

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拥有古诗词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可以增加厚度、深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很多喧嚣和繁华,不炫富,不奢华。人更讲究内涵的高低,物质欲望不再强大。

在喧嚣浮躁的今天,我们面临一切都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环境,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更要学语文,积淀古诗词,让灵魂淡泊清新。

[措施]

敞开胸怀与世界接轨,首先应有文化自信。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特有的教育、熏陶功能应受到重视。作为文化根植的沃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学校教育,理应给传统经典足够的空间。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中,让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浸润心灵。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我们尤其应该注重传统经典教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让传统文化承担起厚重的历史使命,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具体来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做到五个字:讲、弃、存、扬、活。

讲:讲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文物典籍、传统技艺、节日民俗等都是传统文化,但不全都是优秀的。什么是优秀?那就是要超越时代、普遍适用、利于当下。

弃:不好、不利于当下的文化行为和思想要剔除。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观念;“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性别歧视;春节放烟花炮仗污染空气环境的不良民俗等。

存:文化遗产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存的方式有三种:物态、活态、虚拟。保存的目的是留据存根,求真求全,因为有些现在看来是无用的,不代表对将来的子孙是无用的。

扬: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文化要弘扬,要创新。比如,春节的意义在于体验人伦和睦、教师节在于发扬师道,这些都是文化的精髓。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聚集民智、创造大家普遍接受、乐于参与的新文化、新民俗。

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强调体验和整体,强调正心诚意、知行合一的乐感文化,教育方式必须生动鲜活,教育效果必须让心灵快活。

2015佛山国考申论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背景链接】

2014年以来,古典诗词和散文传承不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一些地方为中小学生减负而将教材里古诗词严重缩水;另一方面,“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与老师座谈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对此,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她非常赞同习近平“要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的观点。从2015年9月起,由她负责主编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标准表述】

[传统经典传承的重要性]

习近平站在捍卫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课本删除古诗词进行表态,具有指导意义,在传统文化日益冷落的今天,也契合公众文化心理。

以古典诗词、散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并非简单的书本知识。能够诵读、理解传统经典,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项技能。删除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其初衷是为教材“瘦身”、为孩子减负,但这种方式却引发争议。网络和现实中的反差,恰恰反映了公众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散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其精华部分更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自然观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等。这些经典作品构筑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始终向前发展的内生力量,也是奠定世界大国地位坚实的文化基础。

[经典古诗词保留在课本之中的原因]

从横向来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诗词歌赋以及经典文言文,其韵律之美、意向之深独树一帜,不仅在亚洲的日韩等国,在欧美也有很强的影响力。经典古诗词已成为中国文化被世界广泛接受的一种代表符号。课本作为教育的载体,没有理由自缚手脚,弱化本民族文化特色。

从纵向来看,越是经典的文化遗产,越具有时代意义。《孙子兵法》今天仍然有指导军事活动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哲学观念在企业管理、人际交往中大显身手;刚刚度过的教师节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仍是广大教职人员永不过时的“从业指南”。社会上国学热潮尚且“高温不减”,课堂里的古典诗词当然也该有自己的位置。

[学习古诗词的益处]

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作文、说话水平提高极快。当沉默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怀。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

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拥有古诗词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可以增加厚度、深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很多喧嚣和繁华,不炫富,不奢华。人更讲究内涵的高低,物质欲望不再强大。

在喧嚣浮躁的今天,我们面临一切都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环境,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更要学语文,积淀古诗词,让灵魂淡泊清新。

[措施]

敞开胸怀与世界接轨,首先应有文化自信。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特有的教育、熏陶功能应受到重视。作为文化根植的沃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学校教育,理应给传统经典足够的空间。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中,让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浸润心灵。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我们尤其应该注重传统经典教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让传统文化承担起厚重的历史使命,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具体来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做到五个字:讲、弃、存、扬、活。

讲:讲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文物典籍、传统技艺、节日民俗等都是传统文化,但不全都是优秀的。什么是优秀?那就是要超越时代、普遍适用、利于当下。

弃:不好、不利于当下的文化行为和思想要剔除。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观念;“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性别歧视;春节放烟花炮仗污染空气环境的不良民俗等。

存:文化遗产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存的方式有三种:物态、活态、虚拟。保存的目的是留据存根,求真求全,因为有些现在看来是无用的,不代表对将来的子孙是无用的。

扬: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文化要弘扬,要创新。比如,春节的意义在于体验人伦和睦、教师节在于发扬师道,这些都是文化的精髓。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聚集民智、创造大家普遍接受、乐于参与的新文化、新民俗。

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强调体验和整体,强调正心诚意、知行合一的乐感文化,教育方式必须生动鲜活,教育效果必须让心灵快活。


相关文章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聘任外籍雇员
  • 公职类考试首选品牌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聘任外籍雇员 [背景链接] 2014年佛山市外经贸局招聘了四名外国雇员,5月份经媒体披露后,已经赴任的两人立刻成为关注焦点.由于刚开始工作不久,"外国和尚究竟有多会念经&q ...查看


  • :培养优良家风
  • 2015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特邀专家为广大考生提供考试辅导资料,包括申论答题技巧.行测答题技巧.申论范文.申论热点.公务员面试技巧等备考指导. 2015年公务员申论热点:培养优良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 ...查看


  •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论据充分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武器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论据充分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武器 众所周知,作文的分数在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所占比例很高,由此考生必须对此题型给予重点关注.但是申论作文一直是许多考生头疼的事,要写好一篇优秀的文章 ...查看


  • 2015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公告
  • 2015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公告 2015年甘肃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会在7月初发布,7月份报名,9月份笔试. (一)笔试科目 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查看


  • 2015申论热点之中国梦
  • 这是一篇关于感恩意识的申论范文,该范文以城市人的冷漠为切入点,讲述了人们的心态问题.请阅读: 感恩意识申论范文:城市的冷漠病 很多人感觉比起农村来说,城市的人更加冷漠,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疏远.出现这样状况不是因为城市的人比农村人更差,而是有着 ...查看


  •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党的作风建设活动
  •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党的作风建设活动 党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办事风气.行事理念,是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是党员队伍对待群众的态度,总而言之是既虚无却又十分重要的事务.自我党成立以来,党的作风问题为历届领导集体所重视. ...查看


  •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陕西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查看


  • 2015年湖南湘西州"三支一扶"招募报名时间
  • 2015年湖南湘西州"三支一扶"招募报名时间 2015年湖南湘西州"三支一扶"招聘公告已出,详细信息如下: 1.网上报名 (一)网上报名时间和网站 网上报名时间为2015年6月18日9:00至6月23 ...查看


  • 2015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
  •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来源:中公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www.zgsydw.com/beijing/ 2015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乐考"新形式 [背景链接] 从2015年 ...查看


热门内容